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1

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大城市中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心理疾病的防治和心理使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各类行为问题。原来被认为是思想品德的问题,现在被认为是心理障碍。可以说,正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诱发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广泛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然而,它不可能涵盖中小学整个心理服务的范围。如果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服务狭隘地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势必会导致以偏概全,妨碍学校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建立过程和我们的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索国内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先天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教育部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时,强调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心理教师等着学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医院中的心理门诊室,心理教师希望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说出来。利用交谈的方式,排解学生的心灵痛苦。而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许多内容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是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批评前几年的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就是没有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去开辟心理教育途径。”当我们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前提:

第一,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心理疾病及相关因素有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十分复杂的,目前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方法。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般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心理教师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

第二,学生的心理障碍必须足够普遍。心理健康的对应物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开设心理咨询室,试图借助心理咨询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应针对的是心理障碍,即心理不正常的个体。比如,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书,班主任找他谈话,通过谈话,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这位同学赔礼道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行为的偶然失误是是非观念不清的表现,并不属于心理障碍。只有自己有这样的书仍然拿人家的书的人,才是一个心理障碍者。再比如,学校中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但大多数打架行为并不是由于心理障碍,而是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遇到了利益冲突不知解决的办法,这是一个情绪控制和决策不当造成的,其中虽包括心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的人格障碍所导致的。而近年的心理智询工作所依据的是一些估计:如有的估计中小学生当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0%到16%,有的高达20%。其实这些估计一般缺少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还必须假定,心理疾病是能加以解决的。可事实上,像强迫症、偷窃狂等心理障碍,即便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能通过药物加以控制。反观学校中的心理教师,面对真正的心理障碍,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术,恐怕难以胜任。尽管如此,学校中的心理教师仍然被期望成为心理医生、在这种期待中,他们也常出现“角色混乱”,他们对掌握解决心理障碍的技术,了解心理障碍的病因,往往具有超过一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常抱以这样的信念:解除学生的心理疾病,让学生发生奇迹般的改变.

上述三个先天不足,已经妨碍了学校中的心理服务的开展,如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多年,但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什么“患者”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实,这种结果是上述三个错误假定必须导致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教师摇身一变,从一个品德课的施教人成为一个心理医生。

二、从医学的模式到教育的模式

当我们的学核心理咨询陷入困境时,我们其实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时的同样错误。

现代学校心理学产生于美国,1896年,美国的特殊教育专家魏特默在费城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还创办了第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即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和矫正智力落后、心理上有障碍的特殊儿童。他利用种种干预手段解决儿童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心理服务长期以来被理解为学校中临床心理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一临床的模式不适合学校教育,它以牺牲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服务为代价。到了60年代,一学校心理学在美国正式建立时,人们已经摒弃了医学模式,接受教育的模式.如1954年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所作的规定为:“由有教育经验训练的心理学家,应用心理测评、学习理论、人际关系的专业知识,辅助学校工作人员,去促进所有儿童的成长,丰富他们的经验,并识别与帮助特殊儿童”。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提到心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提到心理健康,而是首先以所有儿童为服务对象,然后才是特殊儿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据估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上的时间不到总工作时间的5%。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四种运动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心理测验运动,心理测验产生之后,许多测验被应用于学校,加智力测验、主题统觉投射测验等;第二是特殊教育运动,针对学习落后的儿童,学校要进行特殊教育,而这种特殊教育在诊断和干预上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帮助。第三是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运动;第四是学习理论的发展,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过程和改变行为的过程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心理学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自己。这四种运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心理测验为诊断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工具,而特殊教育则提供了相应的干预手段和方法,此外,学习理论不断提出有效的行为改变技术,促进人们对有心理障碍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由此可见,学技心理学服务是一种全方位、整体化,以评估和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而心理健康和治疗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这种服务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发挥内部潜能.走向成熟与成功。近一两年来,我们看到了某种转变,一些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角色扮演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在目前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宜以心理咨询和心理障碍矫正为主要任务。学校心理服务可以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两个基本任务,以辅导和咨询为辅助措施。我们在此提出一个学核心理服务的模式。

