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66-0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这一大类人群的健康成为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人进入老年以后大部分会出现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的一系列变化,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会下降,如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近事记忆力等都会有所减退,这些都造成了在居家过程中老年人更加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且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老年人受到严重伤害的几率也较大。因此我们要全方位考虑老年人居家的安全隐患并予以预防和处理。

1 进食安全

老年人进食时要注意力集中,切勿进食时讲话。能自理的老人,应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进食,家属应将食物从唇边送入,不要从正中直入,以免呛咳。每勺食物量不宜太多,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可训斥老人,也不可催促,要有耐心,进食后让老人坐位30 min以上,并协助老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遗留在口腔内。卧床的老年人进食后不要立即进行翻身、叩背、等操作,以防止因食物反流而引起误吸。

2 防止跌倒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倒在地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据有关数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30%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其中50%是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是老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更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1]。 因此,老年人家里的家具放置要合理,位置固定,地面平坦、干燥、无障碍物。家里光线要充足,夜晚最好设有地灯,保证老人夜间行走安全。老人在家内走动时建议穿防滑鞋,衣裤不宜过长。常用的物品应放于容易取拿的地方,防止取放时失去平衡而跌倒。再有老人要防止坠床摔伤,老人用的床高不超过60 cm,老人多昼眠夜醒,夜间需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3 用药安全

老年人由于受文化水平、年龄的影响,用药知识缺乏,存在着凭经验自我用药、滥用药、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致使服药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显示, 56. 93%的老年人对自己所用药物的了解程度偏低,大多数缺乏用药的自我保护能力[2]。因此,老年人在疾病确诊前不要自行用药,用药前要首先咨询医务人员,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再有要加强家属用药知识的教育,提醒有老人的家庭,子女对药物要进行妥善保管并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必要时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并写清服药时间,以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再有社区可以搞一些科普知识专刊、板报、用药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用药知识宣传。从而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意识和用药安全行为。

4 外出安全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有专人陪护,或者结伴而行。老年人由于听力视力的下降,乘坐交通工具、穿行马路时应该更加仔细,同时提高全社会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让老人出行时遇到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这才是解决老年人出行安全的根本之法。此外,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欺诈、抢劫老年人的现象,要对老人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如:告知他们近期常见的针对老人的一些骗术,让老人提高警惕,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及贵重首饰,尽量不要拿手提包,不要到偏僻的地段等。还应教会老年人处理一些突发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如:遭遇抢劫时如何呼救、突发疾病时如何自救和呼救、遭遇交通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等。

5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身体机能衰退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变化而出现消沉、行为偏离常态等不适应的体验;“空巢期”心理[3] 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就业与结婚而相继离家独立,此时期的家庭被称为”空巢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要鼓励老人正视现实,发挥余热 机体衰老是自然规律,社会角色的改变是必然结果,老年人要正视这一现实。再有合理用脑,积极活动,适当的脑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可延缓脑机能和躯体机能的衰退。离退休后,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创造愉快的心境,尽量减少消极悲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晚年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友爱互助。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父慈子孝,和睦相处,使老人备享天伦之乐,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但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关爱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我们要掌握相应的护理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群体的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唐翔,谢雨岑.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医学信息,2010, 23(12).4595-4596.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2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临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96-02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在老年精神障碍中,抑郁症占25%。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1]。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能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和死亡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18例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8~68岁,平均6.5年。患者病程为5~20年。主要表现为头晕9例,头痛2例,失眠2例,纳差1例,肢体麻木无力1例,心烦及情绪低落2例,胸闷1例。

1.2 方法 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般1~2周内加至治疗量。用药后2~4周见效,若用治疗剂量4~6周仍无明显效果应考虑换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副作用较少,使用方便。治疗剂量每日氟西汀20 mg、帕罗西汀20 mg、舍曲林50 mg、氟伏沙明100 mg、西酞普兰20 mg。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大,在需要时应使用电抽搐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也可用电抽搐,一个疗程6~12次。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运用心理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倾听、指导、保证、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所患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1.3 结果 老年人抑郁症经临床治疗,痊愈10例,显进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4%。

