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主要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主要知识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1

【摘要】 目的 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的疗效。 方法 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食管贲门癌2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PDT组(42例)和PDT联合局部化疗组(160例)。对每一患者均先静脉输注光敏剂癌光啉 (PSD-007)或血卟啉单甲醚(HMME)3~5 mg/kg,于用药后经内镜以激光照射肿瘤局部。PDT联合局部化疗组除PDT治疗外,于每次激光照射前肿瘤局部注射化疗药物5-Fu或平阳霉素,间隔1个月可重复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吞咽困难、下咽痛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其中PDT联合局部化疗组吞咽困难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生存质量亦提高。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部分病例随访12~36个月,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PDT组显著延长。 结论 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能协同提高PDT的治癌效果,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进展期食管贲门癌 光动力学疗法 局部化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ocardiac cancer. Methods 20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ocardiac cancer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DT group (n=42) were treated by PD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n=160) were treated by PDT in combination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under endoscope. The PDT was carried out by giving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hotosensitizer-photocarcinorin (PSD-007) or 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HMME) 3-5 mg/kg, followed by laser irradiation of the entire tumor.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5-Fu or pingyangmycin was locally injected prior to each irradiation. Results The rate of dysphagia remission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DT group. On short-term efficacy, the rate of significant remission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DT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2-36 months; the mean survival time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PDT group. Conclusion PD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advanced esophagocardiac cancer, with its therapeutic effect better than that of PDT alone.

Key words: advanced esophagocardiac cancer; photodynamic therapy; local chemotherapy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自1982年以来,PDT已逐步应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于PDT能相对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健康组织损害很小,故对不能耐受手术、化疗及其他抗癌疗法无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0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PDT或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食管贲门癌220例,现将资料完整、可评价疗效的202例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食管贲门癌患者202例,均经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确诊。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单纯PDT组共42例,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57.6(42~72)岁。临床肿瘤分期:Ⅱ期25例,Ⅲ期16例,Ⅳ期1例。其中吞咽困难者38例,下咽痛者26例,体重减轻者40例。食管癌27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术后及放疗后复发各2例。按病变范围计,3~5 cm者10例,5.1~10 cm者16例,10.5 cm者1例。贲门癌15例,均为腺癌。其中术后复发4例。PDT联合局部化疗组共160例,男104例,女56例,平均年龄62.5(40~81)岁。临床分期:Ⅱ期89例,Ⅲ期68例,Ⅳ期3例,其中吞咽困难者143例,下咽痛者86例,体重减轻者146例。食管癌125例,病理:鳞状细胞癌124例,腺癌1例,其中术后复发6例,放疗后复发4例。按病变范围计3~5 cm者48例,5.1~10 cm者72例,10.1~11 cm者5例。贲门癌35例,其中术后复发8例,腺癌33例,印戒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

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1.2.1 光敏剂 癌光啉(photocarcinorin,PSD-007)注射液[1],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注射液[2],均为第二军医大学研制。

1.2.2 光源 MJZ-Ⅰ型铜蒸汽泵浦染料脉冲激光器,激光波长630 nm,由浙江大学机电设备厂研制;HDJ-500高功率氦氖激光器,激光波长632.8 nm,由东南大学研制。

1.3 治疗方法

1.3.1 PDT方法 先以光敏剂PSD-007 或 HMME原液于前臂皮肤进行划痕试验,阴性者即按3~5 mg/kg剂量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于用药PSD-007后24、48 h分别经内镜以柱型光纤行肿瘤区激光照射,而于用药HMME后3 h即可行肿瘤区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400 mW/cm2,能量密度200~400 J/cm2,每光斑照射15~20 min,一般照射2~4斑。光斑应充分覆盖病灶,并超过病灶边缘0.5~2 cm,两光斑间宜适当重叠。光敏剂为PSD-007者,1次给药后,照射2次为1疗程;光敏剂为HMME者,给药后仅照射1次。间隔1个月后可重复治疗。应用光敏剂PSD-007者需避光1个月,应用光敏剂HMME者仅避光3天。

1.3.2 局部化疗 激光照射前,先经内镜于病变部位分点注入2.5%的5-Fu注射液250~500 mg,或注射稀释的平阳霉素8 mg。本组病例,PDT联合局部注射5-Fu者108例,联合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者52例。

