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1

1.1残饵、排泄物、分泌物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1.2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面积

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采取集约化形式是多余的饲料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大量过量的水远远超过他们的纯化,污染水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部门可以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充分考虑水水产养殖和水承载能力的负载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保护海洋环境没有污染,水产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的前提。

2.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净化厂工程,工程技术,鱼菜共生,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治理水域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没有二次污染,保证了水产养殖的良好水环境,市场发展前景较大,是获得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价值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

2.3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域环境,养殖管理手段违背了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必须要树立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产品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监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水产养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步伐,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管理机水产养殖业。

2.4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依据我国国情,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和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加强监管渔药使用和养殖废水排放,加大对渔药滥用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5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现阶段我国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及总体受教育程度上,这些人员缺乏保护环境和保护水域的意识,这样就认为的导致了水域环境污染较严重。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将最新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分步骤传授给渔民,提高渔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6净化水体处理方法

2.6.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原理是根据水体和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净化水体,该方法普及度相对较高。现阶段人类比较常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吸附法、逆渗透法、曝气法等对于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进行处理;如果如水,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使用吸附法利用多孔固相物质除去吸附的有毒物质,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如果有害气体,如氨和氯的存在,可使用水,曝气方法来改变曝气,去除有害气体。

2.6.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

3淡水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虾蟹增养殖;理论知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23-02

“积极推进和深化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明确提出的,此决策为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确立了导向。新形势下,倡导和开展高校研究性教学,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课外知识拓展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产实践,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

《虾蟹类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两门课程不论从理论知识方面还是从实践应用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虾蟹类增养殖的意义,掌握虾蟹类的基础生物学、虾蟹类育苗与养成的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类的增殖及养殖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虾蟹类增养殖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2]。而《虾蟹养殖实习》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到生产企业或实验基地进行专业观摩和参与生产实践,对虾蟹类养殖的生产环节、生产技术管理有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了解我省当前鱼虾蟹的养殖现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可以发现《虾蟹养殖实习》是《虾蟹增养殖学》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也正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有效体现,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保证。但在经过四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两门课程的实践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保证了学习时间的衔接性,而忽略了与生产实践的衔接性。《虾蟹增养殖学》的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即每年上半年的3~5月份,而《虾蟹养殖实习》正好在《虾蟹增养殖学》课程结束后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从课程学习安排上来说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水产养殖的季节性限制,一般的虾蟹育苗生产在也集中在3~4月份,5月份后基本已经进入了大塘养殖阶段。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实习内容仅限于成虾(蟹)的养殖实习,而没有机会接触育苗生产。

其次,《虾蟹增养殖学》尽量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经济虾蟹类的知识概况,但忽略了虾蟹类经济动物的养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虾蟹增养殖学》所涉及到的养殖品种包括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龙虾、河蟹、锯缘青和梭子蟹等大部分经济种类,但因为各养殖品种在生物学及生态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由于实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地区性限制,导致《虾蟹养殖实习》实习对象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再次,《虾蟹增养殖学》是以增加水产资源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目前大部分学校《虾蟹增养殖学》教材采用的是由王克行主编的《虾蟹类增养殖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组的指派下,由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著的,吸收了当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联系实际,找出规律,升华为理论,写出的一本适合于当时形势的教科书。综合来看,该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自1997年发行第一版开始,迄今已18年,部分知识更新性不强。而在实践生产中,与育苗、养殖等相关的技术已不断更新,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存在脱节。

