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1

Quality Economic Measurement of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Based on International Trade

李依锦 LI Yi-jin;蒋家东JIANG Jia-dong;郑立伟ZHENG Li-wei;宗习均ZONG Xi-jun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8)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Beijing 100028,China)

摘要: 本文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和产品召回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了效益度量。其中,在出口产品质量溢价方面,首先研究了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状况进行比较,并度量了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在出口产品召回损失方面,首先统计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召回通报情况,然后,以美国数据为例对产品的召回损失进行了度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得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高数量低质量困境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economic measure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n two ways, which is export products quality premium and recall loss. For export products quality premium, it firstly studied exports of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for major countries, and compared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performance, and then measured product quality premium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For recall loss of export product, it firstly statisticed the recall of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products in the US and EU markets, and then taked US data as an example to measure the recall loss.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further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s in the large- number but low-quality dilemma, and propos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 : 质量溢价;产品召回;质量损失

Key words: quality premium;product recall;loss of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8-03

0引言

纺织服装行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加,目前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对整个世界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和市场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希望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高低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进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

1.1 模型设定在自由竞争市场上,信息充分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支付的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价值。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获得产品价值增值,产品凭借高质量比同类竞争产品卖出更高价格,称为产品的质量溢价能力。质量溢价指数是用于反映产品由于质量差异所造成的相对于同类竞争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平均溢价程度。

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计算是基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位价格。EUVt记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单位价格,EUVt记为t年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平均单位价格。Vt表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Vt表示t年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Qt表示某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总重量。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水平QPt的计算公式:

QPt=(EUVt-EUVt)×Qt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

1.2 数据来源在商品分类上,本文是采用《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分类方法。本文所述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①用以计算的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网站。

1.3 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出口情况从2013年来看,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共计6746.64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9.82美元/千克。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1.64%,平均出口单价为10.04美元/千克。纺织服装行业中,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高,平均出口单价在15~26美元/千克之间;印度、美国、韩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低,低于8美元/千克。(表1)

纺织服装行业又可细分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大类。具体来看,2013年全球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近60%,平均出口单价为20.38美元/千克;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约占40%,平均出口单价为5.7美元/千克。从数量上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的出口中占有绝对优势;从价格上看,欧盟和日本在高档服装和面料的出口方面享有优势。(表2、表3)

1.4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基于前面定义的质量溢价水平QPt和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计算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从计算结果来看,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均较高。这些国家以出口高档服装为主,收获的溢价水平更高,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以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为主,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相对较低。

从历史趋势来看,除中国外,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较为稳定。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始终位于较高水平,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注意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波动较大。中国服装和纺织产品在2009~2012年出口单价均遭受大幅下滑,使得纺织服装整体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滑落到世界平均线以下,如图1和图2所示。

2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度量

2.1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本节采用美国、欧盟的召回数据展开研究②,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欧盟的召回制度比较完善,信息公开相对充分,可实现国家间的比较;二是美国、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其对外的召回信息,代表了这两大经济体对贸易国的质量评价,可以代表各国产品质量水平。

①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年进口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20%。2013年,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口中,中国贸易份额占比达38.2%。据现有数据统计,自2003年起,美国对中国召回次数一直居高不下。其中,2010年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28次,召回通报次数达到顶峰;2010年以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次数有所下降。2013年美国共对中国发出召回通报178次,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2%。其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18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10.1%。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通报的产品多为毛衫、夹克、睡衣等,主要原因是存在窒息危险(外套拉绳长度超标)、致伤危险(儿童服装的腰部抽绳长度超标、不符合易燃性标准)等。(图3)

②欧盟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通报情况欧盟是世界上纺织服装行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欧盟在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中位居第一位,达459.2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纺织服装产品重要的来源地。在欧盟对各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情况统计中,2006年欧盟对中国发生召回3次,到2010年对中国召回通报达285次,增长明显。一直以来,童装及一些运动服装、服饰是中国遭欧盟召回的主要产品种类。通报的原因集中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特殊的检验、产品的人身安全、认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通报数仍在不断攀升,2013年召回已达到304次。2013年欧盟对中国共发出召回通报1234次,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1.5%。其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304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24.6%,占对全球纺织服装产品通报总数的56%。(图4)

