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因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因此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年龄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57例;剖宫产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15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35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15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0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病因 围产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
1.3 治疗与转归 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2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本组60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 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做好患儿的排便及进食记录,观察新生儿吮吸力等反应是否正常,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食欲差、吮吸无力、烦躁不安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喂养,保证新生儿的热量供应,必要时可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2.2 蓝光疗法的护理 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 ~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 h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黄疸部位程度的变化,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发疹,尿、大便着色与性状;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并观察出入量;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可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应有专人护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2.3 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的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10~15 min;游泳时水波对皮肤的刺激能对新生儿的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游泳时水对胸廊的压力使新生儿的肺活量增加,对胸廊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2.4 健康教育 细致地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以及蓝光疗法的治疗意义等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到此病的严重性,向家长说明此病可能会带来的后遗症,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和智能的开发,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
3 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其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护理人员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黄疸对新生儿的损害,改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 201203.
[2] 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08,9(3):77.
[3] 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0,12(1):4243.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2
2010年12月我科收治1例新生儿黄疸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男,12天。因生后皮肤黄染12天,于2010年12月21日入我院。查体:T 36.7℃,P 130次/分,R 32次/分。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腹软,四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4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间接胆红素235.9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血常规:白细胞7.33×10【sup】9【/sup】/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3×10【sup】9【/sup】/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7.2%。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持续蓝光照射12小时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儿于8天后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
光疗前的准备:①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疗效、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光疗箱的准备:检查灯管是否全亮,注意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1000小时需要换新灯管。
光疗时的护理:
⑴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哺乳及大小便情况,将患儿喂饱,清洁皮肤。严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剪短指甲或保护性手套,防止抓伤皮肤,全身,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灯管与患儿正面皮肤距离为35~40cm,以提高疗效。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⑵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在36~37℃,>38℃做降温处理。喂养也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出现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要保持侧卧防止误吸。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防止眼罩脱落或尿布松散,注意输液部位皮肤局部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⑶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及时给患儿穿好衣服,摘去眼罩时用消毒小毛巾覆盖眼部3~5分钟,以帮助眼睛适应光亮。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了新生儿光疗时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薇,王青.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2).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3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存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儿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足月儿110例,早产儿31例,早产低体重儿10例,足月小样儿4例。
1.2 方法 将光疗箱清洁,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馏水到2/3满,接通电源,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据新生儿病情随时调节,相对湿度55%~65%[2],将患儿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睛状),以防损伤视网膜,全身,用尿布遮盖(男婴尤其要注意阴囊的保护),放入预热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1.3 结果 通过对15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疗,重视存在护理问题并加以总结,及时整改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均治愈出院。
2 存在护理问题
2.1 环境的变化 新生儿光疗时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灯光刺激及温度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表现为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肤损伤的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保护措施不当,皮肤易损伤。足月儿指甲超过指端,活动时容易划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肤;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肤擦伤;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引起红臀;光疗时间长,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眼罩处皮肤容易损伤[3]。
2.3 体温变化 光疗时荧光灯产热较多,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温中易发热,体温可达38~39℃,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红、哭闹、躁动不安等。
2.4 体液不足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者会引起脱水。
2.5 哺乳方式改变 光疗时新生儿与母亲分离,哺乳方式改变,新生儿室采用奶瓶喂养,有些新生儿不习惯用奶瓶,引起哭闹不安。
2.6 知识缺乏
2.6.1 护士自身知识缺乏 少数护士对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认识不足,如灯管灰尘,机箱湿化器的清洁处理不到位,灯管的使用寿命,新生儿皮肤扑粉或涂油剂等,均能影响光疗的效果。
2.6.2 家长知识缺乏 由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够,与家长交流不到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认识,对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预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如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医患矛盾。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其详细介绍光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通过良好的有效沟通,155例中无1例发生医患纠纷。
3.2 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针对环境改变,哭闹不安,护士应能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如尿湿、饥饿、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或腹胀的不适;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音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缺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可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
3.3 皮肤护理 入箱前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双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紧适度,能容纳一指为宜,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双脚套上袜子,减少与有机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肤损伤。光疗期间因过热,容易引起红臀,应及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潮湿及大便污染;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防止发生红臀,如发生红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状思密达均匀涂抹于臀红部位皮肤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禁止在患儿身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3.4 加强巡视和观察
3.4.1 观察眼罩有无脱落及眼罩处皮肤有无擦伤,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尖滑脱情况,并及时处理。
