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技能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对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简单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深挖教材,创新学手段,结合时代特色,运用时代语言,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鲜、亲切、有味、直观、生动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枯燥”的文字符号成为学生朝夕相处的“朋友”,让学生与“朋友”无话不谈,近距离接触。下面结合教学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以下研究。供参考。

一、和谐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至少受到6位家长、亲人的呵护,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不再顾忌任何事情、敢想敢说还好动,时常冒出各自不为人知的“孩子气”,争强好胜、追求新鲜事物是他们的特性。为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把课堂打造成和谐高效课堂,以便满足学生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我们知道现行的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为此老师应从教材和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让他们释放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好求知欲。

二、挖掘教材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在教学中笔者挖掘教材情感,让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在学生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笔者曾经试着让学生在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到来之际给妈妈写信,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情,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14日笔者又问起给母亲写信的体会,他们都说感觉“超级棒”,因为写信受到妈妈的表扬和奖励。这样他们学习语文的劲头就更足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二是笔者利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用心去想去思,以此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抓住教材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体会到“望、挂、背、靠、焦急、挤、扶、踮”等词语反映出当时各行业的民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焦急的感情。让学生把对的无限热爱之情,化作了学习的动力源泉和兴趣。

三、体验成功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和自己的同学分享。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好教材知识的同时,拓展学习、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并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同时课堂内外时时注意发现学生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跟上鼓励和表扬,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逐步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创设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根据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能够让学生感兴趣、激发思维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高效的学习情境,进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课文的知识。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去彻底了解、想去读、想去学习的念头。为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3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整合方面提倡:整合学科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设置综合课程,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笔者就信息化条件下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结构的基本特性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必会直接反映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具有依附性、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等五大特性。

1.依附性。它强烈地依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就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对思想、理论不一定具有这种依附性,即同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

2.系统性。教学结构是由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结构形式,离开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就不可能具有这种结构形式。所以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整体性能的集中体现,而不是系统局部性能的体现之一,更不是其中某个要素的个别特性或某几个要素的若干种特性的体现。所以,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能相联系,这是区别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方法的第三个本质特性。

3.动态性。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这里强调的是“进程”,即必须是在教学活动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结构形式才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结构;若脱离“进程”即无所谓教学结构,因而具有动态性。而教学策略与方法即使不在教学活动进程中也能够集中表现出来,例如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与组织方法及教学资源的管理策略与管理方法,就可以脱离教学进程而独立存在。这是区别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方法的又一本质特性。

4.层次性。由于教学结构是由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而四要素中的“教材”(即教学内容)与学科紧密相关,在不涉及学科具体内容的场合,我们可以讨论不同学科共同遵循的“教学结构”,也可以讨论同一学科内不同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结构”,或某个教学单元内的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构”,从而表现教学结构的层次性。

5.稳定性。尽管教学结构具有动态性,但它不是随意变化、不可捉摸、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之所以具有这种稳定性,显然和教学结构强烈依附于某种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有关。

二、两种教学结构的对比分析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简称学生中心教学结构);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简称教师中心教学结构)。

1.学生中心教学结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e-Learning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中心教学结构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一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二是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三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四是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及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和信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其缺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束缚和限制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排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此外,以学生中心教学结构还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强调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只考虑认知因素会多,往往会忽视情感因素,因而难以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情感类教学目标涉及青少年的正确态度、高尚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极重要的范畴。

2.教师中心教学结构。从现实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一是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过程有绝对权威地位,并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二是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三是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四是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直观教具(形象化教学工具)。这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因而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与学习,并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主要的弊端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具有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即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就是说,按这种教学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这种教学结构统治课堂产生的不良后果。研究表明,与英美两国的同类学生相比,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明显不如对方,在七个方面的创造性能力中,除了问题解决能力一项外,其他六项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想象能力、产品改进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不强。

三、信息化条件下优化教学结构的对策思路

两种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否定或取代后者。对于这两种教学结构,我们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有效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种新型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区别学生中心教学结构和教师中心教学结构,笔者把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称之为“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这种新型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提供理想的平台,取得更显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目前所盛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型的教学形态,都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好的平台。之所以强调信息化技术,是因为对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来说,信息化技术具有以下四种宝贵特性:一是可提供便于观察、设计和参与实际操作的仿真实验条件,从而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十分有利;二是可作为获取、分析、存储、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丰富资源,从而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十分有利;三是可创设与客观世界类似的便于感知、体验和问题求解的真实情境,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十分有利;四是可充当会话、讨论、协作交流和思想沟通的理想环境,从而对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健全人格十分有利。

