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道路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1
1 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1.1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的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由于较多处于偏远地区的道路交通设施极其落后,道路规划上也不合理,较多地区的道路距离最近的城区需要绕道几十公里,例如许多南方区域,河流和湖泊较多,许多地区的农村道路缺乏必要的桥梁设施等,仍靠摆渡和轮渡等方式通行,严重的制约了农村交通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一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与省道、国道的连接,为村民与城市的交易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因地制宜的根据农村的特色利用良好的交通保障和服务,促进农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1.2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在S多地理环境复杂,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农村的道路也是村民的生命线,目前我国许多农村道路年久失修,农村生产活动的特点,农作机械的使用等对道路质量危害较大,许多桥梁和道路长期处于半运营状态,农村混合交通流量较大,针对这些危桥、危路特别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农村道路建设和规划,不仅满足了村民农业生产机械车辆的使用要求,,还改善了农村村民的农产品交易,垃圾清运和医疗、消防救护的交通需要,极大的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出现系数,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2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建设和规划
2.1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点
农村道路的规划要结合地区的房屋、农田和地貌等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道路交通属于混合性,需要满足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等使用要求等。同时在道路建设中尽可能将机动车辆和行人分离,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可靠。二是农村车辆,尤其是生产车辆停放问题的考虑,大部分农村道路两边都是农田或水利设施等,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大多就近将车辆停靠在路边处,阻碍了交通,因此在设计规划中需要根据生产车辆使用情况,合理设置错车道,或者适当修建集中的停靠点,已经村民的自用车辆和农村客运等车辆的停靠,应根据农村房屋布局,尽量选择靠近房屋集中区集中停靠,改变村民乱停乱放的习惯,方便主要干道的正常使用。
农村道路建设根据实际使用和房屋分布等情况一般在实际建设中分为三级道路,一级道路作为主干道,应该布局在村民房屋集中区的,农村生产的机械设备噪音污染较大,再加上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尽量设置偏离房屋住宅地区,村与村连接、并尽量与就近的省道、国道等主要干道连接,作为农村道路的主要骨架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确保农村之间和农村与外部城市交通的衔接和联系。二级道路作为农村道路的次干道,实现农村和辖区的各个生产队的连接,并于一级道路形成交通网,三级道路的范围属于村民生产生活的服务型道路,使村民房宅和二级道路的连接,或者作为农业生产用道,实现村民住户之间和农村主要干道的衔接,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根据调查和研究分析道路建设地区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使用性质,以及使用功能等,来设计道路宽度的设计,一般人口密度较大的自然村主干道的横断面设计在6-7米左右,二级道路宽度设计在4-5米左右,三级道路设计在2-3米左右,对于主干道两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绿化带等。根据我国道路设计规范,道路设计应尽可能考虑设计的非直线性系数值,减少长时间行车视觉疲劳等,根据农村的实际地形地貌特征一般要求非直线性系数值在1.0左右。同时根据农村道路建设的实际投入成本上考虑,建设适当密度的道路网,确保农村住宅和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使用,实现村与队、村与村和存与外部之间的道路网的连接和沟通。
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还应考虑时主要干道的市政管网的布置和景观布置要求,对于现代农村的发展需求和趋势,还应考虑在道路建设中天然气、生活用水和通讯线路等埋设。以及针对主要干道和农村旅游发展的需求,还应在主要道路上设置交通标志、路牌和警示牌等、道路两边设置绿化带和其他公共服务性设施等,提高农村道路的景观艺术。
2.2农村道路的建设要求和道路养护
对于农村主要干道的建设,由于主要干道的车流量大,以及农村生产机械和农产品运输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铺设密实和稳定,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公路路面的损害比较大,再设计中要求根据场地的条件,合理的设计安排公路的排水设施,建立完整可靠的排水系统及时的将雨水排除。针对较为特殊的地段还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和边坡支护等。一般路面可以采用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尤其是危险路段还应设置防护栏等,二级道路多采用混凝土路面,三级道路根据使用情况可采用混凝土或碎石路面。对路基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国家公路路面的设计规范,科学的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在降低工程的造价条件下促使公路的路基强度达到要求。道路建设过程中控制路面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对路面的结构合理地设计,由于路面在雨水和车辆荷载等不良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发生破坏、变形等。
农村道路的养护问题只有是农村道路管理的薄弱地区,一是地方政府对于道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足,二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道路养护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往往忽视了农村道路的养护,因此对于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首先建立严格的道路管理机制,设置警示牌或者路桩等方式来限制外来大型车辆的往来、严禁超载超重车辆进入。村委会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村民自我养护道路的意识,提高村民对道路养护的认识性和积极性,合理安排人员或自觉对农村道路的维护,及时修理存在病害的区段,避免道路病害蔓延。
总结: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近几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力度较大,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农村地理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局限性,对于农村道路建设大部分的农村依然发展缓慢。农村的道路建设要基于科学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等理念,借鉴国内外对于农村道路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不断完善和创新,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道路建设有针对性的指定建设方案,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地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密蜜,陈炜,陈洁群.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未来农村道路景观模式探讨――以江汉平原地区农村道路为例》[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张广芬,刘刚. 《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J]. 城乡建设. 2010(03).
