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经济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表经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表经济研究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1

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的价值

手绘表现画是建筑施工图的一种演化形式,也是一种艺术作品。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进一步发展,手绘表现图的现实价值已成为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除了考虑空间视觉效果之外,更为注重其在实际功用方面的价值。因此,手绘表现技法既要兼具视觉效果,又要满足功能性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

1.手绘有助于捕捉设计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这种活动是设计的起点。事实上,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从事其他工作,灵感都不是召之即来的,它往往出现于特定的环境和时机。因此,灵感虽然对设计人员十分重要,但它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会在不经意之间稍纵即逝。手绘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图画记录方法,出现灵感时可使用手绘技法将它抓住并进一步加以分析和优化。因此,与电脑相比,手绘在捕捉设计灵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手绘是一种设计思考的有效途径

手绘不仅是一种设计思考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设计思考的有效途径,是最为直接的表达空间体量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脑制图往往忽略过程,也缺乏情绪积累,部分设计人员沉迷于电脑绘图的局部效果,却忽视了设计的整体感受。而手绘更加随心所欲,形式也灵活多变,能将无限的想象空间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更具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在设计的前期和开始阶段,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向并不清晰,随着创作的逐步深入设计人员在不断的自省和推敲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作品。手绘可将设计人员的创作经验和瞬间迸发的灵感及时通过笔反映出来,形成具体的草图,其在设计思考方面的应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3.手绘便于创作者与客户进行交流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变动性大、灵活性强等特点,使用手绘来表达设计意图便于设计人员和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拥有一种很好的弹性尺度。这样,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又可以及时与客户进行交流,有助于获得客户的信赖,也进一步提高了设计与创作效率。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表现技法

手绘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技法之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之外,还必须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实现二者的有效互补。在具体工作中,还可通过方案设计展现手绘表现技法的艺术魅力,其单一表现工具和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溶性彩铅表现技法

彩铅不透明,不含水,具有很强的覆盖力,可混合使用多种颜色。水性彩色铅笔可用水稀释,以水渲染可使画面上表现出水彩画的效果。水溶性彩色铅笔是一种色彩表现工具,它易于控制,与水的渲染相结合后可画出某些特殊效果。彩色铅笔的使用方法与普通铅笔基本一致,其笔法较为独特,可作为色彩草图的首选工具,尤其是使用颜色叠加后可产生绚丽而丰富的色彩变化效果,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较强。

2.马克笔表现技法

马克笔有油性、水性和酒精性之分,其色彩种类多达上百种,色彩使用频度也可分为多个系列,其中使用灰色系列时十分方便快捷。此外,马克笔还具有多种粗细不等的笔尖,可从不同角度画出粗细效果各异的图画。

3.透明水色表现技法

透明水色技法的实用性和透明性强,同时又兼具简便、快捷等优点,其画面色彩十分明快,空间造型的轮廓清晰,在快速表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技法不仅可模拟以上两种技法进行着色,还可以配合其一起表现。在着色时应适当控制次数,同时应以浅色背景为先,深色地方为后。与水溶性彩铅表现技法和马克笔表现技法等其他技法相比,透明水色画法往往缺乏深度。

除以上技法外,近年来出现了以透明水色与水溶性彩铅、透明水色与马克笔、马克笔与水溶性彩铅以及三者综合表现为代表的手绘综合表现技法,综合快速表现的形式更加灵活,通用性和适应性也较强,在实际运用中应掌握好具体步骤,充分发挥各种表现工具的优势,同时根据设计特点及实际需要在表现技法上有所侧重,营造出不同的室内外空间气氛,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手段进一步完善。

小结

综上所述,手绘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表现技法,与电脑制图相比,手绘不仅有助于捕捉设计灵感,而且还是一种设计思考和与客户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目前,手绘表现技法的单一表现工具和技法主要有水溶性彩铅表现技法、马克笔表现技法和透明水色表现技法等几种,近年来手绘综合表现技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行业实践之中。在学校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中应注重挖掘手绘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手绘技法的作用,使其与电脑设计形成互动、互补,进一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2

作者简介:吕学都,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和碳市场。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战略规划与配套政策”(编号:2009BAC62B01)。

