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意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1

关键词:古典诗词;园林意境;感官分析;昆明

收稿日期:20130525

作者简介:姜书纳(1983—),女,河南漯河人,助教,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3102

1 引言

中国园林艺术也是一门造型艺术,它反映的是园林中几大物质实体要素与非物质虚体要素之间的园林空间和谐美,并由形、色、声、香共同构成虚实对比的园林场景[1]。形、色诉诸于视觉,声诉诸于听觉,香诉诸于嗅觉。因此,本文选择描写昆明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昆明古典诗词中园林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结合手法,为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营造手法提供参考。

2 园林意境分析

2.1 形

形是表达园林艺术特色最直观的形式,园林景观中的形是通过泉池、花木、山石、亭阁、曲径、天空、云雾……组成园林场景来再现自然美,也就是中国园林文化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再通过诗词的提炼概况和写仿寓意等手法,把种种自然美景通过单体或群体组合集中到有限的实体空间场景中来,通过人的视觉观察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进而产生丰富的园林意境。

在昆明古典诗词中,“形”是指所描绘景致的单体或群体的景象,即以此情此景。“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拳石勺水,亦有峻山阔水”,便有人们的性情怡养在艺术意境的甘泉中,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2]。如:园林假山寄寓着山居崖栖、高逸遁世,园林池水象征着十里风荷等,借此获得遗形忘忧、愉悦的感官愉悦,获得一种道德判断的满足。

昆明古典诗词在对形的描写上有:(清·朱衣《湖心亭晚眺》)中“小雨舟横杨柳岸,斜阳人坐藕花天”。主要描写藕花深处,杨柳岸边,烟雨楼台依旧是沧海茫茫,园主人在放生池的湖心亭观鱼,不觉触景生情,产生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描写:“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短短几句诗文描述,将滇池的广度、金马山、碧鸡山、蛇山以及鹤山的形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不觉诗人浮想联翩,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昆明园林的“形”是轮廓分明而壮观的,由此组成的园林场景是多种多样的,进而升华的园林意境是多样的。

2.2 色

色是指诗词所描绘的景观给人整体的色调感受。色彩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通过人的感官后,就具有了表情特征,人们常把一种色彩与某种情绪联系起来[3]。如:红色代表热烈和兴奋;橙色代表热情、严肃;黄色代表明朗、活跃;绿色象征美丽、自然;蓝色象征清秀、广阔;白色象征淡雅、纯洁等。色彩对园林艺术的体现也是通过人的视觉起到传达色彩信息的作用。

昆明古典诗词对色彩有比较多的描述。如(明·杨慎《山茶花》一诗:“绿叶红英斗雪开,黄峰粉碟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这组由红花绿叶及黄色共同营造的植物景观是春天的象征,黄绿色是情调春天特征的颜色,因为它能让人联想到植物的发芽。(明·辛联芳《螺峰春游》):“枝头红紫浅渐深,陌上笙歌断复续。”这是一种对渐变色过渡是的表达。

如前所述,相比较其他园林而言,昆明园林的色彩主要体现了“七彩云南”的丰富变化,“色”应该是昆明园林的特质之一。把自然景象的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色境之奥秘在于,比文学、绘画多了一层三度空间,那就是旷与奥、高远、平远等视觉感受。

2.3 声

声是园林艺术听觉上的意境表达,它们构成了园林的虚景,营造了虚境[4]。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使园林空间感觉千变万化,此种天然交响曲是音乐家和游人墨客难以效仿、难以表达的。在园林景观中,经常利用听觉的途径来创造幽然的意境,如“禅榻空尘梦,秋声杂夜泉”。但闻“昏钟鸣”,“宿鸟惊栖,忽喧互寂”。在香梦中听秋声以及泉水叮咚声,非常惬意;近鸟则鸣,远鸟则啼,这种远近结合,不失为一种情趣,也会让人感到无比的开阔和宁静[4]。这种通感无形中拓展了园林景致的深度,增强了园林意境。自然山水以其美妙动听的声音召唤着人们,去听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滴清池、林间鸟语、寂夜虫鸣以及风声、雨声、涛声[5]。

