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医疗的价值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1

艺术材料艺术观念相互制约相互消解从描到写

架上绘画是欧洲传统艺术,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世代艺术大师们在艺术材料非常贫乏时,所体现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艺术才华,他们不仅创造和完善了架上绘画艺术的技法、技巧,还及时更新绘画观念。大师们用更新的艺术观念和创造技巧消解或转化材料与观念的矛盾。在创作过程中使两者达到共同促进、和谐统一,推出世代相传、魅力永恒的优秀作品。

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更是绘画艺术材料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灵感更多的是来源于艺术家对艺术材料的猎奇。艺术材料的充足给架上绘画新材料(综合材料、混合媒介)的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而更多是观念上的革命。新颖的题材、新颖的画面、新颖的材料组合使架上绘画面貌一新。对艺术材料的进一步探讨给挑战传统观念、凸显个人风格带来可能。架上绘画艺术在新观念的指引下,合理利用艺术材料,抛开束缚,才能将画家对客观事物所感所知融入到创作中,使作品充满画家浓厚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功效。

一、艺术材料与观念产生相互制约的因素

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在作品中能否达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使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达到共同促进,就必须解决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暂时相互制约的矛盾,首先应剖析导致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相互制约的因素。

这种因素包含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在客观因素中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因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在经济不发达时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缓慢,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对艺术材料的制约,因为艺术材料具有物质性,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当经济发展缓慢时,艺术材料的种类就比较单一,品质也得不到保证,这样就影响了画家们对艺术材料的使用,从而制约了架上绘画材料与观念的发展。反之,艺术材料的种类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变得丰富,艺术材料的品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样就便于画家们对新材料的尝试和对新观念的探索。其次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因素,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当时受到宗教思想的束缚,绘画内容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绘画的作品不可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这就限制了画家对题材的扩展和对艺术材料的探索与追求。在我国,由于早期绘画团体规模较小,艺术观念不受重视,架上绘画的书籍刊物较少,人们知道的理论知识微乎其微,从而导致画家们对艺术材料涉猎较少,这也是社会因素对材料与观念制约的一种表现。

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也是一种制约因素。经济的繁盛,社会生活的稳定,当然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可以为艺术生产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更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但这是从一般的角度而言,如果具体分析文化史的一些状况,就会发现在某些经济衰落甚至危机的年代,也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品。一些国家某种艺术发展的高峰,也不都是处在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盛期。从这可以看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在起作用。个人能力的大小、主观能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审美观和审美理想才能与时代同步,艺术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样就能创造出与观赏者心灵相通的作品。相反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当然就制约了个人艺术观念的发展,所构思创意的绘画作品也就被时代抛弃,被观赏者遗弃。要解决由于能力低所造成的制约矛盾,就必须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二、转相互制约为相互促进

1.在创作技术、技巧层面和精神层面下功夫

绘画的物质媒介材料贫乏时期,画家并没有因材料缺乏而终止艺术创作活动,穷则思变,激发画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画家的聪明智慧,将物质媒介材料的缺乏对艺术观念产生暂时制约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在创作技术、技巧和作品精神层面上搞突破,变被动为主动,即消解了材料对观念所产生的制约。通过更新观念和创新技术技巧同样也可以创造出惊世的作品,达到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催人奋进的效果。同时在艺术家们更新观念和尝试探索中,一些新材料被开发和应用,这样新材料就会及时填补进来,同时也促进了架上绘画迅速向前发展。

2.从描到写的升华

“描”“画”“写”,三者动作是不同的,“描”是按已有的轨迹形状照搬照抄的意思。“画”是按照作者一定的意图而展现的自由轨迹,但也有描摹的痕迹。(转第127页)

