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非常普及,并在各领域中均发挥巨大作用,而计算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却成了计算机网络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一些特殊机构、部门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必须特别重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一不小心信息数据的泄密、损坏、丢失等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因此,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值得研究。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就当前应用计算机网络的现状来看,影响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数据资源管控方法不灵活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当前党政机关计算网络系统较为重视大数据的分析利用,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从数据资源池中调取信息资源,也可将自己的信息存入其中。用户端对数据资源的使用和操作也较为方便、简单,而这种方便、简单的接入方式却增加了计算机的安全风险。特别是一些对计算机似懂非懂的操作者,他们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网络安全意识差、计算机网络功能拓展需求盲目、接口设备简单等,容易导致全网安全风险增加,随之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会降低。第二,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相对滞后带来的安全风险。众所周知计算机的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漏洞,如Windows XP、Windows7等,这些系统软件虽然可以不断的升级,但系统存在漏洞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此外,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硬件的核心技术发展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有一部分是依赖进口的,这就增加了核心数据泄密的风险,影响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第三,人为因素带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一方面,党政机关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党政机关的各类系统中存有大量涉密信息,这些涉密涉及到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党政机关的网络往往成为一些人攻击的主要对象,且受攻击的强度、频率都很高。另一方面,党政机关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在党政机关中各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计算机网络使用中操作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较为多见,也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负荷较大,重建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用得多、维护得少、建设得多、管理得少,这就导致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难以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现状分析
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推进了党政机关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当前党政机关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非常普遍,共享的信息量也很大,一些机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仍令人担忧。一方面,软件、硬件等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计算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受到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仍然很高。另一方面,党政机关计算机系统长期受到来自网络内部、外部的攻击,长期面临病毒感染的风险,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风险非常大。其次,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类型较多,但作用和效率受到“质疑”。例如,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看似隔断了内网与外网的环境,使计算机网络处于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实质上防火墙只能抵御一些低端的病毒攻击,在真正的黑客高手面前不堪一击,且防火墙的一些功能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使内外网的正常通信受到限制。又如,数据加密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但受一些因素影响,这一技术也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如,数据密钥丢失、被盗等情况,往往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推向了更严峻的处境。再次,党政机关比较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但对于管理重视不够,机房、 用户等管理不到位、管理规章制度难落实。例如,用户管理中,用户名、密码、权限等管理混乱,致使信息数据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计算机网络的运行也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此外,一些新技术在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但重视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我国自主研究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核心技术相对滞后,很多都是应用国外产品、服务,这就造成了机密信息的泄密、损坏、丢失、被截取等风险增加,降低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三、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对策
依据以上分析,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和现状都表明要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第一,要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相关软、硬件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只有“用自己的产品”才能更放心,在核心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的采购中,要重点选择国产品牌。第二,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注重各种技术手段应用的可靠性。例如,安装杀毒软件降低病毒感染风险。一方面,要注意杀毒软件的升级和定期查毒,另一方面应注意外接设备(如U盘、硬盘等)的杀毒,以避免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又如,防火墙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墙的设置,随时关注防火墙日志,对于可疑的网络攻击事件、数据报文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制定安全策略,以降低计算机染毒风险和被攻击风险。第三,结合应用需求完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注意计算机网络终端的链接方式,尽可能在扩展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的时候减少计算机软硬件不相容的问题,促使计算机网络整体保持在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第四,关注党政机关人员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计算机网络应用风险,如误删、重复发送文件等,这些失误会导致文件的损坏、丢失、泄密等。因此要重视人的操作技能的提高,这也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关键之一。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能够使计算机网络用户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有效地保护计算网络上的信息数据,例如,正确的设置防火墙,加密信息数据等,只有做好这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才有用武之地。第五,党政机关在重视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使用的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机网络运行和管理,一方面,做好设备管理。注重计算机机房的清洁、通风,合理调控机房内的温湿度,对于计算机网络连线、接口等定期检查维护,对于老化的、破损的线路、接口要及时更换。