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教育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下教育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下教育模式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1

关键词 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资源库;检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44-03

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MOOC教学、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在近些年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进行了实践,不断推动着教学变革进程[1][2][3]。2015年7月,由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申报的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得立项,以此为基础,笔者借助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平台(ICVE)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向以其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为例,引入翻转课堂理念的线上线下(OTO)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一、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

《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实施完成,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师讲授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实施操作演示,学生听讲和观看演示;学生制定计划并进行检测实施,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完成检测报告并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点评。

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学做”合一,教师也能及时针对学生“学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反馈和点评,此时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在该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观看,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化差异及接受程度不同,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无法兼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之后学生才进行计划制定和检测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时间受到挤压,导致学生并未成为有效的学习主体,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将知识内化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打折扣。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讲授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广受研究和倡导,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则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进行颠倒,知识传授也即教师的教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由学习者在课前完成,课中时间主要进行(教师促进和帮助学生)知识内化也即学生的学,实现教师主导而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4]。《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引入翻转课堂理念探索了OTO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借助于ICVEM行了教学实践。

(一)打造“三精四用”平台,奠定混合教学基础

为了推进和开展基于翻转理念的OTO混合式教学,需要借助平台、需要丰富的素材资源、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根据前述,平台采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在ICVE上对本课程的建设首先遵循精细分析原则,充分考虑和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以做到满足用户所需;其次遵循精良素材原则,在资源库素材中心本课程各节点下创建了类型多样粒度大小适中的、碎片化的精品资源600余条,并凸显虚拟仿真、动画、视频类资源及AR等技术的应用,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最后遵循精心设计原则,结合近十年本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在平台上调用各类精良素材,重构排列创建微课,具体见图1,在微课组成的视频中或者其中某个教学活动完成后,可以穿插设置微练习或微测验,一般为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再以一定数量的微课作为基础建设在线《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做到能学辅教,奠定实施翻转、线上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使用上应立足于够用、能用、易用、适用的四用原则,即课程对应各节点的素材资源首先要满足用户所需,应够用,够用基础上必须存有一定冗余,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学习需求。其次,对用户要能用、易用,即每一节点的资源、微课要确保用户根据自身喜好通过不同的方式访问平台时均能使用,对特定资源或微课的检索应简易可行,能实现快速定位。最后要适用,主要体现为展现在各类用户前的资源内容正确无误、符合标准,符合学习者的要求。

(二)实施OTO混合式教学,“三动三效”促转变

《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基于翻转理念的OTO混合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见图2。

第一阶段:课前线上知识传授。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在实践中采取提前一周的原则,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学习群、短信发送三种方式进行,逐次提醒学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采取计算机或手机APP客户端访问的方式通过ICVE在课前以线上学习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对于授课教师,解决了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面对较多学生填鸭式教学、学生个体和层次不一效果差异大的弊端,教师通过平台加以督促,主要采取设置完成任务学习时间节点,通过平台的后台数据记录来确定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学习,对于滞后学习的学生及时予以警告和记录,确保将课前的知识传授落实到位,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在平台上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时间、地点和方式学习,只需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即可,完成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所需选取课程节点中的冗余资源进一步学习,实现个体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本课程在初始采取该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存有较多的不适应,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通过平台去帮助带动学生顺利地以线上学习方式完成课前的知识学习。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施也能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习自觉性、自主性,能在课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

第二A段:课中线下学习。注重于知识内化,也即知识的应用,基于知识传授在课前的线上学习中已经完成,课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以检测实施为主,学生成为课中的主角,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此时教师只需做好巡回和课堂把控,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仍然主导教学,但主体变成了学生。同时在课中的小段分块空档时间可通过精心设计辅之以提问互动、难点答疑等活动,来着实解决学生在知识传授中存在的疑问及在知识内化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但要更多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自行利用平台查阅相应的素材、微课来解决,推动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由此既解放了教师,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解决了原有模式下交由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间不足而导致难以确保完整实施检测的矛盾。

