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微型课 课程开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Creation of Mini-less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AO Qu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on the mini-lesson,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of opening mini-lesson, setting up level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curriculum reform; mini-lessons; courses setting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改革波澜起伏,课程设置方面总的趋向是:注重基础学历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强调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重视学生体验,并努力发展学生个性。
1 微型课的界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型课出现了。它是基于微格教学理论,最初主要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其实质是在缩小的班级和缩短的时间内,对教学技能进行集中的训练。它缩减班级人数及练习课时长度,简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一方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技能。那么,微型课具体应该如何界定呢?
首先,微型课是课。既然是课,那就有着与课一样的要求,比如,要有教学大纲,要有教案等等。如果按此要求来划分,有些系列讲座就未必属于微型课了。
其次,微型课与标准的课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个区别是指在课时上。传统意义上的课的学时多数都大于30,很少会出现小于30学时的课。这在无形中将很多课予以放大,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拖塌。而微型课的学时数都比较少,可以非常完整紧凑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2)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微型课更强调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不过分强调体系的完整,更注重问题的解决。(3)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完成按照标准的课程对微型课进行要求的话,可能会勉为其难。因为微型课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其体系等多方面未必完整,如果按标准的课程去要求,很可能会出现缺项。
再次,微型课更强调问题的解决,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我们可以以下面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对上述观点加以解释。假设我们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保养”这门微型课,其大致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常规软件使用、常见问题的处理。共计8个学时。上述内容,在计算机基础课中有所渗透,同时也是面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一部分内容。而这门微型课的开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和保养的基本技能,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一些。总之,微型课是指以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题编制的课时数不多的课程,往往以“讲座”或“系列讲座”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校园中,这是一种“短、平、快”的应时性课程。它更加侧重于技能或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理解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其学时不超过30,多数在8~16学时之间。
2 微型课的开设原则
2.1 微型课的开设要有总体和全局观念
微型课的开设,其一,要与培养方案相结合,与培养目标挂钩,以就业为导向。其二,微型课本身是孤立的一门课,但就一个专业而言,应该是一个由多门微型课组成的一个附加的知识技能群,这些微型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技能或能力进行完善,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课程群组。其三,微型课的内容本身必须完整,也就是说,不论是技能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必须有开始和结束,都必须相对完整,如果与标准的课程相比的话,只是将其划分成更小的单元而已。
2.2 微型课的开设要有明确的目标
开设微型课的目的要明确。是解决问题,是以一个任务的完成为主,还是培养技能等等,其目标都必须明确。这样,即可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避免出现随意开设微型课的现象的出现。
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即是否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微型课。我们认为,在不损害整体,不影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微型课。但在实际执行时,特别容易出现不易把握等问题。另外,就业市场很大,具体如何落实到课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面向大众教育的今天,如果不是订单式教育的话,面向就业的微型课的开设要慎重。当然,与标准的课程相比,微型课的灵活性及多样性更适合于在就业这个领域做些文章。
2.3 微型课的开设要有特色
不同学校的微型课不尽相同的,而其开设就要有其特色。如果你是财经类院校。那么,你的微型课就要有财经类院校的特色。而财经类院校的信息技术类微型课,当然不可避免的应该打上财经的烙印。如果各个专业把自己特色的东西,以微型课的方式面向其它专业开出,这或许是微型课开设上的一条途径。另外,微型课的开设出可以有其院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
2.4 微型课的开设要有时代感
微型课的内容要有时代感,体现出变化,充分发挥其灵活多样的特长。紧跟时代的变化,应该是微型课的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微型课的授课内容要与当前实际紧密结合。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3 信息技术类微型课的开设
3.1 开设层次
(1)按内容划分。如果从微型课的内容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普及型、技能型、实用型,还有前瞻型等。普及型,是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技能型是就某一具体技能进行传授,如计算机的常规保养等。实用型以现场情况为主,可分为企业的或本地的,更侧重于实际运用。前瞻型是对某一学科的趋势或发展动向进行介绍。
(2)按对象划分。如果按开设对象划分,微型课可以分为向高年级开设的和向低年级开设的两类。当然,也可以分为向本科开设的和向专科开设的,也可以按专业划分,面向本专业的和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
通常情况下,普及型、技能型、实用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技能型、实用型,和前瞻型是面向本专业开设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在具体对象上可能是互相交叉的。
3.2 面向经管类专业的开设问题
在面向经管类专业开设微型课时,要考虑到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的课程。比如,强化专业的实用性内容,强化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等,换言之,注意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地做到适中。
3.3 面向本专业的开设问题
在面向本专业开设微型课时,要考虑到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的课程。比如,是否开设一些前瞻性的课程,是否开设一些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等内容。
参考文献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
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0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3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与学生需求
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质来看,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与知识面都很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所有与财经和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这一课程,而这一课程也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一种铺垫和推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从理论体系上看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围绕价格理论展开,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主要为消费者和单个的生产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学科由消费者、生产者、分配等相关理论构成。而从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来看,其发展出许多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这些理论有的互相联系,有的却互相对立。因此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学派的基本理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不同的鉴别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目前高校中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较为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鉴别分析,取长补短。其次是微观经济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区别。而目前很多教材都在理论背景阐述上较为欠缺,有时会使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介绍不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现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所注意到的,在后文中笔者将一一阐述。
2、学生学习需求
