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1
关键词: 读思言模式 初中英语 模式应用
一、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2015年12月,福建省仁爱教育2015年英语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几场专家讲座和现场阅读教学片段展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后让人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福建师范大学黄远振教授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深层教学设计”的讲座,黄教授指出,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浅学浅教现象,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停留在“浅教”层面,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只注意词汇拼写和句型结构分析,忽略课文深层结构或内涵。其主要特点就是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的教学方式,复制了大量的知识却不知何以用之,轻视基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由于老师的“浅教”,造成学生的“浅学”,即学生的学习为浅层学习,是一种简单的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特征就是一种基于外在动机的学习和基于记忆的学习。
二、“学思言”阅读教学模式
从知识水平的六个层次来看,识记和理解属于浅层次思维,它们以简单的描述、记忆或复制知识为主;而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四个层次属于高层次思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英语教学应该注意“深教”,即思维教育、学思结合等,从而引导学生“深学”,即获得知识理解、内容整合、建构思维、迁移应用等能力。黄教授针对“浅学浅教”现象,提出了“深层阅读”概念,即对文本能“解其气,知其意,明其理”。深层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要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情趣的文化积淀,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深层阅读教学以恰当的方式制造“认识冲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个人化理解文本,思索文本隐含的意义,激发学生表达欲望。黄教授提出了“读思言”阅读教学模式,读,包括导读、默读、朗读等;思,包括思索、探究、交流等;言,包含读和写两种语言表达技能。“读思言”模式符合英语语言学中的习得”输入―内化―输出”这一概念。
从平时阅读教学听课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阅读教学仍停留在浅教和学生浅学上,对深教与深学缺乏思考和探究,因而阅读教学经常就是词汇、词组、句型结构等的肢解式简单教学,对篇章结构分析、整体意思把握、文本内涵深层次理解等做得很不够,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重构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等。因此,阅读教学方式不当,常让学生失去阅读的乐趣,败坏学生的阅读“胃口”,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案例及存在具体问题
下面以一堂课堂实例说明大部分老师平时阅读教学的情况,话题是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Section C,Ia,Read and understand,My Home。
Step1 Listen to 1a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tep2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1b.
Step3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d out the proposition phrases.
Step4 Write the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them.
Step5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Step6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like love doing/to do sth.;in/on the tree and so on.Then get some students to translate som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Step7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m down.
Step8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by themselves.
Step9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My Home”.
本节课,老师似乎为了教学而匆匆把任务完成,听课老师听完后觉得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更何况是学生,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黑板上的那几个例子。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把握阅读教学要求,侧重语言点的讲解,忽略引导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2.缺乏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没有导入、过渡等起承转合环节,设计问题没有把握文章的要点,没有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3.缺乏语境设计,没有提供英语实践机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思分离,学生没有思维表达机会,更无法达到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课文重构、迁移运用等能力的目的。
四、创意设计
基于黄教授的“读思言”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重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深学深教”目的。
教学目标:
1.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words,phrases and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to describe their homes;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unders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3.Enabl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love to their homes freely so that they can be aroused the awareness of the love for their family.
创意教学设计:
Step 1 Preparing
1.Show a picture of a house on the screen and learn the names of every room.
2.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room and the reason.
Step 2 Understanding
1.Fir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2.Second reading.
Put the name cards of the rooms and places in the right places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on the backboard.
3.Third reading.
(1)Find out and underline the proposition phrases
(2)Pair work
Step 3 Exploring
1.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to describe the home.
2.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3.Talk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Beginning This is my home.Bodygarden flowers(in the center)no trees?摇roomthree bedroomsa study(at the back)a living roomkitchen and dinning room(on the left)bathroom(on the right)?摇Ending I love my home very much.?摇
Step 4 Expressing
1.Imagine anything then can do in their favorite rooms and places.2.Talk about their ideal homes and draw the pictures.
Step 5 Homework
My ideal home.
