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1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U469.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系通过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地质问题,从而为工程施工设计提供正确的岩土工程参数和资料,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1]。不同的地质情况会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同效应,而不同规模类型的工程活动又会给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施工前未将勘察工作落实到位,则施工期间将引发各类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可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2]。接下来,笔者即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改进和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展开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使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常见问题
2.1内业工作常见问题
2.1.1资料整理不规范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不论何种性质的岩土都应给予标准参数值,并提供工程对应的基本值、标准值以及特征值,然而,一些工作人员由于对统计缺乏相关的概念与认识,因而在对岩土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过程中往往没有将异常值清除,导致标准差系数过大,令分析结果存在严重错误。
2.1.2报告书存在不足
部分勘察报告书由于编写人员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编写内容,使得报告书内参数存在不完整或(和)前后矛盾的现象,且内容上往往过于重视结论而忽视了工程师所需要的建议及措施,即便提出,也由于主观性过强而使得建议较为笼统,难以被工程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采纳和应用。
2.1.3室内测试不规范
部分工作人员在岩土样品送到实验室后,没有依据操作规定流程开展采样测试。譬如一些高烈度地震区的粉土,由于工作人员未对其实行相应的粘粒含量测试,致使最终结果将其错误的判定为液化土,造成投资浪费。
2.2外业工作常见问题
2.2.1地下水测量
在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位不清将会对工程施工展开产生不良影响。譬如在进行勘察工作时,由于未对包括潜水含水层及承压含水层的地层实行分层量测,致使勘察报告中关于地下水性质的描述模糊不清,给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实行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时必须重视地下水测量,明确每一项数据。
2.2.2勘探点过浅
勘探工作的深度根据基础结构的不同,其深度也各不相同,然而,一些勘探单位为了提高勘探速度而罔顾信息的真实性,采用不规范的流程实行勘探工作,给勘探质量带来了极坏影响,这一行为在某些勘察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尤为严重。
2.2.3取样与原位测试缺乏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取样与原位测试件数至少应为六组,如此才可确保测取样与测试的代表性与均匀性[3]。然而,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未按规定标准实行取样与原位测试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件数达到要求,也会因为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最终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
2.3问题原因
2.3.1勘察技术跟不上时代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但仍有部分勘察单位在实行勘察工作时仍然使用传统的勘察技术,设备也较为落后,在该种勘察条件下执行勘察工作,不仅极易引发大量问题,也难以充分满足现代工程设计的需要,可见,勘察单位要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争取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当前的技术水平与设备进行更新。
2.3.2为节省开支而偷工减料
近年来,随着勘察单位陆续转变为企业化经营模式,勘察市场的竞争形势也愈加白热化,为了取得更多项目,一些勘察单位盲目压低预算价格以提升吸引力,这就导致他们在执行勘察工作时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以偷工减料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此外,还有部分勘察单位盲目追求速度,诸如取样、钻探、布孔等操作均未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不但使得最终数据失真,还对现场岩土地质、地基造成直接的破坏,给工程施工带来恶劣影响。
2.3.3缺乏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
现今,部分勘察单位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中标后没有选择具备专业素质的岩土工程勘察人才,而是聘用农民工来完成诸如地下水位测量、取样等外业勘察工作,甚至分配到土层测定等关键职位,大大降低了勘察质量;此外,由于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往往未受过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培训,因而不规范勘察行为十分常见,极易给整个勘察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解决对策
2.1加大先进性设备、技术及方法的使用
在当前勘察市场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勘察单位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需要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新型物探技术以及先进性地质测绘技术的运用,如多功能静力触探仪、静载荷试验、波速测试等,通过工程检测将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反复的分析、对比,既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又解决了既往风化岩承载力、花岗岩残积土等依靠传统技术设备难以获得精确数据的问题,实现了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2.2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要改变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弥漫的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监督与管理力度,整顿不规范行为。首先,应经常性、持续性的监督勘察现场作业,使勘察人员自觉形成规范勘察意识;其次,针对勘察报告,应认真检查报告中的每一条内容,特别是场地稳定性评估与基础选型的论证,以防止报告内容陈述部分占过大比例,缺乏对详细内容的分析,同时,还应仔细核对数据的完整性及前后一致性,确保报告具有参考价值;其三,为进一步预防越级勘察和盲目勘察的现象,需要优化对勘察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查与管理力度,以明确勘察工作的目的性。
2.3完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
近年来,人们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速度,质量也必须有保障。可见,勘察单位要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意识到专业化、高素质的勘察技术人员对促进勘察质量的重要意义,完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在职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课程,使所有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都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鼓励勘察人员参与各类勘察相关的讲座及学术性活动,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以促进勘察各专业间的经验交流,加深每个勘察人员的知识深广度。此外,还要注重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最大程度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推动勘察单位的发展。
3.结语
综合上述,作为一项使用范围广、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故勘察期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致使勘察质量降低。因此,为尽可能避免该类现象,应将现代化、先进化技术全面贯彻到勘察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紧跟时展,同时,还应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杜绝任何违规勘察现象的发生,最后,针对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应提高对人员的重视程度,优化培训与教育力度,从而打造出优秀的岩土工程勘察队伍,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焰.岩土工程勘察措施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53-55.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2
重新修订道路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强化对工程能力的培养。多年来,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聚焦工程能力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大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并在道路工程等专业率先启动。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创造了良好条件。
打造工程能力基石
根据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工程经验、工程科学、工程实践三个螺旋式上升阶段[4]。最初的工程教育主要以机械还原论为指导思想,主要凭借经验;第2个阶段是引导工程向科学发展,促使工程科学化;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第3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认为除了科学之外,工程实践与实验是发展新技术的温床,是培育合格工程师的摇篮。根据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道路工程毕业生工程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结合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的优势与特色,对道路工程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工程案例教学、科研辅助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一)优化课程设置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33方式,发现以往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基础课的作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工程意识薄弱。课题组向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成果和建议,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强调了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调整后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占学时约为87.8%,避免了以往“专业训练不足”造成的尴尬。2006年,道路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测量学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09年,核心专业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2010年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经济与管理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二)密切联系工程实际进行教学对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工程案例。如在讲授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时,大量引用主持和参与过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可视化,受到学生高度评价。在讲解建筑材料时,常常使用承担过的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学生好评。(三)注重科研促进教学将交通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及时引进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讲授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开阔学生视野。保留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基本理论,删除陈旧过时和重复的教学内容,拓宽主干课程的专业知识面,突出应用、实践和创新,本着知识点集中、连贯的原则,有效整合关联课程内容。如:在建筑材料与路基路面工程知识模块教学中,通过模块化教学首先剔除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然后,将建筑材料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使其融合成一个整体;最后,通过建筑材料实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实习、路基路面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水平。