[3] 覃永晖,吴晓,王晶,管益敏.《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的双重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07).
[4] 赵晓燕,薛峰.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 城市. 2010(06).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林业站,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深入,农村整体环境风貌得到不断提升,农村道路绿化设计思路也要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以遮挡为主的绿色通道模式,提升为结合并体现沿线风貌的生态景观廊道模式。本文主要以常嘉高速吴江段生态景观廊道设计工作为例,从设计的意义与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相关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道路绿化设计;设计意义;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93
常嘉高速吴江区段的设计规划是北起白蚬湖、南至太浦河、全长13.9km,其中其沿线湖荡密集,包括白蚬湖、三白荡、太浦河等重要水体;同时,自北向南将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沪苏浙高速公路以及318道串联,形成吴江快捷交通网络。在这样复杂的线路中进行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但是,这项工程的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完成,将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法、完成其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
1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工作的意义
通过打造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工程设计工作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理念是充分运用江南水乡独特的农村风貌和自然景观,从而体现出一种“车在画中行”的设计模式,展现出吴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比如: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借景手法,将常嘉高速吴江段道路两旁的农田、苗圃、鱼塘、村庄、湖泊、湿地、工业工厂等不同的人文、景观等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对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的科学设计,可以把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服务于整个苏浙地区集旅游观光、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中,促进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1]。
2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方法
2.1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从总体上进行设计。摒弃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思想,充分把景观的元素扩大到视觉所及范围之内的农田、苗地、鱼塘、村庄、厂房、湿地、匝道等,运用片状、网状的结构进行其总体的规划设计工作;保护好道路两旁原有的生态景观、适当地进行绿化的装饰与点缀,体现出江南水乡原有的生态风貌;对于自然生态景观与周边人文景观进行完美的结合与呈现。比如:将周边的农田、湖泊、泗州禅院等进行很好的结合呈现;对于重点的交通节点与地形进行重点梳理与树木栽培、把一些厂房以及民居通过自然景观的有效搭配进行遮挡,体现出一个具有气势、具有文化、具有层次的绿色走廊;对于一些重点路段的闸道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色景观的建设工作,体现出现代交通的特点[2]。
2.2 充分的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
充分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是进行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的另一个理念。比如:对于高架桥下有停车要求的路段,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设置出停车场,并点缀耐阴植物,进行垂直立体的绿化工作,体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选用朴树、苦楝、乌桕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并且把这些树种与当地的民居、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体现出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利用这些充分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3]。
2.3 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设计
科学的布局与设计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比如:对于道路两旁需要进行占用的绿化土地,需要及时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做出科学合理的补偿工作,避免矛盾的产生;对于道路周边需要进行修复与治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处理,增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整体绿化性。比如:对于堵塞的河道进行及时清淤工作、展示出江南水乡良好的水质,对于占用的湖泊进行及时修复、建立起必要的湿地保护区,对于远处村庄的道路、墙面进行具有江南风格的处理,对于沿途的农田与鱼塘进行科学化、高标准的建设工作,充分的展示出江南的水乡田园风光,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景观。
