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生物学教学 城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平衡,其中城乡教育依然是最大的不平衡。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扶持、投入力度,如笔者所在地区“六有工程”、“三新一亮工程”、“四配套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调动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未明显缩小。
下面仅就城乡初中生物学科新课程实施现状及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举措做一些探讨。
1 城乡初中新课程实施现状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已有10个年头,城区学校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取得可喜成绩,突出表现在课堂上,从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生机勃发的求知乐园,根本体现在教师教学观念发生质的变化,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最终呈现在学生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过去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相比之下,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处于“可多可少、可上可不上”的尴尬境地!多数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依旧是过去的“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一问到底”,学生实验则是教师读实验、学生看实验,新课标要求的探究性学习,多数教师直接告知结论或索性跳过。一门鲜活的、实验性极强、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物课,被上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没人听课检查时,上半节讲生物、划重点,下半节做主科作业,生物课成了主科的“营养餐”。
正常开展生物教研活动更是奢望。多数学校没有一名生物专业的专职教师,几乎都是主科教师兼教生物,教研活动时都分散到各主科组活动,生物教研只能让路了。
农村初中出现“生物专业教师不教生物、生物兼职教师年年换”的怪现象。农村初中主科骨干教师流失非常严重,让生物教师改行教主科,也是农村学校的无耐之举。一来体现领导重视,二来解决校长的后顾之忧(非专业教师教得再好也没人“挖”)。全校生物课只有到所有课程全部排定后,视教师富余情况而定。笔者所在的地区(包括城区)生物教师专业率不到10%,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专业教师教生物课。
这样的课让教研员也苦恼不已,评课标准只能降为不出科学性的错误就是好课。在当今生物科技迅猛发展,专业性特强的生物课上,非专业教师错误频出,难免会误人子弟。
城乡学生在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方面严重失衡,而这种现象越来越呈“马太效应”式放大,城乡初中生物学教学出现明显的鸿沟。
2 城乡初中生物教育失衡后果分析
农村初中因生物为非中考科目、师资流失、经费短缺等原因而忽视生物教学,在全省也绝非少数现象。而这种忽视行为非但有损教育公平,与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也背道而驰,并直接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影响高考升学率的提高。
2.1 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
农村初中不重视生物课教学,完全是过去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忽视了绝大部分农村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将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新课标要求我们,农村中学生物学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为培养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宏大农业科技队伍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提高农村公众的科学素养;应能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实行可持续发展;应服务于“大农业”的发展观,包括农、林、牧、渔及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生产环节,包括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宏观研究等,需要培养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思想。
当下的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离新课标要求相差太远。对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集约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一体化农业将产生不良影响。
2.2 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几年,政府对农村学校投入非常大,生物教学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如标准生物实验室、精密仪器如显微镜等,但因为无专业教师而兼职教师又相对固定,生物教师连起码的实验技能都没有,如何指导学生实验。有的学校生物实验室使用率极低,有的学校配备的新教学仪器已尘封多时。一边是教育经费的短缺,一边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2.3 严重制约了高中生物教学,成为高考升学率提高的瓶颈
升入高中后,学生生物基础参差不齐,好的初中毕业生学得扎实,生物素养很高;差的,学生没有起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连显微镜都不会用。同样的课堂出现一边听不懂、一边吃不饱的尴尬场面,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很大困难。
按照江苏新的高考模式,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划分是按照考生比例划分的。初中没有接受良好生物课教学的学生,上生物课成为一种负担,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惧感,导致高考选课时,众多学生挤上理化、史地一条道,加剧了高考竞争,严重影响了本科上线率。
3 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3.1 政策层面引导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种种现状,虽然表现在学校不重视、家长学生轻视、生物教师漠视,但关键还是政策引领不到位。
3.1.1 以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
据笔者了解,在江苏省南京、淮安等地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究其原因,这些地区生物为中考科目,生物折算一定分数计入中考成绩。这非但没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扬州、泰州等市虽搞了相应的生物会考、生物实验技能测试,也规定不合格者不得录取三星级以上高中等等规定,但学生平时压根就没有好好学,只能靠临时抱拂脚,靠突击、靠死记硬背,甚至学校教师学生一起作弊,既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3.1.2 加大基层学校督导检查
要求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仅要开齐、开足,而且要开好包括生物课在内的各类课程,切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基层学校可以采用诚信星级评估办法,做得好的,提高信誉星级,做得不好,应严肃查处,降低学校信誉星级。
3.2 学校重视
