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1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高校后勤企业中,外聘员工约占后勤员工的70~80%,他们大多工作在后勤岗位的第一线,直接为师生服务,是后勤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是反映后勤整体工作状况的晴雨表。因此,如何稳定外聘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要关注和研究的。员工在单位工作,宿舍是广大员工的第二个家,住宿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与每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状态息息相关。此外,宿舍管理工作是后勤管理日常事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员工的住宿需求并创造一个良好的宿舍坏境,对我校的后勤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外聘员工住宿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消除部分安全隐患。因房源紧张,目前后勤处有相当部分外聘员工在校外租房,因学校后勤服务工作需要使员工上下班时间呈现早出晚归的特点,员工极易在上下班途中发生被机动车碰撞等工伤事故。在校内解决后勤处外聘员工的住宿能消除类似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工作效率。后勤处外聘员工的上班地点都在学校内,如果能在校内妥善安排外聘员工的住宿,可以大幅度缩短员工上下班的时间,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二、外聘员工住宿管理基本情况――以华南农业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为例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后勤处共有外聘员工1000余人,外聘员工队伍十分庞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后勤处各单位外聘员工住宿地比较分散,且现有的住房房源远远不能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此外,由于各个宿舍的独立性和相对分散性,加上员工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盲点。
以饮食服务中心为例,目前中心共有外聘员工514人,只有308人能住进现有的宿舍,员工住宿率只有59.9%,还有将近一半的员工因为房源紧缺而租住在学校附近。而在现有的房源中,中心宿舍分布不集中,且卫生及消防安全条件较差,给外聘员工的宿舍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现有的外聘员工宿舍中,环境状况从整体来看不容乐观,过道、楼梯赃、乱,且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近年来,外聘员工呼吁改善住宿环境及增加员工宿舍的呼声不断提升,外聘员工的宿舍改善工作已经成为招录并留住优秀人才及强化员工管理的关键。
三、制约后勤处外聘员工宿舍改善的瓶颈
(一)学校缺少用于解决后勤处外聘员工住宿的房源,且学校对后勤处外聘员工的宿舍管理不够重视。
(二)改善员工宿舍基本靠各部门自筹资金解决,学校对此的投入较少;而且后勤处及各中心实体缺乏改善外聘员工宿舍环境的专项资金。
(三)学校政策不统一。学校目前对不同部门外聘员工住宿解决途径不一致,且缺少针对后勤处外聘员工住房解决的政策。
四、后勤外聘员工住宿管理的对策探究
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是企业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管理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基本上,提升到“与人为善”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外聘员工宿舍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公布学校现有空房信息。按照目前政策,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以参与学校周转房的申请,但是,学校目前空房信息公布不是很充分,且信息渠道较少,因此建议学校下一步能否充分公布学校现有空房信息,并完善后勤外聘人员申请学校空房的程序。
(二)盘活现有房源。目前后勤处外聘员工的住房需求与单位可提供的房源存在较大的缺口,而学校现在部分房子不仅外租给校外单位,而且有部分房子空置,因此建议学校能否再下一步工作中加大外聘员工宿舍的改善力度,如把现有空房房源安排给后勤处做外聘员工宿舍,而且今后优先解决为学校后勤保障做出贡献的员工的住房需求。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观念保守、落后,高校后勤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使后勤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只是盲目的遵守和执行上级的文件和指示,没有管理人员主动去创新或者使用新的信息技术。现在,不少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把自己职能仍然定位于过去的服务者,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者;只有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问题后,派人员被动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主动的预防问题的出现,或者是运用信息技术全过程的监测管理问题发展状况。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日常的发票开具管理等较低的层次。
2、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
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急需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多是“引一带一”的途径进来的,即引进一个高端人才需要同时帮其安置一个随行人员,还有些是与校领导有关系的人员或者是教学(行政)岗位内退的人员,这些人员对后勤管理的经验不足,同时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较高,对后勤信息化建设也是一窍不通。根据一个网站的调查显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中91%的持有大专以下文凭,73%的后勤人员是初中生,在年龄构成上来看64.41%的是40岁以上的管理人员。高校后勤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建议
1、队伍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深化高校管理体制都离不开对高校后勤队伍的建设与组织。后勤队伍的管理工作是高校自我发展的核心。
1.1用人环境的改善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过程中,可导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人员的流动更换形式来保证用人环境的不断优化。全面提升用人机制,从而对高校后勤部当前用人的窘境给以缓解和变革。
后勤管理繁杂,但终极目标都是在为学校和谐健康的发展。即便各司其职,照样可以采取“相马为赛马”的工作,变“上级提拔”为“公平竞争”,强调业绩意识与忧患意识,在加强管理工作的质与量的同时,鼓励管理人员的开拓创新和乐于奉献。用人环境很重要,最好的途径无外乎制度与执行层两方面。队伍本身的质量保证,不是人员单方面的素质,健全的规章制度才是最大的保障。
1.2工作程序优化
后勤实体,通常大多都由学校原来的职能部门演变而成。故此,理顺内部管理,是首要任务。以流程化、明晰化、模块化的方式,获取责任到岗和职责到人的内部管理。
面对内部的持续改进问题,可以利用PDCA循环方法来将整个运营体系掌控,在权责明确的工作环境下,不断强化实践和总结,特别是针对一些内耗或推诿这类的情况给以有力的遏制和控制。
1.3考核制度建设
大多数工作在一定时期后,都会经过考核。这是对员工及其业绩是否达标的一种验收,且更是对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态度的检验。所以,后勤管理队伍亦是如此,正因为工种繁杂、程序多样,考核就其而言自然显得必不可少了。那么既然管理体制要发展创新,考核体系的重新制定则是必然。
