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学校建设 文化渗透 办学特色 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五大指出:“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上最重要的文化场所,其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笔者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简要概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城镇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在任何时期,围绕学校这一教育社区,都会形成特有的文化,即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亚文化系统。这一系统蕴含广泛,包括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它的空间背景就是校园主体本身。它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以校园生活为主体,其主要特征就是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长久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源。我们认识到,校园文化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式。新形势下,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创建有个性的校园文化,这是学校在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结果。在学校的管理中,构建新的符合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对于学校管理水平,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极具意义。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全面、协调地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建设,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其中,教师群体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内在的协调和发展能最大限度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长久发展,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而校园文化具体作用如下:

1.择取性作用。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是对社会不良文化的剔除,对优秀文化的汲取。这样加强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用充实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们,用优质而科学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就会抵制和排斥那些不良文化的侵蚀。

2.陶冶和激励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激励。加强文化建设,开设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老师讲解励志故事或是书法、美术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们情绪上的激励和情操的陶冶。

此外,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文明展板、少先队活动阵地、学校广播站、班级文化栏等文化活动形式,对学生个体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并能引起其情感的共鸣,实现导向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

三、城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有调查显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这就要我们的校园校舍建筑和景点美观,学校的自然环境做到最优化,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城镇小学的校舍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影响,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小学的校门、花坛等要做到美观耐看,升旗台要做到肃穆、大方。学校内的建筑物还要维护更新。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争取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争取实现庭园美化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现城镇小学校园环境美化,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因美生爱,产生对学校和大自然、家乡、祖国的热爱。

2.实现规范的校园管理。学校生活要规范化。小学师生行为举止要文明得体,作息制度要合理,要有良好的生活秩序。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学生生活规范合理,学习效率得以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规范的生活氛围,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小学的管理者一定要制定科学、充满人文关怀、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还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平等,努力形成团结的氛围;学校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教育、重阳节、中秋节、读书宣传、体育比赛;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落实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城镇小学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当今阶段的城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困难重重,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城镇小学校园的校园文化和教学建设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庆平.构建独特的文化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4,12.

[2]姜大源.当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实践创新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规范体系,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载体,发生、发展、优化在学校这一特定场合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它主要通过学校历史,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校的各种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办学思想,管理观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等表现出来。

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办学品位,实现环境育人

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可以规范师生的行为、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个性,对师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2.有利于全面提升、提高师生素质

校园文化是使学校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出的载体。文化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对学校师生员工价值观的导向。学校要尊重人,学校要依靠人。一所学校一旦确立了尊重师生、依靠师生这样的价值观,师生员工有了主人翁感,那么由此而激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即文化力将是巨大的,有利于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全面提高。

三、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

西安技师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面向社会以培养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为主要目标的技工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1.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

物质文化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一个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校园物质文化的氛围之中,无论课内、课外、个体活动、集体活动,物质文化环境总是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他们,伴随着他们成长。

西安技师学院新校区位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产业园区内,处于以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企业为主体、涵盖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企业群中。校园内匹配有校办企业――西安豪特电力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形成了“企中建校,校中有企”的格局。同时西安技师学院注重校企合作,引企入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由企业全投资的专项实习实训教室,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企业理念、文化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接受和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文化要求,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熟悉企业环境。

2.精神文明建设是核心

西安技师学院把“诚信办学,服务社会”作为办学宗旨,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平台,为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形成“以学生需求为经,以企业期望为纬,学业与生活并进,知识与技能兼顾”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师生员工“创新图强、至精至诚、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相融的学校精神文化。包含西安技师学院发展的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等四方面。西安技师学的愿景,即“拥有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永葆发展活力,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西安技师学院的使命,即“致力于为企业培养优秀品质和职业技能兼备的技能人才”。西安技师学院的价值观,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共赢”。西安技师学院的精神凝练为“创新图强,至精至诚,追求卓越”。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它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学校教育管理职能有序发挥的必然要求,大多以文约的形式出现,实际上形成了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实践中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评判标准,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激励性。

