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1
就行业特征而言,酒店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与一体的行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参与一线服务与经营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质量和专业,从学历要求来看,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将逐步需要本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的人员,尤其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技能、素质、语言等都不可或缺。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待提升的背景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酒店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著,一方面,酒店对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符合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再者,相当大比例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忍受不了从基层做起的艰辛而转行,而这些恰恰是酒店专业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经之路。面对酒店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符合行业要求,从一线员工做起,逐步成长为酒店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这是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需要面对且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工学交替”模式,但大多集中在高职院校培养计划中,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中,并没有真正的将“工学交替”模式落实在培养计划中,而仅仅是照搬照抄高职阶段的“工学交替”模式,但高职阶段三年学制和本科阶段四年学制的不同,使得本科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模式有更多的安排和优化空间。
三、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模式分阶段实施方案
为此,笔者及所在院系对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及探索,将“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入学后的整个第一学年。教学重点是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完成教学计划中的英语、高数等公共基础课内容,在强化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邀请酒店业经验丰富的、技能水平高超的专家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并且提供去高星级酒店认知实习机会。在校期间尽可能的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学习在一个酒店的氛围里,每一个细节都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熏陶,例如礼节、仪容、仪表等。通过这些真实的体验感受,使学生明确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自己该如何去努力等。
第二阶段是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学生的第二学年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学习,在此期间,教学重点是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完成经济管理类的公共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思维和拓宽学生对企业、行业和经济的认识,修完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对酒店机构的设置及一般运营管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入酒店实习作为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准备。
第三阶段是第二学年的暑假至第三学年。第三阶段是较有“特色”的学期,又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二学年结束的暑假开始至第三学年的开学初,共二个月;第二个阶段是第三学年开学至第三学年结束。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生运用前两个学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除了按照学校实践教学大纲和酒店的培训计划完成相应任务,获得实践教学的学分。更重要的是通过短短两个个月的实习,让学生真正的、直接的认识到酒店,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企业运营是什么样的,真正感受到企业的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工作及处事风格等。在第二个阶段中,带着第一个阶段从酒店中、社会中的各种案例再返回到学校学习,会更有针对性、深刻性。明白自己需要学什么知识、需要提高哪些方面能力,真正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和积累的双重提升过程,好好把握对学生今后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尤为关键。
