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文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文化研究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1

海洋旅游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也持续扩大。而随着旅游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旅游产品结构的逐步深化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海洋旅游中文化要素所发挥的效应越来越显著,成为当前推动我国海洋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地处渤海湾南岸的滨州市,拥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可谓得天独厚恰逢其时,通过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走出一条滨州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之路,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必将成为构建人海和谐关系的有力保障。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

对于海洋文化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学科界定。国内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曲金良教授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缘于海洋资源环境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其本质是人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在文化的特性上,相较于内陆文化,海洋文化具有更为强烈的变通性、竞争性、交流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我国拥有极为悠久和灿烂的海洋文明史,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又具有尚和平、重共享特点的海洋贸易、海洋民俗、海洋、海洋文学艺术等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旅游可以视为文化旅游下的一个类别。文化旅游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它更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内涵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美学的激发和共鸣,知识的学习和启迪,信仰或情感的寄托等精神层面的活动。海洋文化旅游即是一种文化旅游,它是以海洋文化资源如海洋民俗、海洋信仰、海洋人文景观等为吸引物,使游客获得文化感受、学习和休闲娱乐的行为过程。2015年包括海洋文化旅游在内的我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同期海洋生产总值7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当前国家对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视也使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如沐春风,2016年1月出台的《全国海洋文化发展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文化产业重点门类的海洋文化旅游业无疑将受惠于此。

二、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滨州市海洋资源丰富,拥有238.9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山东省的8%,属于典型的泥沙质海岸;沿海岛屿50余个;滩涂面积17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31;负15米浅海20万公顷,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和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滨州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滨州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完整旅游产品体系的目标和措施,力争使旅游业成为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滨海旅游已被列为滨州市重点培植的七大优势特色海洋产业之一,北部沿海的旅游景区建设也在起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滨州的海”产生兴趣。所以对于海洋文化旅游而言,正处在滨州市海洋大开发和旅游大发展的潮流之中,通过发挥海洋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其旅游吸引力,将丰富和提升滨州文化旅游的内涵,促进滨州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1.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滨州沿海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海洋特色的风俗。每年在龙王庙举行的“二月二龙抬头渔盐民祭海活动”是滨州悠久海洋文化的体现,人们通过传统的祭拜仪式来表达对海洋赐予他们生存资料和财富的感恩之情,也是对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一种宣誓和对和谐人海关系的淳朴愿望。滨州海洋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为古代海洋人文景观和现代海洋人文景观。古代海洋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无棣碣石山、沾化杨家商周盐业遗址群等,现代海洋人文景观有滨州港码头、沿海防波堤、风力发电机组和百万亩盐田等。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记录了滨州海洋开发的过去和现在,对于本地人和外地人来讲都是进行海洋文化意识培育和人类创造精神的感召之旅。另外滨州还有十分独特的海岸地质地貌和滨海湿地系统,滨州贝壳堤海岸是世界三大贝壳堤海岸之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与湿地生态系统,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等环境演变的室外课堂,具有重要的科研教育价值和海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潜力。

2.区位优势明显。滨州市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连接地带,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并被正式写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滨州是济南都市圈内唯一的出海通道,2014年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开航运营,使滨州能更好发挥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目前滨州市正在致力于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和完善,将更好地在周边客源市场开拓方面为滨州海洋文化旅游服务。

3.政策优势突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市作为“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迎来新一轮的开发热潮,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海洋文化旅游将大有作为。而在2011年,另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亦将滨州纳入其中,使滨州的沿海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为滨州旅游特别是海洋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的理念相对滞后。与青岛烟台等海洋旅游发达地区相比,现阶段滨州的海洋旅游显得“海味”不足,这个“海味”更多的是海洋文化层面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海洋旅游仍然限于简单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不够深入。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文化的内涵与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文化与旅游产品的一体融合,将海洋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来。例如在盐田旅游开发上,应重视将盐田风景与海盐发展的历史及其经济社会价值的融合,而目前这一理念还未充分的渗透到滨州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2.海洋文化旅游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滨州现代海洋旅游开发的起步较晚,海洋文化旅游的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景区交通和便民服务设施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将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感受和景区的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海滩垃圾数量的增加。如何实现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今后政府管理部门、旅游开发者与运营者、游客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滨州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一)整合海洋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通过整理滨州宝贵的滩涂湿地资源和贝壳堤海岸,挖掘其蕴含的海洋生态文化,以学习海洋生态知识,培育海洋意识为重点,形成海洋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发挥滨州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优势,将沿海渔村旅游纳入到全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中,重点打造赶海拾贝、海岸垂钓、渔村饮食文化为重点的海洋乡村旅游品牌;通过与海盐化工,沿海风力发电,海水循环利用等工业企业的合作,以挖掘和宣传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理念,打造海洋工业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将古代盐业遗址、碣石山等历史遗迹同现代海盐生产、海港码头、沿海防波大堤等现代海洋文化景观的串联旅游线路,使游客体验“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和文明进步。应该以突出滨州特色海洋文化为重点,力争形成整体的滨州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二)从“软”和“硬”两方面入手,完善海洋文化旅游运行机制

