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条件也越来越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该不断的改革、更新,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建筑行业不断的完善,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长久发展。

一、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1.1管理方认识不足。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有许多的企业还在选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其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尚未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停留在邮件的收发,和通过软件进行简单的交流。致使计算机的有效功能难以发挥。其次,忽视了计算机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监控功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加强项目工程的组织能力,以及对资源最优化的配置功能。对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更加微弱,不能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广泛益处。1.2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我国现阶段正在使用的项目工程软件中,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初级开发阶段,软件尚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建筑行业的框架和其组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致使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级别也产生诸多不同,进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差异的产生。如果当前项目工程管理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软件,不仅不会推动工程的进行,反而会增加软件的维修成本,这就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具体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其管理过程不仅复杂,还很难进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中包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且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但信息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作用明显,因此,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2.1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管理。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时间比较长,因此工程本身也比较固定,和工业产品相比,建筑行业具有不可动性。当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建造时,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管理。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很难发挥及时管理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中,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方便管理,使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更加有效。2.2实现项目工程的全方位管理。在当代的建筑体系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施工现场常常混乱没有章法。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那么,则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却不明显。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则会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可以更好的进行调配,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进而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2.3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的多样化。和普通施工任务有所不同,建筑行业的施工规模更大一些。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应该对所选择的建筑地点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考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当遇到不同的建筑类型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相应的降低项目工程进行的难度,就应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建造。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各个区域的项目工程进行管理,还能实现工程管理上的多样化。2.4有助于规划整体项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很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强化的作用,还可以对管理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分工,保证监工监控、经济预算、资金控制等环节的实现。围绕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工程的规划。2.5适当的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成本。在进行建筑工程采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上媒介平台进行往来交易,实现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供应双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还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市场竞争提供广阔的舞台。在进行建筑工程任务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反馈,对大型设备进行管理,使工程上的控制更加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措施

3.1加强统一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基于一些相对独特的工作流程,使工程上的管理相对复杂了许多,这就使工程项目的招标金额有所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灵活、便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让它为建筑行业的成本预测提供所需的数据。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日常运用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独立,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不同,使工作流程最优化,实现项目之间的配合。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监测,促进项目又好又快的高质量进行,通过统一管理的实现,使工作环境更加全面、完整。3.2使管理更加多样化。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环境上的影响或者天气上的影响,这就使工程的实施进度受到了些许阻碍,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对成本的预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时,应该加大对参数的管理,帮助用户更方便、快捷的寻找相应的信息资料,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适时的整理参数收纳盒,对参数进行全面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不仅需要让项目工程的进度顺利进行不被延误,还应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担保,确保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在进行进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成本进行适当的管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好成本和进度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工程成本的预测,使成本估算更加合理,也方便对成本的合理控制。3.3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如果我们想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建筑行业中,就应该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软件的开发作为一个载体。一旦在管理过程中离开软件开发,那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困难一些。我国的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在管理方面,却和其他行业大致相同,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所以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使软件开发人员研制出来的软件与我国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加强软件的实用性,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下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建筑行业中,完善项目工程的进行,使工程管理的效率明显提高,切实的保证建筑行业的利益不受影响。3.4加强人才的引进,提高人员素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以软件为重要的载体。想要更好的应用这些软件,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所以应该加大培养力度,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服务日后,可以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服务。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中管理层,我们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在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综合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养他们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他们能更好的投身到工程管理事业中。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充分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管理之中,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3.5加强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一项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工作,但是,按照以往的信息管理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成效,所以,应该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提高项目工程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一改传统的工作形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工程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玏,马鑫.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价值工程,2016(12)

[2]袁铁锁.简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11)

[3]景磊.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 计算机 信息技术

1、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现在很多企业在硬件上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家也都在用电脑办公,很多还组建了局域网络,使用软件替代了很多原来手工操作的工作,但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就比如说作个报表之类的,似乎用电脑做只是为了美观,有的人是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再一个个录入电脑,感觉上用电脑反而效率更低了,殊不知作表格的Excel软件本身具有极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库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这还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的不到位,至于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那就更谈不上了。

2、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信息技术呢?事实并非如此,管理出效益,传统管理方式的突出问题是:业务流程混乱;沟通不畅、信息迟滞。据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1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