摘要低碳经济指标能够客观衡量并引导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内学者已建立了一些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但由于不同研究者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构建指标体系,使得描述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不够统一,同时,目前还缺乏对各种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从科学规范的角度来对指标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通过研究现有的国内外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从全面性、有效性、相关性、适用性、前瞻性五个方面出发来深入分析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客观评价方法对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估,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新建方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选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做出相应改善。该套评价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对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价,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为构建和应用科学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提供客观和量化的科学依据,从而更加有效地监测和评估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估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02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05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信息,客观评价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是以低碳发展为取向。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我国也正处在研究探索阶段[1]。在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且便于应用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没有统一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情况下,使用者该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体系,或是发展一个新的体系,或在现有基础上改进一个体系,是一大难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方法,用于对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为使用者提供低碳经济的科学信息,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低碳经济指标体系[2-6]的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评估,尝试建立一套能够对各类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客观评估的评价方法,并选择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和应用,验证所建立的评价方法。

1建立评价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作为一个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决策工具,要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有效性。指标体系的优劣则反应了这些特性。通过分析评估低碳经济指标的优劣性,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将可以长期持续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在对统计指标及体系的构造方法研究中,曾有一些学者指出检验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的因素。如,苏伟华认为对指标体系整体的检验可以从体系的协调性、必要性和完整性出发,其中必要性通常从辨识度(有效性)和冗余度(相关性)来衡量[7]。对于初步设计完毕的统计指标还应进行全面性测验,包括指标的完整性与合理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的测验[8]。刘丽莉认为,选择评价指标时要做到目的明确,确实能反映有关内容,指标全面并且切实可行[9]。邱东等学者认为,选择单个指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指标的目的性、可行性和代表性上,并且指标体系要求具有全面性、协调性和层次性[10]。综合各学者观点可以看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应该是所选指标独立,不重复却又全面地涵盖了评价对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选择从全面性、有效性、相关性、适用性来评估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此外,作为能引导未来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其中的指标还应该具有前瞻远瞩的特征。

因此,从全面性、有效性、相关性、适用性和前瞻性五个方面,采用量化评分来衡量低碳经济指标的优劣。设定总分100分,各特性分别占20分。先将评价体系最后一层的指标进行归纳划分,再根据评分规则,对各环节评分。在制定各评分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分值的公正性以及评价工具的可操作性。

1.1全面性评估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体现在体系中的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低碳经济特征。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可映射到经济、能源、社会、环境、科技五个层面,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也是从这五个方面来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针对性地评价。因此,评判一套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可将体系中所有指标按照这五个系统重新进行归纳分类,考察其对这些领域的反映程度。全面性评估总分为2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表1全面性评分表

Tab.1Comprehensive score index

指标涉及方面

Involved aspect涉及得分

Involved score不涉及得分

Uninvolved score经济经济发展2产业结构20能源碳源2污染物排放20社会基础设施2/3交通出行2/3社会发展2/3生活水平2/3教育宣传2/3政策规划2/30环境绿化碳汇2污染控制20科技技术水平40

吕学都等: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1.2有效性评估

本文收集了多套近几年国内外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为保证可靠性,经整理后共选用28套指标体系,将这些体系所有指标进行归纳汇总,得出如表2所示的低碳经济指标。经征求各方低碳经济专家的意见,普遍认为这些低碳经济发展指标能较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指标采用率的高低,直接表达了其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表2中所列的指标被很多专家认为确实能有效反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将待评估的指标与其相比,能判断出指标选择的效用程度。在分析研究中发现,这些指标的采用率最高为89.3%,大部分指标采用率集中在10%-50%之间。因此,将采用率高于10%的指标定义为有效指标。对于采用率低于10%的指标和未被使用过的新建指标,采用专家咨询评估法来确定其对于将要进行评价的地区是否有效。若80%以上的专家认为是有效的,则将这些指标划分为有效指标,否则视为效用较差的指标。评估时,根据有效指标占体系中所有指标的百分比来判断得分,总计2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3。

1.3相关性评估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中,对于指标的选择,不一定要多,但是需要全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每个指标应该具有代表性,指标之间要尽量减少相关性,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若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太高,表明所反映的信息重叠性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将难以令人信服。要完全消除所有指标的相关性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套优秀的指标体系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限制同级指标间的相关性。