介于目前有些单位或机构即使制定了的考核体系,但就深远的视角去审视,无不是流于形式的,不讲究严格与否、科学与否、切合实际与否等因素。作为“权责利”集中表现的考核体系,不仅关系到后勤实体的竞争力度,同时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它更占据着核心地位。制度建设目的一定要明确,以数据说话,来做好全面公平公正的监督。
1.4培训员工
高校后勤队伍的建设关键之处并不只靠单方面的引进人才,对内加强培训才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以树立“学习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来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力发扬“党员带领群众、老人引导新人”的带领精神,以危机感和责任感为出发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用科学发展的思维视角来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树立正确名利观,营造“比较、超越”的业务学习氛围。1.实行分层教育,是对高校后勤队伍的现状改进的重要手段。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正式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自我定位上有个全新的认知,特别是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时要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并因人而异地按照个人的能力来安排合适岗位以及分派相应任务。2.提供和满足合同工良好的发展空间。正确引导他们对自我心态调整,既让他们发现自我的不足和缺陷,又使他们对内在所具备的潜力加以挖掘。3.对待零时工,除了加大对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之外,还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倡导其积极投入队伍建设中。无论是业绩斐然者还是平时参与度表现较强者,一应给予各种形式的嘉奖和鼓励。
2、水电管理
对于学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之处,从根本意义上讲,首先还在于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视此为后勤发展建设前的准备工作。所以实行“责任,权利,利益”一体化且长期性的管理体制,是有必要的。不仅对现有的用工制度起到了推陈出新,全面改革的作用,甚至还能在以“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手段去全面全新地激励劳动用工制度。此外,对考核、检查、奖惩体制亦要加强完善,以多劳多得的全新薪酬体系来刺激部门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水电优化建设,实施与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近期或者短期内的利益观念上。既然要发展,就必须建立起长期发展目标。目标需要加强管理,建设需要严肃性,合同需要公正,这些都是必须要到位的最基本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实施工程中对方向目标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并最终为实体发展开创出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学校健康发展的建设工作。管理制度、措施实施以及技改硬件等一系列目标管理,短期内也许并发挥不了显著的效应,所以实施一定要讲究周期性。另外,经费是一个不可不考虑的问题。学校最好是将计划制定于年初,不仅能有的放矢达到目标完成,同时还避免了延期后的不必要的开支。
采用量化管理的形式。无论是师生还是员工,但凡归属学校范围区域的一切水电用度,最终的结账买单一应都有学校来承担。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每年要缴纳的水电费用达上千万元的高额支出。基于此,学校可以考虑以“谁使用谁付费”的管理制度来替代“学校总买单”的传统观念。节约下来的开支,可投入其它方面。
3、分工维护
校园的水电管网与水电的系统等基础方面的工程交与基建办来全权负责,基于一定的建设规划后,再由总务部来配合基建部,承担实施规划建设的任务。
水电设施的维护维修、安装、抄表、计费等包括水电网资料建档等一系列工作,后勤维护维修科一应掌管负责。根据实际情况,承建单位在校园水电网建设的竣工后,可另外附加一份水电管网详实样图给后勤维护维修科,以便于日后故障发生,工作人员可根据图示方便检修管理。
校办企业或食堂,店铺等实体经营服务的一些水电用度上,若有故障,不论大小,则全权由他们自己肩负起管理和维修的责任。宿舍生活区域的水电的运行和维修,由本区管辖的宿管中心来处理。
对于管辖范围内的水电设施,校内单位必须做好维护和爱护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全校师生加大水电安全用度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比如,校园广播,课前多媒体播音,主题活动,校报阅览等,将安全节约意识渗进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若发现水电故障时,师生应主动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本区域的管理部门,以免延时而造成故障事故化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类似于室外或公共场所(如,校广场、公厕等)的一些水电设施,一切维护维修工作为维修科来负责。最好每日按规定时间来进行巡视检查,以便于有问题时得以及时控制和解决。对待突发故障或日常维修工作,为了避免给师生正常作息带来影响,维修科应该掌握“小修不隔天,大修抓重点”的紧急处理方式,积极配合水电供应部门的实施。
对于学生宿舍中出现私接电线和擅用大功率电器、违章水电的正规使用等一系列的现象,宿管中心应及时处理制止。情节严重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教育。同时平常的定期检修工作,保卫科要协助宿管中心来完成。
结束语
在高校的组成部门当中,后勤管理部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就会直接对高校的整个管理质量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高校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所以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高校领导应该要重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后勤管理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保证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越峰,梁瓒.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295.
[2]李争红.高校后勤人才流失原因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4,03:89-90.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建筑节能 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87—02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是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能效公示、节能优化综合推进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节能监管平台,实现全校的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数据可视化、节能指标化;同时,学校可以该平台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节能监管体系,综合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文化节能,实现监管平台从发现节能潜力向产生实际节能效果的转变。
一、抓好节能监管体系的平台建设