信息是一种资源,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便是对资源的浪费,如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浇灌为例,浇灌之前的数据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标号、数量外几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的供应厂、搅拌者情况、水泥、沙石等原料物理、化学品质、出厂时间、出厂时的天气情况、运输时间及道路交通情况等都关联着混凝土的质量。浇灌之后除了浇灌部位和立方数之外的数据也几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捣固操作者情况、试块情况、养护情况、钢筋制作情况等同样也关系着工程质量。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这里强调可追朔性、可公示性和可传递性是对信息化过程特征的要求。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一定的正向或反向查阅功能;可公示性表明数据有条件查阅功能,不是个人行为管理;可传递性表明所有的情况不局限在某地,有能在网上传输能力等。

2.2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管理的过程同许多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样的,应该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一个反馈机制,工业生产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反馈机制,能够及时把运行过程的偏差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才能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生产过程的相对稳定和受控。而我们的项目运行有时并不是受控的,我们有的项目管理者可能有体会,有时向职能部门要一个数据总是半天拿不出来,大家都不清楚系统的运行状态,又怎么谈得上去控制它呢?比如说砼的量差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但往往是工程结束后对帐才知道。那么对这个问题,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现场人员在向砼公司要砼时,就知道将要浇筑部位的准确砼量,而不是估计一个数,并且要知道具体比如一个基础的砼量,比如说一个基础是10立方,如果浇了两车砼都十二方了还没浇满,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了。而且每次浇筑后马上就可以知道量差的多少,就不会积累到最后差几千方还不知道是差在哪里。这是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成本、工期、质量的互动影响及工程中众多的不确定因素等等,对项目成本管理者而言,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不能“实时”掌握准确的项目的成本信息,等成本核算后的成本信息对项目管理决策已是“昨日黄花”。所有这些都强烈呼唤着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3、信息技术能够在施工管理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2)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分工合作;3)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大有可为:

3.1工程管理方面

1)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网络计划(占有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现在的网络计划,往往只是一个粗线条,编的时候也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都是凭经验,过程控制也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于其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计划也是一本糊涂帐);钢筋翻样;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3)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机具管理;合同管理;图纸管理。

3.2办公自动化

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 ,固定资产、决策等。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

3.3信息共享与运用

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竞争信息;

知识积累:一个系统要能够长期发展,持续进步,关键在于要变人治为法制,人治就是一个系统本身没有生命力,离开了领导就不能正常运行,好的系统就是领导并不需要事必躬亲,领导离开了,还能按照某种规则运行,这个规则就是法,就是制度,就是一代代领导不断充实完善的运行机制。好的系统是一个学习型的系统,每一代领导科学的经验方法都能够积累下来,而不是换个领导一切又重新开始。这中间传承的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这才是信息技术最根本的应用。

3.4企业管理数字化

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4、结束语

总之:随着单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亟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而且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是高深莫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必须进行而且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杨成祥.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程咨询 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 信用管理

一、引言

建设工程咨询业是一种依托信息、技能和经验,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信息、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由于它的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其诚信的缺失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波及面更广、连锁性更强,因此,信用问题对工程咨询行业十分重要。目前,浙江省信用办每年针对建设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都有专门的信用评级。该信用评级直接影响企业第2年的工程招投标,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建设企业、施工企业与监理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而工程咨询企业原有的发展就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加之没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导致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与建设企业、施工企业脱节,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信用管理的均衡发展。因此,根据工程咨询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对推进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行为与原因

(一)失信的行为

建设工程咨询业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工程造价单位合同履约率低、非法挂靠等行为造成工程成本缺乏合理控制:招标机构制定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不科学,或者在招标过程中泄露信息,造成不公平。影响公平竞争,影响招标结果;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的程序、方法不合理或不符合要求,导致质量隐患,等等。因此,咨询服务的质量对工程项目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对各种咨询服务的质量信用进行管理,

(二)建设工程咨询业失信的原因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失信行为,每年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55亿元,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累计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达6000-10000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是带来了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 全社会对工程咨询行业地位的认同度不够。在我国,政府和各类建设项目业主对于专业化、社会化工程咨询服务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自营式的工程项目管理仍较为普遍,工程咨询服务收费低、收费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营业额占项目投资的比例目前大约在3%左右,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

2 工程咨询市场发育不完善,工程咨询企业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咨询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或合伙制企业,大规模的工程咨询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规模小、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的咨询公司为了揽取业务,不惜以压低咨询收费为主要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某些不具备工程咨询执业资格与能力的人员也在从事工程咨询业务,这严重地扰乱了工程咨询市场秩序,使工程咨询业信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3 工程咨询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建立,缺乏明确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得工程咨询企业信用缺失并未对企业造成失信成本,进而纵容了部分不良工程咨询企业的违规行为。

