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操作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基础知识差、自控能力有限。而当今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是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要讲究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
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
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以疑激趣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新课内容。例如:在讲Adobe Illustrator cs3中运用文字工具对文本进行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提出问题:
(1)如何使用水平与垂直文字工具?(2)如何使用水平与垂直区域文字工具?(3)如何使用水平与垂直路径区域文字工具?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然后教师启发引导,逐个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以物激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Adobe Illustrator cs3图形图像索取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演示多张精美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出这些精美的图片是能过图形图像的索取得到的,使学生掌握操
作的步骤方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
的学生来讲,他们将不断地面临新知识的学习,因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那样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
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比如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或者“学生讲,大家学”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明确这节课的主要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内容时,先通过演示精美的简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解制作步骤、过程,让学生动手制作,最后给出几个主题、图片、内容,比如庆祝教师节、庆祝国庆节等,要求学生利用所给的资料设计简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而且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动脑,精心设计,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课堂整改 系统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其实践性强、技术性因素多、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使得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这样的原因,计算机技术被纳入我国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课程中,计算机课程属于必修课程,这说明计算机课程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上的更新,还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修,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职计算机课堂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音视频资源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对于电视信号的接收,实现对音视频课程的演示,一方面可以讲解计算机知识点;一方面可以结合视频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示,从而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展示,使得其更加容易理解。其二,多媒体视角下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幻灯片等,构建其立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相关的教学软件的协助下,对于计算机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演示,使得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其三,互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与校园网。互联网相互融合在一起,由此建立起有效的互联网体系。结合此体系中的数据库资源、课件资料与文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引导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以不断激发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发挥其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实现计算机课堂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职计算机课堂整改系统教学方法
由此看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善,课堂整改的力度要不断强化,对此我们应该在原来计算机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优化配置,合理组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更好的教学成果。
1.优化课堂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职计算机课堂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应该坚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课外的知识延伸,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接触到更加全面,更加崭新的计算机技术;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资讯习惯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优化课程内容,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分类,保证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对于重点和难点都可以顺利掌握;最后,以激发式教学,设置相关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自主的设计,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上。这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由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为未来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其有效处理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己任,要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我们要不断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合理思考,有效规划,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对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保证在充分的交流情况下,实现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整改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的创新,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以保证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完成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性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6(35):133~134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3
一、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教学特点
1.教学对象不同于其他学校。
(1)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的对象是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这些学生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训练,希望在体育方面有所发展,因而每天都进行大强度的运动训练,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选择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水平较低,若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会缺乏兴趣,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出现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却“抓紧时间聊天、游戏”,完全把计算课当成放松的课堂的现象。