2 护理措施

2.1日常生活护理 睡眠障碍是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早醒最多见。护理人员白天应安排或陪伴老年人从事多次短暂的活动,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和不阅读刺激性的书籍,晚上入睡前给予温热的牛奶,洗温水澡,温水泡脚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清晨应加强巡视,对早醒者给予安抚,延长睡眠时间[2]。抑郁常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有些因畏食或自罪观念而拒食,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睡眠不好,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故应保证营养摄入。对于进食少或违拗的老年人要耐心规劝、喂食,督促进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特别注意补充钠盐,可服用加盐的牛奶,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及营养。抑郁者常无力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应督促、协助完成自理,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危重、木僵、生活不能自理者,要悉心照料,做好老年人的清洁卫生工作。长期卧床不动者,需防止压疮的发生。

2.2安全护理 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易出现自杀观念与行为。尤其是病情较重,情绪消极,悲观失望,有厌世观念者,往往会事先计划,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来逃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注意,并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自杀目的,故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防自杀。老年人住处应光线明亮、陈设安全[3]。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病房设施要加强安全检查,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一切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等锐器、药物和各种绳索、有毒物品等均不能带入病房,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患者藏药或囤积后一次吞服。试体温时,严防咬吞体温表。鼓励企图自杀者多参加利他活动,使其从受助者的感激反应中体会其中之乐。成立包括配偶、子女、邻居、亲朋好友和职业咨询者等在内的自杀者监护小组,以便给予企图自杀者重新生活下去的动力。

2.3用药护理

2.3.1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用抗抑郁症的药物,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其禁忌证是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癫痫、急性窄角型青光眼。同时要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服用抗抑郁药后出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双手颤动、视物模糊等,甚至出现心悸、呕吐和腹痛、双手粗大震颤、嗜睡或昏迷等,警惕药物中毒,及时通知医生。

2.3.2用药指导 因抑郁症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治疗,可表现为拒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要耐心说服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数患者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应该更长。另外,清晨给药可避免因药物兴奋所引起的失眠。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和具有危险性的运动。由于抗抑郁药可增加酒精的作用,故用药期间应忌酒。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以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记忆力下降等为常见。病人每天大部分时间,心情都是沮丧、低调、哀伤的,终日唉声叹气,心烦意乱,经常在家中走来走去,有的老人表现对事情丧失兴趣,周围一片暗淡,对未来悲观失望,有的老人睡眠不安,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觉得对不起子女,生不如死,因此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躯体症状以失眠、嗜睡、食欲增加或减少、便秘、疲乏、胸闷、心悸为主,其中最常见是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两者的鉴别。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首先应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利定下适当的医疗计划,常用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当病情好转后,应鼓励其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克服性格弱点。指导家属帮助老年人管理药物并监护其按时服药,对老年人的进步给予正向的肯定。认识长期巩固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指导家庭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如子女重视父母的身体、心理状况,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经常与父母聊天,主动慰藉老年人,可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尽可能早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防止老年抑郁症的出现。同时帮助老年人重新安排生活,扩大活动范围,尤其是文娱、体育、劳动等社会活动。有条件者,还可外出旅游,以使老年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

参考文献

[1] 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3-7月,筛选的对120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年龄在75~85岁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入选病例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的内容是根据老年人用药易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共10条、18项。重点内容包括:老年人用药的数量,几种常用药物的服药方法,用药的最佳时间及对所用药物副作用的了解等。

2结果

老年人用药存在很大偏差,其发生率见表1

表1老年人用药存在的偏差

3分析及护理对策

3.1.用药数量多。本组患者中用药数5种者占25%。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多,因此用药的品种多。据报道,重复服用5种以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服用6种以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由于年龄的因素,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用药数量多可引起肝肾功能的损伤,还有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鼓励老年人的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能用饮食解决的尽量不用药,能用1种药解决的坚决不用2种药,,能用口服药治疗的不用注射给药。尽量减少老年人用药,既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又达到了治疗作用,同时也节约了资金,老年人也容易接受。采取的指导方式为相关资料宣传、集中用药指导、个体化指导等。

