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1
我国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及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说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家校合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那么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呢?
我校通过组建家长义工组织,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径,历时4年的实践,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家长义工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家长义工组织”是指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由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拥有爱心的家长代表组成的特殊志愿者团体。他们主动深入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同时把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其他家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其主要特征为“主动性、自愿性、公益性、组织性”,以大爱之心行大善之举。
二、家长义工组织的职责与使命
学校文化的传播者 家长义工是广大家长非常信赖的代表,同时,他们又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对学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家长义工对学校文化的评价与宣传很容易得到认可,他们无疑是学校文化传播的最佳人选。
学校管理的参与者 家长义工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让广大家长真切地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学校制订出既适合学生发展,又能满足家长愿望的学生成长计划,促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教育教学的促进者 家长义工组织可以实现“五赢”局面:家长义工直面学校教育教学复杂性,对教师产生敬重之情;教师因受关注而心生自豪感,更加珍爱教学事业;学生因家长义工走进课堂,深感学业受关注;家长义工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奉献的价值;家长义工把学校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入社区和家庭,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
第二课堂的协助者 家长义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较好地补充了学校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也适当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他们以“家长义工艺术团”为主要组织,以“和乐星期五”为舞台,在音乐、曲艺、绘画、书法、体育、设计、摄影、心理等方面协助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
师生关系的疏导者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现代学校民主、公平教育理念的体现,更是现代学校教育价值的追求。家长义工具有家长和教育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疏导师生关系。
家校合作的代言者 家长义工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是家校合作的最好协调者,是两者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三、家长义工组织的意义与启示
丰富了现代管理制度 家长义工组织是实现学校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健全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活力。
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家长义工组织从表层的参与和支持,到深层的管理与合作,全方位地融入学校、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尤其是把学校教育方法带入家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完成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有效延伸。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2
李志斌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2013规划重点课题《家校互联合作,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
法的有效性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3]GHBZ021;本文作者是课题负责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心理学
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
育的必要补充,只有家校互联合作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家校互联合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现在,许多孩子都有心理问题,自私、叛逆、厌
学、辍学,乃至上网成瘾、早熟、自杀等等。”如今孩子们的心
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的几率不断上升。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
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立足于
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的,可就我来看,
虽然学校已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但实施时,普及性
不够、意识不强、方法不佳。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据资料显示,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比较突出的
是缺乏学习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大约有 10%的小学生存在明
显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
体规则,自主性行为习惯强烈。
二、家校互联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最重要
的辅助部分,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家校互联合作就是最有效的教
育手段。学生除在学校时间最长之外,家庭依然是生活活动的主
要场所。最为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父母等直系亲属对他们健康
心理培养至关重要。鉴于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懈怠更应成为学
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积极
协作,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更加优秀,协调可持续
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家庭教育支持和融合的学校教育,不可能
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健康人才来。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教失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
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
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
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
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
不理,不和孩子谈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不督不促,更谈不上帮
助。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酿成大错时,才没头没脑地加
以训斥,而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撒手不管。
(二)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一是过份溺爱。
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宝贝心肝, 宠孩子为小皇帝,
小太阳、小霸王,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批评教育。二是过高
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不能
客观地顾及孩子智力的差异,基础的好坏,而单纯以考试分数来
确定孩子的优劣。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 100 分,而不能
低于 95 分。 事实上, 有时学生的成绩 80 分就可能在班里是头名,
但这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殴打。三是激励过度。即家长一味
的给孩子许愿,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为诱饵。孩子本该自己干的事
情或力所能及的家务,经家长的错误诱导,便渗入利益关系,成
了等价交换,每事必先讲条件而后做。做道题,写页字都要伸手
要钱,考试得 60 分也要缠着买东西,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斤斤
计较个人得失,一大批不良的心理行为随之而来,家长的良苦用
心与收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四是过多干涉。即家长不了解孩子
的年龄心理特征,处处以自己的成人标准或孩子的同龄人标准要
求他们。在对待孩子发展上,不是因材施教,细心教导,而是咄
咄逼人呵斥打骂,使孩子心理经常处于紧张无助状态,自信的心
灵在无尽的打击下受到创伤,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大大降低,
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四、家校互联合作教育模式中实施的措施
家校互联合作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在与家庭联系和指导中,必
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家长,要站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角
度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孩子是优秀的还是后进的,在家校互访
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尊重平等互助的合作理念。即使学生有缺
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
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
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二是指导家长原则,许多家长凭自
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来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
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
科学育人。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
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
进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
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发挥
出来,有效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之,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类社
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家庭教育
在学校中的作用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成
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成功的合作,需要学
校和家庭的沟通,而沟通能否取决于沟通中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
形式。学校和家庭之间只有选择合理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进行沟
通,才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减少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合
作关系的建立,实现合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孟子.《仁者爱人》.
