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用;建设路径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投入情况,而忽视安全文化建设。笔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内涵、作用意义及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进而探讨了安全文化建设实现路径与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提升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水平。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人们的安全价值观、态度、素养等精神要素,也包括人们的安全行为、蕴含安全文化的设施器材等物态要素。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凝聚形成的安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蕴涵贯穿于高校后勤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无论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安全制度建设都涵盖在内。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由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构成。安全理念文化是在高校后勤人工作生活中被大家认可、接受并坚持而逐渐形成的,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形成基础。安全制度文化体现出高校后勤的安全基本准则及观念,约束规范后勤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物质文化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功能作用和建设意义

(一)功能作用

1. 凝聚导向

在长期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将会形成后勤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使广大后勤员工拥有共同的安全愿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弘扬先进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产生强大的凝聚导向力。

2. 教育引领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技能培训,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通过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后勤职工人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提高后勤员工进行规范服务操作和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促进后勤员工安全素养的整体提升。

3. 规范约束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制度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明确其安全责任、岗位要求、对服务操作制定标准规范,从而达到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促进广大后勤员工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行为习惯。

(二)建设意义

1.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是历史的必然。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文化建设正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也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2.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后勤安全水平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统一后勤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思想认识,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引发对安全工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使之更主动地去将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引入到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进步的重要的内源动力。

3.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进入到飞速发展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服务单位多元化,从业人员构成更加复杂。高校后勤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来提高后勤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高校也逐步在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挥本身优势,进行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而言,安全文化建设多处于低层次的初级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高校后勤日常事务繁杂、工作任务重,人们往往关注于如何完成上级交办的具体事务,时常忽略了安全问题。后勤管理者更加在意对安全的经费投入,以及物防、技防的情况,对如何发挥文化力量,提高高校后勤安全软实力认识不到位,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鲜明

在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中,借鉴引用其它行业的多,与自身实际联系的少。没有根据学校后勤多年管理实践提炼出具有本校后勤安全管理特征的文化内涵。大家普遍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与安全愿景尚未形成。作为核心灵魂的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补充和完善。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复杂艰巨

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程度提高,加大后勤安全管理难度。安全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引入了社会力量。这些社会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其融入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之中形成一致的安全愿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后勤职工人员构成复杂,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思想、价值观呈多元化,这些对统一高校后勤安全理念,提高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自觉性都提出了挑战。

(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随意性强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多为完成上级要求,临时开展一些活动,随意性强,没有系统性规划,未形成长效机制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手段单一,责任没有明确落实,没有长远建设目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缺乏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四、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理念倡导,强化领导责任

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工作理念和态度认知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后勤领导者,首先应切实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肩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先行者,教育引领后勤员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增强职工教育学习,提升安全素养

广大后勤职工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安全文化的实施对象和受益者。针对高校后勤特点,应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对后勤职工的教育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将安全文化与后勤文化有机融合,让大家认识到抓安全与干好后勤服务是相互促进的,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增加广大职工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和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三)打造一支安全文化建设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在高校后勤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队伍体系,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人员组织保障。通过组织建设,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清晰、协调统一,联动高效。高校后勤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去系统地对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出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负责进行督导检查。

(四)完善制度,建立常态化建设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个长期系统建设的工程,需要学校后勤管理者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因此,通过制定安全制度来体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的理念内涵,让安全文化的功效在后勤日常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贴近后勤实际,拓展、创新,灵活开展工作

在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拓宽工作视野,与时俱进,贴近高校后勤现实开展工作。例如,在宣教工作中,在利用讲座、悬挂标语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新兴媒体的作用,如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后勤工作点多面广,比较分散、行业涉及多。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开展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

(六)加大投入,夯实后勤安全文化物质基础

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体现与载体。可视化的安全文化物态措施更加适应于后勤职工。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高校后勤应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无论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还是开展宣教活动。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七)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持续改进提高

安全文化工作成效如何?安全文化是否为提高本学校后勤安全水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考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工作评价分析考量,进而建立形成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为依据,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晓靖.浅谈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河南农业,2013(08).

