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硬环境;软环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8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

1.1 完善教学建筑设施

学校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划分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以及活动区等功能区。尤其在教学设施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同进行建设,实现学生学习理实一体化的目标。首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争取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符合专业建设规律的理实一体化的工程中心,其次,各教学设施,在建筑风格的设计和内部装修上,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所提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要体现文化特质、艺术风格,内涵要丰富、内部空间布局要科学合理、内部装饰要体现深厚的人文精神。

1.2 注重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

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价值追求,同时也要赋予校园规划育人的功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内的每一处景观、每一条溪流及标识都应体现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及价值诉求,彰显办学的文化含义。首先,主要建筑物如图书馆、教学实验综合楼的外部实行灯光亮化工程;其次,在校园道路、运动场所、停车场及草坪等处设置指示牌、宣传、警示标语;再次,结合新的校园规划,设计宣传长廊。此外,在新的路网形成后,利用校内道路命名、设置通行指示牌等体现校园文化

2 重点建设校园软环境

2.1 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把平等、沟通、和谐的理念贯穿其中,使青年学生在尊重、关心的氛围中,把道德视为内心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设计各种载体,使德育的内容,浸润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体现其实效性。

2.2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主要场所要体现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出的学校精神和校训,以此来使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一,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师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校发展第一手资料。充分考虑师生利益,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通过作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第二,要加强教风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在教师录用、职称评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教学、潜心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用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温润学生的心灵,引导其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业规划,找到奋斗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勇于自律和自我约束。使崇尚学习、热爱学习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新风尚,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2.3 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第一,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形势,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载体,深入挖掘学校发展成就及在办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广播站、学校校刊、室内黑板报及班会工作建设,成立学生宣传文化小组和各种社团。科学划分宣传阵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宣传阵地专人专管,保证内容及时更新。

第二,加强校园网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专职信息员队伍建设,为校园网的及时维护管理提供保证,同时也要建立一支既熟悉新闻宣传业务,又能运用新媒体的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对外宣传队伍。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学校教职工在示范校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特色活动及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的亮点,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进行宣传。

第三,做好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宣传工作。做好全国、省、行业、地区举办的各种赛事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成果(例如:精品课、评优、论文)的申报、评选工作,做好成果宣传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学校改革建设取得的成绩。

2.4 塑造外部形象,强化对外交流

第一,统一制作学校办公所用的稿纸、信纸、信封、便签、纸杯、台历、贺卡、笔、笔记本、档案袋、文件袋、手提纸袋,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和对外交流较多人员的名片等。

第二,在对外交流方面,设计制作具有学校特点的各种档次的纪念品(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宣传资料、画册、光盘等。

第三,统一完善学校标识系统。完善办公室牌、功能室牌、校园导示牌、校园指示牌、温馨提示牌、建筑物标牌等标识,进一步规范校园形象。

2.5 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

发挥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才艺大赛、创业大赛、诗歌朗诵及足球比赛等,以此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体魄,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

3 结 语

校园的园林绿化、道路设计等,都要增强其文化意义,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尊雕塑、甚至每一个警句标牌,都要洋溢着文化气息,融功能、审美、教育为一体,和谐统一。做好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2

学校校园建设有自身文化内涵的景观意识不够

有教师提出学校校园美化应该有文化学术水准的文学院来提出美化核心理念,而不是只是由学院宣传部专管。校园环境美化的实施者更多是对美化目的关注,他们对景观自身的精神层面内涵挖掘还需要提高。四川理工学院有自身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校园识别系统,但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校园环境艺术的规划上。校园内的道路命名要有校园的气息,有文化石、有文化墙,更重要的是学校有自身文化底蕴。学校各学院有其各学院治学之道,学院办学特色的景观,但十分精深的东西还有所缺乏,有点重形式而轻内涵。学校是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文化精神传递的景观的东西还不够,更多要能熏陶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

