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大中城市中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里生活或工作的人们与日俱增,如何搞好高层建筑的防火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生活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市民,掌握必要的高楼火灾逃生技巧不失为明智之举。

若遇高层建筑突发火灾时.千万不可惊慌失措,保持清醒头脑至关重要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断决策。万万不可留恋火场中的财物而长时间逗留,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十分危险的火灾现场这是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总原则。至于具体到某一火灾现场,由于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高层建筑火灾中逃生还要视具体情况确定逃生方法。

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问题

(1)火势和烟雾扩散渠道多、速度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问、电梯井、通风管井、电缆井、排气道及其他立体竖井,数量多且分布广。而且,高层建筑多采用易燃建材装修.燃烧时发烟量大。按照估算,一幢高度为l 00米的建筑,若无阻挡,只需30秒左右的时间,烟气就可由底层顺竖井瞬间蔓延扩散至顶层。

(2)登高途径少,战斗展开不便。高层建筑少则几十米,甚至超过两三百米,然而,火灾时登高途径往往很少,除利用云梯车举高登楼外,主要依靠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登楼。从内部情况看,普通电梯易受火势侵袭,不能保证使用:从楼梯登楼,不仅速度慢、体力消耗大,而且极易与疏散人群发生挤撞,既影响疏散逮度又影响登高速度。从外部情况看,云梯车举高高度可能无法达到着火层,或者建筑底部被底层裙楼包围,云梯车难以接近。

(3)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效率不高。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火,主要应利用建筑内消火栓灭火或通过水泵接合器给消火栓供水灭火。但从实战情况看.固定消防设施利用率偏低。另外,消防泵压力不足、水带承压不够、铺设方式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造成高层供水压力不足或供水失败。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方案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快,扑救困难。据统汁,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重大恶性火灾事故中,80%以上火灾事故与消防安全疏散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工作对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合理利用消防电梯。现行规范规定消防电梯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平时兼做客梯或楼内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电梯,发生火灾时则供消防人员灭火救援使用,载重量不小于800kg。兼作客梯使用的消防电梯,其轿厢面积和载重量较大,有利于载运消防人员和器材装各.行驶速度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问不超过60s计算确定,轿厢内设有与消防控制室联系的专用电话,大多数电梯内已安装天线,可以使用手机通话,消防电梯兼作客梯的首层操控按钮上方,设有专门控制消防电梯的按钮或钥匙,一经启用,消防电梯立即降落至首层供消防人员在轿厢内操作使用,而不受外界的控制。为确保消防电梯在火灾事故时的安拿使用.其运行电缆和开关控制箱具有防水和防火性能,所用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并具有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功能。

(2)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3)确保走道疏散安全。逃离起火房间的人员进入走道后,应能较好地保障其顺利奔向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和楼梯间,为了缩短疏散时间.采用双向疏散,通过最短的疏散路线。疏散通道及出口都要有作醒目的标志,且宜具有天然采光和通风排烟设施,兼有指示及照明用途的灯具宜设置在接近地面的墙上,以便在烟雾条件下提供有效的指示和照明.疏散通道必须供日常使用,以使用户熟悉它们的位置和作用。只有这样,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通道才能有效地发挥撤离作用。随着娴温的降低,烟层的厚度明显增大。这时人应注意接近地面爬行,可用湿毛巾捂住口舜.避免吸八更多的烟气。另外.最好有安全员或者保安人员组织疏散。

3救生逃生设备

(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逃生器。一般家用逃生器材体积较小,通常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但机动灵活,如:缓降器、逃生软梯等。火灾发生时,将这些小型的逃生器材挂在窗台或阳台上,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软梯或缓降器逃生,但考虑到安全问题,缓降器只可在低于30m的楼层使用,逃生软梯使用高度不高于15m,逃生绳仅能用于6m以下的楼层。