[3]王建凤.关于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2).

[4]王春艳,王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解析与探索[J].中国利技信息,2010(01).

[5]王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华立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0(02).

[6]吴媛媛,叶红学,杨念成.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 管理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34-01

1.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随着高校的改革,其服务水平、办事效率都有了质的提升,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支持。但是在后勤服务效率和管理理念及社会化改革仍然存在缺陷。高校后勤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一旦后勤管理工作不能真正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高校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已经转变成多功能、开放型、全方位的一个“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已经进入了学校,比如自助银行取款机、邮局、快递公司、移动公司等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公寓管理问题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室内设施设备的老化等出现的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还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导致一些校外闲杂人员混入校园混入宿舍,从而出现宿舍内重要物品、钱财丢失。高校内的餐厅、游泳馆、体育馆等一系列都是需要经营的,经营与管理正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存在经营就应该有一个法则来与之管理,管理和经营是两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忽视经营的管理是没有活力的、僵化的,而忽视管理的经营是不能持续的、长久不了的。高校后勤不到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极其繁琐,依旧较大的程度约束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

2.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整体办学来说显得异常重要。但是,伴随着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高校后勤管理的许多问题限制了后勤管理的发展,也阻止了高校的进一步的成功。所以,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方案,后勤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创新的管理模式,创造性的方法。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

从动力方面考虑,科学的发展观是更加注重增强竞争优势、注重持续创新的一种可持续的和创新的发展观。从系统方面考虑,科学发展观是包括“社会、经济、空间、生态、制度”,从目的的方面来看,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具体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就是要从全校师生的利益出发,努力做到他们理想的样子。

2.2坚持开拓创新,创新管理机制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一定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要守着旧思想,后勤管理创新过程中体制创新是关键,应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建立明确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理顺学校与后勤之间的关系,实现后勤与高校两者在职权的重新划分,使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后勤分开,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实施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及其融合校园文化的需要。这样才能科学化、规范化的实施规章制度,进而达到减少工作重复性、提升质量意识及降低管理成本的需求。

2.3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打造数字化后勤

数字化后勤应该要建立完整而严密的服务规则和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和服务上都要有细则。还要明确一个硬性指标,比如说这一年的后勤管理工作应该取得怎样的成绩、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为现在什么都讲究智能化,所以数字化后勤还要有智能化的存在,尽快增添智能化的设备和设施,运用到后勤管理当中去,比如自助洗衣机、电子计费洗浴设备等。再一个就是后勤管理的网络化,后勤集团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大力升级并开发后勤管理应用软件,可以把后勤服务工作通过校园网来开展,比如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开通网上学生意见箱等等一系列的服务。

2.4 加强宿舍安全管理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应该做到先排查再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创新力度。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安全教育班,进而培训和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然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大大的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贴一些关于安全的图片和一些安全标语。加强宿舍内违禁电器的检查,可以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还应该在寝室入口和各大重要出入口安装摄像头,防止一些不法分子混入宿舍行窃。再一个就是建立一个校园民警的指导中心,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安全、温馨的宿舍,使学生能够安全、舒适的入住在宿舍内。

2.5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快,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果不能提高,就会难以管理学生,难以和学生沟通与交流。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组织许多活动,参与各类培训逐渐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2.6建立管理工作的制度

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和理解各种服务意识和管理思想。如果想要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的道路上,那么就要把优质、放心、安全、满意的服务理念发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去,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各项制度,重视风险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制度化的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

3.结语

总之,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后勤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加强后勤管理体系、增加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雪梅.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10

[2]卢蓉涛.简析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08

[3]杨全才.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3-10-15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3

一、整体情况

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后勤安全工作检查的通知》(苏教安函〔2020〕38号)文件精神,参照《江苏省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检查评估标准(2020修订版)》,结合学院安全工作实际,成立学院后勤安全工作自查小组,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亮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健全