三、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系统设计

(一)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

建立以工程咨询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反映工程咨询企业在经营中的信用行为及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交往中信用行为的综合记录。主体信用信息系统由身份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统计及评估信息构成。其中,身份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良好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受到的表彰以及获得的各类工程质量奖项,等等:不良信用信息包括违反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或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的行为及行贿、受贿、渎职等违法行为:统计及评估信息主要包括根据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及评分模型分析评估出的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信用评价分析模型

1 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对浙江省部分工程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调研结果及浙江省颁布的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2 选择信用评价分析模型。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信用评分的研究很多,大多集中在“回归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但这些模型对于个别样本进行判定时准确性很高。工作量适中,对于大量评价样本进行评价时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因此,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方法建议选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也较为便捷。首先由政府部门选取专家库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其次对数据库搜集的各企业信用指标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打分,最后运用模糊数学确定出最终的信用评分值。

(三)建立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信息公告平台

浙江省目前已经建立了信用网站,并定期公布部分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在原有的浙江省信用网站中开辟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公告平台,将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等级及其他有关资信报告通过互联网,予以公示。对信用不良、扰乱市场健康发展者,相关部门应对其经营行为以及市场准入资格进行限制。

四、结论

本文以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信用资料搜集、指标评价以及信用信息公告的浙江省工程咨询业信用评价体系。其中在信用评价指标建立部分,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与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实用、完善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枝,建设工程咨询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设监理,2008(11)

[2]范志清,王雪青,李宝龙,基于物元分析的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员信用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2009(7)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4

本文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出发,研究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保障执业质量,促进造价咨询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信用管理

当前,伴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程造价管理已从简单的工程概预算管理发展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及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专业化及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说“独立、客观、公正”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灵魂,那么“诚实信用”就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执业之本。本文拟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促进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1造价咨询行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适应建设投资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服务业,为建设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其诚信与否关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因此,信用管理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1)信用管理可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公信力。通过信用管理,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设,规避失信风险,提升行业信誉度,以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2)信用管理可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提高行业社会声誉,将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增强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信用管理可促进造价咨询企业规范执业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规范执业行为,保障执业质量,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为企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各方主体在信用管理方面的责任

(1)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体系,近年来,住建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如《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记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违法处理结果等,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供公众查询使用。”可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是造价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造价管理部门需发挥主导作用,依法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科学实用的制度设计加以引导,以执业行为和执业质量为核心,从加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入手,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记录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咨询业绩等与执业行为和执业质量有关的信用信息,实现信息适时记录,动态审核和在线查询功能。一方面利用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平台记录优良和不良行为,对优良行为及时表扬、公告,使市场对企业及个人的行为有所了解,在选择业务上作为参考依据,让守信者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应在信用管理平台上进行记录并公告,通过行政手段来限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对于失信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加大查处力度,如降低收费标准、暂停从业,甚至吊销执业资格,从而形成“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执业环境。

(2)行业协会的责任。行业协会要建立行业内部协调监督机制,健全行业自律体系,搭建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信息平台,加强动态监管,推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品牌工程建设,定期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支持和鼓励诚实守信企业发展。要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标准及信用评价办法,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定期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并向社会公布信用评价结果,为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当前,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形成,造价咨询市场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普遍存在,部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造价师有挂靠现象,实际工作则由一些资质、经验尚浅的从业人员完成,使造价行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阻碍了造价咨询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强信用管理是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诚信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立业之本。要从制定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入手,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诚信意识,杜绝失信行为。要建立造价咨询服务效果的评价标准,把信用考核纳入企业内部考核,完善信用奖惩机制,规范执业行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提高信用等级,树立品牌,就要抓好内部管理,培育诚信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发挥各自作用。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体系,规范执业行为,保障执业质量,促进造价咨询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李永红 单位:淮南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岳丹丹,刘燕.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师,2013(7):32-35.

[2]刘晓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浅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109.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5

施工企业由于缺乏信用管理机制和手段,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拖欠工程款,建设市场“劣胜优汰”等现象层出不穷。施工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对外进行经济交往基本信息的集中表现。企业信用评价则是对企业在一般性的商业交往,投资合作及信贷活动中的信用度评价,它是以独立经营的企业,或经济主体为对象,对其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及交换中,履行承诺条件的兑现状况以及信用程度所进行的综合评价。

1 施工企业信用标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施工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判原则上应能科学、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其真实的内涵和水平。本文通过对影响施工企业信用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合理整合,从施工企业的经营者素质、经济实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经营效益和企业发展前景方面的 6 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 19 个二级指标,构成 3个层次综合评标指标体系模型框架,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施工企业的信用等级。

