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计划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1

1.1材料

1.1.1实验装置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反应主体为圆柱形有机玻璃容器,有效体积为70L。膜组件为杭州捷滤膜分离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偏氟乙烯(PVDF)+特种纳米材料材质的中空纤维膜,截留孔径为0.1μm,中空纤维内径为0.9mm,中空纤维外径为1.5mm,膜面积为2m2,出水方式为负压抽吸。正常运行时反应器采用间歇运行,每隔6h抽2h水。出水时间和停抽时间8min和2min。水力停留时间为8h。

1.1.2培养基(1)牛肉膏蛋白胨硝酸盐固体培养基:5g牛肉浸膏,10g蛋白胨,1gKNO3,20g琼脂,1000mL自来水,pH7.2~7.4。(2)硝酸盐葡萄糖反硝化培养基:5g葡萄糖,2gKNO3,1gK2HPO4,1gKH2PO4,0.20gMgSO4•7H2O,1000mL蒸馏水,pH7.2~7.5。(3)DM培养基:4.70g琥珀酸,7.90gNa2HPO4•7H2O,1.00gKNO3,1.50gKH2PO4,0.30gNH4Cl,0.10gMgSO4•7H2O,2mL微量元素溶液。微量元素溶液:50gEDTA,2.20gZnSO4,5.06gMnC12•4H2O,5.50gCaC12,5gFeSO4•7H2O,1.10g(NH4)6Mo7O24•4H2O,1.61gCoC12•6H2O,1.57gCuSO4•5H2O,1000mL蒸馏水,pH7.0。

1.1.3检测试剂(1)格里斯试剂(GriessReagent)Ⅰ和Ⅱ:试剂Ⅰ:将0.5g的对氨基苯磺酸(SulfanilicAcid)加到150mL的30%稀醋酸溶液中,保存于棕色瓶中。试剂Ⅱ:将0.5gα-萘胺(α-naphthylamine)加到50mL蒸馏水中,煮沸后,缓慢加入150mL的20%稀醋酸溶液中,保存于棕色瓶中。(2)二苯胺试剂:溶1.0g无色的二苯胺(Diphenylamine)于20mL蒸馏水中,然后徐徐加入100mL浓硫酸(相对密度1.84)中,保存于棕色瓶中。

1.2实验方法

1.2.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实验所用的污泥为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间歇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其MLVSS/MLSS为45%,SV为34%,MLSS为5296mg/L。在活性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驯化是通过MBR装置驯化上述活性污泥。操作过程为瞬时进水(水产养殖废水添加营养液配制而成)、曝气、出水。曝气期间,监测DO的浓度,保持DO浓度在2mg/L,温度保持28~30℃,pH为7左右。进水COD值在250~350mg/L,氨氮值在20mg/L左右,MLSS值为350mg/L。好氧反硝化菌污泥的驯化富集过程采用的COD和氨氮浓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最后达到COD800mg/L,氨氮70mg/L;曝气时间从开始每个周期(24h)曝气6h,逐步增加到8、12、18、24h,使系统逐渐适应,最后保持好氧状态。为了加强好氧反硝化菌的优势,每隔24h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5%硫酸铵溶液、5%硝酸钾溶液和5%亚硝酸钠溶液,培养60d。

1.2.2菌株的分离、纯化与筛选取膜生物反应器中驯化60d的活性污泥10mL,经过充分打碎,用无菌水制备稀释液,取稀释倍数10-2、10-3、10-4稀释液在牛肉膏蛋白胨硝酸盐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涂布,于30℃培养48h。挑取形状各异的菌株纯化数次,获得36株菌株。将此36株菌株分别接种于装有5mL的以硝酸钾为氮源的反硝化培养基的试管中,反硝化培养基的试管中应放入一倒置杜氏发酵管,以检测气体的生成。试管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培养14d后,各取培养液5滴于白色比色皿上,加入格利斯试剂Ⅰ和Ⅱ各2滴,只有F20、F21、F28三株菌接种的试管中培养液(分别记为F20培养液、F21培养液、F28培养液,下同)呈红色,说明培养液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3株菌具有好氧反硝化作用。再分别取这3支试管中培养液5滴于白瓷比色板上,加二苯胺试剂2滴,F20培养液和F21培养液呈蓝色,而F28未变色。说明F20培养液和F21培养液中仍有硝酸盐未被转化,F28培养液中没有硝酸盐;F28培养液中反硝化进行程度比F20培养液、F21培养液中反硝化程度高,F28菌株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从而筛选获得一株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的菌株F28。将菌株F28接种于硝酸盐葡萄糖反硝化培养基斜面上扩大培养备用。

