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18
1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更好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够实现我国全面的发展。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符合农村地区整体的融资需求,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度量方法、防范措施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盲目抢占市场资源、客户的道德风险、通货膨胀以及政府过度的扶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村镇银行的风险系数上升。并提出可以通过发展新型的金融合作模式、创新农村地区抵押贷款、创新农村地区信用贷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等来有效降低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村镇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应充分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情况、村镇银行发展现状、政府的监管及相关政策等提出对策。
2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1.1 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大
我国的农村地区发展落后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整体发展的一块顽疾,在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健全,农村地区融资问题严重制约这我国农村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推动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见表1。
2.1.2 村镇银行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机构主体数量、存贷业务总额、客户人数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见图1)。
2.1.3 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不断多元化
从经营内容上看,我国的村镇银行业务内容也比较广泛,一方面,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实现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另一方面,国家还赋予了村镇银行更多的权限,使其可以金融机构业务。同时,村镇银行还可以根据地区实际需求,创新经营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需求。
2.2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2.2.1 信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在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方面,我国的村镇银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监管机构没有制定完善的统一指导意见。对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我国的主要监管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并没有针对村镇银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的专业度以及效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二,村镇银行并没有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征集办法,利用传统的调查研究手段较多,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则较少,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在信息共享方面,目前,各地的村镇银行普遍采取各自为政的经营策略,相互之间对于信用信息的沟通则较少,这不利于村镇银行整体的发展。第四,我国的村镇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主体制定比较合理的扶持政策。同时,规范化文件也不够完善,不能够形成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起到指导作用的有效机制。
2.2.2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差
农业经济的高风险导致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经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农村的经营状况受环境、气候、季节等变化影响很大,突发性的各类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农业收入的急剧降低,影响农民的还款。第二,农民的收入情况十分不稳定。一方面,农产品的大量丰收会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供给过剩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等因素会第一时间传到农作物上面,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第三,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加大了风险系数。第四,农民收入水平的整体偏低,以及农村地区经营活动、经营主体的特殊性使得很多的农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这给村镇银行带来了更多的综合性风险。
因此,从农村地区整体来看,村镇银行经营的风险系数较高,而影响农民还款的因素又比较多,导致风险防控难度较大。
2.2.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不够健全,第一,我国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在信用信息采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二,我国的村镇银行在信用信息采集方面比较随意,并没有严格把握每一个客户的信用情况,对于信用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也十分不到位。第三,在农户自身方面,存在普遍素质偏低、学历偏低等现象,信用风险的意识比较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信用体系非常不完善,增大了以信用作为主要经营判断的村镇银行的总体风险。
2.2.4 村镇银行自身经营管理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缺失问题,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第二,我国村镇银行内部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不够强,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运营风险。第三,村镇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不规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3 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完善村镇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
从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和业务处理流程来看,针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的作用;第二,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完善银行业务办理流程。
从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第一,完善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内部控制,构建更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存贷款业务方面的审批管理,制定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第二,针对农村地的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贷款抵押制度,创新农产品抵押贷款模式。
从完善村镇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第一,村镇银行应当根据整体市场情况,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搭建网络管理平台;第二,村镇银行应当加大信息采集的力度,优化信息采集渠道,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2 完善村镇银行外部风险管理体系
从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方面,第一,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扶持力度,规范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管理;第二,更灵活地管理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第一,政府机构应当针对农村地区信用情况,完善相应的信用征集办法;第二,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信用采集的力度,地方政府应当加大配合力度。
3.3 行业自律及村镇银行从业人员要求
建立村镇银行行业自律协会,需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建立更合理的行业自律规定;第二,发挥自律协会的作用,完善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三,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要提高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一,要加强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村镇银行队伍;第二,要改善村镇银行的营管理理念,提高专业人才的荣誉感,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
4 结论
完善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保障农村地区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在信用信息采集、分析、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加强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手段方面,应当从村镇银行内部、外部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组织三个层面出发,构建集政策法规、内控制度、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玉荣,王海波.山东省村镇银行运行与经营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45.