学院成立了院长、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自管理职责与分工,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扎实做好学院后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是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院在工作队伍建设、安全经费投入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二)落实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学院严格执行《校园准入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防管理及应急处置预案》、《宿舍安全工作管理条例》、《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规范的信息上报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后勤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先后制定各类安全制度近30余项。

学院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除了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组织全院性质安全大检查,还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坚持日常安全检查、每月定期安全检查及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机制,采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过程管控,保障重点部位安全

1、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学院各项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开展了“食堂安全生产”活动,对食堂不断投资改造,规范加工操作流程。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及配送流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餐具消毒、剩饭剩菜处理、食品留样、食堂后场安全管理等,并指定专人负责、专门记录,并且不断完善狠抓管理,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2、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学院除每天安排专门管理人员查房外,还定期组织大规模集中查房,宿舍管理员在学生宿舍宣传栏上公布学生宿舍个人卫生成绩和排名先后顺序情况,严格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宿舍区的安全。定期进行全院性包括学生宿舍范围在内的消防演习,参与人数近千人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进宿舍工作,每年举办“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宿舍文化节”,着力把学生宿舍建成大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场所。

3、各类建筑物物业管理

学院根据物业外包服务管理合同,要求各区域楼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院实施“月查制度”,对教室、实验室、活动场地等进行逐一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重点对控电线路、电梯、绿色通道等部位进行巡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事件的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到位。同时,各楼宇物业加强对强弱电、消防、治安巡查,消防器材配备充足,并多次组织物业员工进行安全和消防培训。

4、配电房安全管理

学院高压配电房实行24小时双岗制,工作人员持有高压电工作业证,对校区内配电房实行巡检。进出配电房、设备机房等特殊场所需要做好进出登记,运行巡视记录完整,并做好运行数据记录工作。工人作业严格实行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对配电房内的安全用具定期进行检测,并提供实验报告。

5、商铺安全管理

学院每学期与商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各经营商户需证照齐全,依法经营。为各商户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规定商铺内外环境整洁,货物商品摆放规范整齐。在日常管理中,后勤管理处一贯重视各商铺的安全管理,至今无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无乱拉私接电线、无假冒伪劣商品,无超范围经营行为。

6、设备安全管理

后勤管理处定期开展校园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定期联合维保单位对配电房、天然气管路、电梯、空调、消防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设置专人管理,持证上岗,并做好设施设备的定期年检。对供水、供电、供气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7、卫生安全管理

学院医务室与卫计委、疾控中心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投入了近40万元的防疫物资和医疗设施。每年定期开展预防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健康宣传工作,向广大师生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

(四)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1、安全培训常态化

学院充分利用网站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专题报道,利用板报、展板、电子屏等多种媒体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服务场所张贴安全标识,并开展专项互查,狠抓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通过培训、讲座、演练、竞赛等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倡导安全规范操作,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后勤联合保卫部门采取多种培训模式,详细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相继开展了火灾预防与自救、宿舍安全管理、水电管理、职业安全操作、风险管理等专项培训,平均每学年安全培训达到10余次,一线员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提升了各岗位安全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

充分认识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院积极组织各项消防演练活动,同时,各部门加强人员的应急处置、救援等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学生公寓、员工宿舍消防等专项应急演练,平均每年达到5次,提高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并以此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4

一、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回顾中国高校的后勤改革,餐饮服务改革一直是走在前列,最初是从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福利型餐饮服务开始的(即开始注重服务成本),并在管理体制和指导思想上也有所突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学校对后勤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逐步认识到控制成本是做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的关键。因为,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面向的主要是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贫困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餐饮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价格特别敏感。学生评价学校餐饮工作的好坏,首先看餐饮价格是否合理。因此,高校后勤餐饮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虽不是独立法人,但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成本管理不善,亏损严重,势必影响员工的利益,造成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影响餐饮服务实体正常运行和学校的稳定。另外,加强成本管理也是防止违纪违规、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措施。高校后勤餐饮物资采购数量大、品种多,如果不注重成本管理和控制,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很容易滋生犯罪行为。

