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

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文1

幼儿急疹的症状

幼儿急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2岁以内的宝宝。幼儿急疹往往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生病,所以爸爸妈妈难免惊慌失措。事实上,幼儿急疹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但却很安全,病愈后宝宝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以后不会再复发。

宝宝感染幼儿急疹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便会突然发高烧,温度可达39℃~40℃,起病凶猛,来势汹汹。高热早期,有的宝宝可能伴有惊厥,出现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和眼结膜炎。发热期间,宝宝食欲较差,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还有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一般3~4天后会突然自行退烧,然后全身出粉红色的斑丘疹,面部和四肢疹子较少或无疹,伴随发烧出现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随着烧退疹出逐渐消失,1~2天后皮疹会消退,并且不留疤痕、不脱皮。

幼儿急疹的护理

宝宝得了幼儿急疹后,爸爸妈妈不要慌张,因为目前还没有什么药对幼儿急疹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大部分得幼儿急疹的宝宝病情都比较轻,很少合并其他感染或其他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只要细心照料,做好恰当的护理就够了。

1 幼儿急疹一般会连续发热三四天,等发热退后才会出皮疹。很多爸爸妈妈往往在宝宝发烧的几天里,带着宝宝天天跑医院,这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只要按照医嘱在家护理,三四天后宝宝就会慢慢好起来。

2 在宝宝发热期间,应多给宝宝饮水,以温开水为佳,不要喝甜水。因为宝宝发热时食欲欠佳,甜水会进一步影响宝宝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给宝宝吃易消化并且有营养的食物。

3 患病期间宝宝体虚,应特别注意避风寒。宝宝发热出汗时,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或柔软的干毛巾给宝宝擦拭,这样既可散热又很舒适。

4 宝宝高烧时,要采用物理降温法。比如给宝宝贴退热贴,或者用温水擦澡。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给宝宝服用退热药,防止宝宝因高热引起抽风。服用退热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慎用含双氯灭痛、扑热息痛类镇痛解热剂和抗生素。可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给宝宝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如果宝宝有腹泻,可予止泻及助消化的药物。

幼儿急疹的预防

幼儿急疹没有什么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爸爸妈妈可以注意宝宝的饮食,精心照料,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对宝宝也是有好处的。

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文2

诊断病情有方法

发热时常伴随一种或几种症状,有助于推断发热的原因和对疾病的诊断。从宝宝全身情况的变化,可以对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初步的估计,你不至于一筹莫展。

•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部发红、声音嘶哑、呼吸加快等

发热元凶:最有可能是感冒。重症感冒是先发热,后有流涕、咳嗽等症状。

•肠道症状:腹泻、腹痛、呕吐

发热元凶:消化不良、肠炎。肠炎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后者最重的是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于6个月~2岁婴幼儿,症状为发热、咽红、呕吐及腹泻水样便,量多、次数多,容易造成脱水及酸中毒。

•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状态意识改变,频繁惊跳、嗜睡、烦躁(亲人抱时也会哭闹)、头痛(自己用手打头)、喷射状呕吐等

发热元凶: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流脑

•泌尿系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哭闹)、排尿困难(排尿费劲),宝宝同时会伴有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

发热元凶: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出疹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出疹以前很难判断,大多在发热1~3天出疹。疹出后,才可明确诊断

发热元凶:常见的有幼儿急疹和水痘

宝贝发热居家护理

1.呼吸道感染

不必急于退热处理,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增高,你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再选用适当的药物降温。

2.细菌性肠炎

冬季逢元旦、春节等节日,不少宝宝往往因为乱吃东西,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导致肠炎。

这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以免出现高热惊厥。

发热期,宝宝的饮食要注意“清淡稀食”,如吃浓米汤、藕粉、豆浆、淡果汁等较合适。大便次数多时,多让宝宝喝些淡盐开水;大便次数减少后,给宝宝吃无渣少油的烂面片、稀饭、烂挂面、蛋花汤、菜水、西红柿汤等;腹泻停止后,宝宝可以吃些鱼片、碎嫩瘦肉、菜泥等食物。

3.尿路感染

尽快将宝宝送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进行降温。

宝宝如果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勤排尿,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贮留的时间,有利于控制感染。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能放松对宝宝的卫生要求。女孩多注意外的清洁,每天清洗一次;男孩则要注意清洗包皮内垢物。