(清·彭印古)“落叶带秋声”以落叶声写尽深秋的韵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是满足游人听觉美的最好表达,该表达多为以动衬静的表达。

(清·彭印古)“林咽蝉声犹忆夏,天横雁字漫题秋。”以蝉声忆夏,雁飞题秋,精练的描写了林中蝉声幽,天飞大雁迎秋的夏末秋初的景致。

(唐·道南《玉案山》)“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表现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组合,松树晃动声、风声、银铃般的天籁声,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声乐。

(明·杨慎《太华寺江风山月楼次叶道亨韵》)谷响林风早,潮音水月期。钟铃有玄韵,猿鸟也清规。在诗词展现的场景中,风声、水声、钟声、鸟鸣声交相辉映,用声音反衬出寺观环境的安静。

在昆明古典诗词对声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声的载体是由风声、雨声和大自然的天籁声共同组合来营造的,并借助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季相和时相来表现。在园林艺术中,这种声的组合是听觉美的含蓄表达。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芭蕉声多为以动衬静境。

2.4 香

香味以植物的花或果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艺术境界,香味浓淡对园林意境的表达各异,浓香营造出园林的动境,所谓花香袭人;淡香使园林产生静境。景观中表现香的感官感受,常常配置桂花、梅花等香味植物,给人一种嗅觉美的体验,营造暗香浮动的意境。昆明园林植物众多,自然其馨香植物的应用较广。

如明·杨九龄的《梅花村》:“村里居民十数家,树边多是种梅花。香浮院落风初动,影到门庭月半斜。”描绘了梅花村种梅,清风浮动梅暗香的境界。清代徐崇岳写唐梅“唐梅发古香,来入罗浮梦”。将梅之香写入梦中。(清·陈荣昌《池上初霁》)“云破日光直,风来花意颠。但闻香似海,无复雨如烟。”写尽云、日光、花、烟雨与花香,实与虚的浪漫景致。明·王琦《曹溪夜月》有:“葱笼山半古招提,石秀泉香宝树奇。”一幅青山、古寺、秀石、香泉所构成的幽静清爽的意境。诗词中描写了空间中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借景手法等等,用园林中的物质生态建构要素“建筑、植物”和非物质建构要素“香味、光影”形成虚实对比关系,月光照在门厅上形成了明暗关系的对比,这种明暗关系的对比手法是含蓄美的表达,园林艺术中的香味儿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花香和果香来表达的。

3 结语

“诗由景现、景由诗活”——构造诗文的“园林情境”,营造园林的“文人情趣”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特点,昆明古典诗词也有这一特点。园林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特点,诗词提升园林的精神层面内容,同时,园林物态实体要素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等给人提供一种审美的精神享受。当这种精神享受通过人的各种感观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审美境界时,可以借助诗词的艺术表达来体现。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也是是昆明古典诗词中园林艺术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彭 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6).

[2] 李元洛.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3] 陈熊俊.苏州古典园林中色彩的运用[J].时尚颜色,2006(6).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2

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3

关键词:意境;古典园林;古典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161-02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了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流,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在布局方式、形象面貌上完全不同。从总体上看,既没有严格的轴线、笔直的道路、也很少规则形状的水池、喷泉、以及修剪整齐的绿篱、树木、草地。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人工模仿自然山水、表现理想化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要特征,营造出树木葱郁、曲折幽深的环境意象,运用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物质要素创造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独特鲜明的园林艺术形象。在典型的园林布局中,山水景观常常是观赏的主要对象,空间视线的集中处,建筑与植物点缀其中,完善了山水景观的整体形象,也营造了自然的山林气氛。这种以山水自然为主题的造园创作方法有来已久。自秦汉开创了园林中人工挖池堆山的先例,“一池三山”的典型布局成为历代造园的主要模式,其影响广泛和久远。唐宋时期的造园逐步摆脱了早期对自然山水的写实模仿,进入写意山水园的新境界皇家园林山水景观开阔豪放,私家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叠石为峭壁危岩、深涧峡谷,都表现了写意山水的意境。明清以来进一步发展的庭院掇山,庭园峰石特置,瘦皱透漏,点石散布,无一不反映了“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象征意义和对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1.1 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和自然结合的产物,它所体现的自然风景式风格,是以人工景观达到自然美表现的典范。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提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作为造园审美评价的标准。园林中假山叠石的峰峦洞谷或峭壁悬崖力求取自真山片段,水池泉瀑也摹仿自然水体的真实形态,至于茂林修竹、悬藤垂萝、佳木繁荫,无不散发着勃勃的天然情趣,表现了自然风景的理想模式。这种崇尚自然美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有密切的联系。早在先秦时期孔孟思想中就有山水比德的观念。一山川之美喻人格之美,同时从自然万象中体悟人生哲理,借无言志。老庄哲学则将自然上升到“道”的高度,自然成为永恒法则的体现,成为效法顺应的对象,推崇自然而然的没美,主张人类想自然界的回归,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一种文化和审美精神。置身于这种自然的山水氛围中,令人感到松弛、散淡、宁静、内省、怡情,唤起循迹山林,游历名川大山所产生的对自然山水的美好记忆。