3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以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为例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在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为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道路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冰.浅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J].农民致富之友,2013(5):182.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平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创新管理的理念,大力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切实建立“县管、乡镇包、村落实”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健全机制,强化保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诸多突出问题,力争在社会化管理、隐患治理、防控体系、宣传教育,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全面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向好。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镇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向行政村延伸,健全完善“主体在县、管理在乡镇、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社会化管理,切实做到县管、乡镇包、村落实。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经费保障,每个村至少设立一处劝导点、各村设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负责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醒、劝导。各行政村设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行政村配备交通安全协管员,力争2016年底前全镇村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行政村交通安全协管员配备率均达到100%。结合“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的推行,发挥派出所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机制和绩效管理,强化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力度。
(二)健全工作机制,推进交通安全村建设
要将推进国省道沿线“交通安全村”建设,作为深化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根据“交通安全村”建设标准,确保安全村日常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流入形式。同时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夯实工作责任。二要强化宣传机制。要在“交通安全村”设置宣传教育活动展室,备齐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材料;在村口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劝导员实行定点劝导,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文艺小分队等深入村开展巡回宣传。三要加强重点车辆管理。完善户籍化管理台账,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全部纳入管理,力争“交通安全村”内三轮汽车、摩托车、电动三轮、两轮车、面包车、低速载货汽车和上路行驶拖拉机等重点车辆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登记上牌率达到100%。采取集中授课、收看警示教育片、上门一对一宣讲、短信提醒等方式,对车辆驾驶人、所有人、使用人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对中老年驾驶群体的宣传教育,防范和减少此类车辆的安全风险和现实危害。四要巩固包村联系制度。镇要将“交通安全村”建设与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紧密结合,建立包村联系民警“每月一访”制度,落实包村联系任务,做到村村有警包联、月月见警进村,发挥交通管理组织员、交通信息采集员、交通法规宣传员、交通违法劝导员、交通安全联络员、便民利民服务员的重要作用。
(三)突出隐患治理,推进排查整治
我镇辖区内,主要是通组道路,有的道路坡度大,弯道急,各村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风险意识,把开展公路隐患路段排查整治工作,作为改善道路通行条件、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抓手,进一步细化措施、应排尽排,确保将所有隐患点段纳入整治范围。重点加强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与主干公路平交路口等重点路段的摸排,查找隐患症结,逐段逐点提出针对性强、能够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确保隐患路段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市政府“五同步”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要按照国家标准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验收。交通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道路不得交付使用,坚决从源头上防范、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四)坚持综合施策,守住安全底线
要通过整合交警中队、派出所、农机站,拓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队伍,扩大管理覆盖面。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农机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定期对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乱点”“堵点”和事故“黑点”进行专项治理,加大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电动车违法载人,以及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场管理、公路、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及时整治和取缔马路市场、占道设摊以及道路上堆放杂物、打晒粮谷等行为,打击盗窃、破坏道路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检查,对安全技术条件不合格的车辆及时予以停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坚决予以报废。节假日、民俗活动等重点时段,要在农村地区乡镇集市、国省道与县、乡、村道路交叉路口等节点路段,广泛设立交通安全临时劝导站(点),动员乡镇、村组干部包片、驻站、守点,严把出镇关、村口关、上路关,大力劝阻超员、超载、无牌无证、人货混装等显见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客运场站建设,鼓励农村客运企业与乡镇政府、乡镇企业、中小学校等签订长期合同,解决一些群众集中出行的难题,力求农民出行方便快捷。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4
但随着柳城县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流、车流、物流不断增加,交通安全深层次的问题凸显。在柳城县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90以上涉及农村群众,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构成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这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群众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率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薄弱,群众交通法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需要我们用更长远的目光、更科学、更大范围地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实现道路交通的和谐、协调发展。下面就我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一、柳城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宣传的主体上,公安交警为主,其他政府部门。在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播发的交通安全宣传有关的稿件,以公安交通民警为多数;进行交通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员,全部是交通民警;进行交通安全法制咨询的,全都是交通民警。其他如安监、教育等宣传交通安全的时间少。