首先,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强调心理档案的建立。学校心理学应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展开服务,通过一些团体方式的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就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发展和行为问题及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评。这种测评一方面可发现个别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分析其规律和原因,为特殊教育提供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为思想工作提供依据,以测评为重心,就必须考虑目前学校心理教师的水平与素质,他们大都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转过来的,没有受到心理学的正规训练、对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缺少掌握,而从测评开始,无疑有助于他们了解心理学不同于德育教育之处,强化心理学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另一个学校心理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心理素质课的建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普及心理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课的讲解,使学生们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有一种明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在课程中应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主动思考。

这两个基本任务的实施,也是培养学校心理教师的重要手段。心理教师通过掌握心理测试,对心理学测量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学的技术。而通过上心理素质课,教师还会进一步地发现学生的反应,加深对心理学应用的理出和领悟,对于提高自身水平很有帮助。

最后,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心理咨询工作,而是把它放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我们认为,只有在上述两个任务实施之后,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在测试之后,学生和家长激发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愿望,想了解心理问题,主动到咨询室请教。在上心理课之后,学生们的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他们会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具有新的信心,所以,也会来到咨询室主动咨询。而只有到这时,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时机才真正成熟了。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通过测试,教师可以发现本校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用所得资料撰写论文和报告,如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后,教师可以对本学校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分布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就业动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朋辈互助;模式;积极特性

在大学生公寓中开展朋辈互助工作,组建按年级、班级、寝室分级依次数量递增的塔式朋辈互助工作队伍,全员履盖,充分发挥同龄人容易紧密联系、易于接受、可随时开展工作等优势,及时地帮助学校解决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入大学生公寓指导开展朋辈互助工作,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朋辈互助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们的需求。

一、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在大学生公寓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倡导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解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中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让每个同学都能顺利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大学生活。从主观体验上看,这种朋辈互助模式,倡导的是大学生们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增强幸福感、满意感和快乐感,建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从个人成长而言,这种朋辈互助模式,发展了同学们工作的能力、爱的能力、看待世界的方法能力,塑造好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和智慧灵性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这种朋辈互助模式,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利他的行为美德,对待别人宽容的态度,让主客体双方都感到幸福、快乐和乐观。

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工作队伍通过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获得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获得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团体水平上,涉及到了责任、利他、美爱、文明、容忍力及职业道德。这种模式并不仅是消极地预防问题与疾病,更强调发挥每个同学的优点与价值,包括学习、生活、成长与娱乐,探索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探索在大学生公寓中健康发展的途径。显然,这种朋辈互助模式研究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力图促进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科学设置积极心理学的目标

在大学生公寓中,积极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侧重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固定的结果和最后的结局。积极与大学生公寓这个环境密切相关,选择了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对于助人的同学来说,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对于受助的同学来说,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勇气。两者相比,都不消极,都富有出色的综合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这种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促使同学们热受自己、热爱他人、热爱学校、热爱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大学生公寓中,通过朋辈互助模式促使同学们积极,并不总是要求同学们积极有为地把每个事情办好,同时也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却是最佳的积极,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

三、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巧妙采取积极心理学的行动

(一)培养积极人格特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建朋辈互助工作队伍,将大学生公寓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并且针对不同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年龄、地区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根据他们表现出各种各样各样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以正确引导、合理矫正,使学生的心理走上良性发展的道理,从而达到培养完整、健康、和谐的人的目的,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培养和造就健康的人格的行动会渗透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学生的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这些人格特质包括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自尊、自我组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等。

(二)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学习实践活动包括榜样学习示范、榜样寝室交流、榜样楼层联动和结对帮扶、结组共赢、结团发展活动;朋辈生活互助实践活动以“小人际圈”形成”大人际圈”,让大学生人际交往圈实现多元化、正规化和特色化;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沙龙式、活动评析式、个案会商式和现场检讨式等交流活动,以分享式的形成促进朋辈互助队员之间能相互支持、相互评析、相互认知。这样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情绪体验,看起来相对离散,却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行为和能力,并对自己长久地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这种模式能增强主观幸福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

(三)实现目标对象融合

在大学生公寓中,通过开展朋辈互助实践活动,解决了大学生公寓各楼层之间、各专业之间、各寝室之间两极分化和脱节的现象,建立起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高低年级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相传承的积极性,有效解决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和老师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问题的弊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自助互助、最终趋向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构建起积极的组织工作系统,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学生在个人和集体的互动中表现出最充分的积极。