1.2 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和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魏晋时期山水诗文和山水画的大量出现,使早期的自然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也促进了造园艺术向自然山水园的转变。人们不仅陶醉于自然山水,以诗画表达由衷的赞赏,而且园林中再现这种自然美,并达到借景抒怀的目的。唐代山水诗话的蓬勃发展,促进人们对自然山水风景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文人以诗话意境写入园林,形成文人园,逐步摆脱对自然山水的单纯模仿,将自然美与诗情画意联系起来,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再现。当时最富盛名的有王维的“辋川别业”诗话大家王维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他的写意山水画在总结自然山水构成的客观基础上,追求凭借湖光山色之胜,加以人工构筑,创作出既有自然山川之美,又有诗情画意的园林,表现了山水诗话特有的清新脱俗的意境。文人园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情趣提升了古典园林的雅文化品味。宋元以来园林代表的城市宅园受当时山水画论以及禅学的影响,讲究立足心性,以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有限空间容纳片山勺水、拳石数竹的典型景观,从中获得修然自得、淡泊宁静,达到小中见大、情景交融的境界。写意山水园主要以绘画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园林创作,尤其在小型庭园中,通过空间和景物的布置,表现诗话意境之美。

概言之,重新认识中国古建筑园林,透过形式,超越诗情画意等浅层内涵,深入实质,廓清主要特征,便可拓出一片新天地它在美学上的成就,尤其是深层的哲理内涵和高妙的文化品格,正是我们今天在进行环境设计创造中需要借鉴和发展的。

2 中国古典建筑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独到的审美观念,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产生的理论依据,建筑的意境美是建筑形式美诸要素的延伸与拓展。人类通过建筑使空间发生变化,借以传达某种基本的情感,象征某种意义。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征神秘和威严表达王权天授。古罗马建筑象征征服和权威。哥特式建筑象征对天国的渴慕。梁思成先生最早提出了“建筑意”的概念,并且他把“建筑意”与“诗意”“画意”等概念并列起来,从而使之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建筑意”主要是指“建筑意境”,它是意境理论在建筑学领域的具体化表现。

2.1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景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景是实景与虚景的统一。

实景由古典建筑形体显现,虚景由环境塑造。中国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建筑组群方面:在建筑组群中,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充分地体现了“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群体建筑都是“被伏于地”,很好地反映了建筑与环境的亲和关系。特别是唐以后“因山为陵”的结合环境来处理建筑的手法,则是完全把建筑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形态法则。

在单体建筑处理方面:中国古代轻盈剔透的亭、台、楼、阁、轩等建筑,很好地将自然景色溶入了建筑内部空间,处处都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建筑技术上,有学者认为,为什么古代中国那么执着地钟情土木建筑,专注于梁柱结构,三千年如一日,不是因为资源条件原因,也不是因为经济技术水平原因,更不是因为思想保守的缘故。究其原因,全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

环境作为意境中的虚,来烘托趁筑的实景。环境在消融建筑形体的同时,也被建筑师塑造成建筑的有机构成,成为建筑意境中的虚景。在虚景的重新塑造,建筑变得“清晰”,这种清晰不是建筑未融人环境时简单的形体清晰。而是建筑与环境处于和谐状态下建筑意象的清晰。这种意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互生的生命景象构成了古典建筑的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寺庙往往与名山胜水的“佛性灵气”融合,建筑往往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把人文景观融化于自然景观之中,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2.2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情

