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1

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桥梁施工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对相关施工设备、工艺和规范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以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及过程为契机,对精品课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精品课程 职业能力

随着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已成为衡量的重要杠杆。同时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体现办学特色,利于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高职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相关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的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于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培养手段等方面。作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典范,基于本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文中选取道桥专业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桥梁施工技术》为例,简单论述精品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设置

《桥梁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桥梁体系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涵洞施工技术及桥涵施工常用配套机具和其他主要桥型的施工技术。在已有力学计算、测量基础和桥梁工程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实际,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课程介绍及性质 《桥梁施工技术》以培养具有桥梁施工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施工单位的训练,熟悉桥梁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现场施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勤恳耐劳”的实干能力。依托于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411”三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学生掌握桥梁施工工艺和方法操作等基础上,培养可施工、能管理、高素质的一线施工技能人才。

1.2 课程设计 基于“桥涵施工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通过与企业合作,确定桥涵施工的工作任务及培养目标,制定《桥梁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设计。以桥涵施工知识细化项目为导向,培养桥涵施工能力为主线,对各施工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设计。利用课堂、工地、道桥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学习、仿真实训、校内外实训等方式,达到能力目标的培养,并采用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体系如图1所示。

2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2.1 教学内容 针对道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在紧跟桥梁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兼顾常规的梁桥、拱桥、涵洞、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增加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概要,强调学习情境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景教学内容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内容系统而详实。为使教学内容与工等标准、考核体系相衔接,适应施工要求,基于最新标准和规范,教材采用自编教材与正规出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电子教案课件和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相联合,组建成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在灵活多样,使学生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1 教学方法 ①任务驱动法:按照“课堂布置任务,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搜集信息,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实行方法,进行相关训练、组织检查与验收”六步来完成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编写“施工报告――教师查阅――问题反馈”的具体活动环节,使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此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凸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同时,也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体现。②情景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更好的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将传统“学生”角色转换为“资料员”、“技术员”等,模拟具体工作生产环节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安全交底、工作任务实施、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完成工作报告等。通过角色模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能力。③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通过选取桥涵施工生产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并开展深入探讨,从而对所学内容具有感性认识和间接累积经验,使学生体会本课程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真正桥梁。④师生集体互动研讨: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探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明确桥涵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发展趋势。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运用相关资源创新设计。⑤强调规范的学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施工的依据和准则,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规范的理解,关注规范中章节、内容的更新变化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特点。

3.2 教学手段 ①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实现情景模块化教学,对于基础知识,通过参观桥梁模型室,结合多媒体资源突出施工理论,做到图文并茂,不仅增强上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容易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针对一些较强的计算内容,则通过板书讲解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操作性比较突出的核心模块内容,则采用观看施工录像、动画视频和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领悟操作要领。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鉴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利用网上相关优势资源可以丰富充实学习内容,同时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南、课后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站,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有助于学生自主利用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4 实践条件

4.1 实训体系组成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此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以“411”三阶段工学结合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式,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与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同时兼具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形式。

①单项技能训练:结合学生具备的道桥职业岗位能力而构建不同科目的训练内容。②课程设计或实训:学生通过一周的时间在老师引领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课题并给出相关成果,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实训内容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③综合实务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道桥专业的特点,突出测量、线路、桥梁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道路、桥梁施工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要点,并能实际测设,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计算、动手操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顶岗实习:学生根据本人就业意向、实习单位,选择不同的施工岗位进行实训,结合教师的管理使学生对专业理论能够理解、巩固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从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4.2 校内实践条件 学院根据道桥专业的培养需求,不断加强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为此建有本专业的省级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涵盖路基路面、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材料试验、力学试验、桥梁变形、基桩检测等多方面,以此带动道桥专业的基础教育和企业岗位专项知识的有机结合,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省级实训基地组成如表3所示:

4.3 校外实践条件 学院与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如甘肃省路桥建设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重点实习实训点达23个,这不仅为学生施工实训、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场所,还为本专业建立高技能水平师资的人才库,为专业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企的深度合作也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此外成立校外顶岗实训管理指导中心,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训进行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校外实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

5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基准,课堂教学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设计或实训、综合实务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学校双向参与,依据实训全过程,结合实习报告、技能掌握及答辩、平时出勤参与等多方面综合考核。

通过《桥梁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要把精品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与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孟良,韩秋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初探――以《桥涵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8-251.

