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1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3-01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与传统学科的教学在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伴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也加大了投入,但是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本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持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关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F,教师注重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应用性较强的汁算机基础教学来说,教师更应当让学生成为计算机基础课堂的主人,教师审需妥做的是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认真组织和设计自己的教案,并把学生积极引导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人格的完善。
二、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对职业计算机学校来说,对学生的培养应当以社会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问时,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泌在不断更新,以,掌彼也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
三、进一步完善教学译价体系,实现考核樾式的创新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谍是门应厢性很强的学科,职业计算机学校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成的提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需要加强学生学习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模式,只能在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并不能真实体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四、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如何让其兴趣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职业计算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索质,为瞬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斯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杨晓丹.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19).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中职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在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投入,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得以蓬勃发展。新世纪的中职学生应该是既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由于地域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职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形成了很大的差异。最近几年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计算机课上,我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了问卷统计,统计的结果是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另外有些学生几乎没有摸过电脑,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和聊天,但计算机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针对基础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旧在“一刀切”,吃“大锅饭”,还在采用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这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产生极大的障碍,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色。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是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中职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现象严重
中职教育是一个聚集城乡各地学生的大学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了解程度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知识。而有的学生则毫无计算机概念。
2.2 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僧多粥少”的现象很普遍。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很强的层次性,通常要求新生先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二年级再开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因此每学期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带有集中性,而老师却很有限,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部分学校还存在基础授课教师教学与学生上机实习脱节的现象,这样使得学生在实习中缺乏和授课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非常的重要。
2.3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陈旧,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也是限于学时等方面的原因,局限于只讲考纲之内的内容,没有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实用性。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没用,用的东西没学,大大降低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4 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中职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各个教师在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巧上各有差异。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3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建议
3.1实施分层教学
学校应针对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差异非常大的现象,采取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考试,分为A、B两个层次,A班:考试成绩大于等于50分;B班:考试成绩小于50分。其中,考试成绩为60分及以上者,可以申请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直接参加“1+1+X+Y”课程模式中后续课程“1+X+Y”的学习。
通过分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确保实现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以合适的深度、广度、侧重点、教学方法等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得了、接受得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3.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教学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上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校园网,利用已经开发好的CAI课件,在网上自主学习,并能适时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探讨。远程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广泛地和教师之外的其他人交流。在这样一个全球信息共享、开放的大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从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而且还可以适时了解到现有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网络化,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目前,当务之急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树立、培养学生的网络意识,纠正其认为网络只是用来聊天、游戏、娱乐的错误意识。二是开发出体现先进教学模式适合网络教学的交互式课件及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3.3探索和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师资队伍
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统筹规划,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计算机基础教师除了具有教学、科研、教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外,还要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特别要熟悉计算机技术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机遇,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迎接这一挑战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学生能否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更新观念,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研究任务。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27-28.
[2]于平.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6).
[3]张启富,秦卫平,张民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形势和任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6(1):74-77.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任务驱动 教学 反思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好这门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目,计算机重在学生熟练操作并能完成教学中相关的任务,如全校或各班学生的成绩管理、毕业论文的排版和打印、会独立制作相对高质量的演示文稿及网络知识的学习,等等。那么,作为计算机教学人员如何使中职生用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做了如下反思:
1.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对象与普通高中生不同,他们普遍基础差,不会很主动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教与学的效果都不好。笔者在每次机房上课前,都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上机任务并展示给学生看,在老师用“红蜘蛛教学软件”传授新课后,接着布置操作任务,学生大约操练了15分钟左右,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当然,学生在台上操练时一定要有教学软件控制好全部工作站电脑,这样所有学生才能认真听和看这学生在台上操练。老师应该在学生当中巡视观看,针对学生的操作不当之处给予指出。最后,让学生返回座位,解控所有电脑,全班学生继续做老师刚才布置的操作任务,检查无误后,利用红蜘蛛教学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按钮,学生提交刚才的电子作业。这样,学生一定会将这布置的任务操作并完成好,并在新课结束前,布置下次要上的新课内容双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讲授与操练相结合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会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实际相关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使之毕业后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适应当今多变复杂的社会的需要。教师应该在教务部门安排的2节课每周的有限课时下(由于机房紧张,每周课时由原来的4节缩为2节),精心备好课,精讲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尽量做到少讲练而让学生多练,老师讲完后,马上布置电子作业,可以是口头布置,也可以通过红蜘蛛教学软件提前准备好的电子作业到学生各工作站上,学生打开电脑接收到的作业任务马上展开操作。老师中途询问并四处巡查各学生操作的效果,针对学生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可以采用个别学生调板的形式,因为学生在讲台上调板操作时,台下的学生更容易结合自己的操作问题,集中精力看和听,这样上课的收获更大,再让全班学生把没操作出来的题目再重新操练,反反复复,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动机,培养了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信心。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每次教师在机房主机上上完课后(如windows操作、word、excel、ppt等),都要发送课前准备好的练习给各工作站,等学生做好保存后,提交电子作业到老师主机,老师通过查找到的作业,挑选好的作业进行广播解释和表扬,作业做得出色的同学给予加平时分或表扬;也可以利用学生上课的积极表现和积极学习或请教,老师可将之作为学期末班级评比优秀学生或优秀共青团员的参考;老师会挑选质量不好作业进行演示播放,让所有同学查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果时间充足,就会随机让一到两个学生演示讲解,老师在下面倾听学生的演示操作,并适时补充解释。这样,学生之间会比较,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老师对作业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减平时分或罚扫一次机房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认真上课,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电子作业,做得好的同学越学越有劲,做得不好的同学力争上游,尽量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就发挥了榜样示范的作用,长此以往,效果确实不错。
4.自主学习与兴趣相结合
要学好计算机基础课,除了学校精心安排好完整的课程体系外,还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用来弥补课时不足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相结合的能力。因为计算机基础异于其他学科,前者重在操作中完成任务。计算机日新月异,教材发展和更新太快,专门靠老师讲几节课是学不好也学不通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生必须课后自主摸索探究学习,掌握基础课中万变不离其宗的知识,又要不断学好相关计算机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后者(如数理化外语等)重在理解记忆中学习,教材相对更新变化不大,老师今年备课的知识,到明年还都差不多。正因为计算机更新换代如此迅速,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当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和无限热情,哪怕是再难的练习,也不是问题。兴趣能使学生更自主、自觉、主动地学好知识课程,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每学期计算机组都会在业余时开办各种计算机兴趣小组学习班,吸引大量学生前来参加业余学习,人机各一台,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很多学生在兴趣班中自主学到很多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中专级和大专组学生每年参加省级比赛:如计算机基础操作、组装和调试、平面图设计Photoshop、动漫设计Flash等比赛,都能获得全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之类的好成绩,成绩可喜可贺,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计算机兴趣是分不开的。
总之,中职生要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除了要按照学校、老师的安排和积极引导外,还要不断创新,举一反三,利用有限时间自主发展学习兴趣及培养学好计算机素养和技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班级或学校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有强烈的再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意识,都能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专多能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4
一、教学导入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导入阶段并不起眼,但由于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开篇名义的地位,使其变得不可忽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就应该快速展现“亮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进行Excel常用函数教学的时候,笔者先与学生进行了“猜数游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谁最理智”的好奇心开始新课的学习。教师把学生在游戏中猜到的数字记录下来,便形成了工作表的原始数据,而游戏的要求——求出大家猜数的平均值,则被用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导入阶段,设置游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二是通过游戏来导入所要学习的内容。考虑到本阶段的作用和特点,在此设置的游戏要简单易操作,还要能紧扣教学内容或能直接启动项目。
二、教学实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视教学实施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此阶段是学生从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运用新知识的重要阶段。相对于导入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较为漫长,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了该过程的重点。而现实情况是,因为课本内容都是按照项目教学法编写好的,并且寻找合适的游戏用于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这就导致一旦项目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刚刚被激发的热情就会迅速减弱,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在教学实施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将成为优秀教师的“撒手锏”。在本阶段实施游戏教学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游戏项目化和项目游戏化。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考虑教学内容(知识点)和项目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的原则是:如果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或掌握;或者,如果项目设置较为简单或脱离学生实际,那么优先选择游戏项目化。前者是因为游戏项目化需要保持游戏进行的流畅度,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制约流畅度最主要的因素;后者是因为项目不适合进行改编,即便是项目游戏化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演示文稿中的背景和插入图片的相关知识点虽然不一定都掌握但也决不陌生,笔者用“我的心情谁知道”作为游戏训练的内容,并且稍作点题,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自由地选择背景和插入图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状态,这样设计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例二,在学习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这一知识点的时候,笔者仅做简单介绍,而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走迷宫”的游戏,并看看谁能设计成功,谁制作的最复杂。通过设计游戏,促使学生把之前所学的知识用超级链接这一知识点综合运用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笔者认为教学实施阶段是游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融合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游戏项目化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游戏内容和形式设置要合理,与知识点要尽可能做到无缝链接;二是游戏步骤或者难度要注意循序渐进。项目游戏化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良好的游戏体验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改编要贴近学生实际;二是要重视项目实施的流畅度,教师的参与要尽可能少,时间尽可能短。