另一方面,做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制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有可行性,且要能够很好地落实,以促进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此外,要重视对计算机网络运维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管理用户名、用户密码等数据,重要岗位要“一岗双人”,科学严谨的设置用户权限,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第六,对于机密信息的传输更要重视其安全性,可以通过双密码设置等形式以确保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重要的文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备份,并重视文件备份的存放、管理。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问题多、解决方法也多,同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都不同。因此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要从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确保计算机网络在党政机关建设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我国党政机关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建设。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工作流;可靠性;任务分配;调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01.6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SHEFTEX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reliabilit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workflow scheduling algorithm, the paper proposed a reliabilitybased workflow strategy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in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ntire workflow by sacrificing efficiency or money in some algorithms. Comb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tasks in workflow and duplication ideology, and taking full consideration of priorities among tasks, this strategy lessened failure rate in transmitting procedure and meantime shortened transmit time, so it not only enhanced overall reliability but also reduced makespan. Through the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of cloud workflow in this strategy, tested by different numbers of tasks and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o Computation Ratios (CCR), was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the Heterogeneous EarliestFinishTime (HEFT) algorithm and its improved algorithm named SHEFTEX, includ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ver the HEFT in the completion time.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workflow; reliability; task allocation; scheduling strategy
0引言
云计算是由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发展而来的[1],它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从具体应用角度分为3个层次[2],即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虽然云服务比传统的系统可靠,但它仍存在一些可靠性的问题。因此,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是设计云架构的一个重要问题[3]。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保持甚至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前提下,压缩运行成本以达到收益最大化,一种解决方案是面向云计算的工作流,即云工作流。云工作流正作为云计算的优化解决方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4]。调度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所在,云工作流调度问题是云工作流中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云工作流执行成功与否和效率的高低。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灵活、弹性、可定制的特点为解决云工作流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想法。在云计算中任务的调度对云计算的整体性能和运营发展至关重要。工作流调度执行效率的高低,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如完成时间的多少、费用的高低、硬件的性能及工作流任务调度的可靠性等。针对时间和费用的问题都有相对较多的研究,但对云工作流调度可靠性研究现存的方法较少,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任何的失败对工作流的执行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云环境下对工作流任务调度可靠性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已有的方法多考虑的是无先后制约关系的工作流,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增加了任务的完成时间或其他开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的云工作流调度策略。该策略结合云工作流中任务的可靠性并充分考虑工作流中任务的优先顺序,在提高任务执行可靠性的同时,通过复制策略增加任务传输可靠性,减少传输时间,进而提高整体可靠性,降低整体完成时间。
1相关工作
调度策略可以分为性能驱动、经济驱动和可靠驱动。性能驱动策略旨在优化系统性能,包括最小任务完成时间和最大系统吞吐量。经济驱动策略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前提下,选择收费最低的资源节点进行任务调度。上述调度策略都未考虑资源节点的可靠性,因此不能保证任务的可靠运行。近年来,一些研究工作开始将可靠性作为任务调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提高可靠性的方式多采用硬件冗余,其复杂性和费用高的特性,使其实用性降低,而采用软件技术提高系统容错能力是一种合适的选择,该机制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请求前提下,把任务分配给可靠性高的资源节点执行。
文献中很多调度算法都是基于同构系统的,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异构系统的调度算法被提出,如映射启发式(Mapping Heuristic, MH)算法[5]、动态级调度(DynamicLevel Scheduling, DLS)算法[6]、逐级降低最小时间(LevelizedMin Time, LMT)算法[7]、关键路径(CriticalPathonaMachine, CPOP)算法和异构最早完成时间(Heterogeneous EarliestFinishTime, HEFT)算法[8-9]。HEFT算法的性能优于DLS、MH、LMT算法。HEFT改进的算法――SHEFTEX(ScalableHeterogeneousEarliestFinishTimeExtension)算法[10],在完成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方面又优于HEFT算法。但这些算法都没有考虑可靠性,都是基于任务执行、传输过程没有中断,不会失败的基础上,但在实际的系统中,资源和任务传输过程中网络的不可用都会对工作流的整体造成负面影响。文献[11]的实验说明系统的可靠性对调度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常用方式是容错技术[12-15],通过调度多个任务备份到不同的资源上,如HCPFD(Heterogeneous Critical Parents with Fast Duplicator)[16]、HLD(Heterogeneous Limited Duplication)[17],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性能高于DLS、HEFT算法。但这些算法旨在降低调度的长度,并没有考虑任务的可靠性。近几年,工作流的调度问题逐渐开始关注可靠性问题,但相关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如迭代贪心(Iterated Greedy, IG)算法[18],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没有充分考虑任务的先后顺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作流调度策略。该策略结合云工作流中任务的可靠性并充分考虑工作流中任务的优先顺序,结合复制的思想,在降低工作流完成时间的同时,提高工作流整体可靠性。