3.2.用药方法有误。本组老年患者有12例服药方法有误。1例是心绞痛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用水直接冲服,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痛苦。3例冠心病患者肠溶阿斯匹林饭前空腹口服,1例引起胃溃疡,另2例引起胃出血。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医护人员指导不到位有关。8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时,在饭后30分钟服用,起不到降糖的作用。这类药物应在饭前30分钟口服,发挥最大的药物疗效。我们针对个体进行了指导外,还通过电视专题讲座使这类患者了解其用药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3.3.药物依赖性。本组病例有30例。一种是依赖性差有20例,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这些患者存在的共同的问题是凭自己的感觉用药,如有头痛头晕就用药,没有症状就忘记服药。对这类患者采取低盐饮食,避免紧张情绪,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用药。首先向患者讲明高血压的重要性,并举出个别不坚持用药致心、脑、肾脏的损害,使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服药时要经常测血压,并根据血压情况调节用药量,使血压调整到理想水平。另一种是过于依赖药物有10例,这些患者长期服用保健药、降脂药、改善心脑供血药等。对这类患者采取的护理对策是讲明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有毒副作用。由于老年人对于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易引起毒副作用[1]。因此,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血脂高,通过饮食控制后血脂水平接近正常时,尽量不用药物治疗。通过用药指导后,这类患者认识到自身的认识误区,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指导。

3.4.对药物的副作用不了解。本组病例有6例。1例为长期便秘的患者,回家服用果导腹泻后仍未停药,引起极度虚弱摔倒造成小腿骨折。这与医务人员指导不到位有关,用这类药物时,告诉患者便秘改善后应该减量或停药。2例为利尿剂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查血钾低。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同时适量补钾,并食用含钾高的食物。通过3例我们认识到,老年人用药要慎重,尤其是家庭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讨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功能减退,多数有一种以上的疾病,用药数量多成为重要问题。长时间用多种药会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应该让其了解用药的作用与副作用的厉害关系。用药方法对于有效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给老年人用药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家庭用药除应向医生咨询外,还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有些老年人过于重视健康,过于依赖药物,长时间用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建议每年健康查体,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使其了解有些疾病如合理膳食、生活规律就可以解决,如高血脂、早期糖尿病等。对服药不重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提醒用药,不要有病乱投医,乱用药,避免出现意外,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依从性; 护理对策; 健康教育

目前世界上60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中国,居全球之首。老年人多属体弱多病,服药的机会也多。调查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8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有35%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通常80%的老年人需药物治疗,25%左右的老年患者同时服用4~6种药物,用药时间一般较长。而且30%服药依从性差。临床上常表现为服用药量过大或过小;不规则服药,如改变服药时间、间隔或停药;停药太快或擅自停药;合并使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或违禁药;服用处方药时饮酒、吸烟不节制等。

1 调查对象

2009年6~12月筛选100例我院门诊就医的年龄在65~80岁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2 调查方法

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问卷率100%。其重点内容包括:老年人用药的数量,几种常用药物的服药方法,用药的依从性及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

3 调查结果

老年人用药存在很大偏差,其中用药数量多(>6种)25例;发生率25%。口服药方法有误9例,占9%;服药依从性的偏差30例,占30%;对药物副作用不了解5例,占5%。

3.1 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患者不依从医嘱的原因有:不信任医师、怕中毒、怕副作用、怕成瘾;有些是自觉病情好转,不愿再服药;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忍受;用药方式或途径不方便,嫌麻烦;太忙,忘记按时服药,因而时断时续,经济因素,嫌药物太贵,或认为药价太便宜治不了病,等等。当然,也有相反的现象,患者急于求成,滥用、多用药物。

3.2 服药依从性差相关因素

3.2.1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萎缩,表现为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用药种类、剂量、次数过去复杂,出现多服、漏服或误服,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

3.2.2 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偏见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会导致干性咳嗽、皮疹或瘙痒,使患者不能耐受,或感到害怕,担心诱发其他疾病,而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

3.2.3 活动不便或缺乏照料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活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同时缺乏子女家人照料。

3.2.4 所服药物的费用与经济状况不相适应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未能考虑老年患者的实际经济情况,所服药物价格较为昂贵,加重了家庭负担,导致患者私自停药,服药依从性下降。

3.2.5 文化因素 文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正确掌握用药方法、时间、疗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服药依从性差。

3.2.6 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用药的品种也较多,约1/4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因此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也较大,约15%,且发生率与用药种数成正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

3.2.7 其他因素 药物的剂型不合适或口感差,受以往用药经验影响,或广告宣传影响,缺乏良好的护患关系等都可导致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