[2]郝付军,刘杰.高职桥梁施工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18-19.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大专;电工基础;特点;问题;实效性

《电工基础》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模拟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发电厂电气设备、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它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电子方面课程的好坏程度。电工基础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其定理、原理十分抽象,公式繁杂,不易理解,记忆困难,这些都加大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这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在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中,必须对其教学实效性加以探究,以加强学生对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创新意识。

一、《电工基础》的特点

1.电工基础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基础知识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都是其理论性强的特点的最好体现。在电磁场一部分内容中,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磁力线,磁路与安培准则等等,这些基本概念都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同时它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磁场的性质及相关内容。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和数学紧密联系,公式大多比较复杂,逻辑性十分强。此外电工基础可证中的内容设置具有十分强的整体性。

2.电工基础具有与实际事物紧密相连的特点

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都与实际紧密相连,它不单单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技能素质培养。特别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更加注重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的连接方法与测试方法以及各种电子电器仪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理论中的事物也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验证了自己在理论中的学习,获得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

二、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为了提高大专职业院校中变学生对于电子基础这门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际状况,提出有效的改善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1.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实行精讲多练的教育教学策略

在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讲解与联系的双重结合模式,而精讲多练的模式更是受到所有学生和老师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于,电工基础是一门技能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并且其一技能性为主,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要多辅以电工技能训练,其中精讲就是对教师最高的要求。主要应注意的问题有:(1)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始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对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精讲就是要达到语言的简练精准,同时内容全面。

在以精讲为基础的学习中,多练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及时巩固。多练是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重点,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实习机会。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手脑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十分大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学生一定要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进行练习,同时要确定自己的练习的目的,重点掌握联系中所要使用的方法,保证联系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质量。

2.快速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压实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反映。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为目的。这种形式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教授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化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接明了的观察。由于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因此这种抽象化的转化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起到了启发车性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十分普遍的教育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明显。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更加明了的将一些平面中所不能展现出来的实验以及电路更好的进行演示。

多媒体教学是突破电工基础教学难关的出口。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抽象性的电工原理。而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且辅以语言讲解,可以将抽像化的事物、原理更加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电工基础中的电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变化,将其转化为形象事物,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4.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1)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研究性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来讲、听、记的模式。老师在课程中应该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的分析总结,来获取知识。然后在下组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提高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的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探究意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难点,强化操作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一些演示实验所起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而电工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其理论知识抽象复杂,所以找到合适的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实效性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陆永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3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过程主要分为一下几方面:第一,规则标准解释,不仅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背景与相关条件,还需要满足规则标准所适应的相关属性,以满足施工模型能够进行自动检查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预支相适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及时反馈。第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其间所有的相关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与类型,而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作为检查施工对象几何特征过程中的相关基础,所以,与2D绘图相比,建模的要求更为严格,在BIM技术中,建模对象所必须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名称、类型、属性、元数据、ID号、创建日期、创建人等[2]。第三,检查执行,主要包含已经被解释过的相关规则标准及已经准备好的建筑信息相关模型等,因现阶段的规则标准都已经能够翻译为可读的机器代码,这便使得检查执行过程也相对简单起来。第四,结果报告,主要有可视化安全防护设备以及检查表两种形式。第五,安全措施,运用防御方法可视化的特征,相关决策者能够实现利用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决策,以便于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实际性,从而提升工程参与者对施工安全的认识。

2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估指标

在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中,想要合理应用BIM技术,便需要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所有安全规则进行检查,并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评估。在传统的安全评估体系中,需要很多个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不仅浪费时间与资金,错误率也相对较高,而利用BIM技术进行模拟评估,便能够运用自动化的接口,使模拟评估更加快速,得出的信息可靠性也更高[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便是安全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准确与否则会直接对评估结果科学性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相关专家的专业意见,以得出更为准确科学的结论。而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涵盖员工素质、安全教育、安全宣传等;设备因素,涵盖设备管理、设备数量、设备状态等;安全管理因素,涵盖现场指导、安全检查监控、安全规划等;环境因素,涵盖项目难度、施工环境等。