(3)体校并轨招生后,学生就是情况不好,学校招生遇到了重重困难,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受专业训练,城市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除个别训练项目外,体校生源多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对计算机接触不多,动手能力较弱。
2.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体育运动学校的训练是主要的,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无法为改善计算机教学投入,这使体校的计算机教学条件普遍处于落后水平,只能勉强维持教学。
二、教学手法的探索和研究
1.把握课堂、运用灵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向90分钟要效率、精讲多练,以应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备好课,在备课上下工夫,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传统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后产生厌学情绪,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中找乐趣。比如学期刚开始时学习输入法,学生兴趣很浓,但真正练习打字时,却又感到枯燥,针对此我根据体校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组织他们分组比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巧妙灵活,巧设疑陈,多方解惑,连追带问,步步紧逼,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详略得当,张弛相间;让学生举棋不定,决定放手一搏,这样巧妙地编排、应用,由活教引出活学,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明确地告诉学生:“电脑是你们的,资料是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你们的,老师仅仅是你们的助手。”如讲到PowerPoint的时候,考虑到体校学生的爱好、专业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的专业为题制作幻灯片并讲解。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问题时相互交流、学习、请教老师,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知识点;完成后展示作品,相互讲评,不但学会了幻灯片的制作还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针对体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的状况,教学应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不会将教学内容限定于教材,而是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体校学生的实际,使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教学,二是将计算机操作技术应用于解决他们的实际事例问题。例如,在讲Excel时,可先创设情境,根据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课程表”、“座位表”和“体育测试成绩统计表”;也可让学生“成为”一名运动会的编排人员,根据已有的条件进行数据分析。
2.正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差异,我们应正视它的存在,考虑如何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而不是消灭它。为此,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是“一刀切”。
(1)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针对用PowerPoint制作展示宝鸡体育魅力的宣传材料,允许学生从城市、城市建设、民俗风情、文化、人文教育、景点中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任务,从而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下既有比较、合作,又有个性化选择。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将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性的内容及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学生出现的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实际,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长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3.通过综合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评价体系中,应尽量做到多元、客观。首先,不以一张试卷评定成绩,而是从多方面进行。例如,对在平时的操作中有创新的可以加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总成绩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学习表现、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等;第二部分是笔试题,多以概念、理解、描述性的题为主;第三部分是操作题,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并有一定的创意,才能算是优秀。这样的评价比较全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又避免因成绩不佳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电化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边讲边看,加强感性认识,掌握知识要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推敲、演练,以使抽象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增强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通过计算机的推演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对多个知识点进行推演,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因此,要在允许的条件内,争取领导的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善教学条件。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4
1、计算思维理念指导的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
由于C语言是一种既可作为系统描述,又可编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是初学计算机语言的一门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许多高校都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第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后续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甚至非计算机专业一些课程的重要基础。
目前,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案例或程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也同时使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进行讲授,即先介绍变量定义,再逐条介绍指令语句的语法,然后针对某—条指令列举一段简单程序,甚至_段不完整的程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很快就感到厌倦,造成看似明白某种问题要用某些指令语句或某种算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或编程时,便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特别是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一些相对较难的算法时,例如函数的递归调用方法以及建立动态链表,在讲授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需要采用某种算法或方法,并直接给出算法案例或程序,用于解决该问题。这种讲授方法会让学生觉得算法很抽象,编写出的程序较死板,甚至会死记硬背,将程序代码与应用硬性结合,而不是将算法与应用结合,不懂得程序由算法而来,导致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只会套用死记硬背的代码,而不能正确地写出解决新问题的程序代码。另外,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语句语法,不能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没有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甚至认为在学习语法和算法的过程中只要跟着老师或课本上讲授的方法学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程序设计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的是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这恰好符合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的理念: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可以运用计算思维的理念,讲授基本概念和编程的基本思路及方法,重点是对问题进行符合逻辑地、科学地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抽象方法。在讲授程序语言基本概念、语法和算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计算思维的理念,掌握如何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问题怎样解决的思维方法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学生有了最基本的编程基础后:①当给出明确的算法时,由算法写出程序代码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即便要用到新的语句,只要在编程前讲解新语句,学生就会使用新的语句将算法用程序语句编写出来。②在不讲授算法和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学生遇到需要采用递归方法或建立链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自行解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能很清晰地描述解决过程,只是缺少对过程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某种算法。
