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1
边疆综合性大学则是边疆地区集中建设的高等学府,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背景,而且处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上,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突显出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底蕴。边疆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教学需要秉承学校的独特文化和办学思想,更需要立足本地,创新改革,探索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途径。本文着眼于边疆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独特位势,将体育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求自身的教学特色,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
1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1.1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是:立足本地、素质唯上、个性发展、传统兼顾、终身练达、服务社会。即以学校综合实力和独特位势为依托,按照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的理念,通过体育教学,启迪生命、生存、生活观念,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培养创新意识,开发个性潜质,自主锻炼、自主探究,并参与服务社会体育与文化建设,引导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1.2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应为夯实学生锻炼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并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空间里提高体育学习效率,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具体改革目标如下: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建设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既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又提高教学效益。
建成多元教学平台:除了规范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针对教学目标,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空间。
形成地域文化氛围:在课内外广泛开展区域体育文化活动,增进学生情感体验,增强互动交流,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2 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边疆综合性大学作为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体育始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目标要求,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创新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等几个方面。
2.1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课程结构改革就是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使之有利于培养优质人才、对外开放交流,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图在整个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中,总体上体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拓展的特点。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着眼于结构的质性、量性及类别的合理搭配。质性结构中注重课程结构与理念、目标的一致性;量性结构注重课时、强度的分布规律;而类型结构则注重各个课程系列的完善与互补。
体育课程的类型结构在横向上由“必修系列”、“校选系列”和“俱乐部系列”构成,而在纵向上“特色课程”贯穿于“必修系列”、“校选系列”、“俱乐部系列”三大课程模块,形成独立的一个课程系列。
其中,“必修系列”将在原有普通选项课的基础上,应在体育理论课教学、基础体能训练、新兴时尚选项课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对选项课采取“逐级分流”的方法,通过“理论课”让学生在树立健身的意识,保健的常识、欣赏的方法,通过“基础体能课”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夯实身体锻炼的体能基础,通过“选项课”逐步提高运动参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校选系列”将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重点开设体育技能提高类、体育人文类和体育保健类的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
“俱乐部系列”在内容上将有所扩展,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在专门教师指导下,免费向学生开放场馆进行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课外体育文化生活。
“特色课程系列”由以上三大系列中具有民族区域特点、现代时尚特点、方法创新特点的课程组成,并且跨越校内和校外空间,课内与课外空间的立体化课程形式,最终形成云南大学多元体育文化一体的氛围。
2.2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体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实效性强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其中,在组织形式上,“必修系列”中的选项课将尽量采取“小班教学”形式,体育理论课采取“专家讲座”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校选系列”和“俱乐部系列”则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校外拓展,增强师生互动、社会互动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针对不同系列、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集体备课,探索创新,提高实效。特别是体育理论课教学、基础体能教学、以及其它特色课程,将给予更多的自主创新的空间,通过开展教学实验的行动研究,运用多种手段探索、整理、完善新型的教学方法。
2.3质量监控改革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对体育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监控。学校将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运动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程度,运动参与意识的改变等方面的评价与监控。在质量监控的方法上,将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形成特有的评价机制。
3 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3.1加快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反哺
边疆综合性大学应紧紧围绕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快体育学科建设,深入探索大学体育的教学规律,在健康、体育、文化、社会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将特别关注大学体育理念和目标体系、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基本规律、体育健康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学体育教材建设等基本问题的研究,科学、合理地将学科建设的成果应用于体育教学改革,以此推动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3.2完善课程结构,开发特色课程
体育课程结构的拓展和延伸,将社会需求、体育知识技能体系特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三者统筹考虑,体现现代化、传统化和多元化。在空间上实现由课堂教学到课外锻炼到社会服务拓展,在时间上现实由健身效应到终生体育的延伸,最终将课内学习、课外群体活动、大学竞技运动、终生体育、社会服务一并融入完整的体育课程设计之中,发挥体育课程内部联动的整体功能效应。
在内容结构调整中,突出把握特色课程的开发。特色体育课程是大学个性的体现,选择一些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内容体系,挖掘项目潜在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为学生学习和锻炼提供多种选择。
3.3优化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
边疆综合性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规划,采取以体育教研项目、特色课程开发、体育俱乐部为载体,围绕目标进行整体设计,集合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专家、体质与健康研究专家、大学体育课教师,将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整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异质性知识技能的交叉融合,实现自我发展。