建筑艺术形象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社会审美观的体现。建筑难以表达具体的思想情感,却能反映社会审美观念。建筑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就在如此,人们可以有意识使建筑空间造型具有明显的形态从而来象征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筑艺术形象的长处是作为生活空间可以直接参与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建筑空间具有其他艺术更直接的感染力。

建筑空间作为人生活的环境。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理想必然体现其中。不仅作为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空间,还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审美观念通过艺术想象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建筑空间是生活空间与情感的对立统一体。

“古典建筑意境中的情是社会情感与自我情感的统一,是一种复合情感,即情外之情。因此,情感解读的方法直接影响意境中情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情感解读就是意境中情自身。”

例如人们在游览江南古典园林时,也能感受到当年的造园者通过巧妙应用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手法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外化成具体的建筑序列,这就是建筑意境的产生,通过这些建筑景观,欣赏者和造园者穿越时空而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情感升华和再造。而且每个欣赏者心中都有一份不一样的情感,这样更加丰富了建筑的意境。各个时代欣赏者通过游览园林建筑,沿着当年造园者设计的廊、亭子、桥、轩榭等各个方位的观赏和体会。感悟生命的灵动,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2] 丹纳(法).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 陈李波.中国古典建筑意境结构分析[J].华中建筑,2006,(11).

[4] 熊明.建筑美学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6] 窦奕.园林小品及园林小建筑[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4

关键词:意境;园林设计;淼庐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合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设计日新月异,包容着每个时代的不同内涵,朝向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但是如同书法、绘画、曲艺一样,园林也需要自己的灵魂,其设计建设也同样离不开“意境”这种无形的、本源性“空间”。出于对意境的重要认识,现代园林设计始终将重点停留在对意境空间的营造与把握。

园林意境

意境,《辞海》的解释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意,审美体验或是审美意象;境,有情趣的自然景色。从这种解释来看,园林设计一方面为了达到“情景融合”的目的,应着力于对“境”的把握,从而为使用者带来“意”的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出自己对“意”的感悟,尽可能地发挥“境”的效用。园林只有结合意境,不仅是使用者进入空间,空间也反馈予使用者,才算园林设计最好的完成。这一点在流传至今而不衰的中国古典园林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园林是自然的空间组成部分。自然中并非处处皆有意境,各色山水才有了高下之分。园林的意境,不局限于其所依赖的环境本身,而是综合在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不论借景生情,还是超然物外,只有此时此地的园林境域与使用者的主观情感达成共鸣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的特征

在一定的地域,可以通过地形、树木花草、建筑和园路等的设计营建园林,在取于自然的同时还于自然。不同于曲艺音律、书法风格均有其特定的意境,园林意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园林的意境可以随着客观的时间流逝演替变化,包括日升日落朝暮改的时相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替的季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云的气象变化;园林意境可以随着自己的生命增长不断变化,随着花草树木的生长呈现龄相的变化。是为园林意境的特征。

园林的意境是综合艺术效果的体现,园林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必然要考虑到将园林变化过程中,呈现最佳状态且该状态发生频率较高的情景作为该园林的主要意境,将设计围绕该意境展开。历史文人常咏物抒情、托物颂志,造园如作诗文,园林设计者也应在营造不同意境的同时,表达其特定的情感特征。

古典园林意境造景方法

“道法自然”对萌芽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影响颇大。通过人为地叠山理水,将自然的山水凝聚于方寸间,是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意境可以触发人的联想,增强场地的空间感,是我国园林设计布局上的高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延续设计初衷,借助建筑空间构成的物境表述已拟定的主题。

由于意境的表达很多时候受限于时间、季节和气候,不同的地域故此才有各自的风格,如北方、江南、岭南等。外界对园林本身造成限制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可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常常利用如此产生的“虚实”,为意境“点题”,给予使用者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 如杭州“断桥残雪”、扬州“四桥烟雨”等,均是利用虚实的结合,完成园林的艺术品。

