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网络教育 远程共享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一、引言
网络教育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远程面授、交互答疑和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等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非全日制教育,主要依托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成人从业人员提供教育机会。区别于全日制教育,其主要特点有:教学时空分散、以学为中心、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生个性化大、学习者“宽进严出”等。
针对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文献[2]讨论了实践教学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学生实际工作与实践教学相关、学生个性化差别大、学生地理分散无法集中进行实践环节、学生数量大、近距离指导的需求,以及实践指导教师素质提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献[3]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包括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然而,就如何依托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结合全日制大学实验室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教育实验室建设,是关系到网络教育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在综合分析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全日制大学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体制措施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采用远程共享实验室资源的方法,通过Internet提供学习者对共享实验室资源的远程访问。
二、全日制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在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体制建设方面,特别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管理模式等,全日制高校实验室有一定的基础。文献[4]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全日制高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很低,没有达到预计的要求,提出需要通过共享实验室资源的方式来提高使用效率;文献[5]从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初步成效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室的效率;文献[6]从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的关系出发,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采用共享实验室资源方面进行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在具体如何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方面,全日制高校实验室也有一定技术基础,取得了一些具体应用经验。文献[7]从实验室建设、应用高科技集中管理手段、建立共享资金支持等方面,讨论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特别是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的具体举措;文献[8]从共享实验室数据资料和专业软件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从实验室管理、数字资源共享,到软件资源集成的平台,讨论了构建Web技术为主的共享实现;文献[9]更是从控制理论中的网路控制系统出发,提出了结合B/S和C/S两种软件架构为基础的控制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实现学生的远程访问。
三、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方案设计
综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结合实践环节对实验环境的需求,以及全日制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得出下表1:
为此,作者设计了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技术解决方案,方案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身份注册子系统。该子系统负责实现用户帐号的生成、存储,以及帐号信息的检查,需要实现Web方式操作界面。采用微软的ASP编程语言和活动目录服务的ADSI接口是一种实现方案。
2.远程访问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为用户远程访问实验室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通道,需要实现Web方式的访问界面。采用SSL VPN可以实现基于Web方式的远程网络连接。
表1 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需求和解决方式的关系
3.实验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实验资料共享和实验设备共享两个模块,需要控制实验资源和实验设备的访问冲突。采用网络共享协议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以及通过实验远程控制方式进行真实实验设备的操作,方便学生在设备上进行扩展方式的实验,可以实现该子系统。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远程共享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安装的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或通过教学辅助网站来跟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四、总结
由于网络教育区别于全日制教育的特点,实践环节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效果难以达到。作者在分析网络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日制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的需求和现有的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方案来解决网络教育实验环境建设的问题。通过该方案在西南科技大学2010年网络教育部分教学过程中的试用,发现该方案对于网络教育实验教学有一定的促进。该方案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功能完善、功能扩展、开放接口、系统集成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费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35-39.
[2]赵敏.论远程开放教育工科专业的教学与实践[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3):43-46.
[3]郭永彦. 浅议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9(2):13-14.
[4]陈敏.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09,(05).
[5]卞宁生,徐铮,李翔,等.教学型大型仪器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
[6]贾申利,杨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的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5).
