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1

[摘 要] CRP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先进的智慧校园系统,将信息技术和管理、服务融为一体,文章通过CRP系统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应用实践,提出对于学校本土化建设的思考,阐述了制定有效的CRP本土化策略对学校内涵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CRP;高职院校;本土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01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26- 02

1 引 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较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信息化深度应用上遇到了新难点,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层出不穷。CRP系统是一个设计理念先进的智慧校园系统,全面实现数据的源头唯一,使不同模块间的资源能够共建共享,实现学校资源配置的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实现学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

2 CRP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CRP系统,即“校园资源计划(Campus Resource Planning)”,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核心的新型信息系统。CRP系统具有数据源头唯一,数据共享;全部数据源头产生且循环流动;各功能模块形成联动的整体;全员、全程及全方位维护;提供个性化的工作环境等特点[1 ]。该系统设计理念鲜明独到,通过学校内外资源整合,达到数据可靠唯一,从而实现管理规范化,决策智能化,学习智慧化,是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智慧校园的重要平台。

3 对CRP系统本土化应用的思考

近几年,CRP系统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并得到了高度评价。应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结合学校实际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对CRP系统加以改造,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推动CRP系统本土化发展,以技术手段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

3.1 CRP系统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引进CRP后,开发完成了学院门户、单点登录和统一认证工作,整合了学校原有部分系统,在此基础上又独立开发了几套应用系统,包括OA的工作流程、签章系统和教师测评系统等[2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在开发的CRP教学管理系统中加入了“空中课堂”(即“虚拟课堂”)平台的设计,将“虚拟课堂”教学与“现实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高职的“双课堂”教学新模式。“双课堂”教学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实训场地和设备相对不足等实际问题[3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基于CRP系统,引入定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与考核三个阶段[4 ]。

CRP系统不仅避免了以往定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放羊”现象,也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不通畅的问题,实现了定岗实习的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另外,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CRP系统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在校级层面上消除数据孤岛现象,真正实现“数据服务于管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

3.2 CRP系统的本土化策略

为了保障CRP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与全面普及,本土化的流程再造和定制开发尤为关键。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资产”,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往往会缺失就业跟踪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无法展现一个完整的学生发展生命周期。除了记录三年的课堂学习、校内外基地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信息外,他们毕业后的企业生涯发展轨迹的追踪也很重要,这些信息的跟踪与采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CRP可通过定制新的功能模块,对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活动以及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进行持续性追踪,反映他们的成才历程。

CRP是一个不断扩充、持续发展的系统,应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CRP统一架构基础上,进行有关业务模块的本土化定制开发,推动CRP系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使应用学校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以信息化手段激活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品质和服务水平。

4 结 论

CRP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信息化平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打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学校”的全新校园模式。通过CRP系统的本土化建设,使学校的管理高效自动,资源互通共享,助推人才培B体系创新,增添新的内涵和活力,为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徐相林,魏胜能,等.高等职业院校CRP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16-19.

[2]齐小萍,樊至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J].当代职业管理,2012(5):62-64.

[3]彭高宏.基于CRP的高职“双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5(6):77-79,82.

[4]王稳,施建浩.基于CRP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定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6):185-187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信息化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始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发起的“信息化校园计划”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和完善,目前,数字化校园主要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把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业务工作纳入其中,让各项工作流程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必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改革。实现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有力推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1.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已普遍建成万兆以太网,建立了学院各级各类要闻、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信息系统,建立了各级门户网站群、各类学科网站群,建立了邮件、FTP、即时通信、论坛等公共服务系统,建成了教学管理系统、教师职称考评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登记与管理系统等多种业务管理系统,建有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视频报告厅等教学信息资源库,基本实现了对各类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这不仅为广大的网络用户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撑。

2.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建设内容,是以统一数据为核心,整合梳理学院现有的资源及流程,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及授权控制,以统一门户的形式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进一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管理及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3.应用支撑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教务、研究生、科研、设备、财务、后勤等一系列业务管理系统,使各种业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规范、合理。比如,通过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包括培养方案、学期执行计划和教学任务落实等方面的管理功能,能够对课程、实验、实践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业务流程上教学任务由教学计划根据学期自动生成,通过网络向各部系、教研室下达任务,部系或教研室安排任课教员和教员所需教学资源,通过系统上传教务处。