虚实相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分景、隔景、借景等设计手段组织空间,在保证移步换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们对空间的想象力,扩大空间。是为“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处。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唤起使用者共鸣,是园林意境营的进阶层次。诗、画的使用,升华了场地的精神,丰富场地使用人的情感体验,亦是我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段。

大自然与缩影,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情与景,相互补充,保证“意”与“境”的高度统一,共同完成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营造。

意境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淼庐为例

淼庐是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一幢独栋住宅。之所说得天独厚,是因为位于美丽的云南丽江郊外,玉龙雪山脚下,依山傍水。建筑的坡屋顶迎合山势,中有水院,外环水池,被三块镜子一样的水面安静托起。

图1 淼庐全景图2 “没有边界”的广场水面

玉龙雪山脚下原是一片开阔的平野,四面环山,前有玉湖,山石斑驳,树影婆娑,是一处色彩与质感俱佳的世外桃源。如何在此处营造一栋建筑且符合这里的气质,是设计者需要挑战的难题。它需要“生”在这里,浑然天成,亦要体现自己的意境;建筑的气质为主,技术为辅。

为了让这栋建筑在平野之处独立而不特立,与周围美景融合并纳为己用,设计者需要将其建设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其采用的具体手段与古典园林意境造景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必叠山理水,建筑只需将自己融入其间。建筑被置于利用山脚碎石筑起的平台之上,如果从低处走向建筑,眼前看到的是和山体颜色相仿的碎石墙,而非突兀地建筑主体。只有走进石墙内的门洞,踏过几级台阶,才能看到位于空旷平台上的建筑。这种开放空间的建筑表现形式,增强的建筑本身的固有气势。

广场用大小、颜色相仿的卵石铺地,镜子般的水面边缘整洁,一直延展至广场的边缘。这一手法隐去了广场的边界,增加的场所的开放性,也使设计本身更宜融入自然。

建筑通过体块、屋顶转折关系和植物的搭配体现层次、营造空间,巧妙地将虚实结合,将建筑背景隐于山体。建筑本身的语言与情感,与天然之景相辅相成,又各有味道。

建筑师李晓东说:“有时候,一个建筑其实就是一个激活点”,一个对特点的地域,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激活,于是,风景中有了人文的一笔轻轻勾勒,风景也被激活了。”他的建筑,正很好地体现了自己建筑设计的意境以及意境对园林精神世界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意境空间造景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从淼庐的案例不难看出,设计者取既往之精华,从时下人们更为理解和崇尚的角度出发,构建理想的意境,这在设计手段和技术上是不难实现的。除了更为娴熟的叠山理水设计手段外,现代园林设计的空间组织形式依然延用延伸空间和虚复空间的“虚与实”意境营造手法,扩大空间,增强园林景深,丰富空间类型。随着科技手段的加入,视、声、影、光、香等虚景的创造将更为精彩。

意境为园林设计的主旨,确保园林景观的形式更为多样,特点更加丰富,具备多元性和自由性,为园林的发展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一个有意境的园林设计,亦会避免城市继续出现繁乱芜杂、缺少灵魂的设计,避免技术的喧宾夺主,从而确保精神的延续性。

结语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5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概况与影响

1.我国古典园林分析

随着人们眼界不断开阔,对美的理解程度也日益加深,因此对生存环境美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要求我们不但要从园林的形式上去理解天人合一的意思,还要从更加科学、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园林是一种为人类营造优美环境氛围的艺术,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乐趣的氛围是其最主要的任务。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以自然风景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享誉世界,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重要的篇章。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特点,且园林中的植物搭配相得益彰,堪称人间仙境。

2.现代景观设计概况

2.1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景观设计中的景,即物质世界之内的所有可观摩之物,一般指环境,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景观设计中的观,即人在环境的范围内,对其所具有的感受,包括触觉、知觉。景观设计指的是根据特定的思想内涵、社会功能及审美趋向而进行的景观规划。

2.2现代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①经济原则,具体指费用、空间与时间均得到合理的利用。②适用原则,指的是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设计导向,各种设备、配置与动线满足人性化要求。⑧美观原则,包括在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的享受,一般主要指视觉上的美观。

3.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3.1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

(1)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2)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

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3.2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3.2.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3.2.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2.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4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6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