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1
摘 要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实现财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会计电算化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企业会计电算化是将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财务管理方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为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计划、调整和评价的制度、方法以及手续的总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革新,会计电算化以其简捷、实用、快速、准确等优点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管理方式。
一、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控制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较差
当前很多企业无法满足采用会计电算化的财务体系的相关条件就盲目跟风使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有些企业虽然在岗位设置、安全保密、数据运行、系统维护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体系,但却无法真正执行落实到位;更有甚者在进行电算化操作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容易导致出现计算机危险的内容,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无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了企业财务数据泄漏的几率。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单纯的将会计电算化看做是会计核算工具的变化,看不到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中的巨大作用,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时,缺乏针对自身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的深刻分析和了解,从而缺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大多数企业的看法中,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会计核算方式的该表,提高了核算效率,缺乏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要性意义的认识[1]。
(三)缺乏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大多数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沿用此前的制度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制定适用于企业会计电算化条件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财务会计信息审核不够严谨,主观性依然强烈,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岗位设置上沿用基本的会计岗位,没有聘任专门的电算化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缺乏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对相关工作人员是否正确进行操作、员分工是否合理、有无越权等现象进行监督。
(四)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十分匮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原有的财务人员中缺乏同时具有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兼备的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控制问题十分突出,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人员很难适应日常维护、电算化组织与管理等高层次的工作。
(五)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致使非法篡改现象严重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数据是处于绝对保密状态的。目前财务软件的加密措施,主要是针对软件系统而言,对企业用户会计数据的保密性操作较少,会计数据往往处于开放式的关系数据库格式保存。无法有效的防止客户财务数据的外泄、恶意篡改等问题,也无法真正起到保密作用,导致会计数据安全性受到威胁。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企业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好的完成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报表等工作,并且能够进一步进行辅助的分析、预测,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核算更加准确规范,会计核算更加及时,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2.企业会计电算化完善国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宏观控制,使得企业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落实相关的财务监督政策,才能有效地防止出现较大的错误和弊端。
3.企业会计电算化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有秩序的进行,能够深入的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能够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控制、协调,明确分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促进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改进自身知识、技能结构,更好的进行系统操作。
4.会计电算化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账目之间的明细关系加以核对的,以确保账目数据的准确性。而电算化系统所有的财务数据操作全部由计算机自动运行,从而使内控制度的重点转变为对于财务软件的安全维护、电子数据的审核以及财务人员的分工等[2]。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认识
(一)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需要强化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意义,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良好的正确的职业态度和道德操守。
(二)建立、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企业以自身现实条件和情况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严格的监督手段保证制度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同时,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强化岗位职能,设计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充分运用财务软件的控制功能,形成实时监控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内部控制缺乏高素质的实际操作人员,将失去其固有的实际效用,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的提高会计人员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培养一批能够精通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由“核算型”不断向“管理型”发展。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
目前,数据的安全问题是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也是企业内控制度中最为薄弱何重要的环节。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企业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例如:引入安全核查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另外,禁不允许非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并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中,需要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会计电算化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等。做到账表相符,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一致,对错误的账表信息及时的处理和进行调整,防止系统运行各环节出现较为严重的漏洞[3]。
(六)确保企业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有数据资料都必须严格执行审核,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严格控制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建设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的概率很低,其主要的偏差和错误是由人为造成的[4]。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将使会计电算化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也会不断调整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5]。
参考文献:
[1]金秀波.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的分析.科技资讯.2009.
[2]赵书秀.对如何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海河水利.2003.