第四阶段是在学生入学后的第四学年。第四阶段同样是较有“特色”的学期,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四学年开学,即九月份开始至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即来年的三月份,共六个月;第二个阶段是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至七月份毕业。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生完成了在校期间所有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也结合自身特点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暑假休整两个月后,做好了知识、技能、身体和心理各方面的准备,正式的投入酒店进行毕业前的实习。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实习酒店及其他酒店的人事需求状况,决定是留在实习酒店还是去其他酒店,或者进入其他行业谋求发展或深造等。在第二个阶段中,对于已经确定留在酒店的学生来说,只要在工作之余完成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即可,对于不打算留在酒店的学生来说,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一边完成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边去参加各类招考及各类招聘会等。
四、结语
在酒店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及定位,落实好实践教学体系中“工学交替”模式,并分阶段加以细化,力求充分发挥“工学交替”模式的优点,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有职业认同感、给行业带来正能量的毕业生是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目标及任务。
参考文献:
[1]孟秋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2]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12.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2
一、本月业绩情况
根据公司客房销售量化管理方案,对整个酒店全体客房销售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对所有客户销售人员进行业绩排名、评分制度,若完成当月任务的,则按实际超出部分拿取提成,若未完成当月任务则按所欠任务按比例扣发工资,若连续三次未完成当月任务的,则会采取相应工资下调或是退职处理措施。如此量化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客户销售人员的工作激情,我想不管是在哪个行业的销售都是采取业务提成制度,既然是销售当然是以“售”为主,具体如下:
1.本月前二十名大客户维护情况
在酒店客房销售中,每月对前二十名大客户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在销售中与客户的关系维护得好就会有相应的销售业绩,在客房销售中一个大客户或是一个普通客户在其背后都存在着一百个潜在客户,因此维护一个客户与开发一个客户的潜在力是相等重要的,要将维护与开发客户相结合,切实将客户销售做好。同样在前二十名大客户维护情况在进行量化考核排名评分制。
2.拜访客户量
在酒店客户销售中,每天都要拜访3家客户,每月拜访45家客户,在销售中拜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拜访客户可以对整个酒店的管理、服务、客房管理等各个方面让客户进行初步的了解,虽说在客户拜访中有很多客户不是一次就会有入往意向的,但是通过拜访也向客户推销了酒店,经过日积月累的对客户拜访,这样可以让客户在潜意识中记住酒店的名字,也是酒店客户销售的潜在客户。要做好酒店的客房销售工作就要进行日积月累的拜访,拜访的客户量的多少是酒店客房销售的根本保障性工作。
3.新签协议数及入住率
每月新签协议数规定最少12份。超额完成每份按10元进行奖励。每三个月对新签协议客户进行一次入住间夜统计。对于新签协议入住率未达到50%的客户经理,扣发当月工资100元;对于新签协议一年没有入住记录的单位,则将协议拿出来作为部门共有协议,别的客户经理可以进行跟踪重签协议。可采取“三个推出,五个加强”的销售方案:
一、推出特价房
一号楼每天提供十间房(标准间、单人间都可以),仅限现金结算,不接受预订,早到早开,续房时要求前厅部经理签字,方可办理续住手续,房价:100元/间•天。
二、推出钟点房
一号楼客房房价以50元起价,每小时加收10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仅限现金消费,不接受预订,晚上8点后取消钟点房。
三、推出半天房
一号楼客房从早8:00—晚18:00可以对外开放半天房房价为100元/间,可免费提供麻将娱乐。
四、加强会员的开发
根据客户办理会员卡的金额多少,享受折扣待遇不等,具体方案如下:
1存1万元以下享受客房折
2存1-3万元享受客房折
3存3-5万元享受客房折
4存5-10万元享受客房折
5存10万元以上享受客房折
五、加强网络订房的开发
网络订房在饭店住房率上占有一定比例,可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加大各网络订房机构的联系,拓展网络订房渠道。
2降低已签订协议的网络机构的订房价格。
3保证各网络机构佣金的按月返还。
六、加强出租车的宣传
出租车市场是比较大的一块市场份额,由于几家星级宾馆的地理位置不同,其他宾馆占有市场率较高,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拉拢策略:
1制定出租车宣传卡,卡的形式要按照车内装饰品形式制定,可以吸引出租车主。
2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每月不低于四次附近机场、车站宣传;每月不低于四次当地车站宣传。
3加强与各出租车公司的联系,以联谊会形式进行沟通、宣传。
4详细纪录出租车拉客积分卡,累计一定程度可享受饭店提供的(如自助餐、桑拿)服务。
七、加强旅行社的开发
由饭店大客户部牵头,和市内各旅行社联系,签订租房协议,以一号楼低价位取得此类市场份额,然后逐步向全省旅行社进行渗透。
八、加强广告宣传力度
以上各措施需要宣传的配合,宣传不到位就落实不到位,宣传工作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整体宣传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
1当地日报每月不少于2次1/2版的宣传。
2加大与当地晚报的联系,进行晚报上的宣传。
3电视广告以多通道为主,每月十天左右,根据入住情况分为上、中、下三旬进行宣传。
4.拜访量化
在酒店客户拜访时如不能上门拜访客户,则每天电话拜访不少于20家,一定要切实落实要拜访任务。
二、酒店客房销售实施量化管理后的效果和作用
在酒店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客房销售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在实施客房销售量化管理方案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从酒店的现状来看,客房销售量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量化是基础,个性化是趋势。坚持“量化管理”出效益,坚持“359”标准,入住接待限时3分钟,结帐5分钟,别墅区退房9分钟;谢字随口、笑口相迎、站立答话”。通过这些量化管理也使客房人员在以下方面提高了员工素质:
1、敏锐的洞察力是做好量化管理的前提。培养员工善于观察、用眼睛说话、用微笑沟通的意识;
2、敏捷的行动是量化管理的关键。在准确判断客人的需求之后,要迅速行动,避免让客人过久等候引起投诉。
3、广播的知识是做好量化管理的基石。旅游服务人员要做杂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气候、交通、民俗文化都要知晓。以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
4、说话的艺术性是量化管理的催化剂。服务语言要讲求艺术性,巧妙处理好客服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5、独具匠心的个性是量化管理的升华。细心、耐心、创新的性格品质是个性和人情化服务的必备素质。因为,酒店客房服务质量对酒店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客房是宾客在酒店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所需各种服务要求也最多。宾客对客房服务的好坏,感受最敏捷、印象最深刻。宾客对服务项目、服务态度的感受是“价”与“值”是否相符的主要依据。客房部对酒店环境、设施的维护及保养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及酒店的外观和形象。同时,酒店客房部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酒店的运行和管理客房部的工作为酒店其它部门的正常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三、工作计划
由于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酒店生意不太好,商务客大量流失,旁边酒店竞争激烈,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客房销售:
在客房销售中,散客的客房房价通常是最高的,与团队客人相比,客房收入虽然相同,但因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差异,一间来自散客客房的收入通常相当于2间团队客房的收入。这类客人所占比例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客房的营业收入。
那么,客房东应该如何吸引散客呢?散客按其住店需求与构成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家庭型、情侣型、团体型、熟客型、临时商务型、旅游型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散客住店特点,可分别采取如下做法。
家庭型这种类型多以一家三口为主,他们讲求住店经济实惠。这种类型的客人,可作为普通经济型客房的推荐对象,并免费赠送早餐,女主人对于这种实惠的赠送方式,会很感兴趣。
情侣型这种类型的客人往往喜欢一间有一张大床的房间,而早餐对他们来说不会有太大吸引力;因为年轻人多数有晚起的习惯,不吃早餐。如果改送他们两张DISCO门券或COFFEESHOP赠饮券,相信他们定会欣然前住。
团体型这种类型的客人一来就是五六个人,目的是为开间房在一块儿聊聊。前台人员可向其推荐套房,一房一厅,厅房供其娱乐,卧室又可用于个别人休息,这样可最大程度地满足这类客人的需求。
熟客型这一类客人是固定散客,个人随时可登记住店,无协议约束。酒店可给予这类客人比其他散客低几十元的房价,这样做不但会使熟客感到有面子,同时也能感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3
第一章 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1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在电力系统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等业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业逐步演进为包括企业自身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的加工、整理、配送等由企业自身承担的物流服务业务.因而,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涵盖原材料(或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这种新型的现代物流方式,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完美完整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贸易模式的必然选择.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经营的需求,电力公司系统物资管理按照"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了物资管理工作机制.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正越来越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同.物流管理同时又为对静止或运动库存的管理.库存是有成本的,库存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额中所占的比率极为可观,管理的适当与否对企业经营的利润改善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对我们电力物资供应企业来说,工作重点就是合理运用资金,保持合理库存,提高效益的同时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1.2公司总体概况.
如皋苏源电力物资有限公司是如皋供电公司内部物流单位,代表公司行使物资管理职能,负责公司除原(辅)燃料以外的生产、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生产维修所需的物资采购、贮存、配送任务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即主要从事供电公司的基建工程、配网工程、技改项目、大修及用户工程的电力设备、各类材料的经营工作.公司注册资金160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840万元,其中省、市公司招标大型设备3940万元,此类设备是电力工程中大型设备,直接配送到生产安装现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余下6900万元材料为全市电力客户新装,增容,电力生产维修、电网工程等的材料供应,分成六大类(设备类、线缆类、铁件类、金具类、瓷件类、杂件类)大小品种2120个.公司现有仓储总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大件库1200平方米,小件库十间共500平方米,露天堆场1500平方米.目前物资仓库有员工42名,其中管理人员12名,搬运工21名,各类搬运工具130台.