单纯PDT治疗1疗程者21例,2疗程17例,3疗程、4疗程各2例;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1疗程者87例,2疗程58例,3疗程7例, 4疗程8例。

1.4 疗效判定 按全国激光-血卟啉会议(1984年,北京)制定的PDT近期疗效标准评价疗效[3]。完全效应(complete remission,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病理活检阴性,超过1个月;明显效应(significant remission,S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持续1个月;稍有效应(minor remission,M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下,持续1个月;无效(no remission,NR):肿瘤体积无缩小,或有增大。部分病例随访12~36个月,以判定远期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 疗效结果经百分率与均数的t检验,P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的改善 经临床治疗,多数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能进饮食,体重增加。其中PDT联合局部化疗组患者吞咽困难的缓解(或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患者(P

2.2 近期疗效 所有病例于治疗后1个月,经胃镜复查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判断疗效。单纯PDT组:CR 1例,SR 8例,MR 28例,NR 5例;显效率(CR+SR=9例)为21.4%,有效率(CR+SR+MR=37例)为88.1%。PDT联合局部化疗组:CR 9例,SR 55例,MR 85例,NR 11例;显效率(CR+SR=64例)为40.0%,有效率(CR+SR+MR=149例)为93.1%。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P

2.3 随访 单纯PDT组随访12~36个月者30例,平均生存期8.9个月;无存活2年以上者(表2);PDT联合局部化疗组随访12~36个月者80例,平均生存期15.2个月;存活2年以上者12例(12/80,15%;表2),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PDT组明显延长(P

2.4 副作用 15例(单纯PDT组7例,PDT联合局部化疗组8例)患者在治疗后3天内出现胸痛,对症处理后缓解;8例应用光敏剂PSD-007的患者因避光不严,出现暴露部位皮肤过敏反应,经口服抗组胺药后可痊愈;未见发生消化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2 单纯PDT组和PDT联合局部化疗组治疗后

3 讨 论

PDT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已有20多年历史。20多年来PDT治疗技术发展迅速,现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临床研究先后应用许德余等[1-2]研制的两代卟啉类制剂,作为光动力学治疗的光敏剂,近7年主要是应用血卟啉单甲醚(HMME)。由于HMME是一种单体卟啉,给药后3 h,HMME在肿瘤、皮肤及骨骼肌中的分布量差距最大,分布比分别为3及12.2,此时皮肤及骨骼肌中的药物绝对含量很低。基础研究表明,HMME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的灭活作用和对动物移植瘤的光动力疗效均高于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急性和长期毒性远低于HpD[2]。由于其在肿瘤组织中相对摄入量较高和迅速从组织清除,正常组织光毒极低。因此,用药后3 h给患者进行光辐照,可获得好的疗效和更低的正常组织光毒反应,使光动力学治疗不再受治疗后长期严格避光的限制,患者更易接受。本研究应用HMME者,无1例皮肤光毒反应发生。故认为,HMME是疗效肯定、光毒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国产光敏剂。

由于受到光照深度的影响,PDT对表浅癌的疗效好,而对体积较大、浸润较深的癌性病变疗效不满意。因此,在较大消化道肿瘤的PDT前,可采用高功率激光灼切病灶隆起部位,减少病灶厚度,再行PDT治疗,常可提高疗效。本组7例患者因食管贲门部病变隆起,影响光纤插入,故先以高功率YAG激光进行局部隆起病灶灼切后,才使光纤顺利通过,进行有效的PDT治疗。但对较深的浸润性病变疗效差。

已有研究表明,PDT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对肿瘤的光敏杀伤效应[4~8]。PDT与化疗协同治癌的作用机理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化疗细胞毒药物改变了癌细胞膜对光敏剂HpD的通透性,增强了癌细胞对HpD的摄取或HpD在肿瘤组织细胞内的聚积。二是两者对癌细胞的周期敏感性不同,产生序贯治疗作用。故认为,PDT与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联用可起到序贯治疗作用,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联用,可增加肿瘤内光敏剂的聚积,从而提高光动力效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为提高PDT的治癌效果,本研究应用PDT联合瘤内注射化疗药物(5-Fu或平阳霉素)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160例,与单纯PDT组(42例)比较,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梗阻症状的缓解率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单纯PDT组,随访生存期较单纯PDT组延长。上述临床应用结果表明,PDT与局部化疗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安全而有效,并能协同提高PDT的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德余,殷祥生,陈文晖,等.肿瘤光化学诊治新药癌光啉(PsD-007)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20(10):440-446. [2] 许德余. 肿瘤光动力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55-168.

