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1

一、前言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实现该目的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机制,事实证明,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和提高英语阅读训练在质和量上的实效。因此,英语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趣味阅读”。所谓趣味阅读,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途径,使其主动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汲取知识、发展智力。

二、以趣味联想法打牢词汇基础

词汇量小是学生阅读文章的重大障碍,严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阅读耗神耗力,渐渐丧失阅读兴趣。学生词汇记忆不准确或易遗忘都是记忆不深刻的表现,而趣味导学则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

(一)词根趣味记忆法

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都应该对其中教授词汇的方法深有感触,它通过中文的近似发音和意思联想,使得教学不仅趣味横生,也深刻了学生的记忆。例如,救护车ambulance,中文近似读音为“俺不能死”,联想到救护车有救死扶伤的功能,如此以来,看起来生涩难记的较长词汇变得好记得多。再如雄心ambition,中文近似读音为“俺必胜”,可联想到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二)实物图案教学法

初中生还具备丰富的好奇心,课堂的生动性能投合中学生好动和爱观察发现的心理,鲜活的实物和形色纷呈的图案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利于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引导到寓学于乐的状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相应的物体或图案也容易回想到所学过的词汇。

(三)故事串联法

老师可以将许多外形相似的词汇编入一些小故事当中,一方面故事的趣味性集中了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对比记忆,使学生不容易混淆。例如小明是个小呆瓜(a boob),他想要去国外(abroad),于是跟哥哥(brother)联系(bond),哥哥告诉他,要先上船或上飞机(aboard)。与此类似的就是绕口令,绕口令也相当于词汇的小故事串联,但绕口令由于押韵的特征,使得其读来朗朗上口,更富可读性。

(四)游戏竞技法

例如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让一位同学描述词汇的特征,如描述物的形态颜色,以近义词反义词的句型变换来描述形容词,以动作来表现动词,而让其他组员来猜词汇,这种互动和竞技,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以赏析培养学生的英文情感

英文学习要充分发掘英文的美感和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和艺术品质,从而进行探索性的英语学习。

(一)以电影模仿法矫正学生口音

好莱坞大片成为时下热潮,且为了场面效果壮观,更多人愿意看英文原版电影。那么英语教学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学生们都有一种表演模仿倾向,那么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电影片段并通过分组合作的角色扮演游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去。

(二)经典的外国文学著作,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也是很好的表演题材

唯美的东西常让人有反复拜读的欲望。对外国艺术作品的浓厚兴趣常常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文学或电影作品中的名人名言,更是让学生喜欢铭记并作为自己座右铭的经典语句。

(三)名人的生平事迹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如牛顿靠苹果启发了牛顿第一定律,爱迪生从小因为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总是危险不断。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读物能让学生领会到阅读的意趣。英语学习的要点无非多读、多看,以名人传记出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具有励志作用。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散文 审美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主要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定义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力求在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下进行文本、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审美偷悦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完善人格心理结构,并形成自觉建构的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知识讲解,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自觉进行审美判断,吸收文化,创造性阅读,这才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实现阅读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只有健全的心理积淀,才可能在阅读中顺利进行同化、顺应的作用。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心理积淀,学生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反应,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能够以个体的生命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得精神情感上的丰富,得到审美娱悦的情感体验,他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并且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1、体现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都明确指出了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审美性阅读实践,从而将人导向自由,推动学生人格心理结构健全发展。其开放性、和谐性,情感性与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目的相适应。

2、充分发挥延伸性,促进学生学习。

与诗歌戏剧,小说一样,散文是生活的艺术真实再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从取材到人生体验,以及生活画面,艺术上与诗歌,小说等文体都有相互补充,交叉的特点,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有借鉴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的审美情感,审美知觉,审美意志,这些审美心理结构层次对其它文体教学同样有理解建构的作用,同样能够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相对长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的可读性强,易懂易读,费时少。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有延伸作用。

3、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学阶段,学生(12-18岁)正是处于心理剧变的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到新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着的发展,在学习和讨论中,有探求真理的需要,但有时看问题片面性和主观性;其情感更加丰富、深刻,开始能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较深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大大增强,追求美,爱美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还能通过自我(内省)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主体特征,发掘作家主体的自我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人生体验,深刻的哲理思考,气势开阔的论辩之风,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半成熟期的需要相吻合。