首先要从硬件入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解决好交通,餐饮,住宿等设

施在数量、质量与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有步骤地建设适当规模的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体现海洋文化的设施,如海洋主题的游乐园、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在软环境方面一是要加强滨州本地海洋文化的建设,培育更加浓厚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吕剧、沾化渔鼓戏等戏曲艺术与海洋风情的结合,创作一批体现海洋民风民情的剧目,进行剧场演出和巡回演出,从而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二是要提高在信息咨询,景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水平,重视游客的体验和反馈意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解决能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滨州海洋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过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做好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今后在做好旅游产品基本功的前提下,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推介滨州海洋旅游。通过节庆活动如“沾化冬枣节”,“孙子文化旅游节”等滨州当地重大节庆活动和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推介滨州海洋文化旅游。通过与山东半岛兄弟城市之间的协作,宣传特色鲜明的滨州海洋文化,从而在旅游旺季使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性,促进一定程度上的游客分流。

(四)加强优秀海洋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2

【摘要】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口号下。青岛提出了加快向“蓝色经济”、“智慧城市”迈进的发展目标,21世纪也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文化的意义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海洋文化产业是代表先进海洋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它具有资源投入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海洋开发的砥柱产业和朝阳产业。

【关键词】青岛;蓝色经济;海洋文化;产业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提升的障碍性因素

(一)对海洋文化产业缺乏战略性思考与规划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其他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山东半岛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经济发展上求稳而不求变,缺乏创新性和进取性,这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相契合。同时,由于山东半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而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海洋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青岛是海洋科研强市,但在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岛城还算不上强市,主要在于“缺乏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缺少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且传统产业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远远大于海洋新兴产值,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达到了瓶颈。”

(三)海洋科技应用人才和科研发展相对滞后

海洋人才的培养与产业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人才供应不足的关键原因在于培养模式存在结构性矛盾。据了解,山东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上走在全国前列,单在青岛工作的院士就有十多位,基本涵盖海洋科研的全部领域。然而,据青岛市政府调研显示,虽然青岛的海洋科技人才很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基础研究占绝大多数,应用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比如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的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海洋高端产业环节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缺乏科研力雄厚,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尚未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中小企业的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造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海洋文化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三、蓝色经济区背景下青岛文化产业提升策略

(一)注重海洋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

1.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今后在产业布局的分工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周边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尽量与其错位或者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协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对滨海旅游业开发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沿海城市应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突出港口在蓝色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发掘青岛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青岛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三)要坚持科技兴海,人才战略,增强推动力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关键,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经济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将进一步完善对引进人才的鼓励政策,在科研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户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其创造优良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做到高级人才高级待遇,一流人才一流工作。

参考文献:

[1]沈镭.保障综合资源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

[2]杨凤华.陆海统筹与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2013(01)

[3]杜军,任景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开发研究,2013(01)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3

杨宇军: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这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影响有关空域的飞越自由。

记者: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何依据?

杨宇军: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既有充分法律依据,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一些大国和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中方的有关做法符合《联合国》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国《国防法》、《民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等国内法规对维护国家领土领空安全和空中飞行秩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记者: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防空识别区距离有的国家本土最近约130公里?

杨宇军: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范围,是根据国家空防需求和维护空中飞行秩序需要确定的。防空识别区最东端距离中国依然最近,作战飞机自该点很快就能抵达中国领空。中方有必要从该点开始对航空器进行识别,判明其意图和属性,为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而且,相关国家早在1969年就公布实施了防空识别区,其距离中国大陆最近处也约为130公里。

记者:外国航空器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后,中方将采取何种处置措施?