1.2.3菌株的鉴定从硝酸盐葡萄糖反硝化斜面上挑取菌株F28,做平板划线培养。待长出菌落后,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采用革兰染色,显微镜观察其个体形态。另外,进行硝酸盐还原试验、淀粉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甲基红试验、柠檬酸盐试验、产硫化氢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生理生化鉴定。并同时进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使用DNA提取试剂盒(E.Z.N.A.BacterialDNAkit,购自美国Omega生物技术公司)提取F28菌株基因组DNA。对该菌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的引物采用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PCR反应体系(25μL):2.5μL10×PCR缓冲液,3.5μLMgCl2,0.5μL模板DNA,0.5μLPF和PR,1μLdNTP,0.5μLTaqDNA聚合酶,16μL超纯水。PCR反应条件为:98℃5min;95℃35s,55℃35s,72℃1min,35个循环;72℃8min。得到的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测序结果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程序与GenBank中已知16S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MEGA5.05软件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1.2.4菌株的反硝化性能实验从硝酸盐葡萄糖反硝化斜面上挑取菌株F28接种于DM液体培养基中,200r/min、37℃摇床中培养,测OD600值,在OD600值0.4左右,按1%(V/V)接种量接种于DM液体培养基中,200r/min下恒温振荡培养3d,每隔2h测定培养液OD600值、培养液中硝酸盐以确定菌株F28的生长情况和反硝化能力。

1.2.5菌株F28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采集集约化水产养殖车间水处理过滤装置中的混合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清液过滤,装过滤液2L于5L三角瓶中。以5%(V/V)的接种量接种于上述污水中。每隔1d取样测定培养液中COD、硝酸盐、氨氮含量。

1.3分析方法硝酸盐的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的测定用纳氏分光光度法;OD600采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下,以未接种的培养液为参比,测量菌液的吸光度。COD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

2结果与讨论

2.1含好氧反硝化菌污泥的培养驯化经过60d的不断调试,曝气时间由开始的每个周期(24h)6h变为24h。活性污泥里的菌群以好氧菌为主。此时进水营养液的COD为800mg/L,氨氮为70mg/L左右。系统稳定,COD去除率在8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在80%以上,总氮的出去除率在55%以上。驯化结果良好。

2.2菌种鉴定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生理生化检测表明,菌株F28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试验、产硫化氢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吲哚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甲基红试验呈阴性。经过对菌株F28菌株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得到了一定长度的DN段,16SrRNA的PCR扩增产物电泳照片见图2。通过与左侧的Marker对照,可知目标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约1500bp。对菌株F28的DNA进行测序研究,得到长度为1442bp的16SRNA基因序列,将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F28与多株假单胞菌属的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均在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检测推断菌F28为Pseudomonassp。应用MEGA5.05软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进化地位.结果如图3所示。

2.3菌株的反硝化作用菌株F28在DM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生长时,溶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曲线以及菌体生长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菌株F28延迟期内硝酸盐浓度有下降,但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对数期,对数生长期时间较长。在稳定期和衰亡期之后菌量不再增加,并在后期略有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F28的延迟期较长,为7h。当菌种接种到新培养基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以合成多种酶和细胞其它成分。F28的对数期相对较长,约持续9h,反硝化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这可能是因为对数期生长速率最大,细胞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和还原力主要在这一阶段被消耗,因此指数期是反硝化效率最高的时期。