2问题和任务调度策略描述
2.1符号定义
一些工作通常由多个活动相互协作完成,活动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可模型化为一个工作流,可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来描述。任务由DAG的节点表示,任务间的约束关系由DAG的边来表示。子任务开始执行的条件是其所有父节点任务执行完毕。
由于资源的异构性,不同资源执行一个任务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工作流任务之间的制约关系,在不同的资源上任务之间的传输开销也是不同的,而在同一资源上的任务之间的传输开销可忽略不计。云工作流的任务在资源上执行的过程中,不同任务可并行执行,但同一个任务不能再不同的资源上分片同时执行。
本文提出的调度策略,其中符号定义说明如表1所列。
2.4任务调度策略的任务分配阶段
本文提出调度策略在异构环境下对资源选择过程加入了复制的思想。将工作流的任务分为3种情况来考虑:没有父节点(即入口任务)、有一个父节点、有多个父节点,难度和复杂度也递增。在资源选择过程中,选取可靠性大的资源来执行任务。在选取过程中的复制思想:首先判断复制后的时间是否会减小,满足时间的条件下,判断任务是否有父节点若有且该任务与父节点不在同一资源上,则将该任务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和父节点复制到子节点资源的执行可靠性进行对比。若传输可靠性小,则将该子节点的父节点复制到子节点的资源上以增加工作流的可靠性,减少传输时间。
从以上实验结果反映出,本文算法结合了工作流中任务的可靠性,充分考虑任务的优先顺序并结合复制的思想,使得本文算法在可靠性和完成效率两个性能上有了提高。
4结语
本文针对已有调度算法中对提高工作流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作流调度策略。该策略结合了工作流中任务的可靠性,充分考虑任务的优先顺序并结合复制的思想,在减少传输过程的失败率的同时降低传输时间,使整个工作流在降低完成时间的同时,提高整体可靠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在工作流可靠性比HEFT和SHEFTEX算法有所提升,在完成时间上也比HEFT算法减少了,总体上提高了云工作流调度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云工作流的执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算法是基于将工作流转换为DAG来实现的,DAG中没有循环结构的节点,这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未来工作将对这个因素加以考虑和转换,为本文算法的实际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CHEN Q, DENG Q. Cloud computing and its key techniqu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9, 29(9): 2562-2567.(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2]VOUK M A. Cloud computingissues,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s [J].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4, 16(4): 235-246.
[3]MALIK S, HUET F, CAROMEL D. Reliability aware scheduling in cloud comput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Secured Transactions.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12: 194-200.
[4]CHAI X, CAO J. Cloud computing oriented workflow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Chinese Computer Systems, 2012, 33(1): 90-95.(柴学智,曹健.面向云计算的工作流技术[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33(1):90-95.)
[5]ELREWINI H, LEWIS T G. Scheduling parallel program tasks onto arbitrary target machines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1990, 9(2): 138-153.
[6]SIH G C, LEE E A. A compiletime scheduling heuristic for interconnectionconstrained heterogeneous processor architectur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993, 4(2): 175-187.
[7]IVERSON M A, OZGUNER F, FOLLEN G J. Parallelizing existing applications in a distributed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Workshop.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5: 93-100.
[8]LIU G Q, POH K L, XIE M. Iterative list scheduling fo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05, 65(5): 654-665.
[9]TOPCUOGLU H, HARIRI S, WU M. Performanceeffective and lowcomplexity task scheduling fo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02, 13(3): 260-274.
[10]YAN G, YU J, YANG X. Twostep task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scientific workflow on computing platform [J]. Journal of Computing Applications, 2013, 33(4): 1006-1009.(闫歌,于炯,杨兴耀.云计算环境下科学工作流两阶段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应用,2013,33(4):1006-1009.)
[11]QIN X, JIANG H. A dynamic and reliabilitydriven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parallel realtime jobs executing on heterogeneous clusters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05, 65(8): 885-900.
[12]QIN X, JIANG H. A novel faulttolerant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precedence constrained tasks in realtime heterogeneous systems [J]. Parallel Computing, 2006, 32(5): 331-356.
[13]ZHOU X, XU C Z. Harmonic proportional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for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on streaming serve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04, 15(9): 835-848.
[14]ZHENG Q, VEERAVALLI B. On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aware faulttolerant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precedence constrained tasks in grid computing systems with dedic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09, 69(3): 282-294.
[15]BENOIT A, HAKEM M, ROBERT Y. Contention awareness and faulttolerant scheduling for precedence constrained task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 [J]. Parallel Computing, 2009, 35(2): 83-108.
[16]HAGRAS T, JANECEK J. A high performance, low complexity algorithm for compiletime task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 [J]. Parallel Computing, 2005, 31(7): 653-670.
[17]BANSAL S, KUMAR P, SINGH K. Dealing with heterogeneity through limited duplication for scheduling precedence constrained task graphs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05, 65(4): 479-491.
[18]KANG Q, HE H, WEI J. An effective iterated greedy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oriented task allocation i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13, 73(8): 1106-1115.