小贴士: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

•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

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文3

1最常见的病――感冒

感冒是孩子最容易得的一种病,一般婴幼儿每年平均感冒4 ~ 5 次。

典型表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不同年龄段又各有特点:小婴儿表现为轻微发热或不发热,但会因鼻塞症状较突出而出现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还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儿表现为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如突然高热39.5℃~40℃,持续1 ~ 2 天,有的孩子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大孩子一般症状较轻,有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多不发热或低热,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腹痛,这可能与肠蠕动增强导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有关。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

孩子感冒时不能随便用药,尤其是小婴儿,要先区分病因,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再针对病因用药。如果孩子感冒合并发烧,不要急着退烧,只有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使用退烧药物。因为适当的发烧对人体是有利的, 它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细菌或病毒。但当孩子体温持续不退时,要到医院查明病因。

2最让人心急的病――腹泻

孩子患腹泻病,通常症状要持续一周左右,令家长们又是心急又是心疼。

典型表现: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出现蛋花汤样稀水大便),大便次数增多(比平时次数明显增多),严重时甚至出现皮肤干燥、尿少、眼泪少等脱水症状。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而非感染性腹泻则是由饮食不当(如喂养方法不当、食物不适宜或突然改变、食物量过多或过少)、食物过敏及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

孩子出现腹泻时,首先要查明原因。可进行大便化验,如果孩子同时伴有发烧症状,还应该检查血常规。婴幼儿最常见的腹泻为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多、量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秋季腹泻容易发生脱水,治疗主要是合理补液,孩子腹泻期间,家长要给孩子喝一些糖盐水,吃易消化的食物。

腹泻用药要根据症状决定。比如,细菌感染性腹泻通常伴有发热,大便化验发现有白细胞及红细胞,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非感染性腹泻则要调控饮食,适当减少奶量,以米粥等清淡食物为主。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及肠道微生态药物(如妈咪爱),以利于恢复。

你知道吗?

有时候,并不是止住腹泻就万事大吉了,比如孩子拉痢疾时,肠道里存在大量细菌,腹泻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如果过早使用强力止泻药,毒素排不出,反而对孩子的身体有害。

3最容易复发的病――湿疹

宝宝脸上长了湿疹,抹上治疗湿疹的药膏,小疙瘩很快就消退了。可没过多久,小疙瘩又出现了。反反复复,令妈妈们烦恼不已。

典型表现: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红色小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以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其中额头、下巴和脸蛋为湿疹的最好发部位,严重时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大多数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瘙痒感,宝宝因而哭闹、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选择科室:小儿皮肤科

医生的建议: 仅有小红疙瘩时,可以外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激素类药膏,如:1% 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艾洛松等,但要“见好就收”,病情好转就及时停用,以免出现副作用。流水、糜烂时,要用3% 硼酸水冷敷,每天3 次,每次20 ~ 30 分钟,冷敷可以很快减轻皮肤的水肿和渗出。

大多数患湿疹的宝宝皮肤非常干燥,干燥会加重瘙痒感,引起搔抓,搔抓又会使湿疹加重,导致皮肤更痒,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所以保持皮肤湿润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在病情缓解期,每天坚持给宝宝擦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润肤品,可以滋润皮肤,降低皮肤敏感性及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的复发概率。夏季潮湿,可以选择润肤露;冬季干燥,可以选择润肤霜。热也会增加瘙痒感,所以不要让宝宝过热,衣服要穿得适当。

你想到了吗?

湿疹反复发作,可能与过敏有关。尤其是3 岁以下的婴幼儿反复出现湿疹,很可能是食物过敏所致。过敏的食物以鸡蛋清、牛奶最为常见,其次是小麦、鱼、黄豆和花生等。宝宝或哺乳期的母亲不吃这些过敏食物,湿疹会明显减轻甚至痊愈。但鸡蛋、牛奶是宝宝最基本的蛋白质来源,所以不能草率禁食。如果怀疑宝宝有食物过敏,可以带他上医院检查过敏原,明确过敏食物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膳食,以免引起营养不良。

4最有惊无险的病――婴幼儿急疹

一直很健康的宝宝突然发起高烧来,真是吓着了爸爸妈妈。过了几天,烧退下来了,身上出现一片片的小红点,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婴幼儿急疹!