2.4菌株F28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菌株F28对于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2d后,NO3--N、NH4+-N浓度由初始77.1mg/L、46.3mg/L分别降至7.4mg/L、1.59mg/L,去除率分别为90.4%、96.6%。同时,菌株对废水中COD具有一定去除作用,处理2d后的去除率为33.7%。处理第3天基本上和第2天变化不大。因此,菌株F28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本研究针对MBR反应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系统,逐步提高反应器COD和氨氮的负荷,逐步增加活性污泥曝气时间以至全时段曝气,反应器内菌群以好氧菌为主,污泥驯化结果良好,系统稳定,MBR反应器的总氮的去除率在55%以上。经过稀释、平板划线分离纯化与筛选,从M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体系中获得的适合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好氧反硝化菌F28。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同源性对比确定所筛得的菌株F28为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好氧反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目前分离出的好氧反硝化菌归属于多个属,假单胞菌是主要的属之一。从土壤、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好氧反硝化菌常见报道。但适用于水产养殖系统的好养反硝化菌报道不多,李卫芬等从草鱼养殖池水中分离出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作用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杨小龙等从富营养化的鱼塘中分离出一株好养反消菌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分离好氧反硝化菌的常规方法是根据Takaya等建立的有氧反硝化菌平板分离法。有氧反硝化菌平板分离方法是基于溴百里酚(BTB)培养基的指示剂溴百里酚蓝在pH大于7.6时呈蓝色,而细菌的反硝化过程伴随着产碱,当平板培养基内有反硝化菌生长时,pH升高,菌落呈现蓝色晕圈或者出现蓝色。

全向春、李卫芬、杨小龙和姜磊等是基于有氧反硝化菌平板分离法进行好氧反硝化菌分离实验。本实验采用一种不同的高效分离好氧反硝化细菌方法。先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划线法,将驯化良好MBR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可分离细菌分离出来,分别接种于内置有杜氏发酵管的D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d后,用格里斯试剂溶液Ⅰ和Ⅱ检测培养液中是否有亚硝酸盐产生和观察杜氏发酵管中气泡的产生以及培养液变浑浊情况,用二苯胺试剂检测培养液中硝酸盐消耗情况。Takaya等建立的有氧反硝化菌平板分离方法,是间接利用碱指示剂筛选出好氧反硝化菌。与有氧反硝化菌平板分离法本实验直接使用格利斯试剂Ⅰ及Ⅱ检测有无亚硝酸盐生成以及用二苯胺试剂检测硝酸盐更科学合理、准确度更高,且周期短,操作性强。对菌株F28反硝化作用研究,显示其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随着细菌快速增殖,硝酸盐氮迅速下降,验证了李卫芬等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反硝化特性主要发生在对数期。菌株F28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结果表明,24h时反硝化率去除率在70%以上;48h菌株对于水产养殖废水中硝酸盐、氨氮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均在90%以上,同时碳的去除率达到30%以上。文献报道的适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好氧反硝化菌对氮去除率达到82%,菌株F28对氮的去除效率更高,适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本研究分离出的适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系统的好氧反硝化细菌F28,对氮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同时对碳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集约化水产养殖用水量较大,养殖废水水质恶劣,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控制环境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水产养殖废水中氮含量对养殖对象具有较大毒害作用,研究工艺中好氧反硝化菌对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菌株F28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特别是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实际潜力与价值。

3结论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2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水产养殖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现阶段,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根据获取信息的尺度和获取信息的属性,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可分为知识挖掘技术,传感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三个方面。

1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

1.1知识挖掘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比如查阅文献、参考养殖日志、问卷调查等等。当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到信息后,就会进行信息录入,再经过知识挖掘这项技术,转换成计算机的应用和它的自动识别。在水产养殖业中,此项技术应用研究较早,现阶段在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领域应用成熟。