工程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条件
为保障道路工程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了相应计划与政策。(一)师资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尤为重要。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优先安排具有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经验的教师承担道路工程方向学生的教学工作。鼓励相关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培训等方式,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相关资格。为了培养工程型教师,对担任道路工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具有工程实践、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上课前至少进行1年以上的相关技能培训。这些举措对建设一支工程素质过硬、掌握现代工程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二)平台与实验室建设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打造了五大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一个国家级土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两个基础课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初步构建了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要补充,以道路相关企业为终端的全过程、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是组织和实施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关键。以实验课程、课程实习为内核,以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创新实验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表达舞台,初步建成了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等五大实践教学平台。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建设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如通过定期举办读图制图大赛、计算机技术大赛等学科竞赛,深化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也使得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保持了“强基础”这一优势。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依托一个“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两个“湖南省普通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通过举办测绘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9届)、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工程地质大赛等省级、校级学科技能竞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大增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测绘技能和试验技能,同时也表明专业基础类实践教学平台在培养人才专业基础方面已基本发挥了作用。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虚拟实验模块、虚拟实习模块、虚拟课程设计模块、虚拟毕业设计模块。虚拟实验模块涵盖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实验、岩土实验、路基路面实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为依托,学校下拨专项建设经费5万元,购置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电脑、办公座椅、会议桌等,学院下拨专项经费20余万元,购置了相关工程技能培训软件和系统(分为6大模块),基本实现了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学生依托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的训练,其“工程硬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虚拟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培训,其“工程软能力”也得到了良好训练。(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对原有17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增“湖南云中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常德海赛沥青经营有限公司”“湖南省湘潭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14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过程中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生通过到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等)或见习,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通过不同项目的工程技术特色训练实现了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和专长培养。
结语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00-02
受各国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构建和改革体现出了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但是,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课程异中有同,探究各国当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可以明显感觉到注重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普遍特征。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性高。实践性强体现在:学生课堂理论学习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生产实践需要具备综合应用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教学法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概预算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整体规划当中,由任课教师统筹安排,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指教师在加强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同时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指学生结合实习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设计任务书(教师根据具体的实习项目的特点拟定)的要求,并利用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验以及施工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设计。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同普通本科有相同竞争力、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够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独立学院的追求目标。可见,探索如何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要求,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培养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快、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通过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深入研究,细化分类,笔者认为土木工程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应相比一本和二本有所区别和侧重点。具体建议如下:
1.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构建与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
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将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结合多式样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室内实习来获取经验、实践能力。
3.加大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扩充师资队伍,通过组建教学团队,采取观摩课,讲课比赛、教学改革立项等措施,提升教学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加强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4.增设专门的思维创新课程,发挥学生能动性,分散实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5.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依靠建筑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进企业、上岗位实习,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指导意见,结合各高校的专业定位,一般土木工程专业下分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顶目管理能力的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大以下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道路桥梁实验室、原位测试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
三、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就在应用而言是高层次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改革的创新点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各国教学方法实践性改革的思路与土木工程应用本科的培养模式与目标相结合,提出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性这一改革措施。第二,提出这一教学模式转变的主体――教师,应当改革先行的思路,不管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还是从实践性能力与素质。第三,通过国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对比分析,提出这一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曹露春.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体系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5).