[3]王梅.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8.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采用计算机来替代会计部门传统的记账、算账方式,并采用科学、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分析、预测与控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使会计部门的各项工作更加合理规范,也可以使人工成本得到科学控制,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由于任务失误而造成的误差,因此各企业应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1企业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影响
1.1对会计信息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相关工作,会计电算化能够利用工具、数据库以及一些信息控制为一体,从而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审核以及核算,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财务管理的流程,提升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利用相关的会计软件来进行实现,这样就对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并且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财务以及销售预测等工作都是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而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1.2对财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影响
对于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来说,主要是工作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一个简单的记录便可,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但是从目前来看,在财务管理部门实施电算化之后,财务管理不仅仅需要财务核算人员,同时还需要信息系统维护以及管理的人员,在进行财务信息核算的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以及管理。这样就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工作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1.3对会计档案的影响
对于传统的会计档案来说,主要是以纸质的形式,对于一些数据的记录以及更改都是要在档案上进行处理。然而企业在实现了电算化之后,对于会计档案的处理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保存以及修改的,这样财务人员仅仅是保存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即可,十分方便。
2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认识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都过于片面,通常仅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高了处理数据的质量与速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事务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却忽视了其在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没有重视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进而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往往难以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具体表现在,很多人员都认为从传统管理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只是会计核算工具方面发生了改变,而在会计职能、管理流程等方面则没有太大影响;还有的人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只是企业树立形象的一种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没有实质意义。此外,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使得预测、预算和控制分析等会计工作的开展都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此,应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与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应摆脱传统理念和成本等因素的束缚,积极地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促进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企业领导,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也要正确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加强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使每项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2会计数据存在失真现象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数据信息的高效率处理。然而企业财务的所有信息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不仅对数据传统的组织性带来了一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据控制功能。会计电算化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数据处理的集中与自动化,而在这种模式下,也导致数据失真现象层出不穷,数据输入、文件与程序被篡改的状况也比较普遍,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企业必须提升对员工职责的分工以及控制,能够针对企业电算化的相关特点以及员工的实际情况,加强内部控制,实施职责分离。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后,企业必须对相关的财务核算人员以及系统维护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实现其有序的工作以及发展,让二者之间进行平衡以及制约,以此来避免对数据进行篡改等状况的出现。另外,企业经营者也要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实施定期的专业培训,并合理定位不同岗位的职责,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准确度的不断提升。
2.3企业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普遍较低
在企业实现电算化之后,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个较高的财务核算能力,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内容,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后,却无法给予及时的维护与管理。并且企业缺乏一些高素质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无法对计算机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最终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出现了泄漏等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现象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也没有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关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对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但却不是万能的,会计系统主要是由人来实施操作的,其是否安全,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相关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各种规章制度也都需要通过会计人员来制定和实施。因此,企业应积极地组织会计人员参与相关专业培训,进而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与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此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以及绩效评价机制,进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报酬。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能够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以及系统维护与管理人才,进而有效避免由于人才流失而对信息资源方面造成的损失。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的一方面,而要想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目的,就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去营造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与制度。
2.4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实施电算化管理模式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各项财务信息的处理工作,利用计算机操作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但是其中也会逐渐显露一些问题,一些企业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的内控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了相关的数据稳定以及安全无法得到落实,内部控制也无法获得理想效果。对此,企业应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数据处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才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失真现象发生的几率,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而相关会计工作人员也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贯彻落实好每一项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而促进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度的不断提升。此外,财务人员要保管好纸质会计档案,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性格管理要求与方式对磁盘信息档案进行科学管理,进而有效防止会计档案的遭到破坏。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企业逐渐实现了会计管理电算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会计工作的进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企业会计电算化不仅会促进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工作人员的负担,以此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但是在企业电算化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数据信息失真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进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能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作者:牛蕾 单位:南京河西国资集团
参考文献:
[1]程江艳.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
[2]杨琳.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探讨[J].经济视野,2014,(12).
[3]张宏范.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15,5(11).