利用SPSS软件分析体系中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判断指标的选择是否得当。从经济、能源、社会、环境、科技五组的各个层面出发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考察各组子层面间任意两指标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单尾P值的大小,来检验相关性是否显著。由于两个重要指标之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将相关系数为1,P值为0.000的完全相关指标认定为重复表现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方面[11]。根据完全相关的指标成对数占整套体系应有的指标对数的百分比来判断得分,总计2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3。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3

0、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步被打破,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的产品市场竞争,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品种、价格、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深层次、高端竞争,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标准为主要载体,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手段的国际大竞争。

技术性贸易措施正在成为当今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普遍采取的形式。为了对国际贸易中各国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限制,1995年WTO/TBT协议规定:各国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以已有的国际标准为基础,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得对国际贸易形成壁垒。这一规定一方面使得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的作用愈加明显;另一方面,使得各国必须以正当目标,即以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采取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相互组合的形式制定本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种组合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充分地发挥了技术法规的法律约束性、标准的技术依据性、合格评定程序的质量保证性,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某国市场的障碍。由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是各类标准,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组成部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标准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

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技术标准是国家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纷纷提出了本国的技术标准战略:将争夺控制国际标准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并以标准为依据,采用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面对严峻的挑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国家将技术标准作为科技、贸易、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提出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以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体系,发展信息领域的技术标准,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安全、健康、环保、资源和能源领域的技术标准。

1 技术标准与南海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对南海区工业企业每年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数调查结果和统计资料,制作表1和图1。

表 1南海区工业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数与南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

图1工业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与南海工业总产值关系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到,在南海区工业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和南海工业总产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97,具有高度相关性,技术标准和南海区地方经济相互促进作用明显。

2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有利于保持南海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呈现递减趋势。根据南海统计信息网,提供的数据,制作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率有拉动作用,但与土地供应增加率和劳动力增长率的关系不太明显。

表2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0年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区GDP达到

1796.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4744元人民币(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13368美元(引自《佛山市南海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南海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如何保持南海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国际经验同时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创新、品牌的培育和提高效率(包括政府的行政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效率)等要素对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贡献率将出呈现递增趋势。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的科技、知名的品牌、高效的管理结构和环境友好等要素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品牌的知名度、独特高效的管理结构和对环境友好的理念是其它竞争对手无法或难以模仿与复制的,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即技术标准在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的地位是战略性的。因此,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有利于形成南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造就众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有利于保持南海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3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有利于加快南海区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打破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总趋势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取代关税壁垒的趋势非常明显。世贸组织(WTO)成立的目的是降低世界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按照WTO的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的平均关税已经从2001年的15.6%,下降到2010年的9%;进口许可证和配额等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也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取消。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和欧盟的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80%左右,其中受技术法规影响的出口产品的价值就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

技术标准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各国均以产品的质量、标签、含量、包装和交易方式等技术标准条件为理由,限制其它国家产品的进入。例如,日本对我国出口的大米进行多达114项技术标准的检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积极推动我区企业跟踪采用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从而加快我区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打破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

表3和图2表明,外贸出口额与采标数量有很好正相关性。

表3南海区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数与南海外贸出口额的关系

图2 采用国际标准数与出口额的关系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4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业经济;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出口额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109)

作者简介:李启平(1965-),男,湖南邵东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环境会计和公司治理研究;赵 溯(1988- ),男,湖南邵东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晏小敏(1966- ),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3-0026-05收稿日期:2013-06-17

引言

中国农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理标志作为一项工业产权制度,对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轨迹,地理标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1994年我国开始对农产品给予地理标志保护,从此以后我国地理标志数量逐年增加,政府、企业和农民都越来越重视这项制度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激励作用。地理标志的突出特征是属地性,它蕴含着特定区域农产品的人文、地理、品质等属性,是农耕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经济工具,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垄断经营,获取超额收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地理标志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对辖区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地理标志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价值在于深入分析了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等指标与地理标志的关系,为政府制定农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策略,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上的创新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地理标志保护是近20余年国际知识产权领域重要议题之一。自从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首次提及“产地标记”的保护,地理标志作为一项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Solow(1957)的经济增长贡献模型明确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自此学术界展开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Lucas等(1988)和Rome( 1990) 等人提出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Zografos(2008)探讨了地理标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认为地理标志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Parwar(2009)则认为,地理标志保护有助于农产品公平竞争和国际贸易。众多学者利用数据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Gould等人(1996 )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Thompson等(1996)得出的结论是有影响,但不显著。Park(2008)的研究结论是间接影响。总的来说,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肯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将地理标志保护放在知识产权范围内进行研究。

