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1

1.1加强技能培养过去由于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的了解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4],而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3]。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所有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1.2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如微生物气溶胶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害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割伤、食入、感染的动物咬伤、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1.3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是最容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2.1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

2.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根据(GB19489-2004)洗手要求,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着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uiversalprecau-tion,UP)的理念[5]。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心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3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

3.1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ml/m2),作用25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两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两遍或喷洒至湿润(约10ml/m2),作用25min。

3.2确保实验室消毒用品及消毒器械的安全

实验室必须储存足够的消毒剂及消毒用品以备补充,定期检查消毒器械(紫外灯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定期擦拭灯管);实验操作中意外出现扎伤、皮肤污染血标本,应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的流水冲洗伤口,挤压伤口出血后包扎。黏膜、结膜被污染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如接触特殊标本应特殊处理。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职业暴露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负责病房、门急诊、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标本检测工作,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血液或体液标本。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有蔓延趋势,成为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1]。加强检验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已成为研究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所学课程很少涉及职业暴露风险内容,在校期间也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职业暴露防范培训,这是导致其实习及入职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

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51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6人,平均年龄18.5岁。

2方法

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内容涉及职业危害的基本知识、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我国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分类标准、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的预防用药、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问卷总分为100分。第二次主要针对实习前临床检验实训课上因防护不当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疗锐器损伤次数、直接接触血源性液体次数、受伤原因、受伤时工作状态、锐器伤医疗用品的种类、及时上报情况、个人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3结果

(1)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第一次问卷调查平均得分仅为10.5分,无人及格。学生对职业暴露关注甚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很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2)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实训课上共有29人(56.9%)发生不良事件38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5%。其中,发生3次及以上有2人(3.9%);发生2次有5人(9.8%);发生1次有22人(43.1%);无人及时上报。学生在实训课上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很高,多因安全意识缺乏,导致发生不良事件时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4讨论(1)据统计,检验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血液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为2%~40%,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为3%~10%,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比例为0.2%~0.5%[2]。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在所有医务人员中排名第二[3],加强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我校检验专业中职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习前从未系统接受过相关培训,对职业暴露知识了解甚少,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防范能力不足,因此增设职业暴露课程十分必要。系统有效的教育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学生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职业暴露风险防范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要求学生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提高学生职业暴露防范水平,加强自我防护能力,规避感染风险,才能使其客观、科学、理智地面对职业暴露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保护自身安全。

(2)调查显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率很高,说明医学检验专业实训体系有待改善。学校应在防护设施方面投入资金,增购优质有效的防护设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护目镜、安全型锐器、锐器盒、洗眼装置、紧急喷淋设备、防溅用具等),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训教学方面,带教教师应加强生物安全知识普及,多进行与临床无缝对接的实训指导,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妥善处理实验标本,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医学类中职生比其他层次的医学生年纪小,基础薄弱,情绪波动较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职于基层医疗机构,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职业安全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较为混乱,学生在工作中极有可能成为职业暴露的受害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养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筑起一道职业安全屏障。总之,学校应在实习前增设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强化学生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参考文献:

[1]汪中华.孝感市康复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2):158-159.

[2]黎北信,王潭枫.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18-119.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3

一、职业中专生物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

从当前职业中专生物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因多数中专学生在此前的义务教育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较差,因而其对待生物课程欠缺投入感,表现为课堂听讲状态不佳、课前不做相关知识预习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而多数职业中专生物教师在面对此种生源状况和学生学情时,依然遵循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模式,因而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中专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排斥感和疏离感,从而使得生物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从社会就业层面看,诸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用人标准,使得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学历层面处于不利状况,同时伴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职业中专学生难免对自身前途灰心失望,故而造成其学习主动性下降;从中专生的家庭教育层面来看,一部分学生家长并不寄希望于子女能够在中专学校习得一技之长,只是念及其年龄尚不足以进入社会,因而将中专学校视为托管子女的无奈选择,这部分家长的观念使其子女亦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无心向学;从课程设置层面来看,生物课程的副科地位使该学科无法获得同主科同样的教学对待,因而也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生活化生物课程教学模式释义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乃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布置同生活常识相关的作业以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知识的学习契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首先,在职业中专生物课程教学中推广生活化教学模式,契合了中专学生习惯于通过感性认识实现知识学习与信息接收的特性。同时,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对中专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使学生借由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导入,降低生物知识学习难度,增进生物知识学习趣味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进而实现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投入度。其次,生物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源自生活,因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实现有效的应对,进而为学生搭建起书本知识同实践知识的过渡桥梁,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通过在中专生物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的知识视域拓展,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与增进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知识体系的丰富,获得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三、职业中专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通过前文对当前我国职业中专生物课程教学面临现状的阐述以及生活化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释义,结合自身的职业中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职业中专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