最后,《虾蟹增养殖学》课程评价体系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日常参与实践学习的贡献。目前,《虾蟹增养殖学》课程仍以试卷分数作为考查学生掌握课程水平的主要方式,导致有的同学仅在考试前一两周突击背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真正掌握课程内容。以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为例,通过背书,学生仅知道其适宜的温度、盐度、PH值等生态学指标,但却不知将其与养殖实践相结合,在回答“如何建造一个现代化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时,无法准确给出对养殖场场地选择、水质处理等方面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虾蟹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系统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不利于学生实践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学时间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第一,将《虾蟹增养殖学》的课程调整为四年级的上学期,即每年的9~12月份,而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即第二年的4~5月份开展《虾蟹养殖实习》的课程,这样既能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的有效衔接,又能使实习课程与实践生产紧密联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二,在《虾蟹增养殖学》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养殖品种的人工育苗技术、成体养殖技术都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把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充实到理论课教学中,同时就关键技术进行见习和技能培训实习。有针对性地讲解必需的理论知识,重点讲授育苗和养殖技术,同时介绍一些实践经验。在讲授每一项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前、后都安排与之对应的实训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将课程内容与当地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水平这一问题,已有专家从各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我的看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将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作者,即“使从事理论学习的人去研究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练习实际生产。其次,要优化教育体制,淡化应试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在国家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适量、适时、适度地在高校实行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实践问题。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优秀的国内外虾蟹类增养殖学教材作为参考。优秀的国外教材,特别是随着高校英文授课和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及时更新使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筛选了部分书籍和期刊杂志作为参考,如《甲壳动物学》、《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水生生物学报》、《Aquaculture》、《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等。通过对以上期刊上有关虾蟹类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便于补充和充实行业知识。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定期举行水产养殖技术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水产行业发展状况、水产新品种养殖技术、水产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另外,注重将“教学与科研”高效有机结合。对于所授课程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来,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科研相长。在将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大题“小”做,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提高教学的设计和引导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获取、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涵养,注重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促成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另外,在专业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到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综合以上改革和完善,总结两门课程教学的主要运行过程是:理论教学适时穿插现场教学(见习)技能培训实习。同时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课程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校内教室的教学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虾、蟹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明白讲解,让学生彻底掌握,突出技能主线。通过真实的、实际的虾、蟹人工育苗生产管理过程以及成体养殖管理过程的实习(或某一环节的见习),让学生亲身感觉到实际生产过程的同时,也感受到生产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实习过程中由实习单位负责人、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鉴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三方共同评定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

通过对《虾蟹增养殖学》和《虾蟹养殖实习》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时间及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也有利于毕业后能更顺利、快速地融入到工作中,这种效果的取得正是研究性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大专业基础知识的宣传,促进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接收和消化,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专业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丰富校外实习的内容,真正做到产学研合一。

参考文献: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3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4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3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斑点叉尾;水库;网箱;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41-01

斑点叉尾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宁国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美国斑点叉尾在港口湾水库进行养殖示范生产。由于该品种是最新引进的品种,在养殖示范生产中遇到一些问题,经过该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11年养殖成功。经过养殖示范生产,现将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技术总结如下。

1养殖水域要求

养殖水域条件要求为水域开阔、向阳避风、水草较少、水深3 m以上的库汊,不能在主河道或影响航运的地方养殖。水流条件要求平缓,有微流水或较小的风浪。

2网箱制作

网箱体积为45 m3,规格为3 m×5 m×3 m,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其他规格的网箱。网箱结构为全封闭六面体,框架用毛竹制成,设有投饵装置。网片采用聚乙烯3×3股线编结,网线直径0.25 mm。网目大小依据鱼种规格而定。体长4 cm的鱼种适宜网目为0.8 cm,12 cm鱼种适宜网目为2 cm,18 cm以上鱼种的适宜网目为3~4 cm。浮性饵料投饵装置用小网目聚乙烯网片固定于钢质或木质箱形框架上,规格视网箱体积而定,以稍大为宜,顶部和底部均开口;设置于网箱顶部中央,水中部分40 cm,露出水面部分20 cm。沉性饵料投饵装置由投饵管和食台组成,食台用密眼聚乙烯网片缝制,铺于整个网箱底部,沿网箱四周侧网向上延伸15 cm并与之缝合;投饵管为直径10 cm左右的聚乙烯管,从网箱的顶部插入箱内,固定于中央,其下端距离箱底15 cm,上端穿出箱盖10 cm。浮子用密闭的塑料桶制成,使网箱框架高出水面10~15 cm。沉子采用金属沉子或石块。网箱呈“一”字型排列,并与水流垂直。箱与箱间距2 m以上,排与排间距20 m以上,离岸距离20 m以上。网箱彼此用绳索相连,为减少饲料损失及鱼体能量消耗,最好设置在风浪较小、来往船只少的水域。

3鱼种放养

苗种购买时,要注意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选购,同时其供应的种苗还要求有苗种合格证书。在外面购进的苗种,要求必须具备当地检疫部门出具的合格证,以确保不会将外来病源带入养殖区。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导致相互拥挤而擦伤鱼体,利于发生细菌性疾病,因此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鱼体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温度一致,温差保持在3 ℃以内,以防鱼体有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抗病力。鱼种规格要求为32~34尾/kg,大小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进箱前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5~10 min。放养水温在15~20 ℃,最好选择在清晨和阴雨天投放。放养密度一般为200尾/m3。