(接第119页)“写”是比“画”更自由、更随性的表现状态。架上绘画早期由于题材的限制,创作手法多以写实为主,写实的审美趣味在于表现事物的真和美。它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要想达到真实地“再现”,就必须注重“形”、注重“再现”、注重理性的创作。“描”“画”都是在理性的控制下进行的细致的运笔动作,很难有创造偶然的机会。随着绘画题材的自由化,表现手法也更加自由,画面中更多地出现了“写”的痕迹。因为“写”要比“描”和“画”更自由。但是要达到“写”的这种状态,画家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艺术技能和修养。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而修养则需要画家亲自去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因为体验生活是绘画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画家在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同时会伴有强烈的情感变化,甚至产生无可阻挡、不可控制的创作冲动,就想立即提笔着色,把内心的激情和冲动挥洒于画布之上,在画布上留下油彩凝聚的痕迹,这是作者把体验生活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升华,是画家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流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绘画已不单单停留在对物象简单地描摹和再现上,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或是对内心世界的宣泄,或是对客观世界的关注与感知。基于绘画的这种要求和创作手法的自由化,所以更多的新材料就会被引入到架上绘画中来,而综合材料的参与使得这一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材料的多变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和替代的视觉效果和无限可能。

“写”,每一笔都是创作的新起点;“写”,落笔不重复,笔笔都蕴含着创新;“写”体现灵活多变,不受控制,拓展了绘画的空间;“写”相当于点、线的运动,其灵动性强,可根据创意的需要,可急、可缓、可轻、可重,当然还可疏、可密,这都能产生一种内在力;“写”能融于作者主观因素,能传达作者的创意;“写”的每一笔运动方向都是作者灵感的生发,不再受传统绘画的限制和制约,冲出传统观念,不再遵循“再现”的轨迹行走,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创造。从“描”到“写”的升华,是架上绘画由模仿大自然到创造大自然的升华;是架上绘画材料由单一到多变的升华;是架上绘画题材由单调到丰富的升华。以上这一切都起到化解艺术观念对新材料产生制约的矛盾,转制约为促进,推动架上绘画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架上绘画历经千年历史,艺术材料与艺术观念在辩证的长河中不断地由相互制约到相互促进,再到相互制约。如何消解或转化材料与观念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相互制约的矛盾,是我们当下应当不断探索的课题,然而发展是永恒的,架上绘画的材料与观念会在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达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回访;遵医行为;疾病认知

The Discussion about Family Visit to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relied Therapy.YANG Xiu-fang.No.5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Chengdu 61113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visit to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relied therapy on their disease cognition,comphance behavior,complications prevention,and the rate of further consuItation.Methods A total of 86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relied therapy once in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guiding group(n=46)and the control group(n=40).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1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The guiding group were given periodica1 family visit and nursing i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After four months of follow―up,the disease cognition and compliance behaviors of the guiding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sparity has statistica1 significance(P

【Key words】Diabetes;family visit;Compliance behavior;Disease 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11-0012-03

糖尿病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1],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坚持长期综合性治疗才能维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因而患者出院后家人配合治疗非常重要。为了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率,2008年1月10日至2008年11月10日,本科室对86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定期家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10日至2008年11月10日在本院住院治疗、出院后需继续胰岛素治疗的患者86例,病程3个月至32年,平均病程(13±5)年。按照出院先后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指导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55~89岁。平均(64±2.5)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O~87岁,平均(65±3.3)岁。排除神志不清、痴呆、精神异常患者。两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在门诊及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包括糖尿病疾病基本知识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治疗等。(2)指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探访。①家庭探访组成员。由从事内分泌工作的护师及以上职称者组成。② 家庭探访时间。出院后每月探访1次,共5次。③ 家庭探访内容。建立健康档案,用问卷评估患者糖尿病饮食的控制情况。监测血糖的频率及监测值,生活起居及日常活动,胰岛素注射技巧、保存等内容。

1.3 评价方法 开展探访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水平及遵医情况、复诊率与血糖监测率。发卷86份,回收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指导组优于对照组(P

2.2 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认知水平的影响, 指导组优于对照组(P

2.3 干预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指导组优于对照组(表3)。

2.4 干预对患者遵医情况的影响,指导组优于对照组(表4)。

表1 干预对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的影响 [n(%)]

组别例数掌握“五驾马车”知识 了解低血糖急救 熟悉急慢性并发症

指导组 46 38(82.6)44(95.7)38(82.6)

对照组4018(45.0) 23(57.5)16(40.0)

χ2值 13.32 18.0916.63

P

表2 两组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认知水平的比较 [n(%)]

组别例数胰岛素保存 更换针头 注射部位选择规范注射

指导组4643(93.5) 36(78.26)41(89.1)44(95.7)

对照组4023(57.5) 7(17.5)21(52.5) 19(47.5)