国内学者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概念和现象层面度进行描述。王寒等(2008)解释了地理标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从地域、产品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地理标志的结构,并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熊晚珍等(2012)通过对安庆市的地理标志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地理标志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机制。尚旭东等(2013)认为地理标志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部门执法不统一、不协调,而且申请地理标志的过程不规范,容易产生“一地多标”的现象。而陈思等(2008)通过对湖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制度是推进地理标志发展的关键,并且总结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是从法理层面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进行研究。曹新明(2007)认为,我国商标保护制度与登记保护制度存在大量问题,并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双轨制和所有权制度,认为只有改进双轨制并用所有权替代商标注册,才是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可行方案。杨永(2013)从法律视角分析了我国地理标志制度的不足之处,强调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国际经验来建立我国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只有完善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才能保护与地理标志相关的农业生产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目前以商标法保护为主的模式在立法与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巨大缺陷,有必要重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

三是地理标志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存在问题,数据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实证研究文献匮乏。董雪兵等(2012)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在转型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周曙东和张西涛(2007)以陕西苹果为列,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地理标志对苹果纯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刘华军(2011)运用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民纯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地理标志存在集聚特征,但是地区内仍存在差异。目前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微观基础上,对某一地区单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证研究,缺乏全国性的、宏观层面的实证和机制研究。本文试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依托全国两次地理标志普查的数据资料,以农业总产值、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民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产品出口额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与常规农产品相比,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在品质、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保证,消费者认可度更高,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市场经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带来了契机,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从两次全国调研情况可以看出,地理标志数量快速增长。对比各个地区的地理标志发现,注册地理标志越多的省份,其带有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产值也越大,农业经济发展越好。据此提出:

假设1: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与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创新密切相关。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下,农业制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类型。地理标志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农产品进行认证,确保区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相同的品质和安全性。此外,集约经营比分散经营对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在建立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农耕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吸引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刘莉君,2013)。据此提出:

假设2:地理标志对农业规模化生产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地理标志的显著特性在于它的地域性,农产品只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生产、加工,由于资源的垄断性和稀缺性,造成农产品产量有限。加之该区域的农产品替代性较低,从而形成垄断生产与经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据此提出:

假设3:地理标志对农民人均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1.模型设定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地理标志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中国长期以来是农产品出口国,改革开放前,农产品出口在整个对外出口占主导地位,目前,农产品出口在整个出口中比例不断下降,但国外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比国内严格,而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葛干忠,2013),因此,我们将农产品出口额也作为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y分别是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居民收入。其中y1表示农业总产值,y2表示农业规模化程度,我们以农村企业个数来衡量,在当代中国农村,分散经营大量存在,农村企业数量越多,说明集约程度越高。y3表示农民人均收入;3个解释变量为x1、x2和x3,其中x1表示地理标志个数,x2表示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x3表示农产品的出口额。笔者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lny=c+β1lnx1+β2lnx2+β3lnx3+u

模型中c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u为误差项。

2.数据描述

本文以仅有的全国两次地理标志调研为背景,全国地理标志的两次调研分别发生在2005年和2011年中旬,所以运用2004年和2010年的数据。本文采用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别以农业总产值,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这3个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农业经济发展的指标,比较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地理标志作为解释变量,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以及农产品出口额为控制变量。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2005年和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农产品出口额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农业企业的数据也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鉴》。地理标志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两次地理标志调研,部分来自中国工商总局和农业部。相应的统计数据描述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笔者运用eviews6.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2004年的回归分析见表3。模型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5,说明模型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地理标志的系数为0.36,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地理标志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就增加0.36个单位。回归结果显示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出口额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79,地理标志的系数高达0.9,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标志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企业就增加0.9个单位。回归结果显示地理标志对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假设3没有通过检验。我们推测,第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整个农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太少,因地理标志保护带来的超额收益不足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整体收益,这说明政府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力度不够,地理标志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第二,我国的统计数据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分为农业生产收入、外部打工工资收入、资本财产收益和转移支付4个部分,因地理标志带来的收益不能与以上收入分开核算,数据可得性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不显著。但以上3个模型均通过了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异方差,说明模型估计是可信的。

