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业的特点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中职生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对策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给中职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多数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也随之逐步减弱,报考中职学校无需分数、无需政审就可以直接入学,导致了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给中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之下,去完成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可见难度之大。我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此着重就如何提高和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一、当前中职生的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

(一)生理和心理都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化时期,因为年龄小,识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独立性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厌学情况比较普遍。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上课要么睡觉,要么干脆旷课,抄袭作业的现象普遍。

(三)盲目性大。不知道自己来学校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所以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

(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遇事徘徊不定,往往处在矛盾之中。

(五)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学生因享受太多,习惯成自然,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缺乏对他人、父母、集休和社会的责任感。

(六)早恋现象不断出现。中职生早恋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随着人们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职生生理上的早熟和受不良传媒的影响,早恋现象也逐渐趋向低龄化,严重影响学业的完成。

二、现阶段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策

我针对现阶段中职生存在的这些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学习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结合一线教育者所给予的启示,通过归因分析与辩证思考,提出了现阶段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科学理解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综合”。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1]

2.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三个“结合”。

(1)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

(2)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计划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招聘的数量,并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

2.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

3.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操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

4.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2]

总之,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将中职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影响因素;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职业价值观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伯率先提出来的,是指个人与工作相关的目标追求。职业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发展方向及具体工作岗位的选择,是个人进行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的内在动力,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以“90后”大为主体,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提高“90后”大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制订了问卷《职业属性关注度评价表》,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部分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几个特点[1]。

1.安全第一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往往特别关注身心安全,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考虑就业的时候,崇尚安全第一。这个安全内涵较为丰富,既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舒适程度、社保障等内容。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等传统美德在“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占有比例很低。这也说明,目前,“90后”大学生对安逸舒适的要求很高,对探索开拓的意愿很低。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用人单位反应,“90后”大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以我为主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发展,重视个体价值实现,社会认可和尊重需求普遍不强。这说明当代“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来讲相对务实,更倾向于追求自己的现实需要。换句话说,目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过分注重职业和自我价值的结合,忽略创造社会价值,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奉献意识缺失。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反应“90后”大学生我行我素,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缺乏责任心,这种负面印象这也成为“90后”大学生就业障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空中楼阁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体验,职业期望理想主义色彩浓重,很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具有一定的虚幻意味。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缺少实际的职业体验和对职业生涯的探索与规划,当面临择业和就业决策时,很难像有了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那样作全面的考虑。导致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单位地域等重要因素没有引起大学生们的普遍重视。而这些职业要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满意度和稳定性。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抱怨“90后”大学生工作不稳定,跳槽率高,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是用人单位对是否招聘“90后”大学生产生了质疑。

二、“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的人格类型、职业兴趣等主观因素之外,还与时代背景和外部条件等客观因素息息相 关[2]。

1.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对不同职业内在的向往和追求有明显差异;个人的能力素质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职业价值观,才是客观实际并有望实现的;超越了自身能力素质范围的职业价值观,可望不可即。“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倾听内心的声音,不畏他人眼光坚持做自己,其中当然不乏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个体,在突破层层困难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有些学生存在理想主义,追求学业成绩高分,忽视个人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本身缺少认知;也有些学生功利性价值取向问题严重,择业时只考虑个人经济效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创造。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大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疑是影响最深刻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处事态度等密切相关。有一定社会地位、优越家庭条件出身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更关注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较高精神需求的实现;而生长在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经济收入较高的单位;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择业时会优先考虑公务员;教师家庭出生的大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很高。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对他们的性格、兴趣、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家庭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不同个性特征的大学生,拥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90后”大学生大多在优越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艰苦奋斗岁月的“60后”家长大多不希望孩子吃苦,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90后”逐渐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更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追求安稳、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艰苦行业、艰苦地区,则望而却步。

3.学校因素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领的场所,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影响最直接的因素。

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果课程内容滞后,脱离市场需求,培养出的大学生将难以符合社会需要,缺乏竞争力。高校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和引导也至关重要,道德文化、诚实守信、创新实践、社会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如果高校中有部分教师存在不当言行,也将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好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外部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方针,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看清职业目标,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4.社会因素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如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宏观产业结构影响,用人单位的偏见歧视等。这一切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较强烈的冲击,易与他们已有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冲突,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上升,就业压力骤增,有些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争取更多机会,或是为了取得户口宁可选择不太喜欢的岗位,也有为了取得户口或编制盲目地选择考公务员。不少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涌入北上广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二三线城市企业无法招到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消极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使大学生在择业时注重物质利益,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功利心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目前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偏见和误区,如关注招聘大学生是否拥有研究生学历,是否持有很多Y格证书等。这些因素都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迷失,在择业时容易陷入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观的矛盾中。