典型表现:突然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5℃甚至40℃以上,持续3 ~ 7 天。在体温消退的同时,全身出现略带桃红色的斑疹或略高于皮面的丘疹,受触压会褪色。红疹主要密集于躯干部位,面部和四肢也会有稀疏的分布,皮疹持续几个小时~ 2 天消退。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婴幼儿急疹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过一星期左右宝宝就会自行康复。但是由于患病时体温很高,让父母非常担心。尤其是在体温骤然升高时,大约有10% ~ 15% 的宝宝会出现高热惊厥,持续2 ~ 3 分钟,令父母惊恐不已。

婴幼儿急疹的护理很重要。要让宝宝多喝水,以补足水分。体温过高时,可以服用退热药或采取其他的降温措施。一般来说,发病期间虽然宝宝体温很高,但精神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发现宝宝精神不振,或者突发高热惊厥,应尽快送医院观察。

婴幼儿急疹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常常在春、秋季节形成小规模的流行,最易侵犯6 个月~ 2 岁的宝宝。所以,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此外,在流行期间要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

5最容易发现的病――鹅口疮

宝宝患鹅口疮时,即使不喝奶,口腔里、舌面上也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很容易发现。

典型症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鹅口疮又叫“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在新生儿期发病率高,尤其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弱、慢性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宝宝。感染多来源于产道或不干净的奶具,但正常新生儿也可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会发病,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发病。鹅口疮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少数严重者全部口腔黏膜都被斑膜覆盖,甚至可累及咽部、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宝宝因此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鹅口疮,可用以下方法:1.母乳喂养前,先用温开水清洗,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 的碳酸氢钠涂抹。2.宝宝的食具、奶瓶要保持清洁、干爽,定期消毒。3.经常用温盐水或2% 苏打水给宝宝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碳酸氢钠水清洗患处,每天3 ~ 5次。同时给宝宝口服维生素C 和复合维生素B,病情严重时可局部涂抹10 ~ 20 万单位/ 毫升制霉菌素,每天2 ~ 3 次。

你知道怎么区分鹅口疮和奶块吗?

鹅口疮虽然形似奶块,但与奶块不同:奶块很容易就能擦掉,但鹅口疮则不容易擦掉。如果强行剥落,局部黏膜会潮红、粗糙,还可能溢血,而且会迅速再生。

6最容易被忽略的病――尿路感染

小宝宝患尿路感染时,往往不像成人那样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而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变等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典型表现:尿急,尿频,尿痛,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尿布更换的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会发现有尿布疹或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特征。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婴儿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概率并不低,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2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其高,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3 ~ 4 倍。

小宝宝不会表达,尿路感染的症状又不像别的病那么明显,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宝宝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病,所以,尿常规检查非常重要。不仅是发现宝宝尿频或尿液颜色改变时要查尿常规,有时候宝宝发烧也应该验尿。

宝宝患了尿路感染后,不要给他乱用药,要让宝宝多喝水,必要时可以做尿细菌培养,以便选择不耐药的、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7最容易被误解的病――尿布皮炎

宝宝又红屁股了,这种病医生称之尿布皮炎,所以,家长一般都认为是尿布惹的祸。其实,虽然尿布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并非全部责任。

典型表现:轻者表现为尿布区(臀部、外阴、小腹、大腿根等尿布覆盖区)皮肤粗糙、发红。重者可以起皮,出现小红疙瘩。更严重的甚至出现皮肤破溃和糜烂。

选择科室:小儿皮肤科

医生的建议:尿布皮炎的发病与尿布区皮肤闷热、潮湿和摩擦刺激有关。尿布过硬、过厚、没洗干净,或使用了不合格的纸尿裤等,都会刺激宝宝的小屁股,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尿布皮炎。

但是尿布皮炎不全是尿布本身惹的祸,没有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或宝宝腹泻等,也是尿布皮炎常见的病因。因为尿布更换不及时,会使尿布中陈旧的尿液分解产生氨,氨使皮肤酸碱度发生改变,从而刺激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而且,尿布不及时更换,会使宝宝的小屁股闷热、潮湿,从而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诱发或加重尿布皮炎。宝宝腹泻时,大便的酸碱度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刺激宝宝的小屁股,引起尿布皮炎。

避免尿布皮炎,关键在于保持小屁股的清洁和干燥。首先要为宝宝选择柔软、清洁、透气的尿布或质量合格的纸尿裤。其次,尿布一定要及时更换。2 ~ 4 小时更换一次尿布,夏季或宝宝腹泻时应增加换尿布次数。大便后( 尤其是宝宝腹泻时)不能光用手纸擦, 一定要用温水清洗, 清洗后别忘了给小屁股涂抹一些护臀霜,以保护皮肤。如果发现小屁股发红了,清洗后可以外用5% 鞣酸软膏(注意:抹药时一定要用洗干净的手揉一揉,帮助药物吸收),每日3 ~ 4 次,一般7 ~ 10 天就会明显好转。如果不见好转,要及时看医生。