2.2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的度量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希望通过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数据的分析,为中国出口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更多有用的质量安全信息,以期减少质量损失,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各国产品召回制度及信息公开程度不一致,所以本文以2003-2013年美国数据为例,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的召回损失。(图5)

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中,200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频数为1次,召回损失49.08万美元,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10.62美元/千克,高于世界平均单价44.3%;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频数达到最高,共发生召回28次,召回损失达1370.32万美元,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9.55美元/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单价7.2%;2010年以后,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召回频数有所下降,但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其中,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损失较高,达到1555.58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总额的0.04%。

3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处于高数量低质量的困境。中国仅仅成为了纺织服装贸易大国,但还未成为贸易强国,从质量溢价来看,中国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行业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中国在2009年以前质量溢价处于正值,但在2009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质量下滑,质量溢价在此后由正转负;从召回损失来看,近年来中国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召回次数明显增加,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的召回损失占出口总额的0.04%。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优势较差,只能依靠成本优势低价竞争,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产品召回强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给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召回损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应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强产品开发,提高品质。同时,中国政府应适当提高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国内生产向国际化标准发展。

注释:

①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海关HS编码范围为5004-5007,5106-5113,5204-5212,5306-5311,54,5508-5516,56-60,63,6501-6502;“服装及衣着附件”的海关HS编码范围为4015,4203,4303,61-62,6504-6507。分类参照中国海关信息网。

②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数据分别整理自美国消费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网站和欧盟消费者网站。

参考文献:

[1]赵静霞,等.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纺织品贸易[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姜延书.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2

2012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步入低谷,大部分服装企业面临寒冬。尤其是高库存问题,使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整个服装行业,国内和国外都处于复苏阶段。国内市场终端销售、去库存、出口订单量未见好转迹象的情况下,明年形势仍然难以乐观。

纺织服装行业的高库存压力主要源于内需无力和出口低迷。去年我国整体社会消费品总体销量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的零售终端也不能例外。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去年国内大型服装公司出口订单量相对都出现削减,出口形势非常不利,三大贸易对象中只有美国市场有所增长,今年的出口情况依然难乐观。产量方面,增速最高的是纱产量,而色织布产量萎缩。进入下半年,纺织业和服装服饰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平缓或略有下降。此外,棉花价格对纺织制造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上升期,服装行业整体价格偏高。并且在当前物流、地价、租金以及工资等众多因素提升下,服装价格仍有继续上升之势,但其速度和当前普通市民工资水平提升速度明显脱节。而消费者对于服装消费渐趋冷静,市场需求进一步减缓,库存压力就成为必然。

此外,服装行业还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2012年以前,服装行业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内需市场火热,各服装加盟商基本都保有大量订货和存货。而进入2012年以来,虽然销量放缓,但厂家不能及时得到这种市场信号,仍然按照常规思维继续保持全力生产甚至增产扩产,造成供大于求。企业为了取得一份好看的报表,保证实现销量增长,只能通过包括折扣在内的各种方式给销售商施压,促使经销商继续保持高订货量,这就造成经销商的高库存压力。

市场需求和供给是一个负反馈的机制,从国内外服装行业现状对比来看,高库存压力的根本在于服装市场的销售体系。我国幅员辽阔,服装厂商想在各地区搞定当地零售终端,并与之建立起长远关系,势必会选择加盟商的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在前几年对服装行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行业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这套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直接或间接导致决策滞后,产生供销失衡。反观国外,包括优衣库在内的大型服装商都采用直营模式,而并非类似于我国的加盟体系。相对而言,直营模式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监控零售终端,信息反馈更加及时准确。

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各地区的零售终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优化升级,包括网购。但从长期来看,解决高库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通过调整生产环节,主动性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2013年各服装企业主要任务除了去库存化,更主要的是及时完成销售渠道改革,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服装行业发展至今,企业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课题。随着国内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中小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而大型企业可以把厂房迁往东南亚或者我国中西部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此外,企业转型也应该更加注重高附加值,以及含设计成分更高的产品。