[4]高春丽.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8).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3
近年来,内部控制得到我国相关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有关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内部控制在会计工作中,对于保证高效严格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内部控制迎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出现了新的工作特征与要求。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形成正常、有效、安全的会计工作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定义: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为保障电算化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预防、发现、纠正系统出现的错误和故障,防止舞弊而建立的相关措施,它能够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有效运行提供及时和可靠的信息。高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为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对软件开发质量的监督以及对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与完整和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与安全。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一)存储介质变化带来的问题
传统的手工业务以手工操作为主要的工作形式,每笔会计业务的处理都设置了严格的稽核与审查制度,同时需要经过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查、签字、盖章等程序。层层监管以及严密的制度与措施,对于确保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电子信息系统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主要是纸张记录,一旦发现数据被改动或者出现其他失误,被修改过的痕迹都会很容易被辨别出来。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以电磁作为介质,相关数据是被直接刻录在磁盘或者硬盘中,数据一经被修改任何痕迹不会留下,增加了业务的风险性。存储介质的变化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
(二)软件程序开发亟待完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软件开发技术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对于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安全系数要求比较严苛的会计工作,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手工会计操作系统中,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各环节都会有相应权限的工作人员组织审核与签章。而在会计电算化的组织系统内,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是以电子信息处理系统为主,各工作岗位的职权划分发生了变化。高度集中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致使会计工作的职责集中,针对数据的输入、数据的输送和数据的报送完全可由一个人完成。这种工作模式中增加了会计工作中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促使档案保管工作采取新的举措。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会计工作内容。会计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对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进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还要安全保存、保管好各种存储在磁盘或硬盘等电子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工作只需做好各环节的审核、确认、保管等相关工作。与之相比,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使得内部控制变得复杂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电子编程、系统维护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管理工作,这些涉及许多新的会计档案,需要更加严密安全的保管措施。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改革
(一)构建全新的管理机制
针对会计工作模式的转变,企业应与时俱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管理机制。例如,构建新的部门分配制度,各组织部门、人员的职权分割制度,职权的监管控制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是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为组建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应实现权责分明、明确组织结构的内部分工。对于系统性很强的会计工作,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负有相应的责任。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下,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据输入、输出和传送,计算机应用程序的使用都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企业有序和谐地发展。培养有技术、有道德的复合型高素质内部会计工作人员。
(二)加强操作程序的控制
严格的上机守则与操作流程的制定,是保证信息处理质量的前提。同时内部操作控制制度化同样要求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对电算化机房内工作人员加以规定性的上机守则,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效率,增强会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而准确严密的操作规程的设定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尽快熟悉业务,提高工作能力。上机守则与操作流程的设置需要根据现实的环境与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为实现更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服务的。
(三)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相当重要。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与风险。因此,加强系统的安全控制与网络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如在工作中严禁非操作人员对财务专用电脑进行私自操作,完善电子数据的保密工作,注意电子机房的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增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体现。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4
1.1 会计信息处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在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后,会计的工作内容会有所改变,因为电算化的工作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所以一切处理都是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工作程序将变得简单,效率有所提高。会计电算化需要专业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保证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在电算化会计中,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有所改变,需要对于企业的成本与未来销售状况作出预测,所以需要制定新的控制制度,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的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计算,人员的构成主要是由会计人员组成。在电算化会计中,需要将会计数据录入到系统中,然后由专业的系统操作人员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人机互动,由财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以及维护员共同组成,在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1.3 会计档案的变化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会计档案的形式,传统的会计档案都是纸质的形式,在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时都需要在纸质媒介上进行,如果修改的数据过长,将会影响到阅读的质量。在电算化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都是以电子的形式保存在网络或者硬盘上,在更改时只需要将原来的数据调出直接更改即可。所以档案的保存形式有所变化,将更加的方便,且不易破损。
2 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在有些企业中,片面的认为实行电算化只是顺应时展的潮流,是企业形象的一种展示,而没有将电算化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在部分单位中,只是单纯的使用电算化进行简单的核算,减少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度,但是却没有发挥出会计工作管理职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虽然减轻了人员的负担,但是却需要财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共同组成,需要制定详细的控制方案,因为在很多的企业中电算化工作实行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制度管理方面还不够健全,对于软件的数据核算缺乏精准性,从而影响到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数据信息失真