本节课主要按照“读思言”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读的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三次读文本,完成不同的任务。三次阅读任务设计,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基础。思的部分,在读懂文本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寻找描述方位的不同句型结构,分析篇章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和复述文章,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表达能力及整体语篇的理解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形象展示文本的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为写作输出做很好的铺垫。言的部分,创设贴近生活的语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谈论他们在不同的房间能做的事情。最后,要求学生以笔头形式写类似的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2
【关键字】]大语文观 立体化 语文阅读 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一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二是强调“文以载道”,但这里的“道”主要指思想教育。而大语文观则强调语言文字是各种知识的载体,所有学科都要通过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来领悟观点、概念、内涵、外延、逻辑、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不仅仅是一科学问,还是所有人类文化的基石,是解开所有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大语文观要求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用系统性的思维、多元化的视角、发展性的眼光思考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读懂语言文字,还是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知识等,再到结合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或者科学知识用通畅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环节,而如何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们还必须明确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求。
1高万祥先生提出:阅读教学设计有这样的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关键的是12个字: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这和语文教学的立体化设计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什么是立体化教学设计?下面进行了探讨。
1、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含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共存、兼容等特征,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立体化教学则应该体现在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方面,它必须使学生得到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多方位的情感升华,达到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动机与效果协调一致的效果。
立体化教学必须始终贯彻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这种教法,教师应把教材里那些理论性强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从而减弱知识难度,增强理解力,相对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立体化教学设计
要实现立体化教学前提是要设计好立体化教学。本文重点从教学目标的全方位、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教学策略的多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渠道、教学过程的多阶段、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立体化介绍立体化教学设计。
①教学目标的全方位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立体的。②钱梦龙先生提出他对于立体化课堂的理解:“我们听名师或优秀教师的课,常常会感到教学内容的厚实。在这样的课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陶冶、意志培养、个性发展……浑然交融,汇成一股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巨大影响力,学生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无知者变为有知,少能者变为多能,愚笨者变为聪明,懦弱者变为坚强,懒惰者变为勤奋。听这样的课,既感到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却又无法仅指其一端,只觉得一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其功能是综合的、多维的、全方位的。这种感觉,叫‘立体感’,这样的教学,就是‘立体教学’。”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立体化。
阅读教学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字、词、句、篇方面的知识;2、听、说、读、写实际技能;3、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实际技能;4、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学习方法;5、阅读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目标应该始终牵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②教学内容的多层次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立体的。③袁卫星先生在《精神生产,有效阅读》中写道:如果要给基于写作的阅读分层次,那么,首先是“读”,读通全文,读出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也即泛览、感知;其次是“解”,解析要点,解出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也即精研、沉思;再次是“悟”,悟出内涵,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也即体会、创造。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另辟蹊径,我们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境出来。以《清明》为例,将它作“小令”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词的节奏明快,一扫原诗愁绪。如果我们读成“短剧”:“清明时节(时间),雨纷纷(背景),路上(地点),行人欲断魂(人物神志),借问酒家何处有(对白)?牧童(人物)遥指(动作),杏花村(远景)。”剧情展开,只见细雨中,行人快速穿过田间阡陌,向杏花村酒店走去,留下长长的空白,暗示人生匆匆,寄寓无限惆怅,则又是一种意义。这两扇“风景”都不错,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可见,语文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在解读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大体了解到具体掌握的过程,使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多项教学环节一次或同时进行。
③教学策略的多功能
语文教学的策略是立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要争取教学功能多元化,即由传统教学追求的“百发百中”教学思维过渡为追求“一发百中”的现代教学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一对一的教学设计思路,每一步教学策略都应包含立体的教学功能。
教学过程的立体化,主要是通过教学策略的立体化来体现的。立体化提问可以详细说明教学策略的多功能。课堂提问是一门组织教学和启迪学生的艺术。传统语文教学泛滥提问现象严重,就是提问的单一性所致,提一个问题就是指向一个答案,提问缺乏立体性。现就这一现象提几点主要策略:A、采用不同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二难推理的提问,也可以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还可以是接龙式提问等。B、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可从不同角度设计多个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学习。C、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意识,引导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同学挑战、向自己挑战,可以提自己不知道但很想知道的问题,虚心地向周围的人请教。D、多提困惑性的问题,少提刁难性的问题。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困惑才会有学习动机和行动。总之,问题提出不只是少数人能回答是衡量“问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立体化了。一方面,全体学生都接受和理解了知识和锻炼了思维。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思维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培养和锻炼。对任何内容的教学,都必须引导学生尽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思维方式。