校园的环境设计中较少出现中国文化精神

四川理工学院是中国的高校,有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的景观小品应该是学院的重点。在理工的学院景观中有中式元素但并不十分突出。汇南校区的石锣山上风雨回廊和园林广场、营盘校区的铭志湖是其中的些中式景观,它们中的亭台的材料上没有使用木质材料,景观园林上没有搭配古典园林的树种,而是现代园林树种的拼贴,铺装上也是现代石材居多。这些细节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还原度不够,可能是经济上考虑。园林广场上的现代铺砖、石座、照明灯是与古典的中式景观在一起显得不太一致,是设计上的精神不够统一。如果设计规划上有中式的定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象征意蕴、意境涵蕴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空灵、传神,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园林绿化中体现出来,就会是极好景观作品。拥有艺术氛围营盘校区有艺术景观,但景观有些陈旧。在汇南校区体现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髓的景观还有待深入建设。

对学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建议

1.对校园环境设计应有整体规划

四个校区的环境应有统一规划方案,在文化内涵和外观造型上统一定位。风格统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含义传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征集老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把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案融入和落实到规划中,会对规划的合理性起到帮助。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对环境的改造是对学院整体形象打造和对校园学习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改造上也应考虑经济、环保、便捷等因素,分步、分批、合理进行,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风貌中可利用的种植、铺装、景观,降低改造成本,合理把营盘山上部分植被移植到景观中,在一些墙面制作规范的山水涂鸦也是不错的选择。

2.在校园中融入接地气的地方文化艺术元素

彩灯艺术、盐业历史、恐龙文化是自贡文化的名片,在校园文化中包容性的融入这些内涵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校园文化内涵和品牌打造的利器。增加周围居民和学校学生对学院文化对接的认同感,也是与自贡这地方的城市规划的融合。在营盘的绿地上布置学生毕业设计的恐龙灯组,在铭志湖畔打造大一学生的铭志宣言彩灯艺术墙,在中心花园布置艺术学院雕塑班的盐业开凿和制盐过程的人物翻模雕塑,让学生的作品和校园环境改造经济、合理的接轨。

3.在校园中用校园活动打造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3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 构成要素 组织与协调

校园环境艺术化是实现教育意义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着眼于“教育立美、以美育人”,旨在通过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创造一个高品质的艺术化教育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院校的精神之所在。尤其大学校园,这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主体的师生、员工在空间内工作、学习、生活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新能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是以某种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中,以标志化的外形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所以在对环境设计时应注重特色,挖掘特色,整体规划,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根据时展需要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 国外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形态概况

1.1 英国大学校园模式

早期英国大学校园格局基本类似修道院,形成一个自我包容的环境。建筑群是围绕四边而建造的,中心留出一个四方院,这个修道院式的建筑几乎囊括了学院里应有的一切设施,这种模式成为英国大学校园设计的传统方院。毕业于剑桥大学的JohnCaius博士在重修母校时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将封闭方院变化为开放式方院,四周用低矮的墙体或通透的材质进行围合,使大学校园有了一定人文主义色彩。像作为老牌名校的格拉斯哥大学一直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英国大学之一。

1.2 美国大学校园模式

美国大学的校园环境特别讲究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氛围。大学较大一部分都建在郊外旷野、远离城市,这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教育文化。这样的文化环境,自然能与外面社会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避免学生受到市区商业和娱乐的干扰,但同时又能发挥大学的社会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

1.3 法国大学校园模式

法国大学教育渗透在城市中,没有特定风格的建造和规划组织方式。如巴黎的拉丁区成为了城市中一个以特定而多样的大学功能,以多种专业混合为特征的城市地段。

对三者的比较分析会发现与国内大学不同,西方大学校园环境追求的是社区式的大学模式,大学提供了一种自治生活的空间,成为所在地域的主人,大学校园的建立符合其所在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背景,形成特殊的社会群体。

2 中国大学校园环境概况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得益于其形成和发展的独特时代背景,得益于其百川入海的胸怀和历久弥香的丰厚文化底蕴,更因为它承载了清华人百年一脉的精神传承。百年,成就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文化内涵很深,给人一种庄严阔大的感觉。据说这是梁启超为清华命定的。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后又制定校徽;校风:行胜于言;校色:紫、白。梁启超先生为北师大所撰的校训也非常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很能标示这所师范大学的宗旨。

作为一所民办独立院校,在2008年建校之初,周院长根据教育形式发展和学院的实际向全校师生提出了“我行,我能成功”的校训。倡导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的建校精神,旨在突出立校为公、执教报国的办学理念,对校园的总体规划中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和扬气中突破,将学院的校园环境建设作为一门艺术来实践。