三、“90后”大学生科学理性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路径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否科学理性,直接关系到他们就业是否 成功,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要培养“90后”大学生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3]。

1.明确择业目标

高校应该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规划科学理性的择业目标。第一,结合个人特质确定就业目标,个人特质气质、性格等,这是个人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在确立就业目标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二,结合职业兴趣确立择业目标,将职业兴趣与择业目标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职业发展;第三,结合自身条件确立择业目标,包括专业背景、基本素质能力及个人特长等,大学生在确立择业目标的时候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就业的成功率;第四,根据社会环境确立择业目标,包括宏观经济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岗位工作情况及待遇等,对环境的要求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给自己定硬性的标准,要灵活机动,促进就业。

2.实现自身价值

高校应该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将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让广大“90后”大学生的眼光从关注自身发展拓展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也就是把自我的“一滴水”融入社会的“大海”中,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

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其重心在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明确职业与爱国的关系,让学生在择业时将国家利益考虑进去;第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的价值观,不论做什么,要遵守敬业的原则,守好敬业的底线;第三,要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在就业过程中,不夸张、不隐瞒,诚信就业;第四,要培养学生友善的做人态度,在工作,与领导友善、同事友善、与服务对象友善,把友善的态度融入自己的劳动中。

3.创造良好氛围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应该通过家庭、高校、社会三级联动、有效衔接。第一,家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培养学生对待职业的认真态度;第二,高校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进行价值观内核构建,培养学生成熟的科学理性的职业价值观;第三,社会应关爱学生,扫除不良风气,旗帜鲜明地反对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为“90后”大学生重塑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王 超.“澄清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6).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养殖业;特点;对策;甘肃会宁;太平店镇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33-01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LI Wen-q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Taipingdi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ini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Huining Gansu 730714)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technology,information,and funding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 Town in Huining County.

Key words rural breeding industry;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Huining Gansu;Taipingdian Town

目前,农村畜牧业发展迅速,太平店镇养殖业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产业到主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对当地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太平店镇的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即占据主体地位的散养模式和规模化养殖。近几年,虽然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农村养殖业的特点,提出了农村养殖业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农村养殖业的特点

1.1 行情变化无规律

养殖业行情变化没有规律,一般是受饲料价格、粮食收成、畜禽发生重大疾病等的影响,造成价格波动。此外,农村养殖户以散养为主,大多无固定的销售渠道,生产出的畜禽产品一般都是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外运销售的很少,使得销路无保障。再加上农村养殖的特点致使许多传染病多发,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1.2 技术缺乏,养殖理念落后

太平店镇养殖业技术处于较低水平,缺乏一定的养殖技术知识,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技术人员,对现代化养殖业没有系统的管理措施,存在着防疫保健跟不上、饲料浪费大、滥用乱用药物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不够等问题。养殖理念受小农意识影响重,对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认可度差,难以接受,求稳心态强,市场竞争能力差,大部分养殖户往往满足于“养兔添衣裤,养鸡油盐醋”;浅尝辄止,不愿加大投资[1],也没有防范养殖风险的意识。

1.3 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是限制农村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养殖业大多数是中小养殖规模,资金来源相当有限,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或者向亲戚朋友借贷,一旦行情有所下跌,大多数养殖者就会出现资金短缺,有的养殖者甚至出现贱价处理产品及养殖场,亏损巨大,难以东山再起。

1.4 信息闭塞,不敢尝试

市场经济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课题,养殖业作为一种商品生产,需要超前的意识和信息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而现在大多部分养殖户都缺少有效地信息导向,无法准确掌握可靠地养殖信息,对养殖项目持观望态度[2-4]。

1.5 经营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素质还不高

据统计,在太平店镇从事养殖业的人员中有90%只读到初中,基本上有1/2的人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模仿别人,跟着干,有的出于想象,养殖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较成熟的技术,由此可见,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术欠缺已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5-7]。

