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1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93-01
前言:对于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必须要进行集约使用,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土地集约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土地,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强土地管理,调整用地结构,走土地集约化道路,提高土地的使用率,才能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然而由于土地供求调控制度上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现阶段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分析,探讨加强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用地模式;同时,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不是简单指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而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指各项建设活动都要尽量节省用地,想方设法地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指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理解,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增加土地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而从广义上理解,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只有深刻理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
二、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淡薄
受传统思维和过去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不严的影响,一些企业取得土地后,完全没有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意识,地上建筑物布局随意,呈现出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二是在国道两侧和偏远地区,由于土地成本取得相对较低,用地单位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出现圈多用少,宽打窄用现象;三是缺乏向空间发展的意识,即由建低层厂房向建高层厂房的转变的意识;四是用地范围内安排了大量的绿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一方面要对用地单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深入企业;另一方面相关决策和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在进行城乡的规划时注意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二)原有存量土地利用强度偏低,土地投资强度不足,用地产出效益低
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已有的存量土地中,在新供应的土地中,出让合同已对土地利用强度和投资强度等都有明确的约定,可以防止出现低度和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在已有的存量土地中,土地使用条件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物少,占地多,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小;二是投入少,或生产技术落后,出现了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三是企业对市场前景缺乏预测能力,哪个行业热,跟着一哄而上,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特别是目前一些老工业企业的厂区内生产用地较少,空闲土地较多,而且企业仍在生产,在实际清查过程中,有的企业讲空闲地是企业发展再建项目的预留地,有的讲是堆放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用地等,按《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无法认定为闲置土地,但如何才能促使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闲地,目前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建议正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同时对低度利用的土地启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采取等价置换、有偿回购、异地安置等措施,对的一些困难企业的场地、低效利用的办公用地应该进行重点收购。另外要促使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企业通过"退城进郊"向园区集中,可腾出许多土地,盘活存量,从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闲置土地收回难度大
1.认定难。《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认定闲置土地一是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二是已动工开发建设的,动工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25%且未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在2001年10月22日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之前,工业、旧城改造的住宅用地等很多都是以划拨方式处置的,不存在签订出让合同,建设用地批准书上也没有开动工规定时间。同时,认定动工面积是否达到1/3或投资达到25%,也有一定困难。因此,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认定土地是否闲置,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2.处置难。一方面是由于认定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直接导致处置难;另一方面闲置土地处置,既要程序要合法,又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一旦处置发生错误,就会引起法律官司;再者是来自用地单位的阻力很大,采取收回或交换土地的处置的,要么不愿交出土地,要么对土地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和地上物投入漫天要价。
因此,应尽快出台闲置土地处置实施细则,进一步详细明确闲置土地处置的程序和步骤,为合法处置闲置土地提供依据和保障。此后的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也要日常化、制度化,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该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用地、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以便充分利用。
(四)除工业用地外,其他建设用地缺乏相应的控制指标
目前,工业用地供应国家有明确的控制指标,但是,对于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投资规模、容积率等指标达到什么标准,才算节约集约用地,目前缺少可参考的标准。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其他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便更好的掌握非工业项目的节约集约程度。
(五)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法律、法规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我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我们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制定也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实时地调整和完善,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立足于长期持之以恒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目前我们要尽快完善、制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
三、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要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使这一原则深入人心,这既是各级政府在土地资源使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2
关键词: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少数民族地区;黔东南县域
基金项目:2016年铜仁市科技局项目(项目编号:2016TRS26801)
中图分类号: F301.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4.039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在2010年~2012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其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为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管理等提供参考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和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相对高差达2041.8米。201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7.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1.81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8.3%。户籍人口459.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08万人,城镇化水平12.2%;乡村人口403.1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7.8%。全州实现生产总值477.75亿元,三大产业比为20.3:32.1:47.6。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主要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数据,其中人口、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8年~2013年《黔东南州统计年鉴》。2009年~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来源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2.2 定性分析法