三、教学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会对项目进行集中点评,并为归纳总结埋下伏笔;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比较彼此完成项目的优劣,为提优补差打好基础。虽然没有刻意地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理念来进行设计,但由于此阶段固有的特点——竞争性,使教师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游戏教学法的运用。然而,这种不经意间的运用最多能保证本阶段的教学效果,并不能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本阶段的特点,有目的地完善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例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笔者把游戏设为“我要上‘封面’”,即为自己制作一张个性十足的杂志封面,并在教学评价阶段评选出最佳封面。这样设计不仅贴近学生实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品,更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在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掌握知识。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评价阶段的设计重点就在于凸显竞争性,要把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或者项目变成比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几乎所有的项目教学法都能通过此阶段的设计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教学评价阶段是前两个阶段教学设计的延续。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成功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四、归纳总结
“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的教学要到归纳总结结束后才能下定论。由于归纳总结阶段的形式大多是教师讲解,或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的单一导致几乎所有的教学技巧在这一阶段都难以实施;同时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激情不再。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数据筛选时,笔者用“猜猜我是谁”这一游戏导入新课,通过对游戏原理的分析来展开任务,而后用“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来巩固所学知识点。到了总结归纳阶段,通过把游戏过程中“猜不出物品”环节的情景进行再现,总结归纳出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步骤、注意点、适用场合;通过对学生完成游戏情况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分析上面的例子,笔者认为在归纳总结时要注意利用好之前设计的游戏的“剩余价值”,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时能有计划地为总结归纳阶段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要根据游戏进行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为总结归纳阶段留有丰富的素材。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简短的阶段,从教学过程来看,在进入这一阶段的时候,教学过程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从作用上看,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由于这些原因,此阶段也就容易成为教师忽视的阶段。事实上,教师还忽视了布置作业的另外一个作用——预习知识点。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公式与图表之前,笔者布置的作业就是“创建一张表格——我的零花钱”,按学习、生活、娱乐等大类,记录自己一个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而后把表格发给其他同学,自己则接收其他同学发来的表格数据,最终形成全班同学一个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统计表。这一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准备了素材,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预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同时要使用一点小“伎俩”。如果能通过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预习,那么将会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 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 动画设计、Auto-CAD 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4]杨浩.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6
【关键词】重构教学内容 动态教学 分层教学 分类考核 考证促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89-02
在这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从当前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教学特色及培养目标考虑,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很有必要,这关系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成效,关系到中职学校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实现。
一 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都要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虽然要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但是还是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笔者对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操作往往不是很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得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均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校中职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受到外力的影响,甚至学习是被动的。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再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因此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 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结合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
1.结合专业重构教学内容,定制考核内容
一些教师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及其学制,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不分轻重一刀切,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不讲实际一刀切,削弱了一些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众所周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结合不同专业,按照“服务专业,实用为主”的原则,教师应大胆地进行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这样,从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网络应用专业可以侧重网络基础及Internet知识;公关文秘专业侧重Word文档处理与PowerPoint幻灯片知识;会计专业可以侧重Excel表格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知识。其次,结合不同专业,教师应根据重构的教学内容及专业培养要求,定制考试内容,考核方向体现基础知识为专业服务、考核内容以实用为主的指导原则。
2.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动态的教学方式
对于计算机类的应用性课程,集中授课和上机指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一条命令都是通过相应的操作来表达,如Windows使用、Word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已经无法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去完成。因此,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室是由计算机、投影及音频网络设备组成的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它容易实现手把手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同步、集中和互动特性,达到讲演统一,演练统一,特别适合应用操作类课程教学。而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教师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跟学生面对面直接传授,另一部分课时则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某个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它把教师的课件、教学要求、重难点、课后作业、模拟试题等都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使用,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中建立网上答疑平台及知识测试平台,方便学生提问、自检和教师答疑。让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类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都采取同一个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能力较好的同学会埋怨教学在浪费时间,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容易制约中技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目标。例如,对于高技生,教学要求除了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还应强调掌握网络知识及PowerPoint,考核要求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高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A);对于中技生,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只需作初步了解,考核要求取得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中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这种分层教学和分类考核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重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学生很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 这就需要课任教师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一些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或技能教学理念不强,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到1∶1,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所以,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可按4∶6分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只作简单讲授,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实训操作,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要点、学好技能,突出体现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