校长应该充分重视包括生物在内的小学科建设,把它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生物教师的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排课时,生物专业改行教师应该兼教部分生物课,在学科建设中起到专业把关、学术引领的作用。农村初中专业教师改教主科,虽是无奈之举,但如何做到既做强主科,又不弱化副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许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非专业生物教师应该相对固定。生物专业内涵较深,非专业教师没几年的摸索,要想照本宣科都有一定难度。没有专业深度,和学生一起学,课堂内老师无法施展,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3.3 业务推进
3.3.1 城乡学校挂钩结对
尤其是生物学科,专业性、技术性、实验性相当强,加强挂钩学校专业对流,可采用城里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代课锻炼、城乡学校教师之间师徒结对等方式,把交流次数、被挂钩学校教师进步情况作为城乡结对考核的硬性指标。
3.3.2 发挥教学片的功能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2
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记忆。此外,通过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也会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敢于突破自我,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会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用。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大量实验配合,实验与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思维导图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过多占用时间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大多对教师有依赖感,所以许多学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由于思维导图还处在一个新颖的地位,所以还存在一些质疑,而学生群主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这些问题都无形中成为思维导图的发展的障碍物。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善于将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串联
通过思维导图记笔记后,笔记显得不再枯燥,因为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有利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例如,在讲授到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分为血液的组成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和相关概念,再逐个分为血浆、血管血压各个细小概念。理想的思维导图应该呈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而当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总复习时,因为图形和色彩的强烈视觉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有趣。思维导图让知识点相互间存在的联系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和普通的笔记相比,显得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彩色线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大脑活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扎实,学习效果随之提高。学生如果想完成画思维导图,就必须精力集中,并且对知识有个概况上的掌握,并且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将知识归纳,在总复习时自然就能对知识框架进行勾画。例如,在无性生殖这一课题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无性生殖的主题,然后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后再在这4个生殖之后,画出其它分支。
2.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在课前,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自我介绍,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用途和画法有个了解。课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档案夹的封皮上画一个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很快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有教师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完成一节课的笔记。教师在对新课题阐述一遍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出主题,并以主题为中心,分散出各大标题,再用各种彩色的笔勾勒出来,最后在每个曲线上标注上具体解释。经过几节课之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归纳课堂笔记。从而学生的笔记就是由多个思维导图构成。学生在对思维导图的画法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对之后的章节进行拟定,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认知,随着单元教学的进程,独立完成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以往教学中,也许一个单元的知识需要多节课才能讲授完毕,但是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抓住学习的要点,围绕要点,分散知识点,层层学习,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思维导图也随之完成。思维导图式笔记使与某一学习单元相关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第10章讲授到人体能量的供应,可根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将人体能量供应从食物中存储的能量、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过程来释义,再根据各个含义细分,思维导图应该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级分支。
3.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3
一、“生物体的结构”单元复习中的概念图复习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而人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化与建构之中。概念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概念的增多而丰富。当一节或一章学完时,一些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线性呈现的,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不多,整合不够。如果要求学生以概念图形式代替知识框架图形式复习,利用概念之间的同、异及内在联系,进行整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归纳,效果更好。
复习教学,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采取“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听讲做笔记”的传统方法,将学生重置于“接受式”学习之中;也不能不加引导,任其“通背教材”,使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低效复习模式;更不能以某套复习试题为战场,粗暴地将学生推入“题海战术”之中。