[2]班华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9-10页,10-14页,1994.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3
关键词 幼儿园 家庭 合作 习惯
习惯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参考。要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或家庭其中一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家庭、幼儿园相互合作,才能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建立稳固的平台。
一、家园合作的途径
目前常见的、较好的家园联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园联系表。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幼儿园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园联系表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并能收拾玩具等。每项都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每周为一个评价周期,用符号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分为:(好),(中),x(差)。在备注一栏里,记录幼儿在家好的表现、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认真记录,幼儿园在每周五的下午进行总结。经过教师认真细致地整理和统计,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进行表扬。可采用设置小红花园地的形式,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小红花,爱劳动小红花等,比一比谁获得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
顾子涵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爱劳动了。有一天,妈妈在备注栏里记下这样一段话:“顾子涵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梅潇的妈妈也反映梅潇吃饭总是要人喂,但有一次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要是做到自己吃饭,妈妈给你评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头,自己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联系表后,孩子们变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像教师交给家长的神奇法宝,使得孩子们一个个都有了明显转变。
2.家长园地和家园信箱。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以此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和对不同阶段幼儿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家园信箱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必要的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等,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反馈给教师。
3.家长沙龙。沙龙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的4:30以后,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在家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讨论中,家长明确了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应从自我服务性劳动做起,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同时也要为他人做事,为他人着想。沙龙的内容也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谈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体会。
二、家园合作中教育的一致性
由于幼儿与父母相处时间长,父母对幼儿的行为影响较大,往往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不能持续发展,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强调教育的步调一致。家庭与教师之间的要求要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一线员工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一线员工的增多,只有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员工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促进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
1.高速公路一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随着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高速公路企业的第一线,特别是80后、90后。部分员工表现出心理上的不成熟,还没有走出家庭、社会共同呵护的学生时代,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环境较差,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存在思想上的困惑。
一是服务对象的复杂化。高速公路作为服务性行业,每天员工服务的对象众多,既有文明素质高的客户,也有文明素质低的客户,在服务的过程中,客户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员工身上,造成了员工委屈心中委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工作简单程序化。高速公路收费一线员工的工作程序简单,包括收卡、收钱、递票等环节,员工容易掌握,长时间上班容易形成不爱工作,需要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员工构成年轻化。由于高速公路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大部分的员工年龄比例较大,特别是一些企业,80后、90后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创新。
四是工作环境简单化。一线收费员工的工作环境非常简单,需要在“三尺岗亭”,工作六个小时,由于空间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心理的紧张,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操作性更加强。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要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服务生产经营大局。把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融入高速公路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服务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认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要强化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改革进程中。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光靠完善制度还是不够的,还要贴近员工,密切联系员工,多做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把温暖送到员工心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必须符合员工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必须以人为本,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员工,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要坚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持队伍稳定企业和谐。落实好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要坚持人文关怀,关心员工冷暖。把关心员工、帮助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向员工讲清企业公司发展的长远规划与实施步骤,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员工素质建设和引领先进文化上下功夫。要针对员工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努力建设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用企业文化凝聚、引领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宣贯活动、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现状,落实有关政策,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坚持双管齐下。