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技术平台,是推进校园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管理工具。该监管平台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和通信、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能满足对能源实行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测、统计分析、审计和公示的需要。
监管平台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就技术而言,需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就建设内容而言,包括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等。目前该平台建设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成熟的、普适性的方案和经验。对于既缺少监管平台建设方面专业优势,缺乏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也缺乏建设经验的高校,要建好监管平台,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设计监管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的设计,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一要避免将监测平台建设等同于能耗数据采集技术集成,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具体要求,实施校园建筑分类监测,能耗分类、分项、分户监测与模型构建,能够反映三个基本问题,即能源被谁用掉,能源被什么电器设施用掉,能源什么时间被用掉。二要避免将监管系统建设与学校其它系统与管理的分离,在能耗监管平台系统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多用户平台协同和信息共享策略。
2.整合校内外各种技术力量。监管平台的建设属跨行业、多专业的综合性领域,涉及很多环节,包含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与技术咨询,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到建设实施过程,包括节能检测评价与验收等,最后到运行管理环节的能耗监测与能源审计的全过程管理②。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和各方面的力量。首先要盘清家底,梳理自身能源管理的需求,摸清学校自身可用的技术力量,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网络中心、后勤、基建的技术队伍,甚至是相关专业的学生等),做到校尽其技、人尽其用。二要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现有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认真钻研技术导则要求和国家有关能源方面的其它政策法规精神,达到专职专业,胜任本职工作。三要借助“外脑”,积极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成立智囊团。
3.因地制宜解决固有建筑的表具安装难题。固有建筑如何很好地纳入监管平台建设,如何以较少的代价做好表具安装工作,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少停电、巧停电以减少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生活的影响,对各高校而言都是个难题。温州医学院的做法是:针对许多建筑原有电路只按楼层分项的特点,除需重点监测楼幢外,该校采取了因陋就简的办法,先做到按楼层分项,今后再根据能源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化和深化安装;为减少另做配电箱的工程量,选购了与空气开关同样大小的导轨式单相表,可很方便地将该型电表直接装入原有的配电箱;涉及诸如重点医学实验室或急诊等需不间断供电的固有建筑,为解决安装环节停电协调的难题,我们尝试使用开口式互感器,在装电表的过程中可减少停电时间;在安装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双休日,安排在早上教工未来前、傍晚教工离校后;在程序上,除在校园网上提前停电通知外,停电前一定充分与各学院各部门的能耗管理员充分沟通协商,宣传监管平台建设的意义,得到了师生的支持和配合。
二、强化节能管理
1.充分发挥监管平台的信息支撑作用。能源计量与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是能源管理的基础。要以能耗监测平台为基础,在开展校园建筑基本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能源审计,并将能源审计结果作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节能优化的依据,对校园建筑实施低成本节能改造和无成本节能管理,从而提高校园建筑能效。同时将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向全校师生公布,公示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总能耗、总水耗、单位能耗、单位水耗和建筑能效水平等。
2.构建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组织网络。(1)成立节能工作委员会和节能中心。节能工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主持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节能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委员会下没办公室(简称节能办公室,或称节能中心),全面负责校园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并负责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节能中心成员必须有学校后勤水电管理和维修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设立能耗管理员队伍。在二级学院、研究所、处级部门教职工中设立能耗管理员,并明确能源分管领导。主要职责是拟订本部门用能需求计划,查询分析本部门用能状况,反馈能耗信息,拟订本部门节能目标,督导本部门节能工作,为能源的三级管理打好组织基础(3)在学生社团中建立“校园节能督察员”队伍,主要任务是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宣传和监督活动。(4)在学校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项目策划、专项申报、规划、体系建设(管理体系、管理平台等)、建设与运营的技术咨询、后续维护、升级等多个方面。
3.建立符合校情的能源管理模式。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和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比较有效的模式。
使用者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水电管理和水电收付职能统一划归学校水电职能部门。学校区分不同的用户类别,对于应由学校事业费开支的教学、行政办公、公共设施、公益单位的水电费,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的测算标准给各单位下达水电经费指标,各使用单位在校财务部门开设水电经费专户,并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月向水电收费部门缴纳水电费,超支部分在使用单位财务成本中列支,节约可转至下年度使用;对校外单位及个人、校内经营性单位、校办产业和经费包干单位,由水电职能部门直接收取水电费。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能源定额指标。建立了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高校,由于有智能化的抄表系统,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分析功能,实行这种模式比较现实。
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业主单位克服节能技术和资金方面的瓶颈制约。因此,面临节能技术和资金双重压力的高校,不妨积极尝试。