四、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顺利达到积极心理学的效果

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设定功能期待、进行功能取向、采取功能行为、获得功能结果的积极心理辅导方式,努力改变传统的消极心理辅导方式,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来让学生走向快乐。这种快乐让助人者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走进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散发春天的活力。这种快乐让受助者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一)走向快乐的第一法宝是包容接纳

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模式追求个人的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驻寝室,聘请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指导老师,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朋辈互助工作队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容接纳与快乐紧密相连。

(二)走向快乐的第二法宝是积极行动

快乐乞求不到。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工作队伍通过助人奉献得到快乐,学习、生活和心理有困惑者获得帮助解决问题获得快乐。总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就会快乐。只会思考和感受是不会快乐的,关键是要重视做快乐的事情,好的感觉不仅存在于头脑中,更要表现在行动上。

(三)走向快乐的第三法宝是感激生活

受助、自助和助人的转变过程反映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感激之情。感激生活,会收获幸福,获得快乐。感激的心情与生活满足有很大的关系。把自己感激的体验说出来、写出来和表现出来能够扩大一个的快乐。这种快乐表现在感激自己健康地活着,感激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激过去他人赠予自己的一切。

总之,大学生公寓的朋辈互助模式富有积极心理特征,真正地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应在大学生公寓中大力发展和完善这种朋辈互助模式,让大学生在受助、自助和助人的过程中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25-28.

[2] 徐畅.大学生公寓朋辈心理帮助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27-129.

[3] 祁承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功效与释放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78-80.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3

“当你在森林中迷路的时候,有人会来给你指路。你会选择:A.慈祥的老奶奶(前进到第4题);B.美丽的仙女(前进到第2题)……”

你也许会问,这是什么?是一个童话故事,还是一次语文考试?

都不是,这是流传在各大网站上的心理测试题目。类似的测试我们在互联网上见过很多,比如爱情方向自测等。测试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职业测试、社交测试、人格测试等。

心理测试 什么人迷

有一位男士,他最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尝试心理在网上作各种心理测试,有的结果还挺准。偶尔的“命中”使得他找来更多题目进行测试,并且将测试结果奉为“指南”,在日常生活中亦步亦趋地遵照执行。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作测试,否则这一天就会无所适从。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却欲罢不能。

有位哲人曾说过:了解自己是人类永远的命题。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我探索,希望借助心理学的工具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准确、更到位地塑造自我、调节自我。于是,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评也就应运而生了。有的人虽然是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心理进行测试,但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沉迷于网上心理测评的人往往对认识自己抱有很大的兴趣,却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探索途径。同时,青少年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有限,因此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也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能力,就更容易对此上瘾。如果做了不合适的测试题目,或得不到专业心理医师对测试结果的科学分析,很容易对“心理测试”入迷进而产生依赖心理。另外,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也更容易相信测试结果。

心理测试到底有多真

有一个面临职业选择的女孩在某网站做了一个“职业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最适合的职业是“厨师”,可是女孩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幼儿教师”。这个测试结果让女孩困惑了很久,她说:“如果不是后来咨询了专业心理医生,我差点就改行了!”在国外,某些网站甚至不负责任地进行自杀倾向测试和精神分裂倾向测试,发生误导受试者自杀、产生心理障碍的恶性事件。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评价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当心理测试的结果有部分与之吻合,人们就会信以为真。通常,一个专业的心理学量表其准确率超过30%就可以固定使用了。所以,心理测试只是一个探测你内心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否有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测试题目科学与否;是否根据受试者的需求设计个体化测试方案;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受试者的状态;测试的环境等等。心理测试、即使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其结果准确率为60%左右,达不到100%。

现在网上流传的心理测试大多是欧美、日本等地的"舶来品”,不适合国内人群的心理现状。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频率最高的人格与临床心理学测验之一。然而,在没有根据中国人心理特征进行校正的情况下,MMPI测出的中国人有60%~70%患有抑郁症!还有的网上心理测评是把科研用的心理学量表断章取义摘出几道题拼凑而成的。网上心理测评往往存在测试结果千人一面,解释片面、肤浅或夸大等“恶疾”。通常,测试的结论只有寥寥数语,而根本没有科学的分析,适时的建议,也缺乏进一步的帮助。

正规的心理测试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正规的心理测试操作必须是由专业人士来执行,并对结果给以建设性的说明和解释。这种专业人员,发达国家要求必须是心理学博士,经过专业考核获得专业认证资格,还要经过反复培训。