(2)救生气垫。救生气垫是一种利用充气产生缓冲效果的高空救生设备。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特点。由于其采用阻燃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采用两个箱体疏散逃生人员。每个箱体内最多可运送6人,两个箱体上下往复运行,逃生效率最高为300人//h。目前,该装置在医院及其他办公场所均有应用。

(4)移动式逃生装置。移动救生装置具有灵活机动、简单便捷的特点,该种装置可自由移动,便于安装在不同位置,在着火点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安全疏散逃生较为有利。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无需电力支持,可上下往复输送逃生人员,但一次下降只能疏散1~2人,疏散效率较低,不适于人员较多场所的集体逃生。考虑人员心理因素和该设备自身的特点,该装置不适于安装在30 m以上的楼层,通常用于人员密度不是很大的公共场所的辅助逃生。由于该产品价格较高,因此并不适于普通家庭。

(5)柔性救生滑道。柔性救生滑道是一种能使多人顺序地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的逃生用具,滑道采用摩擦限速原理,达到缓降的目的。目前,限速方式可分为3类:一是采用粗的橡胶环进行分段限速;二是采用布置紧密的细的橡胶绳圈全程限速;三是采用高分子弹性纤维制成的弹性良好的布套进行全程紧密包裹限速。

(6)链式逃生器。软轨链式火灾逃生器是一种轻型群体逃生器,根据不同需求可配备多种型号,该产品主要由承载链和多个减速器组成,承载链安装快捷、承载能力大、具有较强的耐火耐高温能力;减速器具有下降速度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每套装置可供多人同时逃生。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消防 高层建筑 火灾逃生 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建筑设计、材料的不断更新,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其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综合性,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然而,在一座座高楼大厦的背后,伴随而来的是人员、物资的大量集中,各种线路、管道交错纵横,是火灾安全风险的成倍增加。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2009年2月9日,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在建文化中心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

         一、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我国的高层建筑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突出反映在三个不到位:

         (一)消防设施不到位

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施种类繁多、功能不一、作用各有千秋,根据消防工作必须立足预防的需要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要求,缺一不可。但是,公安消防机构在工程验收、平时检查、专项整治和火灾事故调查中发现,高层建筑目前普遍存在消防设施“短斤缺两”、质量性能差、功能不全和违规使用等先天性火灾隐患。如必须安装的消防设施不安装,必须保持完好的设施残缺不全、无法使用。

         (二)技术保障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建造,从设计到施工,不但要求高,而且环节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制约,而导致高层建筑在防火分区、分隔措施、隐蔽工程和材料使用上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有的由于电缆井、管道井、空调系统需要连接和穿过各楼层、地面、墙壁时,通风管道中设置防火阀和孔洞处的封堵措施、技术保障不到位,导致“阻然”结构不阻然,无法起到阻绝火势的效果;有的在现代高层建筑中任意改变使用性质,提高装修标准,破坏建筑结构和防火分区;有的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而且有的是高分子材料,如塑料、聚合材料等,一旦起火,不仅不阻燃,而且助长火势蔓延,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是高层建筑业主和使用单位对高层建筑本身潜在的隐患,在思想上认识不足,缺乏现代消防管理意识。如,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落实;任意封堵室内消防通道;消防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等。

        二是有的建筑工程在消防审核后的建筑施工、室内装潢、设备安装、项目监理、消防检测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或进货、监理等制约措施不严,失控漏管而留下先天的火灾隐患。如,偷工减料、伪劣产品,尤其是伪劣电器产品混入其中,极易导致火灾。

        三是高层建筑周围环境不利于灭火工作有序进行。有的高层建筑四周空地平时停靠车辆多;有的四周大树多、绿化设施多、有的四周栏杆、高空电线多,导致火灾扑救时消防车辆无法停靠消防水源,登高车辆无法停靠和操作。

         二、高层建筑火灾人员逃生技巧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从摩天大厦内到达安全地带或安全部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主要的逃生方式还是依靠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和居民的自救逃生。因此,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一定要保持镇定,熟练使用逃生技巧,切忌盲目慌乱,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一)、居安思危,熟悉周边环境