三、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依据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开拓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发展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层面。

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从语言和格调风格上把握这一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体味行文中的语言的诙谐,幽默,哲思议论的风趣,以及诗意的氛围和情韵.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味情趣的多样性,丰富性。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百草园一段充满童真情趣。

首先,观察是从儿童的心理进行观察的,石栏光滑,因儿童好奇心摸过,黄蜂“肥胖”,油岭“低唱”,蟋蟀“弹琴”是儿童拟人心理,至于搜盆子的酸甜是小孩爱尝野果的亲身体验。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甚,色味俱全,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洋溢着童真的情趣。另外写何首乌则想到成仙,写赤练蛇,则想到长妈妈的故事,写捕鸟则提到捕鸟能手、闰土的父亲,这些联想使文章开合自如,增添了情趣。尽管趣味无争辩,但培养学生的良好趣味对其阅读鉴赏是有好处的。课文中的选文品味是不错的,都是些优秀散文,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令人潜然,自有一番动人心扉的情致。

参考书目:

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中学英语新课标规定:“在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中,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中学英语教学应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跨文化的意识和基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许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阅读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Strong将阅读技能看作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金光大道,他认为通过阅读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人们能跨越时间和空间,超越自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都认为,在语言学习中,读是发展其它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带动其它语言技能的发展而且最容易保持。胡春洞在《英语教学法》中谈到:“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在速度方便上不去严重影响着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现代教学中,无论是从考试角度(在考试中阅读所占比例最大),还是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阅读都相当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应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英语阅读教学对于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

二、注重课堂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中阅读的重点在课文,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那么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发现课文的疑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的针对性更强,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一般要求学生注意生词,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浏览全文,找出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者说出段落大意,划出语言点并提出疑难问题,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解决。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心进行整体教学,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可以通过听、说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主题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应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义,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含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让语言结构的学习和语言功能的学习同时体现在课文教学中。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阅读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再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

三、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增强限时阅读能力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讲究阅读技巧,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阅读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或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对阅读速度影响很大,而且容易使学生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因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词义能力,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时,眼睛并不是在逐词逐句地匀速移动,而是跳跃式的移动(saccade);移动间的停顿,即获得视觉信息的过程,叫注视(fixation);当理解发生偏差或遇到理解堵塞点时需要回视(regression)。不同的阅读者在阅读同一材料时,眼睛移动的速度、注视间的距离及回视的频度的差异,表明他们有不同的阅读速度和技能。

生词的处理可在导入新课之前,也可在导入过程中带出生词。一般没有必要呈现全部生词,只需要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多夫,1995),因为学生很快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准确含义并熟悉它们的用法。况且,通过上下文的线索(context clue)和词本身的构成线索(word formation clue)确定词义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提出指导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s),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targer-oriented/task-based),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指导性问题同样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成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语义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由于学生刚开始熟悉课文,并无运用课文中语言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阅读的效率,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一)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爱发出声音,有的学生用笔和直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喜欢回读。

(二)不要查找工具书,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有的同学一见到生词就头疼,告诉学生碰到生词不要惊慌,不要养成马上查找字典或词典的习惯。要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如:同意词、反义词、同位关系、因果关系或定语从句等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一旦抓住了一个片断的思想,其中具体细节、事实则可以大胆放过。生疏单词更无须计较,要尽可能的向前搜寻,保持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以便迅速找到有关信息。

五、注重语言知识积累,优化阅读教学效果

(一)牢记并且活学活用基本词汇。词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细胞,不认识词汇就会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及整体文章的掌握。所以对大纲规定的词汇必须牢牢掌握,否则提高阅读能力就无从谈起。语言学家罗佛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果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6400,阅读正确率可达63%。因此,掌握足够的词汇是做好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二)理解和运用基本句型。基本句型是理解文意的基础。基本句型既包括一些单句,也包括中学英语中较常出现的某些复句。近几年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文章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长难句较多。这已经成为中学英语考试的一种发展趋势。句法结构掌握不好的考生很难理清头绪,因而无法理解文章。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掌握各种从句的复合句,并列连词连接的并列句或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插入语、还伴有分隔、倒装、省略、对比等。在阅读中能迅速识别和理解句意。