建立高效优质的体育教学团队,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体育教学团队将积极投入到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项工作,一是将“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自我锻炼、健康测评和监控、组织体育活动、服务社区社会体育、传播传承体育文化、示范体育生活方式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整体化的设计;二是以教研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围绕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工作。
3.4扶持体育社团,增强社会互动
扶持学校体育社团,规范俱乐部体制,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发掘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纳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以“武术俱乐部”、“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为试点,成立课外俱乐部,制定俱乐部管理方案,并采取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规定时间,统一由专项教师对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
边疆综合性大学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社会互动,应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供有文化内涵的、新颖的、多元化的健身手段,比如组织体育俱乐部活动、校外体育交流、野外生态体育体验、传统体育文化考察等,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与个性完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5推广教研成果,强化监控机制
体育教学研究成果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同时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理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围绕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确立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组织科研核心力量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路径和特色进行研究,形成教研与教学改革双项拉动的机制,培育系列教学成果。
巩固体育教学研究成果,有必要加强学习监控机制,更加突出和强化身体素质评价。第一学期专门开设基础体能训练课;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日常锻炼,并将其贯穿大学4年学程。另外,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监控作用,将测试结果作为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边疆综合性大学鲜明的办学思路对体育教学改革,往往具有指导作用。边疆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但只要立足边疆地区,抓住体育本质,挖掘自身潜力,凝练区域特色,不断拓展和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体育的多元功能,在边疆地区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取得硕果。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与拓展
在高职教育革新发展过程中,探索出能够全面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通过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不论是对高职生全面发展,还是促进高职体育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创新、拓展应给予足够重视。
1创造和谐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因此,为了全面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各个高校应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地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可以将阳光体育运动视为改革契机,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与需求,设计出更科学完善的社会化体育锻炼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基于体育文化节这一主线,借助学校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等平台来开展,在决策者、管理者与参与者等各个层次形成有效互动的良性循环,感染更多的学生走向大自然、阳光下和操场,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塑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的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1]。
2开发学以致用教学模式与特色体育课程资源
首先,对于学以致用教学模式的开发来讲,为全面提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合理开发、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预期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其开发、实施途径主要是通过体育教材与课题研究来实现的。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展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实用性模块化体系研究”;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也针对“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策”做出了较为深入地研究,等等,且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因此,这些学以致用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施,各院校及其体育教师应给与足够重视[2]。其次,对于校本特色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来讲,应着重围绕生本理念、素质教育来进行,将各校园体育教师视为开发主体,同时,还要结合院校间存在的差异性、独特性,对自身特色做出深入挖掘,以此来真正实现学校特色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资源,以此来将院校本学特色充分体现出来。
3加强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来对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实施有效改革,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养与体质的锻炼,坚持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提供优质社会服务为宗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办学方针,从而真正培养出职业性、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为其课程内容资源的拓展,以及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3]。高职院校应加强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开设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着眼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育课程。
4满足学生体育需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首先,在创新、拓展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过程中,应对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及时关注,将学生的体育需求视为创新、拓展的理念中心,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发展。为此,在实际教育培养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观、人权,关注其个性特点发展,同时,还要全面挖掘学生运动内在兴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更新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平台,以此来全面适应其个性发展。其次,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来讲,通过创新、拓展课程内容资源,可以将体育教师的能量全面释放出来,促进其积极突破传统教育培养理念与模式的舒服。同时,整个创新、拓展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为此,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锻炼空间,还要增加生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其团队精神,而教师专业素养也能够在此过程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地科学实施,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对此,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体育教学,其教师应结合实际教育培养需求,对课程内容资源给予不断创新、拓展,以此来全面适应高职生学习、发展需求,形成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裴文明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茵,傅强.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创新与拓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59-161.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专业 体育教学