3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安全评估算法

当前,国内外的相关领域对施工安全评估的研究都已经相对成熟,在评估方法方面,也更加多元化,现阶段主要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讲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科学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利用数量的形式将人的主观判断表达出来;第二,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运用的原理是模糊关系合成,利用模糊矩阵对定量进行运算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描述;第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将其定义为半定量办定性描述方法,主要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第四,神经网络分析法,该方法能够讲知识系统科学的在整个系统内部进行分布,还具备自适应性等特点,可以运用补充学习样本的方法,充分结合新旧知识,完成系统安全的动态评价[4]。

4结论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4

一、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通常是面向理工类专业开展的,按照课程设置与学生未来就业的特点,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深度与内容,同时确定教学大纲。例如,微电子专业的教学大纲一般将重点放在数字电路的编码器以及译码器等方面,测控专业一般将重点放在电工测量方面,而机电专业的教学大纲一般是将重点放在机电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方面。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工仪表以及相关仪器等,能够独立对一些复杂的电路进行安装与调式,同时还能够正确地读取实验的数据,写出实验报告。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结合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专业与教学大纲来优化教学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囊括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了安全用电、电路理论以及电子技术等。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想要完成全部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待他们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再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应当将重点放在基础理论、基本电路与元器件等方面,使学生逐步理解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结合专业的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内容,如电机学的变压器以及直流稳压电源等,对于其他的内容来说,可按照学生的专业或者兴趣灵活地选择自学的内容。如此便能够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时代特点补充课堂内容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借助网络以及科学杂志来收集与整理相关的资料,补充课堂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电磁感性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就可结合时代的特点,以磁悬浮列车为例,为学生讲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运用电磁感应能够将地面线圈上的电能转变为前进的动能,由此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通过这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例子,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理论,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如今,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智能手机或者手表等,这些设备都具有通讯及多样化应用的功能等,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工作。在课堂上,假如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智能手机与手表来为学生讲解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内容,如此便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就能够掌握科技的发展方向。

四、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加强基础和应用为目的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先为学生讲解一些较为基础的概念及原理,以形象直观的比喻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解直流电路的组成时,一些概念和性质较为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可借助水路与电路来解释。水路中的管道以及用户等就类似于电路中的导线及负载等,如此便能够直观地呈现电路的组成,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此外,在介绍杂质半导体时,学生无法理解为何要使用杂质半导体,此时教师便可借助古时诸子百家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理解,诸子百家是融入了各个名家的思想,最终才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因此本征半导体需要掺加适量的杂质,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升导电的能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并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增加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例来吸引学生。在介绍定时器时,就可借助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声控开关的工作原理等,运用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电子设备来导入新课,由此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多讲解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待学生掌握以后,再适当增加难度,循序渐进,由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结束语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5

职业教育是社会的必然需要,教学的过程需要更加科学、更加专业、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职业教育专业技能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全部的学习过程。

该论文将网络教学和职业技能学习有机的结合,针对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学科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网上教育,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学”为主的出发点,使网络教育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摆设,趣味性、实用性成为整个网络教程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网络教学;技能训练;以学为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38-0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机电大类必修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各种电子仪器和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元器件、读识电路图和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线路故障的能力。为以后的其他专业课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电路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因此实训技能的训练也是学习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电工电子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这个特点,使得在课堂上的时间很难满足使每个学生充分学习和练习,课后要想复习又不具备学习条件,所以我认为能够搭建一个基于电工电子基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深入的M行学习和认识,并且同时能对实训技能进行模拟练习,为本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学习和熟练运用的作用,这也正是网络教学之所长。

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由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两个大部分组成。一、电工技术基础的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例如混联电路和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几种求解复杂电路的基本计算方法、三项交流电的形成和连接,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三项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电气控制的四个基本控制电路,最后学会电工的测量和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实训技能。二、电子技术基础的网络课程,又由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个部分组成,学习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子电路中基本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能够要学会辨别、测量电子元件,完成两个中级考工要求的简单电路板制作技能训练。学习这门课程都应该是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高职的学生没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原来的基础知识和数学能力都不足,他们并没有独立学习这门课程的能力。所以要实现以上课程的学习目标,就不能简单的设计教学过程,使用以前一贯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则行不通。

要将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助力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多的要求教师创设更富有个性化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学习情景,运用信息技术使得课程更加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把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的第一要素。第二、根据“因课而异”原则选择合适的课程整合教学结构。第三、避免单向的“填鸭式”教育,所学内容必须得到及时的反馈、互动和答疑,学生学习的结果要反过来影响下一步教学的进程和方式。