1.2传感网络技术

可以应用水产养殖传感网络技术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鱼类和它们的行为参数辨别,这种传感技术使用的传感器主要以鱼的种类以及鱼类的其他相关特征作为基础;第二种是水环境的参数,应用于这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业传感器是一种水质传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学特性。

1.3遥感技术

同参数信息获取的技术相比较,应用水产养殖信息化的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水质参数非常有限,但是此项技术却能实现区域的信息采集,通过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实现多种信息的获取。遥感技术能对水产养殖实时信息进行合理的预处理,为未来多种更加先进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渔业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设施养殖的前提,也为其他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信息获取的方式

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由人工获取发展到自动化获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获取的缺点。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参数变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发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参数处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发展传感技术也对智能化、集成化获取信息的程度不断提高。

2.2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主要是指信息获取的精度、广度以及质量和范围的不断提升。随着各项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它们的不断发展也同水产养殖特性越来越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提升水产养殖业基础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且保证了水产养殖业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处理方法

未来信息处理方法将向着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对于信息处理中传统的方法更加高效,准确率更高,并且解决了水产养殖业的多种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种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养殖管理决策的改变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养殖管理的决策向着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使水产养殖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的养殖系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法,向着现代模型控制方法开始转变,从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深入,信息化的本质和它的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注重信息化思维以及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新技术和养殖流程的结合,使它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不断地提高了科技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业是当前水产养殖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现阶段,部分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有一些技术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中,应强化关键技术,使信息化高新技术与水产养殖紧密结合,共同优化。

参考文献

[1]胡金有,等.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机械学报,2015(7):251-263.

[2]高月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重金属监测组网系统设计[C].“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与学科创新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3

1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并解决沿海居民的生计问题。然而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也对内陆及沿海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生存环境的竞争、环境污染、寄生虫和疾病的传播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为避免风暴和潮流的侵袭,养殖场通常多选择在海湾和河口处,需要有良好的水质、频繁的换水和其他优越的环境条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水域通常是有限的。养殖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也使一些野生物种丧失了栖息地。例如,一些欧洲的养殖场曾经建在野生鲑鱼的迁徙路线上;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了建造对虾养殖场,一些红树林被砍伐;养殖操作也会将寄生虫和疾病传染给野生海洋物种。在北欧的一些地区,由于海洋中数以百万计的养殖鱼,海虱的数量显著升高。而10~15个海虱就可以杀死一条鱼。许多养殖鱼和虾为肉食性,其饲料均来自野生捕捞。而养殖鱼的食量非常惊人,如将一条金枪鱼(thunnus)养殖到1kg,需要22kg野生捕捞的鱼。上述行为不仅增加了海洋环境的压力,还给全球渔业带来了过度捕捞的压力。因此,水产养殖业需要寻找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将废弃物排放量降至最低,提高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实现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养殖模式。

2.可持续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消费者的一种快速增长的生活方式,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这些消费者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和全球性的消费群体。而生态标签也正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标志,购买带有生态标签的产品就意味着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上述理念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标准及实施指南相继产生,这些标准由国际权威机构制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并对相关产业进行认证,使得可持续性理念及措施真正贯彻到水产养殖业中。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最规范水产养殖操作标准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目前全球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最有影响力的认证。

2.1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出台之前,农业生产者每年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审核。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工作标准关注的不断增加,1997年由欧洲零售商生产经销集团的零售商发起,对标准和程序进行统一,并得到了英国零售商与欧洲大陆超市的支持,制定了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迄今为止,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经历了4次换版,认证的产品范围也由最初的只针对水果和蔬菜,现已覆盖了水果和蔬菜、花卉、大田作物、咖啡、茶叶、棉花、牛羊、家禽、猪、水产品等3个大类14个小类的产品,基本覆盖了整个农业的各个行业。目前,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农作物、家畜、水产养殖、复合饲料生产、植物的繁殖材料和监。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水产准则重点有:渔民和消费者的安全和福利,产品和生产记录的可追溯性,化学品和医药使用的最小化,动物的福利,有效利用资源,环境意识,符合国际和当地规章。