        平时尽可能对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的高层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做到了然于胸,以便关键时刻能尽快逃离现场。还应积极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逃生演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二)、保持清醒头脑,明辨逃生方向

        遇到火灾,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如果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还小,用灭火器、自来水等日常灭火方式进行扑救,但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火情选对灭火方法。如果火已成势,则应果断放弃扑救,迅速判断危险地带和安全地带,决定逃生办法。

         (三)、掌握逃生技能,安全脱离火海

        1.棉被护身法。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直接穿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但千万不能用塑料雨衣作为保护。

        2.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其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4-8倍,人员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中毒或窒息死亡,因此在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以起到降温及过滤作用。

        3.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4.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框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破。

        5.管线下滑法。当建设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的人数不宜过多,以防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6.攀爬避火法。通过攀爬至阳台、窗台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篷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7.卫生间避难法。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塞紧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可钻到床底、阁楼、衣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或容易聚集烟气。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3

1.1安全逃生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承担着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逃生功能,主要包括安全出口、逃生楼梯、消防电梯、防火门等供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通道[2]。现代高层建筑内人员的安全逃生主要依靠安全出口和逃生楼梯。为了避免人员在逃生通道中出现拥挤和踩踏等不利于安全逃生的现象,除了常规的安全逃生设施外,在人员密集的特殊高层建筑内,也设置了包括消防电梯、避难梯、救生袋和避难滑梯等在内的辅助安全逃生设施。

1.2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高低决定着其能否有效承担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逃生功能。影响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环境、管理的因素。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同性别和年龄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应时间、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逃生行动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安全逃生行为不同。一般来说,老人、孩子和女性的安全逃生能力相对较差。不过,火灾时人员逃生行为基本遵循“尝试—失误—再尝试”的循环认知模式[3]。管理因素包括在日常活动中,定期对楼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逃生演练,让楼内人员熟悉安全逃生路线;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逃生设施及辅助安全逃生设施的完好。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层建筑内本身设计的安全逃生通道状况、配备的安全逃生设施状况和人员状况等。足够数量的安全逃生出口能有效保障人员的安全撤离。在进行建筑逃生设计时,尽量将安全逃生通道设为人员日常行走的通道。照明和指示可以指明逃生方向,使人员迅速安全地撤离。照明和逃生指示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安全逃生的效率,是保证安全逃生的重要设施。由于人员在建筑物内分布具有随机性,造成安全逃生较为复杂[4]。

2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安全逃生系统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安全逃生系统,能够使人员全部逃生到安全区域。因此,安全逃生系统设计其实就是以逃生时间为中心进行的人流组织设计,逃生时间是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控制指标。本文以成都某18层宾馆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安全逃生时间进行计算,确定该宾馆的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2.1计算方法

目前,安全逃生时间的计算方法很多,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优点和缺点。由于在进行安全逃生系统设计时,并不需要安全逃生时间的准确数据,只需要确定其是否满足安全逃生要求。因此,文章采用最常用的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指将逃生时段分为4个时段。第1时段:从室内向客房门口的逃生;第2时段:从客房门口向室内楼梯间入口处的逃生;第3时段:从室内楼梯间入口到室外楼梯的逃生;第4时段:从室外楼梯向地面的逃生。各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即为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只要总的安全逃生时间小于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则该高层建筑安全逃生系统可靠性符合要求。

2.2计算参数

(1)假定火灾发生在该宾馆第10层距楼梯口最远的房间,安全逃生采用楼梯,楼梯宽度1.75m,楼梯设置在楼层的最右侧。(2)酒店第3层为娱乐室,人数较多;4~18层为客房,每层10个客房,单侧依次排列;每个客房长5m,宽3m;发生火灾时第3~18层共有人数550人。(3)根据经验,楼梯上人流的逃生时间为楼梯高度h的4倍,即酒店第1层楼梯高6m,第2层楼梯高5m,第3~18层楼梯高4m。(4)允许逃生时间[5]:高层建筑的允许逃生时间按5~7min考虑,即300~420s。(5)逃生速度[5]:人群在平地上的逃生速度大约是1m/s(拥挤状态下)。(6)通行系数[6]:我国的防火规范中,门或走道的通行系数为:平地1.3人/(m·s),楼梯1.1人/(m·s),第1层到第3层设室外逃生楼梯。