2 对策

2.1 转变养殖理念

养殖者对养殖业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要发展养殖业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但是应先有合理的养殖模式,再有先进的养殖技术。以集约化养殖为例,首先应确立它的养殖模式,即集约化养殖,再确定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养殖技术。搞好养殖业一定要脚踏地地用好学好科学技术知识,改变传统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养殖模式确定不同的养殖技术[5]。

2.2 拓宽信息渠道

养殖业的市场行情变化较快,为了能及时跟上市场形势,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养殖模式,减少养殖风险。此外,畜牧产品的销售不能依靠传统的等、考等形式,而应自己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畜产品加工延长销售链,提高养殖效益[6]。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决资金困难

紧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建立专业性互助组、合作社或协会,有效解决任意排污、随意处理染病畜禽、滥用药物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该组织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另外政府在信贷、政策优惠及项目实施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此外,政府应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保险,建立保费补贴制度,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减少因各种灾难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7]。

2.4 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是相关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应经常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养殖先进实用技术的讲座,尽量多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避免过多讲述原理,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养殖户本身应该有对学习养殖专业知识的欲望,要有信心和决心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主动学习,才能为养殖业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8]。

3 参考文献

[1] 章家华,曾观红,郭家全,等.防范农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1):30-31.

[2] 陈奎.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9):76.

[3] 张家峥,郑亚敏,郭玉周.我国农村养殖业的贡献,困境和出路[J].河南畜牧兽医,2006(9):2.

[4] 林家全.中国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8):29-30.

[5] 马永华.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及出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12.

[6] 邹普圣.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对新余市养殖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6(6):512,507.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污染与防治 循环利用 生态养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我县的畜禽养殖绝大多数为小规模、分散养殖。即点多面广,又多为邻近居民区。这种养殖方式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和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已经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二、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

县域畜禽养殖业发展较早,起点低,多数的小规模养殖户是在老的庭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厂址选择存在先天不足。畜禽粪便基本上是露天随意堆放,没有设置相应专用场地和设施,直接导致周边区域的地下水、大气环境、卫生状况的恶化,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污水、粪便、恶臭。由于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而产生各类环境问题。

1.传播病菌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残留药物、各类添加剂及孽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类似禽流感)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的危害,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2.造成水质污染

水体污染是由污染物质侵入水体造成的后果。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有机物腐败产生的NH3、H2S和CH4等气体侵入水体,可以使水的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和P等营养元素,侵入水体后将使水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鱼类、藻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3.污染空气

养殖养殖业生产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尘埃、微生物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影响饲养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心建康,也经常引发养殖户与周围居民的矛盾和环境纠纷。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不完备

根据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特点和环境管理现状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规范,而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而地方对非规模的养殖户又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因而对这类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事件的处理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只能与有关部门协调,对养殖业户进行教育和提出改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非规模养殖户的污染。

2.地方政府管理缺位

在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上,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脱节。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而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规划布局和政策目标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污染防治缺少政策扶植和鼓励,致使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相当薄弱。

3.从业人员中环境意识淡薄

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履行了环境审批手续,必须有相关的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措施。而对众多的非规模养殖户,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既无申报,也无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审批手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非规模养殖场缺乏约束,从事人员又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和忽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由于科学知识不足及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畜禽养殖中滥用抗生素、激素、各类添加剂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使“瘦肉精”、“速生鸡”之类事件时有发生。

4.对污染防治缺乏投入

县域畜禽养殖业分布广泛,规模化养殖场较少,大多是利用自家的土地和庭院发展起来的非规模养殖户。同时畜禽养殖是微利行业,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波动很大。所以多数养殖业户是因陋就简,在污染防治上不愿意投入。很多养殖户没有规范的粪污储存场、污水收集池和化粪池等设施,粪污随意排放。

四、适合本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案例分析

1.污染防治措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可采用物理、生物、生化综合处理粪污技术,做到达标排放。而且国家对其也有相关的法规和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门可依据相应的法规对其污染防治进行监管。