[2]彭大文,丁文胜,孙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3]程来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2008,(12).
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拓展(桂教改2010JGZ046);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32)。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4
关键词:CDIO理论;工科类专业;毕业环节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43-02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工科学院毕业环节也是完善本科生工程实践的重要教育过程。在当前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张的形势上,如何做好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强化中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CDIO所包含的“构想—设计—实施—操作”4个过程[1],给出了我们清晰的指导工作。
一、目标的制定
高校毕业环节的培养目标是工科专业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2]。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工程设计或专题研究,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科技人员)的综合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调查研究、查阅文件、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工程设计绘图的能力。具有熟悉并掌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范;以培养工程师(科技人员)基本素质。
二、做好中间环节的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学校要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实现这一目标,如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安排、学院毕业环节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进行校外毕业实习或设计的组织与安排等相关的执行政策与决定,作为二级学院要贯通上级部门政策同时理顺系部与教师工作,做好整个毕业环节的设计。
(一)成立本院毕业环节相关组织领导小组
针对每一届毕业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成立毕业环节相关组织领导小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毕业设计(论文)督导组。其中领导小组参与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院毕业环节工作,决定毕业环节中重大事项;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毕业环节具体工作管理,落实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环节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督导组负责学院毕业环节质量把关,各阶段提交资料的检查、审核,向学院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二)阶段性工作的设计
为保证毕业环节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毕业环节阶段性工作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从第七学期开始依据本院情况,安排各环节工作内容、组织方式、时间安排。内容包含选题—师生双选—任务书下达—前期工作的布置—实习环节—毕业环节—校外实习有关事宜—优秀团队的培育工作—评语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等工作。
三、实施与操作
(一)制定相关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
作为二级学院要完成本院或本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而且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好中间环节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相关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尤为重要。如选题的方向与安排,不合格毕业设计(论文)规定、毕业生毕业环节实习管理的规定、毕业生毕业环节实验室教室使用管理规定、毕业生在校外开展毕业环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的评定办法、评定本科十佳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方法、培育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决定、关于往届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借阅管理的规定等等一系列的规定,严格执行,把控中间环节,保证毕业环节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编制各专业方向性内容要求,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同专业同类型题目大小不等、完成的内容达不到题目的基本要求、同类型题目完成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在任务书中给定的任务量不确定、相同类型题目不同指导教师完成的内容不同等等诸多问题出现,同时考虑到教师学有专长,不可能对本专业所有方向面面精通。根据以上情况,我院请各专业负责人针对各自专业的几大方向,如环境工程的三个方向“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道路桥梁设计”“岩土工程”“工程召投标与概预算”。指定各专业组织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参考专业指导委员会相关要求编写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性文本资料;编写出相关方向需要完成的内容,以满足本专业所有教师指导该方向毕业设计(论文)所需。一方面便于教师确定题目和编写任务书;另一方面也给出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和评阅,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同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完善。
(三)多方位培训,提高指导教师工程水平
近年来高校科研任务加重,引进青年教师过于偏重学历,而工程实践性不足。本科生要求工程性设计类题目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完成某一个专业所有方向的设计,特别是工程设计类题目对于青年教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关;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高工进行整体的集中培训,从各类工程工艺流程识图、到制图再到专业绘图等几大方面培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到设计院进行学习工程设计与实际工程培训。都是有效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良好措施。
另一个方面,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如任务书规范性编写,从完成内容、工程背景、参考文献与专业规范工具书的有效应用、任务书时间段的合理安排等多个方面一一指导;如开题报告从研究内容、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应该如何指导。避免学生将研究性题目的开题报告写成实验药品、研究路线写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同、研究方法又写成研究内容或者复制老师的原版任务书中的方程式等等很多雷同现象的发生。
(四)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的培育
为深化教学改革,激励教师的主动指导作用和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真正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培育管理办法。对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每届培育院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按照专业确定。具体产生由各专业老师申报、专家初评,最后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进行重点培育。对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每届培育院级团队的数量不限,由各专业老师自由申报、专家初评,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进行重点培育中间检查,最后学院单独组织团队答辩。每年上报校级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数量从列入院培育的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中优选产生。在此过程中学院对院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培育的给予相关的资金资助。
(五)做好中间环节的过程检查与控制
毕业环节通常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工程类专业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人员增加,学生为了就业需要,实际上在外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不定数因素存在,而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教师或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一人一座需求,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专业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生重视程度不同,对待毕业环节的态度不同,导致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深浅不一。所以中间环节的检查很重要,学院从阶段安排到前期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中期环节检查,不定期抽查,校外学生返校检查,安排专门负责实践环节的各系正副主任进行检查,定期写检查工作汇报,学院从中发现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监督督促学生按照时间完成任务。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四、结论