1.3公司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营业销售额的逐年上升,物资品种数量的增加,原先陈旧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信息网络对于公司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量愈来愈难以适应.同时每年年底盘点时大量的电力物资材料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报废.以2009年底盘点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金额达263502.25元,其他由于易损件损耗、线缆老化等原因报废产品金额达118505.59元,总报废金额达382007.84元,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总体来讲,电力物资的仓储业还不够合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在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皋苏源电力物资有限公司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一旦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一套专门的适合自己情况的库存系统,没有对库存物品进行科学详尽的分类,库存控制策略往往会流于简单化,大同化.如皋苏源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目前就是缺乏这样一套完整的系统,没有对库存物品的类型进行科学的分类,对各种库存物品只是作笼统的同样的处理,而且缺乏一套完整的机制来保证能够快速的取拿所需物品.虽然目前公司所用到的物品种类还不是非常多,但是存放位置没有一个明确的通用的规范,仓管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到所需的物品,另外,如果一旦公司换人了,新进员工熟悉这一过程也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缺乏一套完整的缺货报警机制,控制前的信息搜集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不能维持生产的稳定. 2、库存管理信息不流通.在供应的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况、生产计划等都是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相关环节之间,要做到快速有效的保证生产,必须使其实时传递.在外部环节,不少供应商是不固定的,没有掌握他们的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以及交货的准时性等.这样一来在库存环节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地信息.而我公司在内部各个环节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信息的流通,每个部门只关心前后环节的物流等的状况,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就影响库存策略制定的精确性,造成库存成本的上升.
3、其他因素对库存的影响,例如,物资计划不准确,造成库存积压;人员素质问题,物资量大时,每日出入库维护不及时,造成账务处理"日清日结"不到位等等.
1.4市场竞争的需求.
目前我市电力材料供应竞争激烈,仅海洋北路、福寿中路大小电器供应商就有三十多家,这些供应商大多是电力物资生产企业的经营部,其物资的销售价格相对较低.但销售品种单一,不能满足组织客户工程施工的全部材料需要.如皋苏源电力物资有限公司想要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除了在价格上和其他供应商竞争外,重要的是打造苏源的品牌意识,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品服务上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库存管理办法,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1.5解决问题的意义.
对库存的管理强化,科学合理地控制库存物资,运用ABC分类管理法对库存货品进行有效分类,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逼近零库存的运作和管理,将仓储由静态存储向动态流通管理转化,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利润,减少消耗,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第二章 方案一:准确控制库存货品
2.1运用ABC分类管理法对货品进行有效分类.
ABC管理法(ABC Analysis) 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 3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 ABC管理法的主要步骤:
1.收集数据,列出相关元素统计表.
2.统计汇总和整理.
3.进行分类,编制ABC分析表.
4.绘制ABC分析图.
5.根据分类,确定分类管理方式,并组织实施.
因此将ABC分类管理法应用于库存管理中即为将库存中各品种物资按每年消耗的金额,即该品种的年消耗量乘上它的单价,将年消耗高的划归A级,次高的划归B级,低的划归C级的一种分类管理方法.
如果用累计品种百分比曲线表示,可以清楚地表示ABC三级物资在品种上与消耗金额上的分配关系,见图2-1.
特点:
1.经过ABC分级,可以使企业经营者弄清楚所管理物资的消耗的基本情况,在管理上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管理,做到集中力量,重点管理.
2.在资金上能控制占决大部分的资金,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3.可以根据仓储容量的条件结合全年的销售情况,有选择性地对库存进行控制,采取合理的订货数量,减轻库存容量的压力.
4.在实施ABC分类管理法时,必须注意年消耗金额相同的两个品种,其中一个可能单价高用量少,另一个单价低而用量多,一般单价高的物资,在管理上要比单价低的物资更严格,以防占用金额急剧上升.
5.在实施ABC分类管理法时,还必须注意电力物资的重要性问题,有些物资年消耗金额并不高,但却具有缺货会影响生产、危及安全、不易补充等性质.
划分方法:
根据2009年物资公司对用户工程营业额的情况,设备类、线缆类两类物资的销售金额为5200多万元,占年销售的75%左右,铁件类、金具类、瓷件类物资的销售金额1050万左右,占年销售15%左右,杂件类品种多、单价低、销售金额650万元,占年销售的10%左右.
步骤:
第一,先计算每种库存物资在2009年一年的供应金额,其计算方法是单价乘以供应物资的数量.
第二,按供应金额的大小顺序,排出其品种序列,供应金额最大的品种为顺序的第一位,以此类推.然后再计算各品种的供应金额占总供应金额的百分比.
