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压电气;电气试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O5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气试验是为了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试验的安全稳定运行。高压十点作为电气试验中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之一,有效的确保高压试验的安全是有效的保证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依据。在高压电气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主观、可观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保证电气试验的安全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

1.高压电气设备电气试验的研究方法

50HZ工频电压对于电力电缆、GIS、大型电机的主绝缘进行现场试验时,需要大容量的试验变压器与低压试验电源。这在现场测试时非常困难。电力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其他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工频交流试验系统主要用于工频交流高压试验装置,如电源控制器、调压器与保护球隙等,试验变压器主要用来提高电压供给被试品需要的高电压。这些装置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些大型被试品容量大、电压要求高,调压器与升压变压器的容量也要相应增大,仪器较为笨重,占地面积大,运输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传统的直流高压发生器一般采用工频高压经高压硅整流,获得直流电压。这种方式的稳定性差、设备体积大,目前已经不大使用。工频倍压整流高压发生器是一种基于工频整流技术的新型设备,电路较为简单,故障率低,但稳定性依然难以保证。0.1HZ超低试验电源的容量为工频时的1/50,试验电源的重量大为减轻,极适用于现场试验。超低频耐压试验是交流试验,一般用于中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试验。

2. 高压电气试验方法

2.1、直流耐压实验法

该方法主要是判断线路接头等部位是否发生故障,如有没有短路和断路等问题的出现,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两名工作人员,一人负责接线工作,一人负责查兑,在保证没有差错会后就能着手试验。在工作状态中需要对微安表进行屏蔽,高空引线大都使用屏蔽线,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屏蔽罩。如果试验电的被试物容量不大,则可采用波电容器。在利用微安表进行工作的时候务必要确保安全,不能出现漏电现象,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2.2、介损试验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合适的接线,将测量设备的端口与之高压线屏蔽之芯线连接起来,在低压信号端时候把测试用的芯线接入;反接线时,把高压线芯接入。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介质老化,检查其有无存在安全隐患。

2.3、电阻试验

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实验方法,其一般是测试分接开关、测量线圈内部的引线、接头线和线圈引线是否出现问题,此外还要分析是否出现开路和短路等情况。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在引线端将直流电阻引入,对于各个开关上的电阻进行测试,倘若发现直流电阻,是会有中性点的。在利用电桥时需要把连接线接好,一定要将电源打开,在测试的时候通过电桥检流器上指针的方向来判断平衡。在实验中,必须等到电阻稳定之后方可去读取数据。

2.4、变比测试

这种方法是对比其发生的变化,检测其电压是否符合规定值。当开关接线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检测出来,通过此实验法,可以发现分接开关的状况 , 变压器绕组匝数比、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匝间短路是否发生问题,现在,大都使用变比电桥法来进行测试。

3.高压电气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试验人员专业技术

虽然目前高压试验工作都是在停电情况下办理第一种工作票进行,但由于其本身需要不断施加交直流高压,高压试验工作仍属于高危工作。人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与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高压试验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对试验的目的与原理、试验接线方法、加压过程中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要熟悉了解,另外要对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规程与国家电网公司检修试验规程进行识记。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况进行准确判断,并合理处理。技术培训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引进足够的重视,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不断完善培训制度管理。安全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不可忽视。通过技术培训可以不断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利于持续发展。

3.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高压试验前,需要到试验现场做好详细的勘查工作,对于试验中的具体任务、停电范围及危险点等都要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接到高压电气试验任务后,需要对试验中需要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及工器具进行准备,并对仪器仪表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而且在试验前还需要准备好试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器具,避免由于现场中缺乏必要的器具而导致设备损坏或是事故的发生。在试验工作过程中,履行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所规定的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技术措施: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识牌、装设遮拦等。高压试验应根据具体的工作由班组长或是上级部门下达变电站第一种工作票,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填报所需的安全措施,确定工作范围与带电范围之间有明显的断开点,在工作范围侧合上接地刀闸或是装设好接地线,并严格履行工作票签发、工作票许可手续,确保高压试验外部环境的安全。

3.3、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呼唱制度

实行呼唱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工作人员间配合不当,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在电气试验实施过程中,若不实行呼唱制度,很可能出现接线人员在开展接线工作时加压人员就开始施加电压,或者加压人员还没开始降压接线人员就开始拆线等现象,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对于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即使其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安全意识会比较薄弱,因而不能深刻领会呼唱制度的重要性。总之,对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决不能放松,只有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才能杜绝人为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避免技能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都需要进行激励考核, 对于未能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的操作人员,警告处理,甚至开除。所有的制度建立都是在执行后才能够体现出效果与作用。通过设置监督小组,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处理,形成良性循环。