对原有在自家发展起来的微小型养殖场,村镇各级政府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和规划,迁离居民区,改变人畜混居的现象。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暂不能迁出居民区的养殖户,要求修建防渗的污水收集池,对猪尿及污水收集,防止乱排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收集的污水可定期用于或菜园浇地之用。同时要求修建可防雨水的储粪场,以便存放粪污及进行下一步的粪污生化处理。同时也防止雨水冲刷形成二次污染。推广干清粪技术,达到干湿分离,粪尿分离。干清粪不但使污染物减量化,而且使固态粪便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消除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是对畜禽粪便堆肥处理,粪中有机物分解产热,使物料温度上升,促进水分蒸发,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促进粪便干燥,成之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时,使其中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分解,成为无恶臭、安全、能广泛流通利用的有机质资源。二是对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发酵法处理,就是把菌种加到畜禽粪便里,让粪便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实现好氧发酵而成为优质有机肥,并且消除臭味。微生物高温无害化处理技术可以彻底地杀灭畜禽粪便中的有害菌、虫卵。同时有益菌大量繁殖,作为有机肥田效果更好,是可用于无公害生产的高效优质有机肥。

2.案例分析

2.1养殖模式

某农户在其承包田附近将猪舍与蔬菜大棚建于一体(比单独建猪舍、蔬菜大棚节约投资),同时修建沼气池,饲料加工,仓储,人居房屋。其结构北面猪舍,南面是蔬菜大棚,二者空间连通。生猪散发的热量与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可以实现互补,猪舍产生的含氨气体等可被棚内蔬菜有效吸收,塑料大棚吸收阳光产生的热量也保证了生猪、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猪舍产生的污水根据需要可进入沼气池,反之亦可进入污水收集池。猪粪视需要可干清粪,亦可混入污水。沼气池排出的废渣液进入污水收集池混合后可泵送至农田浇灌,亦可用于棚内蔬菜地使用。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形式,既卫生又环保。此模式数年来运行良好,很适合有此条件的农村养殖户。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鱼塘养鱼融入系统中。修建沼气池时要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防止沼气池产生泄漏现象。

2.2特点:

2.2.1节约投资

猪舍顶盖用红砖砌拱,农村有经验瓦工可完成。盖上周边砌围墙,里边填土,厚度根据保温需要确定。猪舍和大棚共同利用一面北墙和一个顶盖。其顶盖结实、宽绰,有利于草帘,棉被的收放(可安装机械)操作。节约一墙和一棚顶。

2.2.2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生猪饲养、看护与棚内蔬菜的除草、浇水、追肥、采摘、看护等管理在同一时间、空间、场地完成。如果规模合适可一人完成上述工作,既合理利用了人工,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2.2.3综合利用资源,生态循环发展

根据条件可在猪舍―大棚东、西选择一侧修建连通的饲料加工,仓储,人居房屋,从而实现人居、养畜、大棚蔬菜、沼气使用、农田管理在一个大系统中,既达到了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实现了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防治。

五、结语

畜禽养殖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又涉及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应由政府负责协调环保、农业部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和规划,处理好养殖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县域畜禽养殖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规模化养殖场少,大多数为微小型养殖户。各级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技术上鼓励和支持微小型养殖户利用自然条件走生态化养殖之路,发展资源循环经济。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畜禽养殖业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江希流华小梅张胜田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存在问题与防治建议环境整治.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禽流感;反思;养殖业;工厂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17

禽流感的爆发,是畜牧业尤其是家禽制造产业的灾难性事件,其对养殖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在进行疫情控治和解决时,应当就疫情爆发及大规模蔓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反思。究竟是哪些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导致疫情的出现,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对疫情进行控制,以及如何把家禽养殖规范化科学化,都是目前所要面对的问题。

1 对禽流感疫情的反思工作

1.1 疫情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以禽类感染为主,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的爆发具有以下2个特点:疫情爆发的地区较为分散,并以南方地区为主;病毒致病性较强,不仅会导致鸡鸭等家禽大量的死亡,有时还会感染其他动物,严重时也会在人类中进行传播。

1.2 禽流感主要是在小养鸡场以及个体养殖户的散养鸡中出现

相关资料表明,禽流感疫情主要出现在一些不规范的小型养鸡场,以及农村地区自家放养的家禽当中。这些地方由于条件比较简陋,饲养方式不科学,饲养场地面积较小,且家禽的饲养数量过多、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及消毒设施,没有先进的饲养技术和设备,对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低,从而为疫情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也说明要想形成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尽快实现养殖业的工厂化和现代化[2]。

1.3 对于疫情的控制不够彻底

疫情爆发初期,扑杀已经感染和可能被感染的家禽是控制疫情且使其不再大面积蔓延的必要性手段,然而过去由于对感染病毒的家禽扑杀和掩埋处理不当,没有从根本上对病毒进行消灭和根除。由于禽流感的爆发是小型养鸡场及个人养殖户饲养过程中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与不卫生的养殖环境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家禽养殖业的正规性以及家禽制造业与禽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3]。