2、宣传的方式方法上,传统方法多,创新方式少。时下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的方式,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工作时间,静态上都是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橱窗居多数,动态的宣传,也仅仅是流动到客运车站,乡镇人员集中场所播放宣传光盘;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教育,也是针对学生、客运驾驶人。间或在旅游黄金周,春节等人员流动大的时间,辅助以散发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或交通安全提示卡,宣传手段不新。
3、宣传的范围上,重点地域多,偏远地域少。目前的交通安全主要的都是放在县城所在地多,农村地方主要集中在集镇及公路主干线沿线多,社会宣传也仅局限在客运车站,覆盖面不广。
4、宣传的对象上,针对重点人群多,照顾全体的少。无论是重要的节假日,还是正常时间,宣传的对象总是围着中小学生、客运车辆驾驶人进行,对单位、社区、企业等人员宣传得少。造成了幼儿园的学习比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好,中小学生比成年人遵守交通法规好,形成了一种不遵守交通法规是成熟表现的现象。
5、宣传时间上,搞突击的多,日常工作的少。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多数时间是进行业务工作的多,主要是进行路面执勤执法,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融合宣传教育的成份少。因为警力少,业务工作多,工作量大,民警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就没有过多注意交通安全宣传。而主要的宣传工作,在重大节日期间,重要的交通安全宣传任务工作期间,都是就工作安排而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的意识不强。
6、宣传效果上,注重形式的多,追求实效的少。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手段比较陈旧,没有真正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到工作中去,许多民警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认为交通安全意识靠自身养成的,在工作的方法上想办法不够,甚至是走形式,而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宣传的效果,是否使受教育人群真正入脑,入心,进而来规范自身的交通行为,使得简单的宣传形式,不能真正触动受教育群众的心,取不到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象简单的宣传标语,许多人看过就忘,甚至看都不看,就丢到一边。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尽管在工作中尽可能地采取新的渠道,新的方法,反复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不快,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注意交通安全问题,使得因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交通违法现象,甚至是交通事故,还有大量的存在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
1、教育缺机制。道路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而在实践工作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公安交警部门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簿。各部门职责没有考核、督促、检查、奖惩机制,只是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起不到效果,难以形成“政府主管,交警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共管,全民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2、宣传缺警力。柳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目前仅有在岗民警38人,平均年龄达41岁,且要管全县公路386公里,各类机动车38000余辆,机动车驾驶人59000余人,每年还要处理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大队的宣传人员仅1人,业务编在大队办公室,还要做办公室的日常事务,警力严重不足。
3、投入缺渠道。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基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设备费用,印刷资料费用,活动费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经费的投入,要同交通基础设施一同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而目前我县的状况是交通安全宣传只是交警部门的职责,没有一辆专门的宣传用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仅靠交警部门在罚没收入中挤出资金来维持,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4、工作缺素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民警的个人素质还不是很高,许多新的宣传渠道有待开发,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不会熟练使用,而且在文化水平上也受一定的局限,使得许多宣传工作的质量不高,手段不新,缺乏新颖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一是县政府要建立健全交通法规普法宣传考核机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县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制订科学的考核内容,使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各单位、企业主管部门对单位干部职工(重点是机动车驾驶人)开展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进机关、进企业。三是各村委(社区)会组织开展好道路交通安全进村、进社区。四是各乡(镇)村委会把道路交通安全进农村、进家庭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五是县教育局及各类学校,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对学生教育内容,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六是宣传部、广播电视单位,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宣传重点,发挥新闻媒体独特优势,开辟交通安全宣传专栏,持之以恒地进行交通法规宣传。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5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08-01
1、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现状
1.1 农村公路的定义
农村公路主要是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国道、省道公路而说的。农村公路只是一个俗称,并不是一个法律规定的概念。其中的“农村”是和城市相对应的,一般包括自然村、行政村和乡镇;其中的“公路”是公路主管部门或者是政府组织验收认定为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
1.2 我国农村道路的现状