3.4、电气试验结束后的安全管理

在高压电气试验结束后,则需要对现场进行仔细的检查,对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及器具进行检查,避免遗留在现场,同时需要对拆除的相位及强线进行恢复,确保其连接的正确性和牢固性,对于临时退出或是改动的保护要在试验结合进行正确的恢复,全体参与人员要全部撤离现场,并由负责人进行工作终结手续办理,并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汇报。

结束语

在今后实际电气试验的过程中,试验人员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进行,不断的加强学习,熟练的掌握高压电气试验的相关技能,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和安全意识,坚决不进行违反规定的操作,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安全性能,从而有效的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东野.高压电气试验设备与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215.

[2]陈小富.关于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156+275.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2

正常的交接班,设备运行,检查各安全门罩的限位。检查设备部件,是否有缺失现象。打开主电机门罩,查看主电机散热孔,是否有堵塞。打开主吸尘电机门罩,用手背轻触,检查主电机温度。检查各传动皮带,直观的观察同步皮带的带齿是否有缺失。查摘要看主传动齿门罩,是否有缺齿和磨齿。

2实际生产中的巡检

设备正常运行后,每隔2小时全面的检查一下设备,内容如下:围绕设备巡检,从左侧主电机开始,听主电机转动是否有异响。检查匀整部分铁炮,听是否有异响,打开门罩,观察匀整皮带磨损程度和张力,匀整皮带拨叉是否转动灵活,匀整皮带是否有掉渣。检查主传动齿和牵伸辊皮带。主传动齿的状况和牵伸辊同步皮带是否有缺齿和磨损。目测纱架传动部分。观察纱架转动,各传动轴是否同步,有无丢转堵纱现象。传动轴上部压辊是否同步。打开梳箱门罩,检查梳箱内部,吸尘是否好用,针板有无,针板的针尖有无磨损。打开圈条器门罩,检查压辊的松紧程度。目测自动换筒区域,看是否有挡桶轮变形和丢失,及时更换不符合规格的条桶。前罗拉皮辊转动是否灵活,加压挂钩有无磨损。打开牵伸区门罩,目测5个牵伸辊是否有坑洼和变形。牵伸辊下部10个罗拉有无发热和轴头变黑。实际生产中,巡检是靠经验的,并不是走马观花的看,而是首先通过跟上班的操作人员交流再加上自己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很好的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安全,是否能够合格的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发现问题和如何处理问题

操作工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巡检发现上述存在的某一现象时,及时停住设备,关闭电源,找维修工处理,千万不可为了产量使设备带病运行。某一处因为绕毛使限位动作停车,处理完绕毛后,检查限位的灵敏度是否达到要求,再次的生头或者运行后,观察绕毛处的运转情况,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如果因为绕毛使限位发生位移导致动作不灵敏,联系维修工调整。在巡检主电机和吸尘风机时,观察是否有震动,异响和异味,发现问题及时关闭电源,联系维修工。成球部分推球板推球是否到位,回位后位置是否合适,各气动部件是否有停滞和漏气现象,卷绕板芯轴转动后是否回位及时。卷绕板不回位,是下部连接气缸脱落或气缸连接线出现为题,找维修工处理。圈条器运行中,是否有条子不进压辊的现象,满筒后桶上部的条干排列是否均匀,有无铁屑。如果出现排列紊乱和铁屑的现象,可以断定,圈条器出现问题,联系维修工及时更换新的圈条器。牵伸区的牵伸辊在绕毛后,处理完绕毛,重新铺料,一定要找维修工调整限位,如果继续运行生产,可能出现限位动作不灵活,导致加压臂弯曲,影响牵伸效果和设备进一步的损害。加压臂弯曲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引发的更大设备隐患就是把下部的2个牵伸罗拉的轴承压碎,继而整套牵伸组出现故障,同时套在加压臂外部的牵伸胶辊内部的轴承和锥套因为压力不一致,发生轴承损坏和胶辊、锥套变形。匀整部分出现条重不稳波动时,先自己进行调整,如果调整出现在2个球后无效果,打开匀整门罩,观察匀整皮带是否有变形和损坏情况,调整手轮是否锁定,锁定螺母是否滑丝。如果出现上面任何一种情况,及时联系维修工更换匀整皮带和锁定螺母。操作工的问题处理过程:自己不能处理的找维修工维修工不能处理的及时反馈找供电值班处理。