(三)大量阅读。阅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读;一种是泛读。精读要做到少而精并且管用,精读的材料主要是中学英语教材。采用细读、评读的方法,在落实词汇、语句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语篇的内容。而对于泛读,老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丰富英语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丰富的英语知识和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会促进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锤炼阅读思维能力。英语阅读中,很多时候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推理、概括、总结、分析的能力,有些同学做题时,可以说是连蒙带猜,所以,有些同学的英语成绩不稳定。平时训练中,一定要扎实锻炼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是对文字符号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过程,包括字面理解层、推论理解层、评论理解层等3个基本层面。字面理解层主要依靠语法能力成,推论理解层主要依赖阅读技巧和语言能力来完成,而评价理解层则是读者与作者观点交融合一的过程.

六、重视多媒体的教学实践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未来教育做出了如此评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容量,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人机互动灵活多样;生生合作加强,凝聚力提高。

通过调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结果表明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提高最为明显。为了适应未来的网络信息社会,教师应积极努力地创造真实的多媒体环境,运用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整合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个人的最优化设置。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最真实、最直接、最主动、最优越的英语互动学习环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21世纪的教育发展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认真领会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和制订课堂教学程序,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改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获得良好阅读效果,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爱芹.提高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力的措施和策略[J].考试周刊,2008,(41)

[2]马军喜.紧扣课文教学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4

(一)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的识字课程,那么语言背后有意义的事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黄石港区小学多选用人教版课本进行教学,1-3年级课本中主要收录了诗歌、散文、谚语等相关篇章,文章短小简练,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面对思维活跃的低年级学生,课本也有一定的常规应试的要求。课本中语言的感性延伸就需要利用课外的观察和理解。选择优秀绘本恰好应和了学生对世界全面认知的要求。

(二)小学三年级以前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也较以前有了很大差异。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与选择也逐渐专业化,甚至有些孩子对读书的意识和积极性也很高。一些家长很早就为孩子建立了讲故事的习惯,有趣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也必然是孩子最大的兴趣点。绘本中的图绘非常绚丽,文本精炼而有寓意,伴着朗读在图绘的视觉下,让孩子体味到故事的意境,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

(三)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在信息化极其丰富的当代,人们已经提出“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应当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非熟记只言片语,所以阅读就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掌握阅读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从小开始建立早期阅读的习惯和意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始选择绘本阅读的原因。因为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有着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方式,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及对文字语境不了解的问题,开启他们终身学习的航行起点。总之,学校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阅读,做好主题绘本阅读活动设计,为他们创造美好未来。

二、如何设计和引导绘本阅读活动

在“课程总目标”中,“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进一步规定了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五万字以上。”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性差,认识的字又有限。根据这一认知特点,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它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其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启迪了学生心智的成长。

(一)引导敏锐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李志义教授在所阐述的知识的本质中提出了:能力为知识的外显,素质为知识的内化。“形象”和“逻辑”是思维中的一对要素,形象提升无意识学习,传递意会性知识,逻辑提升有意识学习,传递言传性知识。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发育不够完善,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有效挖掘和传递知识是进行绘本阅读的主要目标,绘本的“形象”描绘丰富了“逻辑”的思考空间。绘本从封面、扉页、环衬到内部的故事内容都是一个完整延续的整体,绘本的图文并茂会给阅读者增加阅读的视觉感受性,也能提升绘本语言意境。绘本《打瞌睡的房子》中,有一只小跳蚤贯穿始终,跳蚤在页面中的不同位置,引发了一系列事情发生,也产生了丰富而诙谐的语言韵律感。诵读时朗朗上口,意趣盎然,画面色调在最后转变为亮黄色,就像打开了瞌睡的眼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与文字产生了有机联系,相得益彰。教师应让学生从细微处探究,深入解读绘本的内在情感因素,在绘本阅读中生长出心灵之花。