第三阶段:课后知识巩固。仍然借助于平台和学习群,充分挖掘和使用平台的互动功能,以线上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既实现对学生的统一化、普遍化帮助,也能实现对个体化的精准帮助。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对于少数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经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阶段仍未能完全掌握,督促、鼓励和帮助他们反复多次观看对应的微课或是节点中适宜于他们学习的相关资源;二是对于部分学生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当学生认为提供的微课内容不适合或是所学内容较简单需要加深难度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素材进行学习;三是帮助学生完成检测报告的撰写或其他课后活动。

通过这一模式下三个阶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逐渐实现由教师利用ICVE带动学生学习,取得成效的初级阶段,过渡至学生养成习惯适应这一模式学习,推动其有效学习,到最后实现学生能在ICVE上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促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教学实践成效

在本课程按照新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采取对比研究法,在同期平行教学的另一个班级中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最终采取相同标准的期末考核,两个班级差异巨大。新模式下教学实施的班级其成绩显著高于原有模式下实施教学的班级,班级中80分及以上的优良率为77.1%、平均分为83.9,而对比的班级优良率和平均分仅分别为33.3%和73.1。即使考虑到不同班级学风差异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考核结果上的巨大差异仍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在新模式下完成课程教学实践,对实施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教学成效的4个问题,其统计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采取这一模式教学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度高,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也进一步印证了两种不同模式下教学班级之间巨大差异的必然性。

参 考 文 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8-84.

[3]熊淑娟.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6(6):61-66.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5-68.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Cours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Hong Jie, Yin Guibo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ICVE’ platform and by introduc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idea, taking the ‘Ecological and Safety Testing of Textile’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cours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was constructed. The course lay the foundation through ‘fine analysis, excellent material, well-designed’, ‘enough, able, easy and fit to use’ in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the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are online learning before class, offline learning in class, the knowledge consolidating after class.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examine comparis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was obvious for using this teaching mode.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2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罗云

内容摘要: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著名学者李克东教授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更体现现代特征,要求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为教育服务。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最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而且能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重刺激、信息多维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己开始进入多媒体科学应用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必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能充分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使得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多媒体技术的是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生需要认真领会,在大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世界,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有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是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1、多重刺激、提高效率

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往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经过分析、加工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的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得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并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对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系统正是提供了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音乐可以用听觉;友好的交互方式则是更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以《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组成”一节为例,从宏观的角度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同时,可以通过配套光盘中的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文字,视频、声音等媒体让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增进记忆和理解。

2、信息多维化满足思维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立体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3

关键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放式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汪健(1969-),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师;吴松江(1950-),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福建福州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46-02

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的英语语音教室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必然导致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分析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特点,得出: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学信息的呈现应采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类型,对教学信息的再现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结合福州大学进行英语网络教学的实践,给出了福州大学信息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不仅使传统的课堂变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教室,而且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教师角色逐渐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随机性、灵活性、信息多维性和具体化的方式,把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中方便的超级链接,使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宽来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难点以及课程新进展的讲解,以提升教学的信息量和质量。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工整,字体可以任意选择和编排,图形、图像直观、清晰,整体效果比黑板书写整洁,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弥补了黑板书写不够工整,图形不精确的缺点。

2.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场所(课堂)、规定的时间,用特定的手段和教学方法,依据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的有序的双边活动。教学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过去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每一节课教师的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使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事先已编在课件中,免去了教师板书和学生埋头笔记的大量无谓劳动。通过文本和声音传递给学生,既生动形象,又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时间,可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还可用来让学生亲自操练和实践,以加深记忆。

