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的方法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1

关键字:城市特色;城市设计;整体性;意向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 A

1 现代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与相对性。城市的特色是一种整体效应而非个体作用。通常城市的特色是通过连续的建筑形体、和谐一致的色彩风格和有较为清晰的边界体现的。城市特色也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照系”就会产生不同的特色感知和不同程度的特色认可。城市和地区环境不能直接可见,因而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考察。

“老”与“新”。城市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的整体形态也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所认知的城市必然是各个历史阶段积淀的结果,这些历史积淀包括传统的街区街道、历史建筑物、历史符号等。不论是千年古城还是新兴城市,都可以从过程的角度将城市特色抽象概括为:“老”特色与“新”特色。

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连续或有关的本性或特征,通常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资源、民族特色、城市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可以说地域环境是城市特色不同的决定因素。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城市也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史,因而会呈现出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视觉形象。在城市设计中考虑地域因素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思想。

2 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2.1城市设计是塑造现代城市特色的主要手段

城市人工环境通常能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现代城市的特色,因而设计好城市人工环境至关重要。体现现代城市特色的人工环境设计有着多重路径,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再到景观设计,但不难发现各种设计层面都会涉及城市设计这一手段,城市设计将被城市规划分离的城市要素又重新整合起来,其重视自下而上的研究和设计城市的特点是寻求特色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主要手段。

2.2城市设计的目标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契合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城市整体空间质量,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通常分为基本目标与理想目标,基本目标注重的是防止最坏的空间环境出现,而理想目标强调的是创造最好的空间环境。追求现代城市特色是属于城市设计的理想目标,但理想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基本目标实现为前提,要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将营造现代城市特色纳入城市设计及城市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去。

2.3城市设计的范畴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契合

城市设计一般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范畴。宏观城市设计是在挖掘自然、传统和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对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做出整体构思和安排;中观城市设计就是集中的展现城市风貌;微观城市设计是详细设计城市中的各个具体节点。这三类城市设计均涉及到了城市特色体系的各方面,从获得城市特色的路径来看,城市设计的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能直接体现城市特色属性,而微观层面则是通过间接性导则来实现对于工程与产品的控制。

2.4城市设计的要素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契合

城市设计的要素归纳为:平面结构、土地使用、交通与停车、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公共空间与环境设施等。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要素则主要包括总体平面、建筑群、公共空间、天际线、主题景区、交通干道、桥梁、环境设施等,包含了视域内所有体现城市特色的物质要素。虽然有的物质要素与城市特色关联不大,但对应起来,通过城市设计手段能实现城市特色的也包括总体平面、建筑群、公共空间、天际线、交通干道、桥梁、环境设施等物质要素。

3 体现现代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法

3.1整体特色的构建

构建整体特色一般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来组织城市设计要素。自然山水条件是特色构建中首先考虑到的要素,因此在城市总体设计层面可通过“联通山水”的方式塑造总体平面上的特色。在旧城与新城的联系问题上,除了在交通、功能上加强联系外,还应从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寻求旧城与新城在结构上的统一,并充分展现城市有机成长及结构合理的特色。新城、新区则一般是通过赋予自然图底以象征意义来形成特色。

3.2“老”特色的再生

城市历史是老特色的重要来源,在空间上表现为历史地段。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妥善保存城市中的历史地段,具体手段有:物质空间的保留与再塑造,精神领域的延续与再演绎。传统街区和生活形态的整体保护是城市特色延续最生动的方法。对待历史建筑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功能置换和再利用来恢复其生命力。再生城市老特色也应当提倡地域化建筑设计来加强与城市历史风貌、传统地域文化的联系,以实现城市老特色的再生。

3.3“新”特色的创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特色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当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审视城市特色。新特色的创造主要体现在新城或城市新区中的那些有秩序、识别性强的高层建筑群,而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的组合方式是实现高层建筑群秩序感和识别性的主要手段。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也能展现现代城市特色,新区的公共空间一般尺度较大,所以一般要求平面组织流畅,形成空间序列,并赋予体现地域特色或时代特色的设计理念。

3.4特色意象的塑造

凯文·林奇的认知意象分析法是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通过人的认知底图和环境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形式,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及可意向性。他认为意象是由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种基本要素构成,特色意象的塑造能直接反映现代城市特色。