3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成要素

3.1 总体布局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校区整体规划为例,学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机场辅路北侧29号,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55%,绿化率为42%。在校生总数近8000人。规划设计方案把唯一的高层建筑――教学主楼置于南北中轴线上,并以教学主楼为中心,将校区分为南北两区。主楼以南为教学区,南侧主入口与教学主楼间的南北轴线上为约200米长,200米宽的校前广场,行政办公楼、学院教学楼分列于广场两侧,它们构成了广场的东西界面,烘托了教学主楼的中心地位,增强了教学区的场所感和秩序感。为了突出图书馆的重要性,主楼北侧设置了一条东西向的次轴线,图书馆置于轴线西端。同时在东西轴线上设置了文化墙、文化长廊等,来突出校园文化氛围。

3.2 指示系统

以校园内设立一套完整的校园指示系统为例,设立于校园内的指示标识分为三部分:

①校园道路指示标牌。校园内多条道路,在对这些道路命名中渗入人文要素后,增加了校园文化底蕴。以鸿德学院为例,如“崇德路”“地坤路”。指示牌可选用木质或铁质,材质古朴、自然,易被师生接受认同。

②校园平面图,如东南大门、田径场门口、食堂门口等地设立全校平面图,将学校整体面貌展现在读图人面前,使其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便于读图人寻找自己所要到达地点。

③路口指示牌,在路口设立指示牌,标出主要地点的名称及方向,方便人们寻找。指示牌在设计上应加入文化元素从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在一点一滴中散发人文气息,尽量在校园内实现统一整体。

3.3 校园雕塑

实现环境教育功能,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3.4 植物绿化景观

从景观到绿地的空间设计来说可分为三种:

①仪典式纪念性景观。强化重点建筑及仪典气氛,主要配置在校门主入口或重点建筑前草坪的轴线上。

②人文庭院景观。配合建筑呈现人文秩序的院落绿色植物,呼应学术及教育活动,强调回廊、步道、阶梯、平台与绿色植物的配置,绿地空间以简单素雅为主。

③自然田园景观。是在学校建造人工湖及周边生态绿地,以有机的手法塑造田园景观风格,塑造舒适宁静的气氛。

4 校园环境艺术在设计中组织与协调

4.1 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校校园建设必须为师生留出部分自由空间,校园是学生上课、锻炼等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需要有适合较多人流聚集和分散的场地和空间。

②校园整体形象符合育人要求。校园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既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地规划和安排。

4.2 新校区扩建原则

①新老建筑形象协调。

②建筑体量和尺度的控制。

③建筑的材料肌理与环境。

在外部空间设计时,距离与材料的质感有一种相当密切的关系。如建筑物就在道路边上,观者近距离观看就要十分注意细微的效果。最常看到的是大理石贴面的墙体,大理石切割十分精细,缝隙笔直、色彩一致、横竖成行、非常整齐;如在一定距离上观看建筑物时,饰面的质感越往上越减弱,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是立面上的色彩感觉而已。除了建筑物本身外,我们在设计小品建筑时也应考虑观者的观看距离。

5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校园环境是一个充实的空间,学生生活在校园内,不仅是为了方便,还要在感觉上达到舒适愉快。如何让建筑与环境在共同的主题思想下得到和谐是校园空间布局的主题;如何使人亲身感受各种美的意境,才是校园环境设计要达到的目的。好的环境才会使人心旷神怡,才会使校园环境赋予更深远的意蕴。

近十多年来,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计划,高等教育已经在大力发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大学校园建设速度再加快,将大量新建、扩建、改建。

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11).

[2]杨宁宁.关于校园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2(22).

[3]石宇熙.论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1.

[4]陈锦通.谈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2006(03).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新校区;景观环境;高校

一、新校区景观建筑尺度分析

新校区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大,而新校区景观建设中为追求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往往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但这样的景观环境设计建立后却使得身在其中的人群感觉并不舒服,空旷的尺度感与校园人群的心理需求、交通的便捷需求相违背,这就失去了原本校园环境中所特有的安宁、宜人的氛围。如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中心入口轴线,由于尺度过大,没有更多考虑到校园人群的步行感受,使人从大门走到主体图书馆建筑需要消耗很大体力,并且无树木遮挡的硬质广场在夏天令人倍感炎热。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大尺度中轴线学江安校区的700米的水池轴线也造成了极度空旷的感受与水池生态维护问题。