4.加强制度化能源管理。必须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能源统计与审计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能源考核及奖惩制度的综合体系。尤其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实行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能源目标管理责任,对各部门节能目标实行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干部考核和学生评优等直接挂钩,引导师生养成自觉节能的习惯,提高全校各部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节能督查力度,节能中心管理人员、能耗管理员和校园节能督察员要深入师生巡查和指导节能工作,查漏补缺,纠正不良用能习惯,督促制度落实,杜绝“跑冒滴漏”和其它水电浪费现象。
三、系统规划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1.在校园既有建筑方面,应根据能耗监测结果和能源审计报告建议,因校制宜,综合考虑耗能高低、节能潜力、改造难度、投资回收期、校园建设规划等因素,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采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2.在校园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方而,应尽可能与节水节能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利用先进节能节水设计技术、材料和设备,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环节从技术和管理上落实节能节水指标要求,要充分考虑其节能、安全、先进、易计量等性能,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3.在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方而,应依托监管平台,及时查找故障点和泄漏点,减少计量系统的损耗——主要消除计量没备如互感器误差,表计误差,故障误差、二次线损耗和表计损耗等。要通过物业管理强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和节水设备等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行为节能(节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节约专项措施。
4.在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体系方面,应全而规划,有序推进。在本校所需和所能的前提下,逐步做到应有尽有,自成体系,共同形成技术节能的合力。逐步推广以下四大类节能产品和技术项目: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二是建筑机电设备系统节能,三是建筑能源供给系统节能,四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四、营造浓厚的节约文化
学生和教职员工是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主体。据研究,不采取任何节能改造措施,通过节能措施细化和加强行为节能管理,就可以节约约15%的能源。在全校师生中形成节约文化,人人树立节约理念,人人懂得节能知识,人人养成节能的行为习惯,相关专业和部门积极研究节能工作,并将这些节约文化从个人扩散到校园,从校园辐射到社会,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意义之一。尤其是大学生,随着这个社会“精英”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显著增长,其节能意识与行为在代内或代际群体中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节约型社会氛围的形成起到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校园节约文化的建设途径: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课程设置与讲座的举办、节能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宣传与普及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宣传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师生开展节约为主题的社区活动、科普讲座活动、校园节能督察队志愿者活动、学生节能环保协会活动等,全面动员师生员工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二要深化监管平台的能耗公示功能,从图表数据和节能排名中,让师生透视节能,掌握校园能耗构成和用途流向,发现节能标杆和反面典型。三要注重节约文化核心价值的培养,将效益观念、环保观念、科学生产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等,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牢固树立高效的办学观和科学的消费观,倡导节约新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形成“选择节能,就是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文化价值共识。通过一系列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实现让领导转变观念,重视节能;让能源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素质;让广大师生支持、体验、实现和宣传节能。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f编号:Y201018381)。]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4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校后勤管理,建立后勤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食品卫生法、卫生防疫法、会计法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学校财务、卫生、校园、基建修缮工程等管理要求和规定制定。
第三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为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和师生生活服务,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在管理和服务中发挥育人的功能。
第二章校园管理
第四条校园管理
1.校园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校园绿化建设及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生宿舍区管理等。
校园管理的目标是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2.校园绿化建设及管理
(1)校园绿化建设应有规划,突出重点,形成风格。校园绿化中要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地配置景点、小品,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融为一体,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
(2)学校应配备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绿化和养护。
(3)总务处应建立学校绿化管理制度和绿化档案。档案包括绿化现状图、规划图、小品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及地块绿化统计表、各类合同等。
3.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的任务是环境的清扫保洁,消灭蚊蝇孳生地及保持排水排污系统管道畅通等。
(1)学校各部门应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学生劳动服务活动的作用。