2010年的计量模型结果见表4,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8,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出口额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5,同样地理标志对农业企业具有正向影响。在以农村收入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地理标志的系数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地理标志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2004年的回归结果相一致。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10年和200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生产规模化都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地理标志保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最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高附加值与品牌效应。基于此,我们认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应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地理标志的发展。政府应当扶持地方龙头地理标志,延长其产业链,将地理标志分层次保护,选择重点地理标志优先发展,帮助其打开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二是完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不完善,存在多头监管的混乱现象,严重阻碍了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的发挥,完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快农地流转制度建设,促进土地流转,为发挥地理标志的聚集效应创造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曹新明.2007.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之完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视角[J].知识产权(1):26-31.

陈思,杨敬华,任爱胜,等.2008.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S1):141-145.

董雪兵,朱慧,康继军,等.2012.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8):4-17.

葛干忠.2013.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1):128-131.

刘华军.2011.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品牌溢出效应――基于中国三部门地理标志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0):48-57.

刘莉君.2013.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1):95-99.

尚旭东,李秉龙.2013.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运行特征、趋势与问题[J].生态经济(4):92-97.

王寒,陈通.2008.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4):101-105.

熊晚珍,胡再,孙志国,等.2012.安庆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6):914-917.

杨永.2013.论中国地理标志制度的构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1):78-82.

周曙东,张西涛.2007.地理标志对陕西苹果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6):56-61.

GOULD D M,GRUBEN W C.1996.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48(2): 323-350.

LUCAS Jr R 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2(1):3-42.

PARK W G.2008.International patent protection: 1960-2005[J].Research Policy,37(4): 761-766.

PARWAR A.2009.Importanc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the growing IPR world[Z]. IQsensato Working Paper.

ROMER P M.1990.Endoger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5):71-102.

SOLOW R M.1957.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9(3):312-322.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5

【关键词】多指标决策评价 综合评价 香港 社会经济发展

一、引言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是国际著名的商业、金融和贸易中心。它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码头,处理全球最多的国际空运货柜,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市场,一直被诸多评比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备受瞩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成功地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快速增长,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香港的繁荣昌盛对于推进中国大陆经济,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要作用。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最新资料,应用多指标决策评价方法对2002-2006年香港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为香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多指标决策评价方法简介

假设某一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方案集为A={A1,A2,…,An},指标集为G={G1,G2,…,Gm},且令矩阵Y=(yij)n×m表示方案集A对指标集G的“决策矩阵”,其中yij(i=1,2,…,n;j=1,2,…,m)表示方案Ai对指标Gj的指标值。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故本文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而可得无量纲化的决策矩阵Z=(zij)n×m,其中

其中,yjmin,yjmax表示指标Gj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显然,di(w)越大表明方案Ai越优。从而可以对各决策方案Ai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排序。

(一)权向量w的离差最大化确定方法

如果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没有影响,那么,指标Gj的权重应取0;相反,如果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有很大影响,那么,指标Gj应取较大的权重。因此,对于指标Gj,可令vij(w)表示某一方案Ai与其它决策方案的加权离差, 则有:

(二)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①按照(1)式,求无量纲化的决策矩阵Z=(zij)n×m;

②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按照(4)式确定最优权向量w=(w1,w2,…,wm)T;

③根据(2)式计算各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di(w) i=1,2,…,n;

④根据步骤③中各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大小, 我们可以对各决策方案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排序。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评价原则,笔者选取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主要指标:本地生产总值(按2000年固定价格计算)x1(亿港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x2(港元)、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x3(亿港元)、对外服务贸易总额(即服务出口与服务进口之和)x4(亿港元)、政府储备结余x5(亿港元)、进出香港货物总量x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x7(万标准集装箱)、访港旅客x8(万人次)、国际投资头寸x9(亿港元)、政府收入总额x10(亿港元)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10个极大项指标可基本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由统计数据建立指标数据库,列于表1。