[2]吴雪峰,戴斌.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分析―以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3-25.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2
【关键词】银行 信用卡 风险 建议
在我国信用卡业务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务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发卡银行不计成本、大量发卡“跑马圈地”的传统粗放型营销,到现在逐步向综合收益、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的精准型营销的转换,各发卡行的策略趋于理性化,不再盲目地加大投入、扩张市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围绕管理规范、风险可控、效益良好的发展目标,加快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优质客户拓展和经营力度,加快分期和收单业务推进,加强风险防控,使信用卡业务保持了良好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在当前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以及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值得关注。
一、信用卡套现呈现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跨区域、跨银行新趋势,隐藏群发性风险特征
近两年来,信用卡套现较过去传统方法,呈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跨区域、跨银行等新趋势,且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而且多数是他行、外地商户,隐藏群发性风险特征。以商业银行现有的监控手段难以发现,给银行的风险防控造成困难,同时威胁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成为制约银行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套现表现形式主要有:
(1)同一存款账户当日分别向不同户名持卡人转入资金,且持卡人当日均在同一商户刷卡消费。(2)同一存款账户不同日分别向不同户名持卡人转入资金,且持卡人不同时间均在同一商户刷卡消费。(3)多张信用卡由同一个人通过网银还款,信用额度恢复后,短时间内以接近信用额度的金额交易,多次循环套现。(4)持发卡行信用卡疑似套现者绝大多数是在他行POS机上循环交易。
二、分期业务的真实性、政策性、合规性风险不容忽视
信用卡分期业务相对普通信用卡消费而言,具有信贷额度高、信贷周期长的优点。在仅需支付较低的手续费和利率的情况下,持卡人以套现为目的进行分期付款,相当于以较低的利率进行信贷融资,相对增加了信用卡风险,特别对以下环节,应予关注。
(1)家装分期商户内部员工以虚假分期套现。由于目前对家装分期交易仅需客户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及装修意向,个别资质较差的装修公司借机协助客户套现,成为专业化的融资平台。(2)汽车分期首付款支付方式不合规。以本人信用卡支付首付款,变相形成零首付或低首付,降低了持卡人的违约成本,增大了信用风险,与监管要求背离,存在一定政策风险。(3)个别营销人员未履行见证职责。在未亲见客户现金缴存首付款的情况下,即在首付款收据复印件上注明”亲见客户现金首付”或”亲见客户以储蓄卡支付首付”字样,并加盖”亲见本人、已核原件、亲见本人签字”的条形章,与实际缴付方式明显不符。在前后台分离的操作模式下,审批决策是建立在报审资料真实的基础上,营销人员减程序操作甚至弄虚作假,存在一定风险隐患。(4)信用卡家装分期的相关制度流程对”一房多贷”的情况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出现个别客户用同一房产证办理多笔信用卡家装分期付款业务且造成逾期的情况。
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不利风险控制
由于系统中相关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导致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及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化解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
(1)目前各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信息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信用卡业务部门与个人贷款部门之间尚未共享个人客户信息,导致信用卡业务部门在发卡及后续监测中,不能及时掌握持卡人的个人贷款还款情况以及信用变动状况,对出现拖欠及不良个人信用客户未采取暂停发卡或调低信用额度;少数个人贷款客户出现拖欠后,发卡机构仍为其发放信用卡。(2)各银行间信息未实现共享,难以获知持卡人在其他银行的存款信息,或即使是在同一银行内,但由于客户在省外行的存款情况也不能及时掌握,致使对个别信用卡核销客户不能及时扣收其账户存款。(3)人行个人征信系统部分信息不准确,影响信用卡征信审核判断的准确性。
四、POS机具日常管理亟待规范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POS机具的日常管理薄弱,亟待规范。存在员工责任心不强、监督检查不到位;拆机销户商户机具未能及时收回、机具的使用、更换、维护、撤销等各环节记录不清晰;移动POS机具因不能关闭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漫游功能,无法对商户违规移机或将机具转借他人使用等行为实施有效控制等诸多控制缺陷。
五、信用卡缴纳保费隐藏的风险
近年,部分保险公司人员利用本人或他人贷记卡代客户缴纳保费。代客户刷卡缴纳保费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与保险业”见费出单”的结算方式密切相关。由于保险公司规定以刷卡方式缴纳保费,在客户现金缴款、无卡可刷的情况下,由保险员代为刷卡;或是由保险员先用自己或他人多张贷记卡 的授信额度为客户支付保费,出单后再向客户收取款项,”刷卡代缴费”被大量催生。部分保险人员主观上虽无刻意套现的意愿,但事实上占用了银行资金或额度,实际是将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风险转嫁给持卡人,最终转移给银行。
针对以上的风险隐患和控制缺陷,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充分利用IT技术和现有系统信息资源,将分散的客户信息以及存贷款等账务信息充分整合,提高效率和质量,促进信用卡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2)完善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加强对保险公司POS交易主体真实性的监管力度,根据保险公司结算方式研究相应对策、优化业务流程,规避我行风险。(3)处理信用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发卡质量,进一步改善客户结构,全面提升风险控制力;在大力快速发展分期业务的同时,借鉴传统消费零售信贷产品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关键控制环节的把控,警惕虚假分期业务,保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4)加强对信用卡交易数据的动态监测,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相结合,拓展监测数据来源,对可疑交易、套现行为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提高对商户日常运营环节的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3
关键词: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55-02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与管理中,由于存在各种漏洞,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损失。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虽然银监会已于20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地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通过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被认为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金融机构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本文将以相关学者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银行经营风险面临的形势,提出对农行陕西省分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对策建议。