④教学方法的多渠道
语文教学的方法是立体的。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空白教学法”、“双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课堂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课堂的灵活多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读”。④高万祥先生指出: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多好。高中语文教师大多不重朗读或不会朗读。抑扬顿挫地读,深情并茂地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人范读,集体齐读;从头到尾诵读,分角色表演朗读;台上读,台下读;坐着读,站着读;睁着眼睛读,闭着眼睛读;端坐身姿读,摇头晃脑读。不要以为高中生用不着如此“小儿科”式的方法了,其实,语言感觉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都离不开一个“读”字。另外,让学生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大胆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语感。
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让课堂活动生机勃勃,启迪学生思维立体化,使语文课堂实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⑤教学过程的多阶段
语文教学过程是立体的。通过语文教学的多阶段来表现其立体感。用“立体思考”方法安排阅读教学结构,发挥教学的立体功能。“立体思考”是全方位地把纵向、横向、环境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它与直线、平面、单层、片面的思想方法相对立。
(一)纵向递进
即根据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安排阅读教学的程序。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学生是在掌握教材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的。“立体式”阅读教学以学生学习课文的程序为其教学结构的主干,其程序为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前后承接,层层递进。感知阶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阶段:弄懂课文的词、句、段及全文内容。在这个阶段,强调入情入境,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和理的启迪。积累阶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记忆生字和语言材料,积累词汇、句式,背诵课文,提取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积累自然知识、社会常识和思想法则等。运用阶段:在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运用,如选字填空、用词造句、说话、仿说、仿写等。这一程序除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去认读、理解、表述、体验、评价以外,还根据当前阅读中的缺损现象强调积累和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横向联系
1.根据学生识字的心理特点,在阅读全过程中识字。学生理解字义习惯于直接理解,若将理解字义与学词、学句、学文结合起来,则容易理解和记忆。“立体式”阅读教学强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与写字。感知阶段以字音为重点;理解课文阶段以字义为重点;积累阶段以字形为重点;运用阶段巩固生字的音、形、义的统一联系。阅读教学中,这样教学生识字,符合学生识字的心理特点,能减少或消除过去先识字后阅读所造成的知识上、认识上、心理(情感、意志)上的梗塞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和学生活动的有效率。
(三)立体发展
所谓立体联系,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主动地进行立体联系,通过其立体联系对阅读的能力要素进行联系性训练,也就是通过立体联系发挥教学的立体功能。在《孔乙己》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用“为什么要用个‘排’字不用‘摸’字呢?”来提问,学生会结合上下文分析,也可能想象动作的情形,也可能体验孔乙己的心态,体会到用“排”出的五文大钱,表现了孔乙己的矜持和自视清高。学生在脑子里便默默地选用和组织词语,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个过程,不仅使他们自觉地掌握了有关的字、词、句,而且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样,教师的一问,引发了学习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的联系,并通过要素联系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动一举几得,发挥了教学的立体功能,加速了学习系统的全方位发展。
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语文教学评价是立体的。它是通过评价的多元化来体现的,给予学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四、结语
本文只是粗略地论述了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立体化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对立体化教学设计还应该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源情境、教学媒体呈现方式等方面考虑进行多维设计;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多层次上还应该结合各学科的交叉,语文教师应该全面地灵活地考虑各种影响阅读教学立体化的要素,才能实现课堂结构的饱满和内容的饱和。
参考文献:
①高万祥 写在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 2002年11期
②钱梦龙 引而不发,跃如也【J】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7月18日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3
PISA报告指出,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生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阅读测验的平均分数反映了一国的教育品质,“今天,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可能会决定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如果绝大部分的中学毕业生阅读能力都在平均水准之下,那么未来的劳动人力很可能缺乏必备的技能。
中国不是经合组织成员,因此无从判断中国学生的PISA测验成绩。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学校教育应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建立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基础上。新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在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教知识"的层面上,总是面面俱到地向学生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这种类似于“生理解剖学”的阅读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琐碎之中,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知识生产的速度惊人,如果仅以积累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目标的话,那实际是挂一漏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阅读教学不实施方法上的变革,如果不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阅读能力的提高上来,中国的下一代是没有希望的。
阅读能力的提高别无他路,只有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去逐步培养。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有很多阅读活动,但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这种阅读实践不是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实践,教师常常用细致的讲解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被限制在在教师的见解与文本的夹中,学生创造性被极大的压抑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下神圣的“讲坛”,主动实施教法的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完整的阅读归还给学生。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担当“介入者”的角色,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一位特级教师在《奇特的激光》教学中,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速读全文(15分钟),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批注。