我国的农村公路数量多,分布广。我国农村公路的里程一般占有整个区域网络里程的绝大多数。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公路总里程为373万公里,其中我国农村的公路里程为324.5万公里。
其次,我国农村公路的交通量小,技术等级比较低。在我国的农村公路中,按照县道、乡道、村道的层次划分,它们的交通量和技术等级是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大多是处于三四等级,技术水平较低。
再次,我国农村公路的功能多侧重于服务功能。农村公路一般是以为邻近区域的人们提供便利服务为条件的,直接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2、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由于受到土地条件的限制,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过多考虑了农田、村庄、河流的影响,大多数道路都是顺着原来的沙石地或者是土路修建的。所以说,在道路项目建设的方案选择上,一些技术指标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有些路线的选择性较差。另一方面,在道路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危桥和陡坡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影响了道路建设的总体指标。农村公路建设虽然上级补助资金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不同地区执行的标准却不相同,这样一来,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道路的建设和养护。
2.2 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不充足
农村公路在建设和养护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用于建设的资金不充足。近几年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相应省的补助,而在相比之下,农村乡镇的公路建设资金配套设施相当落后。有些时候只能够保证收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根本就不能用于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超期服役的乡村道路没有或者是缺少资金的保障,这样就使得农村的道路建设处于一种“失养”的状态,有些路段都出现的断行的现象。
2.3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的计划编制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交通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计划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工程量比较小,工程标准比较低,施工的期限比较短,加上计划编制中存在跨年度的问题,所以造成了公路建设计划编制时间与公路实际工程的施工不够协调,影响了公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而阻碍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正常运行。
3、采取措施,深化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
3.1 积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技术水平
首先是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在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运用最新的道路建设方法,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其次,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队伍的总体素质较低、人员老龄化、道路养护知识相对贫乏的情况,积极建立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养护队伍,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再次,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村道路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采取定期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道路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政府责任,积极拓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的重要保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应该积极采取建设资金应该全部由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投入,道路的养护资金由省从汽车养路费和通行费中调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养护,加大农村公路的养护力度。另一方面,在获取政府的资助之外,要采取乡镇、村、村民的资助和集资,从而拓宽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渠道。只有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筹集机制,保证资金的稳定来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问题,才能够促进农村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3.3 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作的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章制度,为公路的建设养护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技术标准、资金使用标准、养护管理办法,规范道路建设的市场主体,切实把握道路工程质量,确保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才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丁秀芹,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发展现状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3期
农村道路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路 建设技术 造价控制
一.对于造价控制的几点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公路建设的一项“顽疾”。想要对资金问题进行较好的控制,造价方面的知识必须丰富且专业,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客观条件进行优化。造价控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建设中其施工主体缺乏相关的造价知识,其次是在造价中很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造价控制。就农村公路建设造价控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且充足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于国家对交通建设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其次就是当地政府或地方自行组织筹集的建设资金。道路建设资金对于农村公路是否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施工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到政府国家对资金项目的投入,更要做好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以及配套资金的筹集力度,与此同时也应当鼓励群众和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加大投入,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充足,也要保证后续工作的资金能够到位。