一、体育课教学现状
1.体育课程的设置未体现旅游专业特色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有1000人左右,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该系设有航空服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专业,并以培养旅游景区、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
然而,我校旅游专业所开体育课程,仍然以传统的田径、球类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四年一贯制,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
2.体育课教学时间短缺
我校体育课开设时间为一年。然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仅仅停留在课堂90分钟内,课堂教学一结束,体育锻炼即终止,究其原因:内容上单调,造成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枯燥体育课;其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长期忙于文化课学习,再加上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疾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因而缺乏对健康锻炼习惯和现实要求;第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学生想锻炼却找不到合适的锻炼途径。因此,要解决旅游专业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时间不足问题,需要实施改革配套工程:既要改进90分钟内的课堂教学,又要追加一定的课时。
3.现行体育教学不适应旅游专业女生多的特点
我校旅游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占70%以上。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自己的外观体形,如肌肉发达、体形变胖、皮肤晒黑等。再加上学校洗浴条件不完善,最终导致女生怕吃苦、怕流汗,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女生的身体机能水平逐年明显下降,越来越难以从事强度较大的体能性工作。最近,笔者调查已经从事旅游工作的学生,问他们工作中的困难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道出了自己“吃不消”、“累”。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体能不足,缺乏身体素质基础。笔者又问他们应该从那些方面锻炼?她们却回答说自己当学生时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现在工作了虽然身体吃不消,却不知道怎么办?可见,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是老师主观地教,学生被动地学。
4.体育师资力量亟待改善与加强
我校现任体育教师中,45岁以上的有7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40%。这些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所带的班级多,体力消耗大,又没有很好地进修深造的机会;再加上我校由多所高职学校合并而成,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各个教师教学经历、专业素养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思想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日异月新的新型专业对体育课提出的挑战;我校30岁以下的年轻体育教师占50%以上,且大多具备研究生学位,有先进的体育理论,掌握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等教学手段。但是,他们在教学经验方面,在开拓新的体育教学领域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旅游专业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动因
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放开”和“选择”已成为体育课改革的动因和特色。老师应由单纯的教向适合本校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教学转变。大学生希望自主选择时间,有针对性地从事体育运动,不再满足于田径场、篮球场。希望跑步离开跑道、跳远离开沙坑,走向社会、走向生态,融入自然是体育课程拓展的时代特征。
2.改革依据
由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他们需要把一群彼此陌生的人组织起来,构造出一种团队文化的能力。所有这些,恰好与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不谋而合。因此,旅游专业体育项目必须根据专业需要进行拓展。
3.改革目标
旅游专业体育课程目标,除了贯彻《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外,还应有适合本专业的特色目标,即:掌握旅行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并具备引导旅行者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增强体能,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提高安全防范,保障自身和旅客安全,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包括外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服务心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改革举措
(1)增设课程内容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发展类和拓展类。基础类是指走、跑、跳、投、攀爬、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内容。发展类是指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我校现在实行的两个学期的选修课即为这两大类教学内容。拓展类就是指根据旅游专业的需要,专门开设的运动项目。第一种为生态类,即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以重点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素质的定向越野、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第二种为生存类,即指处理应急事故、组织安全逃生的专门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漂流与救生、跨越断桥、过独木桥、救护转运、外伤应急处理等野外生存基本常识与技能,以重点培养学生心肺肌能、身体协调、心理品质等。第三种为时尚类,即在各种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交谊舞、健美操、高尔夫球、瑜伽等时尚健美体育,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精神品质。
(2)增加教学时间,开拓课外体育空间
由于体育课既要完成一般高校体育课的共性目标,又要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增强专业特色对体育的需要,所以,还应适当延长大体育课教学时间。
(3)改善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学校应积极着手中青年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加大政策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向休闲体育、养生体育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应主动“充电”,参加“研修班”,进行一专多能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加大体育投入,增强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领导应从学校长远利益和学生、社会需求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加大对体育馆、模拟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设施的旺盛需求。
(5)加强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体现在体育课上,教师应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主,促进其他相关能力为辅。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多种渠道,通过校企联合办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薇.“定向拓展、成套组合”课程模式的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