2.3理论计算

该宾馆4~18层情况相同,可选其中一层进行分析,选第4层来进行计算。2.3.1 第1时段逃生时间T1T1为第4层每个客房人流从室内到房门口所需时间,可由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和人流疏散速度来确定,即T1=L1/V1。在紧急情况下的水平行走速度,男人为1.35m/s,女人0.98m/s,儿童和老人0.65m/s[5]。按最不利条件考虑,取0.65m/s。室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为5m,因此有T1=7.7s。2.3.2 第2时段逃生时间T2T2为人流从各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所需时间,可由各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L2和人员在走廊上的通行速度V2来确定,即T2=L2/V2。房门口到达楼梯口的走廊长度最远为30m,最近为3m,人流疏散速度按0.65m/s计算,所以有:T2max=46.2s,T2min=4.6s。由于单个客房居住人数少,每个房间的人从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时,能依次顺利地逃生下去,并不会发生滞留。因此,第1、第2时段总逃生时间只需考虑其最大值,所以有Tmax(T1+T2)=53.9s。2.3.3 第3时段逃生时间T3由于各客房情况相同,第4~18层人流从各自房门口通过走廊到达楼梯口都不会发生滞留。当火灾发生时,各层人员同时通过楼梯向下逃生,逃生情况相同,每一层的人流都不会与它相邻的上下层发生滞留。但是,由于第3层人数较多,当4~18层的人流陆续逃生到达第3层时,就可能发生滞留。要直接计算人流在第3层楼梯口的滞留时间并不容易,可以将这段滞留时间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计算:①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的时间;②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与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楼梯口期间所需时间。第4层最先一股人流从室内到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2.3s,从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16s。因此,第4层第一股人流在第28.3s时,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从室内到达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53.9s,从第18层逃生楼梯口到达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所需时间为240s。因此,18层最后一股人流在第293.9s时,到达了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逃生出去的人数可由式(1)确定。Q=NBΔT(1)式中,N为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的通行系数,取1.1人/(m·s);B为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的宽度,1.75m;ΔT为第4层第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逃生楼梯口与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到达第3层逃生楼梯口期间的时间,ΔT=265.6s。代入得:Q出=512人第3~18层共有人数550人,还未逃生出去的人数为38人,这些人要从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逃生出去所用的时间为:T出=Q余/NB=19.7s3.3.4 第4时段逃生时间T4所有人从第3层室外逃生楼梯口到室外地面逃生所用的时间为44s。因此,第18层最后一股人流从房间逃生到该宾馆室外地面所用时间为:T总=53.9+240+19.7+44=357.6s经校核,T总小于420s,该宾馆安全逃生系统设计基本合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结论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1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社会化进程速度也大大得到了提升,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行业也随之飞速发展。但是,随着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火灾也不断加多,这些火灾事故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给我们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1]。因而,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

2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特点

2.1火灾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建筑层建筑高度较高,层数较多这一鲜明的特点。因而,在建筑高层建筑的时候,虽然在高层建筑楼梯间以及电梯井中均设有防火门。但是正是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旦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其由于火灾产生的烟气向上蔓延以及空气之间发生对流等的特点,造成这些烟气通过高层建筑的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向上传播,通过初步计算,一幢高度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可以再半分钟左右就可以将烟气传送至建筑物顶部[2]。除此之外,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温度较高这一特质,在风力与空气对流的双重作用,导致高温烟气不仅可以破坏建筑外部玻璃窗也可以使得上层室内可燃物质随高温的作用燃烧,如果火灾扑救并不及时会导致高层建筑内部层层温度不断上升以及被点燃,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3]。