[3] Huang Z.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China: 25 years of unique clinical experience. Part one:History and domestic photosensitizers[J]. Photodiagn Photodyn Therapy,2006,3(1):71-84.

[4] 范建中,郭友池,滑连生,等.光动力疗法和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联合杀伤作用的研究[J].中华理疗杂志,1988,11(4):193-196.

[5] 牛敏英,赵孟莲,石永进,等.血卟啉衍生物(HPD)与化疗药物合并应用对人胃癌细胞系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1992,14(1):70-72.

[6] 张南征,张学庸,朱 云,等.光动力疗法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上消化道癌[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65-66.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2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结构主义;认知

很多高校的管理学教师尝试从多个方式上对管理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比如角色扮演或者案例分析等,对于管理场景的模拟,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的游戏当中,这些实际上都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实际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论进行整合,也就是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仍然需要通过相关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而结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对于高校当中的管理学的教学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管理学内在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等,都应该进行重新整合和思考,通过对方法和内容的重新审视,能够帮助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更具备吸引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结构主义理论与管理学教学结合概述

结构主义理论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图式”,图式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结构主义强调对于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进行反思和省察,而且也认为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图式进行开展,抓住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有三个过程,分别是同化、顺化以及平衡。同化是个体在受到外界新的刺激之下产生的改变,而顺应是在外部的环境产生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进行重组的过程当中,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结构主义的理论主要由皮亚杰、科恩伯格以及斯滕博格等人对理论进行开拓和发展,他们针对认知的理解和研究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人对认知、教育等层面的研究。在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当中,结构主义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思维,因为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教学是实践训练过程当中,往往没有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学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特征,并没有真正深入地探究这种演进过程的机理。但是,在结构主义的相关认知理论的支持下,管理学在教学的过程里可以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结构主义中认为的“平衡”状态。所以,应用结构主义指导管理学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有着非常大的应用空间,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结构主义思维下管理学教学原则

结构主义对高校的管理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价值观,特别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的角色以及影响仍然是辅的,应该让学生作为认知行为的主体,教师引导这种认知行为的发生。所以,在结构主义的思维之下,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特征,从认知的过程出发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计划者,以这样的计划者身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教师最终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结构主义认知理论中的“平衡”。所以,在结构主义的思维之下,管理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方面,结构主义要求管理学的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日常的管理学学习当中。问题实际上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是管理学的教师提供的一段相关的素材、文字材料或者多媒体材料,也可能是实际的管理行为中的矛盾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认知。在结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当中,以问题作为推动学习者认知的方式是相对比较普遍的,很多学习者只有在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从被动认知转化成为主动认知,从而更好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管理学的知识进行认知。问题作为管理学的驱动和核心,应该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而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方面,结构主义也要求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作为中心。教师实际上只是学生在认知过程当中的辅助力量,虽然在高校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进行积极地引导,但是教师并不能够越俎代庖,而是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管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对课堂的教学起到控制以及促进的作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过程当中。第三方面,结构主义也认为,学生在管理学学习过程里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认知。虽然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不一定能够创造非常多的真实场景,但是实际上,学生也只有在最真实的环境当中,其学习和认知的速度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知识不是管理学的教师进行灌输式的介绍,学生就能够形成自己的具体认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仍然需要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下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里,教师应该积极地根据管理学当中的内容,创造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掌握,以直观和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启动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三、结构主义下管理学教学的改革路径思考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复合特征的学科,其横跨多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管理学本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发展。管理学是所有经济管理方面的高等院校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实际上具有相对比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特征。而在管理学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科的教学更具备系统性,这也是很多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开展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管理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特别是在结构主义的相关思维和理论的支持下,逐渐摸索形成更具备效率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推动管理学的教学和发展。从实际上看,结构主义发展形成的理论和思维模式,结合管理学的教学实践,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首先,管理学教学应该形成问题作为核心的导向教学。导向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认知。导向学习主要也划分成为问题和启发两个部分,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为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称之为成功。结构主义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学习者容易受到之前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引进管理学的新知识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学习主体主要的学习背景,从他们熟悉的学习背景引导到新知识上。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从管理学学习者熟悉的背景引导而来,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然后在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或者方案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这实际上也就是结构主义教学思想里面的“顺化”过程。其次,管理学教学,也应该强调学习者作为中心,也就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当中认为,学习者实际上是整个学习和认知当中的核心,所以管理学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自己去把握管理学的认知进程,而教师只是对整个认知过程进行有限度的引导和推动等。所以,管理学的教师应该从外部进行引导,不能够简单地将管理学当中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不愿意主动地进行管理学的学习。管理学的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观点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够采用新的思维和认知,从而逐渐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程里面的集体讨论或者小组研究方式并不是要进行摒弃,而是要进行改良,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的过程。管理学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和具体的条件下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简单地纸上谈兵,这显然没有办法形成效果。所以,对于管理学教学当中的学生主体性,需要管理学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渐掌握一些学生主体教学的引导方式,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认知问题。

