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1

1.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结构体系与分析从教材的体系上来看,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一般包含这几个部分:概述部分(包括职业教育心理学概念和体系、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和研究意义等)、学生心理(包括学生心理、学生群体心理和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职业心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指导、职业素质测评与职业心理测验等)、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包括教学策略、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设计、课堂与班级管理)等六个方面。某些教材根据自身编写的特点增加了部分普通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郑日昌等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对教师的教学心理未有涉及,其内容体系基本上遵循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刘德恩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则大多分布在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上,而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心理未有涉及。其后由刘合群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崔景贵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曾玲娟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等几本教材在结构上分布得比较均匀、全面,各方面都有涉及,大都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并且根据自身的编写特点各有所侧重,如崔景贵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在评价环节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量与评价,而刘德恩与曾玲娟则更偏重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此外由卢红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倾向于普通心理学知识,增加了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方面的内容,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心理涉及得比较少,而更加注重教师和教学心理;武仁恒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则侧重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增加了“知识分类的学习论”和“认知结构与迁移”等学习内容。

2.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编写体例分析“体例”一词在出版学科中的狭义解释为“编辑部或印刷所对于拼法、大写、标点、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习惯”;也用来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我们知道教材是学习者感官接触的最直接的信息,包括文字、图表、注解等信息。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接受信息,为教材实现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所以教材编写的体例形式也属于教材开发研究的重要步骤。早期出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编写体例的形式比较单一,除去标题与正文,几乎没有涉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和拓展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其后出版的教材,渐渐开始引入大量的注解、案例等元素,如刘德恩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在第四章(教学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中以护士班的行为目标作为示例,其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都是以护士班的实际操作作为对“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解释;崔景贵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在每个章节的结束增加了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对章节的学习对问题进行思考。近几年出版的教材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等项目,如卢红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在章节开始处呈现该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每个章节中都含有大量的案例,此外在章节后增加了拓展阅读,如第六章(职业能力及其教学策略)中的案例:“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案例:“零分,我都好朋友”;第三章的(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拓展阅读:“千万别看扁职校学生——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体例的多样化为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并且丰富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在不影响教学内容主体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层次学习内容的需求。

3.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分析通过对历年出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教材的出版数量不多,但每本教材基本上是自成一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内容体。尽管如此,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体系是不变的。这些教材的内容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以刘德恩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等为代表,其内容体系由职业分析入手,先确定职业工作对从业人员和职业教育的要求,然后围绕这一要求进行展开,是依据工作需要来寻求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卢红等编著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就属于这一种内容体系;另一种是以郑日昌等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等为代表,在内容体系基本上遵循常见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只是引例倾向于职业教育,实质上是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此后出版的教材中,王国华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崔景贵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曾玲娟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和夏金星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基本都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王国华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职业学习心理部分和职业教学心理部分,力求突显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特色。其内容框架完整有层次,但是教材内容大多采用常规的陈述性理论,显得过于理论化。从教材的体例形式来看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开化。崔景贵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是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二是职业学校师生心理,第三是职校生学习心理,第四是职业教育教学心理,第五是职业心理。教材内容建构上注重贴近职业教育实际,凸显“学习心理—教育心理—职业心理”之间的有机融合,增强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的针对性、时效性,建构、拓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心理理论。这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基础性,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来说不失为一本经典之作。曾玲娟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以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聚焦于职业院校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着重阐述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了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提出了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围绕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管理与教学等主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此外还介绍了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素质测评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该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基本遵循了崔景贵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的结构。卢红等编著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与典型活动为主线,遵循职业教育课程的工作逻辑的组织原则,围绕如何发展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这一核心来建构知识体系,并强调知识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使教材内容与未来的教师工作具体情境相结合。但是该教材忽略了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探讨,此外,该教材加重了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介绍的比例,使教材内容趋于理论化和学术化。

二、对新开发教材的建议

1.优化教材结构体系职业教育心理学新教材的编写要打破以所引入的心理学相关分支学科理论为主线的惯例,改变“麻袋里装马铃薯”的编写思维策略,消除教材中的“条块分割”、“拼盘式组合”的现象。根据我们所统计的教材情况,以及历年来该领域专家学者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应该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职业教育心理学概述、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学校教师心理、职业学校教学心理和职业心理。

2.优化教材内容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叉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在教材的内容上要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避免过多的描述性的理论,让教材更加适应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关注人本,关注心理学的本质;其次要注重教材的实效性,积极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心理学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新东西,介绍促进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内容的现代化;最后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内容要体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要体现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的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教学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应顺应时展潮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始终做到人本主义思想。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学校心理学教学现状,指出了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论述了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人本主义;教学

一、学校心理学教学现状

学生都认为心理学的学习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因此对心理学学习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学到较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时展与社会进步,心理学教师一直对此进行着细致的研究,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一学校不能对心理学课准确定位;因为存在着财力紧张、人员缺少,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很大等问题,所以学校时时刻刻都想引进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讲求职业道德的心理学课教师。但当前设置的心理学教学目标,却着重于对学生讲解一些基本性知识。二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当前的心理学教材中,只有简单描述了人的一些心理与行为,而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影响的内容却非常稀少;三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与前面的论述相同,很多教师在讲解心理学知识时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而没有重视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心理学教学中人本主义思想应用方法