(2)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专职清洁工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3)加强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形成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环境的文明习惯和良好风气。
4.学生宿舍区的管理
学校要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确保宿舍安全、文明、卫生。
(1)加强对开水炉校园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的管理。食品超市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持证上岗。学校应对超市物品的价格、质量、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定期进行宿舍区生活设施及水、电维护、检查,保证宿舍各项设施的完好,使用安全。
(3)学生宿舍人均面积要达标,宿舍内应设置必备的生活设施和消防设施。
第三章资产管理
第五条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指后勤部门对学校全部资产的管理活动,包括房地产管理,水、电、锅炉管理,车辆管理和其他物资管理等。
第六条房地产管理
房地产管理主要是指房地产产权与档案管理、公用房屋的分配与使用管理、房屋及附属设备的维修管理等。
1.房地产产权管理
学校要根据国家规定及时进行房地产产权登记,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取得法律保护。
2.房地产档案管理
房地产档案管理包括房地产产权档案和房屋及附属设备技术档案。
(1)房地产产权档案指房地产地理位置、平面图、登记表、产权归属的原始资料、沿革变更登记表等。
(2)房屋及附属设备技术档案指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总体规划设计、勘测资料、施工图和竣工图、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备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如房屋改造记录及图纸、大修记录等。
(3)房地产档案由后勤部门收集、整理,由学校档案室统一管理。
3.公用房的使用管理
(1)公用房的分配,由后勤部门按校长室研究的意见统一安排。
(2)公共用房和专用房屋,如食堂、礼堂、电化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阅览室、室内活动室、体育场馆、会议室、汽车库、仓库、书库、配电房、锅炉房等,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
(3)群众活动的公共用房,由使用部门制定制度,并负责管理。
(4)教职工集体宿舍由后勤部门管理。入住教职工应遵守学校有关制度,保证宿舍的安全、卫生、文明。
4.公用房屋及附属设备的维修
(1)应加强对公用房屋的巡视,发现破损或接到用户报修,应及时维修。
(2)整幢房屋的常规维修保养,由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经校长室研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维修费用较大的项目,要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确定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组织实施,项目款的结算必须通过审计。
5.做好闲置房产及门面房的开发与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水电管理
1.水电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爱护设施、保证安全、注意节约、改善服务。
水电工必须持证上岗,熟悉学校的供电、广播、电话、电视、网络线路、给排水管线和消防管线等。
2.水电设施的常规管理
对校内的水电系统要建立档案资料和巡视维修制度,保证用电安全,防止水质污染和管道破裂。
3.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完好有效。
4.供电设备的检查、维护
学校应按供电部门规定,在变电所(配电房)门前设立警示标志,定期检修、保养,避免发生事故。自备发电机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按规定检修保养,并做好记录。
第八条物资管理
学校物资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类。学校的物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做好物资采购、验收、入库、建账、发放、核算及更新报废等管理工作。物资采购工作应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1.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物资,也应视作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购置
学校各部门所需物资由后勤部门统一采购。各部门应在学期末提出下一学期的物资需求计划,经分管校级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后勤部门汇总,报校长室审批,后勤部门按审批后的项目内容组织采购。特殊设备或科技含量高的专业设备,有关专业办(专业部或系)派员协助采购。
凡纳入政府采购要求的物资项目,由后勤部门负责向政府采购机构申报采购。
(2)固定资产由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分类账、分户账;使用部门建立相应的账卡,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统管固定资产的价格核算。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网络化三级管理(即校、专业办、室),选用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后勤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每年对账一次,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固定资产的增减和校内调拨,应办理手续。固定资产的报损、报废应填写《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单》,批准后办理销账手续。
2.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清洁卫生用品、劳保用品、劳动工具等。
低值易耗品实行计划采购,定额供应。由后勤部门征求使用部门意见后编制计划,经分管后勤校级领导审批后,由后勤部门采购,各科室专人负责领用。物品的采购、验收、入库、管理与材料管理相同。
3.家具、办公、生活用具及一般设备管理
一般设备指桌、椅、凳、橱柜、床、沙发、电扇、体育器械等,实行统一管理,由使用部门或个人负责。学校制订配备标准、管理及赔偿制度,后勤部门负责购置,按标准发放,建立账卡,每年核对一次,办理报损报废手续,做到账物相符。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教职工调进调出,均应办理领用物品归还手续,遗失、损坏按制度赔偿。
第四章膳食管理
第十一条膳食管理
膳食管理是指后勤部门对膳食事务的管理活动,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卫生、食品成本和膳食服务等内容。
1.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卫生部、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2)制订并执行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销售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和环境、个人、餐具的卫生制度,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台账,杜绝食品中毒及食品投毒事故发生。
2.食品营养管理
(1)膳食部门负责人、管理员应掌握常用主副食品中主要营养成份含量与烹饪制作要求,按周编制主副食品表,逐步实现营养配餐;
(2)提高炊管人员的营养卫生观念,每学期进行1~2次营养卫生知识讲座,有条件的要进行系统的营养卫生基础知识的培训。
3.食品成本管理
(1)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按成本内涵加强成本核算,按月公布账目,严格控制盈利率。