四、结束语

在日常的管理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角色,充分把握好日常教学当中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主动认知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知识的输出和最终的“平衡”,正是要充分结合结构主义当中主体认知、认知过程等相关的理论,帮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知识过程里树立自信心,最终解决日常教学当中的各类问题。综合上述分析,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管理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特别是从教学方法和认知模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推动力,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竺国丽,刘勇.高校教学管理伦理建设切入点研究———基于公共管理伦理理论的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2]黄吉雄.伦理视角下的高教教学管理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3

[关键词]民族地区 管理学 能力框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25-02

一、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设计

我们通过对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和社会需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综合确定民族地区对管理学人才的能力需求框架。

(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学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1.实际培养效果分析

通过对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尽管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对管理学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本地人才成长仍然较缓慢,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有瑕疵。

第一,对知识体系培养效果的评价。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都比较集中地认为管理学本科层次教育应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管理学科设置基本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矛盾。各专业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数量充足,但人文社会知识教育相对较少。

第二,对能力体系培养效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能力因素都体现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部分学校长期存在着学校课程与职业脱节的现象,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不能为其提供充分的就业准备;部分院校尽管在操作能力上较重视,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够理想。对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缺乏配套教育,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缺乏系统的课堂教学过程。

第三,对素质体系培养效果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素质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在个性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但由于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体系,培养效果与预期有较大的差距。

2.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管理学人才的总体需求状况,我们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新疆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同时,对政府相关经济管理厅局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一,用人单位需求意愿。总体来看,社会需求意愿仍然较强,90%的单位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招聘意愿。从学历要求看,本科管理学人才仍是需求主体。从毕业院校看,财经类院校在管理学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功能优势。例如,我校作为疆内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是单位招聘管理学人才的首选。

第二,对毕业生相关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对性别和特长相对重视,小型用人单位对族别较重视。

第三,对已聘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指标评价中等偏上。其中最满意的是精通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排在最后三项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

第四,对本科管理学创业人才的需求。对政府相关经济管理厅局和已毕业创业校友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管理学毕业生带来了较多创业发展的机遇,众多创业成功的实例激发着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本科创业型人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的能力框架构建

管理学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借鉴国外管理人才能力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对本科管理学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实际培养效果的差距,我们拟构建出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的能力框架,以指导后续的人才培养。

我们认为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应该是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构成的一个系统。

1.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用以证明能力的事实和信息。职业知识具体包括:第一,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了解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第二,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会计学是管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流转过程;熟悉财务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掌握企业财务运作的程序和基本规律。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在职业环境中用来合理、有效地利用职业知识、职业价值观的各种能力。管理学人才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第一,专业操作能力。要求管理学人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创新意识。要求管理学人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式,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上思考分析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第三,人际交往能力。要求管理学人才对内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具有谈判、联络的能力。第四,一定的创业技能。要求管理学人才具备一定的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

3.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贯穿于管理人员履行的每一项职责、处理的每一具体事件以及其如何致力于市场的诚信建设。具体包括:一是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管理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管理人员赢得他人信赖的保证。二是追求卓越的态度。管理人员应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敢于迎接挑战;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三是客观公正和保持良好的职业风范。客观公正是管理人员重要的道德规范,是职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二、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对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的路径依赖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怎样培养人;三是如何营销人。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属于目的要素;第二个问题主要指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培育内容和培育方法,属于内容和方法要素;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行为层面的营销机制,属于应用要素。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

