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内涵;原因;对策

一、中国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在当今全球经济时代,跨国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这一优势便来自于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获得的,是其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及学识的特殊能力,也是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表现是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或者是其他企业所难以模仿的技术诀窍,又或者是拥有强大的营销网络,或者是独特开放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等等。而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例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佳能的台式打印机等,就这样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跨国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1 欠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对企业来说,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光靠自身的努力,外部环境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已被很多成功的企业案例所证明。而对中国跨国公司来说,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特殊环境则是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组织与制度能力的结合。通过这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打造出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完美环境。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这两者并不是总能融合的。或者具备企业家精神,或者只有企业组织与制度能力。

2 缺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与此相伴而成的就是“人治文化”。其核心内容便是“用能人”。中国大儒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是少之又少。对于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层来说,更难以做到。他们操作企业的手法常常是这样的:对底下的能人或亲信是一套,以此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忠诚:而对于普通员工则是另一套,以制度或规则规范之。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制度或规则因人而异,而聪明的下属便很快会明白与其选择遵守规章制度,还不如选择投靠某某,就这样企业便分裂成了各式各样的帮派了。而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显然是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

3 缺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投入

目前很多中国跨国公司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而不是技术创新,它们缺乏创新的自主开发能力。这些企业的技术引进费用要远远大于技术开发费用。这一点也使很多企业陷进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吸引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因为企业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而创新能力却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制。

因为上述原因,尽管核心竞争力的提法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很久,却没有几家企业向这个方向真正努力过。很多企业都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国际一流先进企业的事情,而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身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使中国的跨国公司首先将核心竞争力做为本企业的长期战略思想和努力的总体方向,去积极争取和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上升空间。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三、提升中国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1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信息和知识的传承和发挥作用靠的都是人。而中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是中国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管理是首要选择。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优越宽松的工作环境,以有利于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其发展提供上升空间,有利于凝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度

知识经济型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而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度,强化自我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真正将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增强自我的适应能力落实到每个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技能。学习型组织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 形成技术创新机制

为了能够激励技术创新,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欠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那么一项新的工艺开发或一种新的产品制造将是无利可图的事情,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做。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而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这也形成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障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建立和完善知识保护制度势在必行。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瓶颈。一方面企业应该有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机制,一方面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不应该只靠技术的进口。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孙子兵法 核心竞争力 市场开发 正奇论 整合资源

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电站装备制造业和国际电站投资建设,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新建项目锐减,投标竞争加剧,本文,以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为例,通过对《孙子兵法》正奇论的学习,《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山东电建三公司市场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什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最近国际工程中标越来越困难?是国际大环境的原因?还是报价高的原因?为什么有时候报价很低业主也不选择中国公司?

传统观点认为,海外市场开发,要提高中标率,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优化报价结构,针对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其优势和弱点,结合山东电建三公司自己的报价结构,调整最终报价,取得项目的同时,也保留了利润空间。

分析业主的需求和兴趣点,尽最大努力满足业主的技术要求,给业主提供高收益率高质量的工程,从而让业主满意,中标项目。

提高商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目前,商务谈判人员水平明显不能满足高端的商务谈判要求,技术好、商务精通、英语熟练、谈判技巧高的综合素质人才太少,懂技术的商务谈判不精通,商务谈判精通的技术不专业,年轻的管理人员英语熟练,但是技术和商务能力又达不到要求,因此,要在竞争激烈的时候脱颖而出,就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组建联合体或战略联盟,共同中标,或者借助当地的机构,利用其社会关系及资源,中标项目

……………

以上的说法都有道理,我个人却认为,公司最近海外工程中标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山东电建三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E环节?P环节?C环节?还是山东电建三公司的管理出众,能将不同的E、P和C环节管理的井井有条,移交业主优质满意的工程,为企业创造利润?都没有,所以业主不选山东电建三公司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孙子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就是,凡是战斗,都是以正面作战配合,以奇兵妙招获胜。对应到企业市场开发来说,就是要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自身价值和优势,让行业认可并吸引业主,通过种种手段,赢得项目中标。结合《孙子兵法》的‘正奇论’,我认为,以上商务谈判等的种种,只能算‘奇’,是手段和方法,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才是市场开发的‘正’道。

怎样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公司的资源整合水平,通过高效率的管理,整合E、P、C各方的资源,优质高效管理项目,培育市场的同时赢得市场,在行业内形成优势竞争力。