心理测试谁说了算

那么对于形形的网上心理测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首先,心理测试作为一种工具,就像我们都能买到的电子血压计一样,必须正确使用,并且与专业人士的诊断、治疗方案结合起来,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买合格产品,才能准确测量。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会有科学可信的数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测量,能够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但是,如果健康人频繁测量,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有了数据,还需要医生来诊断、设计治疗方案,才能够有效地治疗。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4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心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由于我科接收的都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如抑郁症患者,这就更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更多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了解病人的心态和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技巧,积极影响病人的心态,更快的促进其康复。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抑郁症(Depression)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时间和护理人员相处且密切接住,因此护理人员能否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患者的需要,就在于护理人员能否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转变观念,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而对抑郁症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对住院期间的抑郁症病人实施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做了浅表的分析。除了药物治疗外,科学及有效的护理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是很有必要的。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抑郁症病人共8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领在20至50岁,经过临床表现特征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后确诊为抑郁症。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对这一年我科入院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了解,确定了病员的心理和心理表现症状。

2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

2.1言语: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2.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2.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上述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

2.5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家属亲友的言语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一个恶性刺激。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行露于色,而宜于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

2.6加强护理宣教。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

2.7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

2.8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可以加速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即可消除因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又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也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3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在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主要是指心理治疗中的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和环境调整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3.1支持性的心理护理贯穿于病人住院治疗的始终,重点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了解病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病人。主管护士每天必须至少10分钟时间接触病员,了解病患者估,以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变化,从而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天的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鼓励患者说出病情和痛苦,给与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对每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予预防性措施,让患者每天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

3.2接受现实,合理归因。针对早期的抑郁症患者多不愿接受患病的现实,部分病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痛苦和躯体不适,工作能力下降是由疾病所至,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患了病,所有的不适均由病所引起,通过每周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等,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以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3.3鼓励行为,带动情绪。结合每个病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制定生活作息时间,限制病人卧床和独居,尽量让患者自己照顾自己,鼓励病人适当的参加集体活动,如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治疗,运动训练等,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

3.4重建认识,自我修正。通过与患者深刻的探讨,了解患者不合理的信念推理,化解死板的认知方式,给予正确的指导,反复的演示,并要求患者在今后的生活中经常的自我评价,以积极主动建设性的认知取消消极被动破坏性的认知。

3.5康复指导,功能恢复。患者出院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向患者讲明巩固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事项,复诊的时间,家人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利于疗效巩固和心理社会的恢复。

3.7加强巡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的缺乏以及乐趣的丧失。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自杀方式很隐蔽,而且特别不容易被发现。对严重抑郁的患者一定要严加防护,避免意外的发生。尤其在夜间值班的护士,更要多巡视病房,发现佯装入睡的病人,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一些异常举动及情绪的异常变化。如果病人不愿交流,可以向其他病友了解他近日的一些表现,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

3.8药物指导。抗抑郁药的应用,尤其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出现,给抑郁症病人带来了希望。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有的抑郁症病人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还会在服药时藏药漏服,等攒够一定数量的药后再实施其自杀计划,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护士在为病人发药时,一定要看着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去,另外,病人出院后,也要嘱其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

4心理护理的注意事项

4.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4.2与病人正式交谈前要了解病情,计划交谈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使谈话内容具有针对并使病人乐意接受。

4.3要求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如应用上述倾听、保证、支持心理治疗三原则,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谈话的内容应表示出兴趣,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处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护士能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随意中断患者的谈话,交谈中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放松的姿势,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稳健、有序地交谈。谈话的声调宜温和、富有感染力,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逐步与病人建立持续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4.4接触交谈要尊重病人人格。应让病人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病人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4.5注意避免因言语暗示、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而造成医源性心理问题,不可议论病人的缺陷、不良预后和家事,对病人的谈话内容应保密。

4.6对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病人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病人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病人治疗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4.7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因对思想、情感交流有重要作用。

5讨论

心理护理以临床护理实践为研究依据,促进了医患关系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可培养患者积极的心理对应能力,调整其负性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心理护理通过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过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让患者消除服药的恐惧感,了解坚持定期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复诊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的提高直接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而复诊依从性的提高,为患者更加科学合理的院外维持治疗,提供了指导。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临床和社会康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大力推广。

6结论

综上所述,从临床角度可看出,科学的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康复。因此应加强宣教,将心理护理工作更多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判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23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5