2.培育机制

培育机制主要涉及培育内容和培育方法。培育内容是为实现培养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培育方法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掌握培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育方法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考核评价方法。

3.营销机制

营销机制是指在应用型管理学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建立“直通车”的各种方式与方法的总称。通过营销机制,把本科管理学毕业生推向市场,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对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的路径依赖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了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要培养符合此要求的管理学人才,高校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根据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施。该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结果输出到社会后,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根据该评价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调整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按调整后的人才能力框架新要求,进一步修正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关键,只有确定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带动整个循环良性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在正确的培养模式下,高校才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合适的、满足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需求的实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京.创新教学管理手段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 郑瑞.提高经济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构想[J].现代企业教育,2006,(21).

[3] 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4).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4

影响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因素

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学科的来源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性质、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相关智慧经验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的设计与规划的。

1.行政管理学科来源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形成以及出现在我国很早就有,行政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观点等,但是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的出现的最早则是从外国引进发展起来的,从国外引进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后,我国就开始根据其原有特色结合我国的具体特征进行相关学科体系的建设。行政管理学科来源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主要是在于行政管理学科来源中的实质性内容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首先行政管理学科的名称最早时期是由于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演变出来,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科,而随着行政管理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如今行政管理学科不仅是指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还包括一些非政府行政管理组织活动,如今也被称作是公共管理学科。在行政管理学科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像中,首先应从行政管理学科最早是由国外引进的说起,在从国外引进行政管理学科的同时也会受到引进国家地区的一些原有的政治思想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中注意避免盲目的照搬照学,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应用,以具备有自己的行政管理特色。

2.行政管理学科性质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时,还要注意从行政管理学科的性质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方面进行考虑。行政管理学科是一门从外引进的同时又可以称之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门应用学科,在实际的研究以及应用中,行政管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作用是行政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中因注意结合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性质,进行顶层设计过程中注意对行政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进行区别与联系的应用,并要根据顶层设计的实际情况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学科性质进行合理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学科性质的乱用或者滥用,以对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3.行政管理的经验智慧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作用。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知识虽然最初是由国外引进的,但是我国开始有行政管理的实践却是在很早时期就有的。众所周知,在进行学科知识以及其它的一些研究中,对于研究效果起到重大作用的,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外,具有丰富的智慧经验也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以及相关研究规划来讲,我国的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智慧经验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以及顶层设计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以及顶层设计中,我国早期的行政管理实践智慧经验虽然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以及顶层设计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早期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与新时期要求中的行政管理学科研究要求难免会有出入,因此在借鉴早期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使应注意根据现在行政管理的发展以及研究要求,选取合理以及合适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进行研究应用,避免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造成不良的影响。

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问题分析

在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问题的分析中,主要是根据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因素方面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现状中进行分析的。随着我国社会事业以及改革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与成果,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学科理论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落后与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且行政管理的研究发展中还存在有基础薄弱以及研究创新不足、研究方法落后等问题,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中应注意结合现有的行政管理研究现状,在对于行政管理研究现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展。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中应注意尊重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注意对行政管理中的个别性问题进行避免,相互交流、沟通,以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实施。

结语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5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管理学;教学效果

大部分高等学院在很多专业中设立了管理学这一课程,并且把它作为基础课,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习管理学及相关科目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对这门课的了解。基于管理学的教学现状,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管理学的教学质量。结合管理学自身的特征,很多学者都提倡运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管理学的教学。参与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构建学习框架,然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实践,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主要是调动全体学生,让其都主动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中。教师结合知识框架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一套较好的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点评讲解,在点评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知识渗透进去,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案例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让其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出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热情。为了使教师将参与式更好地运用到管理学的教学中,本文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