二、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1.稳定的校内服务市场,弱化了高校对餐饮服务的成本管理。中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与社会企业相比,具有许多优越的经营条件。成规模的、稳定的市场,使他们的经营服务“皇帝女儿”不愁嫁,成本的大小,质量的优劣,对他们的经营收益没有根本上的影响。“高进高出”的现象依然存在。当餐饮成本、价格受到市场冲击和影响,学校为了维护稳定,不得不给予政策上支持和保障。而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指出,在人事分配制度上实行的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处于餐饮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和承担学校改革的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国家事业编制职工,每年还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其工资待遇是受到保护的。餐饮经营实体的成本高低,经营效益好坏,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2.不合理的餐饮成本构成,增加了成本管理的负担。高校作为事业单位,餐饮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高校餐饮成本构成的严肃性。高校餐饮成本构成不能分摊事业经费支出的费用,也不能为学校提供积累。但也有少数经济状况不好的学校,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餐饮成本管理中,不但要考虑直接成本的控制,还要承担部分资产的折旧费用,或要完成学校下达的经济目标任务,有的学校已经除房屋外,实行准成本核算,增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增加了后勤餐饮服务的负担。

3.稳定的餐饮供应价格与变化的市场价格之间的矛盾。价格是成本的表现形式,有多大的成本,就应该定多高的价格。由于受高校师生员工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的影响,高校餐饮定价相对稳定,不能随行就市,需保持一定的福利性。蔬菜类原材料,因季节变化,价格差距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粮、油、肉、食品、燃料市场价格变化大,并且有呈持续上涨的趋势,对高校餐饮成本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高校餐饮价格却是师生员工、学校领导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稳定,学校对提高餐饮价格十分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让餐饮服务调整餐饮的价格。频繁的市场变化与稳定的餐饮供应价格形成的矛盾,使高校餐饮成本管理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地。

4.高校餐饮物资采购的复杂性,给餐饮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餐饮物资采购批量大、品种多、质难辩,面临复杂、分散的市场,价格不确定因素大,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物资,工作难度大。加上社会风气不正,也会影响到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

三、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1.坚持集中采购,加强采购环节管理与监督。加强餐饮物资采购的管理与监督,是搞好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因此,必须坚持集中采购,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成立专门的采供部门,承担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一般管理着多个分散的餐饮服务单位,如果各服务单位分别采购,无论是采购人员的浪费,还是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上形成不了优势,势必会增加采购成本。成立专门的采供部门,专职负责各服务单位所需物资的采购和调配,形成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员是采购行为的主体,应加强对采购员的思想教育,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把质量和价格关,对采购员还应实行定期轮换制,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2)建立物资采购计划申报与审批制度。餐饮物资采购,品种繁杂,原材料保质期短,价格变化大。制订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不仅能为食品的制作提供质量上的保证,而且可以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各餐饮经营服务单位应根据需要,认真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报有关负责人审批,才能送采购部门采购。(3)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定价制度。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要成立市场询价、定价机构,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制定阶段性的有一定幅度的物资采购价格目录,作为指导采购人员确定采购价格的依据,采购人员超出指导价格幅度采购,要说明情况或报批。(4)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和招投标制度。高校后勤餐饮应根据物资类别来征集专业供应商,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于大宗物资(米、面、油、肉、禽、蛋、燃料等)的采购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标要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费用和保障能力做全面的评价,以保证物资采购取得较好的效益和防止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生。(5)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和库存物资管理制度。要制订物资验收标准,确定验收责任人。验收责任人对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计划、价格,要严格把关。对于质量低劣、价格不符、无计划进货有权拒收。要合理控制物资的库存量,根据餐饮经营的需要,合理设置库存物资品种和下限存量。要建立严格的物资出、入库手续,发生残损霉变、短缺、盈余,要按财务规定办理有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加强库房安全管理,确保库存物资安全。