4巡检心得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事故率;检修周期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进入发展迅速阶段,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钢铁企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少国有钢铁企业都已完成了第一轮的结构调整,同时许多民营企业也借势加入了钢铁行业使得,我国的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快速的发展导致了整个钢铁行业过于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极大地增加了设备的运转率。给企业的维修负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企业过度的关注于生产效益而忽略了的对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使得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繁。根据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34家安全会员单位的有关统计数据,34家大型钢铁企业在2012年共发生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比2011年有所增加。平均前任死亡率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千人重伤率增长两个百分点。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发展的同时,还要必须提高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建立一套适合钢铁企业的行之有效的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和合理的设备检修方法就成为一个既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如爆炸、灼烫、物体打击等具有高能量的危险因素。因此容易频繁发生较大的事故,例如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因此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析,加强对日常作业环境的管理,控制高温作业,合理的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和检修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对工作人员拥有安全的工作状态的一种保障,是钢铁行业对待安全问题的最基本的保障。据调查太钢焦化厂在2000年发生两起特大事故“2.22”事故和“7.14”事故。“2.22”事故是由于在更换拦焦车走行主动轮时千斤顶摆放位置的不当造成了拦焦车侧翻,砸死两人。“7.14”事故是工人在拆除和切割焦油船时发生爆炸,落物飞出砸死两名起重工人。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和检修现场,因此完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钢铁企业现行设备检修管理方法主要有预防性检修、预知性检修和主动性设备检修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对设备的检修等级划分不明确等等。从以上案例基本可以归纳为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事故概率三个方面造成伤亡损失比较大,将从这三点优化当前的企业检修方法。

一、事故安全统计分析

根据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查询服务中查询的2001年――2009年间46起事故案例分析中进行了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的统计如表(1)。

表1 事故类型和伤亡统计

2001-2009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通过近几年我国百万吨以上钢产量企业的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这些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工伤事故情况基本可以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工伤事故的现状和趋势,从中可以得出大部分事故是有设备管理不当和检修不及时造成的。有设备引起的机械伤害的事故数是34起,占总起数的81%,其中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79.3%。由此可知在钢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中的,对设备管理存在了很大的缺陷,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设备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设设备故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都对钢厂造成了一定了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于在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流程一体化、生产设备专业化、生产设备过程程序化的特点比较显著,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物质多为高温高压的状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被用在多个生产环节,种类多样的生产事故也可反映出钢铁企业生产的复杂性。生产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检修维护工作不易进行,因此对设备安全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钢铁企业设备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由于钢铁行业生产线长,工艺复杂,设备数量大及结构精密,任何微小环节发生故障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据统计1999年9月,柳钢动力厂由于继电保护设计不妥,造成全公司停电19分钟,严重影响生产,经济损失重大。2000年3月,酒钢烧结厂一风机转子叶片突然飞出,造成了一起重大设备事故,导致停机221小时直接给该厂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1年2月21口,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由于雾闪造成外部电网电中断,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两千万元。2003年9月3口,日本新日铁公司的名古屋钢铁厂煤气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该厂多名员工受伤,直接导致该厂停产。完全恢复生产约需两三个月时间。此次事故给新日铁造成的损失至少在上百亿日元。

以某钢铁集团自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发生的各类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例。

表2 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万元)

有上统计表显示可知,由于钢厂设备管理不当发生的机械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最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合理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以保障钢厂的正常生产运行。

三、事故发生率统计分析

针对某公司转炉炼钢厂37年间332起事故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事故规律查找,分析如下。

(一)伤害种类分析:该转炉炼钢厂37年间共发生332起工伤事故,其伤害种类分布如下图。从图1中可知,物体打击、灼伤、起重伤害事故占总数的73.5%,是主要的三类伤害事故,被称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

图1 伤害种类分析

(二)物体打击分析。由事故发生的地点分布图可知(图2),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厂房是物体打击事故的多发区

图2 事故地点分布统计

(三)起重伤害分析。由图3可知钢厂中起重伤害主要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的作业过程中,统计分布如下图

图3 起重伤害分布

(四)伤害度分析。对332起事故进行伤害度分析,依据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伤害三类,具体分布如下图。由图可知重伤和死亡是46起,占总事故的13.8%。

