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制度演化;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59-03
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
1.外贸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下放权力。
首先,下放外贸经营权,简化贸易计划的内容。第二,试行工贸结合和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制度。第三,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时期,政府已经开始通过改革逐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调动微观经营主体的出口积极性,但是改革对外贸企业的财务体制、管理体制并没有真正的触动,外贸宏观调控手段仍以直接调控为主。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由改革开放前的完全封闭逐渐向鼓励出口,有选择的限制进口方向转变。
2.外贸承包经营管理改革时期(1988―1993)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深化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并逐步加以完善。
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的执行主体由外经贸部下属的外贸企业扩展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各外贸专业公司,这些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额度和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目标是建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这一时期的改革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逐步成长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打破了以往大锅饭式的财务体制。但出口承包责任制只是一种在改革中的过渡体制,存在很多不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做法,而且,外贸经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有了很大发展,急需建立一套多层次的、既灵活又规范的宏观管理体制。
3.新型外贸管理体制建立时期(1994―2001)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贸管理制度框架,其主要任务是完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
主要措施有:进一步实施对外贸易企业的自负盈亏管理,继续强化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中央财政承担了所有的出口退税。实现汇率并轨和有利于出口的信贷和税收制度。放宽对外贸企业的行政管制,改革经营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注重出口创汇的数量转向注重效益。完善外贸立法。在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对外贸宏观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显著特征是放宽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加强经济和法律手段在调控外贸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阶段颁布的《对外贸易法》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对外贸易基本法,对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发挥重要作用。
4.外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时期(2002至今)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转折点,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得到了加强。
这一时期国家及地方政府就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规模清理、修改和重新制定,力求在内容上与WTO法律制度趋同,许多条款吸收了国际贸易的通行做法。制度设计的目标重点在于通过推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同时,逐渐提高贸易法规的透明度,简化行政审批制度等。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加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法律制度,由国家颁布的关于对外贸易管理的多部法律构成,包括《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是整个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框架中最具权威,最有强制力的一部分,决定了制度的其他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颁布的各项条例、规定组成的,如《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等,这一层面的制度规范较法律制度层面在内容上更为具体,是整个框架的主体部分。第三个层面是各省、市级政府部门根据各地区自身的对外贸易状况,针对具体地方产业、具体商品进出口的规定。是第一、二层面制度的具体化、技术化,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绩效分析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演变,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外贸易的制度成本,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每一次变迁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的演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的促进效果明显。从图1和图2的对外贸易总额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高达18.53%,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从改革之初的世界排名第二十六位上升至2006年的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对外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由1987年的0.9%上升到2006年的8%。
改革的前三阶段,虽然增长率均值比较高,但是增长率波动性也很大。这是因为改革初期处在探索的阶段,而且表现为“强制性”的方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在某些领域或地区并不适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开始显现,针对各种现象调整政策也会造成数据的波动。第四阶段的波动性最小,因为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大,并表现为“诱致性”的变迁方式,更适应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需要。
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增长率的波动性说明了制度的变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反复试验、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完全照搬套用的,探索和创新本身就包含着失败的风险。而中国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且增长率的波动性也趋于平缓,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演变的背景及影响因素
诺斯的制度演化思想认为,意识形态对制度的变迁和稳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式取决于人的学习过程。诺斯后期的制度演化思想强调,制度变迁的起源在于决策者所洞察到的机会,这些机会或者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来自决策者在给定的心智结构下对各种制度框架在边际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所以,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都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
1.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有利时机,适时提出对外开放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并逐步改革和建立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外贸管理制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连年增长,与许多贸易伙伴国产生了贸易摩擦,受到伙伴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同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内环境的变化。(1)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中国企业不仅有能力而且又有必要开拓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过渡,其改革过程影响甚至是主导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过程。