二、互联网技术与开放式英语教学

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图、文、声、形并茂的网络环境,充分展现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特点,它强烈地冲击着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为教材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了开放教学的产生和形成。利用互联网进行开放式英语教学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英语CAI课件、文件、图片、听力和情景视频为主要网上教学资源,通过教学网页、BBS、E-mail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互动反馈、具有丰富教学资源、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进行开放式英语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准备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材料,如制作多媒体学习课件,用动画、电影营造逼真的英语学习场景;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英语学习材料,如BBC听力录音、情景对话材料等。其次,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网络技术,建立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站点,通过该站点所准备的开放式学习材料,并补充到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开放式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1.利用网络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接受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同时面对数十个学生、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互联网的建立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而利用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就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访问手段,让他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知。同时,教师也可将文字和语言素材融入自制的英语教学网页上,供学生自由选取,做到因材施教。这便于学习者学习、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得到教师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在网上,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手段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自主选择性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2.利用网络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网络,学生与教师、外语世界的距离变得非常近。学生可以使用教师教学站点通过BBS或E-mail与教师交流,做到与教师的交互。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收听原版的新闻广播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福州大学信息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福州大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开发了英语在线网站辅助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该网站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视频、PPT)上传到英语在线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在线系统进行个性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一方面课堂讲解与提问式、启发式、研讨式相结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则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1)推行“面授+自主学习+网络答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行大班多媒体读写译课程讲授,小班组织口语应用能力操练与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模式。授课模式为:面授4学时/周,自主学习2小时/周。同时配以网络答疑平台。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进行形成性评估,同时要通过期末课程考试和综合英语能力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估。

(2)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概括大意、复述课文、小组讲座、辩论、上台讲课、角色扮演、师生互动等。课外开展各种活动,如英语角、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口语竞赛、写作竞赛等。

传统的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相结合进行动态教学,打破以往只凭教师讲解的单一形式。实行网上辅导、答疑、网络评卷及学习方法咨询。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加强多媒体教学条件保障,加强了语言实验室建设。新校区从简易语言实验室到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现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共有16间语言实验室用于公共英语教学,其中6间(约388座)为多媒体数字语言实验室,蓝鸽LDB2003豪华型。所有多媒体实验室环境良好,设备较先进。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广播、录音、录像等,运用挂图、幻灯、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学。

(2)建设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教改投入。

1)对于英语听说、阅读、语法等需要大量重复操作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网络并结合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计算机来部分完成教师的重复工作;建立完善了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平台,从2004级开始进行试点教学,推行网络自主学习,并在2007级学生中全面展开教改,为学生提供一定时数的免费上机时间供其自学相应内容,并定时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监控和面授(答疑操练),将教改和新教学模式全面铺开。

2)由于校园网络和公共网络无法互通,我们专门开办了一个基于公共网络的大学外语门户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网络答疑和交流的平台。丰富并定期充实、更新网络资源。

3)利用现代技术将听力课程用无线电形式每天在校园内在不同时间段向学生播放,弥补网络资源不足,使听力技能的训练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从2004级开始我们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软件,构建一个基于校园局域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管理和维护,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解决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定期上网辅导答疑。给全校一、二年级学生每周提供2学时的免费上机自主学习时间,实行自主式多样化人机交互学习。学生可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在本班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成绩评定,根据给学生评定的成绩,布置课堂口语练习情景题,进行口语复习和操练。这一教改试点项目目前在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面授+自主上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和课堂配套操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口语水平。

3.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实施与教学改革,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成果显著。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2004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我校与学位脱钩之后,校内的英语综合能力考试就成为学生拿到学位前考查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唯一平台。校内英语综合能力考试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校内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90%较高的水准。

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屡获佳绩。全国大学英语竞赛面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是考查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在该项赛事中保持100项以上的获奖数。在中央电视台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面对许多专业学生的竞争也是屡获佳绩。

四、讨论与结论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一个整体又处于一定的具体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英语教学,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这种和谐关系,否则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提倡多媒体教学,不能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恰当地结合起来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媒体、网络万能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网络教学所不能替代的。而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多向交互方式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实现的。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方式结合运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7):113-114.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4