[7]莫世平.高校实验室优质资源共享及运行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
[8]田文雅,许柳威.基于Web的经贸类高职院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9(16).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实验教学;天然药物化学;医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61-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更应具备创新与创造精神。因此,秉承“加强基础,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医药类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加强实验教学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创新医药教育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主要通过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手段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发现具有新颖结构或骨架的新化合物或具有新活性的已知化合物,为新药的研发奠定物质基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开设相关课程的各个高校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及所在教学团队,长期工作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通过学术交流并结合自身在实验课教学中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对目前国内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揭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改革思路。
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建设投入相对不足,现有教学设备不能有效利用。实验室建设上缺乏适度超前的科学规划,实验设备的落后与老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例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学生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如果没有核磁共振波谱仪很难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准确结构。依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仍然采用色谱加对照品的方式进行化合物的定性鉴别,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探索性实验内容的学习需求。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探索精神,应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多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与发挥的空间。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入,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这样的设备应该成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标准配置。此外,药学类专业本科阶段学生除了在实验课的短暂时间里可以接触到专业仪器设备外,很难再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使用到这些专业设备,这不但会影响教学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而且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想通过利用实验设备学习和掌握更多实验技能的需求,从而形成了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供需矛盾[2]。这就要求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的同时,在实验设备使用管理上,也应该考虑是否能在实验课之外对本科生适时适度开发,在更大程度上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动手实践学习需求,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实验课程规划不合理。在每一章理论课学习之后,应该及时安排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及时巩固和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不应该把所有的理论课集中讲完再安排实验教学,更不能将实验课安排在相应的理论课之前。这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校教务部门课程安排上要认真规划、统一协调。此外,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中,选取代表性的药用植物和应用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对于理论教学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内容上也要合理规划。比如在学习完蒽醌类化合物这一章理论课后,可以安排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等。
3.缺乏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教育决策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证,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也起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对实验教学的完成情况,如果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就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规范化进程,从而不能对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做到及时全面的把控。应该从学与教两方面来制定科学全面的实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4.正式出版的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教材中,质量参差不齐,也少有配套的实验教材。理论课教材在内容编写上,过多强调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缺乏学生需要的技能性、应用性知识,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教材又往往与理论课教材内容脱节,不能很好的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的紧密衔接及相互辅助提高。
5.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相对落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多以演示验证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上局限于传统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应适当加入简单的结构修饰与体外活性实验,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天然药物化学的全过程研究,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化学部分。
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效果,以至于制约了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进程。针对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与薄弱环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发展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观念,使实验教学在整个药学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得到确实的提高,选拔优秀人才负责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加大对实验室建设与精力的投入,引入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使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在天然药化实验项目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分布,删除一些不符合时展的陈旧实验内容,扩充学科发展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3.进行实验考核。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每学期全部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学生在实验全过程的表现及创新思维能力,并将其纳入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4]。
4.实验室实行开放的管理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是在实验时间与地域上的开放,更应该是在实验设计、研究课题等方面的全面开放。开放实验内容,允许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经相关专业教师审核后,进行独立操作;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尽早接触科研实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土壤[2]。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对于探寻新药研发所需的先导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为新药的研发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正确认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并充分肯定天然药物化实验教学在整个药学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必将对提高创新医药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赵红梅,李轩,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22-124.
[2]张晖,董红兵.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放型实验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44-45.
[3]陈亮亮,李建华,陈国新.综合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84-86.
[4]叶连宝,周玉萍,陈育平,等.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J].当代医学,2009,15(12):157-158.
The Thought of Reform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 Bo,ZHAO Nan,WANG Yu,LIU Tao
(Department of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School of Pharmacy,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 yang,Liaoning 110122,China)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实验室;实验教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30-02
Open Laboratory in Universities, Realizing Capability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Qiu Liqun, Wang Jianmin, Liu Kui
Abstract The opening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t breaks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elaborating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opening laboratory, telling about he specific operation mode of open laboratory.
Key words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uthor’s addres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China 271018
1 引言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办好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基础工作,而实验则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缺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的重要场所。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采用在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实验室开设固定实验项目的做法,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实验室开放,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2 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
2.1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资源共享的需要
开放实验室打破传统实验室单位分割的封闭状态,实行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学术和技术优势提供给进行实验教学、科研的实验者,适应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
2.2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开放实验室不仅仅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物质条件,更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分析、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尽快进入研究角色,成为发现者和学习者,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2.3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室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实验室建设应着重考虑其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及应用性,开放实验室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体制改革,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一种实验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能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3 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现已形成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强势专业群。化学作为这些专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学科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学科。它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以应用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学科,是大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几年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3.1 加强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将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部分分离出来,以基本操作技术为主,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删掉重复、陈旧老化的内容,增加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适当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在实验中的应用,加强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增强教学的效果。