3.思想意识的变化。(1)对国际贸易作用认识的变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是把对外贸易作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其目标是通过出口换取进口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党的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贸易管理制度。(2)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指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思想,比较优势理论代替了自给自足的思想。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外贸管理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外贸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为此,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就成为现实的需要。
四、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方式和特点
1.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方式。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改革和创新,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表现出“渐进式强制性”的变迁特征。渐进式表现为“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强制性表现在“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制度改革过程。随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要求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期变迁方式日益表现为“渐进式诱致性”的变迁。诱致性表现在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由经济主体来选择和建立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
2.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是从封闭的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外贸管理制度逐步向开放的外贸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过渡并与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接轨。中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的演变是从以经济利益为重,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综合利益并重的转变过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的问题,不可能完全服从对外贸易效率最优化的原则。
(1)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过程中,政府始终占主导地位,但其作用的方向和领域不断变化。下放管理权、实行自负盈亏机制等体现 “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政府在改革中依然起到主导作用,但其侧重点逐渐从直接的管理和强制性的推动,转变到根据外贸发展的需求来建立合理的制度环境和宏观的管理体系。(2)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采取“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的演变过程。在改革的初期改革主要对象是微观层面的外贸管理制度,这些领域在改革过程中较为容易把握。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的重点则转向营造统一的制度环境,如着力于外贸领域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订,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的建立等。(3)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逐步从体系的建立转向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完善。在改革的初期,主要的任务是逐步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管理制度的体系。之后,改革的重点转向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4)影响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变迁的因素逐步从国内扩展到国外。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领域的扩大,国际市场竞争状况、贸易伙伴国政府的反应和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的影响加大。
五、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演变也会出现新的特点。
1.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手段是最重要的外贸宏观管理制度手段,处于外贸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最高层次。虽然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但中国外贸在某些领域缺失,可操作性不强,立法落后于需要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健全中国有效的贸易防御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体系是将来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趋势。
2.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宏观调控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将会加强。中国的产业制度,利用外资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环保制度等都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进出口企业。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其他制度产生矛盾,因此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协调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3.中国将加强区域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WTO制度存在缺陷和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寻求发展双边或区域性一体化组织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中国的区域性或双边安排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通过对国际上的区域性或双边安排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扩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发展的又一趋势。
4.改善外贸秩序,加强对外贸易非正式制度的建立。当前,中国出口企业之间为争夺国际市场竞相压价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不仅使中国的出口企业的利润大量流失,而且由于价格过低引使中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投诉。此外,诚信制度的缺乏也为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包括因为违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更大的潜在市场的损失。
与正式制度比较而言,中国外贸领域中的非正式制度处于严重供给不足的状态,此类非正式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推动作用。更应该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或“商会”在自律经营和诚信经营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沈四宝.论WTO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梳理和完善[J].WTO经济导刊,2006,(7).
[3]谢国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新编[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志强.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发展进程评述[J].Economic& TradeUpdate,2006,(4).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自动化;实验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50-02
一 前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说“实验室是高校教育的心脏”。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需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