公司在E、P、C各个环节优势都不明显,但是山东电建三公司运作国际EPC已经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文件和规章制度,对欧美、印度、中东的标准有了深入的了解,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多个国际EPC项目的运作,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规范,适应国际管理理念、英语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这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公司目前只所以没有在管理上形成竞争力的优势,是还需要站在更高高度上整合目前的这些优势资源,提高管理的效率,废除浮夸扯皮拖沓的习惯,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才能将资源转换成战斗力。公司总部为项目部提供强大的综合性的支持,项目部科学管理,高效运作,通过优质的现场施工和优良的机组指标,赢得市场的满意度和口碑,培育市场。这才能体现出山东电建三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体现出山东电建三公司的价值,业主选这样的公司做EPC总承包商,踏实放心,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培养核心竞争力。

山东电建三公司是从做电建施工起家,积累资本和优势,勇敢的走出国门做海外EPC项目。山东电建三公司的优势在哪?在施工管理的C环节,山东电建三公司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同时,山东电建三公司更有熟练的分包商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国内的业主认可山东电建三公司,也是基于这一点,国内的分包商愿意跟山东电建三公司合作,盈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包商能从山东电建三公司公司,学到管理,学到技术,从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互利共赢,这是山东电建三公司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巨大优势。在海外EPC市场,山东电建三公司国内长期的、熟练的合作方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是从当地找新的分包商和合作伙伴,项目结束后,合作也就终止了。要形成国内的那种竞争优势,需要项目部在现场执行的过程中,培育出熟练的分包商和合作伙伴,让他们能感觉到山东电建三公司的强大和潜力,愿意跟山东电建三公司长期合作,取得双赢。国际EPC项目的三个环节,山东电建三公司要在E和P环节做出突破,很难,电站建设施工管理,是山东电建三公司所擅长的,是山东电建三公司企业发展的根本,将这个环节培养成跟国内一样的优势竞争力,无论多么艰难,都要是各个项目部的重要任务和长期目标。

3、创造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山东电建三公司的国际EPC电站项目,已经覆盖了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印度、中东的沙特、阿曼、约旦,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国家,已经形成了规模战略,在国内电站施工的业绩更是遥遥领先其他的同行,这是刚走出国门的EPC总承包商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因此要通过以在建项目为载体,树立品牌形象,赢得业主的认可和市场口碑,形成山东电建三公司自己的品牌,让在建项目的业主和潜在的业主,都认可山东电建三公司是一个可以优质履约的国际化公司,是可以实现业主预期的国际EPC总承包商,创造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孙子兵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的‘正’与‘奇’,“以正合,以奇胜”,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才是市场开发的正道,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王道。

参考文献:

本文没有从其他的文献资料中引用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 核心竞争力 构建条件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87-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竞争呈现激烈化、需求个性化,质量、设计、结构要求更舒适的特点。如何增强房地产公司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关注的热点。增强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培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构建能为人民大众提供最大价值的能力。

一、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具体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配置资源,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能力,是指能够使企业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能够使企业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取各种资源和技术的能力;二是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企业技能和产品的能力;三是企业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与制造业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生产发展要素明显不同,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有如下特性:创新能力包括开发理念和规划设计的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营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房地产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资源组合能力、资源协调能力、资源判断能力和资源决策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包括市场定位能力、周详的功能规划能力、细致的设计识别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包括需求的准确把握能力、对房地产变化趋势的快速反应能力、营销手段的应用能力与管理危机能力。品牌能力包括品牌理念、品牌塑造、品牌拓展。房地产核心能力是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在房地产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企业固守某一管理或技术不再发展,则其核心竞争力随时间的推移就会减弱,长时间形成的技术和建筑产品优势就会消失;具有整体型特征: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

二、提升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1.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房地产企业核心技术包括技术管理、制造技术、营销技术、品牌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房地产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居战略地位,技术优势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居关键地位。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一种技术成为优势后将进入经济循环的静态轨道,随着竞争者模仿产品加入市场,将不会创新的增值价值。也就是说,某项技术只能拥有一时的竞争优势,不能拥有永久的竞争优势。即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众所周知,万科走专业化道路,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万科发展的脉络是“制造万科”,“技术万科”。所以房地产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技术领先这一利润增长点。