一、银行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在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方面,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提出很多观点,值得借鉴。具体有:在对银行风险的整体认识方面,王竞、张静{1}针对次贷导致新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长期性难题。超王{2}提出,进入21世纪,随着贸易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一些制度性问题,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很重要。周吉{3}分析了加拿大银行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指出农业银行正处于发展、转型、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加拿大银行业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模式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在对银行操作风险研究方面,钱浩辉、徐学锋{4}指出从管理实践上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尚处于认识、深化阶段,在风险管理理念、思想、制度以及管理工具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造成操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龙册青{5}指出操作风险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此,李松{6}也进行了农业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的论述。此外,风险实证方面,陈敏{7}运用KMV模型度量了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率,较好地评估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水平,指出适用于我国农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李霖{8}以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为例,进行了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均指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控制的问题,值得借鉴。但是面对当前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金融风险特别西部地区金融风险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为此,本文将进一步从当前银行经营风险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来提出促进农行陕西分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建议。
二、当前银行经营风险面临的形势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三期叠加”的局面,对银行信贷结构和资产质量将形成持续性的严峻考验。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也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受宏观经济影响,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有几个突出表现:一是区域风险愈演愈烈,由东部向中西部蔓延。二是行业风险日益凸显。光伏、造船等行业持续爆发不良贷款,风险仍未见底。钢铁、水泥、煤炭、风电、纺织、造纸、工程机械等产能过剩行业中,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明显下滑,风险开始暴露。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部分三、四线城市及缺乏产业支撑地区的房地产风险积聚,潜在系统性风险加大。四是利用负债盲目扩张的企业,尤其是涉及大量对外担保与民间借贷的企业,问题爆发后资金链断裂,造成企业“猝死”。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目前正在向中西部蔓延。
农行陕西省分行所在地陕西是能源大省,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化工等行业在地方经济总量中占比较高,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情况变化影响较大。经济上行期间依托和依靠此类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企业客户潜在风险较为突出。目前,榆林神木和府谷地区此类风险隐患值得高度关注。2014年以来,陕西全省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趋缓,为10年来最低,省内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省内工业和实体经济经营状况不佳,社会投资积极性普遍不高,市场需求疲软。受流动性紧缩、财政存款减少和互联网分流影响,全省市场资金面明显趋紧,人民币贷款投放增速下降。业务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
三、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控制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风险管理战略导向,转变信贷业务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一是更加注重稳健发展。在经济下行时期,要注重顺势而为,多做一些夯实基础的工作,坚守风险底线。在信贷管理方面,要坚持信贷资源跟着核心客户和优质项目走。及时淘汰高风险客户,吸纳抗风险能力强、生命周期长的优良客户。二是进一步树立资本约束的发展理念,保持信贷业务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本消耗相协调。将信贷资源向资产质量好、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的客户、产品、行业、区域倾斜,控制加权风险资产增速,进一步提高单位资本回报水平。三是坚持单笔业务风险控制和系统性风险防控并重,加强组合管理。做好前瞻性研究,综合运用组合计划、行业信贷政策、限额管理、授权管理等手段,自上而下地动态优化城市与“三农”,法人与个人,以及不同区域、行业、客户、产品之间的信贷组合。
2.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要准确把握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抓好有保有控信贷政策和省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进一步扎实做好支持“三农”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顺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方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设施农业发展。二是加强行业政策引导,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将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积极跟进国家铁路项目建设计划,择优增加信贷支持。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属于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稳妥支持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现代信息科技产业等行业,实行差别化的准入、评级和授信政策。三是加大重点区域信贷支持。着力推进重点城市行和县域支行优先发展,推进重点城市行在高端投行、贸易融资、城镇化金融等新兴业务上先行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密切跟踪西咸国家级新区发展动向,找准时机,积极介入。四是加强客户建设和产品创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三级核心客户、行业重点客户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以大型核心企业、专业市场、优质商圈和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小微企业和纳入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政府项目支持的小微企业。抓住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大力拓展优质个人客户。