(2)建立食品采购、验收、领用制度。
(3)使用智能卡消费的学校,食堂每天对电脑生成数据进行备份,以防电脑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4.膳食服务管理
(1)炊管人员对就餐人员一视同仁,不卖变质霉烂食物,不以次充好。
(2)食堂营业时间要考虑就餐者的实际情况;高中低档菜搭配合理;冬天要供应热饭热菜。
(3)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5.膳食会计管理
(1)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出纳会计和记账会计分工明确。内部制度健全,条目设置合理,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
(2)膳食会计在业务上接受学校财务部门的指导监督。
6.库房管理
库房有专人管理,物品入库、验收和领用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物相符;每月盘库一次,防止食物霉变。有灭鼠、灭蟑螂设备和措施。备有冷库或冷冻冷藏柜。
第十二条膳食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膳食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食堂,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把各项管理要求列入承包合同,明确学校对食堂服务的质量、价格、经营范围和食品卫生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不执行制度和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其责任,取消其经营资格并赔偿一切损失。
学校要成立由分管后勤的校级领导为组长的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启动预警系统。
第五章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是组织学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基本任务是:
(1)财务计划管理。及时编制财务预算,按照“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分配和执行预算。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在遵守国家财经制度和法令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财务收支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定额、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
(3)按照会计法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对账工作,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健全,核算准确,按时编送报表。
(4)配合和支持学校开展各项创收活动,对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等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2.学校收入管理。学校所有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不得设立小金库。学校应使用印有财政监章的收费票据,不得自印或自行购买不合格的收据。财务部门应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账,严格票据购入、领用、核销手续。定期公开财务。
3.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收费规定。所有预算外收入均应进入财政专户。代办性收费要专款专用,按实结算。对已纳入地方行政结算中心的学校,要按结算中心规定,做好工资奖金、医保、公积金、所得税等报表编制上报工作和各项支出票据的核对、结账、支付工作。同时要做好每月经费开支的计划申报工作。
第十四条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及会计人员的配备,应符合国家会计法和财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所有会计人员均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六章基建工程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指编制基建工程总体规划,编写基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拟定计划任务书,委托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
基建是百年大计,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把好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关。基建工程耗资大,节约的潜力也大,需要配备与建设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熟悉业务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基建工程总体规划
1.编制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学制、编制及国家教育部和发改委颁发的有关文件。
规划包括学校的改扩建和新校建设。建筑设计方案要公开招标并有专家评估确定。
2.学校的改扩建规划要结合区域现状进行。除规划房屋的布局外,应同时规划道路、供电、给排水、网络管线和校园绿化等。规划应尽可能使功能分区合理,水电容量应满足发展要求。
第十七条基建工程过程管理
1.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领取规划许可证和建设许可证并进行招标。
2.凡需实行监理制的基建项目应在施工招标前确定监理单位,委托全过程、全方位监理。
3.基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及与基建相关的设备和大宗材料的供货单位,应严格按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公开进行招标,择优选择并分别签订合同。
4.凡采取学校供应材料,后勤部门应配备专(兼)职材料员,保证材料供应。若由施工方供材,后勤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对材料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验收监督。
5.要组织勘测设计、质监、监理、消防、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会审情况应做好详细记录,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6.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
7.基建项目竣工后,及时组织设计、规划、质监、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创新;电力;发展;技术;创新
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技术化程度比较高,操作也相对复杂,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也比较高。因此如何使电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打造一支过硬的电力技术队伍,以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现阶段电力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对电力技术发展的情况的论述,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够促进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
1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力技术的创新程度还远远的不够。电网运行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对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没有完全地排除。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1 煤电中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不高