二 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对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如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定期不定期抽查制度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1 参与开放性实验的人数相对偏少,易造成实验室开放周期短。学生对开放性实验认识不充分,缺乏独立、自主、灵活的思维方式。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及实验项目的思考,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没有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2 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维护较困难。实验室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实验管理人员对实验设备不能及时进行维护整理。为了保证实验课的有序进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课开课前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及修理,但是实验室开放会造成个别设备临时出现故障,从而造成检查和维修的时间不足,影响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实验设备的使用。
3 开放实验室的财产易浪费、丢失。大型实验仪器一般不会丢失,但是一些小的实验材料如易耗品的管理缺乏规范,较易浪费、丢失,造成实验室财产的流失。
4 开放性实验内容较复杂,难度很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宽,知识更新快。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开放实验室后,实验教师的工作时间势必加长,工作量也会增大,指导教师与实验室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是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一个因素。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也不够健全,急需进一步调动教师、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实验室开放条件、实验队伍、学生参与积极性、开放实验项目、管理体制都是影响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因素。
针对开放实验室目前的管理现状,进一步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改革与实践。
1 健全、细化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传统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实践,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满足传统实验室工作运行的要求。而开放实验室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由有组织、有序地开展实验转变为自由选择时间、实验内容,由有教师指导转变为学生自主,需要建立完备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多层次管理,健全、细化各类管理开放制度[2]。
(1)建立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伴随着实验室开放,开放过程中可能产生诸如电气火灾、压力容器隐患、计算机安全隐患等实验室安全隐患[3]。因此,建立了一系列安全制度,包括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安全操作规范、安全卫生制度及指示标志,形成应有的安全维护保障。
(2)建立实验项目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分配资源,采用计划安排、集体预约和学生预约三种模式。对于大部分的基础性实验采用计划安排的方式,对于提高性实验采用班级或集体预约的方式,对于前沿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采用学生个人预约的方式。
每个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命题实验,填写《开放实验室项目申请表》由学院审批后,将项目列表供学生选择。每个项目也建立相应的项目情况表,登记指导老师和主要参与人员。项目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调整及更新项目列表。
(3)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开发开放实验室实验器材电子数据库,以便于定期检查实验器材的状态和核查数量,及时补充实验材料。开放实验室实行打卡制度,便于定期统计开放实验的参与情况,防止外来人员的随意进入。
(4)完善实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培训。实验人员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负责,作为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定期轮流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汲取新技术、新方法。
2 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开放实验室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加强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进行。
(1)申报制度
需要使用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设计方案和参加人员情况等资料。
(2)建立预约登记制度
执行预约制度,填写《开放实验室预约登记表》,各开放实验室根据申请的实验项目、学生人数、时间、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情况自行安排。
(3)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
进行自选性课题研究的学生,必须写出自选课题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表,指导教师对其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完善实施方案,通过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开始实验。
3 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以适应实验室开放的要求
仪器设备根据学科教学用途相近性原则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调配。大型仪器设备按照专人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避免条块分割、仪器闲置现象,实现各实验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
4 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各项安全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 开放实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思路
为了提高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质量,推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进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开放实验室、实验人员、学生等给予正当的评价,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4]。
1 对开放实验项目的评价
开放实验室的具体实施,需要通过评价标准,评出实验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实验项目,从而提高开放实验项目的质量,提升实验室开放的效率,形成实验室开放的良性循环。
2 对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评价
将教师、实验人员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工作量按照实验项目类型、指导学生层次等参数制定计算方法,兑换成课时纳入教学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让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实验时得到科研训练,也使教师的科研课题能集思广益。
3 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过程甚于结果;注重能力甚于知识;客观、公正、合理的实验考核办法能够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和科研态度。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
根据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开卷、闭卷、笔试、实际操作考试、实际制作、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其组合等多种考核形式。而实验教学的考核内容绝不能仅仅根据最后的实验报告或结果来简单判断,包括全程式的实验考核方式,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综合考核。
总之,开放与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最大的教学效果就是使学生从“不得不学”,激发成“肯学”“会学”[5],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开放实验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开放教学与管理的难点在于实验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改革必然面临困难,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经费问题。这些问题都应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应当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利环,朱芷葳,王向英,等.浅淡开放实验室的创建及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4):181-182,222.
[2]熊芳,刘甫,等.基于顶层设计思想的开放实验室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1):266-269.