能实现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和教学单元而异。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模式以供参考。

1.基于Web页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WebQuest为例,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几乎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来自Internet和视频录像等有效学习资源,相对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整个学习包括绪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估和结论六个部分。在绪言部分,教师应给学习者指定一定的方向,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任务模块,教师要给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可执行任务;在资源模块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网站目的清单,以便学习者在主题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网上冲浪;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一个全过程。其中,可以包括把任务分块策略、对每一学习者扮演不同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等进行描述,指导者还可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在评估模块中,教师要对如何组织已获信息给出某些指导。如时间进度、因果分析图示、概念图表等;在结论模块中,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探究式学习作出正确结论,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拓展到其他领域。可以是问题求解的“导航”,也可以是如何完成任务的指导框架。

在WebQuest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2.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CSCL)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模式,是由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与合作学习(CL)的理论与教育方法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一般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用计算机查资料,有的进行一部分计算与信息处理汇总,形成文档,小组共同完成该任务;教师则动态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组织小组交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协同合作能力。

在CSCL模式中,既要强调学习者在计算机支持下的探究、协作与交互,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又要强调教师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计算机的作用不是取代教师的位置,而是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从而改变教师的任务,从对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转移到对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进程。教师从“讲坛上的哲人”变成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设计者和调解者。

当然,教学结构不仅与教学模式有关,而且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紧密联系,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作出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3]柴少明.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

[4]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4

一、正确认识实习作用是完成学业的基础

1.实习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能力如何,关键还要看实践能力。而实际工作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实习环节来完成。专业实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接触实践、了解酒店工作性质的机会,这是走向社会的第一堂课,对酒店实习环节的正确认识,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2.实习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学校学习与到酒店企业工作,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性质上的差异。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主,与老师、同学相处,关系比较单纯,没有利害关系,有了问题,主要是以思想教育工作为主。但在企业,处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常常伴随严厉的经济制裁和无情的纪律处分,人与人之间往往伴随着经济利益的冲突。酒店工作既要处理好与宾客间的交往,还要注意与同事关系的协调。而学生正是拥有了这种经历,变得成熟,专业实习成为认识社会的基础。

3.实习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学校学习的知识是静态的,而知识的运用是动态的,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特别是酒店具有接触面广的特点,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实际操作起来会有不同的变化。作为初入社会的大学来说,经过实践教学环节,获取了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了对即将从事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是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实习期间的心态调整

1.理想化的心态调整。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开始。以前有一种说法,大学生有小资感情,五分钟热度,学生常常把社会与工作理想化,但在实际工作,好的动机还要辅之以正确的方法。由于酒店工作中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不对等,要做好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针对不同的客人,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服务中克服理想主义,态度要诚恳,站在客人的角度,为宾客着想,才能得到客人的好评。

2.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挫折,特别是在酒店行业,每天与不同客人打交道,稍不注意就出问题,关键是实习生如何对待。挫折会使一个人加快成长速度,会使人变得更成熟。

3.不甘吃亏的心态调整。酒店新老员工之间会有一个磨合阶段,企业的员工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素质参差不齐,风俗习惯各一,刚开始对大学生有一种神秘感,过一段时间感觉大学生不怎样,会不时地找个难堪,派个重活,特别是酒店工作以手工劳动为主,长时间的工作会感到体力不支,如不正确对待,会加剧同事之间的矛盾,不调整心态,就难以树立自己的形象。

4.体力不适的心态调整。酒店工作和在校学习截然不同,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还要及时满足宾客不同服务要求,因经营业务的需要,有时刚下班又要加班。开始有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坚持,大有度日如年感觉。经过调整心态,大家认识到,遇到繁重的工作,每天苦皱眉头,唉声叹气,情况不会变好。相反,保持一乐观心态,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则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三、大学生实习期间应具备的心态