一、小学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

(一)功利性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咨询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这是体制问题,一时间难以解决。功利性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针对的群体是一小部分精英,大多数普通学生或是差生则被忽视,这些学生要么依靠家庭教育的依托完成学业,要么依靠自身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改变认识完成学业,而对于如何做到更好的问题,很多学生表现出茫然和无知。经验性问题不可回避的要引用心理咨询来解决。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自己的问题,正确看待贯穿于整个未成年阶段的各种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师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迹。

(二)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现有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多为半路出家。也就是教育专业是一个条件,本科是一个条件,然后就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通过全国等级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一培养模式对心理咨询师队伍的扩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质量很难被认同。因此,学习结束能够真正承担心理咨询任务的专业人员还是非常匮乏。

(三)小学教育心理咨询资金投入过低

现在各个小学依照教育部规定已经配备有心理咨询辅导员,但心理咨询辅导员配备的数量和实际学生数非常悬殊,几个教师要完成大量的心理咨询工作显然难以胜任,而每所小学在心理咨询投入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少量的资金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然是杯水车薪。

(四)心理咨询辅导等同于科学学习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从个人来讲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幸福的生活,这是人本体现。但是,目前小学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很难对不直接产生学习效益的心理咨询有足够重视,而真正发达国家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等同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最近的新闻10岁的女学生摔打1岁的孩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心理问题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小学生也需要健康的心理,逐步在社会成为一种共识。

(五)心理咨询相当于教育的支柱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高度,我们可以说是教育的支柱。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步,在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小学心理咨询是教育的根本支柱。

(六)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心理咨询是和学生一起发现个人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见,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一名学生梳理了自身的各种问题,找到了自己困惑的原因,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努力完成了对于自己的重新定位,通过不断努力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种动机明确,自信心充足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本身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实证分析

(一)调查依据

针对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状况以及学生满意度,我们设计相关联性问题请学生填写表格回答。问卷设计,依据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原则制定。力求通过问卷系统调查小学心理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度。问卷针对4到6年级(年龄9-12岁)小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发放100份,男女生各占50份,统一发放统一回收,调查结束收回有效问卷98份。

(二)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参考附录《调查问卷》):

针对问题2:你知道心理咨询吗?有高达92%的学生回答知道。这说明小学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是一个好的开端。

针对问题3:你去心理咨询的频率如何?我们发现有95%的学生基本不去做心理咨询。这说明我们小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到位。因为,学生知道心理咨询不等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只有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才是心理咨询的真正目的。

问题4你对心理咨询水平有何看法?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平均的统计结果反映出,小学心理咨询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问题5您一般心理咨询的时段是?这一问题显示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要是随时而迫切的。他们选择时段往往注重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小学规定时间。

问题6您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可多选)?学生倾向于学业的咨询占到大多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结果就断然说学生基本不存在其他问题。基于心理学复杂的系统,针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我们只能说:学生对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意识还比较低,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各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问题7你认为心理咨询的内容有(可多选)?这一问题验证了问题6的结论,进一步说明在学生当中对于其他问题的心理咨询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8你每月利用心理咨询梳理自己问题的时间有多少?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咨询需求。

问题9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你不满意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发现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水平普遍存在一种不能解决自身问题的看法。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统计显示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在针对心理咨询问题的认识方面,小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只是知道心理咨询的名词,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小学心理咨询资源。而针对心理咨询的水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这需要一个漫长积累过程。针对小学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师是有需求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心理咨询在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等于或大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小学真正人本文化的文化内涵。

三、小学教育中心理咨询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辅导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问题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方法。有这样一个教师咨询事例:一名学生由于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这名学生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当老师了解了情况以后,在地上画出了两条相隔很远的线,要求学生从这一条线立定跳远到下一条线。很显然,即使是体育系的学生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无法完成。但是老师这个时候为了强调,刻意的疾言厉色的要求学生必须要跳过去,学生无奈的看看两条线,又看看老师,继续说自己无法完成。老师这个时候问学生:“你的问题和这两条线有什么区别?”学生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对于自身难以完成的目标设定太高了,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位老师是一位智慧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这位优秀的心理咨询教师是在小学给予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前提下,完成了类似这样的很多工作,因此,小学对于心理咨询的重视,才有老师发挥能力的空间。