西安技师学院通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更新管理理念,转换管理模式,倡导人本管理,提升教育服务品质,明确整个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企业、家长与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及其家长、企业才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不断增强对学生、家长、企业的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家长、企业的需求。

西安技师学院引入流程管理,共设计了组织架构、战略规划与计划、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等22个一级流程、60个二级流程、176个三级流程。西安技师学院流程建设从控制目标、适用范围、相关政策和制图、流程说明、风险控制矩阵等六个方面来控制学校管理,使各项工作的输入和输出都有文件可依,提高了工作效率。

4.行为文化建设是抓手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主体在创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的文化,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诠释。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学术性、娱乐性活动,主要通过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表现出来。

西安技师学院通过学生、教师、管理者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师生行为,西安技师学院围绕为企业输送优秀品质和职业技能兼备的企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以行为养成为主渠道,加强德育工作,规范学生基本行为;抓学生常规管理,建设优良学风;以学生党、团校为阵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是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他们的行为、文化习惯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群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主导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西安技师学院始终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改革、教学竞赛、企业实习、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管理者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作为学校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行为文化往往代表着学校组织文化,左右着学校管理的方向,塑造着学校的价值和传统,其优劣与学校管理绩效高度相关。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行为将一些规范固化于制度当中,形成制度文化;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行为,由行为者接受而形成习惯,内化于心、转化为精神理念。西安技师学院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以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利益为己任,坚持严格按照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机制运行,在人事、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秉承了国有企业规范严谨的特点,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5.课程文化建设是载体

课程文化是学校成员的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包括课程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也包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产生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学习、成长而展开的交往。

西安技师学院课程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上凸显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在课程内容上凸显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把蕴含在工作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加以挖掘和提升,这是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定位;在课程实施上体现工作情境与学习情境的同一性,体现以参与、合作、理解、体验为标志的课程实施文化;在课程评价方面凸显学校自评、企业评价、毕业生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荟萃之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社会栋梁人才,不仅靠课堂传授知识,而课堂外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景观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校园园林景观不同于其它景观,它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景观。一个规划设计科学、匠心独具的优美校园景观,不但营造出高校文化氛围,而且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彰显办学理念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任。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课外活动、休息场所,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师生身处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1],也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内心,对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增长智慧、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有人形象地把校园园林景观比作“隐形课堂”,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因此,高校在新旧校区建设和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更要有创新,融入时代特征。现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咸阳职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析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如何体现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厚德强能、艰苦创业、奋进图强。

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景观

2.1 学校的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师范教育、农业、体育、教育四校合一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沣渭新区统一大道,紧临西安。目前设有11个教学系部,在校学生11000人。学校一期工程占地64.6万m2,建筑面积20.8万m2,景观面积19.9万m2,水系面积2807m2,绿化面积13.2万m2。

2.2 自然条件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537~650mm,全年平均温度9.0~13.2℃,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1℃~14.3℃。

2.3 地形地质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度区。全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学院地处咸阳南部,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传承和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运用标志性建筑和园林小品巧妙布局,植物合理化配置,展现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点,达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建“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景观校园。

3.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校校园总规划规定的前提下,以确保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依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规划、“面”——大块绿地规划有机的结合,构成校园绿地系统。

3.2.2 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规划设计时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利用所在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缅怀前辈,激励教育后代。

3.2.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山、石、水体、建筑物及植物等物质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的支配性,强调组合联系的完整性,考虑所表达的轻松、恬静、愉快的韵律节奏的流动性,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

4.1 富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校园空间布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本框架,根据环境用地所处的空间地位及其所赋于的精神功能,将学校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

4.1.1 “一轴”:是学校北门至教学楼处,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是空间上的延续,浓缩了历史与现代气象交融的一条轴线,体现出恢弘大气、宽广的胸怀,是学校的“文脉”轴线。由北至南中浮雕——雕塑——超跃广场——教学楼——北门入口轴对称。