χ2值 15.5231.614.2725.32

P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x±s,CB/mmol•L )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指导组 466.6±0.3*8.1±0.4* 7.3±0.3*

对照组 408.4±0.311.2±0.4 8.8±0.3

*P

表4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饮食控制 规范监测 合理运动 正确用药 按时复诊

指导组4637(80.4) 35(76.1)39(84.8) 42(91.3) 41(89.1)

对照组4017(42.5) 13(32.5)11(27.5)22(55.0) 11(27.5)

χ2值 13.1816.4828.8514.81 34.0

P

3 讨论

3.1 家庭探访的重要性 家庭探访可及时发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患者个性及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3]。表1、2说明,通过家庭探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和胰岛素治疗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

3.2 家庭探访的必要性 家庭探访能提高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遵医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与疾病转归。探访能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达到控制血糖、预防与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研究表明,家庭探访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3

会议的组织者是《探魔导师》出品方 CEO洪 14,然而她并非 “生而网红”,在她 8年 的演员生涯里,经历的大部分会想必也是跟娱乐记者发生联系。在借着社交媒体的东风炼成网红之前,跟一群社交媒体的创始人和运营们开 “联谊会” 是件没有眉眼的事,连这个会都是拿花椒直播的。

在新的体系下,新媒体运营角色的重要性眼看就要大过传统的娱乐记者编辑了,帮忙 “推一推” 变得至关重要。反过来看,社交媒体的运营们能来到这间蒸汽朋克风格的工作室,对稀缺内容的饥渴也可见一斑。

是的,新媒体不喜欢通稿,而且每个平台风格也不尽相同,需要考虑平台用户口味来推送内容。而在社交媒体的体系下,最重要的结点就是大大小小的网红们了——《探魔》希望盘活的就是这些 KOL 的影响力。

这些人更懂自己的粉丝,也迫切得要思考,到底创作什么样的内容呢?在什么样的平台上传播,就请在这个平台上水土的网红帮忙传播,这是个网红们二次创作的过程——不变的都是《探魔》的主题,十四还会把公司探魔主题的工作室共享出来给到这些网红使用,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不断强化粉丝对该剧场景的认知。她也呼吁各个社交媒体能够联动起来共同推广有意思的内容,如果全作能流程化就更好了,以期将这套流程复用在每个新剧上。

不过跟网红建立松散的关系毕竟不是稳定的组织,也并非对 IP 完全量身定做的营销,但这的确引人思考——随着新内容的井喷,文化产品的营销会在组织层面上发生哪些变革?

不得不说,新内容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一般来说内容上更能反映新生用户群体的意识形态,所谓网生内容、亚文化元素渗透的内容等;生产、传播方式更强调开源共享,开放。

说回来,确定的一点是,内容越来越多,对营销的整体需求就越来越大。因此难以避免一个状况就是,传统的公关公司、4A 公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完全不懂新用户的话语体系,当然这对懂内容、懂新兴亚文化的人而言则意味着难得的创业机会。或者说,老 4A 公司也该拉新团队来补足对新内容的承载能力了。

有一些垂直社区现在正在履行着这种新 4A 公司的角色,我跟皮皮互娱的创始人杨光聊天时得知,这样的二次元社区目前也在接一些动画方面的全案,拥有大量广告客户的盛世神猫也把以新内容为承载的品牌营销视为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

另一方面,这些新内容的用户群往往是广告商们竞相追逐的新消费群体,他们当然也需要连接他们。我之前了解到,有信这家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基于网剧做品牌植入和营销的运营团队,当然它们也是依托当今最牛的娱乐腹地——微博(有信目前的大股东)来运营每一部剧的粉丝,以期不断拉新以及巩固新用户,吸引会员用户的往往是一系列偶像定制版产品,之前火到被下架的《上瘾》就是他们的合作方之一。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 部分趾骨;游离甲瓣;拇指脱套伤;腓侧皮瓣

