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1

正确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定义

CAI是教师们经常听到的词语,有的老师只知道它就是指课件教学,而它的真正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英文“Computer Aided Instructing”的缩写,它是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其中,Powerpoint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它们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

有很多老师误以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课件讲课,没有别的意思。其实,这样的理解是过于片面了。所谓辅助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宏观上的辅助,即通过教师对课程的深究,设计合理的脚本,代替教师完成一些适于计算机来完成的教学工作,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个别交互”的辅助学;二是微观上的辅助,即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拐棍”,对教师实施具体的帮助,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集体交互”的辅助教。

第一种形式,有一段话为证:“说计算机能够教学,是因为事先有教学在‘教’计算机。”软件市场上有很多计算机过级考试辅助教程、软件学习教程等,这是一批教师、计算机专家等这种教师“群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的一些可以部分替代教师工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让学习者在缺少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仅仅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此时,计算机是在辅助教。

第二种形式,直观表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的辅助意义。所谓“集体交互”模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积极参与交互,使教师随时以人之长,补给已短,以计算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通过计算机直接接触学生,而且是更加高效地接触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听课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助学和助教方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据资料可知,国内外都把计算机辅助教(CAI)与计算机辅助学(CAL)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共同内容。这种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和对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认识。如何在辅助教与辅助学两种实践方式之间实现合理的平衡,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尊重人,即尊重教师和尊重学生,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协调一致为目标,无论辅助教还是辅助学,都应以辅助教为思想主轴。

CAI教学的优越性

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 传统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个板擦,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内容是枯燥的。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之间的三者对话。教师运用CAI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CAI,老师的讲课内容会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比如,语文课件《春江花月夜》,学生通过一边欣赏诗的内容、一边倾听《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使学生有如身临那美妙的画幅里,融入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自然美,伴随那飞舞的蝴蝶进入了本课的内容讲解,使学生从一开始到结束一直沉浸在画意中,精力自然集中,记忆自然深刻。又如,数学课件《柱体体积》的讲解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做出柱体分解动感图,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柱体体积与锥体体积的关系,使学生将立体问题平面化、直观化,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公式。

达到了课堂教学“减负提素”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教师们可以编制出与各学科教学相适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CAI教学中的弊端

一是教学中的人文思想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在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的,其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离。

用计算机人为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现在的很多教学课件,并不是执教者本人制作的,他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从而在授课时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当学生有一些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又害怕老师尴尬而无法启齿,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本课的大纲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教师――计算机――学生有机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纯地指教师编制课件之后用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全体教师应广泛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去,达到教师――计算机――学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过程。即使一个设计精良的教学课件,一个由一流计算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个掺入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某种时髦“教学策略”的以替代教师为目标的教学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无论这个课件设计得多么精致,也根本不可能具有一个教师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方面获得大量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现代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人文精神。在这里,计算机往往显示出难以忍耐的简单、苍白和低能,而人却常常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生动、丰富和智慧。

二是课件制作费事、费时、费力。在很多的教学评比活动中,CAI课件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制作了许多精美的CAI课件。很多获奖的课件几乎都是多媒体: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同时有的课件所占的内存也是惊人。为了能获奖,并让学生取得骄人成绩,很多课件的制作甚至是几个教师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有时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很多都废寝忘食,连续工作十几天。可见,一个精美的课件耗费了制作老师的多少时间呀!此外,还有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因此他们就会比其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

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的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教师掌握新型教学设备,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会影响其它的教育教学活动。毕竟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三是设备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现在社会大兴多媒体之风,这样便迫使一些单位、学校不得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引进多媒体设备。一套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价格上是不菲的,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因为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以致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2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改进方法与设想

计算机的问世,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信息时代,也必将引起教育领域深刻的革命。这场教育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计算机为历史教学提供广阔的前景。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但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计算机功能的发挥是极其有限的,而且热了一阵子之后,逐渐趋于降温。本文着重论述目前中学历史 (A1 教学中的主要缺陷,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推动计算机技术与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整合,促进历史 CAI 教学的研究,推进中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发展。

一、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框面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级阶段是系统型人工智能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国内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

国外自 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 IBM 公司的沃斯顿研究中心、伊利诺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开始程序教学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以来, 70 年代微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提供了条件。除美国外,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很快开展计算机教育。 80—90 年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及卫星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的中小学掀起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出现了以“教”为主的美国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 CAI) 、英国以 “ 学 ” 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简称 CAL) 。目前,各国的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除了上述的教学以外,还应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