4.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统一门户平台的支撑下,对校园网的使用将一改传统的门户网站简单模式,每个用户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用户“桌面”。一方面,从全局上按不同的用户分类(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将各种应用系统和资源信息进行分组,让用户进入数字化校园后在自己“桌面”上能够方便的访问到自己所属分类角色的相应服务。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定制一些个并置于“桌面”上,便于个人的使用。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服务的数字空间,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其成功的基石。校园数字化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规范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及真实客观的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冲击现有管理体制中一些不符合未来发展要求,但又沿袭已久的观念、作风和体系结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阻力。数字化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实现,而是改变各级相关人员的传统观念,妥善解决由此对院校的规划、管理、机制等各方面工作所带来的变革及影响。因此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制定强效合理的规章措施,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是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时间长,工作量大,投资多,一次全面实施不容易,而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高起点、大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前期投资失败或者造成资金黑洞。在漫长的数字化建设征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初期经济效益不会明显,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切忌急功近利或资金不足导致前功尽弃。

作为系统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应制定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提供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相关培训,使各级人员逐步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氛围,积极培育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使之成为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专业技术力量的培养,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逐步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良好、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团队。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校园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建设与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了高校的各应用服务领域,“智慧校园”随之产生,也是当前国内一流高校的追求目标。它是建立在基于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和物联感知系统之上的新型校园模式,体现向智能和聪慧的方向拓展。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3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1]它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技术教育上存在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以及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比如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学习目的不明确;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自理能力差。在走出校门后,部分学生又往往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团结协作意识不强,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缺乏等毛病。

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不够重视人文教育、缺少人文关怀所带来的弊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及人文教育的目的

人文这个概念,有“人的(人本的、人道的等)和文化、文明的”意思,其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的需求和保障、人的情感和意志等价值性内容,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教育,它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它以精神层面为突破口,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实现人的价值,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地活着。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精神,可以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让人加深认识事物的本质。

职业教育应该站在教育的前沿,顺应时展,以实际行动促进学校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以此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都是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务性人才,占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它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关乎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大众性几乎是职业教育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具有的基本属性。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从职业教育中抓好人文教育,培养人才的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2.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至二十一、二岁左右,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成为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3.从职业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及其教学,都要承担人文教育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人文教育的涵义。

三、怎样处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文教育客观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与技术教育相比,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并且是相互渗透,合二为一的。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而技术教育则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辩的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功能上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二者任何一方的偏颇,均会导致不良后果。

四、怎样加强人文教育

(一)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培养,纠正错误认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博的学识,以及博大的胸怀,以此来影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纠正一些自己存在的错误认识。有部分老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殊不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在这其中让学生体悟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人格健全的甚至是完美的人。如果学生能从能力的发展中学到做人的道理,那他们必定是受益终生的。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学生身处其中接受教育的地方,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们的成长也起着莫大的作用。学校教育不能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将知识化为修养,这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是对人性的全面陶冶和发掘,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因此学校教育需要与人文精神结合,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加强校园文化的创建,让学生时刻置身于校园文化的沐浴之中,不留人文教育的死角。

(三)通过课堂教育,大力倡导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以权威自居,学生不惟命是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和关爱,并在不断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下,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一方面要开发人文知识的应用性课程,如语言与交际、文化营销、生活与音乐制作设计等课程;另一方面应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出发,在技术课程中有机地融合精神文化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对职业价值体验的积极作用,把“包括与创造性或系统改进有关,维持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人文要素”[2]纳入教学目标和过程之中,使得人文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可以通过活动和团体的安排,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1.可以借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定期举办活动,如:故事会、赛诗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作品欣赏研讨会(名家名篇或学生自己的成功之作)等语文活动。达到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目的。

2.组建各种社团和专题组:如先锋社团、时事报道社、散文诗社、语文板报组、广播宣传组、图书互助组、影视评论组,这些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人文教育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总之,新世纪是经济阔步发展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更为激烈的开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未雨绸缪。只有不断地给职业技术教育注入活力,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才会日新月异更上一层楼,我们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独放异彩,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条.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4

[关键词]文化自觉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22-03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今普遍迈入了深入内涵建设、全面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文化追求是大学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不应局限于建设有文化的校园氛围,更不能成为已有高校文化的抄袭者,而应该通过逐步实现学校的战略规划,形成各自学校的校内文化自觉,用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文化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文化自觉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和相处的能力”。[1]