本文应用CDIO“构想—设计—实施—操作”的理论,指导工科类毕业环节的“目标的制定—中间环节的设计—实施与操作”的工作,保障了毕业环节的有序进行与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原来传统服务业的旅游行业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约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约29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约2.22万亿元,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而旅游业的持续升级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专业人才和创业性人才。
二、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重庆市部分高校分析:虽然绝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在酒店或者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单位实习,但是和企业成功签约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少之又少。一方面他们愿意选择企业工作,但由于受到专业认同度不高、旅游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以及个人技能和兴趣的多方面影响,导致愿意选择旅游行业的学生比例较低;另一方面,调查中也可以发现,除倾向于专业对口行业之外,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文化艺术、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由于文化艺术产业和旅游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体育竞赛、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因此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兴趣,甚至超过了旅游酒店业。同时,基于家庭环境、技术特长等因素,一部分学生优先考虑了和旅游专业关系较少甚至无关的行业,如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等。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低进入率”与“高流失率”的现象。一些原本在酒店和旅游社等相关单位实习的学生在过了实习期后纷纷辞职,重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旅游专业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下旅游企业用人状况。目前从吸纳旅游类大学生最重要的场所:旅行社和酒店来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不乐观。旅行社大多处在“弱、小、散、差”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极度扁平,导游在旅行社获得提升的机会很少。酒店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令刚毕业的大学生倍感压抑,他们想要在酒店得到提升发展,需要经过二到三年的“培育期”许多大学生正是熬不过“培育期”而离开酒店的。具有关材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后到酒店工作,第一年人员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2年中,流失率80%,5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酒店工作。
(二)薪酬状况。薪水和福利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诱因。目前旅游行业薪酬水平较其它行业而言,相对偏低。薪酬体系也极不合理,酒店人员的工资水平始终与职位相连接,必须升职才能升薪;旅行社人员的薪资随季节而波动,极不稳定,甚至出现了“零工资”此外,在旅游企业内,旅游管理类本科生、专科生的工资和中专生、高中生等员工相比,在工资级别上几乎没什么差别,录用的大学生也以“实习生”的形式对待,安排的工作不仅缺乏弹性,而且不具挑战性;作为员工最大福利的培训也提供得较少,这种情况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知识贬值”的想法,一有机会便纷纷跳槽,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的落差。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例如酒店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高的行业,许多酒店因为人手不足每年都会通过校园招聘会招进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一些酒店对人才规划缺少长远观念,对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以及目标培养,加上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酒店方往往抱着一种“先招进来再看看”的想法,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而进来的大学生也觉得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缺少成就感,感觉自己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缺乏对酒店的认同感,最终选择离职。此外,传统认识中服务业低人一等,某些岗位社会认同度低,毕业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依然从事“伺候人”的工作,无法从工作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不足。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普遍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并不够扎实。如不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不好、电脑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都有待加强。
四、解决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今后要前进的方向。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根据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单位所占的位置,制定自己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计划。同时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于1998年将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原来土木类较为狭隘的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岩土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仅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通常做法,即课程由通用的大平台课程和按专业课群方向划分的课群组课程两部分组成,突出工程教育特点,使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了多学科、宽口径、综合性强等特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工程素质,最新实施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合计占总学时的49%。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基础课程之后,大体了解土木工程各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应了土木工程综合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划分课群组的做法,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土木工程师将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适应了土木工程个性的特点,并为学生未来继续;朱造打下基础。
(二)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
工程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包括专业知识的应用等专业方面的训练外,还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方面的训练。通过工程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与工业界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学生工程训练普遍不足,工程素质有待提高。
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提高了学生工程训练的要求。具体做法为:1.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均安排综合性大作业或设计,以增加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适应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做法是在大平台课程阶段安排了11.5学分的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等实践环节,在课群组课程阶段安排了5~10学分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2.在这些常规工程训练基础之上,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竞赛活动。其基本形式为课外设计竞赛和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带竞赛机制的课程设计项目。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3.计划增设部分专题讨论课。专题讨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专业报告写作与演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辩论能力等。4.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为18周,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岩土工程师课程培训范文6