大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意向都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因此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他们寻求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从学生素质来看,由于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会招很多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在人文素养上基本没有问题,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出现在数学学习上。而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需求上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经济学专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时往往会认真听讲,但在课后不会复习。高校的教师授课模式与传统中学授课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学生的预习与复习需求往往难以满足,这也成为高校授课模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微课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后,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很多问题。
二、微课相关内容分析
1、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微小的课,即微型课程,最初由美国的学者在2008年提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微型课程的相关理念,但微课的最终理论体系成熟在2008年。根据美国的微型课程理念,微型课程就是在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的核心提炼总结,将教学过程上传到网络之上,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在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微课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中应用,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传播,便于学习者的重复学习。
2、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因此其就具有微型的特点,即教学时间段,内容短小精悍。从我国现代教育模式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课堂基本上每节课控制在45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0分钟。但从微课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的微课时间最长不过二十分钟。有的老教师会对此产生质疑,只有传统课堂一半不到的时间内学生是否真的可以学习到知识。但是根据科学表明,人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弱。因此二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看似缩短了教学实践,但这二十分钟基本上讲述的都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学生加强理解知识点以及增强记忆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二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或者比较难的知识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更加具有侧重点。而便利的存储方式可以方便学生随身携带,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拓宽知识的传播面。
从微课自身的特质来看,微课资源具有半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特征。微课教学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将所有知识一一讲述,而是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模块化的资源包,学生和教师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同时微课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活态性,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有时不同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都有可能对课程的讲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修改,这就说明微课也具有半结构化的特征。
三、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现状
1、发展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的理念来源于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也逐步推广开来。从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中一是作为一种实践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引进了微课课程教学,但在学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只是作为一种试点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开展,学生选修微课课程基本上只是为了体验微课的教学过程,感受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目前很多高校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有时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教学中不同的思路和讲解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相关重难点。
2、存在的问题
微课引进高校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微课在中国高校之中的发展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很多教育工作者仍旧认为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型教学方式存在,尤其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这门课程本身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内容中的重难点都有很多,很多人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这种看似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推广开来,很难在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视频的录制中,所选取的都是优秀的教师以及重要的课程内容来录制,因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微课推广存在的最大问题。
其次,微课制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视频的录制,而这些视频构成了微课资源的最主要部分。但从目前微课资源储备量来看,很多资源都是很久之前录制,并没有及时的更新。在内容上只有部分重要内容有资源供人们下载,很多学生、教师即使想要使用微课资源,却无法下载使用,因此微课资源的匮乏也是目前微课教学模式推广所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发展措施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文科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但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仍需注意到。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微课的组成整体来看,微课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是微课资源的建设。但从国内微课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相对于国外较晚。而在工商管理管理专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本身这门课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国外经济学家的一些理论,国内教材在总结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编纂而成,因此这门课的重难点有很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应当培养专门的微课资源建设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构建一个完善而丰富的微课资源平台,将资源平台构建在网络上,供学生、老师等下载学习。
其次,微课资源以及微课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应当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高校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微课资源平台的构建。高校中应当组织专门的人员,搭建适合的网络平台,将微课资源传到网络上,及时更新,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
同时,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需要培养专门的微课人才。很多高校中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都由本课程的教师直接进行。本课程的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上没有问题,但这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微课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仅由教师的讲解构成,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对相关资源的维护更新,尤其是对一些影像资源的制作、编辑等,乃至相关网站的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进行操作。针对这一点,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微课教学团队,将优秀的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都纳入其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为高校微课教学模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国外的教学模式也传入国内,对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在此书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不仅更加灵活而且具有可重复性等多种优点。将微课教学引入到现代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实践,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如微课资源较少等的限制,微课推广发展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在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成为多方研究的重点。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微学习;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构主义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能只依靠教师向学生的单方面传递,更需要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仅仅是一周几节课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学好英语。胡壮麟教授认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课外学习创设接近真实的环境,能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把英语教学与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二、实现平台――移动微学习