在当今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新时期,高速公路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既要抓制度建设,又要抓主题教育活动,必须双管齐下,这是党的事业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共同要求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建设要做到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流程规范、操作性强。主题活动要做到有策划、有实施、有过程、有效果。要坚持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要坚持开展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搭建舞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创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研究现实的新情况,形成改进的新思路,采取改进的新办法,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只有让教育形式多样化,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化传播途径,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员工的心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载体多样化。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谈心、落实领导接待日、设立沟通热线、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深入员工心灵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西政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思考》,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吴双铁:《思想政治工作纵横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吴勇:《经常性思想工作方法100例 》,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5
1.尊重家长,善于沟通交流
要想做好家校合作教育,前提就是尊重家长,这样有助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了解所有的家长都非常要强和爱面子,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引以为荣。教师忌讳的是向家长告状,对家长数落埋怨,这样往往会让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属于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需要智慧、理性和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善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
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就是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打开孩子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必须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按照新阶段教育大纲的要求必须对学生系统、计划和有组织地全面教育培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对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能够全面和真实地反映。教师通过对家长意见的听取,对教育孩子共同研究,这样往往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3.多指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师受过系统性的教育,对教育的孩子方法掌握得比较系统,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传授给家长,并且加以指点,这给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带来比较良好的效果。
4.开通家校合作的交流渠道
家校合作途径范文6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家长主体 数量缺失 质量缺失 结构缺失
目前“家校合作”尚未形成一个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述“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家长参与”、“家长干预”(parent participation/parental involvement)、“家长―教师配合”(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al intervention)[1]。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虽然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与专家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争议,但都毫无例外地认同和强调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然而我国部分学校在“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凭借其权威及主导地位,遮蔽和湮没了家长的声音,取代和抹杀了家长的主体性,导致家长在合作活动中不能发挥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以广州市S小学为例,具体分析家长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及途径,以期为家校合作深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家长主体缺失现状分析
1.家长参与显性的“数量缺失”
家长主体数量缺失主要是指家长未能参加合作活动或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显性缺失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部分家长出席合作活动的次数不足,根据统计结果,只有23%的家长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全部活动,55%的家长有过缺席合作活动的经历,还有7%的家长从未参加合作活动;其二是家长与教师联系和沟通的频率较低,每学期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次数多集中于3次,且时间多分布于开学前后与考试前后。尽管随着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家长主体数量缺失的现象逐渐减少,但因为家长普遍参与是家校合作活动顺利开展的自然基础和潜在前提,这一问题依旧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家长参与隐性的“质量缺失”
家长主体质量缺失是指虽然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但并没有在其中发挥或充分发挥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旁观者”或“听众”的角色,主观上不愿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由统计结果可知,42.7%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选择沉默,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的家长比例只有11.3%。其次,家校合作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导致家长的意见不被重视,客观上阻碍了家长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高达70.4%的家长认为,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学校相关领导或教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敷衍塞责或置若罔闻。由于家长参与质量往往是家校合作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多大程度上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和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家长参与质量是目前家校合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3.家长参与角色的“结构缺失”
家长主体结构缺失即家校合作活动中家长参与角色分布失衡,也就是说参加合作活动的主体是母亲,而父亲参与度过低,有的甚至基本淡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参与合作活动的比例高达47.6%,几乎占据参与者总数的一半,而父亲所占比例尚不足20%,甚至低于祖父辈的参与比例(25.3%)。这一数据表明,父亲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缺位”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家长主体缺失归因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涉及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等,也包括合作形式不恰当,既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师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时间“冲突”及教师“不欢迎”态度致使家长主体“数量缺失”