因此本课题一改以往教学网络课程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以学生“学”为主的角度入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乐趣作为第一要素。这就要求:一、在课程界面上必须新颖、“非主流”,迎合学生的审美喜好。初步设想界面采用个人空间装饰风格,动态的界面布局;菜单采用游戏菜单样式,每一章节测试有难易度的选择,以闯关的形式解锁下一级测试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程设计的多样化,突出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学生的操作选择或者完成答题穿插其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即使是播放的教学视频,也需要用微课的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主要分为课程学习、测试练习、仿真模拟、学习交流四个模块,其中在线交流学习也将作为本课题的一个着重创新点,在交流平台中,可以采用一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管理员对答案较为完整的同学进行加分的形式;同时还应有在线客服形式的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四、整个网络课程其实是一个大型的教学平台,它作为一个大的框架式结构,允许对于试题、PPT以及视频文件进行上传并编辑。五、网络课程应该有后台的信息采集,利用大数据的统计结果,针对多数人学习的难点进行教学策略的改善,对于教学设计的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实现教与学的互相促进。

交流电路包含正弦交流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电机控制基本电路、常用机床电路电工测量、安全用电电路和部分电工测量。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文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即电工测量、电路部分和电气与控制,然后,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首先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学习电工测量技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教学设计的原理,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课程学习、测试练习、仿真模拟、学习交流四个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这四大模块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针对于此,我们对本网络课程的四大模块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课程学习模块是网络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它是慕课、微课等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的上课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传授。课程内容共分十二章,包括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项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测量、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控制基本电路、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和安全用电。把每一章的内容量化为几个相关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进一步具体量化为多个问题,问题的提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例如电机控制基本电路中的电动机单向启动电路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递进的控制电路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如图3所示:

仿真模拟模块包含了所有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的模拟实验,分别是电工基本常识与操作、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低压电器、照明路安装、电机与变压器、电动机控制、电工识图。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利用仿真软件演示并可以操作电路的连接和利用仪器进行测量,这样把课堂理论和实验实训都搬到网络课程中来,使学生可以即可“学以致用”,取得阶段的学习成就感。仿真软件如图4所示:

电工实验是应用电工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除了介绍必要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外,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习基本的电量和非电量的电工测试技术,学习各种常用的电工仪器、仪表、电机、低压电器的使用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他们能独立地进行实验,为下学期的维修电工中级考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介绍的电工电子教程是针对职业类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创新的意义在于首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网络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摆设”;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在同一时间、同一框架内完成学习,让学生能全方位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并为考工做充分的准备。若要实现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能建立一个教学平台,任何专业课都可以放入此框架内进行学习,比如机电专业的“机械加工工艺”,这样就可以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 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对电工基础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基础工程 处理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关系着整个建设工程的安危,建筑物承受的荷载情况相对复杂,在运营使用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比较多,因此对基础及地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基础处理技术就成了关键,水利水电大量事故中相当部分都是由地基险情或地基失稳所引发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环节相对复杂,施工建设现场的地质条件差异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为有效的减少由基础所引发的损失或事故,基础处理工作之前的现场基础勘察较为重要,要实施必要的补充勘察或者是在施工之前进行现场基础承载力、渗水等方面的试验。基础工程的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相比较而言是较为隐蔽的工程,在施工建设结束之后直观性的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工作较难开展,所存在的质量缺陷多在运行使用阶段才显露出来,此时往往造成较大的质量缺陷或者是安全事故,而返工修补工作的开展也相对困难,基础处理要注重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落实之前,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要拥有基础施工图纸、基础处理技术文件、地质勘查报告等,对基础处理工程现场的各种地质条件有清楚的认识;在基础开挖之前,依据施工方案中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各种清场操作,对处于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建筑物、树木、管线等实施妥善的处理;熟悉基础处理工程现场及周边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尤其是在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山区等特殊的地形环境下,严格落实基础处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滑坡或塌陷等的预防性措施;在将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及工程材料运往施工现场之前,要做好相关路段的现场勘察;对基础处理现场的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以及水准基准点等进行尺寸复核、现场保护以及定期复测等,办理好相应的预测验收手续;在执行位于地下水位之下的坑槽以及管沟的土方开挖过程中,要综合地质勘探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构造方面的资料,以合理的措施科学的降低地下水位,以便于作业面上的施工作业的开展。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方法