1.移动微学习的可行性
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指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内容(micro-content)和微媒体(micro-media)的新型学习模式。移动微型学习(Mobile-Micro-Learning)能够让学习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M-M-learning教育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由的学习。智能手机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终端,有着强大的功能特点及规模庞大的用户群。移动学习能帮助我们“实现泛在、普适、个性化、永远在线连接的学习承诺”,这正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所需要的。
2.移动微学习的特点
手机一端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和制订适合自己的目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的学习。不论是在学校食堂打饭排队或是在放学回寝室的路上,打开手机里面的学习微信公众号或一些App软件,学生能利用这些零散时间进行片段性的学习。移动微型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随时随地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移动学习能尽可能地保证因材施教。这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微时代”的网络空间里,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根据自身的英语能力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
利用微信之类的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进行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前把与课程相关的微课或学习资料推送至网络,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了解了即将要进行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情境的创设。在移动网络下,学习遇到的问题可以被及时解决。微信群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有人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寻找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可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从而对课堂上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巩固。
3.移动微学习的价值
学校利用微信,搭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进行移动微型学习,具有交互能力强、技术要求低、兼容性强且能支持移动终端等优势。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使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还是到后期的课堂讨论与自主学习;不管是从装备的早期投入,还是以后的维护成本,与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现行教学环境的一种补充完善。
三、结语
移动环境下的“微学习”能促进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它是大学英语传统课堂的必要补充,也是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一把利刃,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地爱上英语,并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 微课 视频制作 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影响学校教育,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虽然在近几年刚刚产生,但很快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它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因为相对来说制作较简单,很快受到老师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教师的微课反思、教学研讨和教学资源存储,甚至有些优秀的微课案例已经成为学生自学知识和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好的学习资源。
微课理念最早是在欧美国家大学教育中出现,它被认为既是一种进行知识挖掘的工具,又是知识的脉冲。微课理念传入国内后对于微课概念有了全新定义,即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随着微课理念在国内的广泛推广,制作微课辅助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制作微课已经成为现在教师教学必备的一项技能。下面笔者就微课视频制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微课的特点设计微课
从目前微课的发展看,微课不同于教学中的常态课,它以阐释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为出发点,通过短小视频的呈现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频。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直接面对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对于学情的估计、预设进行知识讲解,它在传统的授课、评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说课、答辩环节,丰富了教学。所以微课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
制作微课只需要在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下就能录制,场地要求不高;在教学方面更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预设或者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这与传统教学是有一定差异的。
2.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而且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的平台。这对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必担心教学的“失败”,不必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会更客观。
二、如何录制微课
微课虽然和教师的常态课有一定区别,但是制作微课应该像上常态课那样精心准备,这样才能达到录制微课的目的。具体来说,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准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微课制作中既是老师又是视频制作人,所以在微课制作前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这是录制微课的前提;同时结合微课是通过视频方式向学生呈现的,教师要掌握PPT制作技巧,同时也要培养自身视觉美感、解说技巧及软件操纵技巧等方面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制作好微课。
2.明确微课标准
教师制作微课是为了具体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是为了解惑而非授业,所以它不同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在时间安排上要精短,力争知识点讲得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要明确受众的定位,即针对哪个年级的哪些学生;在知识讲解上力争深刻、透彻且通俗易懂;在视频要求方面,PPT要力争有视觉美感;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清晰、声音要响亮、节奏感要强。
3.做好充分准备
做好微课制作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一样,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教师在录制微课前首先要深刻理解微课的功能――解惑而非授业;其次要讲好微课的内容就要寻找自己最擅长讲的知识点,这样才可能讲好;注意授课的层次性,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注意训练好熟练的录课技巧,如做PPT、熟悉软件操作等技能,这样才可能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
4.细化录课流程
(1)摄像工具拍摄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纸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或手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2)录屏软件录制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 Snagit或Cyberlink You Cam);第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执教者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总之,微课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全新方法走进了学校教育,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微课水平进而促进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
[2]杨晓哲.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DB/OL].[2013-05-02].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张一春.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DB/OL].[2013-04-23].