(二)注重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师培养

小学教育中需要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是那些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是临时学习的老师。这是因为,学生问题很有可能关系到一个人整个的人生,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理念

学心理学的正规途径范文6

【关键词】单簧管;教学;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强调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同时,更多的孩子选择了学习单簧管来培养自己的艺术素质。单簧管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心理问题

(一)畏难与自卑心理

畏难与自卑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如何看待练习单簧管中的技术障碍,有时往往比用来解决它的练习本身更加重要。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儿童,处处感到比别人差,悲观失望,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对单簧管学习的畏惧感,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学管的自信心不足,因为怀疑自己不能做到,所以采取消极逃避的方法来弥补自信心的不足。由于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对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充满畏难情绪,对自己能否解决难点持有自卑与畏难情绪,是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最大心理障碍。儿童年龄偏小,心理承受力弱,如在单簧管教学中必须掌握诸如五线谱、节拍、节奏等乐理知识才能很好地演奏乐谱,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需要儿童心智不断成熟才能做到的。因此,儿童单簧管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不能一味强调技能和技巧。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多数学习乐器的儿童缺少愉快的学习过程,而是在众多外界压力之下进行的。由于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这种负重心理的日积月累导致最终的结果―学无所成。为什么听起来美妙绝伦的音乐会痛苦不堪?我认为,除了教学体制上的个中原因,社会、家庭的原因,儿童自身心理因素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儿童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与单簧管教学的系统性、严谨性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使儿童学管中有负重感。单簧管学习中虽然能够通过美妙的乐声给儿童带来愉悦和憧憬,是其他文化课所不能比拟的。但单簧管必竟是一种严谨性和传统性相结合的一门学问,对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负荷很大。这就无形中给正在上学的儿童带来了负担,表现在时间的安排上很紧张等等,使孩子有负重感、畏难情绪。

(二)依赖心理

依赖性是人格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遇事总想依赖他人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单簧管教学通常是“一对一”教学形式,结果学习很波动,进步不大。机械被动的教学,影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许多年幼的学生对家长也有很强的依赖性,无论是教师的基本要求还是识谱,甚至练习时还需要家长的督促。有的孩子不愿意自己看谱,总是希望有人直接告诉他该演奏什么,最好是演奏一句他就学着练习一句,特别是在家练习时,家长不在他就不练习了,上课就靠父母帮他听,所有的要求下课就全忘了。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信任教师是正常的,但是一切学习行为依赖教师,对教师惟命是从,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教学模式,影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解决儿童在学习单簧管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呢?单簧管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因此学习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无疑是儿童单簧管教学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了解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内容与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依据。

二、成人心理问题

当前的成人单簧管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职业性教育;二是非职业性教育,通常称之为社会教育。职业性教育主要是指高等师范院校的单簧管专业教育及在职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然而非职业教育是选择学习单簧管的成年人大多以休闲娱乐为取向,他们不大可能通过漫长而艰辛的专业学习去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弹奏技巧。

成年人与儿童相比心理成熟,情绪稳定,而且学习态度主动热情,学习目的明确,能够从学琴中寻求乐趣,这是成年人学习单簧管的关键所在。成年人学单簧管的优势还在于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比较完备。儿童学习单簧管重在兴趣的培养,大部分的儿童学习是比较被动的,而成年人则不同,他们内心对学习单簧管都具有高度的热情,渴望能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在传统的儿童单簧管入门教育中通常是老师一曲曲的教,学生一曲曲的学,通过单簧管的学习逐渐开启音乐之门。然而成年人在过往的生活中都己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经验,有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这些音乐通常还烙有他们对过往生活经历的深刻记忆,而且对这些音乐的喜爱通常也是他们选择学习单簧管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成人的单簧管教育,不应再遵循儿童单簧管教育的策略,只考虑给成人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资源,而是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心理动机考虑成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对于成年人的教学也应该为指导性的,让成人自己确定自己学习的速度,承认学习的不同方式,包括正规的、不正规的各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性初衷。对于学习单簧管的成年人来说,如果他能从单簧管音乐中体会到美好,那么从此,他就为自己的心灵开启了另外一世界,这个世界是他之前所不曾感受到的。

单簧管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只有当音乐的审美功能得以实现的时候,才可以美化个体,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大众群体的文化品味和修养内涵,才能具有广泛的实践效用和社会意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不断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单簧管教学中会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