2、批注文章所写的各部分内容,明确共写了几个方面。(教师巡视。)
3、列出课文的说明要点,标出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教师巡视,一学生板示说明要点,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4
关键词:低效;优化;有效对策
一、近年中考阅读命题的普遍趋势
近年来,英语中考的阅读理解文章从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也是相对区分度较大的题目。有不少文章都是从原版的材料中节选的,三篇文章由浅入深,考题也是由易到难的。英语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大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体裁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总之,阅读理解是对学生全方位、多侧面阅读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命题的趋势。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低效现状
尽管每个教师都明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逐渐上升到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在初中英语《新目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仔细进行分析,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低效现象存在:
现象1:教学方法程式化。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爱使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是就文章中的叙述进行提问,没有更深层次的含意;接着让学生机械地跟着录音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和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填写课文下面的表格等等。如此这般的阅读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影响了许多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既不能有效地推断所读文章的要点,也不能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正确的把握。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是缺乏潜力的,这样的操作肯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现象2:过分忽视语法。
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谈语法色变,总把语法教学放在一个非常暧昧、尴尬的位置。有些学校的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课外阅读来上,有时甚至简单地划划词组和对对答案。回想上世纪80年代,在老教材阅读教学时许多教师过多地偏重了语法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十几年来,我们教师对这种状况一直在进行改革,虽然已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也有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应有的必须正常进行的语法教学部分,未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
现象3:处理生词简单化。
处理《新目标》阅读材料中的生词一直让许多教师感到棘手,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也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而已,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如果学生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离,特别是很多关键的高频多义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到位的,以至于下次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即便老师教过的词对他们来说仍然感觉是新词,会导致全无印象。
现象4:滥用多媒体。
当今,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确实已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中了,但多媒体若使用不当或过多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失去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这样就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的滥用或泛用会阻碍学生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的提高,在一程度上也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新奇思维的探究心理。
三、《新目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为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对策1:有效利用阅读策略感知信息。
模式化的师生一问一答式的阅读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阅读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方法,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独到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鼓励每位学生都能较轻松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还可以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辩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样通过阅读,能达到较高的教学认知目标。
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记叙性的阅读文章,可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时间、空间、过程的顺序与关系,引导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全面理清文章的脉络,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目的。对于说理性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是可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每个段落提出一个问题,再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式的讨论寻找答案,将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
对策2:借助语法理解句子,正确获取信息。
阅读教学也不能一概否定语法的作用,因为借助语法才是正确地理解所读语言材料,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初中英语阅读文章中,结构复杂的复合句、长句和难句很多。我们可以先就阅读课文的信息载体作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运用情景引入新课文。②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③介绍本节课阅读策略,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策略仔细读课文。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⑤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信息填写,其他同学一起在书上填写。⑥全体根据黑板上的信息复述课文。
对策3:正确把握语篇意义,尽量扩充词汇。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在阅读中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词汇思考题,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样能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学生在猜测词义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能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和扩展。在语境中有效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词汇,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和发掘文章的内涵,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策4: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达成目标。