[19]ATTIYA G, HAMAM Y. Task allocation for maximizing reliability of distributed systems: a simulated annealing approach [J].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06, 66(10): 1259-1266.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3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
1 引言
如今,云计算技术打破了高端技术“独享”的局面,让每个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享有原先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有的高端技术服务。云计算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
2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
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
通俗地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超乎想像的运算能力,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3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云计算概念及原理,云计算应至少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整体架构是建立在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二是以服务为提供方式,以按需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多层次的服务;三是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基于网络构建的云计算可以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通过网络冗余机制实现高可靠性;四是资源透明化,底层资源(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对用户透明,用户无需了解资源具体实现和地理分布等细节。
为了实现上述特点,云计算采用了如下关键技术:一是数据分布存储技术,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软件可靠性弥补硬件的不可靠,从而提供廉价可靠的系统;二是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将任务自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和分配;三是高效数据管理,通过采用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高效地找到特定数据;四是分布资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在多节点并发执行环境中可以保障关键节点出现故障时的自动迁移及其状态的同步。
4 云计算的服务方式
云计算已在日常网络中随处可见,以各种形式提供服务,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方式有: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种形式,其中IaaS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资源服务,例如虚拟服务器、存储等;PaaS是把分布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可扩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平台能力与资源服务,例如云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用户数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通过浏览器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千万用户,供用户在线使用,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基础架构的应用软件服务,例如CRM、文档编辑,典型的商用代表是Google公司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的Google办公套件,只用浏览器即可访问使用。
5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云计算,不仅仅大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像离不开煤气、水电那样,离不开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从前期的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公司、基础运营商、软硬件IT企业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十二五”将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运营商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云计算解决方案来加速云实施。云计算在企业中正变得无处不在,大多数公司正在尝试云计算。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应用私有云及混合云,而针对小型企业的公有云项目也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中国云计算网..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4
【关键词】 磨牙;全瓷冠;可靠性;有限元;最大咬合力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reliability of ultimate strength allceramic crown of mandibuler first molar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other prosthesis.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of ultimate strength of allceramic crown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 with respect to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normal maximum biting force,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stressstrength inference theory. RESULTS: With the random variable of load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ultimate strength under horizontal loading and vertical loading were 99.65% and 70.5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reliability theory can be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ultimate strength of allceramic crown, which explores a new way of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theory in other oral prosthesis.
【Keywords】 molar; allceramic crown; reliabilit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aximum biting force
0 引言
对于传统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2]的分析结果,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安全系数法进行分析,即将各参数视为定值,直接比较计算应力与材料抗力,凭经验判断结果安全与否. 事实上,口腔修复体的质量和预期寿命是由许多随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首次尝试将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的可靠性理论引入到口腔修复体分析的研究中,以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为例,计算其在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以期为今后开展各类修复体的可靠性分析打下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DELL OPTIPL EXGX260 商用台式机; SDSSSTDCⅡ(标准彩色型)扫描仪(上海数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Geomagic Studio 8.0(美国Raindrop 公司); CATIA(V5R16)软件CAD软件 (法国达索飞机公司);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美国Ansys公司).
1.2 方法
1.2.1 实体模型的数字化三维重建 根据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报道[3],选择形态正常、咬合面无明显磨耗的下颌磨牙1个. 通过扫描获取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面、根面及4个轴面6个方位的点云文件,扫描数据导进逆向功能软件Geomagic Studio 8.0中, 将三维表面点云进行减点、去噪及平滑拼接处理,最后精修及细化,最终获得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点云数据. 将点云数据导进CATIA软件, 利用Quick surface reconstruction模块里的Automatic surface命令自动生成曲面, 并对模型进行缺陷修补及曲面优化, 进而获得下颌第一磨牙三维实体模型. 通过BOLEEN运算分别得到聚合角为80°,肩台为90°的基牙和颈缘厚度1.0 mm, 瓷冠轴面及咬合面厚度均为1.5 mm的全瓷冠实体模型,最后以IGES格式保存.
1.2.2 可靠度分析 将所有IGES格式的实体模型坐标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公司, 美国),假设模型中的各材料和组织为连续、均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并对以上实体模型设定材料参数, 各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选自有关文献[4-5](表1). 假设受力时模型各界面均不产生相互滑动,最后采用20节点95面体单元(Solid 95) 对其进行自动网格划分,实体模型共划分78791个单元及155670个节点. 根据参考文献[6],下颌第一磨牙正常最大咬合力为(401.4±185.4)N,假设正常最大咬合力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将其函数均值401.4 N加载于全瓷冠近中颊尖颌面及斜面,加载方向包括垂直向及水平向,约束条件为完全约束于牙槽骨底部. 从计算结果中分别提取全瓷冠上Von Mises应力最大值的单元,此单元即分别为在垂直向与水平向荷载下整个全瓷冠失效概率最大的单元,即可靠度最低的单元. 修复体在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时,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修复体部分或全部完全损毁,对于这样一个随机事件,需通过对各随机因素进行可靠性分析,从而得出确切概率值.