杨宇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对位于有关空域的航空器的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这符合国际惯例。对于来自海上方向的空中威胁和不明飞行物:中方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希望有关各方积极予以配合,共同维护飞行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依国际法享有的飞越自由,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不改变有关空域的法律性质。国际航班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正常飞行活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4

关键词: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效用价值;层次分析

1 引言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海洋文化产业已成为沿海城市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领域。因此,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将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项研究是以烟台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试图对烟台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客观评价,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对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的有效参考。

2 烟台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概况

烟台市地处中纬度,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濒临黄海与渤海之间,海洋资源丰富,对应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09.1公里,占全省的27.2%,其中规划港口岸线98公里。这里有72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基岩海岛,总面积68.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0.7%。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对烟台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数量进行考察统计如表1所示

3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评价内容

“文化产业资源的评价,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目标,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可开发利用价值的估量,也就是对文化产业资源蕴涵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等的考量估价。”[1]这也正是反映了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进行评价所需的内容。即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资源价值、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条件评价、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效用价值评价。

3.1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资源价值评价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价值指的是某种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所具有的价值。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其基本价值是由文化特征和内涵体现的,并没有准确的量化指标。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价值主要是由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的。

3.2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条件评价

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评价包括资源的市场条件评价和开发建设条件评价[2]。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市场评价是对以海洋文化产业资源为生产要素的市场进行前景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对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层次、市场的潜力、以及消费的对象而做出的评价。

3.3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效用价值评价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效用价值,是衡量一个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海洋文化产品所具有文化的属性,可以判定其既是经济商品也是社会产品。因此,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效用。在评估中必须要综合平衡两种效益,既要评估可以产出的最大经济利益,同时也要遵循社会效益第一的评价标准[3]。

4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原则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制定如下基本原则。

客观性。对于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文化特色、美学特性指标等无法直接量化或难以量化的复杂指标,采取对其进行定型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并加以德尔菲法分析,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求一个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真实评价结果。

全面性。公众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感知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尽最大可能的涵盖对影响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的因素,建立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操作性。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评价,要能够反映特定时期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实际状况,并实事掌握产业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做到及时的反馈和动态化地评价,因此需要建立的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5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以海洋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属性为中心;然后,从产业属性和海洋文化内涵两个角度对资源进行考核和评价;最后,提出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在进行烟台市海洋文化产业指标体系建设中,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并参考王颖[3]在其《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的博士论文中所建立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烟台市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模型(表2)。

该评估体系建立了资源价值指标、资源条件指标、效益价值指标3个一类指标。在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立了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

6 评价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是专家调查法对判断矩阵进行确定,如表3所示。

对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其特征向量,说明对于烟台市海洋文化产业指标来说,第一层的权重资源价值为0.2970,资源条件为0.5396,效用价值为0.1634。第二步,运用公式,计算可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这表明一级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的权重是可信的。运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权重及位次如表4所示。

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资源条件的权重是三个一级指标中最高的,这说明烟台海洋文化产业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但这也反映另一个问题,烟台在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并没有发挥出较好的效用价值。因此,烟台在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只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从评价体系中的二级指标中观赏价值、市场条件、经济效益的权重分别在各自的体系中是最高的,这说明烟台由于自然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而且由于烟台的经济发展迅速也极大地拓展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样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给烟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从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来看,市场潜力以0.1997权重居于主导地位。市场潜力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烟台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一定能够为其海洋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历史久远性的权重值为0.125 8仅次于市场潜力。资源的独特程度的权重值为0.087 5位于权重值的第三位。烟台的海洋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观赏价值,她的独特魅力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心态轻松,实属旅游胜地。另外,烟台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拥有许多大型企业以及海内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这极大的丰富了消费群体,也提高了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

通过对评价结果,不仅能看出优势,也能看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权重排名中比较之后的有,市场规模权重为0.0077位列最后,开发技术与人才配套情况权重为0.0102位列20,产业带动能力权重为0.0145位列19,文化资源的保护权权重为0.0168位列17。