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观察的能力,过多地或不恰当地运用媒体只会简化阅读内容和降低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在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提高阅读理解的难度时,适时和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只有画面的回忆,缺少了对文字意境的想象,阅读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游戏。
对策5:优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是阅读教学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设计问题和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得体和精致,就能迅速把学生轻松引入问题情境,同时激发起他们探知和阅读的欲望,并且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考,对今后的发展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质量,保证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梯队性,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在事先有所估计,教学过程中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分析都要有所考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2.掌握阅读节奏,有层次地加以引导。
(1)鼓励学生快读,捕捉全文大意。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的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等,并能让其在阅读材料提供的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词义,然后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先不要看课文。坚持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2)指导学生精读,把握全文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即教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句、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并且把重要语言点发挥下去。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要求他们用绘画或动作等多种方式演绎出来。
(3)启发学生深读,领悟全文内涵。
阅读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启发他们深读文章,发挥他们的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自学英语的目的。
3.改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量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4.开展具体读解,注意阅读过程的反馈调控。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展开具体读解。这个环节里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最后概括、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英语教师共同的追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阅读课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确保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切记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路:导入激趣、营造氛围、读中求知、练中强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6
一、引言
二、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形成与发展的简析
(一)提问式(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和体现外语交际教学思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提问形式代替了单纯的讲授。通过设问、解答、帮助、指导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增多,从而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阅读教学的提问自然涉及到问题的设计。由于我们教师更多注意到的是提问的量与面,因此在教学上引发一些负面的作用。如:
1.控制性教学活动过多教师针对文章提出一连串问题,弄得学生忙于应付(回答),缺乏思考空间。
2.提问的角度把握不当许多问题属是非题。这种低层次的语言操练活动使得学生对阅读文章里的语言认识与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上。
3.综合性思维训练不足问答式教学贯穿全过程,有时只能在几个学生的范围中进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诱发学生进行综合性思维活动的内容。这样,就无法为多数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实践经验积累与发展的过程。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问答式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它是基于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启发式阅读交际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就比较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从师生的双向交流转向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教师较为自然地融入学生之中,并与他们建立起对话式伙伴关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步骤,如阅读话题的导入、教学环节的过渡和语言点学习等等时,常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情景。通过声情并茂的呈现、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等多项有效教学行为的交替运用,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感受与思考文章的内容以及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有时多维性问题的提出也会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的现场观察、凋研与思考,笔者发现对话式教学模式在目前阅读教学中运用时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教师过于注重情景的设计,往往一堂课中几个教学事件的情景设计互不关联,或脱离教学内容与话题主线。
2.问题代替活动,回答代替互动由于教师急切盼望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原本设想的一种语言交流就变成了应答,如:(1)反映在提问上,力求一堂课不重复叫某一学生,而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2)对话设计通常从教学情景出发,有时会远离或超越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无话可说;(3)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若教学演示与铺垫不够,相互问答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问题代替了活动,回答代替了互动。
3.阅读逻辑与思辨能力发展的问题依照阅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点,通过阅读活动学生既要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篇章布局、结构,又要掌握新的语言现象、文法结构,并达到初步运用的程度。若单纯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阅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因为教师注重创设便于口头对话的交际教学情景而忽视了情景的主题性、连贯性和梯度性;忽视了“交互性语言教学”(英国,里韦尔斯,1997)的多维性:在阅读中读者与读物的交互,交互式写作,交互式视听,图文、实物的信息传递与教师表述和学生理解、表达的相互关系,人际合作等方面的交互特征等。所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仅停留在某个层面上,难以解决学生阅读逻辑与思辨能力发展的问题。
(三)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
济南大学张为民在《谈“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对“讨论式教学”的概念表述如下:“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有别于课堂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模式展开涉及的不同纬度上具有特殊规定性。这种模式由教师备课、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