复习教学,概念图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制作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以前的知识,连贯新旧知识,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联系,有利于其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他们知识的迁移。选择应用“概念图”组织复习,不仅能高效地达到上述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人以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为例,设计了概念图复习课,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一)引入课题。请学生一起来回忆与生物体结构层次有关的概念有哪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写出本单元相关概念后,进行小组上台交流,就可以列举出三十多个相关概念。如:细胞、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组织、器官、系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介绍概念图的基础知识。举例引入概念图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把相互有关系概念连接起来。(分步演示简单概念图的构建过程)
概念图是一种用于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一个完整的概念图应该包括那些要素呢?3个要素:节点、连线、连接词。这样用连线把有联系的概念连接起来的图就是概念图。介绍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三)教师演示:以“区别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为主线绘制概念图。
(四)学生活动:构建概念图。
1.分组。4人为1小组,每组选择一条主线,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绘制概念图。
2.围绕主线,对前面列举出的概念进行分类,确定核心概念。在这一单元中,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所有的概念都和细胞有密切关系,因此它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3.把相关概念写在白纸上。要注意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核心概念放在图的顶端,继续往下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
4.概念之间连线。用连接线把相关概念连接起来,并在连接线上注上连接词。如有必要,可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或图示写在概念旁。
注:学生活动时,教师始终在旁边指导。
(五)展示与交流。选择几个代表把制作好的概念图向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找出其中错误,提出修改意见。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不完整的概念图和有错误的概念图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辅助学生头脑风暴的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生物体的结构”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概念图策略的教学反思
(一)概念图的教学方式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获得并建立了概念,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些概念用节点、连线和连接词建成一张图的形式来表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图方法在复习课中我认为可应用比较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概念,还可以把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单元复习中应该注意化难为简,可把主要内容化分为几条主线,学生更易掌握。
(三)单元复习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复习中用了两个课时,表面效率较低,因此概念图训练需要长期性。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指导,同时要给学生即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能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绘制概念图。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4
一、生物概念和概念图的重要性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于2012年1月正式出版,它延续了现行的生物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对生物学的科学概念进行了强调,指出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所以,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对概念的教学上。在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提炼出了50条重要概念。在这些重要概念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的则不是。但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即都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且具有逻辑联系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逻辑上的联系,重视引导学生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有研究表明,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初学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组织知识的方法不同。专家能深刻地理解其领域的中心原理和知识结构,能明确地认识到某一具体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理论、原理之间的联系,这些特点有助于专家对零散知识的记忆。而初学者多数趋向于记忆一些琐碎的知识,并试图找到合适的方法来优化重组这些知识。故要想和专家一样,就需要提高使一般概念和事实相互联系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得到重要概念。所以,我们运用概念图,围绕重要概念来组织初中生物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系统性,非常适合使用概念图来展开教学。学生依靠概念图,在已有的知识与新概念之间迅速建立起链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和系统化,而教师则能利用概念图,更好地对新概念进行梳理,使琐碎的知识因为框架而变得立体化,与旧知建立坚固的联系。故教师在利用概念图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授概念图的具体画法和意义,如将属于某一主题的不同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关概念和命题相连,线上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生绘制出了概念图,把千头万绪的细碎知识点搭建出了框架,使知识系统变得更加立体化和结构化,便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同时,通过学生绘制的概念图,也可反映出其最近的学习进展、概念掌握和思维发展状况等。这都有利于教师跟踪监控,及时诊断,及时反馈,以改进后续教学方法。