3.前瞻预判,调整结构,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一是要结合重点领域信用风险专项治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对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要求,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严重过剩行业用信总量。加大客户调整力度,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和先进产能建设,加快退出劣质企业和落后产能。同时要全面排查、摸清风险底数,按照“全省一盘棋,有保有压”原则,逐户进行风险排队,自上而下形成压缩、退出客户清单,摸清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底数。二是高度关注房地产、平台风险的区域分化,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要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特点,确定风险防控方案。要严格准入,强化资金监管,密切关注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及经营情况,加强对小型房地产公司、以及项目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公司的风险控制。三是进一步做好政府平台贷款的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地区和平台层级较低的客户。逐户梳理平台贷款到期情况,合理预估项目现金流,与客户和地方政府及时沟通,逐户落实可靠还款资金来源,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注释:
{1}王竞,张静.新型金融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新金融, 2009(7):21-24.
{2}超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14-118.
{3}周吉.加拿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农业银行的启示[J].现代金融, 2013(1):6-8.
{4}钱浩辉,徐学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解析[J].浙江金融,2011(12):27-29.
{5}龙册青.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金融经济, 2011(10):31-33.
{6}李松.论农业银行网点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13(9):8-10.
{7}陈敏,彭志云,冯伟,等.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107-110.
{8}李霖.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 2010.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4
一是贷后管理信息不对称。基层行贷后检查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客户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和客户经理现场走访调查所获得的情况。由于信贷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等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而客户经理的走访调查受到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样就形成了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给贷后管理增加了难度。二是重风险防范、轻做强客户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有些基层行认为贷后管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不能创造经济效益,把贷后管理作为一种形式,仅当贷款出现事实风险时才开始采取措施。在这种思维下银行往往作为旁观者监测客户风险,或当客户出现风险时简单地采取收回信用的处置措施,而常常忽略了协助客户解决问题、提出渡过难关的建议。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企业因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当然其主要责任在于企业的过渡融资,但银行简单的退出,对企业、对银行本身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事实上银行也未必能够全身而退。同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企业的寒冬时期釜底抽薪的银行机构往往在企业危机化解后,希图再与企业重新建立合作关系就难上加难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客户营销上从受理、调查、用信、贷后管理的这一流程中,银行相对于企业而言只是一个旁观者,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沟通和建议话语权,不重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有时也不能按照银行所期望的那样稳步发展,难以达到银行与企业共同成长。
二、企业成长中的歧途
从众多企业惨谈经营、最终导致寿命终结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营业务导向不明。跟风投资和盲目转型可谓是企业的致命伤,蜂拥而上的投资潮必然形成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大到全国性的钢铁、光伏等行业的危机,小到我们身边的小饭店,例如曾经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的烧鸡公餐馆,一阵热潮过去却没有几家能够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追求高利润,盲目投资房地产等行业,却因没有相关投资管理经验,没有应对资金危机的预案和能力,导致房地产开发失败,往往还会牵扯到母公司和下游企业,这也是形成行业危机的重要因素。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尤其在小微企业中表现较为明显,如股东与企业财产分割不明确;家族成员大量在企业中担任要职并对企业经营过度干涉;包括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有限,对形势把握不准确,经营决策不科学;企业延续性不足,企业平均寿命偏短。
三、时下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管理方式也呈现出新趋势:一是客户平台的价值显现。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财富之源,谁拥有客户,谁就拥有未来。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维护和拓展客户,高度重视客户平台的建设,甚至不惜砸重金聚集客户群,新兴电商企业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众所周知的成功案例,打造客户平台的意义和价值创造逐步被重视并日益凸显。二是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或管理团队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可以预见,具备集体智慧的职业经理团队将是引领企业未来的大趋势,并将以团队派驻、企业托管以及资本租赁等形式呈现。
四、贷后管理新思维的探讨
为顺应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必须与客户维护融为一体,银行不再是贷后管理中的监督者、旁观者,而是通过顾问或者直接参与者等多种形式,全面准确掌握企业信息,利用银行客户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按照这一管理思维,银行客户管理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从三个层次加以推进。