中图分类号: R 65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4-092-03

手部损伤患者中拇指脱套伤情况并不多见,传统拇指脱套伤治疗包括腹部瓦合皮瓣修复再造、腹部包埋植皮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再造、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再造等。黄东等[1]研究结果显示,腹部瓦合皮瓣修复再造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再造后,虽然皮瓣成活率较高,但患者拇指功能恢复以及两点分辨觉和患者对再造拇指外观满意度仍不理想,而部分趾骨的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拇方法简单,皮瓣成活率高,且对拇指进行修复再造后能够保证患者拇指功能恢复,本研究对26例拇指脱套伤患者实施部分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治疗,疗效较为显著。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拇指脱套伤5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28~54岁,平均(41.2±1.2)岁,其中冲床压伤22例,滚轮碾伤12例,印刷机碾压8例,汽车碾压10例,患者受伤时间1~7h,平均受伤时间(4.1±1.3)h,52例患者中全手皮肤脱套伤25例,背侧皮肤完全脱至指尖18例,掌关节脱位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接受部分趾骨游离甲瓣移植拇指再造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创面同侧或对侧[趾腓侧皮瓣联合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以及撕脱伤发生原因和撕脱部位等比较(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分两次进行,一期手术为清创术,以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为主,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亚急诊手术于清创术5d后实施。接受择期手术患者于清创术后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择期实施。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依据术前手术方案设计,选取足背第二趾、[甲皮瓣组织,面积约为8cm×6cm,并对第二趾以及[甲皮瓣组织供应部位:足背动脉以及大隐静脉和腓浅神经皮支进行解剖,对于分布于足背皮瓣血管分支要予以充分保护。掀开足背皮瓣,尽可能靠近近端切除第二趾趾长伸以及[长伸肌腱,以再造所需长度为依据。在对[甲皮瓣趾甲以及甲床进行切取时,要保证远节趾骨、皮质骨以及甲床被整体切下,保证第二趾与[甲瓣近端仅借助于动脉和静脉相连。之后将止血带放松,对第二趾、足背皮瓣以及[甲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血液循环正常后及时切断静、动脉近端。修整第二趾骨后及时和第二掌骨固定,[甲瓣固定需要和拇指残端掌位相对,并使足背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头静脉,腓浅神经-桡神经相互吻合,血液循环良好建立后缝合伤口。

患者供区部分创口可予以直接缝合处理,需要植皮修复则采用或者外侧全厚层皮片游离植皮修复,并包扎,术毕。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依据创面大小,于患者受损拇趾同侧或者对侧拇趾腓侧设计[甲皮瓣,按照设计线对皮瓣皮肤进行剪开处理,并先与患者趾背进行静脉分离,趾底腓侧动脉神经于拇趾腓侧进行分离,甲床分离于拇趾末节骨膜下进行,待组织完全分离后,以受区血管神经蒂切取需求进行切取。拇趾皮瓣断蒂后向受区移动,调整位置,于10倍显微镜下对动静脉以及神经进行吻合处理,重建血运。

患者供区修复沿第一跖骨动脉皮瓣设计线将皮肤剪开,分离第一跖骨,使皮瓣和第一跖骨背动脉良好连接,并分离血管至趾蹼近侧跖底动脉交通支,旋转皮瓣覆盖[趾供区创面,无需植皮则足背创面拉拢缝合即可。

1.3 疗效评价

1~6年随访,以中华医学会分会手外科分会再造拇指功能评定标准为依据[2],优:植皮全部成活,供足无疼痛以及破溃,能参与体育活动,患者满意再造拇指外观;良:植皮大部分成活,供足偶见疼痛破溃,可参与一般活动,患者对再造拇指尚满意,可:植皮部分成活,供足疼痛、破溃,患者不能参与剧烈活动,对再造拇指外形不太满意;差:植皮均坏死,供足疼痛,创面伤口长期不愈甚至截肢,患者不能正常行走,对再造拇指外形不满意。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以及创面愈合情况,采用刚特制钝头圆规和游标卡尺对患者两点辨别觉进行测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点辨别觉。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及创面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无显著差异,详见下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两点辨别觉对比

观察组两点辨别距离(5.2±2.4)mm,明显低于对照组(7.4±2.6)mm,差异显著(P

3 讨论

拇指指腹是完成指、掌捏持等精细动作重要保证,其感觉功能较为精细。手指脱套伤传统修复方式多种多样,但都存在诸多缺点,杨润功等[3]对31例拇指脱套伤患者实施部分离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术治疗后,患者治疗优良率达89%~97%,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2%),与之相符。但对[甲瓣供血系统解剖仍是分离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术中重难点[4-5]。