2.加强对食品制作过程的管理,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要逐步规范和强化。制定各类原材料出材率标准和边角料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1)加强标准成本与标准食谱管理。所谓标准成本管理,是指制作某一食品、菜肴投入的总成本,能否按规定的份量、数量和销售价格,实现预定毛利率的成本管理办法。标准食谱管理,是对制作某一食品、菜肴的名称、份数、份量、投入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需要的生产设备、制作工序、时间和方法做规定的管理办法。标准成本和标准食谱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工作难度大,但易于控制餐饮成本,提高饭菜质量和保证就餐人员的利益。(2)加强员工的能力素质培训,提高标准成本实现率。高校餐饮销售的特点是批量大、时间集中。因此,要求员工在销售过程中要有敏捷的反映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和对食品、菜肴份量的把握能力。标准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销售过程中对食品、菜肴份量的控制,控制不准,标准成本管理将会是一句空话。同时,尽可能在供应销售过程中用标准容器定量销售,以提高标准成本实现率。

3.建立原材料出入库价格管理机制,抑制市场价格波动对餐饮成本的影响。根据季节、市场变化,所形成的价格差异,制定相对稳定的、折中的原材料出库价格,使原材料入库价和出库价形成一定的差额,将这一差额作为调节基金,以“旺”(季)养“淡”(季),以“低”(价)补“高”(价),用以保持食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形成自己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由于高校师生员工就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建立价格平衡机制,不会损害就餐人员的利益,是调整市场价格波动对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价格影响的有效措施。

4.定期分析主料成本,从大处控制餐饮成本。主料是餐饮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包括米、面、油、肉、鱼、禽、蛋、豆制品、蔬菜等。由于高校师生员工餐饮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餐饮主料投入比例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对两个和两个以上核算单位在同一经营周期主料投放的比例对总成本的影响分析,根据数据调整主料投入比例,从而达到控制餐饮成本的目的。

5.建立全面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餐饮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过程,如何制订全面系统的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责任落实到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并实行严格考核与奖惩。形成人人讲效益,处处有管理的氛围,使餐饮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不论是管理书中所提供的,还是自己实践经验中总结的,但是有一点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是人去执行与完成。因此,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把成本控制的意识根植于员工的思想中去,管理者能提出许多有效的方法,也能加强跟进的力度,但是却不能做到事事亲历亲为,总有看不到的地方,总有想不到的地方。因此,建立管理责任考核制,让员工理解成本控制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把成本控制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成本控制。

6.运用市场机制经营高校餐饮服务。(1)在完善餐饮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监控机制的前提下,适当开放高校餐饮服务市场,引进社会有实力、经营管理水平高的餐饮业进入高校经营,加大高校餐饮服务市场竞争力度。通过竞争降低餐饮成本,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2)严格企业化运作,增强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要实行准成本核算,一方面学校不向后勤服务实体转嫁负担:另一方面,学校也不提供餐饮成本补贴,使餐饮服务实体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我防范风险、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3)深化高校餐饮实体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实体人员聘用、薪酬分配要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运作,坚持竞聘上岗,同工同酬、对不能适应餐饮经营服务岗位工作的“老人”,要调离餐饮服务岗位,要制订特殊政策吸引餐饮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职工思想业务培训,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全面提高餐饮服务实体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语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5

摘要: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关系着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校不断地探索适合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食堂改革之路,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的差异使食堂管理工作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后勤社会化下食堂工作的管理水平、有效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高校后勤工作者一直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对高校食堂管理模式、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有效监管、提升服务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食堂管理

一、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各高校食堂管理模式基本分为三类,即:后勤集团管理模式;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半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

(一)后勤集团管理模式

各地区高校老牌大学大多采用此模式,由学校成立后勤集团,通过体制与机制改革,使高校后勤由行政事业单位向企事分离、政企分开的“一体两制”转变,并引入企业化管理,但后勤部门仍然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单位。食堂开始时由学校全部投资,然后无偿交给后勤集团管理,食堂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涉及再次装修和设备投入由后勤集团负责。后勤集团是学校的一个直属机构,可以直接调控和干预食堂的直接运营,饭菜价格可以保持稳定;人员多为在编人员,相对稳定。但由于合并和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人员包袱较重;对食堂大件设备投入、人员成本等导致高成本、低效率,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二)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等比较普遍采用此模式,通过招标引进社会餐饮企业投资经营,食堂的装修及设备投入等全部由餐饮企业投资,后勤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学校在人事体制上没有障碍,不存在人员包袱;经营机制灵活;减少了学校资金投入压力。但企业为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常以变相方式提高菜肴食品价格,如采购低价原料、减少饭菜数量等;遇到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时,价格波动控制较难;卫生安全风险大,人员卫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菜肴食品安全、燃气和设备使用安全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服务和监管体系不健全。