80 年代,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起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投入研究开发工作,推出了 BASIC 语言系统、方正奥斯等一批研究成果。 80 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推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虽晚,但发展甚快,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其教师也大多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运用 PowerPoint 、 Authorware 、 Director 等多媒体写作工具,制作出能够脱机运行的教学课件。一批中学建立校园网,实现了辅助教学、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教育 (CBE) 。这些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首先,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其次,缺乏新理念的指导,计算机辅导教学仍然依据斯金纳 (B . F . Skinner) 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第三,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故弄悬虚,中问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上时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第四,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第五,缺少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的教学灵活性,一旦生成课件就只能运行,无法修改,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临场发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理念和熟知优秀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技巧和尝试人工智能软件教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进方法与设想

计算机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与拓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先进教学方法的采用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些改进方法,并提出新的设想:

1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目前历史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1) 三大传播理论。 “ 四大要素决定论 ”—— 贝罗 (D . K . Berlo) 认为,传播过程有四个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传播的效果是由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传授双向互动论”——施拉姆 (W . Sehramm) 认为,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传者和受者都是传播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传播五 W 论”——拉斯威尔 (H . D . Lasswall) 认为:要描述什么叫做传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 ,传播者是谁; What ,传播内容说什么; Which Channel ,传播的通道是么途径; TO whom ,接受者是谁,即对谁说; With What Effect ,传播达到什么效果。

(2) 两种学习理论。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与 “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纽厄尔等,基本观点: a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作用来实现。新学习的知识必须附着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附着点”上。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 b .学习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c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理论认为新知识一定要以旧知识为附着或抛错点,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2] 这两种新教学理论要求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课件时做到 a .利用多媒体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历史教学软件必须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历史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历史新知识建立起紧密地联系。 b .对旧历史知识的整理科学越明晰,越有利于新知识附着,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发挥。 c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除帮助学生建立与旧有知识的关系 ( 同化 ) 外,还要在课件中揭示新旧历史知识的矛盾,如新航路开辟带有中西文化的冲突,资本主义萌芽与商业危机的矛盾,旧商路与新航道反差等等,并逐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知识结构改变 ( 顺化 ) ,最后进行整合,达到平衡。

2 .确定制作优秀 CAL 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

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优秀历史课件必须具备如下优点:

(1) 优良的教育功能:即特效性、领先性、科学性。历史是过去的陈迹,我们无法把学生带入过去的历史时代,但历史总会遗留下一些文字资料,实物等遗迹,通过计算机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历史,起到特有的、无以取代的历史教学效果: a .特效性。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种最佳的、多维的表示,传递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技术的途径,使学生进入了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环境。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用虚拟现实的概念与技术,把已过去的学生难以能及的历史现象带到学生面前,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从而获得特别优良的历史教学效果。 b .科学性。教学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重点。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明确恰当。对历史大纲 ( 课程标准 ) 、教材 ( 课本 ) 与学生 ( 教学对象 ) 三者的关系处理恰当,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为了表现某一个历史知识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符合教学规律。优秀历史课件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c .领先性。体现当代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多媒体课件发展方向。

(2) 娴熟的计算技术:即技术性、艺术性、智能性。创作一个历史教学软件,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不可因计算机技术问题,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度。 a .技术性。课的可用性与可靠性。程序有较强的交互能力,保证教学过程不受干扰,不因学生错误操作而产生错误甚至停止运行。课件使用方便、教师调整灵活,学生控制灵活。能较好地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软件容易维护,人机交互有较高水平,课件安装或下载使用方便。 b .艺术性。具有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窗口、菜单、按钮、图标及快捷键都必须美观并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另外,教与学都是紧张的脑力劳动,尽量做到简洁清新,切忌罗列繁烦复杂的知识条目。 c .智能性。具有诊断、评价和反馈能力。

3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技巧

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必须落实到计算机技术之上。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课件设计、采集资料、制作等各个环节。