随着3D打印的兴起,及其在服装领域尝试性的应用,长远来看也将推动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3D打印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无缝针织方面,而且成衣效果所见即所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装行业的成品水平。但由于其局限性,包括西服在内的大量正装目前还不能完全靠3D打印技术来实现。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的服装原材料是能够和国际接轨的,包括原材料的供应都不比国际差。而国内企业的高端化路线之所以很难走出来,还是因为品牌建设不到位。“微笑曲线”的两端是设计和品牌,而这也正是国内服装企业所缺少的。

国内服装行业高端化路线,尤其是盲目性的高端化,也是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克服的弊端。通过价格对比不难发现,国内衣服价格存在盲目虚高的现象。同样的品牌款式服装,国内价格会比国际价格高一倍甚至更多。

品牌服装企业走高端路线无可厚非,毕竟高端产品利润相对较高。但价格升高以后,势必面临消费群体的流失,尤其在当前中国,同样价格在欧洲或中国香港可以淘到更好的国际品牌服装,性价比会更高。国内部分服装品牌定价偏离市场消费实际,最终将影响行业正常发展。

国家城镇化政策的确立和逐步展开,对服装行业虽然没有直接利好,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工和地产成本上涨,居民收入也会提高,意味着国内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提升,这些地区的消费增长将继续快于一、二线城市,纺织服装企业在上述地区的竞争也会增强,尽早实现布局的企业才能占领先机。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 贸易保护主义 纺织服装业 出口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已日趋常态化。

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止,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平均每年涉及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达400亿~500亿元之多,纺织服装产品已经成为被调查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就受到了40次的反倾销调查,30多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美国,欧盟,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儿童服装及用品的安全及检测是调查的重点。对此,要正确认识并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这对我国有效应对贸易保护措施和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均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1 手段多样,隐蔽,复杂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基本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复杂,手段也越来越多样。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产生连锁和示范效应,从而促使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出现,应对难度也相应加大,从传统的高关税,进口配额过渡到新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特别保护措施,到最新的劳工标准,其保护手段层出不穷。

1.2 范围扩大,区域化抬头

随着世界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使得区域经济组织对外高筑起贸易保护壁垒。为了提高其整体竞争力,使贸易保护程度得到加强,对内则对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则差别对待。

1.3 政治目标逐渐渗透至经济活动中

很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自身经济受到更好的保护,不遗余力地将劳动用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体制中来,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灌输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以达到其对外政策的政治目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差别待遇。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影响,各国开始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所实行的针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促使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下降,并对我国的服装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从一另方面来讲,国际贸易保护有利于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在200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被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的平衡格局也因此被打破。各国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实行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且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作为支柱产业的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等纺织服装生产国也加入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大军中。

2.1 抬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国现阶段出口的纺织类服装,由于价格较低,对于各国而言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欧美对纺织服装产品实施保护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其要求也最为严格。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本抬高。我国产品如果想满足欧美各国制定的这些标准必须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同时在人力方面要做到合理使用,按照我国规定的劳动法去实行。这样必然使我国的企业生产成本陡然剧增,失去竞争优势。

2.2 容易产生连带效应

通常,连带效应有两种:一是,企业在遇到贸易保护措施或制裁后,必须去适应新的标准,改善自身的技术和新工艺。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就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失去原本的老客户。这时,企业要在原来的市场上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开拓新市场,就会变得很困难;二是,如果这个国家的贸易保护被其他国家效仿,导致保护措施扩散到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去,这样就会使国际贸易陷入恶性的循环,这样就极大的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竞争秩序。

2.3 阻碍纺织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经济的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我国国内的市场来说,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遭遇到贸易保护,“出口转内销”就会成为大量出口企业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海外的市场来说,短期内必然要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旦有大量的订单出现在我国的内销产品市场,就会导致我国的纺织服装价格的下跌,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良性发展。另外,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下降,那对我国外部资源的利用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影响形成后,就会极大的降低外商对华投资的信任,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4 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存在的问题