[3]马锦琦.开放式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4):154-155.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3
一、开放“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历程
1.2008年至2012年
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旧的模式,即实验室按学科属于博物馆教研室,在教研室的领导下为教学服务。此阶段实验室基本上采用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由博物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管理,教研室老师依据专业和课程需要负责相应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此时实验室的开放是针对课程设置的实验课。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初建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及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验课程的完成和实验室的运行。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这种模式显示出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实验室课程之间存在壁垒、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弊端。对于教学而言,这一实验室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计划,限定组数、时间、内容,通常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是保护性、封闭性的,对学生采取保姆式的实践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2.2012年至2014年
2012年该校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服务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两个专业。随着服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越发需要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2013年,针对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人员的状况,学校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实验员。此阶段的管理模式是学院、实验室主任二级管理模式,实验室的设备、耗材、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实验器材及材料的准备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准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出现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条件。此时除了增加课内的实验课,还在学期中设置了自选实验项目,由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这种实验项目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一种尝试。
3.2014年至2016年
2014年,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建设硬件的同时,也注重软件建设,如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任、导师制的实施等,这些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人才短缺的现状,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学生开设实验课程。这期间增加了外聘专家指导的实验课,由各博物馆、考古所文保实验室的专家进行短期专题实验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文保技术应用的现状,也让这些文保单位的专家了解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学院针对新的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上,也提供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针对课题做一些创新性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1.提供课前预习时间
大多数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同一组学生又多,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只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对仪器熟悉的时间少,对实验内容理解得也不够深刻,往往实验做完了,并不理解通过了哪些实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仪器,而且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2.提供课内没完成实验的课余补充时间
由于近几年学生的扩招,实验室仪器的数量不能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操作,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内容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或动手能力太差等原因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来解决。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文物保护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各种材质文物的分析、修复、保护,需要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演示及讲解,而这些人员往往在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培训和指导。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而选做实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以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综述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时间、设备和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能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该学院实行导师制已经有近4年时间,导师制是指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制度,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个别指导。开放实验室这一制度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三、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构想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要适应实验室的功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效果。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有效解决开放实验室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
1.管理理念
通^开放实验室使所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2.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系统为学院、实验室的二级模式,设实验室主任1名、专职实验员1名、文物与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10名。“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调配、维修、维护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指导实验课的能力。要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目前的人员配置还是不够的,特别是专职实验员的配置,也可招聘本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考试培训合格后担任实验员,负责一部分工作。
3.管理方法
按照开放实验室功能定位,分成四类开放模式,配合相应的管理方法。
(1)实验课提高型。
①_放对象:侧重低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内时间没完成的课程内实验,由学生申请,自行提出实验方案,经批准后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由高年级学生实验员进行指导,监督仪器、药品的使用。
(2)科技活动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学生申请、有指导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验活动,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3)研究型。
①开放对象:侧重高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研究型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创新性实验,依托于学院的导师制,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项目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出计划,独立完成。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4)能力与人文素质提高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实验室定期邀请文保、文博专业的专家做专题实验,学生自主申请,经批准后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4.管理制度
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教师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5.管理的工具