(一)管理顾问。
充分利用银行的管理经验、智力资源以及专业的经济行业等分析数据,为企业客户提供战略咨询、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等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明确经营导向,防范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风险。同时,银行在协助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取得准确的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又使信贷投放与管理方案更具合理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也有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增加经营效益,形成银行与企业双赢局面。
(二)银行客户平台。
较之新兴电商等企业,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更悠久、更广泛、更稳固、更具实力的客户群体和客户平台,但目前商业银行对客户平台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平台,可以批量开展融入贷后管理的客户管理工作,形成产业链管理、产品链管理以及资金流全面管理,推进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可以将法人信贷客户由银行或与银行合作的管理咨询机构牵头,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发展合作联盟、风险互助基金联合体等多种信贷客户群组形式,又可成为商业银行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做大客户群、做强客户平台的优势因素,促进银行与客户群的共同发展。
(三)融合管理顾问与客户平台并融入其他创新思维。
在商业银行具备一定条件后,可与管理经理机构合作,在客户平台中做管理顾问服务,作为资本托管、资本租赁的发起人或中介人参与客户的经营。在平台客户群中融入商业银行所期望的经营思维,以求降低信用投放的风险,保持信贷投放收益的稳步增长。例如,在一个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平台中,建立起风险基金互助合作,广泛的客户行业来源,使其具备较强的抗行业风险的能力,客户群在商业银行或其合作机构的管理咨询服务下,各客户的管理基本规范、经营决策基本合理,广泛合作的客户平台也必将在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每个客户、整个客户平台都可能保持更快速稳定的发展。特殊情况下,个别客户出现风险,由于有风险基金互助的机制及上下游优势行业,客户平台可立即对该客户的股份进行收购,并承担债务,化解原本需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或者由风险基金代偿风险客户信用、收购相关资产,由客户平台组成新的管理团队或委托职业经营团队接手或托管风险客户的资产,从而保持整个平台的平稳,保障商业银行信用安全。
五、新思维下银行所需做的准备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信贷风险的高度关注。从表面看,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起的,而实际上这场金融危机产生是由于过度追求刺激经济发胀,导致信贷风险愈演愈烈,最终彻底爆发的结局。银行、金融机构乃至个人都低估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诸多商业银行,他们在疯狂投资实现了业务规模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其风险也被成倍放大。因此,在这场危机之后,是使得商业银行和经融机构对信贷风险有了深刻的认识。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性的特殊企业,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在加大贷款业务规模追求收益性的同时,高度关注安全性。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产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复杂多样,按照来源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借款人(企业)造成的信贷风险。借款人包括个人和企业。从借款者个人看:一是借款人收入的不确定性。某些借款人可能由于工作性质等问题,导致其收入不稳定,当成功贷款后,如果面临收人大幅度下降或者暂时事业等原因,没有办法按期偿还贷款或者拖延还款。二是借款人多头贷款。由于现在许多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并不完善,银行之间或银行内部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协调和沟通,导致某些借款人乘机在一个银行的多个部门进行贷款,致使银行信贷风险增加。三是借款人诈骗贷款。个别借款人通过编造虚假的信息和资金、项目合同等证明依据,以这种非法手段骗贷,假使银行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同意其申请贷款,定会造成银行重大损失。从借款企业看,大部分的问题贷款缘于一些企业因经营原因导致的社会信用缺失,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有的企业在注册资金上造假,在会计报表数据上造假,骗取银行贷款,并以各种形式拖欠、逃避银行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
2.银行自身管理漏洞引发的信贷风险。银行自身管理漏洞如:(1)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信息不够规范,存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乃至生存构成威胁;信用贷款“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审查报送不严,贷后跟踪检查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的情况进跟踪调查。(2)监督体系存在漏洞,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充分制度化。一些银行下属支行的行长的审批权力过大,必然会增加信贷风险,甚至带来较大损失。银行内部管理缺乏系统性,缺少信息沟通的合作,容易被“钻空子”。有的商业银行存在违规账外经营,让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3)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盲目无序的竞争。处理利益考虑,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导致有的商业银行放弃原则违规操作,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
3.政府金融体系以及调控政策存在缺陷。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一直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博弈过程中,政府的指令性贷款和政策的制约非常频繁,这种干预也容易产生负面作用,会造成信贷资金资本化、财政化,是形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如政府要求对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开发和创新提供贷款资金支持,且利率较低;为老边穷等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扶贫解困贷款;为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贷款等。这些政策性贷款受政府命令的影响,一般在项目评估和审批上把关不严,缺乏足够的经济约束力,借款人对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都缺乏足够的严肃性,无形中使银行的信贷活动充满风险。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导致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
二、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