4饲料选择

饲料选择以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为宜,其质量必须满足NY5072-2002标准的要求,所选购的饲料生产企业,必须是经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备案的。对于国家禁止的药物,不得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同时要求饲料中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用量一定要满足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1]。饲料投喂时,保证达到投匀、投足、投好的要求,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饲料质量上,要求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32%~36%,颗粒饲料的粒径随鱼种规格大小而变化:鱼种规格小于50 g/尾,采用粒径为2.5~3.5 mm的饲料;鱼种规格为50~150 g/尾,采用粒径为4.0~5.0 mm的饲料;鱼种规格为150 g/尾以上的,采用粒径为6.0~8.0 mm的饲料。

5科学投喂

在斑点叉尾养殖过程中,其投饲标准随鱼体重量、水温、溶解氧及养殖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每天的投饲频率、数量、次数和时间。网箱养殖斑点叉尾一般不宜饱食,其日投饲量最好保持在饱食量的70%~80%。鱼种放养入箱1~2 d再开始投饲,以确保其适应新的环境。投饲初期对鱼进行喂食训练,在其饥饿的条件下,用适度的响声将其诱集到水面食台附近再进行投食,一般在第2天即可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初期投喂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水温达15~16 ℃,则可以利用渐进投饲方法设计投饲量,即第1~2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0%,第3~4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5%,第5天可以进行正常投喂[2]。如果鱼群聚集表现良好,那么开始的投喂量即为每次投喂量的40%~50%,也能很快被吃完,不会浪费,但是最好减缓余下饲料的投喂速度。由于立秋后水温降低,或者放养密度过稀,投饲时鱼群不浮到水面上争食时,最好适当降低投饲量,延长投喂间隔期。如果发现鱼群前一天摄食正常、第2天对声响无反应、投饲后鱼群不聚集摄食现象,应及时对网箱进行检查,确保无破损而逃鱼,或者查看有无其他异常情况,如外界刺激、水流不畅、溶氧过低等[3]。每天投喂次数以4~6次为宜。日投饲量和投饲次数最好是下午多、上午少。

(下转第344页)

(上接第341页)

6日常管理

一是网箱检查。在安置前,最好仔细检查1遍网箱,鱼种放养后,也要多次检查。如果遇洪水期、枯水期等水位发生剧烈变动时,要对网箱的位置进行多次检查,并随时调整其位置。为防止人为惊扰,影响鱼类进食,最好不要拉网。二是鱼体检查。定期对鱼体进行检查,有助于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为投饲和产量估计提供依据[4]。一般以1个月检查1次为宜,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对策。三是定时巡视养殖水体,对鱼吃食和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应对并进行改善。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及时对杂草、剩渣残饵、粪便及动物尸体等进行清除,同时驱赶敌害生物,以减少侵染源。四是预防和选择渔药。鱼病应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杀灭病原体,阻止其传播蔓延,同时推广健康的养殖技术[5-6]。

7参考文献

[1] 赵文翰.斑点叉尾商品鱼网箱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3(24):29-30.

[2] 何金宝.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3)[J].江西水产科技,2009(3):42-44.

[3] 何金宝.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4)[J].江西水产科技,2009(4):45-46.

[4] 蔡秦.小龙虾从池塘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措施[J].水产养殖,2011(2):38-39.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生物化学;项目化教学 ;动物科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应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工作成果。 其过程主要包括五步第一步明确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同学讨论; 第二步制定计划:学生制定工作计划 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第三步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操作及明确分工 合作完成;第四步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 教师评价 第五步: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写出工作任务报告,可能情况下应用实践。[1-3]

《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 多年来,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生都普遍感觉比较难懂,比较抽象,实用性差,更有甚者称其为“天书”。为了更好地结合高职动科专业的岗位实际,通过企业调研,研究团队开发了岗位项目化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课程地位与作用

1.1课程定位

动物科学专业分为宠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水产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两大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是培养这两大模块中都要用到的饲料生化检测和疾病临床生化诊断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其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见图1。

1.2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熟悉维生素 的种类、性质和功能;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掌握饲料检测、水产动物疫病检测和饲养动物临床生化检测等相关生化指标。