2.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评价区域内人口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程度,判断其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2.2.2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人口用地弹性指数(PEI)=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人口增长幅度/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经济用地弹性指数=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幅度/同期建设用地总面积增长幅度;人口贡献度指数=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人口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总人口增长量的比重/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L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总量的比重;经济贡献度指数=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总量的比重/同期建设用地增长量占全部评价对象建设用地增长总量的比重。
2.2.3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断标准 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断标准为: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程度分析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挖潜发展型,集约扩张型,低效扩张型,发展迟滞型,粗放扩张型。
3 研究区节约集约利用结果与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计算公式和评判标准得出,在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协调程度方面,除凯里市为低效扩张型外,其他县域均为粗放扩张型,说明凯里市的人口增长的同时,用地也在增长。而其他县域的人口减少,用地却增加。在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程度方面,除天柱县、剑河县和雷山县为集约扩张型外,其他县域均为低效扩张型,说明整个研究区经济增长的同时,用地也在增长。因此结合人口发展与建设用地匹配类型和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匹配类型,综合判断评价对象总体土地利用趋势为:除天柱县、剑河县和雷山县为集约扩张型外,其他县域均为低效扩张型,说明整个研究区经济增长的同时,用地也在增长。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整体上研究区的县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较高。其中天柱县、剑河县和雷山县为集约扩张型,其他县域均为低效扩张型。说明整个研究区经济增长的同时,用地也在增长。研究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凯里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最高,黄平县、镇远县、锦屏县、黎平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最低,说明黄平县、镇远县、锦屏县、黎平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的建设用地挖掘潜力较大,是研究区未来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主要对象。
4.2 讨论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3
引言:
中央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应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作用。
从建设用地的角度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条件下,建设用地是导致耕地缩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保护耕地而阻碍城镇化进程是不可取的,但城镇化方式转变却可以放缓耕地缩减的趋势。将粗放型城镇化道路转变为集约化城镇化道路是节约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效率的必由之路。面对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刚性增长的形势,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只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才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通过对全市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进行逐村清理,共清理出亩153处闲置低效利用建设用地,面积达1325亩。其中主要涉及搬迁学校,废弃办公室,破产村镇企业等。
二、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上述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均已闲置多年。分析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改,撤并等政策性因素导致土地闲置。为实施教育改革,村小学撤并,学生集中到乡镇就学,从而导致绝大部分以前设立在各行政村的村小学因没有生源而不得不关闭,从而形成学校用地闲置或低效利用。
二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小、散、远的特点,制约了其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大部分集体建设用地分布散,每个地块面积较小,而且交通不便,不利用进行成片开发或复垦,其利用的空间和价值非常小,因而影响了有效利用。
三是农村集体因债务等原因对闲置学校,办公场所,原村办企业非法转让。原企业的生产、生活、办公用地没有得到妥善处置;有些乡镇、村办企业早已关门破产,原先的厂房、场地荒废在那里;有的村镇内住户搬迁后,原先的老宅基地没有清理出来。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在发展村办企业的时候,因经营不善造成账目不清,致使闲置学校,办公场所,原村办企业非法转让、抢占或抵押。使用者不能充分利用,但因复杂的利益关系例如:抵押、债务等纠纷,无法重新利用。
四是权属关系混乱,闲置土地的得不到利用。乡镇闲置土地的面积零散,权属较混乱,有的是村集体所有,有的是国有;有的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手续,有的没有;有的土地使用者与所有者办理的是租赁手续,有的则是当时领导指手划界、口头承诺表态的。
三、对策和建议
我市为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存量,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有效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意见,仅供参考。
一是加大对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和改造的力度。
通过加大立项力度,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小土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符合增减挂钩和复垦整理条件的地块,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现挂钩周转指标,在破解城镇发展用地难题的同时,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
二是探索实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明晰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发挥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乡镇闲置建设用地,真正让闲置土地活起来。在不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可控的原则下,按照严格的程序,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进行流转,以此来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
三是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要严格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土地使用权未确定的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其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人;对征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4
本文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和节约用地的研究,分析当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做法
1.1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将“节约”利用贯穿整个用地环节。
在供地前,注重提高入区标准,利用门槛节地。通过上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使土地节约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在供地后,开展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利用监管节地。开发区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工业类项目竣工后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实现土地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1.2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达到“集约”用地目的。
自2007年以来,聘请高校和社会机构作为项目技术承担单位,分别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试点、评价及更新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开发区用地信息数据库,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摸清家底,探明土地潜力分布情况,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挖掘潜力明确了方向,同时,健全了开发区土地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为持续、深入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挖掘用地潜力解决新项目用地问题,开发区在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开发区土地利用潜力类型和规模,重点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挖潜。开发区规定企业对原有低效厂房进行改造,提高容积率,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并通过配套费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及建筑密度,从而挖掘开发区强度潜力。