由于传统的会计信息都是以纸质形式来记载的,在对数据进行记录和核算时都是以人工的方式来进行,电算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只需要将数据录入到电脑中,即可进行自动计算,减少了人员负担。但是在反复的计算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因为电脑进行数据计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是自动生成的,如果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将会影响到以后的所有环节,尤其是在最初的数据录入时,直接导致以后信息数据的失真。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的保存是电子形式的,对数据进行的篡改不会留下痕迹,容易造成数据信息的失真,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2.3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企业在实行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之后,还要向相关的部门审批,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输出、输入和处理,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注册登记,用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但是很多企业不能按照相关的程序实行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真正的实行,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不高。
2.4 舞弊和犯罪难度控制的难度加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相应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逐渐增加,犯罪控制的难度逐渐加大。企业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还比较低,存留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不留痕迹的篡改,造成企业重要数据的复制、篡改和销毁,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创。
3 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策略
3.1 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以及电算化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在企业内部实行企业电算化管理。此外,企业会计人员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主体,会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质量。
3.2 企业要加强企业职责的分工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之后,企业要对财会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实现职权分离,确保企业员工职责之间的平衡和制衡,减少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此外,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对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定位,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3 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避免信息的泄露
企业只有加强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才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度,整体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水平。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职责,系统的外部人员未经允许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安全性,减少财务犯罪情况的发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
3.4 对企业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对纸质的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做好磁盘信息的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的任务进一步加大。因此,相关人员要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进行纸质档案和磁盘档案的管理,制定妥善的保管措施,将磁盘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数据的破坏和失真。此外,会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 企业 经济
会计实务中应用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则为会计点算化,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部分需要人工完成的对会计数据的判断、分析、统计以及查账、算账、记账、报账等决策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具有数据分析准确、编制报表简单、检索查询迅速、数据高度共享、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等特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将会计工作人员解脱出来。财务管理决策和核算手段的现代化使会计信息的反馈、传输、整理、收集更加及时与准确,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应用更好地实现了管理人员参与决策、管理的职能,为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最终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有效提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得以创建之后,企业中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没有完美的制度,而计算机系统也并非无懈可击,只有创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上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步伐,才能确保企业财产安全,才能将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创建与会计系统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创造更优的效益,并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完备的信息。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当今企业经济业务由记录、文件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纸张记录,而数据的修改也是轻而易举。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处理程序、信息处理方法、工作情况、会计对象等的控制。新业务发生时,在计算机中进行输入,原先在核算过程中所开展的各种审核、核对的工作由计算机执行,并自动记录。因此,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而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是为程序控制复杂、控制范围大的综合性控制,她结合了计算机控制盒人工控制,重点控制计算机处理部门级会计部门的多方位控制。在会计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对于来自计算机所产生的各种报表、数据等会计信息,会计部门也越来越信赖与依赖,但是若要落实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只能在严格的控制制度下进行会计信息的产生。企业信息处于网络环境中,多数情况下能够共享资源,在信息化带来便捷的同时,一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隐患也随之产生。在会计软件操作系统的操作中,操作人员在将用户名和口令正确输入后方可进入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系统中存放的密码口令很容易被窃取,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企业保密信息被泄露的因素还有可能是企业内人员较多所造成的。因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而网络又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所以,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病毒和黑客攻击,从而发生盗取和篡改用户信息的事故。
(二)传统控制方法过于陈旧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主要的内部控制方式。在会计电算化后,制度控制以及程序控制取代了单一制度控制,会计部门传统控制方式在会计账务集中化处理之后销声匿迹,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当今主要的控制方式。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网上实时处理会计信息使得数据处理工作在远离企业的终端上得以实现,会计软件在加工处理了原始数据后,并在软盘或磁盘中存储器结果,最终实现了电子数据的有效输出。计算机完成了所有的预测、会计报表的生成、记账等工作,因此,输入数据正确度也决定了计算机输出数据的正确性,并且该情况可能发生于操作人员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例如:若将错误的数据输入的话,计算机只能将错就错获得错误结论,并不会对其实施自动识别。因此,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下,要向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就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规范化一切处理数据的方法及过程。人通过会计软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只有在完美结合了计算机和人工后,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落实工作质量。
伴随我国会计工作和经济的不断拓展,新环境、新形势下,人工会计内部控制早已跟不上时展的洪流。会计电算化在得到应用与普及后,根本性的改变在划分职能等方面逐渐产生,现在仅一个会计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三个会计才能完成的工作,会计电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繁琐的工作程序,由计算机统一整体程序,节省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操作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修改计算机数据和程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
(一)档案管理