因此,笔者结合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c语言中较难知识点讲授方法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出一种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归纳总结,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完善,得到算法,进而编写出程序代码的方法。在采用该方法讲授时,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算法,快速写出程序,并能灵活运用算法,将算法用于解决类似问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2、函数递归调用算法的讲授方法
2.1 问题描述
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纸条上给出该学生的x语言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纸条上的方法计算出自己的成绩。纸条上的成绩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明确写出成绩,如“你的成绩是90分”;另一种是“你的成绩是你右侧学生的分数加3分”。
根据学生当时的座次情况,教师将第1种写有明确成绩的纸条发给每一排坐在最右侧的学生,将写有第2种成绩计算方法的纸条发给其余学生,再请各位学生算出自己x语言课程的成绩。
2.2 教学引导
学生拿到纸条后,会询问自己右侧的同学,但大部分同学还要再向坐在更右侧的学生询问,因此不少学生暂时安静下来等待回复,当回复从右到左慢慢传回来后,每个学生都会算出自己的成绩。在等待和计算的过程中,坐在教室靠近左侧,距离最右侧学生较远的学生会发现其右侧学生,以及右侧的右侧的学生的纸条上写的成绩计算方法都是“你的成绩是你右侧学生的分数加3分”,要想算出自己的成绩必须知道最右侧学生的分数。于是部分学生会离开座位去询问与其同一排的最右侧那位学生的成绩,然后数其所坐位置的右侧共有多少个学生。假设有n个学生,便用公式:最右侧学生的成绩+3+……+3,共加n-1个3”,来计算自己的成绩;而距离最右侧学生比较近的学生在询问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到本排最右侧学生的成绩。之后,每位学生都会计算出自己的成绩。
2.3 算法分析及知识点讲授
根据学生计算成绩的过程,归纳总结出成绩计算有以下两种方法,并引入知识点——函数的递归算法。
①第1个学生(最右侧学生)的成绩已知;
②其余成绩按照固定算法:前一个学生的成绩+3。
该问题的解决算法可归纳为:若假设计算第n个(n≠1)学生的成绩的函数为s(n),则有s(n)=s(n-1)+3。该算法用C语言函数编写可描述为:
int s(int n)
{
int y;
y=s(n-1)+3;
return(y);
}
算法在使用函数s(n)计算学生的成绩时还要调用函数s(n)本身,这种函数调用方法就是函数的递归调用。
以上对函数s(n)的描述归纳总结出了计算成绩的第2种情况,其中还缺少当n=1的情况:若没有此条件,就如同没有给出最右侧学生的成绩,这样递归是不能得出最终结果的。因此递归算法能得到结果的前提是必须给出当n=l时函数s(n)的确切数据。假如最右侧学生的纸条上写着“你的成绩是90分”,则递归算法用c语言函数编写的完整描述为:
int s(int n)
{
inty;
if(n==1)
y=90;
else
y=s(n-1)+3;
return(y);
}
算法分析及程序语言描述结束后,请坐在每一排最右侧的学生念出自己纸条上写的成绩,请学生们写出自己所坐位置的计算成绩的函数s(n)。
2.4 问题解决方案
给出以上递归算法函数后,让学生书写主函数mainO调用函数s(n),并根据自己的座位情况,带入n的值,计算出自己的成绩,并分析调用s(n)的次数和调用过程。
这样,学生们能很迅速地写出如下主函数:
#Include
intmainO
{
int s(int n);
im score:
score=s(4);//我是本排右起第4个学生
prinff("My score is:%d\n",score);
return O:
}
然后结合“2.2教学引导”中计算自己成绩时的过程分析出调用s(n)的次数和调用过程,从而明白在每一次递归调用s(n-1)是得不到成绩值的,直到n=1的那次调用后才能依次倒着计算得到s(n-1)的值,最终算出自己的成绩。
采用此方法讲解递归算法后,学生们会发现问题的解决过程跟自己开始计算自己成绩的过程完全相同,只需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成算法,就能轻松地写出程序。学生们再遇到递归方面的问题时,就会先找出问题求解的几种情况或相应过程,再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成算法,编写出相应的递归函数,并写出正确的递归函数调用程序。汉诺塔问题也可以用此方法解决。
3、“建立单向动态链表”的讲授方法.
3.1 问题描述
在讲述了链表的节点、头指针、表尾等相关概念,以及单向链表的组成(如图1所示)后,给出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链表。
①链表由学号相邻的5个学生组成1组而建立,学号01-05的学生为一组,06-10的学生为一组,依次类推;链表的节点成员有num、name、score(自己拟定值)、next(下一个学号学生的地址,即座位号)。
②在每组中,若学号%5=1,该学号学生的地址(座位号)放在链表的头指针head中。
③在每组中,若学号%5=0,则该学生的信息放在链表表尾。
④若本组有学生请假未到,也将该学号学生的节点加在表中,但其中的数据和地址(座位号)是空白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整个教室的座位编号,每个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座位号,即地址。如1-5排的学生座位号如图2所示。
3.2 问题解决过程
学生看到问题后,会根据问题描述分别画出head,并询问其他同学相关信息,填写head的值,然后依次画出连同自己的学号、座位号节点在内的本小组5位学生的信息节点,并询问与其学号相邻的学生的相关信息,填写节点中的信息,完成整个链表。
3.3 链表的建立及知识点讲授
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问题描述和要求,画出相应的链表,并且每个小组5位学生的链表相同。图3所示为第3小组学生画出的单向链表。
让学生根据建立链表的过程,归纳总结出链表建立的方法及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给出如下过程:
①画head;
②画链表中第一个节点,填写该学生信息,并将该学生的座位号填写在head中;
③重复过程②,将后一节点学生的座位号填写在前一节点的地址处,直到某种情况结束链表。
只需将学生给出的过程稍加解释,作出补充,便可得到如下算法:
①画head,即建立头指针head,并赋初值NULL;
②画链表中第一个节点,即建立一个新节点,并填写节点数据,将新节点的地址赋值给头指针head;
③重复过程②,将后一节点的地址赋值给前一节点的next,直到某种情况结束链表。
然后再将算法用相应的程序代码书写,或对相应的程序代码进行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单向链表的建立。
图3中第2个节点的座位号为空,分析得出其下一个节点学号为10313的学生请假未到,因此可将后面学号为10314的同学的座位号填写在第2个节点空白的座位号中,然后将学号为10313的同学的节点从链表中删除。删除学号为10313后的链表如图4所示。如果该学生在下一节课来到教室上课,还可以将其节点再插入到链表中。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单向链表的组成与建立,以及链表节点的插入与删除,特别是动态链表的。之后再进行用指针方法进行建立静态链表或动态链表的程序的讲述和分析就非常轻松了,学生也能很快掌握用指针进行链表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的编写。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5
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如今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平时只注重课堂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总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计算机高职教师平时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系统原理”,只有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整体联动,计算机课堂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
二、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是课堂,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有效课堂”和“向课堂要效益”为首要原则。只有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了,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高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有一般高等学校讲师教学素质,又具备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的工程师教学素质。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有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三、高职计算机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管理环节要素上着手。