3.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几年来,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由4门增加到11门,实验项目由61个增加到168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由17个增加到63个,设计性实验项目由2个增加到15个,全部实验课程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精选内容先进、技术性强、运用知识面广的实验项目作为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每个实验有一个全面、整体、综合的认识。
2)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同时,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使低年级学生尽早接受研究气氛的熏陶。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中心面向全校各类专业提供一批设计性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或论文。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将为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发展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为适应时代需要所培育的人才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加强这方面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构建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这就要求高校改进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能力强的跨世纪人才,使实验室成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建平,韩志型,姜兵.开放实验室,推动创新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0):110-112.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实验室建设 节能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22
0 引言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门培养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当今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16%作为目标,节能减排迫在眉梢。面对国家及世界节能减排的大形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义不容辞承担起了本专业应尽的义务。有人称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1][2]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毫不夸张地说,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因此,完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使它紧密结合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全国乃至世界培养优秀节能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 实验室建设及节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当今各高校的实验室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封闭落后等问题。而高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具有扎实可靠的科学文化知识、保持高度的创新能力及精神。然而能动实验室也像其他专业一样存在着普遍的几个问题,难以适应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实践教学理念落后。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上,实验教学一向不如理论教学那样受到重视,人们往往忽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依附品,实验课不过是理论课的陪衬,实践教学人员只是教学的辅助人员。
(2)实验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少。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及维护普遍存在经费少的问题,实验室的设备很多是刚组建时购买的,笨重陈旧、技术性能差,并没有随着教学任务的变化更新换代。现有的实验设备台套数少,实验教学学时又有限,造成实验课时学生往往是每5~10人一台设备,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操作机会,导致个别同学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滥竽充数,自己不动手,只是为了来实验室签到,应付授课老师,课后又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及报告。[3][4]最终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动手能力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验教师参差不齐,实验技能不高,工作积极性低。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人员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地位及工资待遇水平均低于教学及科研人员,同时受到培训提升的机会也少很多,一般能力强的R等嗽倍疾辉咐词笛槭夜ぷ鳌R虼耸笛榻淌Χ游樗刂始澳芰Σ尾畈黄耄人员不稳定,专职的实验教师缺口大,职称及学历低。各高校往往是在安排完教学科研的人员后才进行安排实验室专职教师,甚至个别高校的实验教师专业不对口,实验技能水平很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应付工作。
(4)实验室管理体制封闭落后。实验室管理封闭,限制了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行实验学习的机会。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有限,导致很多良好的实验设施设备闲置,不能被充分利用。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最终实施以及得出结论,都应该完全或主要由学生来操做完成,而目前实验室的封闭管理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同时实验室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再加上教学经费不够充裕,使得实验教学体系不完整,科学实验能力不创新不够现代化。管理的缺失极易造成实验室低层次重复建设,并且很难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平台。分散的管理也造成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实验教师队伍的引进、提高与培养。实验教学管理体系长期以来都缺乏整体的优化和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
(5)人才培养教条。目前的实验室对人才的培养不注重创新性,只是简单地将基础理论演示或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一遍,迂腐教条的按照陈旧的办法机械授课,根本不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学校或者国家会有一些创新性实验的竞赛等却很难实施下去,往往结果都不理想,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
2 节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探析
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理论教学,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改造,培养出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扎实可靠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
(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地位的认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一样的地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实验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场所,更不是为其辅助的教学场所,而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内在潜能的关键场所,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学生,特别要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尽可能做到实验教学独立设置课程,使其连贯化、系统化。观念上要明确:实验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认识到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节能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真正加大建设实验室的力度。
(2)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且稳定团结的实验教师队伍,是节能创新型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实验教学想要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要讲解精练、生动,对各种仪器、仪表操作熟练,检查、排除故障迅速,示范性强;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师讲课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创新性实验,则要求实验教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接受新知识快,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可能落到实处。
(3)优化实验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教材。实验教材是进行所有实验教学的基础,做好实验教材编写尤为重要。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跟上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淘汰落后的、过于肤浅的项目,增加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新方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料及燃烧》等内容,实验教学就要根据其教学要求把知识点覆盖到位,以利于专业课的学习;另一部分是专业实验课,包括《工业炉窑》、《锅炉》、《热工测量技术》等,以为以后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为宗旨,综合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独立开设能动类实验课,设计好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编写实验教材,除了要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相当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
(4)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的内容是教学的灵魂,实验的方法及手段反映了总体的教学水平,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主题。实验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要大胆革新实验方法及手段,加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的效率。当前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仿真技术引入实验室,并实施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将极大地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将当今先进的节能理念及技术引进实验室,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节能创新能力。
(5)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随着时代改革的深化,质量将代替数量成为一个实验室发展价值的重要判别标准。高校实验室的现代管理体制将取代传统老套的管理模式,将创新和服务代替生硬和无效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要走资源化集约化管理的路子,逐步现实验管理的集约化和信息化。同时加强实验设备的共享与流通,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发挥现有实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建设科学、合理、完整的开放型实验室。建立起“热工综合应用实验室”、“流场综合分析开放实验室”、“热工检测开放实验室”等技术含量高、实验手段先进前沿的实验室,并尽快建立起适应理论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使实验室教学管理中心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实体,更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实验室在节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深化实验室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需要广大的实验工作者更新观念、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在目前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及人才培养环节中是一项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合理规划形成产、学、研齐头并进,同时有力促进学生在节能专业领域的思维发展,是一直存在而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上述讨论是在我校实验教学建设、不断整合改革专业实验室及各实验教学项目、同时合理搭建实验教学及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证明,开放的实验思路、合理的整合实验资源、构建校园内外共享的实验平台,对实验室的建设及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其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跃民.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1-4.