注)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编制。

(二)综合评价分析

根据上述运算步骤,应用Matlab编程计算,可得其相应结果列于表2。由于表2最后一行的权重大小几乎相等,可知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主要指标协调发展,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均等的作用,这体现了香港社会经济结构非常稳健;另外,据表2最后一列的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2006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推进,一年好过一年,尤其是2006年发展状态最佳,其历年排名依次为:2006、2005、2004、2003和2002年。

2002-2006年香港的贸易额从31799亿港元增至50608亿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11.6%,16.4%,10.9%,10.5%。2006年,香港股市集资总额创下5245亿港元的历史纪录。

2003年的综合评价值为0.1656,远低于2004年的0.5192,这说明2003年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不佳,其主要原因应为2003年正值香港刚刚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又遭非典的袭击,从表2可知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签署,为经济低迷、社会不景气的香港注入了强心剂和新的活力。CEPA实施以来,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不嗯噬,失业率不断下降。CEPA不仅推动了港澳经济复苏和飞速发展,也成为香港地区经济转型的新契机,把香港的发展与内地的广阔市场、高速发展的经济联系起来,让香港经济存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本报讯.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祝贺祖国10周年[N].人民日报,2007.

[2]雷钦礼.经济管理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王永瑜.雷达图定量综合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统计教育,2007,(1).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6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逐渐加剧,我国的市场化经营体制逐步转型,面对世界经济体制的低碳与节能转型,我国的工程建设面临抉择,一方面要求工程项目的低碳标准达到国际要求,另一方面要使低碳经济建筑的理念得到广泛接受。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来说,低碳经济不仅要求工程设计考虑节能,还要求工程建筑考虑节能,以及考虑建筑选材的绿色化标准。本文基于低碳经济与WTO标准,对我国的工程造价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关键词:WTO 低碳经济 工程造价 标准化

WTO标准与低碳经济要求对我国工程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WTO标准对我国工程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国外品牌和产品占领我国市场,国内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发展。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转变成经济危机蔓延至世界各国,国内各商家和经营组织迅速转变以往的竞争策略,转变市场竞争方式,从粗放型经济体向集约化经济体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和成本密集型企业向着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型,提倡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可持续化的发展动力,保障企业在国际化市场的生存空间。欧洲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生态建筑的建造,美国是最先提倡工程自主产生新能源可持续使用的国家之一,工程造价受到WTO新标准的要求,也受到低碳经济体发展条件的限制。

随着国际市场分工的细化,WTO各项标准的细化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加强,WTO的各项标准和低碳经济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美国与我国2009-2010年持续多次的贸易战可以表明,世界市场中的产品能耗和利益纠纷的矛盾的确存在,虽然这不是引起贸易战的主要原因,但是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节能环保与环境发展的安全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制约我国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手段,所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保护制度的门槛设置。我国企业发展如何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在产品质量或者技术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保证达到所需要的标准,是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开展了产品的低碳认证制度,比如:美国环保标章计划、加拿大环境选择、欧洲欧盟之花、北欧白天鹅环境标志等。

(二)低碳经济要求对我国工程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全球二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国际组织和各国非常关注全球气温变暖的问题,所以为了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加强工程建筑的低碳标准和节能要求,要强调绿色化建筑和低碳工程的稳定性,要保障我国工程项目的发展遵守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尤其是在工程造价的建设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以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等环节加以改进和优化,在工程的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及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审计与估价、定额编制与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注意低碳经济理念的引入,需要认真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低碳化的投入与维护。

国际标准组织的ISO条款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新条款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在低碳节能方面,我国只有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改变现阶段的生产绿色化技术,维护安全生产绿色环境。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已经相应采取了措施限制非绿色化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这些条款将成为未来世界贸易市场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环境下工程造价建设要求与规范性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工程造价建设要求

工程造价的含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第二种含义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定义的,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通常是把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只认定为是工程承发包价格。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建筑商共同认可的价格。

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工程造价的主要建设要求是:第一,节省建造用料,降低用料的碳排放量,选用环保材料,绿色化材料建设工程项目;第二,工程项目设计的低碳性和绿色化,利用绿色建筑和环保建筑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自身能源的供给与可持续化利用及发展;第三,加强工程项目的低碳化道德性和教育性价值,如果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低碳价值和绿色化教育价值,会大幅提高整个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并加强每一个社会人对绿色化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