1.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与学习条件。在当前的教育心理学学习中,主要内容是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一章中讲解维果斯基、皮亚杰和柯尔伯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在“一般学习心理”一章中主要讲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和学生的生理机制等;在“分类学习心理”一章中讲解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等;在“学习理论与教学”一章重点讲解了最近出现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删除了一定内容的旧理论;在“教学心理与教师”一章重点讲解了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心理结合在一起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较为严谨的教学结构。

2.加强实践操作

设置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解决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学习动机与道德教育等。如在学习“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活动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整合知识,如何形成自己的概念等,要重视理解高层次的知识和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再有,教师在讲解上述有关内容时可以应用一定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和讨论题,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掌握一定内容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重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应用教材的同时发挥教材中重点内容的作用。同时重点学习“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三个方面。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学生心理的发展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皮亚杰等心理发展理论和教育的深层次内容。再有,还需认真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学习条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心理方面,要重点讲解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习个别差异一章时,要重点讲解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如何应用等,再有,也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等。

4.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讲解教育心理的基础知识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这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利用师生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中的疑点和难点,从而展开讨论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要以精细为主,而且需要重点讲解有关主题方面的内涵与逻辑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系统的理解。

5.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在研究学习知识、形成技术与遵守法规等内容时。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思考,拥有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然后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师最后做出总结,纠正学生认识中的失误之处,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加以深入,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今后其他课程的改革积累经验。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改革中具有主体作用,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讲求师生间的协调配合,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3).

[2]沈承春.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字]英语;教育,教学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拟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做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恰当地运用,这样的话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短30年间,该理论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和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行为主义、认知论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

(一)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

1.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强调实验,反对内省。他们认为学习语言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强调语言的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最终达到脱口而出,形成自动化的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2.行为主义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只加重了视听课的课时,连传统上只注重教师讲授的精读课也加入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学的英语教材也加大了听说和阅读量,语法不再作为重中之重,它的学习是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词汇的学习也是通过句型话语去学。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均突出了句型训练和话语练习,提高了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运用视听说等手段去刺激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得到鼓励,出现错误时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调整和改正自己的行为。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削弱了教师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为了弥补其不足,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派(cognitivepsychology)

1.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认知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由于认知心理学派关注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像机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因此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能。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英语情景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进行交际。此外,现代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认为文章的主题句、文章体裁的特点和结构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外部条件,阅读者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和分析技能实现的内部条件。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主张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m)

1.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有“操作性制约”作用和控制引导作用,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

2.人本主义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潜能的实现。这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特别在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疯狂英语”、“沛沛英语”等都从情感教育人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创造“真实”、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要求,学生往往是出于对老师的感情而热爱他所教授的课程,学生是尊重老师的,喜欢热爱学生、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平时以表扬为主,寻找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加以表扬,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英语教师应反复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重新审视、研究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用友爱、宽容、热忱的指导态度对待学生;对待教学要认真负责,条理清楚,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情境是多变的,在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策略中,英语教师根据课堂情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于知识的讲授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既发挥我们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英语课文讲解过程中。英语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领同学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再举例讲解知识点,同时拓展相关的知识,满足程度好的学生。平时训练学生运用图表、比较、提纲、概括、联想等不同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眼、耳、口、手、心多种感官利用起来,英语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加。根据遗忘规律,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防止遗忘。如对于英语词汇的讲解,分析词意、构成、前缀、后缀,扩展同类词汇,引导学生运用词的联想与搭配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表现力;对于词汇的记忆。让学生根据读音记,或让学生理清词根、词缀意义及整个词的意义,举一反三,这种方法对于词汇量的扩展非常有帮助;对于词汇的运用,让学生在句子中、课文中学习。上课时,英语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前面所学知识。联想以前所学过的类似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总结概括英语知识中的一些规律,使其知识系统化、明朗化。让学生懂得英语学习是有章可循的。英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对于学生长远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遇到半倒装语序的句子:OnlywhenyougetthatkickdoesthedesiretocompleteacomplicatedtrainofthoughtOccur,thenyouhavelearnedsomething,老师可引导同学们回想only位于句首。后面跟什么词、短语或什么句子的情况下,主句用到部分倒装语序,同时引导学生扩展回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部分倒装结构,请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又如遇到that引导指物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情况下只能用关系代词that而不用which来连接定语从句。学生英语基础好的话,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些琐碎的英语知识;如果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讨论,查找资料,上课时把学生列举出来的情况总结,当然老师还需作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指引下,英语教师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加强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知识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不能包办代替,英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把英语的学习看作是终生学习而不是阶段性的学习。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主动领会和掌握英语知识。如学生用英语表达信息或想法时,是在对英语知识进行加工和建构;在对读到或听到的句子结构进行处理时,学生也是在建构一些能用于表达想法的句子结构。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相似结构,汉语的影响正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会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学生把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征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就出现了负迁移,产生错误。如英语中的状语从句与汉语结构和用法相似。学生掌握起来很相对容易;但学生常在时态、人称与数的一致问题上犯错误,常在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用逗号,这在汉语里是完全行得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母语和外语的相近结构和不同结构特征,利用心理学中学习的迁移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防止或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英语知识。