第三,按供应金额的大小的品种序列计算供应额的累计百分比.我们把占供应总金额累计70%左右的各种物资作为A区;占余下的累计20%左右的各种物资作为B区;除了A、B两区外的各种物资作为C区.情况见表2-2和表2-3.
措施:
第一、根据上图表得知,A类物资在品种数量上仅占10%左右,但能管好它们,就等于管好了75%左右的消耗金额的物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A类物资的管理:1、,对于A类物资由于价格较高,应严格控制,尽量降低一次进货的批量,用了再买,降低库存量,提高资金周转率.2、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的动向,尽量做到需求时再进货,不要过早地进货造成积压.3、恰当选择安全系统,尽量减少货物出库量的波动,经常检查库存,降低安全储备量,使安全库存量尽量减少.4、增加盘点次数,详细记录,精确掌握库存量.5、与供应商密切联系,提前了解供货情况.
第二、C类物资与A类物资相反,品种数多,而所占的消耗金额却很少,这些数量大、价值低的货物,不列入日常管理,总金额控制的品种.如果我们像A类物资那样管理,那是费力不小,效益不大,我们可以多储备一些,安全库存大些,减少订货次数.因为所占消耗金额非常小,并不会增加多少占用金额.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发电企业为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了相关的对标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对标管理是发电企业与同行业的经营状态一流的企业之间,比较相关经营指标,然后找出差距,研究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而,发电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学习并超赶标杆企业,然而,目前不少发电企业的对标管理实践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存在着对标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对标管理指标落实不理想、对标管理未能纳入企业整个的绩效管理系统中等一些问题。本文将应用有关绩效管理与对标管理理论,并结合发电企业实际情况,对发电企业基于对标的绩效管理进行研究,设计了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方案思路,旨在加强与完善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绩效管理与对标管理概述
1.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进行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一般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循环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中都需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目前,在绩效管理中一般所应用的工具有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等,然而,在实施绩效管理前,为能使得绩效管理效果更好,需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取得高层管理者支持、广泛宣传、培训执行者、做职务分析、制定企业绩效决策等,进而提高发电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1.2对标管理概述
对标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人们为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将对标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本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总体方向。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以外,还可将企业自身最好水平也作为内部标杆,通过与自身相比较,可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靠齐。
1.3绩效管理与对标管理之间的关系
绩效管理与对标管理都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常用的管理方法,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点:a)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b)实施两者的目的是为完成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c)电力企业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螺旋式过程,即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过程。特定时间段内对标管理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依据,基于对标管理的绩效管理应遵循四个步骤:a)找出关键绩效指标;b)明确绩效管理的行业标杆;c)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优化设计;d)实施绩效管理赶超目标。总之,对标管理与绩效管理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连接在一起,它们作为企业改进和提高绩效的工具,其实施效果显著。
2构建发电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发电企业构建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对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衡量与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企业常用因果图或九宫图的方法来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企业运用这些方法,可对相关问题详细分析原因,最终找出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最后,发电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2.1关键绩效指标概述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确定内部相关流程中输入与输出关键参数,然后分析、计算及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的量化管理指标,是将企业战略目标一步步细分为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等可执行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可使得相关领导者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进而,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得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构建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发电公司总体战略性目标为导向,然后,结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例如,发电企业的年度计划目标、组织管理重点环节、总公司相关要求等,另外,要更好地将发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先进文化、先进管理模式等融入到公司日常经营中去,企业在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如下:a)科学性原则。发电企业在建立关键性绩效指标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SWOT(即分析企业在所处环境中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分析,明确发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然后,确立发展的相关目标并建立相关科学合理的指标,同时,明确指标之间关系;b)可比性原则。发电企业在对关键性指标的确立,需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与本企业不同时期相比,也要能实现与其它相关企业相比,进而为公司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理论依据;c)时效性原则。发电企业在建立关键性指标时,应从企业当前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当前经营与管理需要,制定有关经营管理指标,例如:营销指标,生产指标、管理指标等;d)方便性原则。发电企业建立关键性绩效指标能实现绩效指标执行的方便性,避免指标建立不切实际,过高或过低,同时,指标建立要有系统性及条理性。另外,在不导致统计数据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相关数据统计成本,进而提高数据统计与评价效率;e)便于理解的原则。发电企业所制定的关键性绩效指标,要能方便相关领导与员工理解,指标设置不能模糊不清,应根据实际建立内容清晰明确的指标体系。
2.3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