随着国民的受教育比例与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家长大多意识到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责任,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再是制约其参与合作的因素之一[2]。时间的冲突及教师的“不欢迎”态度演化为家长数量缺失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家校合作中部分活动的开展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某日上午或下午,这与家长的工作时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家长很难以参加学校活动为由向所在单位请假,从而导致合作活动中部分家长的缺席。
其次,部分教师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和能力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4],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为了监督和挑毛病。在这种先入为主偏见的影响与作用下,部分教师保持职业冷漠和自我封闭,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与抗拒。即使他们抵触的情感并非总是外露,但是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表达出的否定措辞,流露出的不耐烦神情,甚至是一个轻视或不悦的眼神,都会向家长暗示和传递教师“不欢迎”的态度,家长一旦感受到教师的拒绝和排斥,自尊心与情感就会受到伤害,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导致部分家长选择“自我淘汰”,不再参与合作活动。
2.家长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及不平等、单向交流的合作形式导致家长主体“质量缺失”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民众的民主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强。广大家长缺乏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合法权益[2],虽然家长出于关心孩子及与教师搞好关系的考虑,能够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但是缺乏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及进行信息反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惯于保持沉默,甘愿成为“倾听者”和“旁观者”。此外,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育人活动,而大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家长即使有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意向,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在合作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不平等的单向交流合作形式是导致家长主体“质量缺失”的又一主要原因。家校合作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异化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开始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丧失了“地位平等”这一合作的真正内涵[3]。家校合作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往往只考虑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便利而不照顾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还远没有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师动辄采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要求家长执行学校的决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学校教师的强势使家长在话语权博弈空间中处于劣势。学校和家长双方地位的悬殊,使学校常常“居高临下”地“俯视”家长的意见,自然不能及时、认真、充分地考虑家长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家长主体作用的发挥。
除此之外,我国当前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单向传输多,双向交流少。“家长会”沦为孩子学习成绩、道德发展状况的“报告会”以及孩子失范行为的“告状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讲座”异化为脱离家长实际需求的“知识灌输课堂”;信息单向传输的合作形式使家长缺乏强有力的利益表达渠道和信息反馈途径,难以实现家长参与由低层次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过渡到高层次的参与管理和决策。
3.传统文化影响及较高的机会成本造成父亲角色“结构缺失”
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曾经说过:从生物角度讲,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但从社会角度看,父亲却被描绘成养儿育女的“局外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自母系社会以后,我们的文化就是与此观点亦步亦趋的[4]。受传统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往往被赋予“相夫教子”的使命,父亲大多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使父亲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界定为赚钱养家的顶梁柱,主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除非孩子出现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和失范行为,否则一般很少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尽管近年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家务分担与权力分配渐趋公平[4],但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父亲相对于母亲参与合作活动的较高机会成本是造成“结构缺失”的另一原因。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5],家校合作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因参与学校活动而放弃的在同等时间内工作而赚取的报酬。由于人力资本存量、边际生产能力的差异,父亲的工作弹性时间相对于母亲往往较少,相同单位时间内赚取的货币报酬相对于母亲较高,因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父亲往往做出不参与学校活动的行为选择。
三、建议及对策
虽然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有着广泛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家长与学校并非天然的合作者。面对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家长主体缺失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积极应对,实现家长和学校双方优势互补与互惠互利,营造一种充满爱与信任的氛围,使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健康地全面发展。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转变教师态度,增加家长参与数量
协调学校活动与家长工作时间,避免因为时间冲突导致家长无法参与合作活动,学校活动时间的安排不能只考虑学校和教师的便利,还应遵循家长的意愿和需求。根据调查内容,80%的家长希望将家长会和科学讲座的时间安排在自由时间充裕的周末,那些离不开学校真实教育情境的家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开展的具体时间,可经家长商议后由家长委员会最终决定。
此外,学校在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和教育,转变教师封闭保守的教育观念。首先,使教师意识到家长参与合作活动具有合理性,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和纳税人享有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6],这是家长的应有权利。其次,家长参与合作活动的开展和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继续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减少或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教师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可以加深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及家庭背景的理解和认识,避免因不熟悉情况而造成对学生的误解,有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1],提高教学和工作效率。此外,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架起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密切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加深了彼此感情,使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和教学工作的不易,感受和体验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自觉理解和尊重教师,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
