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由于受?魍辰逃?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仍然被教师牵着走。小学生在低年级时由于学习任务和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在低段时的情绪表现不明显,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逐渐增加,产生的消极情绪也逐渐增加,注意力也不集中,从而引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呆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些小学的语文教师也没有对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的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同时有些教师也缺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认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要教会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阅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也没有加以利用。还有些语文教师不能找准阅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更没有对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由于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欠缺方法,渗透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传统,不能有效而灵活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抓住学生心理进行健康教育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的阅读心理支配着整个阅读活动过程。阅读心理影响着阅读水平,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把握关键因素,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灵活有效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以及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联想和想象,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者使用音乐、简笔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以促进学生理解阅读的材料。如在进行《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向学生提问是否见过大瀑布,引领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多媒体上呈现塞特凯斯达大瀑布的画面。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到的瀑布与所展示的瀑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在展示塞特凯斯达逐渐枯萎后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氛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课程或者日常生活的实例以及媒体中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情绪发展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调控学习情绪的方法,同时正确面对阅读学习中的压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教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古今寓言、三国演义等一些经典名著。通过这些书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情感。
3.挖掘阅读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语文阅读教材,除了记叙文和诗歌以外还有散文、寓言故事、小说、童话故事等一些体裁,这些教材中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教材内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文章中的爹爹在与我们的对话中提到了花生的作用有很多,但是它最宝贵的是它的果实是埋在地底下,只有接触到的人才知道。文章中采用对话的方式提示父母希望儿女能够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人物乐观积极的思想让学生感悟诗歌对生活情操的陶冶。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外,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 健康人格 情感体验 行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同时也是时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内容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种标准: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进行正常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了解自我,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六是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为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规律,挖掘智力潜能,优化智力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
(三)挖掘教材榜样,培养健康人格。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仅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还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操。情感教育的最高要求是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情操。从其内容来看,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
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用这些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友善、热爱人生、热爱生活。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创造型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小学语文课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1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追求健康人格的形成,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心理教育。而学科教学则是其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又是学校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不管从哪种意义上看,语文教学与心理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
1.2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
1.3 语文学科所包涵的心理教育资源是丰富的。语文中的文学成分,就离不开人的心理体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因为同一作品表现的情境对不同心态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具、教材,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因为优秀典范的课文是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情感的良好土壤,真正发挥它的人文性。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3.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3.1 主体性的学生观。传统教学匆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或演员,而学生则是观众,把学生的头脑看作单纯地接受信息的平台,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3.2 树立平等的师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不会用枯燥乏味的公式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抹杀孩子的灵性和童真。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同,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利,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到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其次要爱学生。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再次要把握好课堂中的有,它戳课堂教学能迸出智慧的火花。
3.3 树立互动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合作方式,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在共同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协、生动,营造出积极向上进取的局面。从而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对学习的一良好心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5.利用说话、写作训练,开辟渲泄通道
目前的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的心理又不成熟,常会产生诸多莫名的躁动;产生情绪冲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时,教师如果引导得当,注意开辟学生情绪渲泄的通道,既可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亦可帮助学生正确释放郁结于心的烦恼、焦虑及种种躁动情绪,保持健康心态。
5.1 让学生写日记袒露心迹。学生产生的学习焦虑、心理躁动往往是莫名的、杂乱的,如不及时加以自我梳理,常常会引起极端的行为。写日记会把学生心理的无序活动凝结在文字上,这一过程的本身就起了平衡情绪的作用,如能再回过头来对这些文字进行理性的思考,孩子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一切担心和忧愁是大可不必的,心境也会趋于平和。语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日记写真、写实,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对写出的日记再作思考,去求善、求美,把日记与做人紧紧地结合起来。
5.2 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要鼓励学生走进集体,大胆登台。进而教他们方法,并帮助他们订正语病。同时还可通过朗读和讲演排除心理阴影。有很多同学有演讲的才能,老师只要给他们提供机会,演讲可能就是这个同学渲泄内心的通道,他也可能因此爱上文学,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5.3 写好渲泄情感、迁移情绪的作文。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也是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涉透的一个突破口,将写作作为学生心理、情感的反光镜,通过指导学生写好渲泄情感、迁移情绪的作文,使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心理指导。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一、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心理体验情景
小学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的放失的渗透心理健康。
二、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使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苦学为乐学。