二、新校区景观场所文化性与地域性

场所是由特定环境、特定的人与特定的建筑物通过相互间的积极作用产生的整体,而大学校园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环境的特定场所,是提供包括学生、教师、来访者偶然相遇、交流、休憩、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继承发展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它具有一定的领域性,这里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一环境的排外性控制。它一方而要实现对于校园环境空间的占据,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向心性和凝聚力。在这一空间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靠着教育的维系,分享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承袭着教学相长的学习风尚。

通过对场所的朔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特定的可识别的区域环境,最终通过领域感与场所精神形成具有归属性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校园的文化性在现代高校新校区的规划中具有突出意义,它的营造既包括物质环境的内容,又包括精神环境的内容,如果说建筑实体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使用空间,侧重物质需求,那么景观环境则侧重精神需求,景观环境对于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场所精神的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处于一定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其景观场所精神必然要表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地域和文化的特征,关注空间与生活的契合,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建成的景观环境满足广大师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需求,成为与他们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特征和特别意义的场所。

从大学校园的历史沿革中挖掘历史文脉中最富有特色的符号,作为环境设计元素,交融于设计之中,展示历史与活力,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建筑、古树、小品等;比如历史建筑主要是通过其立面、色彩和材质来传达历史,所以新建筑如果能够尊重这些要素,就可以保留这种历史氛围;再比如对古树的保护和利用,在环境中设置承载校园曾经的历史信息的小品等,都是营造场所文化性的重要手段。同时结合不同高校其它特质的差异,来体现新校区校园的个性。高校新校区校园的景观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应与其它类型区别开来,体现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在设计理念和风格上,应注重体现科学丈化的理性、秩序、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

三、新校区景观建筑应与地域文脉相互结合

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视觉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保留或发挥这种场所精神。而现今的设计很难保留原有时地形地貌,尤其是高校新区环境规划,由于从规划到建设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建设的强度和速度迅猛,同时在规划理念上受到功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盲目追求校园形态的对称、宏伟、壮观,往往很难保留或发挥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优势,填埋基地中原有的池塘、挖掉山体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是一种切断当地建筑、城市、自然文脉,忽视地域精神的设计手法。

忽视新老校区内在文化的延续性。很多高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几代教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老校区生生不息地传承文化、播撤文明、教书育人,形成了剪不断的各自独有的文化的根,这种自身传统和校园文化如果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发生缺失和断裂将是巨大的遗憾。老校区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浓厚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建筑和以及景观营造或是无形的人文教化,逐步弥补新校区“阅历”太浅的缺憾。新校区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通过学者的治学经验、校园风格和学生积累的社会声誉一代代的传承过程。而我国许多高校新校区在环境建设当中为追求新颖,大胆的景观设计效果,往往忽略新老校区之间文脉的延续,文化的渗透,造成了环境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缺失或脱节。

景点品位不足,主题性景点的内涵表达过于直自白。高校校园环境具有特殊的凝聚功能、朔造功能和教育功能,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的师生群体、共同构成了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景观,既营造了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环境,又营造了和谐幽雅、富有生机的校园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者和学子的情操和素质。而现在的高校新区比较缺少这种氛围,校园中比较常见的塑像要么过于平俗、要么过于直露、要么过于夸张,缺少平等亲切、耐人寻味的气氛和艺术水平,在菜种程度上反而降低了高校新区的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校园环境

引言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我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新。 而在众多校园规划设计中,很多人只关注理性主义规划思想所注重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空间结构、形式美学等物质空间环境方面的问题。而当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确定后,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成为重要的一环,怎样将校园环境真正与 “人”联系在一起,使环境营造更科学、更有利于使用和发展,成为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

1.项目概况

1.1学校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科优势明显,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色,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教学科研型大学。学科覆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 材料科学与工程、制造技术与控制、环境科学与生物化工、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 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数理科学等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

1.2位置及规模

天津理工大学新校区位于天津西青区, 西南外环线外侧(现华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外侧)的第三高教区扩展区内,此次设计的范围主要是校园的核心公共空间,包括学校的南北向轴线(教学区)与东西向轴线(人口区) ,占地约40万m2。

1.3设计目标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大学不仅应提供 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因此, 我们这次的设计目标置城市、自然于一 种张力关系,呼唤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多样化的交流、活动空间,充足的阳光,良好的生态,体现出校园活泼的生机。