4.1.2 “一核”:是学校的中心区,包括教学楼及其前方的超跃广场,是整个景观体系的核心部分。设置有旗台,是学院师生集会的场所。

4.1.3 “一廊”:是贯穿整个校园南北的一条走廊。是整个校园的绿廊,与校园道路形成纵横的道路网络。

4.1.4 “一环”:是采用环形道路系统联系各区,增加景面变化。

4.1.5 “六区”:按功能及结合景观分为:厚德区、求真区、教学强能区、才艺区、生活区、运动区。

厚德区: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在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的周围。厚德载物,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人才,与学院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求真区:在轴线的西侧,在图书馆、实验楼、活动中心以北周围。营造学生追求真理的景观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品牌发展理念遍及各行各业,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领域,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是当代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针,同时也是打破高校办学同质化,体现学校差异,展现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重要举措,在当前高校建设中必须加以贯彻实施。打造学校品牌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根本灵魂,它体现着学校形象和特色,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任何课程,成为打造学校品牌最重要因素。在高校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以校园文化为主导的学校品牌体系,促进高校不断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在社会大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具体地理空间和范围,由广大在校师生参与创造而形成的宝贵精神思想,容纳高校发展精髓和自身实际,体现高校个性和精神面貌。校园文化涵盖校风校训、文化气氛、教风和学风,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

二、在学校品牌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掌握正确发展方向的核心,高校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着办学宗旨和目标开展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使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品牌战略的发展服务。

(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高校校园文化一定要成为先进文化理念的代表,体现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的文化建设思想,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会对广大师生形成感染力,为高校的品牌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专业特色,展现高校孕育研究性人才的魅力。为社会孕育人才是高校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专业特色,营造高校研究型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性创新能力,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三、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的境地。当前,虽然许多高校陆续打出了建设品牌高校的口号,但诸多高校对校园文化在学校品牌建设上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忽视,对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不仅未能对学校品牌建设产生推动作用,反而拖其后腿。

(二)校园文化建设功利色彩越发浓厚,文化的导向性和教育功能受到削弱。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否认,当前社会商业文化气息浓厚,致使校园文化商业性、功利性越来越强,校园文化本身的教育性和导向不断被削弱,这对学校品牌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三)校园文化缺乏主体结构,文化个性特色不突出。首先,许多高校校园文化结构体系尚未形成,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使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受到极大限制。其次,校园文化缺乏个性和特色,不利于高校品牌战略的实施。校园文化应展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使其屹立于众多高校之中,成为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独特风景线,只有这样才会呈现学校品牌效应。

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品牌高校的可行性措施

(一)重视学校品牌建设中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必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引起高度重视,增加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形成浓郁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为品牌学校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园文化及品牌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高校育人宗旨,注重师生人格塑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品牌建设都不离开育人宗旨,脱离了育人宗旨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品牌建设便如无根之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打造品牌学校的过程中,必须贯彻高校育人、树人的根本宗旨,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校园文化和学校品牌建设充满生命力,取得巨大成功。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根本办学宗旨和与时俱进的理念,体现文化的先进性。高校是现代信息和文化的前沿创造者和接受者,处于先进的领地。基于此,校园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优秀的学校文化,更要与时俱进,发展先进文化,使校园文化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让学校品牌建设活动显现蓬勃生机与活力,推动学校品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四)校园文化必须突显学校的特色与个性,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所谓品牌,其重要指标是其自身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标新立异,拥有别人无法比拟和模仿的光彩。在学校品牌建设中,具体到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在坚持根本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突显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个性、特色和优势,使高校独具特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将学校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开放、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净化文化因子和环境,尽可能降低社会世俗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通过这种校园文化建设举措,不断为学校品牌建设积蓄能量,推动高校品牌建设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突显高校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打造品牌高校的过程中,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果,推动高校品牌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问题探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凝聚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气氛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每个学校的校风校纪都有自己明显的文化气息,影响着学生的内心的斗志,也能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文化氛围有很强的同化作用,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另外,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魅力,具有榜样的作用,优化校风、校纪,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还有指导作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整合学生的思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获得课本上不曾有过的人生宝贵财富。

1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1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有些高校还有外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都带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在高校的校园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性的文化。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学业需求,开设了尔雅课程、远程教育等课程。高校的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接受到来自不同地域高校教师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的文化多样性也影响着学生。

1.2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学生,毕业后,会融入到社会中,奔赴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会把大学的校园文化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1.3高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化