2.2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本文由收集整理

目前,在冷冻及加工成品虾、罗非鱼、叉尾鱼回、鲶鱼和鲑鱼的包装上均可见最佳水产养殖规范标志。随着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进一步推广,类似的标志也将应用在其他鱼类、贝类产品的包装上。水产品包装上如印有“已通过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标志,则说明这些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严格遵照了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符合责任水产理念。通过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孵化场、养殖场及加工厂依照最佳水产养殖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作人员的权益,并生产有益消费者健康的产品。

2.3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认证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2009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荷兰可持续贸易行动计划创立的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目的是管理由水产养殖对话制定的负责任水 产 养 殖 的 全 球 标 准,进 行 生 态 标 签 的 认证。它认为水产养殖业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有营养和高品质的海鲜。然而,由于产业的不断扩大,它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潜在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至关重要。它希望通过认证计划和生态标签来转变海产品市场,促进负责任的水产养殖操作的执行。

2.4其他水产养殖生态标签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枯竭,水产养殖作为弥补海洋渔业资源不足的措施得到迅速发展。但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随之而来,为了规范水产养殖操作,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以生态标签的形式来鼓励水产加工者、贸易商和鱼贩向消费者承诺其购买的水产品来自负责任的操作,也可以让消费者知道如何选择可持续水产品,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养殖渔业的实现,保证水产品的稳定供应,进而确保水产养殖行为的稳定发展,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可追溯性管理对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1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日益富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的海产品和与贸易相关的消费量呈现出戏剧性的上升趋势。因此,为了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在渔业商品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认识到,水产养殖业将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以及水产品再加工和出口大国,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繁荣,还关系到大范围人口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因此,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3.2可追溯性管理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各种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可追溯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水产品消费者,特别是世界上富裕经济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要求零售商保证其提供的水产品不仅是高品质和可安全食用的,还要求这些水产品来自可持续的渔业。因此,一些大型的零售商要求在食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方面进行自己的标准和计划。进口国的公共管理机构也应消费者要求,通过规范行业来减少不利影响。这些标准、计划和政策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要对水产行业进行可追溯性管理,而在这些追溯行动中,生态标签显得尤为重要。上文提到的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最规范水产养殖标准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生态标签都对可追溯性作出明确要求,为了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管理是取得这些认证的基础。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4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

中图分类号:S9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66

1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现状

许多水产养殖主体对象缺乏对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严重性的充分认识,更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1985年上半年和1997年,中国分别确立了具体的新时期渔业发展计划与方针,并鼓励发展养殖业,把渔业养殖及养护的合理利用,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此,渔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实现了新时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2010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50%以上,1988年,渔业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政府部门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状态下,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与水产资源破坏严重的各种现象、资源种质质量下降与质量安全隐患增突出等矛盾,给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例如:水产养殖本身需要清洁水源,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些近海区水域进行海岸带的旅游、航运以及其它活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得生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更影响海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 水产养殖业中的必要性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水产养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以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与我国的经济命脉以及大范围的人口生存和就业问题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中国是传统的渔业产业大国,渔业产量的增长仍依靠于捕捞量,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然而,随着渔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渔业商品交易份额不断加大,海洋捕捞业长期过度捕捞,部分重要鱼类资源产量大大下降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捕捞的经济效益下降,给部分靠渔业资源维持生计的广大渔民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联合国海洋污染专家组(GESAMP)曾这样认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如河湾或沿海港口等捕鱼及在内地的各种海洋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质(如抗生素),导致海洋污染,造成损害海洋使用质量行业开发的重重问题。所以,各地区机关与部门需及时认清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并维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2.1 水产养殖是粮食产量保障体系

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存在人口增长及土地问题,在我国发挥重要的替补作用。从长远看,在全球粮食短缺、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增加和土地、水资源约束的长期矛盾。水产养殖业科学捕捞与开发,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自给目标。而且,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具有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天然水域排放污染的特点。面临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粮食供求紧张化的局面,水产养殖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无疑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