[2] 杜镰.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39-142.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民办院校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ivate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Food and Nutrition Institut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SUN Jingbo, JI Xiuhao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571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high skilled talents is increasing, but the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s widespread employment, good job more difficult problem, to close the gap and high skilled talents, almost all private college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different types the. How to grasp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study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how to improve the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College of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fou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propos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o train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 demand of talent.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private colleg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实践教学①②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学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
烟台南山学院是由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南山集团投资36.5亿元兴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成建于2007年5月,是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和高端就业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新兴热门专业组建而成的烟台南山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学院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双证书”培养方案,建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检验综合实验实训室、烹饪与营养配餐综合实训室、生物提取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1 科学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始建初期通过对国家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对行业人才市场的分析与判断,对目标岗位的分析与判断,设置了食品检验、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科学技术、社区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比如食品检验专业,即是对口培养食品企业的生产质检员、实验室化验员和原料验收员,或是食品行业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或是食品贸易企业的农副产品收购员。
为了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核心课程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现有的5个专业,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学生都能有至少一年的校企合作培养经历,50%的学生将实现不少于1个月的“订单培养”,能够以几门核心课程和关联的实践教学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以食品检验技术专业为例:
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共11门,37个学分。分别是高等基础与分析化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等,这些核心课程即可保证学生学到食品检验人员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从第一学期开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12周。包括化学实验操作实训、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等,这些相对独立而又集中开展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食品检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各种技术操作标准、要领和通用方法,同时考取国家食品检验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3 逐步完善的实验室建设
生物化学类一期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460万元。
(1)药品室:药品室内设12个木制药品柜,和两个保险柜,一般药品存放于木制药品室、贵重药品和危险药品存放于保险柜中。
(2)基础化学实验室:设有教师演示台和40个标准学生实验位,承担全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检验技术等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化学实践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玻璃仪器操作、化学滴定,重量分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实验室内的实验台,均是钢木结构,台面采用美国进口威盛亚的实心理化板,耐106种酸碱;试剂架为先进的钢化玻璃与钢架组合,实验室配有双目紧急洗眼器,以备急用。
(3)贵重仪器室:配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高速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并且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满足我院较高级别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部分科研需要。承担光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以及高速离心、真空干燥等实验项目。
(4)实验准备室:配有较多仪器药品柜和蒸馏水器、纯水机等设备。主要进行蒸馏水、离子水制备、试剂配制、培养基制备、实验器材消毒和灭菌等前期准备工作。
(5)微生物实验室:分为更衣间、缓冲间、无菌室、培养室四部分,配有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冰箱、超净工作台、紫外杀菌灯等仪器设备。主要承担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实验与部分技能实训任务,服务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验技术等专业。所承担的主要实验项目: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培养和检验:如细菌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致病菌的检测等。
(6)仪器室:本仪器室主要做天平室使用,是我院精密仪器室之一。配有10套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天平和配套干燥器,天平有防震天平台及防干扰气流功能,
(7)理化检测实验室:设有教师演示台和40个标准学生实验位,配置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的排风排气设施。承担各专业所开设的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检测等专业课的实验和技能实训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的主要实验项目包括:食品中一般成分或理化指标的分析检测,比如水分、灰分、色度、粘度、酸度、维生素、矿质元素、添加剂、重金属离子等项目的测定。
(8)生化综合实验室与理化检测实验室:结构相同,配备了标准的生物化学仪器设备、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检验技术等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化学定性、定量实验。
二期生化类实验室将于2013年9月初在科技楼三楼动工兴建,计划投资580万元,将建成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功能食品实验室、水产研究室、葡萄酒研究室、高级仪器分析室等多个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将集教学与科研功能于一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层次发展的目标。
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学生第四学期末离校,第五学期开始进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阶段。结合食品行业通常的员工使用和培养惯例,在这一环节设计了3个培养过程。
第一过程:食品加工与质量管理实习,第5学期初进行,通常在食品企业的生产车间各工序进行,要求学生在现场加工中了解食品加工的流程和环境,了解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方法,学习熟练现场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掌握检验取样的规则,取得食品行业的初步从业经历。
第二过程:学生可针对不同的行业或企业选择两个实习模块进行检验实习,取得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例如,学生可选择到水产、果品行业从事原料收购检验,也可选择在企业加工车间从事现场质检工作,或可选择到企业化验室从事理化分析或微生物检验工作。这一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条件选择行业、企业和技术岗位的过程,也是企业观察、选择学生的过程,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关键环节。
第三过程:毕业实习。学生经过前两个过程的选择和锻炼,基本确定了行业、企业和岗位后,在第六学期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选择的岗位基本不再有大的变动,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岗位技能、熟悉行业标准、进一步融入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为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的调整随时在进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都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通过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实验室建设不难看出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努力,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的。
5.1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民办院校普遍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较少。将逐步聘请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承担一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但部分企业技术人员有经验和职务没有技术职称,因此需要解决聘任手续、工作考核、薪酬待遇标准及发放等问题。
5.2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海岸线较长,建立海洋生物与生态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③能有效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1GG381
注释
① 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35-136.