1.学习心态。由于酒店行业的特点,实践经验对做好服务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老员工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学习心态,利用工作环境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2.适应环境心态。实习的工作环境当然会有相对的好与差,面对相对差的环境,请别抱怨,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成功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为自己不断寻找成功的自信,适应环境是成功的基础。不能适应环境的人,永远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3.总结经验心态。学生在校时候,把酒店服务工作想象的非常容易,但实际工作的情况截然不同,特别是工作中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虽然努力但得到的回报有时是无情的。不断总结经验,是适应酒店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解决办法。我们把学生实习经历总结为三部曲,一是雄心壮志冲云天,满怀信心,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二是遇到困难心灰意冷,精神沮丧,萎靡不振;三是痛定思痛,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东山再起。树立不断总结经验的心态,会使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找到努力的方向。

4.感恩心态。酒店实习中,常常遇见有的领导性格严肃,工作方法严厉,对部下要求严格,本来对于学生是一件好事,受到严格的训练,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时有的同学受不了,但在实习结束之后学生感到非常庆幸。实习后开座谈会,大家颇有同感,碰上一位严厉的上司是福,我们应当感谢他。

5.发展心态。发展心态是指在实习工作中,要站在高一层的角度去理解领导所做出的决定,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品位,锻炼自己的才干,更好地配合领导工作,进而更好地被领导赏识,赢得发展的机会。发展心态还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观察领导的管理方式,了解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为以后自己走上管理岗位提供经验。如果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抱着学习发展的目的,那么我们将会加快速度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早日走向成功。我们的一位同学非常有心计,在实习期间就做得非常好,常常用心观察,领班怎样做,经理怎样做,我在这岗位应该怎样做,毕业后到广东东莞碰到一家五星级饭店招聘管理人员,她在应聘中力挫群雄,独占鳌头,被任命为经理助理。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理论指导多媒体技术与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信息技术环境下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叹为观止,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例如:在讲“电源电动势”有关问题时,由于本小节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其兴趣不浓,尤其是对于非静电力以及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水流和电流类似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再结合受力分析对非静电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把实验与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类似创设课堂探究情景,使学生容易更接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手段,灵活处理教材,将课堂教学重难点通过运用图、声、色等有机整合,有效突破重难点,实现高效课堂。比如:学习“分子运动理论”时,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观察布朗运动非常困难,以往的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教师调节好后,学生轮流观察,这样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又耗费时间。为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堂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通过课件直接感受,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察,通过这样的“真实情节”,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时更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变得直观、形象,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反映客观物质基本规律的学科,蕴含许多抽象物理规律,有些必须通过物理实验揭示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知后,才能形成表象,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这就要求物理教学必须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出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仅仅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若水平部分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学生对这样的结论很难理解,假如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的情况并分别用图例说明,当出现摩擦力为零的情况时,小球会匀速运动下去,这样的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从而通过物理过程的直观展示,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这样的结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尽管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在学习上的潜力可以充分挖掘,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仅仅将教材的有关内容学习完成显然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补充适当的课外例子和必要的课堂练习,将多媒体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尤其是在综合复习课时,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类似的问题在同一板块进行比较分析,既扩大的课堂的容量,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高效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更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合理性,让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学习心理学的条件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物理;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现代化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特点,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只凭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或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投影仪、屏幕、投影片的使用,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采用投影片的各种切换,如: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把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化,把内部的生命过程表象化。从而使课堂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揭示物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智能

物理教学中涉及的许多物理事物不是单凭语言、模型、挂图就能讲清讲透的,运用投影片各种切换的动态演示,能按其发生、发展、变化,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就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揭示物理事物的本质。利用这类投影片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把深奥的物理过程,以强烈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变枯燥的讲解为有趣的观察、思维,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有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是抽象的,摸不着也看不到。借助投影媒体,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教师逐一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得以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

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传统教法,解决物理概念很多是靠教师讲述,学生听。投影媒体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媒体变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物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

五、促进信息反馈,减轻学生负担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向课堂 45 分钟要质量,尤其对物理教学来说,这 45 分钟的份量更重。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背,不仅教师无法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外准备好,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在完成相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大大地节省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大量的选择、填充、填图练习投影片,投到屏幕上进行检查、验收、补充讲解。这样做,信息反馈及时、全面、准确,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促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投影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以下几方面

注意选材;制作课件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课件设计要体现艺术性;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们应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思考问题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七、投影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