3.4.2 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随时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效果,发生警报信号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保持患儿体温36℃~37℃,及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防受凉或发热。由于散热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易致体温过低。足月儿夏天光疗时,也可因热量过高而发热。曾有1例患儿,体温36.5℃,进入光疗箱时,由于当班护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疗箱玻璃的通风,再加上夏季室内温度比较高,新生儿的体温升高至39℃,另一护士巡视时及时发现,汇报医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疗时应该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同时应保持通风,早产儿需置于暖箱内,以补充额外的热量需求。体温超过38℃,应停止光疗。
3.4.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光疗护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指导于临床,要密切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变化,光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检测血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儿哭声、吸允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发汗、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嗜睡、腹泻、呕吐、惊厥等,以及患儿大小便的性状、色、次数和量,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合理喂养 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护士应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间歇喂养,保持奶量摄入,每2餐喂奶间歇要给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儿哭闹,大量出汗引起的脱水、发热、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喂奶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3.6 蓝光箱的消毒与处理 使用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内、外,用清水擦拭1遍。湿化器水箱用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灯光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光疗效果,每天应清洁灯下及反射板,灯光使用1000 h必须更换[3]。在光疗箱旁边悬挂一本登记本,以记录光疗照射时间。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时停止光疗[4]。
4 小结
通过密切观察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满足新生儿需要,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能减轻患儿焦虑,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 ~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 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 32~472. 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表1 黄疸出现日龄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 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 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 ~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 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每2 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裸露,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 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4): 2798
[2] 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 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2): 233
[4]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6
[5] 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6
[7]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 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 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临床上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参考其他症状,即可诊断病理性黄疸。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红素<220.59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蓝光治疗(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最常应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光疗期间细致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血清胆红素足月新生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的34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除G-6-PD缺乏溶血引起的黄疸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光疗,全部治愈出院。其中男185例,女157例,足月新生儿314例,早产儿28例,体重1.3~5.2kg,日龄2~28天。
护 理
治疗前准备:光疗前与患儿家属沟通,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和光疗的好处。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家长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现在多半是独生子女,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父母,还有众多的亲属,加上对光疗知识的缺乏,个别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出生后的婴儿应在母亲的怀抱中喂养,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独自处于蓝光箱中,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闹,其家属担心是很自然的。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对家属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母婴分离后的有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疗法。
蓝光箱的准备:选择双面光疗箱(Ⅰ类XHZ型),光亮度320W,上下灯管距床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使用前蓝光箱经过清洁、消毒处理,离墙30cm,置于远离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水槽内按要求放入蒸馏水,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温度(冬季33℃、夏季30℃)预热到所需的温度,相对湿度55%~65%,室温20~26℃。
新生儿的准备:入箱前测量体温、称体重并做好记录,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清洁,清洁后的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做好双眼、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换好纸尿裤。根据医嘱喂药,吮乳后用双层黑棉布剪成眼镜状罩住双眼(眼罩必须一用一消毒),用布胶布固定住,双手套上手套防止抓伤,放入已预热好的蓝光箱内,记录入箱时间及蓝光灯开启时间。
入箱后的观察及护理:为使患儿皮肤受光均匀,禁止在箱内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每日定时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反应能力、体温、脉搏、呼吸、四肢张力及黄疸进展程度等。随时观察蓝光箱的运行状况,核实蓝光箱温度指示板上标示温度和箱内实际温度是否一致。为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定时喂奶,多喂水,按医嘱静脉输液,及时更换纸尿裤,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称体重1次,以观察入量是否充足。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皮肤颜色改变、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联系,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应测量体温和核实箱温,了解是否体温或箱温过高,如体温过高应将箱温调低,多喂水并观察1小时再复测体温一次。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必须戴好口罩。注意做好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使用中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
出箱后的护理:关闭电源开关,准备好抱被、衣服,将患儿抱出蓝光箱,在温暖环境中摘掉眼罩,测体重,给患儿穿好衣服,与母亲同睡,注意保暖。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将水槽中的水倒净并清洗水槽,用75%的酒精擦拭蓝光箱,消毒备用。蓝光灯管到使用期限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小 结
光照治疗的原理是4Z,15Z-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可变成水溶生的异构物4Z,15E-胆红素和光红素,两者不需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即可从胆汁、尿液中排出,从而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除G-6-PD缺陷溶血引起的黄疸患儿不主张使用外,光照治疗具有经济、简便、有效、安全的特点。通过对242例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新生儿>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光疗的护理实践。笔者认为,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光疗过程中规范的护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处理好这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整个光疗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范文6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既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新生儿,足月女婴51例,足月男婴49例;其中早产儿15例,出生2~3天出现黄疸。
1.2了解黄疸程度观察皮肤: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
1.3光疗前的准备
1.3.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担心治疗效果,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1.3.2光疗箱的准备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2℃~34℃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因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要换新灯管。
1.4光疗时的护理
1.4.1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一般先洗澡,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应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
1.4.2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2℃左右,巡回时注意纠正。每4h测体温一次,一般超过38℃做降温处理。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汁,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1.4.3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严密观察
2.1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2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2.3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2.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