8最早出现的眼病――鼻泪管堵塞、泪囊炎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是没有眼泪的,如果你的小宝宝一出生就眼泪汪汪的,那很可能是鼻泪管堵塞了。

典型表现:爱流泪,眼睛有分泌物,严重时,压迫泪囊区皮肤,能看到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选择科室:小儿眼科、眼专科医院

医生的建议:人的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和泪囊组成, 鼻泪管堵塞多数是由于鼻泪管在鼻腔下端出口的先天性膜组织没有破裂,或因上皮碎屑堵塞管道(特别是近鼻腔的下部)所引起,少数可能是鼻骨狭窄或鼻部畸形所造成。胎儿时期,鼻泪管下端有一层薄膜,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鼻泪管膜组织是完整无缺的,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前(约出生后3 周)就会破裂。如果这一薄膜没有破裂,那么,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后,泪液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液长期被堵塞于管道内,刺激管道腔黏膜并引起细菌感染,就会引起泪囊炎。

在治疗上,一般先局部滴抗生素眼液,最好能在医院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滴药前,先将泪囊囊腔内的分泌物全部挤出,再在眼内滴抗生素眼液。眼药水一次点1 ~ 2 滴就够了,如需同时滴用两种眼药水时,至少要间隔5 分钟,每天点的次数为4 ~ 6次。另外,每天要给宝宝向下挤压泪囊部,因为先天性残膜有可能被泪囊内液体冲破。方法是:在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的同时,从泪囊部朝鼻腔进行轻压按摩,每天2 ~ 3次。

由于大多数宝宝在出生6 个月内,泪道仍处于继续发育阶段,因此,开始治疗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年龄稍大(出生后2 个月左右)后,可考虑泪道冲洗或探通术。

9最紧急的病――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而且是急症。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典型表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而且腹痛开始得异常突然。

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就是阵发性哭吵。平时健康的宝宝会突然哭闹不安,安静10 分钟或数十分钟后又发作,而且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哭闹表情异常痛苦。

呕吐是另一早期症状,在疼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刚开始吐的是吃下去的东西,继而带胆汁,1~2天后呕吐物中会带有粪臭味肠内容物,这说明梗阻已经很严重。疼痛和呕吐开始后不久,宝宝会拒绝吃东西。便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6 ~ 12 小时,大便时排出一种稀薄带黏性果酱色的液体,几小时后又会重复排出几次。

选择科室:外科急诊

医生的建议: 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起病急,多见于健康肥胖儿,以2岁以下尤其是4 ~ 10 个月的小宝宝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肠套叠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而得到治愈。如果延误诊治,轻者须开腹手术复位或因肠坏死须进行肠切除,重者则可能因肠梗阻并发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肠套叠的治疗方式与时间密切相关,所以,如果发现宝宝的哭闹与平时不一样,而且无法安抚时,要及时带宝宝到有经验的大医院就诊。即使忽视了宝宝的哭闹和呕吐,但发生血便时,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能延误。

10预防时间最早的病――佝偻病

“他会不会缺钙?”这是妈妈们常问的问题。要想宝宝不缺钙,你需要从他还没出生起就早早预防。

典型表现:佝偻病的前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汗多、夜惊、枕秃、肋骨外翻、出牙迟等都可能是佝偻病的前期表现,但同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复杂,有这些症状也不一定是佝偻病。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下肢弯曲、肋串珠等是比较典型的佝偻病表现。

选择科室:儿童保健科

医生的建议:佝偻病更多的时候被称为是“缺钙”,似乎佝偻病是因为钙缺乏而引起的。事实上,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可以是缺钙,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或两者都缺乏。因为人体钙的代谢与维生素D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导致骨骼钙化异常。佝偻病主要见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婴幼儿,严重的会遗留骨骼畸形。

宝宝急疹的护理方法范文4

夏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候,由于气候湿润、温度偏高,适合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再加上苍蝇、蚊虫的肆虐,更为各种细菌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因此,如何让宝宝安然地度过夏天,也就成了爸爸妈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为新妈妈介绍几种宝宝在夏季常见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1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一般来说,2~7岁宝宝的发病率最高。

一般来说,菌痢可分为3种,分别是急性普通型、急性中毒型和慢性痢疾。

普通型痢疾最为常见,发病特征为:起病急,腹泻、腹痛,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脓血便或黏液脓血便。