[2]蒋薇,刘全明,李建英.拓展运动对旅游类专业院校整体改革的推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3]对渝西学院体育课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渝西学院学报,2002,(2).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4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的枯燥和乏味,令许多大学生和家长痛心疾首,很多学校开展体育课,只是简单的做一些跑步、拉伸等简单的体育活动,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这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一定的惰性,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由于一般趣味性的体育项目都带有竞技性质,比如篮球、排球等,学校考虑安全因素,往往少开、不开。至此,使得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全局工作中“短板”问题日益突出,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受传统体育教学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认为体育就是为了达标,很多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体质健康测试课,本末倒置,功利色彩严重。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大弊端。
1.1体育活动内容单一
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新颖性,缺乏趣味性,总是跑跑跳跳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实践体育课程活动当中,由于体育教师往往只单单重视学生生理运动是否已达标,而在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面非常欠缺,因此导致学生往往带着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进行体育练习,这不仅完全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方面以及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布置教学场地器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用心去让每个学生能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大学生由于受专业课程的压力随之增大,生怕浪费时间,整天就是看书做作业,但无暇顾及身体健康与否,造成成绩一路下滑。因此,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知识,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用信任、鼓励、表扬等方式来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自信中释放压力。减压最好的办法就是体育锻炼。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注重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将体育专业书本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1.2教学项目被割裂
随着世界体坛运动的跳跃式发展,高校体育也呈现出摇摆式的发展模式,各项体育教学项目以多以分散式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施教,学生不是在学项目,而是在学一个个被拆分的技术,使得体育本身具有的人文属性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如何抓好专业体育项目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体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都缺乏较为专业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师数量与专项能力存在缺口;缺乏教材,评价测试手段有待完善;比赛是培养兴趣、激发锻炼主动性的关键;引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各级校队;消除体育教师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思想顾虑等是体育教师现在所面临的五大难题。
1.3体育评价应试化
体育考试是评价学生体育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于唯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的痛恨,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方针政策,然而,体育考试仍然带来了一些负面现象。那就是越临近体育考试越是“恶补”,加大训练量,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这些做法颇有些“应试”的影子。大多数学生天生喜欢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条件。要培育专门的体育师资,提升教材的规范化和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锻炼,不能只去应付体育考试。身体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培养孩子热爱运动,养成运动习惯方面入手。教育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在长期的时间里不断的对其进行强化、教化、重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目标进行实施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内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优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改革,其二则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革新。当前,中国体育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怎样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渡到专项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的体育课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受到驱动机制的影响,具有应试倾向,因此我们所要改变的体育课程的形式,实际上则是为改革体育课的驱动机制,让体育兴趣成为驱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要动力,推动专项体育课,以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据此,率先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体育改革全新的方式、路径、管理和保障模式,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变革,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2课程创新,实现多元体育教育改革的优质发展
课程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高校体院应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将自主教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自主活动课程、自主评估课程。凝练出“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构筑“生本、一体、多元、综合”的体育优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探索课程和主题德育校本课程等三大板块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创新带来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多元优质发展。学校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合理开设体育基础课程、拓展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加快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创新体育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加大体育课程整合和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学校层面,体育课程改革包容三项内容:一是体育创新课程实施,通过课程、教师、学生和环境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二是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三是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体育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育锻炼体验及感悟,提高思维的敏感度和流畅度,提高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质量。学校应从学生培养目标、成长方式和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构建科学地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和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学校一名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挖掘课适合当代大学生锻炼需求的体育课程资源,调动师生参与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引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3定位优质体育课程设置,释放体育课程新活力