文化自觉包括了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因为世界上不论哪种文明,无不由多个族群的不同文化融会而成。我们在这些族群的远古神话里,可以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强调自己文化的纯正性。一旦失去了固有的文化自觉,将会使人失去方向和目标,甚至会走向愚蛮。总之,能够尊重并汲取优秀的文化,从而建构全新的固有文化环境,即为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二、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保证。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重视文化建设,其核心就是在其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和教育实践中形成文化的自觉。

(一)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

回首走过的发展之路,在我们国家单独设置办学的高职院来看,大部分走过了升格、合并的路子。在发展前期,重点建设在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而缺乏对文化自觉层面的理性思考和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如对存在的价值、办学的路径、发展的方向等目标的反思与探索。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系统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但是所有的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发展的层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才具有科学性和特色性。反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其高层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中,如果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高职文化,就很难保证其科学的发展,就更难屹立于高等教育之林。

(二)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在任何时候高职院校都不能成为一个技能、技术的训练场,而要努力建设成一个培养人、塑造人、锻炼人、发展人为一体的学习、实践场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既体现在专业技能上,又体现在文化道德修养上。从目前生源来看,高职学生属于应试教育的弱者,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人生目标不明、自卑心理较重、自律意识不强、人文素养薄弱等共性。如果高职教育再一味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文化育人,高职学生的人格养成就会产生不足,学生走入社会时可能难以立足。”[2]所以,以塑造人、培养人为高职院校发展宗旨的“文化自觉”,其客观存在性不可回避的成为了其价值重建的必然选择。不管哪一所高职院校,要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有千秋,决定因素就在于该高职院校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氛围和积淀。

(三)加强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引导主流文化的渠道

当前,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影响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华文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自信,这部分学生反而对一些西方鼓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顶礼膜拜。长期受到这种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对长知识、学文化的黄金时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扭曲他们的理想信念、人格品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因此,有步骤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有效的文化自觉培养,在学生的观念中形成一种主流的文化去引领多元文化,能对高职院的学生起到有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依旧存在着内涵不足、功能不完备、机制不合理的弊端,对高职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的自信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文化育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理念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的文化理念形成过程中,大部分是基于学校的工作或管理人员对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师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工作和学习。但是,目前人们常常回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核心问题,对文化的理解有一种浅显的片面认识,甚至把对文化的理解看作是一些符号、一种形象设计、一种娱乐活动,简单地把校园中的一些建筑、草坪、雕塑视作文化的象征,甚至把一些日常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和常规讲座当成是在建设高职院校文化。

这些对高职院校文化片面而又肤浅的理解,将使高职院校文化丢失其原有的本真意义,而且这些片面的观点和思想还会各自为政,互不相容,影响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使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缺乏一种主导。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对高职文化的肤浅理念,已经毁坏了文化的真正面目,是一种伪文化。

(二)制度不健全

不少高职院校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却忽视了内涵的建设,导致两者没有并驾齐驱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指导思想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的建设上,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模仿和复制其他高校校园文化的模式,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之间照搬照抄,相互模仿。

(三)主体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后勤服务人员这四大类。由于工作的差异性,每一类主体对学校的期望、追求是不同的,甚至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上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主体之间存在的这些观念、利益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某方面的冲突。高职院校文化冲突的主体是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其他主体而展开的,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中心,主体是学生。

(四)追求急于求成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不按照发展规律,不遵循市场导向作用的思想依旧存在。不少高职院校急于求成,过度强调学生的职业性,把学校看成培训中心,把高职教育当成“就业”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和培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着相对重视专业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性;相对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道德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相对重视企业职场文化的营造而忽视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涵养。长此以往,可能造成高职学生成为有技能没信仰、有知识没智慧、有规范没道德、有欲望没理想的‘单向度人’。”[5]

四、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加强高职院文化建设

(一)在对高职院校文化地位的认识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高职文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灵魂,换言之,高职院校在工作和活动中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无不是在追求一种特定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的文化建设。从战略意义上讲,高职院校要想把文化育人提升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上来,增强文化自觉,必须从高职教育的根本特点谋划、探索和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现状和困境,注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质量提升,培养优秀人才就是文化建设的理念,从战略的高度设计和规划好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二)在高职院校文化的育人使命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一所高校的建立,归根到底其根本任务和使命是育人,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高职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要实现高职教育双重自觉,也就是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懂得技术又要有严谨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把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始终确定为学校坚定不移的使命,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和素质都得到全面提升,为走向社会和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每位高职学生都培养成为既有知识、有技能、有智慧,又有责任、有精神、有境界的文化人,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技高为师’的专业自觉、‘身正为范’的道德自觉、‘关爱学生’的育人自觉,真正成为文化自觉的积极推动者。”[2]