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同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稳健的政策,加强地方政府性的债务管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坚决防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中央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收紧流动性货币、控制信贷规模等举措,作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组合拳”。而事实上,2011年让我们国家面对的必然是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选择,因为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次紧缩信贷,虽然能使通货膨胀的短时期内得到控制,但必然会随之出现经济急剧收缩的现象,大量的中小企业会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受到影响甚至倒闭,导致银行坏账的急剧增加。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贷风险。
1.新投资政策变化的风险分析。从2010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数据来看,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国在建施工项目41.5万个,计划总投资47.6亿元,这些资金必须通过银行信贷解决。而目前,国家既要考虑控制通胀的需要,又要完成4万亿投资计划的结尾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的前期项目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指令性的贷款必然会大大激增,导致建设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规模逐渐缺口的增加,进而既可能会促使地方政府反逼中央银行增加货币投放和信贷规模、引起社会物价上涨,也有可能出现中央坚决紧控信贷规模而导致建设项目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出现,因此,在我国投资政策出现不确定变化的当下,商业银行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审慎做好项目把关工作,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2.新财政政策下的风险分析。在2009年至2010年全国大规模的政府融资平台中,很多地方的项目都是由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担保”,有的只有口头承诺或会议纪要。该类贷款可能会使银行面临两大风险:一是财政担保无效的法律风险,根据我国《担保法》和有关文件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或部门不得为各类融资平台提供担保,不仅担保无效,而且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二是财政预算资金不落实的风险。目前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来支撑,而宏观调控之下的地方财政本就十分捉襟见肘,在若干年后的还贷高峰期到来时,地方政府根本无力偿还。
3.紧缩型货币政策下的风险分析。2011年以来,中央为了稳定物价,综合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近期使用的货币政策主要有: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在贷款率和再贴现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旨在降低社会货币供应,减少流动性,遏制通货膨胀。但同样也给银行带来了风险:一是流动性风险,特别是要防止资金在头调度上出现衔接问题;二是收益风险,存款、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提高,会影响银行的收益;三是信用风险,信贷规模的缩减和利率的提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资金供应紧张和成本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在建大项目后续资金跟不上,会出现大量的半拉子和烂尾楼工程,以及企业破产倒闭带来的其他不良贷款增加。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主要措施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保护资金的安全,更是要提升构成银行经营模式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组合水平。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应该坚持稳健的基本原则,构建规范、高效、稳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
1.加强信贷信息系统建设和制度管理。首先要加强信贷客户的信息系统建设。个人及企业的信用信息是评价其信贷风险的基本依据,要根据客户的信用历史资料和实况,利用一定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及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如设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客户信用等级等,银行可以随时统计和查询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征信状况,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分数,分析客户按时还款的可能性和风险系数,从而决定是否予以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利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加强信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办理信贷业务。一是切实做好贷前调查,深人经营现场了解客户生产经营、财务、信用纳税及担保情况;二是严格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发放;三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跟踪监测,严格管理授信项下贷款支用,保证信贷资金用途与授信方案一致;四是密切关注客户生产情况及现金流变化,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可靠。
2.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是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信贷过程出现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对风险的管理,能针对风险的存在采取有效的信贷控制管理措施,防范或减低风险。首先,要建立企业客户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等;其二,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如资产收益率或投资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其三,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其次,要对信贷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信贷风险权重和等级。对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可以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在对信贷风险的评估过程中除了银行信贷专家外,还应该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财务专家、证券公司理财专家等银行外部的人员对贷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检查,帮助客户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使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抑制。