可靠度计算公式如下:
βi =(μr-μs) /(σr2+σs2)1/2 (i=1,2,…,n)
Ri=Ф(βi)
(i=1,2,…,n)
R=Min {Ri}
(i=1,2,…,n)
其中:μr,σr分别为修复体材料i单元许用应力(最大咬合力作用)的均值和均方差;μs,σs分别为在最大咬合力作用下修复体i单元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均值和均方差;β,R 分别为可靠性指标和可靠度, 即每个单元的可靠性指标对应一个可靠度概率值. Ri为i单元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Ф(X)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R为整个修复体最大咬合力作用下的可靠度,即修复体单元中可靠度最小的单元处的概率值.
表1 有关材料的力学参数(略)
2 结果
2.1 基于ANSYS的全瓷冠应力分析 采用SDSSSTDCⅡ扫描仪,逆向功能软件Geomagic Studio及CATIA软件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比较理想的建立了下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有限元模型(图1,2). 通过ANSYS软件,分别对下颌第一磨牙基牙及全瓷冠在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咬合力下的应力进行分析,垂直向时,应力峰值分布于全瓷冠远中颊侧颈部,Von Mises应力值最大为68.31 Mpa; 水平向时应力峰值分布于荷载施加区域及冠内表面,Von Mises应力值最大为77.49 Mpa.
图1 基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略)
2.2 全瓷冠强度可靠度计算 进入后处理,分别提取水平向及垂直向荷载时,全瓷冠上Von Mises应力值最大点处的应力值,即此时的工作应力. 通过正常最大咬合力函数分布可求得变异系数γ为0.06. 垂直向加载时,根据均方差公式σs=γ.μs, 求得此时工作应力均方差σs为4.10 Mpa;水平向加载时,根据均方差公式σs=γ.μs, 求得此时工作应力均方差σs为4.64 Mpa;选取日本松风株式会社的Shofu Vintage全瓷冠(松风株式会社,日本)为研究对象, 假设其材料极限强度为正态分布,根据“3σ”则有材料极限强度均方差σr =(μmax-μmin)/6,查表得材料极限强度为(80.11±4.61 Mpa),则σr=1.53 Mpa. 将导致修复体损坏的两个主要因素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作为随机变量. 假设应力(最大咬合力)与强度(材料许用应力)均为正态分布函数,通过建立正态-正态模型,应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7],可以计算修复体的可靠度指标,并通过正态分布函数表找到对应的概率值(图3). 将以上各值带入可靠度计算公式β=(μr-μs) /(σr2+σs2)1/2,分别得到水平向及垂直向时全瓷冠极限强度的可靠度指标以及对应的可靠度概率. 垂直向荷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可靠度指标为2.7,查表得其对应的可靠度,即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99.65%. 水平向荷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可靠度指标0.54,查表得其对应的可靠度,即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70.54%.
转贴于
3 讨论
可靠性定义为:使用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为可靠性的数学量度[8]. 在可靠性研究中,结构的一系列基本变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可靠性设计理论正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失效模式及机制的分析,根据重要度分析及敏感性试验筛选出影响因子较大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对可靠性影响较大因素的改进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8]. 采用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可靠性理论对修复体进行研究,使针对义齿的分析更为精确,更符合实际. 因此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对口腔修复体进行研究是较为理想的方法,量化了口腔修复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评估,从而有助于口腔修复体的寿命预测及优化设计.
图2 全瓷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略)
图3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略)
我们将修复体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作为随机变量,计算出在正常最大咬合力荷载下分别进行垂直向及水平向加载时,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可靠度分别为99.65%和70.54%,即在制作出的所有SHOFU全瓷冠[9]中,在某一次正常咬合状态下,其不发生破坏的概率为99.65%和70.54%. 陶瓷材料虽具有很高硬度,但由于其为脆性材料,因而在受到侧向力时,易发生崩裂.
临床固定修复体口内服役寿命的离散度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修复体在口内的破坏受到很多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例如口腔唾液的浸泡以及其它一些腐蚀性的环境因素使得修复体瓷强度下降;或者在功能状态下,循环咀嚼应力引起材料疲劳[10];此外,外力创伤和进食咀嚼过程中的意外应力[11]也是导致修复体破坏的因素. 要准确预测全瓷冠寿命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疲劳、环境腐蚀等诸多因素才能较为准确地计算修复体可靠度. 我们从导致修复体损坏的两个主要因素材料的物理参数及其受到的最大咬合力角度对全瓷冠的可靠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学军. 口腔生物力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411-419.
[2] 段媛媛.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10): 48-50.
[3]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6-77.