2.2火灾隐患多,危害性大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相对于其他民用建筑而言其周期均较长,同时由于建筑设计专业过多,因而,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各承包单位人员,在这些承包单位中,农民工人数目较多,管理也较为混乱,因而,一旦火灾发生,则整个施工现场的火灾逃生以及火灾应急都无法即使以及到位,另一方面,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时烟气蔓延较为迅速,导致给施工现场人员逃生以及疏散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使得火灾逃生时机被大大延误。除以上两种原因之外,由于农民工的相关消防技术知识水平认识并不到位,一旦火灾发生,由于疏散逃生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极易发生,危害性极大。

3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对策

3.1健全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而言,消防安全系统管理制度是整个施工现场消防控制的基础。因而,在合同签订初期就应该责令各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劳务分包单位按其自身的施工实际内容,制定各自相应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相关章程,建立健全相应的施工现场消防巡检制度,制定施工现场火灾应急机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通过加强人员内心的相关督促力量,最终使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落实到位[4]。

3.2完善施工方案及配置,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高层建筑各施工单位应该在高层建筑施工初期就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分区与布置,在各区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5],同时在施工现场有足够宽度的消防车通道,以防火灾事故发生时无法进行有效救援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在组织施工进行的初期,为了预防施工现场火灾的发生,在施工一开始就应该在施工现场配足相应的包括输水管、消防水泵等在内的消防设施,以满足灭火需求。

3.3强化施工人员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现场人员较多,而这些人员的素质在极大称得上有所差异,因而,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对这些相关的施工现场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因而,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消防技术培训工作,在满足高层建设需求的同时,保证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安全。

4结论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系统管理执行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相关的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保证工程的消防安全。

作者:兰小华 单位: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莺.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冯王碧,宋树欣,刘忠等.湖北省建设工程消防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1):75~79.

[3]衣永生.浅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火[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1):110~112.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5

一、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困难的原因

1、火势迅猛,烟火蔓延快,易进入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内部可燃或易燃物品多,火灾负荷大,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极易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灾,随着空气的对流,愈烧愈烈,一旦烧透门、窗或设备孔洞等,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习惯性”违法行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电梯前室、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火灾产生的烟气让人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2、建筑物高,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而人的疏散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就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所以人们往往来不及疏散而被烟火熏死、烧死。而火场产生的高温、浓烟带来人的心理恐慌,也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3、疏散人员多,疏散途径少。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众多,而消防电梯、楼梯不可能设置得很多;虽有客用电梯,但仅在安全时段、安全区域使用,火势猛烈时不能使用。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将人员撤至安全区域,而且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挤伤、摔死等惨剧,甚至出现人员跳楼现象。高层建筑人员所处位置分散,也给组织疏散带来困难。

4、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消防队对辖区的“六熟悉”还不能完全到位,对高层建筑内部通道不熟悉,造成人员疏散、灭火作战行动展开不及时。

二、确定高层建筑疏散逃生方式的前提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实施疏散逃生要根据火情侦查的情况,确定疏散逃生的方法,掌握火场部位、层数、火灾处于什么阶段,以及根据建筑情况确定疏散救人方法。

三、疏散救人的方式火场救人,是指消防人员使用各种器材装备和技战术方法,将火场上受火势围困或其他险情威胁的人员疏散、解救至安全区域,或通过改善受困人员生存环境避免伤亡发生的战斗行动。

(一)单位内部人员组织疏散

1、《消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着火单位内部人员若能充分利用火灾初期的这段时间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可避免重大伤亡。

2 、依据有关消防法规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应急事故处置和初期火灾的扑救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建筑内部情况,具备引导被困人员疏散逃生和应急灭火的能力。

如20__年3月1日,__省__市__批发市场发生一起特大火灾,死亡19人。火灾中有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__凭借着身为军人的父亲平时教会的安全脱险知识,加之往日玩耍熟悉地形,机智勇敢地在大火中带领30多名群众安全逃离火海,化险为夷。