图4 伤害度分布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可知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伤是钢厂主要的三大伤害,因此加强对着三部分的设备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事故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我国钢铁行业近十年设备事故其中因起重设备造成的事故居多。2003年7月6日唐山钢铁集团一炼钢检修车间一台80t桥式起重机发生固定螺栓断裂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在吊运过程中发生钢包滑落倾覆造成32名职工当场死亡另有6名炉前工受伤其中2人重伤。由此可知其中去是钢铁企业的事故发生高频率区域,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制定更加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根据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死亡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一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一下死亡、或者10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总结:通过以上对设备管理,事故经济损失和事故率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在我国钢铁行业现存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制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一套以设备安全等级的划分,设备事故率以及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三维指标的新的设备管理和检修模式的理念。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设备故障率,根据设备新旧程度,磨损程度以及所处生产位置制定合理有效的检修周期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 钢铁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J]. 冶金财会,2004,12:54-55.

[2]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3] 曹秀海. 石钢工伤事故规律分析及对策[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8:60-62.

[4] 曾丽,张平. 2000~2008年武钢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06:63-64

[5] 贺连芝,幸福堂,张争艳. 2001-2009年钢铁企业伤亡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2:42-45.

[6] 李池,陈华知. 安钢冶炼系统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09:27-29

[7] 牛和平,陈华知. 从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来看安全管理[J]. 安全,1999,06:30-34.

[8] . 大冶有色冶炼厂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04:4.

[9]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10] 张清友,亮.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 河南冶金,2007,05:29-30+37

[11] 党光远,杨涛. 钢铁企业安全事故分析与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68-172.

[12] 杨涛,尹景燕. 钢铁企业生产事故致因要素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4:213-216.

[13] 巫志鹏. 钢铁企业事故多发深层次原因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8:126-130+1

[14] 尹景燕,杨涛. 我国钢铁企业事故预防研究综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7:79-86

[15] 朱晋英. 太钢2000年度和“九五”期间工伤事故统计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12:28-30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思考

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的这种转变,高等学校主要通过各级各类专业实验室来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由此,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教育投入也有所倾斜,学校自身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重视。随着各级各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实验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但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却由于种种原因参差不齐,致使很多专业实验室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无小事,如何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国有资产免于损毁,将是实验室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天津美术学院作为一所专业性艺术院校,从学分制改革之初就将实验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分制改革进程中,着力推行以大学科资源整合为背景的实验中心改革、建设。学院将设计学科服装染织实验室、产品与模型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漆工艺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等相关专业实验室整合,成立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对各个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实验中心建设之初规模扩大了、功能健全了,但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停留在整合前以实验室为一孤立单元的分散管理,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上那已形成上下合一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机制,致使一些安全隐患一直未得到有效解除,安全漏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松懈的时候突然引爆,造成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直接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学院的发展与稳定密不可分。影响实验中心安全因素涉及设备使用安全、水、电、防火、防盗、三废处理等环境安全和实验师生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

一、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现状

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下属各个实验室既有大型渲染农场等三维、平面输出设备也有传统艺术制作工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心成立以来随着学院上下各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通过不断的建设和调整,实验中心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根据不同实验室实际情况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实验中心下属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平面输出实验室等大多数实验室电子、电器设备占实验室设备的主流,这就涉及到用电安全问题,中心专门制定电器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电器设备前端闸口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严格规范漏电保护装置电器特性和闸口负载;对于大型机密仪器设备,师生上机操作前必须经过培训和严格考核后方能上机操作,避免因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对于需要师生动手操作且存在危险性的机电设备(如:机床、电锯、砂带机)等,在设备明显的位置张贴安全操作守则,学生上机前先认真阅读守则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上机操作,设备周围标示黄色安全警示区,避免实验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人员拥挤造成人身伤害;对于有些实验室特殊设备如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等空气污染设备学院投资建立排风除尘过滤装置,减少粉尘污染对人体伤害;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因处理过程相对复杂且投入较大,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中心与社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专业企业来完成对具有强酸、强碱等有毒有害液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实验中心根据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强化,聘请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老教师和消防部门安全宣讲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逃生讲解。学习因电器设备、可燃气体、液体引起的火灾初期扑救措施。安全防护知识的普及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增强应对安全突发事件(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等)的处置能力,有效减少因各种灾害造成的学校财产损失,降低对广大师生所造成的人身伤害。

(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运转机制

随着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的不断细化,中心根据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点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并以规范为准绳对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中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更换灭火器材。在安全机制上建立长效的安全检查奖惩制度,组织各实验室相关人员和部分优秀学生干部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评比,并详细填写安全检查记录。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屡不整改的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以奖惩的举措来促进实验中心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实验中心在对师生开放共享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实验室相关人员和教师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随着实验中心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功能设施不断更新,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这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中心开放共享设备安全使用不规范;安全责任不够明确,安全管理规范在某些实验室落实不到位;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设施大部分属于事故发生后扑救设备,主要是灭火设备,缺乏提前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完备的实验室设备设施安全使用规范