[4] Fischer H, Weber M, Marx R. Lifetime prediction of allceramic bridges by computational methods [J]. J Dent Res, 2003, 82(3): 238-242.
[5] 于海洋,周仲荣,何立弘. 表面处理工艺对长石质牙科陶瓷摩擦学特性的影响[J]. 摩擦学学报, 2004, 24(3):207-211.
[6] 赵云凤. 不同年龄正常牙合力值的测定[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5(4):414-417.
[7] 靳 慧,周奇才,张其林.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4):438-442.
[8] 吕震宙, 冯蕴雯. 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J]. 力学进展, 2000, 30(1): 21-28.
[9] 禹智涛, 韩大建. 基于可靠度的桥梁结构优化设计[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2, 19(3):50-55.
[10]Ozcan M. Fracture reasons in ceramicfusedtometa1 restorations [J]. J Oral Rehabilit, 2003, 30:265-269.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5
【关键词】网格单元 接线模式 负荷密度
目前,城市配电网逐渐向网格化形式发展,网格化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规划模式,是在城市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作为发展目标,经过网格化这一改造内容后,配电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网格之间及网格内也会产生定向的转供能力,使下级电网能够更好地支撑上级电网。网格形式的配电网布局有利于接入的便利化,确保配电网的安全供电,引导配电网的健康发展,因此网格化配电网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的配电网分析计算平台是以网格式配电网为基础,不仅消除了网格规模大小配置的问题,还解决了网格间及内部联络和供电可靠性问题。通过“联络组合”这一理念的充分应用,使网格内部各分段、网格与其上级变电站组成定向联络,对现有电网的联络进行恰当的梳理,结合重要客户的所在区域和负荷大小,有效提升高峰用电时期的转供能力和可靠性,用电低谷时期的设备闲置问题也迎刃而解,为之后的配电自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网格化研究模型
1.1模型构建功能结构
本次研究利用计算机程序来设计并建立基础分析平台,并植入匹配结果、计算模块、负荷密度设置、边界参数设置、配电网组网模型、网格化供电单元模型、高压电源点模型等功能。配电网基础参数的设置包含环网结构设置、供电能力、高中压设备参数、位置、面积、负荷、定为坐标等,将6至40MW/ 作为负荷密度的范围。基础参数不同时,研究对象也会发生变化,分析平台依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模块,这种层次结构设计具有应变能力较强的优点,其计算结果也会更贴近实际电网。
1.2高压电源点分布建模
高压电源点在分布建模时必须符合一个前提,即上级高压电源点符合下级的出现要求,首先35kV和110kV变电站的高压电源点分布建模时会采用同样的空间坐标,这是为后续研究作基础;其次,一个圆形区域即一个高压电源点的供电范围,必须均匀出线,四个同规模的高压电源点正好形成一个正方形的供电区域。
1.3网格化供电单元
将正方形供电区域网格化划分成更小的供电网格,将其作为最小的供电单元进行研究;供电网格一般会根据普通街道的形成方式或小区变电器的供电距离来划分,网格的单元边距一般在0.5至1km以内;供电网格划分完成后,每个网格会依据所在的空间位置,配备面积、负荷、定位编号这三个基本参数;网格面积和负荷密度的关系可进行统一设置,也可单独修改,具有较好的拓展性。
1.4可靠性计算单元
在分析基础平台页面上有可靠性计算参数设置,用户可以结合管理特征或区域电网设备进行设置,设置参数不同,其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接线方式、负荷密度与可靠性计算单元关系密切,接线模式从最初的架空线到四联络,从单环网的电缆到双环网,组成不同的分段数,构成接线方式的不同,负荷密度也从0.6至40MW/ 不等。
2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2.1可靠性分析方法
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方式包括近似法、网络简化法、状态空间图评估法、可靠度预测分析法、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目前较常用也最符合实际的就是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反应配电系统的运行特征和系统结构。本文依据《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技术原则》,采取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先计算网格单元在负荷密度不同情况下的区域面积,依照不同的接线模式,最后计算网格单元的供电可靠率。
2.2可靠性分析计算
计算分析可靠率时,需要提取若干线路组合的环状结构,在系统中输入采集的运行数据后方可进行可靠率计算,将环状供电和典型线路作为基础,以概率分析的方法推算出整体样本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正常运行的指标之一就是供电可靠性的计算结果,试验将会反复核实校验模块参数和计算结果,并与实际电网进行对比,依次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但鉴于不同地区的运行时间、设备检修时间有所出入,因此计算可靠率时加入了人工输入端的设置,使计算结果能够更加贴近于实际地区特点。
3配电网可靠性分布研究
3.1模型匹配可靠性计算结果
中压配网组网模式的关键指标是分段和联络,本试验从这两者入手,逐渐导入有关模型来匹配分析,汇总对比试验结果后,在负荷密度确定的区间内,无联络和无分段的情况下,改变分段数量和组网联络,获得的匹配计算结果将用于基础材料分析。
3.2架空网接线方式下的可靠性
架空网线路的联络和分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十分深远,分段不同、接线模式相同的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停电的用户数量是不同的,线路分段数的增加可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由线路故障引发的停电损失。
试验结果表明,负荷密度增大时,供电半径会随之减小,供电可靠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在单辐射、单联络、二联络、三联络、四联络这四种接线模式中,单辐射的供电可靠性最低,而四联络的供电可靠性最高;负荷密度小于12MW/ ,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2个以内;负荷密度大于32MW/ ,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3个以内;在网格单元中,可通过局部联络点的增加或采取“三双”接线来满足用户的高可靠性需求;增加联络数或分段数,基本不会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产生作用,甚至还会增加对设备机械的保养维修费用。
3.3电缆网接线方式下的可靠性
电缆网络的环网单元作用和规模和架空网络存在差异,因此另作单独分析,供电方式会以中心环网和复杂双环网作为代表来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证明,由电缆网组成的电网模型拥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在单环网、双环网和中心环网站这三种组网模式中,双环网的供电可靠性最高,单环网的供电可靠性最低;负荷密度逐渐上升时,单环网和双环网的供电可靠率曲线增长几乎一致,待上升到20MW/ ,单环网的中心环网站的供电可靠率已经十分接近了;中心环网站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简便的优势,但一旦负荷密度增加,用户数量提升,供电可靠率的增长速度也会趋于缓慢;组网模式采取中心环网站后,供电可靠率与负荷密度成正比例关系,指标变化率渐渐趋于平均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6至1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4至1.98 时,单元负荷约为1.5至30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单环网、双环网、二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83%至99.9989%,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75%至99.989%,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2个以内。