在体育课程引领、规划、建设、实施、管理、评价等六大方面作为定位优质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驱动力,促使各高校体院校领导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者本色。教育局应及时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材调研,鼓励学校对体育课程计划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管理,有组织地开展体育课程评审认定,并鼓励学校引进和开设国际体育课程,与此同时,结合提升高校所要求的素养工程,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评价入手,改变过去重视“课堂”忽视“课程”、“重结果”忽视“重过程”的做法,引领学校开发、利用、享受体育新课程,创建具有生命活力体育课堂,从而形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与课程文化。
4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及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创新促进了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特色发展道路上,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起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契机,重点改革开展游戏和运动想结合的体育教学,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要机遇学生充分地自主选择权利。榆次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要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实行体制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围目标,推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积极优化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应及时以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依托现代化科技教学资源优势,深度推进现代体育教育制度建设,深度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基层改革,以体育专业目标培育创造性体育人才,完善学校内部完善课程治理,实现体育教育的高端化、集聚化、多元化。
5结语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5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 职业性特色 职业性体育素质
1.引言
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偏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原则是学以致用,教学内容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体育课是高职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体育课教学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视角下配置教学资源,不但要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要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职业素质,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提高服务社会的效能。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发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适应职业的体育意识和心理素质。
2.体育课职业性特色
体育课职业性特色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培养未来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职业性体育素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职业性体育素质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应对职业环境的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实际操作,对职业性体育素质的要求较高,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融入职业性特色体育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和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职业性特色体育观念
高职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体育课教学目标,根据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及职业性特色融入体育课程,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现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目标的同时,还应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开展职业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职业性特色体育教学。
4.构建职业性特色体育课程
高职体育课程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总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自身规律,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构建职业性特色体育课程。对于职业性特色课程模块,可以突破已有的系、班级设置,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要求。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高职体育教育要把握课程设置特点,密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联系,开设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项目。不同专业类别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师范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体操、健美操、球类、游戏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体操、队列队形、健美操、球类、体育游戏等;医学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手脑的灵活性和耐心细致的习惯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乒乓球、太极拳、棋类等;建筑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肢体的耐力、灵活性和平衡性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游泳、长跑、武术、跆拳道等。依据高职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构建体育课程,给体育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呈现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德育原则。针对不同岗位所设置的职业性体育项目对职业道德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文秘专业要求扎实细致、文明礼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等;市场营销专业要求服务优良、积极热忱、举止文雅、平易近人等。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精心设计,针对职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实用原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体育项目的特性,结合往届毕业生调研,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开展教学。特别是学习一些身体保健操、保健气功、按摩等内容。三是终身原则。要让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并根据自身条件制订科学可行的锻炼计划,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5.加强体育课职业性特色研究
高职大多设置了体育教学部,下设有群体竞技、大学生体能测试等教研室,为加强体育课职业性特色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重新布局和细化教研室功能,根据体育教育的规律和专业类别要求,为学生专业技术学习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服务。教研工作要根据学生专业岗位的职业特点研究选择针对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对身体的影响研究选择具有康复、医疗保健作用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专业特点的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对职业性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改进教法,增强教学效果,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以适应高职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并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研究各专业职业性体育特色,构建相应的体育项目,编制职业性特色体育教材。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征求专业所在系部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5.结语