实验中心在开放共享过程中,设备的安全规范使用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的安全规范使用,稍有不慎将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从经济上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影响科研教学进度。随着实验室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使用,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产品模型实验室新进了一台高精度三维打印机,该设备属于高端精细设备,对环境温湿度、电力有严格要求。中心一方面要根据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要求对其进行常规安全规范管理之外,还应根据这一精密仪器的电器特性制定专门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此设备在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下对广大师生开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价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设备安全使用规范是实验中心开放使用管理的标尺。

(二)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安全监控预警

随着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和网络监控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实验中心应依托现有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构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各个实验室设备运转情况检测,实验环境中的水、电、火灾隐患的监控预警,防患于未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如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电流检测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机房环境的安全监控,当机房中产生烟雾、某区域温度上升到一定阀值,或在管道周围有漏水情况放生时,传感器将通过网络向安全监控系统发出监控信息,收到监控信息后系统将发出相关警报。提示实验室管理人员关注安全状况,实验室相关人员根据警报提示到现场查证,确保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建立各级负责人安全责任制

建立由上到下的逐级安全责任制,由主管校园安全的校长到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的相关人员个体,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调动其安全管理积极性。从而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

在近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认知状况却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理能力差,这给实验中心开放安全运转带来很大隐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将是有效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即使安全管理制度再健全,安全监控设施再完善,如果参与实验中心设施使用的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想要实现实验中心的安全运转,也将是杯水车薪。因此,参与实验室使用和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感高低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将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

三、结语

各类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也不近相同。随着人们安全实意识的增强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和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安全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在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广大师生才能安心进行科研实践,学校也才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褚金花,张淑华,张杰,等.抓住机遇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增刊),2006.

[2] 王敏,王地,关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1.

[3] 王凤旭,吕印良.高校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视界,2012,4(12).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校师生的安全以及学校财产的节约,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进行但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设备器材操作不规范,解决这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和防盗,还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防护、防范及管理知识,若这些高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1.2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

国内高校各实验室对于安全的管理有相关的规定,不过从老师到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表面。只要老师同意就也可以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做实验,没有经过正规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是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试用试剂出现泼洒情况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室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由此可见,实验室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极度缺乏,这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1.3实验室设备器材操作不规范

此外1000名调查对象中,因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硫酸碱灼烧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一起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由此可见,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实验行为习惯不当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规范师生对实验室的设备器材等的操作。

2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2.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因此在组织架构上面,可在学校设立校级和院级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各专业代表组成,完善健康和安全的相关政策;安全管理总负责人可以由学校领导担任,制定大学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健康安全的咨询委员由相应的专家组成。在学校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具体事宜,各学院领导全权负责学员的工作环境和实验室的安全。在大学的整体安全框架下,结合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涉及的安全领域应包括:消防安全、化学品安全、工作场所及设备安全、电离辐射安全、生物安全、一般安全规定、意外。

2.2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应当从首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培养,比如新生、新进职工、访问人员等,要求他们遵循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同时,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应在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气氛,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师生能够根在实验室根据实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遵循化学药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不盲目蛮干和主观臆测化学反应的过程、能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充分做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是实验课程、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对全校的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过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安全操作培训。安全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义的安全培训,有院系的安全负责人负责,主要培训内容为用电、用气、安全逃生、疏散演练等广义的培训,一学期可安排2~3次;第二阶段为实验室安全培训,有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主要针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具体按照人数每周进行。并将培训和考试制度化,学生只有通过培训与考试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试验、操作、学习;其次,与各学院各部门等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各层人员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

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6

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计算机公共教学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部门,管理建设好这些实验室对于计算机教学、科研至关重要。现根据我校计算机实验室上机情况分析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

1 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上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计算机实验室几乎全天对学生开放,机器的运行时间长,超负荷运行下故障率高,机器维护任务重;(2)学校机器大都是成批购买的,一些购买较早的机器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机器的配置一般较低,而且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安装了多种软件,机器的运行速度慢,影响上机效果;(3)学生操作不熟练,易错误删除部分系统文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4)在硬盘或服务器上堆放大量的个人文件,降低了系统的运行速度;(5)私自携带染有病毒的小软件或游戏进实验室,使系统感染病毒,从而破坏整个网络;(6)学生私自将个人U盘、光盘等带入机房,使机器感染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也加大了管理