a)制定详尽的发电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并对战略性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发电企业的相关领导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及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同时根据所制定发展战略性目标,将其分解为切实可行的战术性目标,明确战略性的目标与各个子战术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效的战略性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b)确定能使得发电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并明确KPI要素。当发电企业制定好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后,以此为实现基础,集合企业上下员工智慧,广泛征求广大员工意见与建议,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找出企业运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并制定能有效将关键性要素实施并保持的激励措施,另外,进一步分解相关已确立的成功因素,来确定成功的关键绩效因素,如: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回报等因素,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c)确立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发电企业确定关键性绩效指标,其目标是赶超同行业标杆性企业,能使得自己的经营与发展向更好的王增光:基于对标的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方案研究方向发展。发电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一般有:安全指标、经营指标、生产指标、环保指标等;d)审核已确立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发电公司负责人需对已确立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进行仔细审核,若发现不合理之处,要进行修正,确保关键绩效指标设置合理规范。
2.4部门与员工级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
a)对于职能部门,要根据发电企业公司高层的相关战略性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结合设置的部门与岗位在企业生产运营及在实现企业规划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制定各自的关键性绩效指标,其制定的部门及员工级的指标能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级绩效指标的有效分解并具有可行性;b)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对公司高层所制定的战略性绩效指标,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角色定位、责任分担,将相关指标在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若在分配过程中,某个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没有相应部门承担,则应将该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然后根据有关分解内容实现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c)各个部门根据自身所承担的一些关键绩效指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将其分解到各个生产岗位,制定详尽的员工岗位职责与绩效指标考核说明书,同时对员工进行绩效指标培训,使得员工能充分理解所在岗位的绩效指标,另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有关岗位绩效指标的制定中去,同时,鼓励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使得岗位绩效指标设置更加合理。
3发电企业基于对标的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发电企业应采取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式,以同行业的标杆企业为榜样,科学合理组织制定好相关公司级、部门级及岗位级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形成高效绩效管理,进而实现对标杆企业的赶超,最终,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对于企业中高层的管理者应经常性下基层与普通员工就有关绩效考核评估进行沟通,认真虚心听取基层员工意见与建议。另外,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改相关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绩效指标,并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相关指标的制定。同时,需客观公正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且确定下一个评估其的绩效目标。其次,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以依托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同时,依据岗位性质,对不同岗位采取不同考核办法,尽可能降低考核成本,最大限度提高考核效率,另外,要设置好考核时间间隔,可将考核分为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两者在考核目的上具有差异性,季度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在与发放员工工资,而对于年度考核则涉及年终奖、加薪及岗位晋升与调整等。最后,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相关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要采取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在实际考核过程中需积极响应员工所反映的问题,对有些员工的不满要详细了解情况,并采取适合手段进行解决,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同时,经常性对员工工作状态进行监督,发现员工消极怠慢状态要及时予以指正批评,对工作积极的员工进行适当表扬,使得监督要达到预定效果。
4绩效目标的确定
发电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以标杆企业为导向,科学合理确定绩效目标,进而,最终实现赶超标杆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首先,针对不同部门制定相匹配绩效指标体系,例如:对生产部门设置的部门安全指标、生产指标、环保指标等进行绩效考核,对于财务部门应设置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化绩效指标考核等。其次,绩效目标设置需兼顾短期与长期的企业目标,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对其进行层层科学合理的分解。最后,充分考虑好企业部门需要设置哪些相关绩效目标,同时绩效目标设置要达到怎样的高度。
5绩效考核的实施与评价
发电企业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相关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其管辖范围内员工进行认真仔细考核,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员工签字确认,然后,将考核数据上传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考核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对各部门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与批准。最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关的工资发放、岗位晋升与调整,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发放适当的奖金或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岗位调换与晋升,对于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指正与培训。总之,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务必做到客观公正,以提高发电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为原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逐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6结语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5
一、薪酬管理基本概念
薪酬管理是指在企业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下,确定员工薪酬的支付原则、标准、构成、分配以及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以实现效率、公平、合理的薪酬要求,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的体系设计,薪酬的日常管理两方面。薪酬体系设计是薪酬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它包括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薪酬预算、薪酬支付和薪酬调整组成的成本管理的循环。
二、实施薪酬管理的目的