只有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管理学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提高。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座位上听课,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没有思考时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有些教师感觉自己博学多识,讲课讲得很好,很乐意也很享受这种自己讲授的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课上教师自己讲得自我陶醉,学生紧跟老师思路,课下回想知识就已经不记得教师所讲的内容了。这表明学生并没有真的参与到学习中,对教师课上讲的知识并没有彻底理解。而且还有很多教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即仅仅讲授学校考试大纲要考的内容,且对于这部分内容也是照着课本上简单地进行讲解,并不关心学生有没有在学,在学的学生有没有学会等问题。而参与式教学不同,它是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会教师所讲的知识转变成自己主动学会课本知识,学生由先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究学习,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讲授,而是慢慢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最终实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能自己领会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并实现运用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所以,引导学生思考是整个参与式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比如:对待这个问题应该先处理那个方面,理由是什么,解决这件事情需要哪些管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从哪个方向考虑更容易解决这件事情,具体步骤是什么,说出你用这种方法的理由,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就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框架,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的思考,最终实现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管理问题,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参与为主体,贯穿整个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管理学的快乐和意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管理学的知识,为以后相关学科的学习或者深入的了解管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和探索。对于学习也是这样的,对有兴趣的知识或者授课方式,学生就会尽可能的集中所有的精力努力去听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且主动去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讲授管理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此也就没多大兴趣。再加上通常教师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自己一味地在讲台上进行讲解,不关心学生在下边有没有听讲,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欲望,最终导致教师讲教师的内容、学生玩学生的状况,这种管理学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学习,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是对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层是了解知识后有兴趣学习它,对它有喜爱度;第三层是享受学习这些知识带给自己的乐趣。当然大家都希望把教学目标提升到第三个层次,如果只是简单地了解知识,或者只是一时对其有兴趣,仅仅靠这两方面是不能使学生坚持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所以,教师应尽力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尽可能的体会到学习管理学带给他们的乐趣,然后慢慢培养其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最后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享受学习这门课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1倡导学生课上讨论

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中,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以教师为主体,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没有可以思考的空间,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导致期不能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学生就可以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中,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多多进行讨论,从而从而才能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水平。

2.2启发学生学习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总是自问自答,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问题,并且给学生留一些空余时间让其进行思考,慢慢启发学生去思考,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局限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增强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教师应该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多多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一些难点或者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再进行简单地讲解,这样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3建议学生多提问问题

在学习中好问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当教师教的班级比较多、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再加上教师的精力本来就是有限的,教师很难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也不知道学生对管理学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所以只有学生在找教师问问题的时候,教师才会了解到学生有哪些知识不理解,从而才能给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由此看来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多问问题,营造一种学生爱问、多问的学习氛围。但通常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并不会提倡学生多问问题,他们认为这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也会耽误整个管理学教学的进程,导致最后不能按照既定的时间结课。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并没有达到管理学教学的真正目的,缺乏对教学的责任感。

2.4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中去学习

把企业中的管理实践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中的实际管理案例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把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中,使其学会管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该安排好这两部分在整个课时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理论教学应该占总课时的2/3,案例分析最少应该占总课时的1/3。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课本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讲解,而案例分析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将学生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进而运用于实际中管理问题的解决。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管理学本身就与实际的企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的理论性很强,学生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对课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过去很多高的等院校对管理学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过关于管理学的实践活动。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让管理学教师团体与企业相联系,即教师一方面在企业中有职位,另一方面也在学校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管理学实践提供场所,教师可以找合适时间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找出解决的方法,进行实践与理论的交替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不断进行学习和积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参加管理实践活动,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些学校或者教师不能与企业建立联系的,也应该想其他办法进行解决,以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工,模式实际企业管理学的管理流程。在企业中参与实践活动和模拟管理流程都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这是实践的最大好处。其实不管是国家、学校、班级、宿舍等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只有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教师也可以就地取材,进行模式管理流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中。

4结语

教师不应该再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学的教学,它太过于单一、乏味,学生缺乏思考空间,并且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不能真正的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中。所以,应该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并适当的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其真正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中,享受学习管理学的过程。

作者:张娟 朱晶晶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晶,.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

[2]黄江泉,曾月征.“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2(5).

[3]卢忠东.从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条件探讨高校教学体系改革[J].前沿,2012(21).

[4]马瑞.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1).

[5]刘玮,李燕,凌周赛.管理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法之虚拟变量回归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

[7]李妍.高职高专现代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31).

[8]冯艳娟.民办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定位与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

[9]王磊.谈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2).

[10]李欢.高职高专院校非经贸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4).