1.4设计理念

1.4.1理念基础

以天津理工大学的校园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 以生态、自然和以人为本的造景手法,将校园各部分景观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并 将局部景观溶入到校园的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化的大环境中去。在塑造绿化景观的 同时,注重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实现人、自然、建筑与校园文化的完美统一。

1.4.2景观构成

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与转换,从人工景观到自然景观的自然过渡,形成一系列具有领域性和场所感的教育、休闲、运动 空间,并以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 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悦的气氛,创造出以公共、半公共、密空间的自然转化。从而营造出自然、清新、和谐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 围,具有舒适的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美丽校园。

2.创建合理的空间组织关系

校园的核心公共空间是师生交流共享、展现校园形象的主要场所,也是体现校园特色的主体空间。而所涉及的校园环境规划系统是必须建立在上一级系统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并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和色彩体系,将各种序列空间合理组织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外部空间不是简单的由建筑实体切割后剩余的空间,而应 将各层次的外部空间联成整体来考虑,这也是形成校园整体环境意象的重要因素。 天津理工大学的校园空间轴线主要是 沿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功能性的主要步行道,是校区最重要的开放空间,也是展示校园建筑景观和环境景观的主要场所。其总体设计框架分为一个中心广场、两条 轴线、庭院。

2.1一个中心广场

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像每个传统村庄或小城镇都有其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一样。广场的存在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的机会。塑造校园中心空间是构成校园环境的灵魂,校园的中心空间是师生行为的自然聚合处,为多数人所享用,应具有亲和性及易达性,形成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空间形态。

设计的中心广场位于学校南北轴线和 东西轴线的交汇处,是校园的景观与道路交通的中心是新校区最重要的开敞空间,也是展示校园建筑与环境景观的主要场所。中心广场起名为丰华广场,因其处于南北景观轴的中心,南北景观轴象征着树苗成 长为大树的过程,轴线的节点又象征一朵正在开放的鲜花,而中心广场正是花朵的 中心,寓意学生们就像正在怒放的花朵。

2.2两条轴线

2.2.1南北景观轴线

起点广场一一成长之路一一丰华广场一一成功之门

一条自由而浪漫的曲线,象征着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苗充分体现出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深刻含义。自由的曲线与两旁院 校的庭院通过便捷的道路和小广场实现有 机的结合,同时象征理性思想与浪漫主义 思维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作为南大门入口主景观,弧形布置的直立喷泉体现出涌动的激情与活力。成长之路是从南向北的曲线状南路,它就象征着一颗大树成长的历程,同时记载着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两侧各院系的院落与轴线相连,沿路一侧设计的弧形砂岩浮雕墙和宣传栏,记录着天津理工大学的历史与成就。通过丰华广场向图书馆的道路中央 10m宽的绿地内有规律布置着一组门形的 装饰构架,它们朝向不同方向,寓意着人 生的道路上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但无论哪 一种选择,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都会到 达成功的彼岸。

2.2.2东西景观轴线

学校东大门一一钟楼广场一一丰华广场一一金字塔广场

东西轴线以校园东大门为起点,呈中轴对称形式。轴线上的两条波浪形的植物彩带,带来充满活力的热烈气氛,在主接前设计以钟塔建筑为主体的广场和绿地, 告诫学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才光阴”。轴线终点为金字塔广场,是一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型玻璃结构,在轴线方向可供人行通过,也寓意着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2.3庭院

南北轴线两侧规则地排布着八个学院区庭院。这部分区域是通过绿化、硬化和雕塑小品等空间序列的手法应用,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和转换,形成一系列具有领域性和场所感的交往空间,具有宜人的尺度的庭院,赋予不同的个性特征,成为校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节点,并将周围的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采用规则的线条,体现理性、严谨的思维在有限的院落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层次空间。

3.重点体现校园的人文化环境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的校园也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的人文精神。在对一些新建学校的观察中发现,很多校园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却普遍缺乏活力和生机,校园的文化气息就更无从谈起。