3.1 供血系统解剖分离

对[甲瓣供血系统进行完善解剖对手指脱套伤手术成功有着极为重要意义,邱南海等[6]研究指出,第一跖动脉极易发生变异,现今临床对[甲瓣供血系统解剖多采用第二套供血系统理论[7]中会师法,分离始于足背,逐渐向跖骨间隙分离,通常在将足底分支分离出后便需要及时找准第一跖背动脉起始部,继而逐渐向远端游离。要注意在第一跖骨底面暴露后需要采用趾蹼切口,再寻找出软组织中[趾和第二趾固有动脉,在固有动脉位置确定后将骨间肌分开,并将趾横韧带切断,充分张开第一趾骨间隙,而足底动脉游离需在直视下进行[8]。

3.2 血管、神经吻合以及血运重建

高质量血管吻合技术对手术成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据李靖等[9]报道,85%血管危象都是因吻合技术欠缺导致,同时[甲瓣断蒂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成活率。本次研究观52例患者均采用两定点连续锁边缝合,吻合口在良好吻合同时,避免漏血以及狭窄情况出现,使吻合时间有效缩减。吻合术中时间记录显示,患者从断蒂开始至通血平均时间为(55.3±4.7)min,这使[甲移植成活率得到了有效提高[10]。

张全荣等[11]采用多块游离皮瓣在急诊一期对严重性拇指脱套伤进行修复后,虽然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保留,但手术方案较为复杂,存在大量血管吻合口,患者受区极易出现血供不良等情况,同时供区数目多对患者损伤严重。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本组患者血管直径均不小于0.5mm,我们认为这与患者血管直径有关。

3.3 供足功能影响

Pappas M J等 [12]报道指出,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治疗拇指缺损以及拇指脱套伤虽然能够减少患者足部瘢痕,但患者在趾骨减少情况下,供足功能以及日常活动等都会受到影响,而潘跃等[13]在对20例拇指缺损患者实施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术治疗后,采用或者外侧全厚层皮片游离植皮联合VSD对供区修复后,患者供足功能恢复与接受未取趾骨游离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患者供足功能恢复情况无异,我们认为就供足趾骨减少对患者供足功能以及日常活动影响可以通过VSD来降低[14-15]。

参 考 文 献

[1] 黄东,黄永军,吴伟炽,等.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6):447-448.

[2] 孟国成,陈立科,陈四华,等.修饰性拇指再造两种手术方式比较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3):202-204.

[3] 杨润功,赵东升,侯树勋,等.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11(21):1466-1468.

[4] 方光荣,丁小珩,屈志刚,等.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4):241-242.

[5] 汤海萍,方光荣,滕国栋,等.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指腹外形改进方法探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8, 31(3):178-180.

[6] 邱南海,张文龙,高巍,等.足背动脉移植手指再造与其解剖变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44):8261-8264.

[7] 孙博,原林,陈子华,等. 第二足趾第二套血供系统探讨[J].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4,03:129-131.

[8] 王保山,郑晓菊,王新宏,等.[甲瓣切取术后创面处理[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1):26-28.

[9] 李靖,朱庆生,赵广跃,等.末节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危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8):478-481.

[10] 卢宏,李中锋,李君,等.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5):294-296.

[11] 张全荣,芮永军,许亚军,等.不同构制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全手脱套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1):989-991.

[12] Pappas M J,Allen R,Batson R C. Combined saphenous vein with free flap reconstr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stenosis.[J].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1997,07(12),901-907.

[13] 潘跃,胡继超,王西迅,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全厚皮片植皮术修复足拇甲瓣手术供区[J].中国骨伤,2011,24(5):418-420.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5

文/赵乐

临床医学统计表明,有严重怀旧心理的老年人,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4倍,同时也易导致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会加速人体衰老。

许多老年人爱“回忆往事”,其实老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短期记忆能力下降,而远期记忆能力反而增强,因而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很深。常表现为回忆过去,触景生情,念叨不绝,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和安慰。一旦受到抑制,则烦躁、易怒、焦虑、抑郁。

老年人应克服过度怀旧心理,应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沾沾自喜,过分高兴;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悲痛。

专家认为,培养健康的心理,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练书法、养花、看书读报等。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更要加强人际交往,互相交流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对老年人都十分重要。