与欧盟各种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标准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环保法规相对不完善,技术标准混乱。我国缺乏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而且标准体系混乱;其次,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纺织意识淡薄,环境技术普遍较差对全球的绿色消费趋势缺乏敏感性。再者,我国的绿色认证工作起步较晚,有些纺织企业甚至没有参与认证的意识。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欧盟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截止2006年止,我国就有五分之一的纺织品服装流向欧盟市场,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会加重我国纺织品出口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使得我国产品更容易受到欧盟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3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服装出口的运作机制研究

3.1 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欧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企业常常遭遇到贸易的摩擦。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更应该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为了能提高我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大力开拓印度,东盟,巴西等人口较多的国家,他们的服装消费需求大,能迅速的增长我国的新兴市场。在美国,欧盟,日本,香港这些地方,纺织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

除此之外,庞大的内销市场也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速往往大于出口需求的增速。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更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内涵,真正减少对外部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新市场,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同时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实行‘走出去’的方针,与国外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或直接投资办厂,建立全球化的纺织品服装的产销渠道。因此,企业要适当地扩大内销比例,使内外销处于平衡状态,再逐步的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3.2 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服装市场上,品牌创新的竞争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亮点,想要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力开发资本和资源的利用及开发技术密集型产品,就不断地追踪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标准。借鉴别人的成果,加以研究、学习、吸收和利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我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形成生产力,实行产品结构的转型,提高我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技术,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努力提高商品的档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并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国际形象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服装的国际知名度,扩大自主品牌服装的出口,是我国从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

3.3 规范管理,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话语权

想要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话语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政府必须要充分地发挥主导职能,加强对纺织服装产品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一整套完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还要设立专门部门去负责收集信息,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企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咨询、培训、指导工作等;另一方面,加快提高纺织服装的生产和管理的水平,适时地改变经营策略,规范内部的管理,整合好内部的资源等,用发达国家感兴趣的问题与纺织服装贸易紧密地联系起来,努力实现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即使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深深地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的话语权。

3.4 合理运用国际法规,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我国具有解决劳动力的优势,因此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借鉴WTO成员的成熟经验。首先,认真研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高度关注重点出口市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动向,有效地提醒出口企业及时进行价格的控制,要定期信息,保持信息的畅通,要合理运用国际法规,以达到建立一个健全的预警机制,从而实现贸易保护的前置化;其次,在政策上要扶持一些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确保纺织服装业顺利完成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政府应从各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创新,优化结构,使企业熟悉并逐步符合国际化经营标准,加快与世界纺织服装业标准接轨的步伐;再次,在WTO框架下完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各国的关税水平要不断降低,因此关税的保护作用会不断削弱。我国只有构建包括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在内较为完整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才能在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有更多的策略选择。

3.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我国频频遭受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产品结构上趋同,纺织服装产品在服装消费市场上因价格优势取胜。想要以质量取胜,以技术取胜,就必须以科技的进步为依托,不断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水平,引导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为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并稳定的发展,并趁机提高“中国制造”的口碑,降低国际贸易保护主要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负面影响。作为国内企业,国家利益也是自身利益的出发点。积极改善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研制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该努力创立自主品牌,重视非价格竞争方式,避免低价格倾销和恶性竞争,争取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4 结语

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是缺乏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下,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外部的需求,出口退税率及实际有效汇率。由于中欧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力量不均等,中方处于明显劣势,再者,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相对分散,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则比较集中于欧盟等国家,我们只能采取积极态度来化解争端,以突破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参考文献:

[1]傅媛华.贸易环境催逼纺织服装业转型[J].浙江经济,2008(11).

[2]胡卫珍.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与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4).

[3]万宁.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应对[J].江苏商论,2009(11).

[4]宋程丽.谈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9(36).