(三)半社会化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采用了此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招标与资质评估,与具有法人资格的餐饮业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对食堂实行共同经营。该模式以食堂社会化合作条件为基础实施,与完全社会化经营不同之处在于,后勤管理部门参与了该模式的部分监督与管理工作。双方各司其责,共同管理,师生就餐满意度高;但后勤部门与企业工作的职责存在划分不清;实施过程中不断存在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与食堂“公益性”经营的矛盾冲突。尽管高校食堂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势,有利于节约办学资源、提高效率、打破垄断,形成竞争。但在社会化下明显存在学校突显公益与社会餐饮企业间追求效益的差别,使得高校食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后勤社会化下食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堂管理中缺乏依法建章立制,责任模糊不清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近十余年,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采用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社会餐饮企业来经营食堂,在社会餐饮企业自行管理经营中,后勤部门在依法建章立制上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环节;菜肴洗切加工、制作等操作规程;菜肴的售卖、剩余饭菜处理等,社会餐饮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众多细节管理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标准,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而很多学校未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责任模糊不清。

(二)引进的社会餐饮企业资质不一,管理质量良莠不齐

优质的食堂餐饮企业经营者在食堂的管理执行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如今社会餐饮企业类型繁多,有家族式管理企业、挂靠经营式企业等,餐饮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而大多学校往往缺少严格统一性标准,致使引进的餐饮企业在管理质量与执行配合上存在较大差别,影响了食堂的有效管理。

(三)食堂管理中监管薄弱,存在管理漏洞

首先,社会餐饮企业在引进高校食堂后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在食堂内划分众多经营窗口,食堂餐饮经营者大多将窗口再向社会引进各种特色饮食,由其与引进的特色窗口另行签订合同,实行监管,众多的特色窗口在给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饮食同时,也给学校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其次,社会餐饮企业在食堂经营中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所有原材料统一采购、餐具统一洗消、结算统一途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再次,目前大多数高校相关后勤人员,并非专业出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食材品质、加工、制作流程、操作规程等了解不深,往往是外行看内行,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四)食堂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及安全意识薄弱

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大多聘请当地临时工或外来工,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对员工的卫生安全知识教育流于形式,并能形成系统化、专业性的培训,现有的卫生管理制度存在未能严格执行的现象,服务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

(五)饭菜价格控制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堂饭菜价格是新旧体制下反映最快、最直接的,尤其在物价走高的情况下,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与高校食堂“公益性”要求的饭菜价格相对稳定之间产生严重矛盾,餐饮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私自或联合涨价现象,维持价格的稳定是食堂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思考研究的课题。

(六)食堂经营状况核算审计弱化

经济核算是确保伙食质量,提高食堂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食堂的经营财务核算审计是了解食堂经营状况、成本分析、价格控制的关键一环。但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往往未能将此相关信息与学校后勤部门共享,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餐饮企业经营者为能争取有利政策或其它因素,也未能如实上报经营收益状况,学校后勤部门无法全面了解食堂的经营实状。

三、提高食堂膳食工作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食堂规章制度是明确责任义务、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考核管理的基础。奖罚分明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全面细致的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方能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协调高校法务部门给予指导审核,建立一套合法、完整的食堂监督管理机制,使食堂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努力在当前的高校食堂管理中构建由政府主管部门、学校职能部门、学校师生对食堂实施监督管理,食堂内部自我监督管理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