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的薪酬管理方案体系,发挥其激励机制的作用,对企业稳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但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笔者所在单位在薪酬管理方面暴露出的矛盾越来越多,原有的薪酬体制不符合现社会发展趋势,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逐渐减弱,薪酬结构急需调整。
(一)吸引并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薪酬体系的设计,对外要有竞争力,对内则要兼顾公平。
对外的竞争力表现在,企业将优质资源向优秀的人才倾斜,让人才脱颖而出,使强者更强,并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报偿。这样的薪酬机制才能吸引社会的优秀人才,并降低甚至消除人才流失。
对内公平体现在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机会公平。员工获得的薪酬应与其付出成正比;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职务的薪酬应基本相同;组织所依据的薪酬决策标准要明确,程序要公开;企业要赋予员工同样的发展机会。
(二)为员工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生理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感得不到保障,就无从谈起员工对企业的奉献、工作的努力和荣誉感。员工是企业中的弱势,他们本身缺乏安全感,所以员工希望企业能为他买保险,能够及时的发放工资,并能提供优厚的福利,这些都是源于他们对安全保障的需求。企业必须重视这种需求,员工有了安全感,才有可能、并愿意为企业去打拼。
(三)获得价值肯定
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在企业中受重视、受尊重的程度。荣誉感、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内心需求。员工的付出应得到合理的肯定与认可,才能更加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为企业的发展努力与为自己的人生拼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构成过分强调货币工资
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类,经济性薪酬是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员工支付的薪酬。非经济性薪酬无法用货币等手段衡量,不直接以货币形式发放给员工,但能为员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为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货币性薪酬包括工资、福利、奖金、津贴、保险等;而非货币性薪酬则涵盖了工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工作上的成就感、企业给予的荣誉感、尊重感、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
该公司传统的薪酬体系一味重视经济性报酬,而忽视了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薪酬结构向货币报偿严重倾斜。
(二)薪酬体系单一
该公司传统意义上的薪酬设计是职务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只区分职位等级,根据职务的级别定薪酬,这对企业内部公平构成严重威胁,也容易滋生企业内部的腐败和不正当的人际关系链条,是现今企业流失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
职务工资体系下建立的企业薪酬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不能体现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差别,不能体现人员知识、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磨灭了员工积极性,阻碍了企业鲜活生命力。
(三)薪酬激励作用弱化
激励是通过精神或物质的某些刺激,促使人产生内在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激情,从而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里活动。对员工进行适度的激励,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社会影响。
薪酬体系是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是企业激励机制发挥效用的核心。而该公司单一的工资薪酬结构,趋于平均的静态工资报酬导致了薪酬对员工的刺激度减弱,激励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该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及分析
(一)薪酬结构合理化
绩效是确定薪酬、并能使个人得到满足、获得公平感的最简单和最主要的方式。合理确定员工的总体报酬,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建立内外部相对公平的薪酬结构,外部因素有国家宏观经济、行业特点等,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发展阶段、人员素质等。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薪酬水平,构建该公司合理的薪酬结构。在薪酬设计中,重视知识型人才和高新技术岗位,特增设了资质津贴。
重视非经济性薪酬。该公司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后备人才储蓄及培训,该公司从2011年起实施后备人才的储备计划,既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又较好的完成了员工的职业规划,而员工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是薪酬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最基本条件。
(二)薪酬体系设计多元化
进行薪酬调查,从员工的岗位分析和评估入手,进行有效的薪酬设计。岗位工资制是依据任职者在组织中的岗位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不同的岗位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岗位应当体现工资报酬的差异。企业应当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保证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2011年以来,该公司力争打破职务工资制,着眼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岗位工资制,实行“以岗定薪”。按照工作性质、持有资质、为公司发展做的贡献等确定薪酬。薪酬不应是单一和静止的,只有岗位工作制能体现出这种差异,并使其合理化。
同时,该公司兼顾采用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强调员工在某项能力上不断提高,鼓励员工成为技能专家。该公司将技能工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档,另对评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津贴。而绩效工资制则是把个人业绩,或者个人所在团体业绩作为获得酬劳的依据,其核心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
(三)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早已不是单一的工资的概念,也不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激励因素两类。外在激励性因素有工资、固定津贴、福利待遇等;内在激励性因素包括员工的成长、工作环境、员工培训等。外在的激励因素是员工获得安全感的条件,是鼓舞员工士气、防止人员流失的重要手段。但内在的激励性因素才是影响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如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员工成长激励等。
酒店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 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073-01
前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安全经济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这就给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电力工程建设又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涉及高电压、高空作业等一系列危险因素较大的工作,具有人员杂、技术尖、专业广、交叉作业多、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频繁的特点,且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就成了电力工程施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危险因素分析