的难度。

2 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的管理

系统维护和软件的管理。为防止学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硬盘数据、更改系统设置,致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我校采用了硬盘还原卡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在使用时可以把硬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只对系统盘进行保护,设置为每次还原。而对于非系统盘,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为每周还原、每月固定日期还原或不还原。这样既保护了系统又能保存学生的实验结果及一些重要的文件。采用Ghost软件保护硬盘数据使用Ghost软件镜象技术修复硬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Ghost是一个磁盘和分区的拷贝工具软件,它支持DOS、Windows 98、NTFS、OS/2、Linu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把整个硬盘或分区快速复制到另一硬盘或分区,也可以将硬盘或分区复制于镜像文件中,用于9X或Windows NT系统工作站的镜像备份,通过TCP/IP协议对联网的多台计算机同时进行镜像恢复。我们选用了Ghost 6.0版,具体方法为:(1)制作镜像文件,将其中一台工作站的硬盘设置好并安装各种软件,用Ghost将这台工作站的硬盘克隆成一个镜像文件,存放在服务器的某个目录中;(2)制作网络启动盘,利用Ghost中的多点传输向导制作一张网络启动盘;(3)当硬盘内容遭到损坏,需要作镜像时,在服务器端,打开“开始”――“程序”――“NortonGhost”――“Multicast Server”,在“Session Name”中输入服务器名字,在Image框中输入镜像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等待客户端的连接;(4)在客户端,用原先做好的网络启动盘启动计算机,进入Ghost后选择“Multicast”,输入服务器名,在文件选择窗口选中刚才创建的镜像文件,开始从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3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数量较大,项目繁杂,贵重物品较多,如计算机、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维修工具、各种桌椅等。不管物品大小、贵贱都要认真填写清单(包括产地、价格、数量等内容)以便及时核对。要做到责任到人,以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坏和丢失。

在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上要经常性地对现有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的重点包括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出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线路是否畅通,是否达到安全指标。做到对每次检查结果做记录,心中有数。 在硬件设备购进时就应做好登记和编号,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对于易损器件和常用耗材要有充足的库存,以备能及时更换坏损的器件。学生上机时的误操作和野蛮操作也是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破损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常常需要计算机实验室老师做好上机前的指导工作。若发现故意破坏者,应从严处理。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上机情况,制止学生打游戏、上网聊天等与课程无关的行为,提高上机教学质量。学生上机要爱护实验室设备,不准私自搬动和拆卸部件,不得随意调换座位,有事举手示意请指导教师协助解决。如有人为损坏设备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必须按规定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4 计算机实验室制定教学实验规定

教学实验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好各系学生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实验室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学生工作,使之自觉遵守。进人计算机实验室后,对号入座;检查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遵照指导教师指令按顺序开机;保持安静、环境整洁,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学生上机必须严格按照课程内容进行实验,不得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操作,严格禁止玩游戏。对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出现的问题实验室老师要及时给予处理,配合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对每天的实验班组、内容、指导教师、机器状况等因素及时记录、整理作为资料保存,便于以后参考。为保证计算机安全,学生上机不得私自将个人U盘、光盘等带入机房,不得擅自安装软件,上机应统一使用实验室提供的软件。不得携带水、食品及与课程无关的物品进人计算机实验室。不随意插拔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设备,下课时,合理关闭主机、显示器、摆好桌椅。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安排上机实验,如需特殊安排、调换课程需通过教务处解决。机房一切设备概不外借。

5 计算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计算机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实验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6 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

用电安全一直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重点问题,任何一点小的差错都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计算机实验室用电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修线路;在结束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后离开时一定要关闭电源,禁止学生乱动电源,严禁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及周围吸烟,同时也要注意在遇到风雨雷电等特殊天气时的用电安全。配备专用防火设备,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计算机实验室失窃在高校中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警惕,在关计算机实验室前检查好门窗,我校为此安装了红外线防盗报警设备,对防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 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和卫生管理

经常保持计算机实验室的凉爽、清洁、通风。计算机等设备散热性大,温度过高时对机器设备损害会很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实验室内应安装空调,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还应避免显示器受到阳光直射,应安装较厚深色的窗帘,减缓显示器的老化;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应减少机内灰尘,定期打扫计算机实验室卫生,使计算机实验室干净整洁,让同学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这就要求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在计算机实验室吃东西,不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吐痰、乱扔杂物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