目前,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专业人才。还有些高校的课程,同一门课程分别有不同教师进行授课,同一领域的课程开设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个性化的发展,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公选课程。

1.4高校校园文化的美学性

高等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都会融入到美学的文化色彩,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学楼宇、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校徽的设计等都非常形象而且直观体现出美学特色,融合了美的文化元素,具有美学特点。

2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受价值观多元化的负面影响。在开放性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文化思想,在个别师生中出现了个人主义、颓废精神。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对学习的倦怠思想也逐渐凸显出来,认为学好学坏都一样找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个别教师过分追求功名,丧失原本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迫于岗位考核、职称评定而利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追求工作量和撰写论文的数量上,忽视了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2.2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高校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现代元素,导致与原有校园的文化底蕴严重脱节。很多高校片面追求校园建设的规模和校园的时代特色,导致了大学校园失去了原本的特点和个性魅力。2.3网络对校园文化带来了冲击。互联网络已经遍及整个大学校园,上网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风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甚至是思维观念都深受影响,大学生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存在感,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新型的学习方式。网络文化资源可以共享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沉醉于网络世界,玩游戏、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对校园内的大部分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参加,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人文文化氛围逐渐淡化。网络文化逐渐占领了学生的思想阵地,有些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就可能被“黑色信息”或“黄色信息”所吞噬。如何应对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袭,高校的管理机制可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2.4社会辐射作用不突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应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校园文化虽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却没有很好的衔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校内,与校外的大众文化接触甚少,也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致使校园内外文化建设脱节。有些高校的校园坐落在郊区,有些与世隔绝的意味,校园文化无法与城市的发展同步,也难以形成良性互动。高校的在校生,在校学习期间,个别学生不太关心时事,不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乃至身边生活的环境,而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继续深造而学习,为了就业而努力,个人主义倾向十分严重。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社会的各个行业,从而使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产业放射性的影响。另外,高校的文化建设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无视了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这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2.5校园规模的扩大,多个校区的出现,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影响。由于存在多个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和凝聚力减弱,两个校区的师生势必会对比,也一定分配不均,势必造成心理失衡,使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达到和谐有序的发展是两地办学的一个难题。2.6就业压力负担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考级、考证、专升本、自考、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对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很少,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3.1高校校园的多元化的教育元素齐抓并进。学校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教育的形式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进步和健康体魄的协调发展。二是结合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学位颁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使学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奋斗的方向。三是开设一定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礼仪、民俗学、社会学、文艺汇演、书法绘画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环节,增强自信心,运用巨大的文化力量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进步,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3.2创造校园先进文化的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应该有个性化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一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在教师队伍中积极宣传师德典型,形成优良教风;在学生中积极树立学习标兵、促进学生向榜样看齐,形成比、学、敢、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二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的一草一木,教学的设备设施都应该完善,充分利用校报、电台、播音台积极宣传思想、文化,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感人奋进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接近积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2]。三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宿舍文化、英语寝室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宣传和校园文化的缔造,把高校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校园。3.3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上网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现象,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上网的心理需求,积极引导,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思想教育平台。[3]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学习文化知识。另外,建立校园网络监管机制,防止不健康的信息进入校园。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知道网络的利与弊。3.4校内文化和校外文化兼收并蓄,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的创新,是指校园文化建设不满足于现状,着眼未来,以创新求发展,在继续校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使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始终适应时展的要求,保持强大生命力。一方面,随着高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仅满足全体师生的文化需求,更要跟社会文化接轨,将高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与社会文化交融,与时展同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给社会的进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会也给大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3.5多校区校园文化应协调同步发展。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应是和谐有序,统一步调,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融入新理念、新方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随着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碰撞、整合,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大学校园文化。用以指导实践,不断推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成果。[4]总体特色要突出,兼具各具特色。还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让在校的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3.6突出高校特色,培育优质精神文化,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来。培育大学特色精神文化。一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办学优良传统、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特有人才类型和人才结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向。二是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尊重学校发展历史,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建立促进学校健康向上发展的高校文化气氛。三是校园文化要深入人心,在师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人奋发图强、催人奋进等。四是挖掘特色,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校训。使学生不仅仅忙于学习,同时也积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4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现这种宏观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大众文化的互动、沟通、交融和相互促进日益频繁。更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代需求,建设新型的校园文化模式,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合法化、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发展之路。提升校园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定要把校园文化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真正将大学建设成有品位、高层次,有文化气息、有内涵,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是现阶段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5]。

参考文献:

[1]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J].高校理论战线,2012(2):25-28.