1.3采取鼓励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依据开发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差别化和针对性的地价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并通过科学适当的价格杠杆手段,结合不同产业的工艺和经营特点,引导其在不同的园区适当集聚。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以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大众一汽发动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佳能、东芝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辉瑞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连路明公司为代表的LED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1.4积极参加模范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用地氛围
近年来,大连开发区十分注重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先行先导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和新模式。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创建活动宣传方案。组织召开节约集约用地座谈会,在报纸、杂志发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报道和文章,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以土地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短信、报刊、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杠杆,树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导向,使全区上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用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用地量的绝对减少和项目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
3.解决措施和建议
3.1要更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要把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土地管理方式转变。
3.2要科学构建规划体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要围绕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各类行业、区域、项目建设等相关专题规划为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布局,合理控制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和行政办公用地规模,严格按照行业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核定用地量。
3.3是科学构建节地模式,优化区域用地格局。适度提高生产性用地比例,降低商服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比例,配置合理的生产防护和公共绿地用地比例,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3.4是构建集约型园区模式。通过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立体型”用地意识,向空中、向地下、向集约要土地,多渠道促进企业集聚。切实做到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规模适度。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构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选址模式、规划模式、整理模式、调控模式、调整模式和技改模式等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5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059-02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广大农村,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二)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
城镇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城市闲置地占5%,城市容积率低,还有40%属于低效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全国建设用地的需求每年都在1 200万亩左右,但只能满足50%,“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和长期存在。
(四)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 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 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五)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据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 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 4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这只是潜力,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六)违规违法用地突出
一些地方为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扩大开发区面积,有的还以各种名义新设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三是在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先征地、供地、施工建设。
二、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一)要充分利用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
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都是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和统筹协调作用,协调好各类相关规划(城市规划、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所确定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作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实施规划的重要工具,在第三会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的特殊时期,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使每个建设项目都做到合理的用地规模,合理的用地布局,合理的土地用途,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大力提倡集约用地水平。
规划的影响是长远的,而且很难改变,要想使土地能够适度利用,使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到规划当中,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土地的浪费。
(二)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眼睛不能一味地向外,一搞建设就想到新占土地,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首先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让闲置土地无处藏身。然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主要对城市内影响较大,闲置时间较长的闲置土地进行疏理,在分析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每一块地的处置方案,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针对闲置土地成因复杂的现实情况,本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考虑历史因素,重在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的原则,提出对不同类型的闲置土地区别对待,分类处理。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但收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督促开工,加快建设才是目的,只有让闲置土地动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
在对原有闲置土地进行处置的同时,要加大用地管理力度,加强批后监管措施,严防出现新的闲置土地。通过进一步规范用地审批,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报批关、批后跟踪管理关,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状况,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和对项目单位建设进度的跟踪监督,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我国的土地市场正处在由政府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中,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解决我国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资产流失,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