去年上半年,温州乐清中学已经把这种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很有意义。最初笔者到该校听一节讨论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课(课题是高一下23单元第91课THERESCUEOFABUSIMBEL),并因此引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1.听、说、读、写的权重与课型的关系;2.问答式与讨论式活动形式设计的差别;3.活动类型与问题设计层次的关系;4.语言实践与阅读教学目标的关系;5.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系;6.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与阅读题材、体裁的关系。
下半年在市高中英语阅读活动教学研讨会上展示了一节讨论式阅读教学课和一节阅读活动教学模式研究课。此次讨论式阅读教学课还是由乐清中学那位教师设计并执教。课题是"WhoMovedMyCheese?"AsummaryversionofthestorybyDianaWieland.教师改编了此文章,课堂教学程序大致如下:情景导入—设问—阅读—疏通、理解—深层问题—讨论、扩展—结合实际再讨论—总结—布置口头和笔头作业、加强语言实践。总体来说,这种阅读题材与体裁比较适合讨论式教学模式。然而即使阅读材料适宜,在应用该模式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受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外语学科教学特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限制。若要真正落实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精神,教师在备课前需做大量的工作,如:1.选择或改编既适合于讨论、学生又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题材;2.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经验(直接或间接);3.最好课前(提前几周更佳)布置有关讨论任务,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材料,因为这直接影响讨论的效果与质量;4.讨论话题时所用的语言应尽量控制在学生语言能力所及的范围(对此教师应当有预测),否则,就会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模式有观念新、思维活、语用强等许多优点,比较适用于高中阅读教学。基于以上几种模式的探讨和实践,近两年我们开始研究并尝试构建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
三、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
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是博众家教法之长,同时吸收了最新的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以R·M·加涅等所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为理论依据,以阅读课堂学习任务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综合活动教学模式。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若从帮助(facilitate)学习的角度出发,必然把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到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达成的活动过程。
加德纳把学习结果分成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我们常用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加涅讲的言语信息,也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加涅认为技能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律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信息加工心理学则用程序性知识来解释这三类技能。这些技能都是概念和规则对人的行为控制。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就是依据加德纳的学习结果理论来分析学习任务,即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学完后将会做什么”而不是“学生要学什么”。在教学步骤设计时至少体现两种目标:1.本课题“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终点目标”;2.“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使能目标”。与此同时,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理念来思考与决定哪些“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在教学步骤设计中充分体现并融合了现代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先进思想。强调了语言的交互性(InteractiveLanguageTeaching)、语言交际学习的任务性(theTask-orientedCommunicativeApproach)和语言教学的反思性(ReflectiveTeachinginSecondLanguageClassrooms)。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正因为“学”有许多有序的阶段,“教”才有这些阶段。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则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不出现。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中的教材处理、教学内容重组和教学事件排序等都应用了以上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原理,并据此导出相应的阅读活动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四、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框架
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观察学生在课内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表现并对其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一种既灵活、操作性又较强的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阅读活动,同时,学生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也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该模式主要框架表述如下:任务型阅读活动多元教学目标的权衡课堂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阅读活动层次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组合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思。
(一)任务型阅读活动多元教学目标的权衡
1.教学分析
首先,依照加德纳“教学设计原理”的教学思想来澄清阅读教材所处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做好目标迁移的准备工作,从宏观上划分、增减、重组教学内容。如:SEFC1AUnit12Lesson46ENGLISHONTHEAIR是有关英语广播的话题,生词极少,语法在初中就接触过(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而且又是47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总目标及目标迁移工作可以这样认定:(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ENGLISHONTHEAIR"更广泛的含义。即:英语节目的播出不仅局限于Radio,因此要增加相关话题的阅读材料;(2)借助各项活动训练阅读技巧,习得相关阅读策略;(3)通过课内信息的输入、记忆、加工及有效输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然后利用目标迁移原则设计一项真实性任务在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或课后完成。
2.任务型阅读活动目标的确立
确立主要学习目标,划定教学活动的主线。比如,以"ENGLISHONTHEAIR"的话题为主线,拟定下列“终点性活动目标”:
(1)GetSs(studtens)togainsomeinformationaboutBBCEnglishandCCTVEnglishprogramsthroughreadingtasksdesignedbytheteacher;
(2)EnableSstointroducesomeEnglishprogramsbroadcastedontheradioorTV;
(3)Learncertainreadingstrategiesthroughvariousreadingactivities;
(4)Fulfillarealtaskashomework:"WriteapassagetointroduceourschoolEnglishBroadcastingStation"withChineseinstructionsprovided.
支持“终点
性活动目标”—“使能目标”:
(1)Memorizesomeinformationthroughpairworkandproducetheresultintheformofreporting;
(2)Makeupadialogueaccordingtothesituation;
(3)Guessthemeaningofsomespecificwordsinthesupplementaryreading(suchas"AroundChina")basedonthelanguagecontext;
(4)ExpresstheirownideasandpreferenceofEnglishprogramsthroughdiscussion(groupwork).Thisstageinvolvescooperating,mind-working,languageprocessingandpreparingfortherealtaskfulfilling.