[11]杨荣,陈洁.管理学教学学生反馈情况调查与心理分析——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

[12]刘洋.网络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2(22).

[13]张东艳.案例分析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管理学主要知识范文6

[关键词] 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管理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渗透,不断出现的先进管理方法引发管理领域深层次的革命。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上来看,管理学的教学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管理学体系上的,各种管理术语和管理思想主要来自西方著作。因此要让我们的财经类院校学生通过阅读管理学相关的英文原版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管理学知识。

一、财经类高校开展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双语教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们的高等教育只有将教学理念定位于“建立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上面,才能有效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学生具有参与未来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能力,真正地促进管理学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管理学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管理学教育,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增加就业机会,保证财经类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财经类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

2、管理学双语教学是知识信息交流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得以充分的运用,信息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强,高等院校学生需要通过互联网途径获得最先进的管理学信息。而这些来自互联网的外文期刊、著作或网页大多使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传递与沟通,因此掌握一定的英文专著的阅读的技巧和管理专业术语的英文通解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更直接快捷获取最新的管理信息,从而提高我国管理学知识的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为更好地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搭建基础平台。

3、管理学双语教学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管理学双语教学有利于高校学生英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跨国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会听不会说”和“会看不会听”等英语学习的现状,学以致用。通过管理学双语教学过程,学生对西方管理学知识的获取由间接转向直接,从而加快了高校学生知识更新的周期。此外,双语教学可以将大学英语教学和管理学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有了语言的应用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听得懂、看得懂”外文资料,同时又能在管理学领域用英语进行口头和文字上的沟通。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校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管理学双语教学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接触管理学双语教学之前大多接受的是普通外语教育,没有太多阅读英文期刊论文和教材的体验,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双语师资队伍薄弱

双语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双语教学对管理学专业课授课教师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精通管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在贵州财经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的教学主要由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教研室来承担,该教研室教师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

3、常用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采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应该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这也是最初企业管理教研室引入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我们对2010年至2012年学生管理学双语课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调查和统计。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有32.3%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不容易听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8.6%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较好,这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他们词汇量的扩充和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而19.1%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效果一般,自己的英文水平较之前没有太多的变化。统计数据说明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提升的空间还相当大。

三、提高管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1、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问题

因材施教。在一个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里,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显然不合理,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分类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给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和考核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上顾全大局,做好相适应的课件,利用课堂论坛、公共邮箱等交流方式。在适当的时候,花时间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英语学习的薄弱之处,针对薄弱的地方提供他们学习的方法。

另一方面,考核成绩的计算主要根据平时表现,如提问时的发言、作业、测验、讨论等,根据对学生基础的了解及各自努力和进步程度打分。即能公平对待学生,又能解开他们害怕双语课的心结,在比较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2、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

(1)要立足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培养计划,包括确定培养对象、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培养方案。鼓励教师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利用在职、定向、委培等多种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学习,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

(2)邀请海外学者讲学,让企业管理教研组的老师与海外知名同行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开阔学院教师的视野。在最近的五年当中,我们不断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到我院进行讲学,为双语教学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与交流氛围。

(3)制定相应对教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提供相应经费以维持基本费用所需,并制订奖励措施如评选双语教学优秀课等。同时,实行助教制度,由需要培养的青年教师或外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来担任助教,协助双语教师开展教学等。

3、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丰富教学活动

(1)合理选择双语教学内容

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参考书,而且是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适应双语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选择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应是国外优秀的教学用书。一般认为, Stephen P ·Robbins和Mary Coulter编著的Management ( The eighth edition)是当前最为流行和权威的管理学教程。不容忽视的是,任何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反映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应参阅管理学科有代表性的英文专业期刊,并通过网络等途径及时补充一些英文资料,融入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编写教学大纲。

(2)制定明确合理的双语教学计划与目标

管理学双语教学具有特定的优势,比如,外文期刊资料相当丰富,国外教材也较成熟,因此,比较适合开设成双语课程。当然,管理学双语教学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更高。在传统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把教学目的调整为注重专业文献的阅读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五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中国管理学双语教学只是出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在教学过程中必定不断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不断提出一些新挑战。承担该教学任务的教师只能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与实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丰富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才能达到提高我国双语教学水平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章琳,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问题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8(12):129-132

[2]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2-33.

[3]黄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之比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