从对我国一些较大的电力公司所作的调查中能够看出,我国煤电的平均利用率不高,在2000年左右还不到30%,而当时世界先进国家这一比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尤其在2007年芬兰国家所使用的四百兆的火电机组使平均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随着对电力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芬兰等国准备朝着60%利用率这一目标推进。在中国,现阶段所使用的火电机组设备大多都是旧设备,许多设备由于多年的运行自身产生了不少隐患,落后的设备严重影响了火电机组的能源利用率。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各大企业的火电机组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低于40%,这与发达国家的能源的利用率相比是落后的。
1.2 对环保不够重视
电力企业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周围环境受到破坏。现在煤电是我国进行电力发电的主要能源,约占总能源的3/4左右,每年国内所消耗煤的数量都有数亿吨,并且这一数值还在持续地增长。煤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一些废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电力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废渣也会破坏环境,为避免环境受到破坏,需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尽管目前对火电机组的脱硫等方面都在规范上做出了严格的技术规定,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机组装上了脱硫的装置,大多数的机组并没有使用这一装置。总之,各大电力企业尽管在环保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没有达到标准环保的要求,
1.3 水轮发电机组中所用设备的制造水平低
改革以来,我国水电建设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水电大坝的建设方面以具有了很高的技术能力,但一些主要设备的制造水平却不高。例如国内首座抽水蓄能式的电站――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其主要设备是由国外购买的。而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应用设备也是由国外购买的。葛洲坝水电站是由国内的专家所设计的,但其直流换流站中的主要设备都是由国外购买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在水电设备制造方面的水平是不高的。
2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人才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资金方面的原因,其具体情况如下:
2.1 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较少
根据我国针对国内大型电力企业制定的要求,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数量须达到总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即不低于总销售额的6%。但是实际上各电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一比例,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达到1%。本应用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大部分被生产、教育、销售等方面占用了,资金被分散使用于多个业务的不同部门中,从而影响了电力技术创新的进行。
2.2 创新型人才数量少
由于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习惯了在学校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在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容易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低,不能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创新型的人才数量减少。从事电力行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更少,使我国的电力行业中技术创新工作不能深入开展,落后与世界发达的国家。
2.3 技术创新的管理不集中
由于国内各个不同电力企业中项目的设计以及调试管理等都是由国家的相关部门各自管理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使电力技术创新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总的部署,每个电力企业都各行其是,在技术创新上势必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此外,没有一个总的电力技术创新指导部门,会使我国电力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利于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由于对各个电力企业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在一些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的电力企业,虽然有雄厚的实力,也不愿意为技术创新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3 对我国的电力技术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电力技术创新的有关制度
电力技术的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热能、核能等多个方面,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统一领导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完善电力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有关制度,将目前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管理混乱的局面改善,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
3.2 加大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为增加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国家应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来支持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国家还应采取鼓励措施来吸引社会上有实力的集团进行电力技术创新投资,此举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金成为整个电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成立电力技术创新的基金,从而在金融领域吸纳电力技术创新的资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力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加强对电力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使我国的电力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海涛,赵志成,周小芳.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7).