2 工厂化养殖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工厂化养殖推动产业化发展

工厂化养殖是畜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厂化养殖能有效的防止疫情的发生以及蔓延。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饲养业与养殖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逐步实现养殖业工厂化,极大地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效的应对疫情的发生以及控制。这是养殖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4]。

2.2 工厂化养殖推动科技化发展

现代化的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自动运转的系统,实现养殖业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更合理、更科学、也更安全和卫生。在家禽养殖过程中,能实现自动化的饲料和饮水的投入,以及对温度、湿度的监控和调节,对空气质量的监控并适时地进行通风,从根本上降低了传统饲养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的饲养方式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工厂化养殖的卫生情况也是经过严格监控的,饲养人员进出禽舍都要进行消毒并穿戴专业的饲养员服装和使用专业的设备,对于禽舍也会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从根本上消灭疫情出现的可能。由于工厂化养殖在场地上具有封闭性,即使养殖场内出现疫情,也有专业的隔离措施,能够快速有效的对疫情进行控制,防止疫情范围的扩大和蔓延,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5]。以保证市面上其他禽类产品的卫生及安全不受影响。

3 总 结

对于实现家禽养殖的工厂化,是未来养殖业及畜牧业发展的必经道路,工厂化养殖是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疫情发生时,能有效地对疫情起到防控作用,预防疫情的大面积蔓延,保证食品安全,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实现工厂化养殖的资金及技术投入,从而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贤涛.对禽流感的反思及养殖业工厂化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3):11.

[2] 梅付春.政府应对禽流感突发事件的扑杀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 吴渭.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养殖业的特点范文6

近年来,由于市场对羊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肉羊养殖业也成为一项高收益、高回报率的行业。大批肉羊养殖开始出现,并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肉羊的养殖逐步走向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人们已经意识到肉羊养殖业在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分量,然而,由于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升高,的管理结构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构建。同时,我国肉羊业在发展中还受到很多制约的因素,生产方面,饲养方式比较传统,品种较少。技术方面,种公羊在羊群中的比例较低,配种能力较差;科学技术在羊群管理中的应用较为落后。管理方面,肉羊养殖业相应的管理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饲养人员依然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没有科学的评判标准。这就要求肉羊养殖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结构,健全内部的规章制度,明确的战略目标。

二、规范化管理

1.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是管理者给被管理者创造合理规范的环境,并赋予被管理者相应的职权、职位和职责,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建立运行程序和奖罚制度,使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做法都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具体说来就是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使管理实现多方面的功能。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实现电脑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规范化管理构思

肉羊养殖规范化管理应该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供销管理、库存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2.1组织结构管理

组织结构管理是一种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权、责协调关系的调控方式。在肉羊养殖业中,首先要分析影响肉羊组织结构的因素。如肉羊养殖的技术特点、肉羊养殖的生存环境、肉羊养殖的规模。选择合适组织管理结构,同时明确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一线员工的职责、目标和权威。其次,确立肉羊养殖结构的协调机制,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相互调整、直接指挥、过程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技能标准化、共同的信念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协调机制。再次,根据组织结构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确立肉羊养殖业的组织结构原则。最后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保证组织结构的正确运行,确保的决策制定、执行能够顺利进行。

2.2生产作业管理

生产作业管理是以销售管理为前提的,包括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生产准备和组织。肉羊养殖应该根据的特点和市场的销售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生产计划,还应做好饲养羊只前的准备工作,如养殖场的建设位点、养殖方式、养殖场内部布局,养殖人员的标准操作章程,饲养规模。

2.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中任意成员都有影响的管理方式。对我国肉羊养殖业调查发现,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存在不合规范的情况,护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饲喂人员并不规范,或者员工无证上岗,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拖沓,没有效率。因此,在肉羊养殖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肉羊管理中的岗位设置、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完善奖罚机制和选人用人的制度以及构建合理的薪酬结构。

2.4生产经营管理

当前我国肉羊养殖市场,存在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混杂。饲料资源较为充沛的地区,人们主要通过身边便利的饲喂条件集中放牧;而在资源条件不充足的地区,主要呈现多元化的生产方式,如加农户。不同的生产方式尽管都起到了一定的生产作用,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不清晰、不完善。因此要选择适合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明确其中的规章制度。

2.5其他活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