(二)课堂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
1.学习任务的选择
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基于阅读活动目标的确立。针对本节课的“终点性活动的目标”,分析其相关的“使能目标”,陵得学习任务的目标与阅读活动的目标一致,并据此导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即学习任务的选择。我们在进行学习任务选择时必须分析构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因素。DavidNunan认为学习任务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Goals——各个具体学习任务的目标;(2)Input——构成学习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3)Activities——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学习任务的选择首先会涉及到“任务目标”和“材料输入”这两个方面。现以SEFCBook2A,Unit4,Lesson15ChinaDaily为例,选择以下学习任务:
(1)Lead-inTask:
Goal①:GetSstorecalltheresourceswhichnews(especiallyEnglishnews)isusuallyobtainedfrom.
Input:WatchandlistentotheselectedpartofnewsfromTVprograms.ShowSssomeEnglishnewspapers.
(2)While-readingTask:
Goal②:GetSstogainmoreinformationaboutChinaDaily.
Input:LetSsreadthetextofLesson15ChinaDaily.
(3)Post-readingTask:
Goal③:Fastreadingtechniqueandword-guessingskill;efficientapplicationofdictionaryandindependentlearningstrategies.
Input:Selectanother3piecesofnewsfromChinaDailyassupplementa
ryreading.
(4)Language-applicationTask:
Goal④:GetSstoconsolidatewhattheyhavelearnedinthisperiod;producewrittenEnglish.
Input:Aschoolnewspaper“今日平中”inChinese.
2.学习任务难度的确定
在选择学习任务时须考虑构成任务的第三个主要因素:Activities(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然而要设计活动首先就得对选定的任务进行分析、定级。DavidNunan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输入材料的因素。阅读文章的编排、文章的题材、体裁等都会直接影响材料的难度。如:2002年4月我市高三英语阅读活动教学公开课中的阅读材料"AdvancesinComputerTechnology"选编于“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由于该文章的语言编排、文章长度、话题等方面都超过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我们在尽量保持材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对文章的长度、语言进行改编,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难度。(2)学习者的因素。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图式、态度等因素。又如:学生对Computer的发展历史知识背景等比较缺乏,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又不增加Input任务的难度,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Computer图片,以交谈形式让学生获取两个方面的背景知识:Computer应用的领域及发展进程。(3)活动因素。由于强调材料的真实性,通常使用简化活动的要求或形式来控制任务的难度。例如:Lesson15ChinaDailyLead-inTask的Input中有twopiecesofnewsbroadcasting,语速较快,学生很难一下子把握住新闻的要点。我们通过问题的设计来降低视听活动的要求(DoyoustillrememberwhathappenedintheUSAonSeptemberlth?October7thisalsoagreatdaytousChinese.)从而使学生在视听两条新闻前把注意力集中到下列这些关键词上:TheFirstNews:September11thNewYork''''sWorldTradeCenterwasslammedintobyterrorists.TheSecondNews:October7ChinesesoccerteambeatOmanby1:0andreachedtheWorldCupfinals.这样,就确保了Lead-inTask活动的有效性。
(三)阅读活动层次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组合
如何通过活动的设计使得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我们还得分析完成任务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连贯性等方面的问题。
·层次性(即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理解性活动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交互性活动。
·多样性:(1)活动组织形式(individuals—pairs—groups);(2)活动方式(listenorwatch,speakorreport,readorskim,scanetc,writeofdraw...);(3)输入手段:网络、计算机、电教、多媒体、传统板书等。
·连贯性:依照学习任务目标及活动的主线,使活动内容前后安排连贯,起转承、铺垫作用。
·系列活动设计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阅读活动层次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组合可以用下列图表来说明:
学习任务和阅读活动的有机组合示意图
附图
下文以"ENGLISHONTHEAIR"其中的一项学习任务为例,具体描述其组合:
While-readingTask1:WhatprogramsdoesBBCEnglishbroadcast?
Goal①:
GetSstoknowsomethingaboutBBCEnglish
Input:
Get
Sstoreadparagraph3carefullyandasfastaspossible.
Activities:
活动组织形式:个体活动(Individuals:TeacherStudents);活动层次(理解性)Collectthefacts—theprogramsbroadcastbyBBC;活动方式:读说
While-readingTask2:Whichprogramdoyoulikebest?Why?