3.3 护理对策:

3.3.1 首先要对老年人进行宣传教育,让其了解用药的作用和副作用之间的利害关系。

3.3.2 用字体较大的标签表明用药剂量及服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记忆。

3.3.3 将服药同生活中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可避免遗忘。例如,晨起或午睡后正是血压的高峰值,将药物放在醒目位置可提醒老年人立即服药。

3.3.4 依据病情医生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次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用药的依从性有2种情况:①过于依从,有些老年人过于重视健康,过于依从药物,长时间用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我们向这些患者讲明药物有治疗作用同时有毒副作用[1]。因此,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②依从性差,[2]有些疾病需长期服药,如老年高血压,如血压控制不好可引起不良后果,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血压过低可引起脑梗死。

3.3.5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增量、减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某些药物等。避免多次服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3.3.6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量、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毒副作用时的应急方法。服用控释片时需整片吞服,不可掰碎,由于控释片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物质,在肠道内不易被溶解吸收,有时会随大便排出,应向患者交代清楚,以免患者疑惑。

3.3.7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

3.3.8 在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的情况下,应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患者有对自己病情知晓的权利,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加强医患间的配合,避免不良反应的突然发生。

3.3.9 服药技巧 服用药片多时,可分次吞服,以免发生误咽,药物刺激性大或异味较重时,可将其溶于水,用吸管饮服,用后可饮果汁,以减轻不适感;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

3.3.10 用药方法对于有效地发挥药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用药方法得当对于治疗疾病可起决定性的作用,如心绞痛患者,用消心痛治疗缓解疼痛,一种方法舌下含服,一分钟左右药效达高峰,很快缓解患者疼痛,如用口服方法,30 min后药物才发挥作用,使疼痛时间长疼痛得不到缓解,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死。因此,医护人员给老年人用药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注意事项。

3.3.11 指导家属应对技巧 注意用药前后反应;购置必要的护理用具;督促、协助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减少剂量;注意单一用药;注意短期用药;注意中西结合。

任何用药都有作用和副作用,用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有病乱投医,乱用药,缺乏用药知识是老年患者用药共同特点,也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5

关键词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老年人

1 前言

护理风险是指护士在从事医疗护理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危险。静脉穿刺和输液是临床护理最频繁和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安全隐患较为集中存在的工作,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衰退和感觉、运动的迟钝,静脉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传统头皮针穿刺困难,易滑出血管。因而静脉穿刺和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风险也更大。目前,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浅静脉输液方式,不仅能减少病患痛苦,而且能随时增减输液通道,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目前为了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逐渐被应用。然而,静脉留置针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渗漏、静脉炎、堵管、栓塞、感染等,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应对之策

2.1心理护理

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容易产生护理风险。为此,针对老年人最担心的最需要的问题制定了规范、科学、安全的输液服务流程,改变了传统的服务理念,不能把静脉输液作为单纯的技术性工作,整个输液过程贯穿着很多人性方面的服务。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多种疾病共存、高龄、感觉迟钝和行动迟缓,多数无子女陪同来院输液。护士应尊敬、尊重老年患者,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谈话时使用适合于老年人的语速、语调,使护患之间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老年输液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另外护士还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患者及家属其所用药物的数量、作用、目的、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患者不同用药调节滴速的意义等,避免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随意调节滴速,造成一些特殊用药(硝酸甘油、胰岛素等输液过快,引起病情迅速变化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嘱患者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

2.2注重细节护理

凡是静脉输液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不变,通常感到疲劳,尤其是液体量大,致几小时不能活动者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指导患者输液一侧肢体在小范围内平行移动,活动一下手指,协助坐着输液的患者上床休息一会儿,躺着的翻翻身,让患者听广播或者观看电视节目,分散注意力,消除疲劳感。应用此项措施,患者的输液疲劳感由25%降至15%。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患者希望护士在巡视过程中,能主动询问需求,帮助解决最低生活需要。与此同时,患者担心影响进餐是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治疗班护士与巡视护士心中有数,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尽可能做到病情需要的、液体量大的患者优先输液,并合理调整滴速,选择适宜的静脉针,保持患者在进餐前顺利完成治疗。