对学校水电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校节能 管理工作 建议
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生员工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水、电、气、煤等多种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在保障师生员工正常工作、学习的同时,如何有效提高能源的使用利用效率,使节能工作发挥最大效力是每一个高校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结合实际工作的同时,提出如下几点节能管理新思路供参考:
一、逐步推进公房管理工作是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这里“公房”指的是产权属于高校所有的非住宅类房屋以及附属设施。全国各个高校的教学用房,基本上都是直接交到各个二级学院管理使用,由各个二级学院自行进行调配和分划,其结果就是造成了房产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学校提供给各二级学院的用房似乎永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求。有的院系用房三十多平面积却只是一名老师在使用,有的房间甚至闲置不用,而另外的一些院系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师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产生了教学科研用房不足,房产房源紧张,供需关系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公房分配不均不仅使房屋供需矛盾扩大,制约了学校的长期发展,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这是房产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涉及到水、电能源等诸多方面的浪费。比如说上面提到的1个人三十多平的办公面积,和它对应的水、电、能源的使用效率自然就很低。要想有效地做到水、电能源的合理使用,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建立水电能源的定额管理制度,而能源定额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建立完善的公房管理制度,使广大师生员工能够比较合理的使用房产资源,提高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源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的公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公房的使用效益,发挥其作为办学资源的最佳效益,努力建立、完善公房管理制度不仅仅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工作环节。
二、逐步建立、完善能源定额管理制度
高校的水、电管理需要逐步采用定额管理、超额付费制度模式,这种模式的节能效果将会非常明显。能源定额管理与超额付费原则是能源管理制度的核心,这在部分管理先进的高校已经得到了推广实行,亦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逐步开展能源管理定额制度的工作,深化定额数据的指标,进而推广全校范围的能源定额管理工作是全国各个高校开展节能工作的必然趋势。
三、建立能源监管平台,完善能源监管体系
制度的建立是高校节能工作的行为准则,而监督、监管体系的建立则是对行为准则能否长期有效实施所进行的可靠保障。
高校在建立完整的能源数据收集、整理、统计、上报机制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对能源数据的分析以及分析后的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高校可加大能源监管方面的投入,尽快建立能源监管平台,完善能源监管体系,制定较为明确的能源监管制度,确定能源监管部门,明确能源监管部门的权责与职能,制定相应的能源使用规章及奖惩办法,定期不定期地对能源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能源数据的深化分析。通过对能源监管后的数据分析,找出能源使用和消耗不合理的方面进行节能管理或技术上的改造,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
四、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
高校是单纯的能源消耗机构,在加强能源管理的同时增加技术节能是高校不可缺少的节能方式。
目前有许多的节能产品可以用于高校。对于节能产品,不仅仅看重它的节能效果及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产品的使用成本,使用效益以及高校的一次性承受能力。应该说目前许多节能产品的节能效果非常可观,比如说一些节能灯具和一些定时电控设备,产品的成本较低,节能效果很好,初步推算长期使用下来产生的效益会很高;还有LED光源节能大约60%左右;还有节水器具、太阳能光伏等,这些产品都值得去使用与推广。
对于节能产品的使用,高校上缺乏长期的规划设计,对于先进可行的节能产品及技术不敏感,对节能产品的使用随意性较大,这些都不利于高校节能减排工作长期有序的发展进行。建议高校能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确定一个规划管理部门,制定较为可行的的节能产品使用的规划,确定规划目标,提早开展节能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对于有利于节能工作的并且适宜高校实际情况的节能产品要适时适量采用,从而为“科技节能”创造可靠的硬件保障。
五、加大节能宣传
在节能的宣传上,高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让节能宣传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进生活,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引导节能环保行为,加深对生态文明及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形成了“节约从我做起”的良好风气,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进行节能活动。
上述分别从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育人节能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建议。各个高校应建立节能组织机构,加强基础能源信息管理,完善计量措施及数据审计和公示,实施节能监督奖惩,推进行为节电、节水、节气、节油及节能宣传等育人节能措施,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绿色采购、节水节电等管理制度,组织完善经费投入等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落实、完善管理网络、建立激励机制,创建节约型校园。
同时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跟进节能技术应用进展,制定可行的节能改造计划,识别节能应用关键点逐次推进,并不断寻找新的应用点。通过系统性节能建设和节水、节电改造等技术应用,实现节能减排,创造节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宣传教育在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培养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自觉习惯,营造良好校园节约文化,将各个校园打造成真正节约型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