[5]徐军.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新危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02).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4

“未来的竞争,将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是中国服装业界最早深刻认识“供应链竞争”的企业家。

供应链的竞争力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环节的竞争力,而是一个产业链通过品牌整体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认为,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供应链的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最终反映的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竞争会导致产业链对环节的个体特征进行选择性吸收,差异化个体会被淘汰,形成链条自我修复能力。研究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竞争力有利于引导产业更有效地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和横向合作,有利于发挥供应链比较优势,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及国内融资成本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复杂和艰难。尽管如此,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仍然处于有利地位,短期内仍然不可被替代,供应链完整、综合制造成本仍然具有比较优势。

一、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比较优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拥有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供应链,但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加剧,粗放型发展过程积累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产能总量相对过剩,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国际贸易失去定价权,供应链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等。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比较优势要素SWOT分析见表1。近年来,一些大企业不计供应链的有效需求,盲目向上游发展,短时间内纤维产能大幅增加,打破了供应链原有的平衡,使同行业中小企业生存更加困难,企业自身的风险也在加大。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脆弱的一面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行业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竞争力,避免出现由于供应链失衡造成的恶性竞争。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成本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有专家称达到刘易斯拐点,但笔者认为是结构性问题)、用电荒等,一些低端服装加工贸易受成本影响出现了向东南亚一些国家转移的现象。据调查发现,中高端品牌的制造没有出现大量向外转移,甚至出现反向迁移的案例。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合理的劳动力成本,质量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仍然深深地吸引着国际高端服装品牌的青睐。由此可见,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整体优势依然存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预言,中国国际服装品牌供应链的整体优势至少在未来5~10年仍然无法替代,竞争优势或许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转机,目前少量服装加工转移不会动摇整体产业竞争力,但结构性问题非常值得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研究。

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但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红利是中国独有的,中国经济一定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实现纺织强国梦想。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时,中国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内需市场,把供应链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竞争中寻找主动,充分把握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解读2012年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时说:“新形势下企业应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给行业带来的风险,提前预测市场需求变化,主动把握机遇,力求转变发展方式。”可以预见,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竞争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发达国家存在再工业化的趋势,当发展中国家的制造成本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制造成本时,发展中国家的供应链竞争力便会丧失。因此,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本地区供应链的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

二、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潜力

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引来的加工贸易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但被动地处于供应链的低端,产业链的主导权控制在买家手上,价格战使供应商失去定价权。产业链实际是一个价值链,总是围绕着降低成本做文章,供应链之间的协作一般比较困难。随着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空间逐年逼近饱和,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空间在相对减小,供应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处于供应链的中游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是最低的(图1)。随着世界经济的复杂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盈利能力更加有限。当前供应链由最终客户控制,贯穿商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以及通过中间过程运输、仓储,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的各项业务活动。供应链的上下游包含了附加值较多的增值空间,从一条供应链来说,延伸供应链可以获得更大的附加价值,但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看附加价值没有改变,从行业角度可以深挖中游的潜在价值,获取价值增值,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中国的内销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至今沿用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规范的交易仍然无法避免地影响着供应链的商业价值链,致使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整体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国际买家对国内供应链的整合力度高于国内品牌的整合力度,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机制和驱动力尚未形成,产业链的对接和协作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快速发展将是提升内销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供应链的集中度会显著加强,未来5~10年中国势必出现几个超级品牌处于供应链的绝对领导地位,对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重人才;转机制;谋发展

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各行各业抢争的“目标”,因此挖掘人才资源、培养湖南本土纺织服装类人才是本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任务。