3.1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依据地基中的地质构造特点,重点考虑土质特点,尤其是不良地基条件下的基础处理技术的合理选用。不良地基依据形成原因和主要特点可将其分为常见的三种土质杂填土、软土及膨胀土,其中杂填土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地基,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生活及生产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的积累下的垃圾土,在历史久远的工矿区及居民区大面积的存在现象较为普遍;软土常见于会经常遭受泥沙冲击的地带,其主要成分是粘着性的沉积物,因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在河流附近组建,施工建设现场该种土质比较常见;膨胀土是较为奇特的土质,多分布于湖南以及四川等地带,其亲水性能非常强,使得体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多而增大,所存在的弹性变换容易造成工程的损坏。因此基础处理技术的使用要结合具体的土质特点进行。

3.2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工程中,灌浆技术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基础处理技术,在大坝的坝基的防渗与加固处理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无塞灌浆技术在以往被叫做是“白上而下的循环式不待凝孔口封闭式灌浆法”,该技术的应用是首先钻出一个要比帷幕灌浆孔大的孔洞,将钻杆或者是无缝钢管下入孔洞中来作为射浆管,将钻杆与L壁之问存在的空隙选作循环灌浆实现所需要的回浆管,其他的操作流程与常规的帷幕孔口的封闭式灌浆法相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过程中,如果遇到特大漏水通道,在没有水流作用及倾角先对缓慢的大裂缝时,首先要采用水泥砂浆、浓浆或者是问歇灌浆等灌浆技术进行处理,如果处理效果并不明显,还可采用稳定浆液、混合浆液的定量灌注技术来实施基础的进一步稳固;而对于存在水流作用或者是倾角坡度较大的大孔洞及大裂缝,要合理的设定充填及配料,进行模袋灌浆技术与双浆液灌浆技术的合理选用。

3.3软土质的地基处理技术常见的有挖除置换法、加筋法、混凝土灌桩法以及旋喷法等。挖除置换法是将承载条件较差的土质挖出,使用无侵蚀性并且具有低压缩特性的散粒材料进行填充,可被选用的材料有粗砂粒、卵石、煤渣及石屑等,从而改变软土质不具有良好承载力的问题。加筋法即在软土地基之上放置拉力符合标准的化合物,以提升土质的强度以及韧性使其基础达到工程标准。混凝土灌桩法是在软土质基础之上利用混凝土灌桩来有效承受上部结构所带来的荷载,从而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与混凝土灌桩原理相类似的还有灌浆法,将含有硅酸盐类、木质素类以及聚氨酷类的液态化学浆材灌注到软土质层中,液浆在固化之后可具有良好的固性和承载力等。

3.4基础处理过程中针对土层液化的处理技术,土层出现液化现象可能会导致基础失稳,出现移位沉陷现象,对上层的建筑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易液化的土层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所遇到的基础处理中危险性最高的土质。为控制液化土层向四周扩散,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损害,采用混凝土在基础部位将大坝的四面墙进行封堵;可采用同软土质同样的处理技术,将液化土层实施开挖清除,利用高强度、高防水性能的材料进行取而代之,提升基础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但液化土层的基础处理技术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选用最佳的处理技术。

3.5基础处理过程中的防渗技术,透水层的施工建设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在组成大坝及土坝的成分中,往往含有较多透水能力较强的成分,在造成水量大量流失的同时可能会引发管涌现象,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承载压力,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此时可通过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来修筑起水泥防渗墙,在坝前实施混凝土铺设,有效的提升大坝基础的防渗半径;可以利用混凝土建立截水墙,利用冲击钻机进行大口径的空洞的钻打,并利用粘土或者是回填混凝土等形成基础的防渗墙。

结语

基础处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处理技术的落实影响着工程基本承载能力,需要技术及施工人员依据工程特点严格落实。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环节较为复杂、工程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工程项目的流动性比较大,加之工程的结构类型、质量标准、施工周期及现实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的较大的差异,施工建设中容易引发多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及工程周期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 (02>

[2]袁华.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初探「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2 (04)

[3]邢书龙.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进度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