1.1 企业经营者素质

企业经营者素质主要考核有 3 项:

(1)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结构占优势,从事本行业或相关行业工作年限 5 年以上者给 2 分,低于上述水平的给 1 分。

(2)企业业绩。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凡列入全国和全省强者称号给 5 分,经济效益高于本企业前 3 年平均水平或扭亏增盈的企业给 4 分,企业盈余或扭亏 50%以上的给 3 分,企业扭亏低于 50%给 1~2分,非扭亏企业给 0 分。

(3)经营能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推动企业进步卓有成效,有决策、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取得突出成绩者给 3 分,管理水平一般者酌情给分。

1.2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主要考核 3 项指标:

(1)实有净资产,用于衡量企业经营实力。计算公式为:

实有净资产=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待处理资产损失± 期末未分配利润

依据《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安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参照值,施工企业要大于 2 000 万元。

(2)有形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 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 1 年(不含 1 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依据《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安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参照值,施工企业不小于 1 500 万元。

(3)经营收入,指企业当年经营收入。依据《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安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参照值,施工企业不小于 8 000 万元。

1.3 企业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主要考核 5 项指标:

(1)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它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衡量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决策。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 60%为宜。

(2)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收益与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利息

该指标反映的是所借债务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借以衡量企业对长期债务的保障程度,衡量债权人的风险大小,评价企业负债是否适当。如果企业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债权人的利息,就会给企业带来营运风险,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该指标的比值越高越好。施工企业设定的标准一般为 2,否则,表示付息能力保障程度不足。

(3)流动比率,是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应大于流动负债,故该指标通常表现为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100%

该比率在施工企业的标准一般为 120%.

转贴于

(4)速动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的金额。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由于流动资产并不能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应该扣除其中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预付费用,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的标准一般应保持 1:1,根据目前的情况达到 60%以上也可,当速动比率较小时,说明企业存货过多。

(5)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量)。指在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注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它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的信用评价更全面、更深入,现金流量表执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现金流量表》有关规定。

1.4 企业经营效益

经营效益主要考核 2 项指标:

(1)利润总额,是指企业近 3 年平均利润总额。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

(2)总资产利润率。指企业近 3 年平均利润总额与近 3 年平均资产总额之比,用以衡量企业每 1 元资产能够创造多少元税前利润的一个盈利能力指标。管理层可以通过提高生息资产比重,降低非生息资产比重以及控制营业成本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这一指标,从而提高资产净利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100%

参照值为施工企业一般不低于 4%.

1.5 企业信誉

企业信誉主要考核 5 项指标:

(1)企业资质。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评定的企业资质等级为标准,一级资质得 5 分,暂一级得 4 分,二级资质得 3 分,暂二级得 2.5 分,三级资质得 2 分,暂三级得 1 分,四级得 0 分。

(2)贷款资产形态。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5 个级别。正常和关注贷款者得 12 分,次级贷款者得 9 分,可疑和损失贷款者得 0 分。

(3)贷款付息情况。根据企业有无欠息进行判别,无欠息得 12 分,欠息期小于或等于一个季度得2 分,欠息期超过一个季度得 0 分。

(4)存贷比率差。指存款比率与贷款比率的差额,其中:

存款比率=(企业在本行存款月平均余额/企业全部存款月平均余额)×100%

贷款比率=(企业在本行贷款月平均余额/企业全部贷款月平均余额)×100%

依据《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安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确定参照值,施工企业大于或等于 0.

(5)对外经济担保。考虑企业对外经济担保情况,无对外经济担保得 2 分,对外担保额低于企业资产总额 50%得 1 分,对外担保额高于企业资产总额 50%得 0 分。

1.6 企业其他因素

企业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潜力、企业社会效益的等方面,考察方法没有具体、明确的可计算指标,考察的内容与评估结果均可因人而异,弹性很大,完全凭借评估人员的经验与水平定性分析。这一项指标在总分中所占比重一般不会很大,分值在 1~5 分之间确定,在企业信用评级中处于相对较次要的位置。

2 施工企业信用标准的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记分标准对 6 类 19 个指标分别打分,相加后得最终评分值,以判定施工企业的信用等级。国际上通用的信用等级及评分标准见表 1.