(一)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信息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导致教育机构、教学模式的变化与突破。教育的开放性与教育资源的广泛性,最终会引起教育质量和效率地不断突破。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创新教学结构。教育专家认为,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负责人杨秀玲曾于2002年至2005年参加省十五重点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是该课题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模式创建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形成了成熟的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该课题已于2005年顺利结题,并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导式教学模式也在全县得以推广。杨秀玲于2008年到我校,通过自身引领,积极倡导学导式教学方法,已带动过半数语文教师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四)我校升格为实验小学后,上级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现代教育装备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更新。现在我校已实现光纤进校、开通了校园网,基本实现教师办公现代化,年内准备完成班班通,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进教室的硬件条件已基本到位。

基于以上背景,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结合我校实际,结合省十二五课题研究,我校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有效整合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更深层次整合,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发展和创新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在多功能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通过实践研讨,找出规律性,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学导式教学模式。

2.探究在班班通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通过实践研讨,找出规律性,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学导式教学模式。

3.探究在网络教室环境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研究如何将各种信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出规律性。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主要采取整体横向对照法和纵向对照法。我校每个年级有三个教学班,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对同一节课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师按学导式教学模式准备一节语文课,同一实验教师再利用三个班在三种不同环境下进行教学,通过各实验班学生在课堂表现、三动能力及考试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差异及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自身变化,体验学导式教学方法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规律。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理论准备阶段(2011.6-2011.9)

课题组成员进行学导式理论学习并在平时无多媒体情况下进行常态实施,调查分析,了解现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参研人员分析学生情况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

2.第二阶段:探索实施阶段(2011.9-2012.07)

(1)根据实施方案,在选定班级进行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实验,‘对比验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知识体系和信息素养、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2)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进一步总结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学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整合的方法。

3.第三阶段:深化实施阶段(2012.9-2013.7)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

(3)实验教师总结反思,形成论文集。

4.第四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9-2013.12)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5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MOOC 现实审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MOOC”的现实关注

批判教育学是指一种有意的倾向,它试图建构一种特殊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和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知识(与个人、他人以及更大的世界间的特殊关系所激活的社会经验的建构有关的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生变化的。

“MOOC”即为“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的简称,“幕客”即是“大规模网络课程”。因为可以享有大量无偿或廉价的名校课程,作为全世界共享的教育资源“幕客”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MOOC”作为一种非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内涵,是一种“对话式”的新型学习模式。其具有的学校地理界限虚化、人员组织非教员化、学习规模全球化等等特点对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师资力量的调整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于一种冲击。对教师队伍的纯洁也起到一定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促进了知识间的流动、系统、整体而又多元的把握。与此同时,更重要的在于推动了学习自主性的高度提升。

2对“MOOC”的现实把握

首先,“MOOC”的出现,一方面肯定了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但是另一方面,新的技术的产生也为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构建了一定基础。“MOOC”使行政人员得以更为方便更好地采用相关的技术来控制教师及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在网络课程每个环节日益成熟的过程中,每一件事都似乎发挥行政人员相关的控制中而这个过程却去除了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每堂课程的选择及录制并不是如同普通课堂按照课标及教师自己结合教学经验整理而成的,而是经过反复繁杂的程序征得审核通过一定筛选、后期制作而成。其中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等参考因素,反而含有其他更多参与者的主观意识,在课程选择方面也不仅仅是根据内容进行考量评价而是掺合了更多的目的包括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内容。一堂课远远超脱于其自身所涵盖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而且暗含了很多人的主观参与和选择,而学生在学习时所接受的这种隐含的内容是无法选择和避免的。

其次,在这种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一定的平台与教师开展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将所学习的内容量化为具体分数或是A、B、C、D等来表示。而学生在自己系统中自然希望取得更高更好的分数,而这时的权利或是金钱便发挥了其自身卑劣的作用,因为监管体制的缺失及采用网络这种更为广泛而“自由”的平台,必然会导致权利的滥用,这便在该类学习中导致必然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最后,批判教育学家皮特・麦克劳伦提到“口述故事成为社会的道德基石”。学生之所以会更为在乎成绩单里的具体分数或等级在于课程的学习和师生、生生的交流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平台。而且更多的是关于学习内容的交流,关于日常生活、心理成长、自我感受等等内容交流匮乏。MOOC学习期间的“口述”交流严重的缺乏使学习者的观点停留在学习内容的结果上,自然更加看重最后评价结果,而不是自身通过学习获得到的无法量化的东西。虽然,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际接触的无法达成,然而忽略其影响一味的推崇、夸张其正面的作用自然是不对的。