一、湖南本土纺织服装类人才现状分析

1、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纺织服装业经济相对欠发达、缺乏人才成长的“硬条件”优势。一是湖南纺织服装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资金不足,人们靠基本工资维持生计,投入不够、缺少长远发展规划,以致使大批人才涌向行政事业单位和发达地区,学非所用现象较为普遍,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二是湖南纺织服装业没有行业优势,在对人才的优厚待遇、后勤保障、培养机制,收入分配上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不足,人才难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专业和管理现有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在岗人员年龄趋于老化,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更是奇缺,人才的流失和断层制约了行业经济的发展,而待遇低又进一步导致人才的流失。2、观念理念不新,没有形成凝聚人才的“软环境”优势。一是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没有科研项目又不搞发明创造,不需要什么高、精、能人才,表现在思维比较滞后,工作没有前瞻性“引才不愁”、“坐等人才上门”的思想根源蒂固,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之风严重盛行,打击压制人才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在管理环节上仅仅停留在身份档案管理上,缺少感化人才的坦诚态度,没有取信于人才的公正严密的用人机制和赏罚分明的监督机制,更没有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极大挫伤了优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政策上缺乏连续性,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难以兑现,使之无法安心工作,一些专业人才不堪忍受被压抑的现状,以考研、调动、停薪留职等为由,纷纷跳槽出走。一些部门人才短缺,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不到退休年龄提前脱岗,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现象普遍存在,人才一旦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成长。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3、结构不合理。缺少人才成长的“催化剂”优势。合理的人才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成为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湖南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大多为粗加工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对管理技术人才要求不是很高,有重生产轻销售现象,致使产品在外销中屡屡受制于中介商贩,从而影响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的预见性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与之匹配的人才结构调整尚未完全合拍,出现了失调现象,从专业能力看,传统专业人才多、高新的技术人才少,继承性人才多,创造性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从学历层次看,出现明显的层次低移现象,研究生冷,本科生冷,专科生热,中专生热,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企业普遍反映养不起留不住高学历人才,因此干脆不进;从人才分布上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大批人才学非所用,出现了“骏马犁田不如牛,坚车渡河不如舟”的局面。

二、培养解决湖南本土纺织服装类人才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1、创新机制,营造“广纳招贤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变人才引进为智力引进,实行带项目带岗位定向引进,通过兼职讲学入股合作等流动方式引进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实施人才工程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重点滚动式培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最大限度地把握人才的潜力。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以用好人才、用强人才为目的,创新用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人才评价和分配激励等制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聘任制、公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范文6

信用评价为企业开辟新天地

信用评价是指对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承诺及经济偿还意愿和能力的综合评价,重点考察一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考察企业的履约意愿,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趣信用记录。

近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深入组织开展行业调查,积极探讨研究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在调研中发现,解决长期困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一方面各级金融信贷部门对我国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纺织行业自身也要开展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让守信经营企业得到金融信贷部门放心支持,让失信企业受到惩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在当天的新闻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我国纺织企业九成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造成的,这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而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用办负责人叶志民主任介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协会会员及代管专业协会会员中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企业信用评价将遵循求实客观、企业自愿、公开透明、服务会员、扶优扶强的原则。企业信用评价将作为协会一项促进行业发展、服务会员企业的长期工作来开展,从2010年开始常年受理企业申报,每年分两次向社会评价结果。

建设纺织强国必经“信用”之路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我国正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建立纺织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可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从行业来讲也可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风气,产生促进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从本次新闻会上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作为商务部和国资委信用评价工作第三批行业试点单位,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协会联系办公室的指导下,按《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在广泛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协会已构建了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旨在对纺织服装企业的金融、财务、人力资源配置、经营运行状况、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信誉等诸多因素加以客观分析和评估,为企业提供一份详尽、科学的信用分析评价报告和相对应的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参考依据。

据介绍,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技术指标体系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委员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领导、各专业协会、各纺织服装院校专家以及部分骨干企业资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和信用专家组成;

纺织工业是在对外开放和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纺织工业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产业链长,产业集群效果明显,直接服务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因此纺织服装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企业和各方的利益。纺织企业参加信用等级评价活动能够树立企业信用建设意识,强化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树立企业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提升企业商业交易机会,营造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为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企业提供便利手段。

信用指标将成融资参考依据

信用体系缺失,成为许多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积极地在行业中推进诚信宣传教育,强化行业信用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纺织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本次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开启的初衷之一。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坦言,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外将根据信用建设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行业的相关制度;对内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搜集渠道和企业信用数据库,把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交易伙伴信用档案纳入其中。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立足服务会员企业、推动行业自律,旨在提升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抗风险能力,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引导信贷、投资、客户、供应商使用企业信用产品,降低政府部门行政成本,促进行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条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等方面的数据指标。信用等级共分“三等五级”,等级标准分为A、B、C三等,下设AAA、AA、A、B、C五级。

协会将根据纺织行业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包括会员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和交易伙伴的信用信息,通过建设行业信用数据库和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等手段和方式,开展对会员企业的服务。行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在会员企业间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进行。凡是向行业信用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的会员企业可免费查询数据库中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时,行业信用数据库可以向社会有偿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