1.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借由特定情境的进入,实现注意力集中,进而调节身心进入学习状态之中。生物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如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更易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三分钟的广场舞视频作为教学导入情境,在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要求学生回答视频中参加广场舞的人群以哪个年龄段的群体为主,这类人群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对这一生活化场景并不陌生,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导入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进而激发起其求知欲望,在此情况下,笔者导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真正领会细胞所需要面临的衰老和死亡的相关知识内容。

2.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降低生物知识领会难度

生物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生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利用。基于此种情形,生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而欲实现此种教学目的,生物教师应当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授课内容的生动性,同时降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会难度,进而帮助学生以生物学视角实现对现实事物的观察与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提升生物课程教学质量。

笔者在为学生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内容时,考虑到多数学生热衷于以“攻城略地”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因此在讲授时,笔者将细胞比喻为一个一个独立的城堡;将细胞膜比喻为城堡边缘所筑起的、能够发挥防护效用的城墙;将细胞核比喻为城堡的指挥中枢,其肩负着对细胞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作用;将核酸比喻为城堡的城主,其能够决定细胞的生死;将细胞质比喻为城堡内的工业中心,其是细胞这个“城堡”中负责新陈代谢的场所。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案例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形成了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在为学生讲授《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章内容时,笔者选择生活中公众习惯购买非转基因豆油这一事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纷纷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竞相发表自身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见解。通过笔者对学生观点和见解的点评与总结,学生不但深化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理解,同时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进而为其日后走上职业道路奠定了职业伦理基础。

3.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实现生物知识点衔接

从现阶段国内职业中专生物教学的教材情况来看,在教材体例编排方面暴露出章节内容设置过于冗长以及知识点分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难以实现对生物知识的全方位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借助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实现不同知识点内容的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生物知识体系。

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时,先带领学生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含义,其后引导学生分析了碱基对和蛋白质、生物性状间、不同改变方式间的连带关系。为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有深刻领会,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医院放射科对患者检查所需注意事项的内容,其中均提及女性进行X射线检查的禁止事项。通过这些视频内容导出X射线对基因突变的影响,使学生实现了对这部分教学知识点与现实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对当前国内职业中专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全新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中专生物教师而言,应当注重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反馈以及反思,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导入,为学生创设高效的生物课堂。需要看到的是,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是作为教学辅助方式之一。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模式过程中必须注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如此才能够确保生活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实效性,才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域,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凤俊.生活实践与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2).

[2]曹丽辉.探析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J].学周刊,2015,(1).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4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04年6~12月,在一汽总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外伤病员中,对其饮酒情况进行评估。

方法:建立外伤病人检诊登记本。由分诊护士进行登记,并对病人的饮酒情况进行评估。为了对患者饮酒情况准确评估,需将不同种类酒精饮料换算为“标准酒量”。以便对饮酒情况进行准确评估。1个标准酒量约含12~14g酒精(乙醇) 。美国HHHS建议:妇女每天的饮酒量应限制在1个或更低的标准酒量,1周不超过7个标准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量应限制在2个或更低标准酒量,1周不超过14个标准酒量。这个建议不适于特殊的人群:如肝脏疾患或孕妇,则需要进一步减少饮酒量,甚至戒酒。

短期内重度饮酒定义为:男性1次饮酒≥5个标准酒量;妇女1次饮酒≥4个标准酒量。

判断病人饮酒问题的真实性:询问在临床调查条件下实施,清醒病人通过询问评估出饮酒量,昏迷和死亡者,可询问陪同人员或进行饮酒的生物检测。饮酒的生物学监测指标为:血液酒精浓度测试,唾液中酒精含量测试,尿液中酒精含量分析,这三项检验的正常值均