3总结与思考

“MOOC”的出现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味的推崇或是一味的打击批判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方法。应该持更为客观、采用批判的观点正反看待,并对其发展作出科学的预设,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缺点弥补不足,发挥其最大效应的同时不摒弃传统教学的优势,取长而补短,使其更为符合教育的规律,成为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应用批判教育学的视角观察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的方法,可谓不胜枚举。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感。著名教师魏书生这样提过:“用平常心做好平淡的事过好平凡的生活”,活在当下的责任感里,活在平凡而不平淡的职业操守之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王雪松教授也曾说过:“一位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有很多职业可以选择,唯独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用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去面对每天平常的教育生活。将智慧融合在生活的理念中,面对学生面对自己有着冷静、客观、理性的分析思路,自然能将教育的深层问题看透彻、想明白。

批判教育学并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的负面挖掘、展示、斗争、对立等等,而是将问题至于现实和未来预设的角度,认真考虑存在的原因、问题、因素等等。是基于对教育的真正热爱并为教育更好发展,透析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Peter McLaren,Life in Schools――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M],London :Paradigm Publishers.

线下教育模式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计算机教学;结合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教学领域。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经跟不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有机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一、普通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计算机教育已经深入大大小小的各级课堂,但普通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分析如下:

(一)老师教育理念陈旧

现阶段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脚步。多年的教育经验养成了教师们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从他们的学生时代到走上讲台,他们所亲身体验的教育模式已经深深地映在他们的脑海里。当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时候,虽然课堂上已经有了计算机,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时代的教育理念并无二致。

(二)计算机的使用很低级

根据相关调研的情况可以发现,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到了计算机,但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其本质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现阶段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简单应用,是一种名不副实的所谓计算机教学模式。即使在课堂上应用了计算机,也仅仅是作为老师的另一个书本而已。整体而言,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并没有超越过去教学实践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窠臼。

(三)计算机教育模式还不被使用者接受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实际应用中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学双方都对这一教学模式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对这一模式的新鲜感褪去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是那么的神奇。许多教师感觉计算机课件使用并不是那么顺手,学生也会感觉老师的讲解好像在照本宣科。老师们将做课件视作苦差;学生们也不再做课堂笔记,而是等到下课直接拷贝老师的课件,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对教、学双方都起不到好的效果。

二、计算机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单纯的、简单的在教学课堂中加入计算机的因素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简单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还存在问题。因此,想要真正的让计算机成为教学的一大助力,必須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以下为本文作者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计算机教学与多媒体结合

在新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并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将这一技术与计算机教育模式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甚至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媒体手段来配合自己的讲解,可以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所要传达的知识。使得学生的课堂记忆影响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课堂内容。

(二)计算机教学与局域网技术结合

将计算机教学与局域网技术相结合,建立数字化的学习空间。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本课堂的局域网完成,学生可以主动的利用自己的网络客户端对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演示,以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师通过计算机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从而找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

(三)计算机教学与互联网结合

互联网的世界没有边界,将互联网及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互联网的加入可以让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教师可以足不出户的建立网络课堂,课后,相关的课堂视频和教学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以满足学员在课下自学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到与老师的实时互动,从而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进行单独的咨询。

三、计算机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实践手段,多种多样的课堂手段使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

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相对地位变化,从而带动了老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进一步思考新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上以教师为重点转化为教、学双方互动的新模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就现行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一些计算机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模式,为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希望通过讨论,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巨龙,陆慧娟,姚伏天,高波涌,徐文龙.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02). 

[2]程伟渊,吴昌平.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3]李莹,翁苏湘,吕亚娟.浅析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 

[4]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 

[5]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6]徐绪堪.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7]刘益康.关于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