天津理工大学南北轴线两侧的每个院系建筑都自成一体系,其院落具有一定的内敛性。诺伯格.舒尔茨在其《场所精神一一迈向建筑现象学》中将场所置于空间之上,认为“空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场所”才能表达和人的关系。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空间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需具备场所精神,能给予人更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利于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空间应体现科学文化 的理性与秩序,体现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展现区别于城市其他类型空间的高雅的文化氛围。因此在环境规划设计中,怎样设置与各院系间的联系,形成不同院系的有效对话,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交流性成为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设计中摒弃了传统的“庭院+轴线” 的叠加模式,而是由一条象征着成长历程的自由曲线串联教学区的南北向,随着曲线的延伸与建筑的外延的充分结合,在每个教学楼前的主要入口处都创造宜人的随意性的集会场地,并合理地安排植物和道路,从而形成丰富的视线,及令人惊奇的角落,使各个院落都相互联系,形成各院系间良好的交流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交流氛围。设计也在靠近建筑的区域设置一些木质平台,遮荫花架及一些座椅,充分满足师生们休息、学习、交谈的需求。创造人文韵昧的景观并寓教于乐,这也是校园文化潜力的体现。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景观空间作为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道路上偶遇,在大树下读书聊天,在草地上弹吉他唱歌,在水边沉思……这一切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

4.健全校园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设计主 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

天津理工大学的校址用地是建材集团人民建材制品厂及荒废的田地,缺乏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基础较低,但在其用地北侧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可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疲惫。教学区的南北轴线又作为一条生态景观带,贯穿南北,便于空气流通,起到净化校园空气的作用。它与步行系统一起连接着各个院落的节点,集中绿化,广植草坪和乔木,构成校园内部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本次校园设计中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1)适地适树树木采用与周边环境 协调、适应所在地段的土壤及小气候等自 然条件、地带性的乡土树种,更好的体现 当地景观特色。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变 化,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 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并丰富植物种 类,实行分科属挂牌,具备一定植物科普 教育功能。

(3)比例恰当树木配置比例恰当, 创造植物景观不仅绿意盎然,而且色彩丰 富,较多运用花灌木,既能绿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上层乔木以落叶为主, 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以常绿为主。充分利用 不同植物的组合来营造不同的园林空间, 满足不同功能和特定景观的特殊要求。

(4)群落绿化以生态学为基础,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稳定的群落结构是植物景观的基础。

(5)可识别性通过树种的变化种植 形式的差异,增加各个学院的可识别性。

5.小结

天津理工大学新校区的核心部分景观设计凝聚了设计团队集体的智慧。在设计中无论是创建合理的空间组织,体现校园丰富的人文环境还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系统,都是从广大师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出发。相信新校区在最后完成以后,会 展现出整体和谐的面貌,创造出新时期高 校校园空间环境的新形象。

4.健全校园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设计主 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

天津理工大学的校址用地是建材集团人民建材制品厂及荒废的田地,缺乏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基础较低,但在其用地北侧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可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疲惫。教学区的南北轴线又作为一条生态景观带,贯穿南北,便于空气流通,起到净化校园空气的作用。它与步行系统一起连接着各个院落的节点,集中绿化,广植草坪和乔木,构成校园内部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本次校园设计中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1)适地适树树木采用与周边环境 协调、适应所在地段的土壤及小气候等自 然条件、地带性的乡土树种,更好的体现 当地景观特色。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节变 化,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 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并丰富植物种 类,实行分科属挂牌,具备一定植物科普 教育功能。

(3)比例恰当树木配置比例恰当, 创造植物景观不仅绿意盎然,而且色彩丰 富,较多运用花灌木,既能绿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上层乔木以落叶为主, 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以常绿为主。充分利用 不同植物的组合来营造不同的园林空间, 满足不同功能和特定景观的特殊要求。

(4)群落绿化以生态学为基础,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稳定的群落结构是植物景观的基础。

(5)可识别性通过树种的变化种植 形式的差异,增加各个学院的可识别性。

5.小结

校园文化环境设计范文6

[关键词]校园环境 必要性 育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先进文化铸就了校园文化之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又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原则和育人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局限和不足,得出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措施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的。

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高等教育的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的。

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则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大学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的。

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学校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的。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坚持正确的方向。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培养为基础,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贵在积淀,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充分吸收现代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增强凝聚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体现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经济性。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做到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1.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2.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

3.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

4.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5.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能起到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大学生也不例外。优良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高等院校的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郭兴华.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鹏.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M].岭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董春欣.校园环境装饰设计[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