3.建立快速预警机制和预警决策系统。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置信贷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很多时候往往受资金、政策或者其他方面的制约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已相当严重的问题久拖难决。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主线的快速预警纠偏机制,来实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要建立企业客户的风险预警平台,按企业管理人员信用、企业经营信用、企业财务状况、行业政策风险、地区政策风险、抵押物价值变动等设立监控指标体系。充分利用贷后预警跟踪管理系统,对风险预警信号早发现、早录入、早处理,及时化解部分行业不良反弹势头。尤其是要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及时有效识别预警信号,对信贷各项预警指标的分析一般使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科学分析客户信贷风险的总体情况及预警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
参考文献
[1]赵江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系统[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一林.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何树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3(15)
[4]陈欣,谢志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市场周刊,2005(7)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建议范文6
【关键词】 稳健经营 过剩产能
一、鹤壁市“三去”政策下企业经营及获得信贷支持情况
鹤壁市去产能政策主要影响到本市煤炭开采行业,自2013 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煤炭市场供给整体相对宽松,产业链中各环节库存压力较大,下游耗煤需求不旺。同时,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所产生的较大冲击,使国内煤炭价格呈现持续下行的走势,煤炭企业盈利空间明显压缩,鹤壁市部分企业亏损加剧,信用环境恶化,在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或有劣变倾向。2016年6月末,鹤壁市煤炭企业和煤炭产量均较2013年有所减少,中小产能电厂自2013年以来大量关停,对电煤需求下降明显,同时受经济结构转型和去库存政策影响,钢铁价格相比2013年下降明显,炼钢企业采取降低供应来调节供求关系,对煤炭需求也出现大幅下降。
二、鹤壁市“三去”政策下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在全国多年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背景下,鹤壁市企业负债率持续走高,部分煤炭等产能过剩企业更为明显。“三去”虽然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防范长期金融风险,但短期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不可小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三去”政策压力沿上下游产业链传导,加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钢铁、煤炭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在“三去”及淘汰“僵尸企业”过程中,风险会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蔓延,带来连锁反应,从而使银行信用风险雪上加霜。鹤壁市钢铁行业风险最先在钢贸行业爆发,并逐渐向周边钢铁冶炼加工、铁矿石批发、铁矿石开采等行业扩散。煤炭行业风险也是发端于煤贸行业,并逐渐向煤化工、炼焦、煤炭批发、煤炭开采等环节蔓延。目前钢铁、煤炭行业不良贷款多来自民营企业,随着“三去”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风险也存在逐步暴露的可能。
(二)“三去”政策引起的社会风险同样需要高度关注
“三去”政策不仅会对银行债权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人员就业、财政收入、政府税收、社会稳定等带来诸多挑战。产能过剩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存在就业人员众多,再就业能力较弱若的特点,淘汰落后产能,势必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社会将面临大量职工转岗与安置的问题,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和社会不稳定。同时对于淘汰产能企业的职工,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的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小微企业贷款等领域风险,有可能加速暴露。
三、鹤壁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三去”政策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开展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排查和监测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产能过剩行业尤其是煤炭等产能绝对和严重过剩行业,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重点排查符合落后产能标准的企业,连续3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于90% 或连续3年经营现金流为负的企业,逐户制定风险化解预案。排查要做到全产业链和全口径,既要排查煤炭企业本身经营状况,也要对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风险排查;既要排查企业贷款情况,也要排查企业发债、理财融资、信托融资以及其他债务情况,及时开展重点企业风险监测分析,定期下发高危客户清单,掌握风险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二)扎实推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风险专项治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向上级行反馈煤炭等产行业信贷政策调整意见,严格控制增量、努力盘活存量。把住贷款投放方向和规模,做到只减不增,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企业新上项目和新增产能。对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持续亏损的企业,锁定风险敞口,停止续贷并加快出清;对符合政策且有一定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实施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盘活存量。要坚决控制煤炭行业出现新增不良贷款,加强未到期贷款的贷后管理;已经逾期的不良贷款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收方案,切实落实责任制,加强清收力度,同时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多方力量完成清收工作。
(三)坚持分类施策,有保有压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鹤壁市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要满足煤炭行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的骨干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不搞“一刀切”,重点支持煤炭企业做好“升级”、“绿色”、“重组”和“转移”的文章。大力支持钢铁行业提升技术含量,加快特殊用钢和高端钢材的研发生产,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等;大力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绿色发展、清洁利用、节能减排;大力支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吸收和改造提升落后产能;大力支持企业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支持国内煤炭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参考文献】
[1] 鲁春雷. 煤炭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2] 管仁荣. 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