2.低成本优势是房地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成本优势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一个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低成本地位”来获得成本竞争优势。这样低成本优势的规模经济在技术创新上的花费一般比“差别化”战略要小,并且其中大部分用来实现规模性建筑产品生产。它的经费很少用于促销,强调价格优势是其主要促销手段。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根据自己企业规模(资金、技术等条件)进行市场选择,它可以在每个细分市场内追求其低成本优势。

3.差别化是房地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差别化是指房地产企业在追求竞争优势时,试图制造出特别的、被顾客高度评价的房地产产品或服务。实施差别化战略能够在顾客群中建立起品牌忠诚,并减少顾客考虑其他类似产品的机会。同时能减少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这就使得公司在不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仍能获得高额利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差别化”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三、构建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以创新特色房地产产品为途径。房地产与其他经济产品相比较,既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特殊商品。通过对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的选择,发展其具有创新特色建筑产品。主要是从项目策划、资金筹措、获取土地、规划设计、建设、交易和物业管理七个环节,着手寻找发展的创新特色要素。

2.以优化产品价值为途径。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流程与价值链的配置,主要是选择如何优化流程、整合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系统来专注于顾客要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产品价值。

3.以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为途径。这就是指房地产企业内部相互联系的一组技能、技术与资产的超值结合,它由基于技术的独特竞争优势与基于服务的独特竞争优势来支撑。

4.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管理方式为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管理方式的创新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一方面,灵活、高效、柔性的管理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商机、获得竞争胜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坚持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维持企业比较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性的核心竞争力;(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内部权责利和分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权力相制衡约束的体制机制,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3)建立于完善的企业激励和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5.以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远景为途径。企业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展望中长期的发展远景。它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企业的使命与目标,使企业员工树立信心,看到希望,以鼓舞士气。塑造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程序、利用战略与结构的关键设计企业组织结构、界定支持企业战略和价值观念,以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6.以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品牌形象为途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无论是企业信誉、产品形象都应切实符合社会的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企业在经营运作中,应高度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构建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企业也同人一样,也是人品决定产品。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概念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次提出,即“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与竞争力最大的区别就是持续性。竞争力的持续性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此观点一提出,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法人代表的高度重视。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陆续展开,电视媒体也在改革之列,全员聘用制和企业化管理将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运作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电视媒体要生存,必然要和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软”核心竞争力和“硬”核心竞争力。“软”核心竞争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主要指人的“三识”,即意识(大局、竞争、创业、创新、进取意识等)、胆识(改革、扶正压邪胆识等)、知识(科学、理论、实践、专业知识等),具体体现在决策、管理、技能、效果上。“硬”核心竞争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体是指电视节目覆盖范围、前后期摄录、制作、发射设备和办公条件等。

打造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

打造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必须“软”、“硬”兼施,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目的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二者的关系是软件决定硬件,硬件反作用于软件。只有具备了软件条件,才有可能实现硬件条件,硬件条件实现得越好,越能发挥软件的作用。

打造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要围绕软、硬件来考虑,不断地增强电视媒体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首先,强化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人是一切活动的决定因素,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强化队伍建设是打造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电视媒体一方面要抓学习、抓培训,注重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从节目生产到播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电视媒体日常运行管理的制度、办法,制定针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和预案。通过抓队伍和制度建设,造就一支适应竞争形势发展需要的、面向未来的高素质电视工作者队伍,确保电视媒体规范、高效运行。

其次,创新管理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带来效率。电视媒体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才能在竞争中走出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路子。一是竞争上岗,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干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专业人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增强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二是责任承包,创新分配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才能比较彻底地打破大锅饭,从而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鼓励创优,创新激励机制。创优和创新工作好坏,体现电视媒体是否具有生命力。要对在创优和平时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创优目标任务的部门给予处罚,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

第三,提高节目质量,实现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强化节目生产质量、节目制作质量,确保安全优质播出,这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的目标所在。具体而言,一要精心采编,增强新闻可视性。电视媒体作为新闻宣传单位,要始终把搞好宣传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不断改进宣传工作,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电视新闻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时效性、可视性要强,否则,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画面不生动,声画两张皮,没有人爱看。要提高新闻的可视性,就要不断改进新闻表现手法。二要集中精力,努力办好节目(栏目)。一般来说,节目(栏目)办得好坏,反映出电视媒体节目采编、制作水平的高低。要坚持“立足本地、突出特色、精办栏目”的宗旨办节目,做到精心策划、精细制作。

第四,发展电视产业和技术装备,奠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基石。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