(1)实行开放实验室准入制度,引进门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准入考试通过,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技术、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基础知识;二是通过考试后,学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实验室门禁系统协议,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便于管理。在学院网站上有实验室的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
(2)登记制度。一是实验室的使用登记,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等;二是物品使用登记,包括使用仪器、借用仪器、耗材、保存实验样品等。
6.管理的程序
(1)领取实验申请表,填表,审批;网上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填表,审批。
(2)预约。实验室根据预约人数、实验条件,安排学生实验时间。
(3)实验。学生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实验。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如有损坏按章处理。
(4)成果。学生做完实验必须交实验报告或实物,指导教师应对其成果做出评价。
(5)总结。每一学期,实验室应对开放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情况,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提出了设想,为实验室长期、全方位、充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提供思路。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特别是管理方面,随着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职能与分工 资源共享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5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本科教学实验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精尖实验仪器的大量引进,促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职能分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今,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积极探讨和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合理地解决,才能积极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稳定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 高校实验室的职能与分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以及开放式公共共享平台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实验任务,通常以院系为单位,由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准备实验用品及讲解操作。科研实验室相对较独立,主要以学术带头人组建团队,参与团队的教师相互合作,实现小范围的资源共享及联合培养研究生。而开放式的公共平台实验室,通常实验室里配备价格较昂贵、操作复杂以及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精尖的大型仪器。针对上述各类实验室,只有明确实验室的职能和分工,才能根据实验室的定位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 高校实验室现存的若干问题
2.1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良好的实验室依赖于高效的管理,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开放的重要保证。现今,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观念相对比较陈旧,虽然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很多规则,然而,这些规则更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模仿其它实验室的规则制定样式,不能切合实际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大型仪器的购买以及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实验室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普遍学历较低,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这将导致一些贵重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而仪器应有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
2.3 本科教学实验模式及教学实验仪器相对落后
高校现行的实验课模式,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授课教师制定好实验内容,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具体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验证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种传统的实验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的实验室仪器的购买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上,而对于本科教学实验仪器的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陈旧,远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与理论的革新,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和现代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的研发接轨。
2.4 仪器重复购置,共享程度不高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目前高校在科研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配备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常用设备。然而,由于购买前没有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论证,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长期闲置不用。另外,对于购置回来的大型仪器,大多直接下放到学院或科室管理使用,因而没有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这也是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
3 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几点解决办法
3.1 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切实可行的政策及管理方案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应涵盖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其中应对大型精密仪器提出特殊的管理方案。另外对于学生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流程以及开放实验室的一系列措施均应有明确的规定。
3.2 引进实验室管理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实力及业务水平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对实验岗位人员的引进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现有实验室的发展需要。由于大量精密仪器的引进,一些高端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设立更多的实验人员岗位,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才能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解决目前面临实验室管理人才短缺及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3.3 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必要课程。只有在这个基础环节上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才能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为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同时,及时更换老旧的实验设备,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
3.4 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使学校现有大型仪器信息公开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的有效途径。以往很多大型仪器使用信息较为封闭,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有效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可对校外用户开放,增加仪器利用率。
4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校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使用
引言