[3]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l2-l22.

[4]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J].高校理论战线,2012(3):72-74.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范文6

【关键词】校园 网络文化 平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在校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且对于高校的师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背景下网络文化的构建和引导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形成网络时代下的校园网络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形态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和构建就成了高效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及网络文化平台建设

网络文化和高校传统的校园文化的融合就成了校园网络文化,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必然的产物。这种文化的活动主体同样是高校的师生,而校园文化则是这种文化的核心要素,互联网平台则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和传统的校园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创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平台来促进该文化的建设和引导。该平台是以创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理论核心,并以.Net作为该平台的开发环境,是通过运用动态网站设计以及数据库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等构建具有多功能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

2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支持平台设计分析

2.1 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该平台需要结合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分类进行建设,目前该平台的主要模块包括了文化建设、心理辅导以及论坛和网站后台管理等。具体如图1所示。

2.2详细功能设计

依据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其具体的模块功能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系统登录权限设计、文化建设诸多子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心理辅导四个子系统模块的设计,另外还有论坛子系统以及后台管理四个子系统的设计。

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支持平台实现分析

3.1 系统架构

这个平台架构采用的是B/S架构,也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架构,总共有三层,其中第一层是浏览器,第二层为逻辑处理模块,通常是由各种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承担。第三层则是由数据库承担。比如各个模块对应的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完成信息的存储和。

3.2 后台数据库设计

该平台建设后台核心就是处理校园网络文化涉及到各种数据和资源,是该平台得以运行的核心基础。浏览器端显示的各种信息都取自于该数据库空间。这也是该平台架构中的第三层。也就是后台数据库层。该层次能够将各种前台子模块中的数据统一管理,比如用户信息以及心理辅导信息等,这些不同的子模块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这能够有助于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防范用户隐私信息泄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数据库数据流的平衡性,对于该平台的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更方便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有关用户信息的数据库主要存放的信息为用户注册时的提交的信息。该平台的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而网络文明则是该文化的重要构成,为了规避不文明问题的出现,这个平台需要注册用户提供个人电话、身份信息以及所属班级、所学专业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所以对于安全和保密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文化建设数据库中主要保存的该模块诸多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其中有红色文化信息、学习文化以及就业文化和额生活文化等诸多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是由平台管理人员通过上传提供。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申请,然后由管理员进行审批,并到评天上。该数据库之所以独立是因为这七个子模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组合在一起相对容易管理。心理辅导数据库所存放的信息数据则是该模块诸多子系统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往往和用户的心理咨询有关,具有一定的隐私性,所以将其单独存放至一个数据库。另外文化建设论坛则主要存放的用户在论坛上的交流和讨论的数据内容,由于论坛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很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将其单独存放至一个数据库进行管理,这样有助于降低数据库的工作压力。

3.3 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本支持平台能够运行的平台为视窗平台,因此运用了微软开发的Visual 2010作为该软件平台的开发工具,应用服务器则选择了微软开发的IIS6.0,由于后台数据库的功能要求较高,所以选用了微软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5,而中间的逻辑语言及和前台和后台数据库的交互则运用了、C#和Jscript等技术。

本系统的低层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而前台的显示层则使用了.Net Framework框架。另外在这个框架层,又使用了通用语言环境CLR,以及.NET Framework类库,其中CLR负责程序的执行,并能够提供内存管理、线程管理以及异常处理、通用类系统以及生命周期的监控等。在CLR之上为.NET Framework类库,能够为平台提供丰富的接口,如、XML、输入输出以及调试和多线程等。

参考文献

[1]李停于游.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2(03).

[2]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3]夏祖新.论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