1.2.2能力目标 能掌握微量滴定、分光光度法、层析、电泳、ELISA、PCR等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能使用天平、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及电泳仪等设备 能进行饲料检测、水产动物疫病检测和饲养动物临床生化分析操作

图1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

1.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1.3课程开设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宠物食品的质量检测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生物化学在动物科学与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中主要发挥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动物营养》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生化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在宠物养殖企业、实验动物和畜禽养殖企业、动物园、饲料检测单位和水产养殖等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和从事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宠物食品的质量检测等工作储备丰富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考取饲料检测工和水产养殖技术中级工等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构思

根据对2010和2011届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岗位所需生化技能调查,本课程设计力图实现几大突破:

2.1.1任务驱动教学:根据企业单位岗位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分为3大项目、12个工作任务、8个教学情境,改变了过去按照学科体系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

2.1.2工作过程模拟: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每个工作任务都模拟真实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系统地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点。

2.1.3应用化的知识点讲解:删减生物化学中一些抽象与空洞的理论和结构,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的同时,更多讲解生物化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2.1.4技能当场掌握:通过技能考核的方法,对学生的相关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给出考核成绩,确保每一位同学任务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

2.1.5融入考证内容:教学内容结合了饲料检测工\水产养殖中级工考证中对于生化知识点的要求。

2.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2

图2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图

2.3岗位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需求、职业资格标准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动物科学与技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生产岗位中所用到的血液生化分析、尿液生化分析 、病原体分子生物学诊断 、饲料营养成份和有害物质生化分析等关键内容为依托,将教学内容分为3大项目、11个工作任务,设立了8大学习情境来完成这11个工作任务。(详见表1)

项目按照各种饲养动物普通病临床诊断时要用到的生化检测技术、饲料检测单位要检测的饲料生化指标和水产养殖企业动物疫病的常见临床生化诊断技术来设计的,同时兼顾生化知识点的从易到难原则。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在第三大教学情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饲料中的克伦特罗”这一部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饲料中克伦特罗的检验,教学情境如下图:

图3学习情境三 教学组织与安排图

这样在每个教学情境完成后,学生即掌握了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查阅资料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4.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1专题讲座法:教师讲解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点的同时,聘请企业专家讲解生化最新技术。

4.2案例教学法:如在第一个学习情境“饲料检测中常检测的氨基酸指标”中教师举出如果你是一位饲料检测员,要对一批饲料进行必需氨基酸成份的分析,请设计方案,让学生共同设计工作方案,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实工作时心中就有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方案。

4.3全程化考核法:在每次的工作任务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有条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技能考核结合教师组织技能考核。

4.4师生互动和角色互换法:通过要求学生查阅知识点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和相关工作任务的应用并上传网站,增加师生互动的力度;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请一些学生上台讲解所在小组查阅资料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总结,有效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利用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和论坛,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互动,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由教学团队老师和企业专家解答。

5.教学效果评价

5.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生产等工作和饲料检测工的考证中对相关生化技能和知识点的要求,采取技能考核的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在工作任务中操作与结果分析等职业能力,并对学习和应用上态度认真有创新的学生加以鼓励。

5.1.1知识点考核部分:聘请企业专家协助教师团队共同出卷考试占总成绩30%。

5.1.2技能考核部分: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技能考核结合教师组织技能考核占总成绩30% 。以分光光度计技能考核表为例,见表2。

表2学生技能考核表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分光光度计的设置 正确(10分)

比色皿的使用 拿法(10分)

润洗方式(10分)

加入液体量(10分)

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的位置(10分)

样品的测定 准确(20分)

用后处理 正确(10分)

操作熟练程度 熟练(20分)一般(10分)、不熟练(5分)

5.1.3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考核:在平时技能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教师、企业人员、组长和本人多方考核学生的纪律性、认真程度、耐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报告书写、团队协作能力占总成绩40%,见表3。

5.2教师授课评价

实行行业、企业、同行、督导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4-5]

6.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见图4:

图4 实行(2010级)和未实行(2009级)项目化教学效果比较图

从图中可见,80%以上的 学生在工作中用到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学生(2010级)比未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学生(2009级)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高43%,满意率达91%,可见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2

[2]洪霄 付彬 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 职教论坛,2007 .12

[4]侯文顺 胡英杰. 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9

[5]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

张永霞:(1977-)女,硕士研究生,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化检测及职业教育理论。

王金福:(1977-)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