2.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后的管理力度,必须要加强,同时,应当公开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组织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向群众和政府进行汇报。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确立一个计划,并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要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时的专项检查。通过严格的管理,认真的审核,再进行跟踪回访,确保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是专款专用,尽量避免挤占和挪用甚至是贪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现象的出现。
3.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图预算,是根据对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种费用的标准进行计算公路工程造价的文件。各级公路工程造价对设计阶段的审查占有重要的比例。预算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更是建设单位控制投资以及控制资金流动的重要依据。预算,是一门较为细致和严肃的工程,预算审核更是一门细致和严肃的工作,在进行预算审核时,审核单位应当事先做好成分的调查以及研究,充分的掌握当时的情况,做好相关审核的工作。在此同时还必须依靠相关的造价专业人员,收集各个方面的意见,做好审核工作。在审核当中,必须明确而具体的复核设计工程数量,细致的了解到工程建设中所用到的材料的实际价格,合理的,科学的,确定好工程造价。同时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对工程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计算加强管理,对每个变更都应当做到严格的控制,做到实事求是,抵制“回扣”等现象的出现。在完工(竣工)阶段,应当进行总结,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进行评估,还应当配合好审计部门的工程审计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工程成本,却被列入了清单中,应当上报的同时,还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追求其责任。
二.对于建设技术的几点意见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所处的环境位置较为特殊,很多问题难以避免,例如地形的限制,交通环境的限制,道路建设中当地的配合等等问题,综合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望在以后的农村道路施工中可以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1.材料限制的问题
农村道路建设中,材料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的好坏关系到整体道路的质量,因此在材料上必须要选择合格的产品。对于沙石,水泥等原材料的采用上,应当请相关部门进行质检,质检后还应当进行实验室进行试验,得出数据后还应当请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推算,应当符合当地施工实际情况,并符合当地的交通运输量。
2.控制工程结构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对于路面结构的尺寸以及在路基实施时,除了必要的桥涵外,边沟,边坡能够采用土质外,路面应当按照规定的宽度和厚度进行施工作业,在农村公路的建设中不应当把路面做的太过于宽和太过于厚,对于农村来说没有必要,其次是在后续的工程中比如养护,比如维修都较为不利。所以应当控制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构建。
3.选择适当的路面类型
在农村公路的健身当中应当因地制宜,选取适当的路面类型,其道路几层可以采用手摆片或者天然的砂砾石,面层方面可以采用泥结碎石等,在路面的选择上,无论采用的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都应当保证到施工单位能够好找,其次就是在农村公路建成以后的养护工作少,使用的寿命长,在路面的选择上,应当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
4.路线的优化
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在路线上的选择上,应当做好优化。在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当中,对于路线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一条直线通到底,或者是因为地形或者是地面平整度随意进行建设等,这样做是不对的,应当考虑到实际的道路使用情况,其次就是道路的修建能够拉动整个村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路线上的选择应当进行优化,优化的目的应当满足收益的群众最多,施工条件达到最好,施工成本上能够达到最省钱的路线,在满足“三个最”后,才确定好最终的路线,随后再进行施工。
5.道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在农村道路施工进行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施工队伍的组成,很多农村道路建设中,为了节省资金或者是想要拉动村落的经济发展,使用的施工队伍基本都是本村的村民进行施工,而没有聘请相关专业的施工队伍,或者没有承包出去,这样做导致了道路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能够避免的错误,由于村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施工中不能够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或者是施工时很多专业知识达不到要求,且得过且过,导致农村道路使用寿命不会长久。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得到道路建设资金后,应当请求相关部门进行道路设计,以及道路路线的优化,随后应当承包个专业的施工队伍或者是请求政府派遣相关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在农村道路建设中还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受到的阻碍。由于道路建设施工时间长,会导致整个村路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通运输,导致村民无法正常的进行经济交易,出行等问题。所以在农村道路施工进行之前应当选好备用的出行道路,随后应当和整体村民沟通好,并且把相关的利益关系说清楚,尽量避免因为道路修建而导致施工无法进行的问题。
结语
我国现阶段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农村建设一直处于建设落后阶段,国家应大力开展农村经济建设,而想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建设。但是由于农村的条件落后,很多地方的农村修建不了相对较好的道路,政府应当大力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工作,在资金上,经济较好的地区基本是属于自筹资金,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也给予相应的补助,但是在使用方面,当地政府应当事先做好对农村道路建设的造价控制,力图每项资金都用到实处。其次在道路建设当中,政府,村委会等应当聘请或承包给专业施工队伍。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占.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朱登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
[4]涨志雁.建设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J].甘肃科技,200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