Input:
Sswillscanparagraph3againbythemselves.
Activities:
活动组织形式:双人活动Co-operativework(discussinpairsandreporttheirpartners''''interestsandreasons.)活动层次:①理解性:Imitatewhattheyhavelearnedfromthetext.②控制性:Memorizewhattheirpartnershavetalkedabout.③半控制性:Producethelanguage(Useone''''sownwordstoreporthisorherpartner''''sopinion)活动方式:寻读说、交谈转述。
说明:上述的理解性和控制性活动对半控制性活动起着铺垫性的作用。
While-readingTask3:GetSstomakeupadialogueaccordingtothesituation"SupposeyouarechattingonlinewithafriendwhoisworkingforBBCEnglish,pleasemadeupadialoguewithhim:Where;Forwhom;Whatprograms;Howtofindoutinformation;Howtopickup;..."Thesewordsareshownonthescreenthroughacomputer.
Input:Basedonwhattheyhavegainedin"While-readingTasks1and2"skimparagraphs4,5
Activities
活动组织形式:双人活动:Chatinpairs.
活动层次:
半控制性:Languageapplicationinasupposedsituation;Mostanswerscollectedfromthetextorbasedontheirexperiences.
活动方式:掠读说(编对话模拟交际)
说明:GetSstogainsomeinformationabout
BBCEnglish是本节课“终点性活动目标”之一,而(1)Memorizesomeinformationthroughpairworkandproducetheresultintheformofreporting.(2)Makeupadialogueaccordingtothesituation.是其“支持性目标”。While-readingTasks1and2的阅读活动是While-readingTask3的预先铺垫,阅读活动与学习任务如此组合体现了阅读活动的逻辑性和学科学习的规律性。
(四)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思
1.评估
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通过本节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会做什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一致性:整堂课的学习任务和阅读活动设计的组合与预期的学习结果一致性。2)有效性:活动过程的目标性、层次性与链接性的有机结合。3)能动性:活动应当以意义为中心,任务的焦点就是解决(或为解决将要面临的)某一交际实际问题。任务与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动性。4)交互性:阅读活动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如,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读者与读物的交互活动;学习者与多媒体的交互活动;生生交互式的转述(report)或写作等。5)发展性:阅读活动要在学生原有的言语能力、心智技能基础上进行提高并有机渗透学习策略;阅读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思维的发展。例如:AdvancesincomputerTechnology阅读活动课中的“发展性”阅读活动任务是这样设计的Task:Ifyouwerethewriter,wouldyoustopyourpassagehere?Sowhatcouldbethetopicsentenceofthefollowingparagraph?基于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predicting的思维活动,从教师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对了答案:Oneharmfuladvancementincomputertechnologywasthecomputervirusinthe1980s.Input:Paragraph5.链接性的思维活动Activities:Doyouthinkthecomputervirusisanadvancementincomputerhistory?Whyorwhynot?引出SupplementaryreadingComputerHackers及最后的交互性活动任务:GetSstoreporttheirgroups''''opinionsaboutwhethercomputersbringaboutmoreadvantagesordisadvantages.
2.反思
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是基于每堂课后的教学行动反思的。因为不同的施教者、学习者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及学习任务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因此模式应用也会不尽相同。教学模式是艺术定格,艺术则是模式的发展。发展教学模式首先要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思考,加深对外语教学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批判性地反思教学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各步骤提出问题,通过科学研究予以解答,同时修正、调整、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调控、帮助为辅的互动式阅读交际教学。该模式的课堂结构具有动态性特征,学习任务与阅读活动层次组合的程序描述了学习任务在实际授课中的编排顺序和学生在何环节、以何种方式参与预期安排的活动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行为,教师就需要即时进行调整。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相当程度取决于活动的设计和行为目标的一致性。循环性的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本学科教学理论认识的加深,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荣固:“把问答式教学改造、提升为对话式教学”,《中小学教育,教学探讨》2001年第2期
2.WilgaM.Rivers(1997),Interactive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
yPress。
3.张为民:“谈‘讨论式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R·M·加德纳,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6.DavidNunan1989,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