(三)在高职院校文化的科学把握上要形成高度自觉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建设不能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和激情,更需要的是摸清规律,科学把握,循序渐进的稳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的创新和积淀。在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学校的方针、理念、办学特色的凝练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践而形成的。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思路上,“必须进一步凸显以‘服务为本、职业情怀、经世致用、崇德尚能、创新创业’等为核心价值的精神文化;以‘刚性标准、弹性过程、柔性管理’等为核心架构的制度文化;以‘德高为范、技高为师、爱岗敬业、分工合作’为核心特征的行为文化;以‘和谐型校园环境、互补型“双师”团队、共建型实训基地、共享型教学资源、公共型服务平台’等为核心载体的物质文化”;[6]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措施上,要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将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地方区域文化的优秀传统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机的协调融合,形成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最终实现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自有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2(8).

[2] 沈楚.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高职文化建构[J].江苏高教,2013(2).

[3] 许黎英,平静.文化自觉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职教论坛,2012(28).

[4] 石中英.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5] 田建国.现代大学新理念[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5

摘 要 本研究引入艺术体育的概念,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艺术体育引领工程可丰富并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文明成长,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都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艺术体育 引领工程 校园文化

一、艺术体育的概念及作用

艺术体育是指以音乐、舞蹈、服装等艺术表现方式为烘托,把不同艺术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移植、放大和组建来实现本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以运动技能和艺术表现为主要形式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身体文化娱乐活动。它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体育项目优势的延续,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的拓展,这就是体育文化赋予体育运动独特的魅力。

艺术体育可以提高人的创造性、审美素养与文化认知能力,艺术体育的澎湃力量,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同样,运动中的昂扬斗志与勇于接受挑战的信念,也是激扬梦想的源泉。校园艺术体育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能使学生养成姿态优美、举止优雅的良好习惯,从而受益终生;同时也可使学生成为传播体育文化的使者,扩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集知识与技能、智慧与体魄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精心打造艺术体育引领工程,对丰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文明成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利于就业创业等都具有显著意义。

二、用体育引领健康,用艺术提升品位,构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校园文化

打造艺术体育引领工程,是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和品位,把内涵提升、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按照“高平台起步、高水平发展、高境界追求”的战略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的本体性,注重对人性的不断唤醒和尊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快乐、体验成功、体验展示自我,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成为富有社会竞争力的群体。

我们通过艺术体育引领工程的途径,“弘扬体育精神,塑造优雅举止,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搭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内涵和品位,构建了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

三、实施艺术体育引领工程,使体育与文化并举,体格与人格并重,全面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一)组织社团活动,锻炼骨干精英,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组织社团活动是搞好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挖掘有热情、有思想、有创意并具有艺术基础的积极分子,分别组建三个社团:体育舞蹈协会、街舞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开展一系列艺术体育文化活动。旨在通过这一工程使学生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营造崇尚美、追求美的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增强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传统的社交形式,也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交往方式。健美操和街舞是我国近年来起步发展但势头迅猛的艺术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参与性、健身性和竞争性。三个社团分别成立于2009年、2010年,每个社团拥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全部由学生选举产生相关职务的候选人,每学期纳新、选举新一轮的社团负责人,定期开展活动。由体育教学部老师在业余时间参与辅导和训练。我校健美操队常年紧抓不懈训练,这些社团成员都是各系举办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各系文艺表演的重任。