微课与微型课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微课程;移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学
在这样一种微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微学习应运而生。我们将微学习分割成“微”和“学习”两部分。微,即微小的、微型的、碎片化的。而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当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我们要合理利用微课程,明白如何与传统教学结合,又要区别于现今的多媒体教学,处理好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理念新颖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保证微课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一)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作练习来掌握技能。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时候,学生只是识记式地在大脑里过了一遍,或者说是将这个过程在大脑里播放了一遍,但是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就遇到了困难,或是忘记操作步骤的先后,或是找不到工具栏里面的工具,更有甚者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操作。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技能,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打击,而且操作课程具有连贯性,少了这节课的操作,下节课的内容难度增加了,就更不会操作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形成一种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微课程引入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显得尤为必要。微课程它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环节,它主要还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微课程并不能取代我们正常的教学,彻底颠覆我们的教学模式,而是嵌入我们的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二)引领实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一开始就接收大量的知识和内容,让大脑处于饱和状态,而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使学生能动地学习新知识
,是我们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大课堂的讲解,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得大家都能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能。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顺势而下,剖析到点,虽然只有五分钟,却能引起很多思考。鉴于此,微课程不仅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讨论,钻研其中的难点,对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微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变化
微课程的开发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在课堂上解放了很多时间。一节课短短40分钟,从讲解到学生练习,这是一个传统的固化模式,教师的工作量不仅是课堂内容的讲解,更为主要的还在对学生练习的指导上。一人上课,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提问寻求帮助,老师分身乏术,学生更是等得着急。比如课堂上对PS的讲解操作,设计一张吸烟有害健康的剪贴画,作业要求根据老师课堂上演示的操作和作业要求(Word文字说明)对照效果图,学生自我独立完成。
效果图(如右图):
操作步骤说明:
1.新建图层1,用墨色填充
2.用选区工具画一长矩形
3.用渐变工具填色(灰白灰)
4.再新建图层2
5.在图层2中画一大矩形
6.设置前景色为黄色,背景色为中黄
7.“滤镜/渲染/云彩”命令
8.“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将矩形缩小,并用移动工具将它移到适当的位置
9.在“图层”面板上选择“正片叠加”
在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在图层的选择、工具作画、填充、效果这些方面,很多学生还是遇到了问题。背景图层锁定,如何添加新的图层,如何使用渐变工具来填充灰白灰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踵而至,老师只能一一指导,却不能照顾到全部学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本次的作业任务,没有掌握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微课程能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我们将制作剪贴画的操作过程录制成一段简单视频录像,这样每个步骤对学生来说都非常详尽,不必每个点都请教老师,可以参考微课程的片段,重点难点知识点,不受时间限制,停下来反复学习,琢磨参详,直到可以自己独立地完成一个作业作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
三、微课程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网络课程
微课程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而这五分钟的时长,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既精简又到位,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微课程既区别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也不同于现在的网络教学。而且,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我们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在这个信息化极速发展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五分钟学习”模式,“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学习”,“微”是它的灵魂精髓,而“微”中可见大收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微小的积累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碎片段会形成“1+1>2”的整体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知识点,小片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小小的量变引发无穷的质变。微课程是新时代学习的另一个方向性的导向,是一种基于学习模式的研究,我们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加有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