2.提升家长参与意识和能力,转换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参与质量
首先,通过学校的宣传和引导使家长明确意识到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家长一旦有了这种意识,便会自觉地参与学校教育,并向学校要求知情权、咨询权、监督权和决策权[3],实现“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此外,由于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学校还应努力提高家长参与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开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各项活动及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讲座、专题培训及家长经验介绍交流会等方式,使家长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组织管理、决策制定的技能和技巧。使家长不仅能够主动参加,而且能高质量地参加到家校合作中来,从而不断提高合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学校在家校合作开展过程中,应将家长视作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其下属的“教育助手”和“通讯员”。学校应该尊重家长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权利,信任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多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避免“非教育性话语”的出现;对于家长反映的意见或建议应给予及时、充分和认真的考虑,积极采纳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建议,在舍弃不合时宜的意见的同时向家长作出解释与说明,使家长感受到来自“合作伙伴”的尊重。与此同时,学校应努力实现合作形式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家校合作不仅包括学校教师向家长的信息传递和宣传教育,还应包括家长的信息反馈和利益表达。学校应突破教师唱主角的传统家长会模式,不断创新家长会形式,凸显家长主体性地位,给予家长发表意见以及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科学讲座的内容应切合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主题素材[7],避免空洞抽象的知识灌输,并使家长有时间现场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参与问题的讨论。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双向沟通合作形式,客观上为家长高质量参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重塑父亲职责和使命,提高其对合作活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调动父亲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鉴于父亲在孩子个性养成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应尽快实现父亲在家校合作中的归位和复位。首先,应重塑父亲在家庭中的职责和使命,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各种技术的、经济的和思想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涉及到对父亲角色的重新界定[8]。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由于经济原因所导致的高度民主的地理流动性,或者说举家迁往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导致核心家庭开始日益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母亲或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是因为经济的原因,逐渐走出家庭从事全日制工作,这种情形下,父亲理应肩负起“养家糊口”和“孩子教育”的双重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学校也须转变以往对父亲的角色认知与角色行为期待,以肯定和赞扬的舆论导向鼓励更多的父亲参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近期一项实证研究表明,通过家校合作在家庭及学校内创造出来的合作力量,可以减弱家庭经济条件、社区环境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这种合作力量比拥有的物质及文化资本更重要[9]。因此,父亲为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而放弃参与合作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参与合作活动不单是“消费”还是种“投资”,而且是一种更直接与高效的“投资”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业进步,还能使自己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这种活动的收益是难以用货币衡量的。
4.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扩大家长参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随着第五次信息传媒革命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深刻的影响。学校也可藉此契机,利用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即时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的优势[10],构建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于一身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渐强大,网上通话、网络视频、群发短信等将能引入到平台中[10],从而不断扩大家长参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弥补传统家校合作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基于网络的互动支持平台不仅为因故无法参与合作的家长提供网络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还可以为家校互动提供灵活高效、简单快捷的个性化互动平台,从而在增加家长参与数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家长参与质量,还有利于解决父亲角色缺失的难题。尽管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家校合作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传统家校合作模式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对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1],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将二者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统一。
解决不同类型的家长主体缺失问题的各种方式和措施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家长数量的增加有助于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家长参与质量,也有助于角色结构的平衡;家长参与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家长(包括父亲)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因此,学校应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学校对于家长的合作关系,也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再开放的学校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成熟或被其他问题困扰的家长,偶尔一两个不合作的家长也应被看作个别现象。即使建立了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考验、赞扬或批评,但此时的学校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庭将与学校共荣辱、同发展[1]。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黄河清,马恒毅.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3] 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罗斯・派克.父亲的角色[M].李维,译.辽宁:辽海出版社,2000.
[5]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1.
[6]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7] 赵琴.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伊凡.家庭教育中的中国式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