2.3留置针脱出的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胶布固定不规范:躁动患者未进行适当的约束: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活动未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护理时可以:(1)将穿刺部位及针梗2/3处用3M敷贴完全盖住,延长管及肝素帽再用两条胶布固定在穿刺口以上、敷贴外的皮肤上,另一条胶布固定针柄。(2)穿刺后加强巡视。躁动患者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3)大力宣教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指导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静脉肢体不宜活动过度,预防发生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睡眠时应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不能将导管拔出。

2.4严格配药

配药过程存在的风险:检查瓶装液体和药物不严,如瓶身有细小裂纹、瓶盖松动、澄清液体变浊、药物或液体己过有效期等;注射器或输液器质量问题、无菌操作不严、配药误差、同一注射器反复抽吸多种药物、配好药后长时间搁置、配伍禁忌不熟悉、盲目按医嘱配药等。护理策略:①配药室每天空气消毒2次、每月空气培养1~2次。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仔细检查输液瓶及输液器和药物有效期。③避免使用同一注射器抽吸不同的药物,尽量减少抽吸药物的次数和避免穿刺瓶塞,以免增加污染机会和穿刺瓶塞产生的碎屑。④注意所加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于同一输液器中。⑤配制好的药物不宜放置时间较长现配现用。

2.5静脉炎的护理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很多,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尽可能选用较粗大、回流畅通的静脉,以保证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要减慢滴速,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患者洗澡时用干净塑料袋妥当包扎留置针及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潮湿引起感染。

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范文6

【关键词】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及给药,在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老年患者静脉给药也有一系列问题,如穿刺难度大,老年人配合困难等问题,都会给老年患者带来不利,甚至是致命的危害[1]。为了确保老年患者输液安全,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老年患者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隐患下降,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对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1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药物剂量与老年人实际生理情况不符 老年人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多器官疾病,即使一种病也往往应用多种药物,一个患者用药达数10种者已不鲜见。由于老年人肝体积和血流量减少,代谢能力降低,首过效应减弱,生物利用度增加;肾体积缩小,血流量减少从而延缓药物排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易造成蓄积中毒[2]。而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多变,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3],医生对新药的规格、老人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

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我科患者病种复杂,病人多,护士少,工作量大;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身体暴露部位色素沉着,老年斑随年龄增多;再加上老年人反复用药、反复穿刺造成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者或家属的交流沟通或解释过程中因语速过快显得急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导致矛盾激化。

1.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因为汉字的特殊性,患者同名同姓或者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再加上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出现老年性耳聋,护士叫患者名字时出现错误应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在治疗中忙于应付而忽略查对。

1.4巡视不及时、不认真 老年人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而容量减少,常伴尿频、尿急而反复上厕所致针头被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或输液器与输液瓶分离;老年患者对压力、疼痛及温度的感受力也降低,视力减退,护士在巡视时只顾更换输液瓶而不查看输液部位是否肿胀、墨菲氏滴管内液面是否过高或过低等。

1.5患者文化程度低,不理解规范化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健康教育 我院为农村医院,老年患者文化程度均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或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2 对策

2.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1.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2.1.2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2.2严格三查八对,规范输液流程

2.2.1认真执行医嘱,对看不清药物名称或药物剂量,漏写药物剂量或对药物剂量有疑问的医嘱不能凭主观判断,应与主管医生核实后再执行。

2.2.2治疗过程中严格三查八对,在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进行查对无误后再执行治疗;穿刺时先核对姓名;输入多组液体时,每组液体瓶签上均用蓝色油性笔写上患者姓名、床号、液体量、药物名称,并且每个输液架只悬挂一位患者的液体,每更换下一组液体时,均严格三查八对。

2.2.3规范输液流程,杜绝输液反应发生。

2.2.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源叠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浑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2.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过程的变化

2.3.1输液过程中一般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穿刺部位,在使用特殊药物或昏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输液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记录。对昏迷、躁动的病人加用夹板或约束带固定输液肢体。

2.3.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患者输液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均匀滴入。在输注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时,护士调节好输液速度后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或输液瓶高度,并告知原因和后果。

2.4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护患沟通 患者入科,护士在做入院介绍时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应认真倾听病人的询问,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说话时语速适中、语言柔和;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

3 体会

在老年患者输液管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加强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和三查八对制度;做好输液患者的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护患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保证护士准确及时完成治疗任务,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