中毒型痢疾表现为:起病急、高热、精神萎靡、反复抽风、嗜睡,甚至昏迷。病情重的宝宝可能会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音低弱甚至休克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因此若有以上症状出现,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

慢性痢疾多由急性菌痢迁延不愈引起,病程超过2个月。表现为食欲低下,腹泻、腹部阵痛,宝宝身体较虚弱。

就医指征:

菌痢常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无论是哪种情况,爸爸妈妈都应该将宝宝及时地送往医院,不可小视。

预防措施:

预防菌痢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给宝宝吃不干净的食物,给宝宝喂牛奶或者其他乳制品时定要将其煮沸、消毒,绝对不要给宝宝喝剩奶:让宝宝从小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剪指甲,不让宝宝用牙咬指甲或吸吮手指:另外,提倡用母奶喂养宝宝,尤其是在宝宝患病或病后更应坚持母乳喂养。平时做到勤换尿布、勤晒被褥也可以控制细菌传播。

2 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由感冒引发的体寒不同。其发病范围主要是学龄期宝宝,周岁以下宝宝较为少见。

宝宝在患伤寒后的第一周体温呈梯形上升,第二周呈高热,持续1~2周,最长可6周:脉缓;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高热时伴谵妄、嗜睡;部分病例于第二周皮肤可出现淡红色玫瑰疹。

当宝宝患病后,要让他卧床休息,并保持大便通畅,热退后酌情轻度活动,饮食以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必须为流质、半流质无渣饮食,以便容易消化: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给养。

如果宝宝高热持续不退,可以用酒精掺水擦浴、头枕冰袋,或者额部放冰袋降温。

在宝宝发病期间,应保持宝宝的皮肤和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就医指征:

要注意一旦宝宝腹部和腹痛严重,应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原因不明地持续发烧,也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措施:

平时,不要给宝宝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勤为宝宝洗手。

3 疟疾

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热带和亚热带传染病,通常由感染了疟原虫孢子的蚊虫叮咬后进入到人体的血液而引起发病。

患了疟疾的宝宝会出现高烧和间歇性的寒颤、阵发性高热、寒战、出汗,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特征。

间日疟是疟疾里最为常见的疾病,潜伏期为1O~12天,有微热、无力、全身酸痛,发作为隔日次,先寒战、后高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发抖、高烧,面色赤红,头痛,数小时后,大汗淋漓,热退,症状缓解,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脾大。

宝宝年龄越小,症状越无定型,到5~6岁以后表现和成人疟疾相似。

宝宝疟疾发作一般间隔无规律,发冷期仅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无寒战。发热时常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夏天的时候,疟疾是很容易诊断的。

就医指征:

恶性疟疾常伴有胃肠病与休克等症状,病势凶险,不可大意,爸爸妈妈应及时送宝宝去医院救治。

预防措施:

大力消灭蚊虫,用蚊帐或蚊香防止蚊虫叮咬宝宝。

4 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红眼病有传染性强和发病急的特点,健康宝宝的眼睛如果无意中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脸盆、玩具等就会受到传染。常在感染后1~2天甚至几个小时内两个眼睛先后红起来,引起眼球结膜和眼睑结膜充血,伴有眼分泌物多,流泪,有异物感,眼内烧灼样疼痛等。

患有红眼病的宝宝会双眼先后发病,眼睑红肿、眼结膜充血和出血、眼睛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就医指征: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感染上了红眼病,应及时带他去医院请眼科医生诊治。红眼病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变成慢性结膜炎。宝宝发病后,爸爸妈妈要做好室内用具、玩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爸爸妈妈也应该勤洗手,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在平时,爸爸妈妈应该教育宝宝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毛巾专用,不让宝宝用脏手揉眼睛,勤给宝宝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为宝宝轻轻拭;游泳要注意卫生的泳池。

5 乙脑

乙脑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2~6岁的宝宝最容易得病。患病的宝宝常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症等特征,患病严重的宝宝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猪和其他家畜),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发病初期宝宝通常起病情较急,发热89℃~40℃以上,汗少、嗜睡、精神萎靡等;后期体温持续高热,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抽搐。

护理患了乙脑的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保持病室的安静,注意宝宝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就医指征:

一旦宝宝出现体温居高不下、精神恍惚、呼吸急促或困难、脉搏紊乱、血压过高、瞳孔放大等状态,应立即就医。宝宝高烧时可用30%的酒精给宝宝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或用降温床或冷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