如我在执教《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当开始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本课内容的动画片,同学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的观看,他们觉得很有趣,也明白了谁能当上林中大王的道理。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活动,动手动脑,手脑并用,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力求有趣、灵活、新颖
学生学习时心情平衡,不慌张,不紧张,学习效果才会好,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用自己的勤学感染学习。当自己刚进教室时面带微笑,态度和谐,精神饱满,学生会感到可敬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气氛就会宽松、和谐、充满快乐。或者是课前可利用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些曲调平缓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情绪放松,达到心理的宁静,为学习准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时,带使用“请温柔,可爱的小女生”来朗读,或者是“请我们班的男子汉”来朗读,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另外,我还常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增强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没有固定方法的。如在教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他们知道了是为了掩护身边的战士趴在那儿纹丝不动,活活的被大火烧死。这个故事很感人,我让学生分组为同志写碑文,学生们纷纷写心中的崇敬之情化作一行行感人至深的文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永垂不朽”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求知兴趣。
小学生比较好奇,新鲜事物容易刺激他们引起定向的探究行动。因此,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每堂课都生动、新奇、有趣。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它们分别戴上头饰进行对话,学习态度也很积极,生动活泼,学习效率也很高,使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四、在教学中及时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使学生进步的法宝。在平时的每次作业,小测验,考试后老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和鼓励,尽量不要体罚他们。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他们从内心就对学习有信心了,进而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挖掘文本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司马光砸缸》一课中的司马光是个心理素质极好的学习典范。学习课文时抓住描写司马光的语言,动作等词句细细体味。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决心向他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
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爱的表现作用
师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表露,是一种激励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倡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忘记自己是一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一个老师如果能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就会进入老师的内心世界,就和老师交知心朋友,另外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所以老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换位思考,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对进行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遏制不良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过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难,但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中,还得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政治的教学变得轻松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我所教的中学生,刚开始上新课程的时候,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对讨论也不习惯,课堂发言消极,甚至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预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顺利实施。让学生习惯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是新课程是否能成功的教学的关键。于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规定凡是点到发言的同学,就必须站起来发言,否则就唱一支歌或讲一个故事、一个笑话等等。总之,必须站起开口说话,以锻炼学生课堂发言的胆量和养成他们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的习惯。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慢慢地在政治课活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此相反的情况。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且又比较调皮,在课堂活动中时有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发生,显得课堂纪律比较乱。我认为,处理这一矛盾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切不可矫枉过正。使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尽力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少训斥、不挖苦学生,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学习上的信心和帮助,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一切积极情绪。在严而有度的原则下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渗透 课文 阅读 表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1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当下,大家普遍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的人文性研究反而有些“谨言慎行”。
事实上,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语文”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完全可以水到渠成。
一、润心无痕:立根原在“课文”中
以苏教版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各学段教科书中适合渗透“心育”的课文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故事类
神话故事,如《开天辟地》(担当和奉献);寓言故事,如《鹬蚌相争》(宽容);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坦诚);文学故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忍让)。
2.人物类
(1)中国历史人物。这类课文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线,往往带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诉求,如《李时珍夜宿古寺》(心怀梦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百折不挠)等。
(2)外国优秀人物。如《第八次》(永不言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奉献和分享)、《艾滋病小斗士》(乐观和积极)等。
(3)时代优秀人物。他们身上的品质更具亲近感、更接地气,如《翻越远方的大山》(相信自己,不懈追求)、《番茄太阳》(乐观自信,心怀他人)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通过学习,走进人物强大的内心世界。
3.说理类
这类课文比较少,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持之以恒)、《学会合作》(团结一致,勇于自我牺牲)等,这类课文本身就是以说理为主,因此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教学中,抓住主要观点、中心句和主要事例,联系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4.散文类
如《夹竹桃》中对于夹竹桃可贵韧性的描写,可以渗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教育。教学这类文章时可以与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以深化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5.综合类
主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克服困难等。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以“明理”和“导行”为主,通过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着重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做事习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不能植入式的强加。课堂上的渗透要追求无痕,即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把有形的文字化为无形的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应是学生自读自悟、自主习得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感悟。
二、“读”占鳌头:采得百花酿成蜜
实现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和谐共舞,教师首先要“下海”,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然后,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但这仅仅是开始,决不能推荐完就了事。教师要根据主题,提炼出核心的东西,比如《青铜葵花》中的“苦难”,这个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线”学生顺着这条线读下去,一定会变得“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
三、“演”出精彩:万类霜天竞自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仍是以直观形象为主。要实现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仅仅靠课内和读书是不够的,必须课内与课外,读书与实践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健康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无疑是最好的桥梁。
如教学《九色鹿》时,让学生分角色读九色鹿与国王对话后,想象九色鹿斥责调达时的心情,揣摩语气;随后,分组表演,台词可以自由发挥。于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九色鹿闪亮登场。在表演中,学生明白了信义的重要性,受到了真善美的心灵熏陶。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让学生体会谈迁在凝聚着毕生心血的《国榷》书稿被偷后的心情,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在表演中,学生明白了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