二、实验对象与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有六个班级,其中A、B、C班为控制班,D、E、F班为实验班。实验班和控制班都由研究者执教,两种班的平时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都相同,研究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学习结果基本无差异,都没有进行过额外辅导。
实验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在同一册教材复习中,采取概念图教学策略和常规教学策略的效率差。实验采用等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实验班在每一个章节完成后,精心设计概念图教学,使用概念图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渐渐地,使用相关术语或者名词,最后完全由学生自主建构,由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该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监测学生的进展。而控制班则按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教学中不采用概念图的方式(采用交互式问答的方式)。学习结果以知识目标来检验: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复习课结束后,同一时间采用同一套试题来检验。
三、实验过程
【实例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例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填空式的概念图,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线上的意义联系进行填空(见图1)。
②引导学生观察概念图的重要概念,发现两个圆圈之间的关系。
③教师提示学生把每两个圆圈与连线处的意义联系陈述成一句话。
第一级: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级:不完全变态的发育方式如蝗虫;完全变态的发育方式如家蚕。
第三级:不完全变态会经历卵的阶段、若虫的阶段、成虫的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构成先后顺序。完全变态会经历卵的阶段、幼虫的阶段、蛹的阶段、成虫的阶段,并且这四个阶段构成先后顺序。
④教师说明绘制方法和意义:将属于某一主题的不同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相连,线上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连线可以交叉,但向上和水平向左或右的需要添加箭头。这样的概念图能使概念之间产生联系,当你回忆起它的其中一个部分时,会联想起其他有关的概念,有利于建立网络知识结构。
⑤引导学生完成两栖动物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概念图,并向学生提示要与有关鸟的主要特征相联系,尝试在“鸟”的概念上继续绘制框架图。
⑥最后用一个综合的概念图统领全章,将已有概念与新概念相联系。
学生首次接触概念图时,进行的是填空而不是构建,他们会发现它直观、简单而奏效,于是就产生了使用这种方法的愿望。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浅出,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来交给学生。
【实例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教学实例
①教师展示三个概念,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概念图的构建。提醒两两相连,表达简单关系,避免钻牛角尖。学生构建完成后进行交流,教师参考其中―个来进行展示(见图2)。
②再罗列几个相关概念:“染色体”、“DNA”、“基因”、“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待学生构建后进行展示。
③教师给出“人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性别”等概念,待学生构建后进行展示。
本节课比上一个概念图有了更高的递进层次,不再采用填空的方式,而是一次性呈现出不同的概念,由学生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后,结合教材自主构建概念图。这样便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要模拟以前的模式来进行构建。那么,教师则要注意监督和随时提供资源(课程知识点),以促成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使用wilcoxon均值秩检验方法,比较同一份试卷在两个不同班级测验分数的差异性。控制班与实验班检测的成绩结果见附表1。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三组的实验班均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出些许,但a=0.05,三组的P值都大于0.05,反映出三组中的实验班和控制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实施了概念图策略的班级比未实施班级的期末平均成绩更高,说明该策略对初二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差异并不显著,笔者推测,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概念图的构建应当是一个方法的练习,只靠短短三节课,还远远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构建能力。教师要在每一节生物课上都融入构建知识结构的理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重视重要概念的形成。
第二,由于笔者同是控制班和实验班的生物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无形中可能已经把知识结构化的思想传递给了控制班的学生,故出现了差异不显著的现象。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实验;自主设计
1986年7月1日起,为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我国法定化。物理在初中二年级被引进到这一教育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现象、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成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在物理教育中引进了多种实验,提升学生兴趣,培养新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自主设计”型实验,有别于传统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考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二年级以前,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是语文,数学等,单纯从课本上学习知识,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只须坐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灌输式’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的内容,比如数学的方程、几何等问题在普通生活中难以遇到,常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无用的困惑。
物理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有别于传统仅仅以纸笔为工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仪器设备,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及以后深入社会所必需的。初中学生正步入青春期,处于心理半成熟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处于心理学上所谓“第二次成长”阶段,该阶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以后人格,思维方式的养成。此时引入的物理教育,其特点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物理是认识周围环境现象的基础学科,而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学科,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通常需要利用平时生活中用不到的数学方法,如因式分解、解方程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相对枯燥的数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传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局限