Abstract: This project takes Grade 13 of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main body to analyze, aiming at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course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and problem of the gap between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demand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alents. "Professional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graduation design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mod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ifficulties that exists in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alent demand positioning link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mining engineering,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关键词: 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applied talents;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224-02
0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然而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首要解决的就是“具体要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这一难题。就目前而言采矿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对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要在创新与实践上有一定的基础个能力,然而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性是目前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还要想到“就现在教学模式而言我们应该如何的去培养采矿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则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模块化形式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来使学生提高这种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以达到采矿工程专业的真正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1 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首要目标是定位要精准,学会适当调整动态;运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内煤炭院校与省内国内大型的煤炭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将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与学校在办学条件、优势与特色及服务面向等多个方面相结合;对四大原则理论,即面向服务、社会需求、自身特色与办学层次严格遵循。
第二,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人才培养所需的精准定位相结合,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不但可以凸显社会需求,而且能够对学科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契合,对就业导向与平台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以构建。不同的企业在知识结构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平台+模块”一样的知识结构体制主要表现出就业导向这一人才培养的特点,统一搭建相应的平台,只是能够依照学生自身发展与企业需求通过平台下面的课程模块加以适当调整,构建出以“订单式课程体系”为主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依靠国家目前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同时以“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工程进行创新,建立起以“生产、学习、研究”为一体的基地,对采矿教学仿真实验室进行优化与充实,运用“教学-实践”的方式进行循环与结合培养,达到有效融合校内仿真教学和现场实践形式的目的。对“虚拟仿真+轮岗挂职”为主的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构建,一方面,能够解决只能依靠高校的实验条件建设与学生依照考纲进行实践执行,不会学以致用的难题;另一方面,有效对实习难及入井难的问题进行解决。
第四,为了实现高校对应用型人才进行“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务必运用“社会需求+校企协同”模式与建立学校-企业联盟,通过企业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及“就业导向+平台模块”的运行模式,并将毕业设计管理和指导模式为主的“专业交互+协同创新”相结合,对学生自身的专业认知感与意识形态进行强化培养。运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构建一套“利用待遇留住人才进行终身培养”的用人机制,学校跟踪指导毕业学生进行继续教学培训与学历提高,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态进行培养。将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存在“人才用的上却流失严重”的难题进行解决。
2 采矿工程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图
采矿工程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图如图1所示。
3 采矿工程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在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选题上,通过四年对其进行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模式对其人才培养的实施存在的实践能力与人才需求定位与意识培养等系列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满意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达到了对人才进行“定位要精准,并适当调整动态”的培养,保证了招生与就业的稳定情况。将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与学校在办学条件、优势与特色及服务面向等多个方面相结合,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在煤炭行业处于低迷时期,通过将培养方案、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结合,促使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学校就业率中,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前列。
第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合作模式取得满意效果。国家大学生实践基地与校企合作实习教学基地等一系列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充分利用,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自身专业认知感与意识形态。
第三,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校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项大赛,多人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又61余项的创新实践作品大赛作品由全国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获得,同时有6篇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取得了5次专利。
4 结论
通过将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2级全体学生作为主体明星这次培养模式的试验,同时获得了最佳的成效,开辟了一条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实施的便捷途径。依靠所建立的就业导向+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与运行模式”及“专业交互+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全新的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培养模式,对学生自身的专业认知感与团队意识进行强化,让学生能够对企业发展意识形态形成正确认识。该培养模式经过四年一体化的分析研究,正在逐步的改进和完善,将加快以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3级全体学生再进行一轮的升级培养。
参考文献:
[1]龚荒,陈文.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结构分析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2).
[2]余琴.直面煤矿专业人才流失―――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J].现代职业安全,2005(2).
[3]彭腾,阚小良.论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古德生,吴超.采矿与岩土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4(03).
[5]徐学锋,刘少伟,韦四江,顾明.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6]张国华,蒲文龙,徐锋,杨凤娟,唐国忠.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紧缺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15(02).
[7]张国华,康健,赵喜江,陈刚.黑龙江省煤矿定向专业人才稳定状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