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12至2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1.98至1.08 时,单元负荷约为3至55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单环网、双环网、二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83%至99.9990%,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81%至99.990%,分类供电区域后的有限联络数小于3个以内。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22至32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1.08至0.74 时,单元负荷约为5.5至8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双环网、“三双”接线方式、三联络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90%至99.9991%,架空接线的可靠率约在99.990%至99.991%。
供电单元的负荷密度处于32至40MW/ 时,此时单元面积居于0.74至0.59 时,单元负荷约为8至10MW,中压配网的组网方式可采取双环网、“三双”接线方式、电缆接线的可靠率是99.9991%,架空接线的可靠率是99.991%。
参考文献:
[1]王成山,王赛一,葛少云,等.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6(24):34-39.
[2]肖峻,高海霞,葛少云 等.城市中压配电网评估方法与实例研究[J].电网技术,2014, 29(20).
云计算的可靠性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56-02
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
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指的是网络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如性能要求、时效性要求)达到一定标准的功能特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成为信息系统最为基本的要求保障,是信息系统提供可靠服务必须遵守的设计与运行原则。根据业界标准,度量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生存能力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要求。
具体而言,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指的是信息系统在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出现部分网络节点或者线路失效后,信息系统有效供给能力以及提供持续的能力,其主要侧重点在于破坏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保障。简言之,提高网络信息系统抗毁能力能有效的应对网络大面积瘫痪事件。而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的生存能力则是在随机破坏条件下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障。随机性的破坏主要是指由于网络设备瘫痪或者损坏以及网络线路的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从而造成的信息系统存在持续不足。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更多的是侧重于具体网路业务方面的要求。以常见的网络数据为例,网络数据延时、数据的通达性都是具体的表现。
通常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人员将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归结为各种设备的硬件保障,而忽视了人员可靠性、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保障,因此,可靠性保障不仅仅关乎于硬件设备,对于人员管理以及软件平台管理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今后的系统优化升级以及平台保障方面应予以综合性考虑。
2 研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意义
1)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和抗破坏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就计算机网络自身而言,有效保障了其网路服务的持续性要求以及抗破坏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本质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段以及优化设计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和应对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设备损坏、软硬件平台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带来的信息系统网络数据交付处理能力以及各种基于网络的数据服务持续性保障。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在生存性、抗毁性方面的要求,还是在有效性方面的要求,都是以网络基础作用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的,由此可见,探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意义首先要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网络服务以及抗破坏能力。
2)应对当前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手段
信息安全已成为当前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重要威胁,从横行网络世界的木马病毒、到令世人瞠目结舌“棱镜门”事件,再到现如今每年数以亿计的信息数据损失,网络信息安全无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网络可靠性研究,可以在两个方面应对当前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从物理支撑方面,通过一定的冗余设备等设计手段,能够为各种网络设备提供相对安全的电磁环境保护,有效地避免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带给信息系统的破坏性;另一方面,网络可靠性研究还通过整合软硬件平台来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尤其是针对软件平台的一些措施,对于增强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保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加强网络可靠性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当前十分流行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为例,首先应架设一定的主机集群,集群中的主机数据交换基于必要的物理网络支持,再通过必要的软件处理手段屏蔽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性以此来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以及计算服务,可见,网络有效性保障、数据的可靠付都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基础;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需要可靠的网络支撑。因此,从新技术发展应用方面而言,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理支撑。
3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和优化策略实施原则