3 结束语

信用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信用评价又是信用管理的关键,从定量与定性方面对企业自身信用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对于解决当前的拖欠和亏损问题来说是当务之急,而且对于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蒲小雷,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典范[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建筑企业信用管理范文6

标签:法律信用制度信用管理信用经济中国校园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赊销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

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1.收集客户资料2.评估和授信3.保障债权4.账款追收

一.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大环境总体上存在着缺失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欠缺规范商业信用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在我国,商业信用制度在政策法规层面上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尚无针对性法规规范的企业商业行为的信用结算制度。企业交易过程中,只能间接参照《公司法》与《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但由于针对性不强,上述两种法规无法对商业信用制度起到全面的规范作用,主要起指导及参照作用。事实上,“信用制度”一词在目前的国内商业环境中,没有任何法规条例指代,仅指商业交易行为中由交易双方自行制定的结算制度。

2.是相关管理与执法职能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尚无专门对商业信用制度进行监管的官方机构。现有商业活动中的征信行为和信用管理工作,只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是企业自身作为;第二是专业征信公司。这两种途径都属于商业行为范畴,而非官方管理行为。针对上述信用征信行为,目前在部分地区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法规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管,但这些部门与法规的法律效用受地域限制,且普及性很低。3.是中国信用评定权威机构属于商业行为,而非官方权威机构。目前在国内从事商业信用评定工作的机构有两种:第一是商业征信公司;第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种机构的信用评定均为商业行为,因此在本质上不具有法定权威效应。其中前者在国内起步较晚,其整个行业的发展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就行业本身而言也尚无权威的资质评定标准;而后者的企业信用评定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服务于金融系统内部。

二、市场经济与企业信用的关系

企业的信用作为一种能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高度发达,信用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商品活动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往往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风险直接来自于商品交换双方的给付行为与给付行为之间的时间差,即信用"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它使得所期待的给付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信用的作用就在于使将来的给付行为变得更加可以预期和确定,从而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反之,信用越低,风险越大。为了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市场安全,信用的这种价值特性使得它从一开始就成为商品社会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信用制度并不特别重要,社会上所有信用都是国家给的,不存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个人和企业之间面临大量的经济交往,信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金融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核心,而金融正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它的初始是由日渐发达的市场关系派生出借贷关系,而借贷则以双方恪守信用为前提,失去信用,也就毁坏了金融的道义基础,从而也就葬送了它自身。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说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强化信用伦理。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是从市场经济制度的角度上而言的,信用经济是从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上而言的。所谓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要一个人兑现他的承诺可以用法律的手段,但如果时时处处都靠法律,那这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就会高得无法承受。因此,恪守信用道德对维系市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诚实信用属于市场活动的道德准则”。自从有商品以来,市场交易行为也就伴随而产生。无论市场交易行为有多么复杂的形式,共同一条就是必然也必须要遵守交易行为自身的要求:信用。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不立”之说。市场经济是法

制经济,它需要有序地发展,同时它又是一种平等、开放、统一的竞争经济,也是一种不断扩大的分工合作经济和一切合作主体、交易主体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归宿只能是守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关系,诸如商品、货币、买卖、支付、借贷、合同、证券等无不体现信用关系,市无信则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维持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信用法则不受践踏。

三.创新企业信用制度和机制,重建市场信用体系

信用体现了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整个社会交往的基础。加强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行为,强化全社会重合同、守信用的商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入世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信用还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良好信誉是宝贵的无形财富,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建构信用体系既要靠道德约束,要建立强大的舆论体系,同时又要靠法律约束,要建立严格的法规体系。

1.要在全社会进行信用教育,树立全民信用意识。要使人们明白市场经济乃是信用经济,弄清信用伦理对完善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的道理。要宣传普及信用、契约等市场经济观念。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加快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工商企业和银行运营的督导机制,防止银行和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通过信用关系进行舞弊和诈骗活动。

2.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治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这就需要道德规范来调整,实现“德治”和“法治”的统一。“法治”和“德治”作为我国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人们行为方式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道德在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但当道德规范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需要适时地上升为法律,赋予其强制性。

3.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因此,在建立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初始阶段,应该强调市场竞争机制,强调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以便能够为国际同行所接受,开展国际业务。

4.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通行做法是,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就能够给予优先安排,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我国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的企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的制度和规则。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四.企业信用还要依靠司法强制力来约束

在金融市场上,对于少数不讲信用的人,信用记录对他们不起威慑作用,例如,某些不讲信用的客户违反银行借款协议,或违反信用卡合同的约定,贷款到期不还,或信用卡恶意透支。这时,就要诉诸于司法强制力,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就会派律师到法院对他们。

在法庭上,这些案件没有复杂的证据证明过程,因为证据比较容易取得,也容易认证。所以,法院作出判决的时间是比较快的。如果有借款抵押或质押品的话,执行就更加容易。对于不自觉执行法律判决的个别人来说,法院的法警还可以采用强制手段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