2.2 水产养殖生态建设需要节能减排作用的应用

发展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水产养殖节能减排在整体水生生态系统中可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阶段,各地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广泛的开展。气动水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增氧的同时,完成了残饵及粪便的收集,同时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化学耗氧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能提高渔业产量,在节水节电和提高综合生产效益也有很大改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关于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对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部分水域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水质在线监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水产养殖的独特优势与重要性在于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大力支撑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渔用饲料、销售和苗种繁育、渔药、储运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渔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使生活得到改善。同时,水产品也是优质蛋白食物,脂肪含量较低,是人体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必要来源,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每公斤大黄鱼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于7公斤猪肉中的含量。

3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保障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健全管理的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系统是满足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是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使用智能传感、无线传感、通信、通知处理与智能控制等联网技术开发的高端技术科技,可进行水质环境参数的在线采集、预警信息和远程自动监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网系统,养殖户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技术应用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目标。

3.2确立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规划养殖区域,建设现代养殖试范区,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养殖条件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和节约型综合水关养殖产业。执行国家推行的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病害防治,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建立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增强科技创新的利用率,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3.3 发展多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体系

3.3.1 大众型水产品

大众水产养殖产品数量繁多,它主要包括传统养殖的大宗鱼类以及各种虾、蟹、贝、藻类,发展大众化水产养殖产品,对国家提倡的菜篮子工程以及粮食产量体系起到了有利的保障作用,大众型水产品在国民的食物结构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此类型的水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比较大,在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可有利保证大众水产品的稳定生产,对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具有重要贡献。

3.3.2 名优海珍型产品

为了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我国加大对名优珍品的研发力度,主要以特色海产品和高档海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主要是某些地方特色和名贵种类,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小,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市场价格高,存市量少,为生产和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部分群体的青睐,也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产量的新增长点,在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制定水产养殖行业规范,加强对养殖规模和养殖生产过程的管理

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水域环境,但以往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也会给水域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改革水产生产制度和调整养殖方式保护渔业发展环境,推广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5

人才供求格局发展期望培养模式本科教育水产养殖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的水产养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门国家和上海精品课程、多位教学名师等优势。作为我国最早建设该专业、拥有90多年学科专业建设历史和曾经对我国水产养殖专业建设产生过极其重要影响的百年老校,其对水产养殖本科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以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鉴于目前国内建设有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院校已逾48所,上海海洋大学将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输送水产养殖高端人才这一新目标。以培养一大批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水产养殖事业志向、具国际视野、专业基础扎实、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水产养殖专门人才。

二、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针对以往专业培养方案的单一化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培养水产高端人才为目标导向,以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为出发点,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大力改革和优化完善,从而制订出符合多样化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总体计划和培养方案,使之更符合学术型、应用型和管理型等不同应用趋向的高端水产养殖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包括打造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开设具有特色专业课程群以及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1.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

确定每位教师的工作岗位(承担的课程),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完成教师专业转型和职称系列的转型,逐步使职称系列和教学工作相一致。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并以水产养殖学科核心课程(如《鱼类增养殖》、《贝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等主干课程)建设为契机,建立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课程组、课程群及专业为中心的教学团队,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开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课程群

开发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使理论教学切合实际,实践教学注重实效,形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启动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和创新型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建立国际视野的师资团队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借鉴,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四、教学平台特别是实践教学平台的大力建设

水产养殖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学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校内研究基地,给本科生在创新活动和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平台支持,形成教育的深入变革。与一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行业发展情况社会调研”、“科技入户夏季行动”“鱼文化节”“河蟹大赛”“观赏鱼协会”等寓教于乐,培养专业感情。

五、建立专业内就业保障制度

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高毕业生质量,促进学生在专业内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多样化需求。