在我国,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专业,它是位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行,这就使得市场对于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室是大学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在现今,实验室在规范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难题,例如实验项目过于单一及普遍为集中指导等。实验室在进行规范化管理时,它采用的形式是范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果,例如方便了教师的管理,但是也存在着其缺点,那就是一些学生个体性的发挥受到了阻碍。所以,在进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时,要注意以发挥个人设计能力为其主要目的,并且在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时要立足于实际,使其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发挥,这样就能够实现工业设计中的实验室建设和使用的最终目的。
1对工业设计专业其实验的特点的详细分析和探讨
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是立足于工业设计产品结构以及以表达产品为宗旨的,它的起点是产品设计,先对其实验进行如下的特点分析:
(1)对于实验的类型来讲主要是综合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要结合着不同的知识;
(2)实验的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这两个特性,并且其过程仿佛是产品生产的过程;
(3)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方法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4)对于实验的项目是一致的方向,然而学生的实验成果却是不能够抄袭的,因为每个学生的都是不同的;
(5)进行实验的时间较长,大多需要较多的课内外时间,因此在实验的时候要合理的安排好其实验的时间;
(6)实验的方法较多,因此手段也比较多,其中现代高技术和常规这两种手段是最常使用的;
(7)在实验的时候对学生经验积累更加的重要,这样就能够帮助提高在产品表达时的工艺技能,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
(8)实验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学生完成的实验目标情况。
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研究型设计人才,在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然后是不断地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此帮助学生动手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实验室成为校内承接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活动的发展。
2分析实验教学的组成
通过对上文工业设计专业实验特点的分析,现提出以多门课程使用的完备实验教学硬件环境为基本的实验室建设,在其建设时要注意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可以在建设时将课程和实习以及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实验需求相互的融合,从而使得帮助实验的基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也使得学生对现代造型设计手段的能力加强。以下是对实验教学的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建立课程是基本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人员以及资金和场地投入都是学校进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使得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验得到更好地应用,因此,在建设实验室时要建四个。“人机工程实验室”和“结构分析实验室”等这些是其基础的实验室,而特种的实验室是“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验室”。这样就能够帮助建立基本的实验教学体系,帮助工业设计中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
(2)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时的需求是其基本建设要求。课程和工业设计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这些的实践活动都是需要实验室的。因此,在建设实验室时要将制图室和虚拟体验室等加入到实验室教学体系建设中去,以此使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在建设实验室教学体系时也应该加入机械基础实验室和人工工程实验室。
3进行工业设计中实验室的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在进行工业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时,其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主要是以下的几方面:
(1)从实验室中人员方面进行分析。工业设计专业一般来讲学生不是特别多,所以一般都是以小班的方式讲课,并且在工业设计系管理中也包含工业设计实验室,因此在建设工业设计实验室时,一般情况下有1名的实验室主任和1名的专职实验教师就可以了。但是,这名的专职实验教师一定要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并且也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以实验为基础的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在实验教学设计方面的分析。进行实验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有一个更好的个性化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设计时要以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为主要的,因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去参加实验,还能够帮助各种设备的充分利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加。但是这个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从而易产生教师对大型设备不能够更加地关注,进而使得学生在使用时会出现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建设开放型实验室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
经过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建设工业设计中的实验室,以及“产品模型制作实验室”和“结构分析实验室”等这些都是能够采用开放型的实验室的,但是在建设时要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特种实验室“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验室”来讲,上百万资产的先进三维扫描仪以及快速立体成型机,还有就是复杂的操作和管理以及高的耗材费用使得它不能够和其他的一样采用开放型的实验室。所以,它就要依旧用常规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方法。在进行开放型实验室时会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能够通过不断地管理来进行解决的,可以利用订购设备以及进行一些实验管理制度的定制,这样就能够帮助正常运行开放型实验室。现对建设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管理措施进行相关的分析如下:
第一、将学生制作的模型作为开放型实验室的所需要的切割设备,可以是电锯和电切割机等,这样能够降低实验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材料外购时,要注意在一些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购买,还有就是在购买手提式设备的时候首先是对防护罩进行选择,以及在购买时尽量不要购买大型切割机。
第二、在建设开放型实验室时较为贵重的物件要进行登记式的借用方式,较为贵重的东西比如摄影机和手提电动工具等这些在借用时都要登记,以此来做到责任到人,使得在较为贵重物品出现损坏时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第三、在建设开放型实验室时要注意对开放管理的关注,这样就能够帮助一个自然班学生在一起使用工作台以及贮藏柜等的时候有着充足的配备。一般来说,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那么一个实验单元时间就不能够完成,因此当时的实验设备和工具等都能够存放于贮藏柜,这样就能够方便下次的继续使用。
第四、在建设开放型实验室时要另外准备一个库房,这个库房是为了放置实验的工具和仪器设备等,这个的库房一定要有着专任的实验教师来进行相关的负责。这个库房一定要将每个的实验仪器或者设备购买尽量多点,这样就能够使得设备的更加齐全。
(3)不断地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断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以使用的性质可以将制度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将一般的实验室采用常用的管理制度,一般是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等;二是建立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建设人机工程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等;三是将特殊的实验室,也建立相关的制度,例如对一些的仪器进行相关的操作规程建设等。
(4)工业设计实验室的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的几方面:一是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时更好地采光,更好地使用实验工具;二是设置齐全实验的设备,在出现设备不全或损坏时一定要积极地更换设备;三是不断地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且实验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借鉴,这样也能够帮助实验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实验质量的提高。
4结语
通过文章的全部分析,可以得出工业设计中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能虬镏学生个人设计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帮助解决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从而起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镰.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2):139-142.