结语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作者:田婧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注释: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心理教育素质培养自信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它是指以全面提高孩子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健康的身体、心理、劳动和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是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耐心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心理教育的根本之一,那么根据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一、智力因素

从心理教育的观点来看智力,它便具有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随着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对智力的理解也已经得到了加深与扩展。按照新的心理学智力理论,除了传统的记忆、思维、逻辑、语文和数学能力外,人们的自我认识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音乐和艺术的感受力,身体的感受力与灵活性等,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对以上这些方面的培养,也都会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因为它们本身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这样,在心理教育的意义上,对智力的培养也就应该增加新的内容。同时,就这些所增加的有关智力培养的新的内容而言,它们的作用不但在于提高表面的智力,同时也在于拓宽与优化智力发展,同时也是人的整体发展的素质或基础。

例如:优化教学活动的结构。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结构,首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心理活动,有利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心理素质。要把教学活动从学生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到全面的心理活动的轨道上,引入情感个性品质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养成“善学”的品质。

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实现三个转化:(1)把人类社会学已经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心理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3)把蕴含于知识之中的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品德,从而发展自己的整体素质,达到“优学”的目的。

总之,不仅要逐步建立一个能够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要使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也能够养成“乐学、善学、优学”的学习心理模式,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非智力因素

心理教育更为直接的教育作用:人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期望以及人的个性品质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目前美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提倡“成就动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国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因为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乃至社会群体的“成就动机”的提高,将会促进个体和社会整体水平的发展。而这种成就动机教育。正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成就动机是指为了维护自尊心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动机。通常,个人的地位与他人的成就相称。因此.对差等生的教育工作之一就是让他们取得成功体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样的例子“欲求水准”的研究与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与其本人的欲求水平有关,甚至是由其本人的欲求水准所决定的。在对欲求水准研究的基础上,便可以进行有关欲求水准的心理教育,其直接教育目的和效果,表现在通过提高学习者的欲求水准,便可以提高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学习者的欲求水准,还可以提高其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还可以提高其自信心。

三、自信心

自信的人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能力,即使通过社会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放弃工作。只要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的任何事,都会有希望。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试想一个人还未开始做什么事情,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一点韧劲,他就很难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胆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它会磨灭人的毅力,阻碍想象力的扩展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自信心的培养常见的有:(1)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2)自我欣赏与自我鼓励;(3)在失败与错误中记取教训;(4)发扬优点,坚持长处;(5)认定目标,坚持到底。

总之,自信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人心理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内心体验,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在心理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增加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个性品质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可见,事业对培养自己成熟的个性也有极为重要的联系。爱因斯坦曾说过:深入研究科学创立者的个性发展,可以解释和分析科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片面客观的叙述中,某些步骤有时可能看来是偶然的成功……只有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进行深研究的情况下,才能理解这些步骤是怎样成为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由此可见,培养成熟的个性。实际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

外国心理学家指出:个性的成熟是受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主要制约和影响个性成熟的有四种类型:(一)气质(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二)心理过程的特点;(三)经验水

平(习惯、技法、经验、知识等);(四)信念、爱好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苦乐观、兴趣、志向等)。

总之,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准则.学会为人处世。如何做人,而且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将来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范文6

论文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本心理学的教育观念,从中找到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体现在教学理论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要观点有: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因素,相信学生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他们主张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

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传授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的事实材料,并不会帮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3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二、我们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模式

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授教式教育,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以“灌”为主,教师独占讲台,课程成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阵地,这种单一的方式否定了人作为知识主体对客观存在能动认识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2、教育目标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认知方面,主要是思维活动方面。对学生学知识的要求只是上课能听懂,课后能消化,考试出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跟着教师走的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教师走上社会,在遇到实际问题而没有所学的现成知识时,就会束手无策

3、教育评价

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了道德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怪才。另外,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外部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中长大的,因此习惯于凡事都要教师说“好”心里才踏实,离开教师的评价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自我认同能力低下。

三、人本心理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以人为本,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揭示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在情感,潜在智能、目的、爱好等等。我们的教育应以人为本,应构建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知识和社会文明的再创造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2、启发意义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

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这种学习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下,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而意义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计划、实施及评鉴自己的学习活动,按照个人主动学习的过程来发展个人的学习技能,实现个人目的或需要。

3、更换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互动方式的多边性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认为理想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创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互动的多边性教学方法正符合了以上的教学情境,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从而使教学在单向、双向迈向多向交流多重互动作用中,形成一个立体型的信息交流网络。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特长,而且充分利用了成人学习者的现有经验,将其经验视为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

4、改革评价,建立促进性自我评价方法

长期盛行的以分数为指标的外部评价忽视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已不适应并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促进性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法,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归宿。学习者可以根据现实需要以及自我学习状况的差距,进行横向评价或纵向评价,对自身的能力、重要性和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认知,然后发现不足,调整学习方式,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习者从一般受教到自我导向学习或自我组织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