1.学术型人才的就业

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将成为水产科研院所、高校提供研究生生源。首先满足校方日益增加的研究生队伍生源需求,包括本科生的保研和本硕连读,同时可以向我国水产科研院所和高校输送研究生生源,也可将同学送出国门,到国外深造。

2.创业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I类)的就业

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为龙头企业、大型国企提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与海外科研生产单位建立广泛合作与联系。开拓本专业的海外就业市场,让本来打算出国的同学有可能继续在本行业内就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其发展代表了本行业的领先水平,输送学生前往行业内龙头企业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

3.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II类)的就业

此类人才将面向水产行业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行业。其就业保障工作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渔业主管部门广泛合作关系,与所在地和周边省市渔业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以向县市一级渔业部门输送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人才为目标,共同培养本专业学生。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专业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

参考文献:

[1]蒋廷玉,陈晓春.高校如何构筑创新人才成长高地[N].新华日报,2010-05-04( A6).

[2]杨晨光.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点[N].中国教育报,2011-04-02(1).

[3]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89.

[4]申玉春,陈刚,朱春华,汤保贵,操玉涛.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86-88.

[5]李政涛.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4):1-6.

[6]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3):50-52.

[7]周志刚,朱正国,吴嘉敏.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9):88-90.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6

加强重点水产养殖区域和养殖户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避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一是对重点养殖户进行登记造册,发放水产养殖记录本,督促填写鱼塘日志。二是通过水质检测服务及时检查病害发生情况和用药情况,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与106户水产养殖户签订标准化养殖协议,发放养殖规范操作技术资料210份,发放池塘日志350本,基本涵盖全市高产养殖池塘。

二、引进新技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水产苗种生产供应和示范基地是水产业发展的基础。2014年,争取并实施了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项目,依据永城市池塘面积大(30亩以上)、水位深(3米以上)的特点,投资10万元,开展了网箱培育鱼种及商品鱼养殖试验,培育黄颡鱼种37.6万尾、黄河鲤鱼种26万尾,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产量达到2.7kg/m3,取得理想效果,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积累了经验。实施了农业部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投资50万元扶持永城市康丰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渔场标准化建设。建设内容分二个方面。一是道路交通、输电线路改造、池塘护坡、仓储房建设、渔业机械、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二是现代渔业信息化装备。完善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周边水产养殖带动、示范作用。

三、完成了《永城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在永城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委托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在调查全市渔业现状,研究分析永城市现代农业规划、土地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永城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经过资源普查、综合评估、系统诊断提出永城市现代渔业发展战略方针、区域布局、建设重点等一系列规划,编写出《永城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13—2030)讨论稿。内容分十部分,包括永城市渔业现状、发展潜力分析、发展思路和目标、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估、保障措施,以及规划图、重点项目投资核算表。

四、认真谋划2015年重点工作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结合水产技术服务促进标准化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扩大渔业水质检测范围,把中高产池塘全面纳入检测范围,帮助养殖户池塘水质调控;加强渔业病害检测,促进针对性用药,改变过去凭经验、盲目用药、滥用药物,推广科学鱼病防治技术,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对河道、沉陷区、人工湖等国有渔业水域水质实施监控,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2.贯彻落实发展规划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定的《永城市2013—2030年现代渔业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发展要求,制定年度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计划。

3.加强水产苗种与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水产苗种与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永城市渔业产业化发展。指导、帮助现有的三户水产苗种养殖场扩大生产能力、规范培育管理,提高永城市水产苗种供应能力;重点帮助致信水产良种场完成申报省级水产良种场建设,缓解永城市水产苗种不足的局面。

4.充分发挥养殖协会作用

引导水产养殖协会,促进永城市渔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经起草了协会章程,召开了部分养殖户座谈会,群众反映积极,正在进行会员报名、审查工作。计划2015年初,完成协会注册,召开协会成立大会,推选协会领导机构,建立正常运行机制,确定渔业用电价格优惠政策落实、水产养殖户小额贷款使用、饲料集团购买等几件事实。

5.多元化促进永城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