(二)建立严格的食堂经营准入、退出机制,寻求长期合作伙伴

高校建立完善的招标规范、招标程序和严格的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取得优质的长期合作伙伴在食堂膳食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招标时在法人资格、公司规模、管理和人员配备、资质信誉、以往经营状况、业绩等方面设置准入条件,并对投标人进行严格审核。把资质过硬、经验丰富、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餐饮企业吸引到学校,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良好的服务。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考评

如果缺乏考评,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因此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整个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建立符合本校工作特点的考评办法,并形成制度持之以恒。为克服后勤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的困难,可以设立食品检测实验室,聘请专职监管人员负责每日对食堂采购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定期公开检测结果,并把检测结果挂钩食堂考评,把关食堂食品安全。其次,建立专门的膳食监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销售与饭菜质量、价格、份量、卫生、服务等进行经常性监管,把对食堂的监管落实到日常每一个细节。成立食堂考评组,每月进行全面考评,考评项目包括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卫生、原材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伙食价格与质量、服务要求与规范、配合整改情况、师生投诉等方面细化考评指标,考评成绩与奖惩制度挂钩,精细管理。加强民主监督,聘请学生安全管理员,让学生在灵活的时间段对食堂进行巡检;邀请校内师生、学校医务人员参与食堂考评,从不同角度监督食堂,收集良好建议,把关食品环境卫生,为师生提供更舒心的就餐需求。再次,积极配合地方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卫生防疫检测部门、工商、物价、质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督导工作,对食堂进行“依法监管”,监督食堂“守法经营”,保护公平竞争。最后,为了便利了解食堂常态的经营状况,可以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食堂的仓库、加工、后厨、售卖、就餐场所安装监控系统,并在就餐场所设立“阳光厨房”,便于随时了解或重点观察食堂各项工作;通过手机微信等工具以文字描述、拍照、语音、视频等方式来描述食堂监督管理过程中反馈情况,大幅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充分利用科学化、信息化技术管理的食堂。

(四)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

食品原材料安全是食堂食品安全的根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食品原材料采购是重中之重,建立规范的集中采购机制非常有必要。可由学校牵头,建立集中采购组,对原材料集中采购实行“集体商定、招标定价、分批送货、统一结算”的办法,同时建立动态的供应商监督管理机制及高效的供货质量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每一类原材料的安全供应,对供应商的供应质量、数量、及时性、发票、售后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等进行严格要求。食堂派专人建立台账,规范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随时督查、验证,并在就餐大厅处设立主、副食、调味品等原材料样品摆设,公开食品原材料尤其是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采购单位、采购价格等,从各方面确保原材料采购质量安全。

(五)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培训学习

在日常监管中,学校后勤部门人员要注意收集食堂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用培训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加强食堂人员消防安全操作培训、食品卫生操作流程培训等;对校方管理人员及食堂负责人要掌握和熟悉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高校食堂成本核算、烹饪技术与厨房管理、膳食营养知识等学习。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价格长效机制、突发事件处理与责任事故问责机制,在后勤社会化下非常有必要规范食堂价格调整应遵循的原则与流程并统一消费结算途径,便于全面地了解食堂每月的交易金额、笔数、平均消费水平等,掌握价格变化规律,采取相应措施;还可通过学生伙食价格平抑基金来建立价格长效机制,确保学校饭菜价格保持稳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的安全卫生事件正确对待,认真做好食物中毒的报告、处理工作,并对事件发生后的采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校级领导、后勤部门、社会餐饮企业、消费者的责任界限,落实责任追究、赔偿、免责制度是明确责任的有效途径。

(七)强化食堂核算审计

食堂核算审计是校方对食堂经营实况全行全面监督、分析的重要环节,既可监督食堂餐饮企业,又可监督校方管理部门,在高校食堂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核算审计要做到校方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审计相结合,严格审计监督,维护学校经济利益。后勤部门要确定核算的内容,核算的依据要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便于操作,学校审计部门如力量薄弱,可借助校外专业机构进行核算审计,加强监督。

四、结语

总之,依法建章立制,严格食堂经营的准入、退出机制,强化食堂监管考评,实现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视食堂核算审计,把控关键环节,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下食堂工作的管理水平,激发高校食堂经营的活力并同时保持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以适应高校教育各项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晓丽、周静.新形势下高校伙食需“两手硬”[J].高校后勤研究,2015,(04):71-72.