传统物理实验以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为基础,通过特定仪器设备、设计好的程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及学生操作实验:通过音叉发生来演示声音产生的原理;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来学习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放吸热现象,了解晶体的熔点;通过平面镜成像来了解其成像的特点;通过杠杆实验来研究力臂及杠杆平衡条件等等。
在传统物理实验中,学生通过老师演示或自行操作实验,验证课本上的知识点,明白一些物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例如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将玻璃片盖在装有少量碘的烧杯上,将烧杯进行加热,观察升华现象;移走加热的酒精灯,观察烧杯中碘蒸汽的凝华现象。这个实验将物理定律及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现象以特定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内在意义,以及该现象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些物理实验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如凸透镜成像实验:首先将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成像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调整,使三者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的位置,分别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使物距等于2倍焦距、使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每次调整光屏,使其呈清晰的像并记录成像特征。然后使物距小于焦距,观察移动光屏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并从凸透镜另一侧透过其观察蜡烛火焰,记录此时观察到的现象。上述实验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较难遇到,书本知识又较为抽象,通过实验我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物理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态度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如利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实验: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上的螺母是天平平衡,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得到物品质量。在上述实验中,学生学会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式,工作原理及砝码的拿取方式等,对动手能力,谨慎的实验态度的培养,都有一定好处。
由于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实验,对仪器不熟悉,实验资源有限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初中物理实验大纲上,演示实验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传统物理实验通常是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好实验程序,让学生进行“对口”学习,在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分析上述情况,针对目前物理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结合现在生活经济条件,在此引入“自主设计实验”。
三、“自主设计”型实验的定义
“自主设计”型实验是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书本中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个方案,并将其制作出来进行实际实验,以达到该要求的实验。如:设计一个装置,使鸡蛋从三层楼高的地方落下不会摔坏。
初中生物线上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新课程;教研工作改革;视导主题;研训合一
教研工作一端连结着教育教学理论,另一端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其根本任务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桥,帮助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传统的教研工作注重“自上而下”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往往扮演的是“检查者”角色。新课程实施后,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种种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渴望得到教研员的帮助。他们迫切希望,教学研究要立足于身边的课堂实践,有针对意义;学术活动要达到一定的交流深度,有启迪功能;理论阐述要紧密联系具体的案例,有支撑力度;课题研究指导要便于操作,有实质内容。重庆市渝中区地处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点较为集中,为了适应教研工作的这些新要求,笔者所在的教师研训机构在“成就教师,发展自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写下了“下校蹲点,集体视导,区级教研”的教研工作“三部曲”,使教研工作从以解读文本为主的“静态教研”向以研究课堂为主的“动态教研”转变。
一、下校蹲点,上门服务
所谓“蹲点”,是指每一位教研员每周分别到中小学校按该校的作息时间工作一天,其主要任务如下: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回归教学基点。学生学习需要什么?教师进步需要什么?学校发展需要什么?这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教研工作才有价值。因此,通过蹲点,教研员与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采取访谈、问卷、座谈、听汇报、看现场、个案跟踪、网络咨询等形式,针对当下教育教学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为开展“自下而上”的教研工作做准备。比如小学数学学科的“解读自己的课堂:从无效到有效”教研专题的确定就是通过课堂观察、测试和问卷调查,再与学校领导、教师反复座谈、讨论,取得共识后才形成的。二是参与校本教研,贴近学校需求。不同的学校、教师,遇到的管理与教学问题往往不同,需求也不同,统一的教研活动往往不能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要。在实践中,教研员利用蹲点时间,开展应需式服务。所谓“应需”是应学校之需,应教师之需。有的学校采取预约的方式,在每学期开学初,与教研员提早联系,提出具体的帮助要求。比如邀请教研员举办专题讲座,上研究课,指导课题研究等;有的学校则临时挂钩。比如邀请教研员参加学校某个专题的校本教研,担当学校学科竞赛评委,指导教师参加竞赛等等。对这些来自基层学校的要求,教研员都乐于接受,并努力争取做好,使学校满意,教师满意。
二、集体视导,突出主题
传统的集体视导,往往以观教师的随堂课为主,虽然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也存在“随遇而导”,效率较低的现象。为避免出现视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创新了“主题式集体视导”。其程序如下:
首先是确定主题。在集体视导之前,教研部门和被视导学校一起,共同确定视导的主题。主题要体现两性:一是问题性,应是教师的困惑或疑难,是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二是典型性,每次活动只研讨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能启发大家思考,能激发集体智慧。
二是研讨主题。紧紧围绕主题,从教研机构和学校两个层面异步推进。在学校层面,按照“学习教育理论—实施教学策略—转化教学行为”路径,引导教师开展学习、反思和实践活动。在集体视导层面,则按照“分析教学行为—概括教学策略—提升教学风格”的思路,通过课堂观察,分析教师在引课、提问、对话、交流等环节中的教学行为,经梳理后,概括成教学策略,然后在译课中交流讨论,上升为教学风格。
三是拓展主题。中小学教师往往缺少高深的理论,但却有着鲜活的案例。因此,在“主题式集体视导”的第三个阶段,还需要拓展主题,把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课堂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教研报告、教例评析、对话实录及教学论文等途径,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下面以一次高中物理集体视导为例:
我院物理教研员在蹲点观课时发现,高中物理的习题教学普遍存在打“题海战”的问题。在训练内容上表现出盲目、过量、单调,在训练目标上表现出一步到位,强行跨跃,把解决物理问题这一水平较高的心智行为变成水平较低的技能,把处于较高认知水平的“运用”降低为较低认知水平的“记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 因此,教研员与学校物理教研组协商后把“优化习题教学探讨——用问题引领思维”确定为视导主题。
在研究主题时,教研员首先提出“问题建构式”习题教学策略的基本构想:以精选优化典型的、符合学生学习起点的物理情景为载体,以核心知识展开和基本思想方法渗透为贯穿的逻辑主线,构建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逐步拓展延伸,用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深思与顿悟,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知识,感悟方法,养成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导学校物理教研组尝试着围绕该“构想”学习相关理论、实践教学策略,初步体验教学效果。最后,在集体视导中,教研员根据课堂观察到的实例结合学习心理理论,梳理出习题课的有效设疑策略——递进式设疑、发散式设疑、比较式设疑、虚拟式设疑和草根式设疑;习题课的有效解答策略—— 一般内容可选讲,重要问题宜先讲,同类问题可串讲,典型问题发散讲;习题课的有效反馈——设计反馈性练习题,通过将已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性已知条件作一定变换,带来物理过程发生本质的变化,再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这样既可了解学生对该类问题的掌握情况,又可有效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通过对以上主题的深入研究,基本解决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但教师在教学中又遇到“新授课”“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于是教研员又组织全区高中物理教师开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建构策略与方式研究》,从什么是有效性问题,有效性问题的教学功能,有效性问题的建构方式与策略等方面拓展研究主题,从而基本解决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三、区级教研,研训结合
为避免工学矛盾,在区研训机构的协调下,全区中小学分学科每周统一安排半天时间,由教研员组织开展区级教研活动,在该时间内,相应学科教师一律不排课,以保证活动时间。
皮亚杰认为,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认知结构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活动是主客体间的联系点。因此,区级教研活动往往通过以研究课展示、观课议课、专题研讨、教材分析、案例教学、问题沙龙、赛课评比等教研活动形式,为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和锤炼工夫的舞台,让老师们在听中学、例中学、议中学、看中学、做中学,深度交流与研讨,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文本教研走向课程教研。
这里以一次与专家网上远程交流对话活动为例:
反思。我区于2002年秋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初中生物学科经过两轮实验后,老师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认为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希望能得到生物新课程设计者的亲自指导。后经多方联系,我们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赵占良先生做客我院的网站论坛,与一线教师直接进行网上对话。
准备。为了保证网上交流的顺利进行,生物教研员从两个方面做了准备:一方面,要求各校专门组织一次校本研究活动,在与专家进行交流活动时,具体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广泛收集老师们的意见和看法,重点整理出主要问题,做到提问有中心、有重点、有共同点。另一方面,在活动前加强同专家的联系沟通,商定交流活动的主题,协调好网上交流的时间。
对话。2007年4月27日上午8:30分,全区中学生物教师分别在各自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陆续登陆中学生物论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赵占良先生、李红、包春莹、谭永平、王真真等专家也在北京早早进了交流论坛。9:00,与专家对话交流正式开始。老师们的问题如大海波涛,一浪盖过一浪,汹涌而来……一共发帖200多个,浏览人次达到2000多人次。归纳起来,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理念的认识问题;二是课程目标的实施问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问题;四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五是教材难点的处理问题;六是修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七是高中课改的问题,等等。
面对老师们或大或小,或理性层面或操作层面的几十个提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五位专家轮番发帖,一一解答。对老师们提出的修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几位专家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均表示会在修订教材时认真加以考虑。而对许多关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分析与教学建议,几位专家则给予了详细的解答。特别是对高中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就比较难把握,专家们解释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提出教学建议,使老师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尾声。在热烈的交流中,时间悄悄流逝。原定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两个半小时才结束,大家还感觉意犹未尽。活动快结束时,专家们表示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同一线老师交流,同样老师们也表示非常荣幸能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得到专家的指点。大家共同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网络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