从这些数据及排名我们可以看出,烟台市在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与中存在着三方面下问题。第一,经济主体弱小,缺少大型的海洋文化企业,例如,年产值上亿元的海洋文化企业。第二,人才短缺,创新性及经营管理性高层次人才缺乏。第三,文化资源的保护的已经敲响了警钟。对传统海洋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城市发展建设决策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加强创新建设。不断引导海洋文化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积极推动海洋文化产业中的文艺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二,树立自己的品牌。着力培育地域自身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积极对现有的海洋文化品牌进行保护。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烟台市海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驻烟高等教育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优势,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第四,加强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遵守保护与开放相结合的开发理念,对海洋文化产业进行有序合理开发。加强对民众的宣传与教育,激发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江奔东.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

[2] 高艳艳、林宪生.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 第10期.

[3] 王颖.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

[4]曲金良.海洋文化与社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2.

[5]吕伟达.胶东半岛食俗与胶东菜,民俗研究,1997年第3期.

[6]叶涛.海神、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调查,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

[7]阎化川.妈祖信仰在山东的分布、传播及影响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8]王钦法、于鲁年、滕惠卿、于霞.乳山大秧歌.民俗研究1998年第4期.

[9]郑贵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初探,理论学刊.2009年第8期.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5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文化产业 swot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一、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海洋文化研究范文6

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的内涵

以大海一样的真挚情怀去爱每一个学生;以大海一样的渊博文化浸润每一个学生;以大海一样的博大品格熏陶每一个学生;以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的核心价值 以传承海洋文化为载体,吸取海洋文化的精神,建设民主、平等、关爱、和谐的校园,构建宽容、接纳、自主、参与的魅力课堂,培养学生宽容自信的优秀品格,让学生在海洋精神的感染下,成为宽容自信的人。

按照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的思路建设和谐的“海之家” 通过“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创设海洋主题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下,培养情趣和爱好,在蓝色和谐的海洋之家中养成乐观、豁达、宽容、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品格。

创设充满海洋气息的校园文化

依托海洋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景观 着力打造海洋科普教育平台,开辟海之魅科普文化长廊、海之灵生物标本室、海之星才艺展示栏等,使学校成为海洋文化的教育场所。

弘扬海洋文化,提炼校园精神 建立以弘扬海洋品质为灵魂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以文化立校。通过开展快乐德育课堂、海洋科技艺术节、“我爱大海”主题班会等海洋科普及人文教育活动,形成宽容、博学、自信、自强的校园精神。

铸就接纳、宽容、博学的教师团体

海洋的品格特征之一就是接纳、包容、博大精深,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在这一品格特征的启示下,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建立接纳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倾注爱心,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播种理想;提高师能,以渊博的知识教导每一个学生。

建立尊重、民主、参与的管理模式

把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民主管理,努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出谋献计出力,力将“尊重、民主、参与”的管理理念真正贯彻到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中。

打造“海之魂”魅力课堂

打造“海之魂”魅力课堂,就是把宽容、接纳的海洋精神品格融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营造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开展展示教师风采的“海鸥杯”课堂教学比赛、“海之声”教研沙龙等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构建“海之语”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渗透海洋知识 在低年级,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海洋生物知识,获得初步认识海洋的情感体验;在中年级,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知识,初步获得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与熏陶;在高年级,让学生深入学习海洋生物知识,感悟海洋对人类的重大作用。

校本课程拓宽教育内容 六小结合学校开展的海洋文化特色教育,通过挖掘海洋历史文化、历史悠久的海疆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等海洋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的教育文化,开发了包括海洋品格、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与人类关系等内容的校本课程――《海之语》、体现学校体育特色的《展翅武术操》教材,有计划地开展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知识、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奥秘,吸收海洋文化的精髓,形成海洋的个性品质。

实施“海之品”德育工程

六小实施的“海之品”德育工程把海洋的宽容、博大、坚强、热情的精神品质赋予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学会宽容,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自信,做具有海洋品格的学生。

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如举行“我爱大海”主题班会、保护海洋清洁活动等。开展体艺特色活动,如实践类的“海之声”朗诵队、艺术类的“海之梦”合唱团、体育类的“海之魂”武术队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中增强自信,形成宽容接纳的品质。开展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在海洋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解、保护海洋,增强责任感。组织学生到北海银滩、海洋研究所、海底世界等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