通过土地储备,使政府掌握了土地的“统一收购权”,逐步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确保土地供应的合法性,减少违法用地、多头供地、越权批地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调控土地供需市场,为逐步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土地市场打下了基础,并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有助于土地供应实现由“增量为主”向“存量为主”的转变。建立土地储备,也是推行招拍挂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资源的现实需要。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先决条件是政府手中要有土地,土地出让要集中统一。多年来由于条件不具备,推行招拍挂出让受到极大的限制。土地储备制度的出现,为其创造了条件,我国市、县政府供地、管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即从多个部门分散供应“生地”和以协议出让为主,逐步转变为集中统一供应“净地”和以招拍挂出让为主。这样,城市政府既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又直接掌握着一定量的土地储备,可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适时适量供应土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四)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要保障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必须确立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做到这一点,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不能少。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于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把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落实到位,不仅要实现耕地的总量平衡,还要保证耕地质量上的占补平衡,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
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把补充耕地的质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通过整理和复垦,改善农村和矿区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垦草场和破坏湿地等现象。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土地资源适宜性,因地制宜确定开发整理后土地的用途,使土地开发整理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监测,主要是做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土地变化状况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结果及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对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重新配置。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土地变化状况。重点监测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监测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节约集约用地分析范文6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人地矛盾也日益尖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置格局,不仅浪费了我国土地资源,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尤为重要。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培养每一位公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实现土地生产力可以持续增长,保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生态合理、经济有效和社会可接受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却很少,而日益增加的人口更对土地尤其是耕地进一步的增大需求,人增地减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里,建筑用地不够集中,盲目的批地和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整体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而在农村,闲散土地大量的存在,低效利用,导致土地浪费非常严重。
2.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建筑用地的增加,耕地数量越来越少,可以耕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少,虽然一些土地为潜力土地,但是要根本变成耕地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将日益加剧土地的供需矛盾。
3.不合法用地
部分地区为了GDP的增长,盲目的进行招商引资,为了项目可以尽快落地,不惜违规违法,使用农用地搞非农建设;私自突破开发区的范围,并以各种名义设开发区,最后就是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征地和供地用于施工建设。
二、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规划,总体调控
只有规划才能有计划,才能使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利用,才能保证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且其影响也是长远的。但是目前土地利用方式、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所以只有从整体上规划好和统筹协调好,才能充分发挥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尽可能的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用地合理,布局合理,每一寸土地都得到节约,大力提倡集约用地势在必行。
2.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出台《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推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等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形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和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其次就是要完善用地指标项目管理,试行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试行“集中下达、一次审批、分期执行”新机制。最后就是要优化征地报批程序,完善好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扩大土地有偿使用面,试行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制度。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不能一搞建设就使用新的土地,要想方设法将废弃的、闲置的和低效的土地作为重新利用的研究对象,对这类土地进行全面的清查,并加以处置,起初处置起来肯定有困难,所以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方案,以此为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闲置土地,闲置土地一般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执行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历史因素,重在问题的解决上,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的效益,不同的闲置土地要区分对待,收回确实是一项比较强力的措施,但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收回,而在于重新建设,让闲置的土地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总之,闲置土地处理的整个程序一定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审批,让土地和开发利用状况清晰明了,新开工项目不要再出现闲置现象。
4.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土地的现状正处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中,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调控的能力,解决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促进土地市场可以健康发展,建立起来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土地储备,使政府具有掌握土地的“统一收购权”,确保土地供应合法性,减少违法用地的出现,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效土地市场打下基础,这样既可满足城市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有计划的适时适量的供应土地,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5.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土地的开发利用涉及各行各业,所以有必要吸收社会公众参与土地规划制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还可以增强社会意识,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虽然公众参与会浪费一些时间和金钱,但是这样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民主意识。从社会角度、社会公平和提高规划科学性的角度分析,提高公众在规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是必然的趋势;具体做法就是首先要建立民主科学的规划程序,让公众参与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取得共识;其次,在土地规划中要考虑弹性,以便于依法修改,尽量做到不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最后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督,建立起公众监督的制度环境和渠道,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不可动摇,而且要保证发展必须是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用地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用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坚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的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大程度的维护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行;尽管此项任务责任重大,但是关于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思考要继续进行,不能间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