3、利用高层建筑内部专用广播系统,以便在灾害事故状态下能够指导内部人员安全逃生。紧急情况下,播音员可用沉稳的声音告诉大家应当沉着,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楼层。

(二)消防人员到达现场的疏散救人

高层(含在建)建筑起火后,随着风向的驱动和变化,火灾烟雾较大,火势蔓延迅速,瞬间产生“烟囱效应”,给扑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在组织奋力灭火的同时,积极抢救火场被困人员。

1、稳定人员情绪

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是成功抢救人员的基础,通常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喊话、广播。利用便携式扩音机或高层建筑内的事故广播,告知被困人员要镇静,等候救助。

(2)展示横幅。利用横幅来告示受困人员,特别是那些处于高处、听不见广播的受困人员,要镇静,不要跳楼等。

(3)灯光。夜间发生火灾,往往会有许多受困人员趴在窗户或阳台上,甚至会有人悬挂在落水管或遮阳板上等待救援,消防队到场后及时用强光灯照射受困人员,告知他们不要着急。

(4)与被困人员共渡难关。消防员设法到达受困人员所处的位置,与他们一同等待登高车或消防梯架设到位,或一同等待火势被扑灭,疏散通道恢复畅通。

2、利用电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疏散人员

从以往的概念中讲,“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存在于每一部电梯的旁,“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沿用至今。但是有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这一理念过于教条。

事例一:1974年2月5日,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发生火灾,当时楼内共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事例二: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电梯疏散被困人员,各有利弊。

“利”就是疏散人员快,适合老弱病残人员疏散,可以赢救更多生命。

“弊”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上的疏漏,这些都可能影响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

那么何为“一定条件下”,笔者认为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保证电梯电源, 电梯运行正常;二是发生火灾的部位距电梯应有一定的距离,毒害气体未大量侵入电梯井,被疏散人员可以安全进入电梯;三是有消防员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电梯运行进行现场掌控和指导。

3、打通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使人员得以逃生。高层建筑起火后,疏散通道往往被烟雾阻截。要集中一定灭火力量,尽快打通,保护疏散通道,使被困人员顺利撤出;同时利用建筑内部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和消防人员自身携带排烟工具进行排烟,有效地排清烟雾,增强视线,便于疏散人员。

4、在层数不高的火灾现场,外部可以利用云梯等登高车或者架设梯子进行施救。

5、利用疏散楼梯深入内部进行救人。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寻找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自身防护。

(1)外部指挥员要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视频监控系统,掌握建筑内部需要疏散人员分布的区域和位置,并通过电台与疏散小组进行联系,实施综合调控和调度,有效分配各疏散小组的任务,充分发挥各疏散通道的效能,避免疏散混乱。

(2)内部救人小组根据外部掌握的情况迅速搜寻被困人员。特别是容易躲藏人的地方要仔细查找,如卫生间、洗漱室、床下、门后等地方;使用生命探测仪、热像仪等特种装备进行搜寻,提高查找效率;

(3)内部救人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应携带电台、安全绳、破拆工具、照明灯、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多个防毒面具和指南针,做好自身防护。

a、电台有利于对外、对内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系,确保救人的时间、效果和自我保护是救人的关键;

b、安全绳有利于运送器材和绳索救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辟疏散通道;

c、破拆工具有利于在通道被堵环境下开辟疏散通道;

d、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隔热服有利于消防救援人员呼吸和防热保护;

e、防毒面具有利于给予被困人员进行呼吸和在关键情况下消防人员自救;

f、指南针有利于在迷失方向后确定正确的疏散方向便于找到疏散通道。

(4)在高层建筑的不同楼层预先放置空呼

和防毒面具便于消防人员和被救人员使用;(5)使用缓降器或安全绳疏散救人。无法通过室内楼梯,或云梯车到达不了被困人员所处的高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缓降器或安全绳救人。使用缓降器和安全绳救人的要求:

一是确保救人的路线不受火势和热烟气的威胁,不会出现高空坠落物;

二是悬挂缓降器的固定点要牢靠;

三是放人前做必要的安全检查和教育,避免被救者在空中出现慌乱而发生意外。同时在平地铺设救生气垫或软着物,以免受困人员在下降期间意外滑落而受伤。

四、疏散救人的有关注意事项

1、辖区中队到场后,应第一时间开展疏散救人工作,掌握火场情况和被困人员数量,成立救人小组;

2、加强救人小组的个人防护,特别是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要加强供给和前后方的联系;

3、利用消防梯抢救楼层被困人员时,向他们所在部位架设好消防梯时,要警告并制止他们蜂拥而上,以免造成人员坠落,车(梯)人员侧翻事故;

4、高层建筑火灾中,可能碰到电波通讯的死角,如手持台往往不能从电梯内发出信息,另外,无线电波还会受到火场热气流作用,产生“无线电静寂”现象。因此,火场疏散救人通讯联络应建立在依靠三级组网,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讯方式,必要时可事先约定联络暗号,以人工(旗语、灯光)方式联络,确保火场通讯联络需要。

5、消防人员在火场中搜索时,最好用一长杆将吊顶板支起来检查火灾是否在闷顶上蔓延, 避免吊顶坍塌。同时,在充满浓烟的环境中,应戴上面罩,沿着楼板匍匐缓慢爬行,以避免烟气中毒,但要防止从竖井中掉下去。

6、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要进行清点核对,切实搞清被困人员是否安全救出,要防止被救人员重返燃烧区。

五、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日常训练中加强“六熟悉训练”,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和应急灭火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做到一旦灾难降临,灭火救援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处置得当;

二、消防监督时要确保高层建筑内的安全通道时刻处于畅通状态。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装备检查,确保11项个人防护装备完整好用,尤其要确保呼救器在火场中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高层建筑逃生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智能疏散照明系统;设计

1.合理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的重要性

当火灾发生时,为了防止人员出电机电器设备和线路,防止火势扩大,消防控制中心会根据模块的信号将起火部位及该防火分区的正常电源切断。如果不设置火灾应急照明,或者设计不合理,再加上有毒烟气(如硫化物和氰化物)作用,必然引起混乱,加上疏散的难度,造成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对于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存在如下诸多不利的因素。

1.1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安全场所所需要的时间相应增长。加之疏散通道烟气浓度过高容易造成被困人员伤亡。

1.2有些规模大、功能复杂的高层建筑,疏散通道弯道多,加之宽度不等,容易造成混乱拥挤或踩踏现象,影响安全疏散,增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几率。

1.3高层内各种竖向管井较多,防火间隔处理不当,火灾时拔烟、拔火作用大,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增加了困难。

2.智能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组成

智能型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大体分为应急照明控制器、消防应急灯具专用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和消防应急灯具四大部分。

2.1应急照明控制器

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设置中心,同时对所有监控到的信息能够进行显示、控制、储存以及打印,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功能相对较多,其内部监控主机监控建筑物各个可能发生火灾的位置、消防联动控制能够根据起火点位置启动相应程序,返回信号转换箱能够将相应信号进行转换,计算机监视器与通讯模块辅助火灾启动程序顺利完成。同时,每一个应急照明控制器能够监视与控制应急照明系统内所有设备,自诊断功能强大;

2.2消防应急灯具专用电源

消防应急灯具专用电源是备用电源与电池电源中心,负责供给建筑物每一部分防火分区的控制器分机电源;

2.3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属于通讯与配电设备,一般设置于防火分区内,其主要作用是给集中电源是控制型灯具提供电源,同时对其供电控制;