(1) 课件的设计。课件的设计是课件开发的重要阶段,是按课件的历史教学需要及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课件进行综合全面的设计。主要是设计课件制作方案,课件演示方案。包括教学目的、流程的教学方案。 a .设计好历史教学方案。教学流程设计要体现历史教学的规律,要历史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各单元之间或按历史事件时间顺序或按历史时件的逻辑顺序绘制出教学单元的流程图。要考虑通过课件的教学能否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记忆,启发思维方面收到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还要设计出在什么时候使用声、文、图、动画多种媒体的合理组合,使这些多媒体资料为教学服务。 b .设计课件制作方案。首先要考虑所开发的最后产品是什么。是用于班级课堂教学交互性教学,还是网上自学;是模拟演示还是资源积件。其次是考虑课件的结构类型,是固定结构型、生成型,还是智能型结构,控制策略是线性型、分支型还是混合型。

(2) 素材的收集与编采。资料的搜集可以到图书馆、校园网、因特网、电视台、校电教中心、 VCD 光盘及其他磁盘、自制数码摄影,甚至于超市等收集。如要做中国的发展的教学课件,可以“ A 日擒雕牌 ” 炼乳为例,这只商标是近代温州民族资本家吴百亨同英商争夺浙江市场中产生的,对中国产生的背景、民族资本家的革命性都很有说服力。历史资料收集的主要网站有:人民教育出版社 ( 教材及大纲 )www . pep . tom . cl /。中学历史教学 http : //www . yb2hs . com . cn / teacher / net / his/。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http ://ajl . teacher . 100point . corn /。资料的采集指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制作。声音素材对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板进行选择。动态视频图像须对这些素材进行混合、反向、回音、调节音量、修改频率、转换格式、修改声道、移动割拼、添加文字等编辑。历史课件会使用大量的原始图片、图表、录象,这些素材的制作加工,尤要精美细致。

(3) 课件的制作与开发。课件设计和资料采集完成之后,就进入课件制作与开发阶段。根据历史教学需要选用多媒体写作工具。由于历史课件需要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等资料,又加上时间紧迫,所以平时教学可用使用简便、制作方便的页面式卡片为基础的幻灯型课件制作软件,如 toolbook 。如果教学内容复杂,课件结构联接较为复杂的课件,比如树型结构,可以用以图标为基础的流程图型 Authorware 和以时间为基础的时基型软件,如 Director 、 Action 。用于网上,可用远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Frontpage 。

(4) 课件的美工修改。历史课件最终都是以界面、框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把死的历史变活,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历史软件的界面与框面美感教学效果,因此,界面、框面的设计必须遵循美学法则。人的美感来源于视觉与听觉。而视觉、听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课件的图像、动画、音像通过视觉与听觉反映于神经中枢,使学生感到友好、亲切,产生美感,所以必须美学工艺知识同心理学知识紧密结合对课件修改。

(5) 尝试人工智能软件教学。只有开发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才能使我国中小学的历史计算机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是指计算机能够利用历史史实等教学信息,生成教学问题,用较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回应学生提出的历史问题的教学工具。

基于人力、物力、时间和计算机技能因素,笔者只做了极为肤浅的尝试,介绍如下:

借助 Frontpage 作为基础,研制提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双向互动和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历史教学环境。它分成学生学习模块与教师教学模块:在线学习的学生可以随时打开教师教学模块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教师可以随时打开学生模块,察看、监控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结果。

整个过程是学生选定目标,查看教师提供的学习建议,完成学习内容,提交教师布置作业,分析计算机作出作业批改,最后上传到教师模块。

教师教学模块把教学目标也分为三等,系统会根据历史教学目标提议教学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历史教学内 容。教师可对教学内容任意增减。教学资料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用的资料。全部系统工作可通过计算机清晰地显示给学生,体现出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智能计算机教学软件智能导师系统 (ITS) 和人工智能化教学环境 (AIBLE)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尝试,等等。

参考文献: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互联网

1 前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黑白的板书变成色彩丰富的图片或动画,在感观上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枯燥的语文课突然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如果不能适当掌握多媒体应用的量度,会使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

2 多媒体教学滥用

2.1 新瓶装老醋

多媒体引用到教学课堂引发一场不小的革命,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只是盲目地追赶潮流,将课本的内容改成换灯片,内容上并没有改变。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忙碌地操作鼠标,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教师的操作吸引,文化课变成录像课、文学欣赏课。形式大于内容,计算机只起一个替代课本的作用。这些现象都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