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室、开放性、教学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R817-33
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编号:JJ1153)
一、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
随着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基本技能日益重视和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更新,虽然学校正在逐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培养模式,注重共性培养,忽视个体发展的需求,在实验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一味的整班教学和固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缺乏自主。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很好选择就是在搞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我院在分析化学实验开放性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项目上,经过教师们的努力研究,我们将以下的实验项目开设为开放性实验项目:1.HCl-NH4Cl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2.福尔马林中甲醛各含量的测定加成法—酸碱滴定;氧化法—酸碱滴定(反滴定法);3.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EDTA络合滴定法;高锰酸钾法);4.PbO和PbO2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5.黄铜中铜锌含量的测定;6.胃舒平药片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7.水果、蔬菜、药片中抗坏血酸(Vc)含量的测定;8.硅酸盐水泥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这些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要求是比较高的,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分析化学能力,以及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
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室,不仅将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教学,而且对科学研究提供有目的地性开放。为了加强其的管理,我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范。
(一)、全院各分析化学实验室,除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外,还应在计划外安排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学实验室积极开设形式多样的开放实验,逐步实行实验室全面开放。
(二)、实验室开放的含义
实验室开放是指各教学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资源,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的一种手段。
(三)、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分为教学实验项目开放型、学生参与科研科技活动型、自选研究课题型等。
1、教学实验项目开放型
指由于学生选课冲突、生病请假等原因,无法在计划安排的实验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项目,需要在其它时间安排进行实验。
2、学生参与科研科技活动型
实验室根据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等的需要开放研究题目,也可根据实验室特点自拟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
3、自选研究课题型
结合学生社团、兴趣爱好者协会的活动内容,或结合学生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选实验研究课题,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课题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报和审核
1、项目申报
各实验室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条件,报出拟开放的实验项目,并填写《攀枝花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表》,由学院上报教务处组织人员对申报的开放项目进行评审。
2、收费标准的审核
由教务处将通过审核的开放实验项目的收费标准报学校收费领导小组审查,由收费领导小组报市物价部门审批,获得批准的项目方可对学生开放。
(五)、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实施
1、每学期开学2周内,学院将本院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学期开放计划报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后向全校学生公布。
2、每学期开学4周内,学生根据教务处公布的开放实验项目,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实验项目申请,并填写《攀枝花学院学生开放实验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和实验项目开放单位签字同意后,由实验项目开放单位拟订实验项目开放课表,并通知学生。
3、各分析化学开放实验项目开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完成相应实验项目。
(六)、实验室开放管理
1、学院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分管实践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实践中心协调组织实施。学院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实验室进行多种形式的开放活动,各实验室应积极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
2、各实验室根据本管理办法和实验室特点制订相应的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并报学院备案。
3、申请参加非教学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原则上应是成绩优良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各院(系)应予以严格审查。
4、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应按确定的实验时间、地点参加实验。因特殊原因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参加实验,应按实验室规定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另约时间补做;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取消其参加开放实验资格。
5、各开放实验室应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6、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资料,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准备不充分的,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暂停其本次实验。对于部分实验,可视具体情况,在实验前增加专门的实验安全教育,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7、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8、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和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要做好安全和开放情况的记录。
9、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或实物等实验结果。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态度等内容及时进行考核,确定成绩,在学期结束前报各教学单位教学科研办公室。
10、每学期结束前,实验室应及时做好开放实验的总结工作,将开放实验的进行情况按规定格式写出书面总结,交各实践中心存档,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
11、学院将定期对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各实验室考核和审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之一。
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室作为工科专业实验室的一种重要形式,既具有实验的趣味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又有开放性本身所特有的条件不完备性、结论不确定性、内涵可发展性、思维不约束性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欢迎,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肯定,尤其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我们化工学院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对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成强.关于高校实施开放性实验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