企业应加强档案管理,并建立、完善相应的档案制度,并及时存档计算机会计系统相关资料。可靠安全的按管理设备、完备的索引方法和标签、完备的借用和归还资料手续、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等因素共同组成了完善、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如此,对所有档案还应定期进行备份,并将该备份妥善保管。企业应该及时制定出档案遭到破坏事件爱你的恢复手段和应急措施等,以防止档案被破坏。因此,企业所应用的会计软件应具备系统崩溃时及时返回、恢复最近状态的功能以及强制的备份功能。
(二)控制输入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82-02
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与普及,国内运用传统手工记账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会计电算化在为企业的会计记账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以计算机与信息网络为载体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给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了重大的冲击与挑战。在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是通过不同岗位的分离来实现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由于许多会计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使得原先一些分离的岗位合并,导致监督与制约的作用弱化;而且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是由计算机及其他存储介质保存,这无疑又加大了会计资料外泄的控制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定义及带来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的重要体现,是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手工记账、算账等会计核算环节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应用中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系统也被国内企业广泛应用,各类财务记账、报账、算账以及统计、分析等综合性的电算化软件层出不穷,为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比较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电算化系统具有核算速度、信息储存量大等优势,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动态分析与统计,并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当然,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也给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在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需要各财务人员的审核、复核,而且财务部门实行的是岗位分离机制,对会计业务的开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以说,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重点为对会计业务的各环节的审核与复核。但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会计记账等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先前审核、复核等内部控制手段的效力被削弱,这时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重点将集中于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控制。
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加大了对企业会计犯罪行为的控制。众所周知,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各财务岗位实行分离制度,要进行会计犯罪行为必须经过各岗位的一致认可与同意;只有中间有一环节没有做到位,那就前功尽弃。而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了会计实务之中,这使得企业的会计资料与信息暴露在相关计算机黑客面前。一方面,计算机黑客高手可以通过电算化系统直接进行会计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犯罪本身具有的隐蔽性,使得企业财务人员发现犯罪行为的难度要高于传统手工记账模式。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流程分析
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分为一般控制与运行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一般控制主要是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开发、文件资料等方面进行控制,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运行。运行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输入、输出环节进行控制的过程。
(一)一般控制流程
会计电算化的一般控制就是除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以外的控制过程,其流程包括了组织控制、开发过程的控制、文件资料控制。
组织控制是指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在相互冲突的岗位进行分离。电算化系统程序的设计、系统的操作以及会计数据的保管是企业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岗位。程序设计岗位主要是负责对电算化程序的编制与修改;系统的操作岗位负责对电算化数据的输入与处理;数据的保管岗位是对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进行保存与管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岗位之间相互冲突,必须实行分离的办法,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组织上实现内部控制。
开发过程的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内控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开发涉及到软件功能的定位、模块的构成、程序代码的编写以及程序的调试等,要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就需要在系统软件的开发环节中就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开发要做好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透过计算机部门的技术实力与财务部门的实务要求,提高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运用开发进度表来对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加以控制,保证开发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
文件资料的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记账的数据化,但电算化系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文件资料的保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电算化系统的文件资料包括了系统说明书、程序说明书、数据结构说明书以及运行说明书等几方面,对这些资料,要做好相应的保管工作。另一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所形成的会计文件资料,也要妥善保管,加强控制,必要时可以采取多人联合保管的形式,以降低会计文件资料外泄的机率。
(二)运行控制流程
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控制是指对电算化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内控的一系列过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控制流程包括了输入控制与输出控制这两方面。
输入控制是指在将相关会计数据输入电算化系统过程中,对数据正确性与完整性的有效控制的过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数据输入环节的控制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无误的首要保障。目前,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控制的方法有顺序编号的控制、数据总量的控制、数据检测与核对的控制以及错误纠正的控制。顺序编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原始凭证编号的识别,来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度,毕竟无论是传统手工记账还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都需要用到会计原始凭证。数据总量的控制是指在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完成后,必然会生成一张财务会计报表,对于会计报表,其借方与贷方的金额必然相等;对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其借方与贷方金额总量的控制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检测与核对的控制是指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若发现存在借方与贷方金额不等的情况时,应及时检测出来,因为每一张会计凭证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都要求借方与贷方金额相等。错误纠正控制指电算化系统在检测出数据输入错误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提醒,纠正错误,并且系统要保存出错数据的记忆文件,编制相应的差错的报告。
另一方面,输出控制是指在完成对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输入与汇总处理过程后,系统对相关会计资料输出过程的控制。电算化系统输出内容包括数据处理结果输出与控制信息输出两方面。数据处理结果的输出控制就是会计报表准确性的控制。一方面,对于系统输出的会计报表要及时进行人工检查,根据会计凭证的顺序号检查有否缺漏与重叠,根据报表的合计数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系统输出的会计报表要妥善保管,注明报表的编号、份数及日期等信息。此外,控制信息的输出是指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内控的相关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也是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保证会计资料复核的准确性。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