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的《2013年电全国力安全生产情况》中可以看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但是,当前电力安全生产仍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身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2012年,电力建设人身伤亡责任事故起数6起,死亡21人,同比上升50%和200%。(2)外包队伍发生的电力事故多发。2012年,外包单位共发生人身伤亡责任事故17起,死亡35人,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9%和81%;发生较大以上人身伤亡责任事故5起、死亡20人,占较大以上人身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3%和95%。(3)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人身伤亡事故多发。2012年,因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导致的事故起数分别占总起数的31%、27%、22%,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4%、41%、17%。由此可见,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概况起来主要为五不到位:(1)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2)盲目抢进度,抢工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3)现场安全管控流于形式,导致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4)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导致思想认识不到位;(5)过重追求效益,不注重安全生产投入,导致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二、强化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管控模式
1、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
(1)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目标具体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贯通、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
(2)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包,提升安全生产履职能力。在按照“安全生产目标分级控制” 的原则,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岗位、到个人,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考核机制和奖惩方式。同时将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横向对比,使每个考核单位和个人可以辩证的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客观认识存在的差距,准备找准自身的定位,从而形成互比互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3)发挥目标考核导向作用,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完成,必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完成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必须切合实际,推行逐月考核兑现的量化考核方式,将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同时将安全生产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指标以及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2、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各种作业风险,安全保障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流程管控为手段、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以安全生产目标为指引,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制度系统建设、行为规范建设和物质保障建设,开展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作,营造安全生产人人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控的良好格局,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建立现场安全监督体系
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履职能力、履职效果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宣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专职安全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专职安全员的岗位职能作用,增强专职安全员的履职能力,有利于增强现场安全监察力度,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环境、人员、设备等因素复杂多变,很多时候受天气、工期、进度的影响,造成盲目赶进度,抢工期,在工作安排时忽视安全要求,甚至置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于不顾,这个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多的隐患。此时作为专职安全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协调沟通,协助工作负责人优化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应给予专职安全员最大程度的支持,协调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使专职安全员真正担负起工作责任来,提高安全监管的整体素质和制度执行水平,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4、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管控是对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针对工程施工作业,不仅要关注作业本身的分析,还有关注其他作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作性质、复杂度、风险情况、交叉作业、施工用具、施工时间等方面对作业项目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并充分考虑影响作业项目实施的各类因素,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以量化依据来界定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对整个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进行管控,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减少作业过程中可能参数的危险因素。
5、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设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重要“抓手”。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将施工作业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解,辨识出每个步骤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制定出安全可行的作业方法。同时员工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认真执行制定出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和施工步骤,控制作业风险,保障作业过程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提高工作质量。
6、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人员素质是保证。员工从懂得安全规定到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有一个长期学习和反复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有效的教育和督促手段,可以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
电力建设施工往往伴随着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安全意识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我防护能力低 的特点,因此安全教育必须实行全覆盖,无死角,多模式,易理解的方针,将全体员工融入到大家庭的安全氛围中,同时利用多种宣传模式和手段,将安全生产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易于掌握,不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使广大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促使员工安全行为由被动接受变成自觉行动。
三、结束语
通过考评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风险管控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充分发挥了超前预控、全程监管、岗位保障的强大合力,有效的解决了施工现场的综合协调问题,解决了现场施工之间错综复杂的安全管控问题,提升了电力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保证了现场施工得到实时有效的监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