结 果

通过以上调查评估,急诊的外伤病员中>40%的病人存在着饮酒问题。并且伤残率与重度饮酒量成正相关。

因交通肇事引起的外伤中,>50%的病人与饮酒有关,并且交通肇事的凶险性与重度饮酒量成正相关。

讨 论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5

在医学领域内,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或医院内人员暴露、向实验室或医院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涵盖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两层含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安全知识函须纳入医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但系统全面的生物安全教育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尚未开展。对医学本科生开展生物

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实习和工作中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室和医院,接触人体或者动物的各种体液和排泄物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人群。据报道,有13%的病人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因此,学生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较大叫。而贺志安、张景霞等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医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生物安全教育,对生物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极低,自我防范意识淡薄,也未建立相应的责任与风险意识。    

虽然生物安全已引起了高等医学院校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但生物安全事故在我国仍屡有发生。2005年初牡丹江地区某高校动物实验室内发生大白鼠感染出血热事件,造成4名工作人员感染。2007年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曾发生一例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感染事故,造成1人死亡。2010年12月,在东北农业大学“羊活体解剖”实验课上,因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在场的28名师生全部被布鲁菌感染。时至2017年,医院感染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浙江省中医院一位技术人员在某次技术操作中因严重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的操作规程,导致5名患者感染艾滋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则因该院血液透析室违反操作规程,导致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以上事件再次敲响了生物安全的警钟,也充分说明生物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生物安全是每位初涉医学领域的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医学本科生而言,无论是进行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操作,还是日后从事相关的研究或临床工作,生物安全知识都必不可少。只有了解相关知识,才能从主观上引起重视,从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实验室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因此,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必须从源头抓起,正如日常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要从幼儿园儿童抓起一样,生物安全教育必须从本科生学习基础课程时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牢、素质高的医学专门人才。

2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范文6

高考最鲜明的特点是基础性,基础不牢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考要以中学教学大纲为依据,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对重点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解和综合;能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比较、分析同类型知识的差异之处;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例1 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与苏丹Ⅲ染液发生了颜色反应,形成()

A. 蓝色B. 红色C. 无变化 D. 紫色

解析 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是脂肪颗粒,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答案B

二、 注重观察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高考的特点之一是联系实际,而目前教学的薄弱点就在联系实际上,因此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更需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要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组合实验。在实验中进一步树立动手操作意识、安全规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创新质疑意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所谓知识包括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表述。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积极开展课外的研究性课题实践活动。

例2 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品:长势相同的2珠盆栽黄瓜幼苗,小烧杯1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和水。

已经完成的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纳(亚硫酸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并对幼苗、玻璃罩和玻璃板进行标号。在小烧杯中加入稀硫酸2mL,在1号和2号玻璃板边缘涂上凡士林。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解析 此题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及一些附加条件,让考生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原理。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确定与书本相关的知识点及实验原理,构思相关的生物情境,然后再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

答案 ①将1号和2号幼苗分别放在1号和2号玻璃板中央,将小烧杯放在1号幼苗旁。②将称好的亚硫酸纳迅速投入到小烧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同时将2号幼苗用2号玻璃罩扣上。③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定期观察其叶片的变化。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①1号和2号幼苗的叶子均正常或异常(或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种植物叶片不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或二氧化硫的量不够)。(注:将“异常”答成“变黑、发黄”或“出现病症”“受到伤害”均给分,下同) ②1号幼苗的叶片异常,2号幼苗的叶片正常(或答差异显著),证明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③1号幼苗正常,2号幼苗异常(或差异显著),说明二氧化硫对叶片生长有益。

三、 考查知识的广度比深度更重要

从近年的理科综合卷可以看出,今后的命题可能会无所谓传统的重点、热点和非重点、冷点之分。因此,要善于构建知识的体系与网络,彼此融会贯通,以查漏补缺,由“深挖洞”学习向“广积粮”学习转轨,知识的广度应该得到充分展现。要培养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资料的能力,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在阅读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具体要求为:(1)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此类试题结合图文图表转换是高考命题热点,解题规律如下:

1.剖析表格。①数据表格。一是要看清数据的变化规律,如上升还是下降;二是要注意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格要注意比较,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过程表格。要理清整个过程,理清开始和结束,要特别注意关键性的过程和步骤。③结果表格。关键是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④材料表格。关键是要看清、看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