2.2 主次颠倒

计算机本来应该辅助于各学科教学,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合理应用多媒体,而不是将语文课改为计算机课,展示花样不断的幻灯片或动画,忽略课堂内容,主次颠倒,没有起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学生被繁乱的计算机应用内容吸引,从思想上忽略对于语文文化知识的学习,还以为走进计算机课堂。教师在讲台上频繁更换计算机中的内容,学生在台下看得眼花缭乱。有时计算机出现故障,课堂就变得更热闹。教师在讲台上焦急地排除故障,学生在台下乱成一团,一堂语文课真得变成计算机课。长期下去,学生的语文知识没有增加多少,操作计算机的本领倒是提高不少。

2.3 缺少交流

如果没能正确应用好多媒体,只是一味夸大它的作用,甚至取代了教师语言,那么计算机缺乏情感的缺点暴露无遗。表面上的声、光、色,不能取代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有些教师将语文课本内容做成精美的幻灯片,课堂上只关注幻灯片的放映效果,忽略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展露出来的都是计算机带来多彩画面,而并没有体现出应用计算机教学的作用。教师授课时间被计算机放映挤占,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无法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

3 正确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原则有个正确的认识。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一项辅助教学工具,要合理应用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顾名思义,计算机在教学中只能充当一个手段,充其量是帮助教师教学,在教学中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取代教材、课本。

3.1 注重质量,锦上添花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遵循的人本原则,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在小语教学领域,它的目的不是取代,而是优化。如果使用计算机取代已有某个教学环节或教学部分,那么这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上的不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优化教学过程或补充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那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会被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在课件的准备上,应做到贴合教学内容,严把质量关。内容繁多并不代表质量高,优质的课件会使课堂锦上添花。

视觉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在语文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表现美的热情,培养“发现美的眼睛”,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3.2 合理应用,巧妙结合

计算机在教学中肯定是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一定是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如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加入适合的图片或动画,能对学生起到引导想象、扩展思维的好处。在小学语文中,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课本上的文字理解能力不够,结合本节内容适时展示图片或播放相应视频,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对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分割,对于需要用图片或视频加强的内容做得精美并短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在播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进行互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是组织者,计算机只能是辅助,合理应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像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兴趣盎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3.3 取长补短,达到最优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应最大发挥它的优势。原来只能通过传阅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虽然可以让学生很直接观地看到优秀作品,但这样占用了课堂时间,学生也不能很好地了解优秀作品的长处,而且在传递过程容易造成破损。现在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让学生即时了解优秀作品的长处,而且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将语言文字无法展现出来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大力挖掘,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显示在学生面前,并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那么小语教学将跳出现有的框架,实现大信息量的现代教育。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找到更多对语文教学有用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如《蜜蜂引路》一课,教师在听课文朗读录音时结合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省去大量时间,直接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同时给了学生发挥想象的基础和空间。

3.4 发挥优势,引导学习

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教学可以多样化。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原来做作业只能做书本上的,对于联想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查阅大量的书本,现在网络高速发展,使得查阅资料变得轻松。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做一些延伸,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和课本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学生也在查找的过程中引起更多的兴趣,使得课后作业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小语教育带来一场深刻变革,对小语教育的优化、整合作用对小语教学起着积极的意义。只要正确认识使用计算机的原则,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将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左莉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希望月报,2004(10):56-57.

[2]尹导.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4

一、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学科特点

计算机技术(ComputerTechnology)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它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应用面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对于中职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能力的掌握和积累才能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延伸到其它教学辅助媒体和辅助工具的使用,从而更好的提升信息素养。