随着社团活动的长期开展,同学们由开始的观望到后来的亲自参与,每个社团的成员由十几人增加到上百人,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身心得到放松和陶冶,心情舒畅,乐于交往,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力大大提高,从中学到了自我健身和娱乐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艰辛和困惑,锻炼了意志品质,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二)举办专题讲座,传授艺术体育理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为使艺术体育引领工程落实到实处,除了社团开展的活动外,辅导老师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譬如:体育舞蹈的发展和欣赏、交际手段在现今社会的作用、参加舞会时的仪表讲究;健美操如何培养出优美的形体、减肥的有效方法;当今流行街舞风格、街舞的欣赏、街舞的服饰搭配等;如何与人友好往来,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灌输崇尚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和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人文精神,从中受益的学生达到上千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搭建多种平台,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以体育凝聚人,以体育促五育,以体育广交友,以体育促质量,以体育争声誉”是体育文化的永恒主题[1]。通过教学和开展艺术体育一系列活动,由一开始的老师指导、辅导到编排,到后来学生自编自演,学生能力稳步提高。华尔兹表演、青春活力健美操、啦啦操、时尚街舞等成为班与班之间、系与系之间组织大型活动不可或缺的文艺节目,在学生中影响颇大,也使广大学生对艺术体育有了深刻地认识,对艺术体育的鉴赏力大大提高。社团机构成员通过举办一次次的活动工作组织能力、个人自我展示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升,很多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心态得到改变,和外校接触,既开拓了视野、广交了朋友,又拓宽了办事思路,增强了参与活动的意识,彰显了个性,促进了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四、艺术体育喜结硕果,不仅在省级大赛中频频夺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显著增强

艺术体育引领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已初见成效,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从小心翼翼、不敢参与变成了大方沉稳、讲话文明、言谈举止讲究的大学生。艺术体育教育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改善了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又启迪学生心智,陶冶思想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体育舞蹈协会定期举办的舞会也成为我校师生周末娱乐身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是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已经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凡是这些社团活动的骨干成员,在就业竞争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是综合素质全面的竞争群体。

五、依托艺术体育引领工程,丰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就会收获一种成果[1]。”所以,艺术体育引领工程将会成为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成功实践的典范。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2],使艺术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在这种热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围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文化活动,已在学校营造了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竞争有序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社会具有正向的引导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体育引领工程将利用内外互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等多种形式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加强抵制和改造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增强艺术体育校园文化的辐射性。

六、结语

展望未来,探索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途径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校园文化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思想和精神资源,为学校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学校的文化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走特色办学之路,在潜移默化中将校园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中,以无形的力量推动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强大支撑。充分发挥艺术体育引领工程作用,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特色性的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范文6

关键词:插花艺术;高职院校;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2 ?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8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插花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品逐渐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商业庆典、婚礼装饰、拜访亲朋好友等。它不但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活跃了我们的生活情调,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与遐想,所以,插花艺术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青睐。

一、插花艺术概念及特点

1.插花艺术概念。插花艺术是指在一定艺术构思的基础上,选取可供观赏的植物材料或以表现植物性状为主的其他材料,经过修剪、整形,按一定的立意和构图原则,插入适当容器中或捆扎成束而形成的具有优美形式、鲜明主题、意境深邃的陈设品的技法。

2.插花艺术的特点。(1)随意性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花材和容器比较随意,依据场合和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二是创作思路、具体表现比较随意和灵活,构思可简可繁,可随作者的心愿或环境的不同随意造型,且插花艺术作品的陈设布置也可随需要而挪动。(2)时间性强。插花作品的时间性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时间,由于花材不带根,失去根压,吸收水分和养分受到限制,所以,要求插花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完成;二是观赏时间,由于鲜切花花材水养不会很持久(干花例外),观赏期有限,一般3~5天,多则不超过20天。(3)装饰性强。花是美丽的象征,插花作品是集众花之美的造型,其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具有画龙点晴的效果。插花用于公共场合可以烘托喜庆气氛,用于家庭美化装饰,可以陶冶性情。例如:鲜艳硕大的花朵与高贵的容器组合制作出端庄大方的插花艺术体,装饰礼仪场合,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山花、野草和生活小品制作出野趣十足、生活气息浓烈的插花作品,装饰室内空间,给人轻松舒适感。(4)生命性。由于插花作品的原材料花材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体,如萌动的芽、含苞待放的花朵、枯萎的花枝、累累的果实等,所以,创作而成的插花作品也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这种有生命力的美不仅展示了四季的美,还烘托了欢乐气氛,给人以无限的情思和遐想。(5)养护方便。由于插花艺术作品主要是由离体花枝和花器组成,所以养护很方便,只需适时换水;对于人造花材只需擦拭花材表面浮土即可;对于花束作品,由于体量较小,携带方便,适合馈赠。

二、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2.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开发农林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

4.插花艺术的发展,对国际文化的交流、国际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五、《插花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

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