[2]汤载荣、林秀华、陈远恩.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4,(S1):81-83.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校 物业管理

早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理念引入国家治理、社会关系协调领域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新和谐观的提出对于高校社会后勤化的不断深入,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后勤的新兴任务,应从自身出发,建立和谐的高校物业管理体制。

1 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1 环境卫生。保洁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最基本服务。校园环境卫生不仅是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形象和面貌的综合体现。因此,学校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要远高于其他物业服务对象对环境的要求。为高校服务的物业公司要确立专业操作、保持整洁、服务教学的目标,要引入相关质量标准,严格参照标准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实施。

1.2 楼宇管理。校园内人员流动性较大、楼宇设计和使用功能复杂给高校物业的安全管理带来难度,加之学生防范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校园内极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这就要求物业管理确立安全第一、规范操作、责权统一的理念,将安全及消防工作作为物业服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高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要突出文化氛围和艺术品味。公寓管理是学生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物业管理应根据校区学生公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现代学生公寓管理的高标准的服务与管理制度,在日常的服务之中实现公寓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使之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创造优美、整洁、安静和奋发向上的育人成才环境。

1.3 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校园的公共设施设备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要确立专业、规范、节约的管理目标,保障公共设施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1.4 能源的节约管理。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国家资源、影响社会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应充分体现其管理效益,让学校后勤部门省心、省力的同时,节省开支。为此,要求对物业管理人员应做到:认真负责所管楼层的用水用电,根据天气情况控制公共部位电灯的开关,认真检查各区域卫生间水管阀门有无跑、漏、滴的现象,及时报修;认真巡视检查教学楼及公寓所有机电供水设备,防止超负荷运转等现象引起的能源消耗,保障设备设施安全。认真巡视检查夜间不关电灯、电扇、空调的教室和其他部位,做到及时开启和及时关闭,做好有关记录。

2 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对策

高校物业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小区管理。它不仅为学校房产物业提供管理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鉴于当前高校对物业管理的新要求,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2.1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发展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水平和专业物业公司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别,他们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绝大部分市场。但竞争机制是市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促进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后勤部门应积极吸纳社会上有实力的优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物业管理中来。通过竞争提高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使其尽快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

2.2 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与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全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各自的品牌。高校后勤物业也有不同于社会其它类型物业的地方,具有教育性、功能统一性的特点。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推进和实施高校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性的特点,不断将物业服务的功能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实现良好、和谐的统一。不管怎样,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运作仍是构成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在构建和完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先进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培育以专业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基于这些思考,现在很多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开始在怎样推进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上下工夫,以尽量缩小与其他社会物业管理品牌高水准管理的差距,不断积累与高水准物业管理抗衡的资本。

2.3 多种形式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完善的高校物业管理,取决于训练有素的物业管理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肯于奉献的精神,而且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并善于运用实践。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物业管理人才的素质,一是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思想好、技术硬、进取心强、勇于开拓、有敬业精神的物业管理骨干队伍;二是要利用高校的优势,向社会上招聘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充实到高校物业管理队伍中来;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加强考核,优胜劣汰,建立一支动态、稳定的高素质物业管理队伍。同时,高校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企业中的80%员工是操作层面的员工。他们担负了物业管理服务中80%以上的工作量,保洁、绿化、维修等岗位,每天直接面对师生,这些员工素质的好坏、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业管理的质量。所以要重视操作层员工的岗位培训,把实际操作的经验、程序变成理论文字传输给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用良好的服务,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2.4 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体现。学校物业管理公司首先应从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上接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监督。多与师生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尽快实现规范化。

总之,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后勤的新兴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物业市场中,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将获得长足发展,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如何加强高校物业管理的研究[J].市场论坛,2009, (6):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