1)突出“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遵循网络体系模型,实现网络各种异构设施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以及优化策略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实际运行的TCP/IP网络模型,还是国际化标准组织的OSI网络模型,其都遵循了标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标准化设计能够使得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以及可拓展性,新技术、新设备只要符合标准化的网络接口即可进行标准化的应用,这是计算机网络不断成熟的必然要求,更是网络不断发展的前提保障。鉴于上述原因,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实施首先应遵循标准化的设计实施原则,以达到系统在通用性、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2)提升网络“互通”能力
互联互通优化设计也是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两个方面),应保障其数据的可达性和畅通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应做到较好的支持。除此之外,还应使得各种物理设备具有较强的一定容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互通不代表任意设备都必须实现可达性,有时候为了数据安全或者是数据传输效率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硬件设计人为的阻断了不同网络层次的可访问性,常见的设计如不同部门之间利用交换机设备进行VLAN的划分。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原则是网络信息平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网络交付能力,保障网络运行稳定性重要实施设计原则。
3)提升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性保障
网络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不仅仅是对各种物理设备的要求保障,同时对于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也应做好相应的设计。一方面,应保障主干网络的带宽要求,将常见的FTP服务或者访问数据较大的WEB服务进行单独带宽供应,以实现其高度的响应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线路设计、各种网络设备设计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性、可服务性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地提升网络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实施的时候应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原有线路改造等手段提升整个优化过程的性价比。
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原则还应在先进性与通用性、链路的截止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不一一的进行论述了。总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原则,应从可拓展性、安全性、通达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平台高度可靠性的要求。
4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实施方案
1)提升网络设备的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实施方案主要是通过增加设备以及线路的数量来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设计实施手段。冗余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比较多,无论是供电设备、核心层的网络数据交换设备、还是数据处理终端的主机设备等都可以进行冗余处理,以常见的备用电源设备和服务器磁盘阵列为例,通过故障时供电系统的及时切换以及数据磁盘多层次备份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网络设备以及线路的冗余设计,可以在一条线路或者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启用其他通信线路,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通过冗余性实施,对于提升处理端的数据容错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随着各种设备冗余度的提升,处理好可靠性保障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性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
2)做好网络系统分层设计
分层处理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处理以及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是基于网络模型,依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物理层对应了各种物理接口、电气化标准的数据要求,数据链路层则是将网络传输层的IP数据报进行数据帧的包装过程,并对下实现数据帧进行01代码的转换过程,网络传输层则重点是进行IP数据的传输过程(UDP以及TCP传输),应用层则是通过将不同的应用数据进行分装的过程。不同的网络层次对于数据可靠性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且每个层次关注的重点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具体的网络系统优化实施的时候按照网络模型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检测,使得每个层次都能达到预先的设计目的也是实现网络可靠性保障的重要手段。
3)加强网络体系结构性设计
网络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也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而言,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如常见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Unix操作系统平台,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提供了网络管理的一些功能,是整个内部网络控制的中心;网络控制设备,如常见的路由设备、交换机设备,这类设备拓展了网络结构,实现了不同区域的主机互联互通性,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管理例如访问控制管理,内外网数据交换等等;网络主机,这是最终用户工作的平台,用户利用各种软件完成各类办公任务;网络服务器,如各种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实现网络服务的各类功能。优化这四类设备设计结构,将服务器设备以及网络操作系统放置带宽资源相对充足的网络节点中,并且合理的配置路由、防火墙设备可以提升网络可靠性保障。
4)合理的运用“试凑”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试凑是通过在诸多可行方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比较,选择综合优势较高的的一种优化方案。试凑是一种常见的优化实施手段,再加之当前先进的软件模拟工具,能够较快的进行费用、可用性、可靠性方面的比较,通过综合权衡比较以实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平台优化注重试凑方法的合理运用。
5 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提供可靠用户服务、应对信息安全以及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介绍可靠性相关概念,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以及实施保障的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分层设计、网络体系设计、冗余设计以及试凑方法的有效利用实现网络信息平台的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佳音, 余子伟, 赵典.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9): 46.
[2] 王应邦, 孔春丽. 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分析[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12):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