高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职业性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确定方面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按照专业设置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满足专业岗位需要的体育素质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课程模块要以职业岗位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要从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等各层面进行安排,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范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67-04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UYANG Jing-ren
(Depan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need of students at institutes of agriculture for learn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author established a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in-house features. This curriculum highlights its novelty, jovi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The author created such featured curriculum contents as Dumbbell 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Rubber Band Dance and Sporty Dance, which are deeply welcomed by the students. Through learn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can not only boost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ir bodies and minds, but also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capaciti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育课程内容及其课程结构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其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基本上以竞技性项目为主。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所依据的教材是根据运动基础知识编写的,虽然也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却无法顾及学生的现实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学习积极性高,效率也高,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就会大大节约[1]。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达到教学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根据调查,农业院校的学生85%来自农村,其中有60%来自边远山区,他们的体育基础比较差,按照传统的技术、技能教学,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他们从农村、山区走进大学,都渴望尽快从形体上、从气质上借助体育课程的学习来改变自己。这就要求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要为学生创造特殊的教育环境,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必须具有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功能。
基于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阶段农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我校在体育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上进行了改革。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精神,确立了新的课程目标,设置了适合农业院校大学生需要的体育课程。
1体育课程的目标设计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使学生以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高等学校的教育,并为适应现代社会做好准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了体育教学的5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5个领域目标是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普遍性目标。但是单靠普遍性目标来指导有特定需求的体育课程是不够的,还需有体育课程的特定目标,并把它和基本目标结合起来。针对农业院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特殊需求,我们以5个基本目标为基础,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3个目标作为重点,提出了3个实现的特殊目标(见图1)。
1.1实现健康身心与人文价值相结合的目标
课程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的“突出技能教学,忽视人文和谐”[3]的旧内容体系,使体育教学在突出健身性与实践性的同时,也重视人文性。高校体育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身体的磨砺,还有精神的欢愉和灵魂的升华。体育课程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的、能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1.2实现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目标
课程目标之二是将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完善个性、陶冶情操、启迪智力。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在一个美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很容易被美所感染,从情感上与周围美的环境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人性,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4]。我们将一些体育教材进行韵律化和节奏化处理,进行创编和组编,运用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结合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使课程内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使学生在音乐修养、形体表现等方面都能得到升华。
1.3实现自我价值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目标
课程目标之三是利用特色课程内容,采取特殊教学形式,使学生发挥自我价值与创新能力。一年级开设的哑铃韵律操和拉拉带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了分班教学、集体配音乐和表演相结合,除教会一套规定套路动作外,还指导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表演套路,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5]。尤其是学生,在自编套路的过程中得到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集体精神的培养。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二年级专项课开设的体育舞蹈,是全校学生必选的专项课程。学生的自身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在课程中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2体育课程的结构设计
课程结构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将我校自主创编的呈现时尚、清新、动感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大学一、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传统的技术性教学项目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课程结构形式(见图2)。
由于在课程结构设置中采用了教学形式的一体化,使大学体育课程活跃而有序,改变了过去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一成不变的状况。
1)大学一年级普修体育课程。
大学一年级设置体育普修课,为必修课程。每学期34学时,1学分,两个学期共2学分。体育普修课程是基础体育课程,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刚步入大学这一特殊阶段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以规定的教学项目进行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自主创编的特色课程内容“大学生哑铃韵律操”、“拉拉带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一年级开设。将哑铃韵律操、拉拉带操放在一年级有利于学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第一学期以哑铃韵律操、田径的短跑为主要项目,球类、健美健身、体育理论等为辅助;第二学期以拉拉带操、田径的中跑、跳绳为主要项目,球类、武术、游泳、保健常识为辅助。