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实验;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52-02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提高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高校的实验室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他们培养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人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经验,我认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
实验室基础建设主要是指实验手段的物质装备,它包括实验教学所需的场地、仪器、设备等,是实验教学的硬件,是搞好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在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期,高校办学必须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每年加大对实验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不断改善高校实验设备少、实验设备严重老化的局面,仪器设备丧失效能的进行报废处理,不断更新升级各种实验设备,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高校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接轨,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实验室科学规范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对人和物的管理,涉及到实验室体制的管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实验设备的购置和报废、实验耗材的管理、实验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实验教学等各个方面。要把看似复杂的工作统筹规划,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条不紊,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效率。
1.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度是进行工作的生命线,是规范管理工作的关键。实验室应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各类仪器设备制定管理、维修、损坏赔偿、报废等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同时应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日志、仪器设备运行及维修记录等。主要制度上墙的同时将所有制度及时向教师和学生传达。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施行,使实验室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逐渐走向规范化,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建立实验设备仪器使用记录档案和设备仪器维修维护档案,保管好各种说明材料文件,详细记录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随时了解设备、仪器的运行功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保证设备帐、物、卡齐全,相符,账目规范清楚。定期清账核账。其次,应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这项工作日常化、经常化。特别是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确定专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校验和维护等等。再次,根据院系要求集中管理实验设备,避免重复购置设备,优化配置利用实验设备资源。最后,加强实验设备报废的管理,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要做到物尽其用,完全失去效能的设备进行报废、淘汰。对于还能使用的设备应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其得到充分使用。
三、加强实验室队伍人员的建设
在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人、资金、设备、制度等诸多组成部分中,人是第一位的,实验室人员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项目的开设,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实验室队伍人员的素质就决定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能使实验室管理高效运行,也能带来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必须要加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1.建立建全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实验员岗位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步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2.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到实验室工作,鼓励实验人员积极进取,互相学习,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
3.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后续培养,加强素质训练和业务培训,提高实验室队伍整体的技术水平,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业务能力。
4.实行实验人员工作量化管理,做到多劳多得,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5.尊重实验室人员,实验室人员和教师应同等对待,并在职称评定和劳动保障方面给予一定的关爱。
四、做好实验教学管理
认真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合理设置实验的课程,编写实验讲义。实验内容既要有验证性实验,又要有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查找资料、设计实验、使用仪器、完成实验、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首先,学期开始任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总计划列出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讲义、列出各实验所需仪器明细。教务处根据实验仪器明细要求与任课教师师和实验员协商并安排好实验课表,通知实验人员按课表做好实验前准备。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开课一周前,与实验室预约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核实实验地点以及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是否需要安装相关软件。避免因准备时间太短而造成无法按课表开设实验课这样的教学事故。其次,上实验课之前任课教师制定相应的学生分组座次表,学生按照座次表“对号入座”。任课教师讲演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的细节。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要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不时在实验室走动,维持秩序,观察学生实验的情况,及时制止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在学生发现问题后,给予相应的帮助和鼓励。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再次,实验课结束后,实验人员要提醒任课老师填签实验室实践教学登记表,并与任课老师沟通分析学生实验情况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不断维护提高实验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最后,要做好实验后的实验室卫生,仪器仪表归位,重要设备集中放置,责任明确到人。
五、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发展要向资源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方向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多出科研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保证实验的质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能一次做成功,如果没做成功,再不补做就没有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放实验室,学生就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做实验,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验室开放,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研究热情,更有利于提高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在逐步实现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落实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而且力争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服务,为学生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设计性实验提供条件,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复习巩固实验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所以,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开放,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保证实验室教学高效地运行。其次,要建立与开放性实验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实时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有许多贵重仪器设备,还有很多化学药品以及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实验室里面各种仪器设备物品使用频繁,而且人员比较集中,流动性也很大,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的安全思想。努力为学校创造出安全的文化氛围,注重对全校师生灌输安全观念,建立一套规范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强调防范,注重落实,从而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另外实验室还要防水、防火、防电、防盗,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应做到随手三关,即关电、关水、关门,时刻预防危险的发生。
总之,高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任,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虹.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