二、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点比较

1.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起源不同。计算机课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其产生先于信息技术课程。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浪潮,由计算机课程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尤其是要测重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因此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是在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专业是由电化教育专业转型而来,其中仍然保留了教学摄录编辑、教学设备使用与维护以及教学软件开发等课程,并且新增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又称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学科。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相对计算机专业在技术、原理上更深入,后者在教法、手段层面更具优势。2.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不同。计算机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与其相比,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构成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对计算机课程目标的继承、超越并合理扬弃的结果。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前提下拓展开的,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会在无形中侧重培养学生的使用技能,而教育技术专业的老师则会诱导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加工信息的手段,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些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3.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不同。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工具软件等等,它更注重与计算机本身相关的技术原理及探究。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教育技术原理、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另外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有一定的教育方法论,这是计算机课程所没有要求的。4.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不同。计算机课程基本是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学主要采用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则是以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是由于因为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5.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评价方法不同。计算机课程评价的功能是甄别与选拔,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算法推理和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操作技巧,评价常常是量化的,老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归因也是单一的。教育技术课程的评价功能是激励、诊断和促进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以教师为主但还有学生自己、同伴、甚至家长;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归因也是从多维归因,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潜力。对中职学校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应该是多层次的,不应该只追求考试或测评的结果,而是要从方法与过程、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价。6.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计算机课程的资源来源于计算机、网络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技术课程的来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和非数字化资源(如报纸、书籍、期刊、录像等),所以教育技术课程的资源要丰富,计算机和网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就课程资源而言教育技术所涵盖的资源要更加广泛,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平台上获取更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学习资源是很有必要的。7.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在使用计算机时的地位不同。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从单一的计算机技能学习向多元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教学当中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但这种辅助教学工具绝对不是唯一的。8.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和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也有不同。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时候是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范畴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有所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或者说是分水岭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教育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5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2.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2.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2.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2.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4.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上的物理试题中心、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4.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的来源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育 ; 应用;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典型范例,具有个别性、交互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双向的,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能够接收学生回答的信息,并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二)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性的远程学习。

例如,由伦敦大学研究的一个叫Livenet的远程学习系统,通过光纤网连接各个学院的教室以传送音频和视频信息,通过安装在手术室里的摄像机可以把手术情况传送到教室,摄像机可由教室遥控,以便于随时观察所需的情形。这样,学生就可以观察手术进行的情况,或在手术过程中与外科大夫进行讨论。这样的远程学习系统可以显著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三)教育信息存储的多媒体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盘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多媒体图书越来越多。近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产物。电子出版物是一种联机文件,它可以利用计算机上的浏览软件进行观察。从内容的组织来看,电子出版物由被称为“主题(Topic)”的信息单元组成,每个主题可集中介绍特定的概念或思想,它可以由文字、图形、音频和动画组成。每个主题的篇幅可以由作者决定。出版物的第一个主题是“目录”,它起到“基地”的作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选择“目录”按钮从所有其他的主题回到目录主题。

(四)信息服务的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样也使图书馆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天地,典藏媒体的多样化使信息服务多样化成为可能。在新型图书馆里,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传统的纸质书刊,还可以借助一些仪器和设备阅读胶片、光盘,或观看录像、听录音,获得图、文、画、音并茂的信息服务。目前,许多大学图书馆均已设立了多媒体阅览室。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扩展图书馆的教育范围,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到加强。

(五)在教育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检索系统不仅具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而且能以非线性的结构组织信息,并为读者提供友好的使用界面。其在信息检索领域,可用于检索人物、新闻、文艺小说、旅游景点、绘画、古文物、生物等。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公司研制开发的《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适用技术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文数据库》等光盘数据库,可对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成果进行快速检索。

二、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善了教师对于学生理论化的传统说教型授课模式的状况,而通过添加有声有色的内容,使得学生拥有了“活”的课堂,不再单调枯燥和缺乏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另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这一切都使得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味性, 最终大大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运用形象的媒介表现,而将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过程具体化,通过配置动画视频、模拟过程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层层剥开,而使得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认知难度大大降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此外,这种形象的教学也会增强学生对于实物资源及社会与自然的实践需求,从而使得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还更在实践上获得长足的进步,而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正是现代学校教育所崇尚的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教学的深刻影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与设计者的角色更为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教学信息的处理、组织与设计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表达者,更重要的角色应该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从而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最主要传授者,处于知识的核心地位。但是教师知识来源单一有限,教学模式单调乏味等现状,已经很难满足当代教育多源性的要求,学校教育水平与教学效果亟待提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多种媒介纳入课堂教学, 从而使得授课变得五彩缤纷,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技术通过全方位的知识搜索、覆盖网络链接等,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现代多媒体技术使远程教学传输过程网络化。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依靠现代通讯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传播的范围和时效,使教育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地域、国界、气候等的影响,真正打破了明显的校园界限,一改传统“课堂”的概念,学生能突破时空限制,接收到来自不同地区、国家、教师的指导,获得除文本以外更为丰富、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信息,共享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只动口不动手的状况,促使绩效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全面考察师生的综合掌握能力,大大激励了师生的进取心与创新力。同时给了他们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充分运用掌握的多媒体资源来充实自己的创作与发展,这种新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管理模式必会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使得学校全面协调、不断创新发展, 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