常见嘴部动作的心理秘密

文/苏娜

咬嘴唇:其实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心有愤怒或怨恨,却又苦于无处发泄时,常常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

舔嘴唇:当人们感到不自在或者心理紧张时,会用舌头反复地摩擦嘴唇,以此来安慰自己,并试图使自己镇定下来。

捂嘴:当撒谎或说错了话,人们或会立刻用一只手或双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似乎想以此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让其再说不该说的话。

撅嘴:当一个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往往表明他心存不满情绪或者不同意见。当然撅嘴动作也常见于爱撒娇的女性。

撇嘴:与嘴角上扬表示喜悦相反,撇嘴的动作表达了一种负面的情绪。每当人们感到悲伤、绝望、愤怒或者不屑、鄙夷的时候,他们脸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表情。

抿嘴: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一种常见的反应是藏起或拉紧自己的嘴唇。嘴唇紧抿是自我抑制的表现,就好像是大脑在告诉我们“紧闭嘴巴,不要让任何东西进入身体里”。

儿童节目可以治疗老年抑郁症

文/小可

曾有机构对一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观看的电视节目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除爱看“新闻联播”、“夕阳红”、“社会经纬”外,有85.9%老人也看“大风车”等儿童节目。

智慧医疗的价值范文6

一、城市级智慧医疗发展问题

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为城市居民健康提供更优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发展课题。在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基础上,不断推进应用模式及商业服务探索与实践,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运行模式,培育、带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医疗产业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合理覆盖,成为提升城市医疗水平的金钥匙。

目前各地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对于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大提升,但城市范围智慧医疗整体发展缓慢,大部分停留在业务型医疗信息处理阶段,智慧医疗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专业人才和政策落实机制。城市级医疗信息集成水平和应用水平总体较低,在智慧医疗建设中医疗机构对技术开发商依赖程度偏高,由于各开发商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异,为以后的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埋下隐患。智慧医疗推进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以“点对点”方式开展,城市内各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二、城市级智慧医疗的发展建议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智慧医疗”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特殊服务型领域。具体到城市级智慧医疗,就是解决在城市中如何实现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长期矛盾问题,最大限度的让市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一)利用“O2O”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资源包括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等,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内,充分依托城市政务、医疗卫生、民政人社、计生药监和财政等部门信息交换资源,构建医疗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药品配送中心和医疗金融服务机构等,实现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供面向城市居民的医疗诊治、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管理和健康保障增值服务,提升城市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二)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改善城市居民就医感受

医疗服务的碎片化和医疗服务信息碎片化一直以来是阻碍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通过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网络和居民健康支付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城市级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支持双向转诊服务,使城市居民感受到真正的“医疗惠民、医疗便民”。

(三)在智慧医疗创新价值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医疗数据资源价值

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和运营模式,通过与商业保险、生物制药、体育健身、专业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人群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利用,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三、城市级智慧医疗的资源整合

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医疗、信息和金融等领域资源,将决定城市级智慧医疗的整体发展方向。

(一)强化移动支付,启动移动医疗的金融商机

移动医疗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中的在线支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医疗“一卡通”向医疗“一账通”转变,打通移动支付环节,进而提供完善的后续医疗配套金融服务,将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金融领域商机。

(二)建立信息渠道,实现多方衔接的信用平台

对于中国的大众患者或者消费者来说,医生和患者没有建立实质性的长期一对一沟通的习惯。当患者企图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选择医生咨询时,对医生产生信任是关键问题。建立患者、医院和医生等多方的信息对接渠道,实现解决信任问题的医疗信用平台,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衔接,融合智慧社区的智慧医疗

医疗优质资源长期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分级诊疗机制推行缓慢。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长期诊疗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社区医疗资源的衔接。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将智慧社区经济与智慧医疗经济相互融合,正是解决两个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小结

为了抓住智慧医疗这个面向未来集约、智能、跨界、转型的难得机遇,中国各城市积极结合发展实际,力推智慧医疗与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产业融合,让智慧医疗迸发出无限精彩。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得对于智慧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智慧医疗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在具体城市级发展建设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总结在各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相信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将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支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孟群,叶强,胡建平,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 孟群.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EB/OL]. 2010.

[3] 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29(8):59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