1.要全面更新教师计算机课堂教学观念
就目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来讲,非师范类的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对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关注较少。因此,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应该让所有的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都重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一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都必须有现代课堂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教学观念得到全面更新,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和“能”的结合,实践才不至于作为理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2.着重革新计算机课堂设计思路
各专业有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但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要能着眼于“能力”。很多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不够。
对于每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备课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着手创新课堂教学科学评价机制
从高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评价机制。要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要不断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提倡多法并举、古为今用。
鼓励课堂教学创新,就是要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科学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技能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总之,要真正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
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相关内容的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学科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十分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
一、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教师主动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意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进行计算机知识方面的教学准备。无论是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尽可能准备能够吸引学生且符合教学要求的内容,而不是仅仅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
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要认真地阅读和分析教材,并结合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善于分析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并将其运用到课前教学准备中,尽可能地把神秘感、有吸引点的课堂教学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感兴趣实物的渴望情绪,使学生自我成就感得到加强。除此之外,教师要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独有特点,以“理论联系实际”为重要出发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多提供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
计算机课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学生只有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精髓部分。相对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来讲,计算机课的主课堂阵地是计算机房。只有在这里,学生才可能把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点。因为教师在课堂讲授十节计算机理论课不如学生在机房进行一节实际操作训练课。因此,相对应理论方面的掌握来讲,学生更需要有着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不断地重视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把握计算机课中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课时比。在珍贵的课堂教学40分钟时间里,教师在学生实际操作和理论讲解的合理分配上要遵循“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精心安排理论内容,使其尽可能地压缩并提炼出精华,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运用。除此之外,初中各个学校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机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计算机上机操作设备。
三、因材施教,针对性地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一个需要有计算机设备支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家庭之间的差异,会出现部分学生起步晚的现象。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有些学生的家里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在课堂学习前已经掌握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由于这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更强,而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没有更快接触到相应的设备,这使得他们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一定的时间作为保证,从而使他们无论在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还是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上,都难以和那些拥有相关设备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差别化、针对性的教学。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好,家里已经配备相应设备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安排一些更加注重操作性的课程。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配备相关设备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安排一些简单的课程,并结合课程教学的效果,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际操作,并在学校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际上机的机会。
四、整合学科资源进行教学
初中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初中各个学科如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教师在本学科的讲解时,都需要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初中计算机教师要充分结合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把计算机教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计算机技术的趣味性、有效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计算机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还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计算机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感,也能使计算机与其他各学科之间互补长短,合理搭配,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初中计算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把握计算机教学的脉搏,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使计算机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