在特色课程内容的教学形式上,采用了分班教学、集体配音乐练习和表演相结合,规定套路和学生自编套路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大学二年级专项体育课程。
二年级专项体育课,为必修课程。两个学期各34学时,共2学分。所开设的专项课程有十几门供学生选学,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艺术形体、体育保健等,每个专项课程开设一个学期。体育舞蹈课是每个学生必修的专项课。
3)大学三年级以上选修体育课。
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根据学时的多少确定学分,1~1.5个学分不等,学生所获的学分记入选修学分。大学一、二年级已经完成了大学体育必修课程的学习,但是三、四年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因此,在这个阶段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一些项目的提高班、裁判班,休闲体育项目及运动健康理论知识等供学生选修。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修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体育特色课程内容的创编与教学创新
3.1大学生哑铃韵律操的创编
“大学生哑铃韵律操”课程开设已有7年,它是我校创编的一套具有时代感、充满青春活力的轻器械操,深受学生欢迎。它集音乐、舞蹈、健美、健身、力量为一体,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需求,组编成操。选择哑铃练习这个项目,是因为哑铃负荷能很有效地锻炼人体各部位的肌肉,提高协调用力的能力,有很强的力度感。手持轻器械作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所采用的运动量学生一般都能接受。力是哑铃练习的主要特点,操所表现的力不是静止的、枯燥的,而是在节奏鲜明、欢乐奔放的现代乐曲伴奏下进行的力量动作组合。因而不论是短促的力、延续的力还是瞬间的控制力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整套“哑铃韵律操”剔除了哑铃健身动作的呆板、机械的缺点,造型美观、欢快活泼。操的配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热情奔放。我们根据音乐高低强弱编排动作的疏密快慢,并将单个哑铃健美健身动作巧妙地组合,揉进新颖的现代舞蹈动作。整套“哑铃韵律操”动作持续时间较长,练习密度较大,身体活动范围较广,小关节动作多,对称动作多,集中地表现了人体的健、力、美。
“大学生哑铃韵律操”共有12节,每节由两个8拍或4个8拍组成,练习者手持1 kg重的轻哑铃,以音乐为节拍进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做操时要求哑铃要握紧,手腕不能松弛,动作要舒展,达到一定的幅度,肌肉要有拉紧的感觉,要充分体现力度。
3.2拉拉带操的创编
拉拉带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拉拉带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下,充分利用器械特点进行的身体练习,是介于现代竞技体操和广播体操之间的有氧运动。拉拉带体积小、携带方便,可广泛适应于体育课和校园课间活动,也适用于大型团体操、家庭、社区健身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进入资讯时代,使用电脑的人成倍增长。特别是青少年,在十几年的学习中,长期处于低头、含胸、弓背的伏案姿态,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背部、颈部肌肉萎缩,脊柱弯曲,精神与身体疲劳、肺活量减小。而拉拉带操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拉拉带操从拉拉带的“拉、弹、折、绕、缠”等特性入手,利用拉拉带的拉、弹性能,以拉拉带的被动反弹特性作为调控身体局部的负荷量,使肌肉工作的主、被动用力交替进行,提高动作对胸廓肌群的刺激频率,能有效增强扩胸动作和修正弓背,促进胸廓良好发育,提高机体有氧代谢水平。
“拉拉带操”共有9节,每节由4个8拍组成,练习者手持拉拉带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下,以音乐为节拍进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完成各种身体造型。
3.3体育舞蹈的组编和教学创新
体育舞蹈课程是针对农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以独特的魅力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能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礼仪气质、自身修养、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音乐、服饰、形体美的欣赏能力。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
体育舞蹈课程在教学形式上,每单元安排6个教学班,有6位教师进行授课(3男3女),每两名教师构成一组进行配对教学。在教学中,首先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概况、舞种特征、音乐使用、规则和裁判法有初步的了解;并对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作用,培养交际能力和自身修养方面有全面了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着装、礼仪上提出特殊要求,让学生感觉到一种优雅的气氛。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欣赏教师和同学的形体美,进而自我展示美;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从而将肢体动作与音乐和谐配合。再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形体训练,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自我发挥。通过引导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效果良好。
体育舞蹈课程介绍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项群,以经典的华尔兹舞和伦巴舞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按照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动作组编。组编后的套路动作既秉承体育舞蹈的基本要求,又适合在校园开展。
4教学效果
我校所构建的体育课程经过了7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创编的大学生哑铃韵律操、拉拉带操和组编的体育舞蹈分别在2002~2008级学生中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2002级和2003级的学生了解教学效应,共发出问卷1 130份,收回1 100份。对2006级和2007级的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 000份,收回1 810份,均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感受到了心情愉悦、和谐;9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具有锻炼的价值;89.5%的学生觉得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自我展示能力。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到,体育舞蹈课程在一般高校只开设一个班供学生选学,而我校的学生每人都有机会学习是很幸运的,这对他们走上社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2002、2003、2007年的校运会开幕式上,各系学生进行了体育特色课程内容的表演比赛和展示,全校学生对体育特色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广州体育学院、中山大学的同行专家、教授来我校为比赛担任评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项目的创编和教学很成功,在高校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004年,“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学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大学生哑铃韵律操的创编与教学实践”获中国学校体育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农业院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创建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年,“大学体育网络课程”获校级网络课程三等奖,同时“大学体育”被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我校构建的体育课程基本上克服了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弊端,结合了农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体现了农科院校学生的需要。注重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和综合价值,符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科学锻炼的规律,深受学生的欢迎。对场地、器材无须进行太大的投资和改变就可以实施,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汉星.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EB/OL].
http://省略/content/070608/20/19896_546612.
html.
[2]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教体艺[2002]13号.
[3] 周登嵩,李林,陆作生,等. 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J]. 体育科学,2002,2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