2.4消防应急灯具

消防应急灯具能够根据现场火灾具体状况,按自动或手动程序控制和改变疏散指示标志/照明灯的显示状态,准确、安全、迅速地指示逃生线路,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性标志灯、照明灯的每个输出支路均应单独保护,且任一支路故障不应影响其他支路的正常工作,同时,其传输电压适应AC/DCO~220V,即当电网无电压时系统通讯仍正常。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必须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3.1楼梯、安全出口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针对楼梯与安全出口设计时,需要重视其宽度、数量以及人口流动量。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安全出口的数量设计到位,以保障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出现人员拥挤、踩踏的情况,进而导致心理恐慌造成影响疏散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一些商业写字楼、医院等等人员特别密集的场所,针对这类地方需要设置两个甚至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另外,宽度问题要需要考虑进去,而设计宽度时,要根据实际的人数以及疏散指标来做好相关计算,才能对于的满足不同的需求;安全出口人口流动量,也就是畅通程度也需要考虑进去,进而最大限度保障能向两个安全疏散出口进行疏散。具体设计时,最好靠近主体建筑标准层,若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楼梯间最好设置在前厅位置,一般是靠外墙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将产生烟气通过对应的窗户进行排放,也是为人员疏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若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将楼梯位置设计到外墙位置,可以推荐采用机械来实现加速送风,提高疏散质量。

3.2安全疏散路线的设计问题

匆忙中逃生的人们是经不住复杂的疏散路线的, 要便于寻找和识别。疏散路线尽量减少曲折的程度,避免逃生人员因为各种未知的阻碍而折回, 并且疏散的通道上决不能放置各种易燃易爆的物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有必要,可在疏散线路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路线应当避免出现各种台阶等不利于逃生的道路状况, 不得不的情况下可采用缓坡的设计,能为逃生人员争取一定的逃生时间。在当今功能需求如此多的情况下,建筑中情况会相当复杂,在建筑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疏散通道是比较合理的。可考虑将疏散楼梯能靠近人们平时习惯使用的电梯, 这样人们可以更好的结合自己平时使用的路线和火灾发生时所需采用的路线。只有在注意以上这些事项,人们在紧急逃生的过程中,安全性随着逃生的时间越来越高,有利于安全疏散和消防的扑救,尽量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高层建筑避难所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具体设计过程中,尤其是高度已经超过100m 的建筑物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来对避难层进行设计。通常选择10D15 层的地方设计第一个避难场所,以这个规律在各层再进行避难层的设置。设计避难层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封闭式避难层、半敞开式避难层、全敞开式避难层。通常全敞开式的避难层,不会设计维护结构而是全部敞开的空间,这种避难层一般在建筑顶层较多。半敞开式避难层设计,通常在四周设计高低大约在1.2m 左右的防护墙,而且需要在顶端设计可以开启的封闭窗,并保持这个场所可以自然通风,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之后不受到烟气的侵害。封闭式避难层的设计首先要有非常耐火的防火墙,另外,独立的照明设备、独立空调以及排烟系统必不可少,最大限度保障人员不会受到烟气的影响。

3.4安全距离的规划问题

一般情况下,安全距离都是有规定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只能根据当时的建筑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但在各种情况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以保证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能全力保护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和完整。例如对于丁字型的通道,从疏散出口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中, 作为双向通道的袋形通道必须折算成两倍的距离;对于房间来说,从房间到安全出口或者疏散出口的最适当距离是小于30m;对于套房来说,在计算距离的时候应对选择房间最远的某一点作为起点, 从起点到疏散通道的距离要在安全的范围内, 才能保证火灾发生时不会因为缺少考虑而影响逃生;更特殊的情况下,对于有阻碍物或隔阂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计算其直线距离,要充分考虑绕过阻碍物或隔阂情况下所需要的距离。因为火灾发生时,在建筑物种的人数很难统计确定。需要逃生的人数越多,逃生的困难将会加大。更严重的是,当建筑中的人数如若超过当初设计时额定人数时, 大量的逃生人员可能会堵塞安全出口, 导致伤亡人数更多。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思考全面,设想出最坏的情况,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没有意料之外的危险降临。

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疏散照明系统为当今社会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保障。可引导人们到达安全区域,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