(二)鼓励大胆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著名教育家涂又光曾说:“教育自身是一种文化的活动。”人的成长要素中包含知识、方法、思维和精神,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做事,再抓住了思维,我们可以做大事,要是驾驭了精神,我们就可以做大好事,也就是形成人的知、行、思、德完整的塑造。绘本的图画是插画艺术家精心设计和社会生活历练的经验写照。绘本《石头汤》运用了中国儒、释、道的哲学,三个和尚隐喻“福、禄、寿”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绘本中运用简单的煮石头汤的情节,引发了村民互通与共享的情愫,教师应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三、黄石港区小学低年级主题绘本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是6~8岁,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黄石港区小学低年级课程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绘本进行主题性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把本班学生分为六组,同时对甄选好的绘本进行编号分发,利用周末时间增加学生课外的绘本阅读量,让他们读绘本、讲绘本、摘好词好句、写感言、画绘本。每周周一让每个学生进行绘本分享,提高阅读的共鸣点。绘本的字体偏大,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首先,在绘本中找出好词、好句,形成好习惯;其次,通过对绘本中有趣形象的手绘临摹,形成语言表达与形象意境的关联性观察和思考;再次,让学生写出读绘本后的感言。我们在遵循学校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以绘本为范本的课件讲授。由于前期学生已有绘本识读体验,在讲授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的文字情感共鸣强烈。此外,还针对不同的绘本,制作成了适合多媒体播放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融入绘本的意境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结语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5

一、 精选比较例文,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比较是近两年兴起的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新方法,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认识文言文的本质属性,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初中苏教版教材包含有29篇文言文,不包括古诗词。文言文课文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具有某方面相似的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如:《陋室铭》与《爱莲说》文体相近;《小石潭记》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手法相近;《桃花源记》与《孙权劝学》的思想内容相近……教师均可以充分利用以上课文,将两者或两者以上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体、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开发读本资源。文言文的学习应不仅仅限于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读本资源。可要求学生在对教材上课文学习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通过文字将比较阅读中获得的感触及体会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及扩展能力。通过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阅读量。

二、 筛选比较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比较阅读是常规阅读的拓展阶段,当阅读升为比较阅读后,其阅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然,进行比较阅读需要建立在理解全篇思想内容、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之上。若没有读懂该篇文言文,比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好比较方法。对于文言文而言,比较方法有很多,可对两者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也可对层次结构及题材风格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同时应注意选择的切入点尽量小,切忌泛泛而谈。如:学习《醉翁亭记》时,可拿《岳阳楼记》进行比较。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已经全部学习完《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篇文章,那有哪位同学能够总结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呢?(自由发言)

生1:从内容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

生2:两位作者都是在被贬的条件下写的。

生3:《醉翁亭记》抒发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但《岳阳楼记》抒发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总结得都不错,那还有谁能够从两者的表达方式、句式上进行比较呢?(自由发言)

……

通过这种比较方法,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并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对课文进行钻研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进行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三、 加强比较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比较阅读已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在中考试题中占着较大比重。通过比较阅读,能够考察学生多方面能力,如: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文言文比较训练,通过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当然,在进行比较训练时,应在文言字字词落实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比较阅读方法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忆,使学生在面临相似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学习《黔之驴》内容时,可将其与《狼》进行对比。截取教学片断如下:

师:大家都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写的,而《狼》是由蒲松林作,两位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细细品味两篇文言文,从中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篇文章。从主题、情节及语言上大家能发现什么呢?(自由发言)

生1:从主题上来看,两篇文言文大致相同,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只要勇于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生2:从情节上来看,《黔之驴》主要讲的是一只老虎吃掉驴子的故事,而《狼》讲的是一位屠夫怎么杀死狼的故事,两者都是弱小群体杀死强大群体的情节,旨在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勇敢,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生3:从语言上看,《黔之驴》与《狼》的语言都较为精简。《黔之驴》中有“稍出近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中有“少时,一狼径去・・・・目似瞑,意暇甚”等句子,这些句子都非常简练,但是都能够表达出作者意思,可谓耐人寻味。

师:嗯,都不错,那大家能不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呢?比如:从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研究其成因,或者是为什么两人都选择寓言这种形式来表达呢?

……

阅读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而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

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也能体会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也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根据下面的开头讲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1)那一回,。(2)我们清楚地记得,。(3)八年来,。

2.小组交流。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