路径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要素,也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在城市特色塑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路径应特征鲜明,如空间形式别具一格且有活动支持,沿街界面的整体风格、细部装饰能反映地域特征等;其次,要保证道路的连续性,利用林荫道、色彩及纹理加强道路在转角及交叉口的特征;最后,路径应有明确的方向性,并通过“转弯、升起、下降”等方法使道路具有动态,使人印象深刻。边界是城市意象中的线性要素,如海岸、山崖、道路边界、绿化带等。边界通常起到区分和限定城市空间的作用,人们可通过边缘来认知城市形态。在边界的设计上应赋予它一定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可及性和可达性,以加强其与城市在视觉和交通上的联系。区域是二维的,有明确的含义和界限。其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与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但区域与区域之间可以通过并列、互视、相关的线等而相互联系。节点可以是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要点,也可以是人们行程的集中焦点,如道路交叉口、广场等。人们可通过节点感知节点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不同,节点的尺度也不同,大尺度的节点可为人们带来丰富的公共生活,是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特色代表。小尺度的节点能提供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也可作为小范围内的人流集散地。节点的设计还应结合地域特色,提供活动支持,并与道路关系明确。地标能突出城市形象,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也能起方位导向的作用。特色地标应具备单一性和外在性,它可以是建筑物、标志、或自然山体,也可以是多个元素中的一个突出元素。地标的位置应具备使用的公共性和视觉上的开阔性,提倡在开放空间处打造城市地标。地标的形象应鼓励创新和多元手段,同时融入地方和民族特色,当然地标应与周边的环境协调,避免过分突出。

4 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日益提高,城市特色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城市特色丧失的现实,在相似的城市中生活人们很难找到归属感。现代城市特色需要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特色,也需要反映时代印迹的现代城市特色。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塑造现代城市特色只是一个层面,为了形成城市风貌的整体和谐和统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层面的研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余柏椿.非常城市设计——思想·系统·细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侯正华.“城市特色”的三个基本特征[J].华中建筑,2004(2)

[3]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王世福.城市特色的认识和路径思考[J]. 规划师,2009(12)

[5] 高强.城市设计导则对空间形态的控制研究[D].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2008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方法、技术要求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tag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and municip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roads as municipal engineer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 urban road design,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论、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也越来越现代化,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对城市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技术要求进行论述。

二、城市道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1、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布置要尽量保证汽车行车安全、迅速、畅通、舒适和线形美观还有就是要求工程造价经济。平面设计首先就是要保证行车平顺、安全和有较高的车速,然而,同时还要将地形考虑到内,土石方量要尽可能的小;要能够平顺的与周围广场、建筑进行衔接。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道路的排水效果以及行车的舒适感和道路的美观程度,在一些依山而建或者城市地形欠平坦,由于自然的地形原因,道路坡度一般很大,此时陪排水设计很容易得到实现;然而还会有许多的城市道路,由于所处的地形比较平坦,纵坡度不能满足最小纵坡的要求 ,因此设计者就需要人为的将纵坡设计成上下起伏的形状借此来满足排水。为了避免违反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原则规定, 在纵坡小于3%的路段就需要采用增大路拱的横坡度、增加雨水口或设置锯齿形的边沟的措施来解决排水问题,保证道路与两侧建筑衔接顺畅和美观。交叉口竖向设计的问题。 交叉口竖向设计也被称作为立面设计,就是在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时候要准确掌握以下的基本原则:在等级相同的道路相交时,一般要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是改变它们的横向坡度,在通常情况下,就是要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形状,让横断面的横向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在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时候,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都要维持不变,只是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一致的单坡横断面,用这种方法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在设计的时候,至少要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这样做能够有效的方便排水;而且还得考虑到非机动车及行人的爬坡能力,因此坡度不能够太大;为了方便排水,一般是利用锯齿形来进行 边沟设计;在标高上要保证管线最小覆土深度为0.7m,而且还要将洪水水位考虑到内,要高于洪水的水位。

道路纵断面设计上要以《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作为设计的依据,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到沿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及院落的高度、水系水面高度、 各部分的路面排水等相关的问题。在施工起点、终点及施工边界处应与原路顺接,以避免出现跳台的现象发生。

三、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1、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

在整个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规定的是40km/h及40km/h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中型汽车混合通行的车道宽度为3.75m,这就等同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车道宽度,也和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速公路宽度相同。

2、道路边石设计

按照通常用的设计方法,是在行车道采用18cm×25cm×99cm机锯花岗岩作为边石,在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人行道的外侧边石则大多数是采用10cm×10cm×49.5cm机锯花岗岩条石。

3、无障碍设计

在出入口及转角等处,就适宜采用缘石下卧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的处理,坡道内要铺设承重砖。为了便利盲人的出行,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在人行道内设置盲道。盲道的连续中途不能够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也要应尽量避开井盖铺设,相应的颜色以中黄色为宜。

4、路基设计

为了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稳定性,新建路面的路基要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准确的操作。中央大街的道路工程路基压实度要采用重型 击实 的标准来控制:挖方0~30cm压实度要大于等于95%;填方在0~80cm范围内,压实度也不得低于95%;填方80cm以下的,压实度要大于等于93%。若发现局部有软弱路基的区域, 一般会采用换填或者抛石挤淤进行处理,相关的处理方式及填埋的厚度应根据设计单位的规定来进行确定。

5、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要进行全线进行绿化,施工时主要以本地树种作为主要植物,来达到美化景观、行人遮荫和消减噪音的作用,在绿化带通常是种植草坪及灌木带。

6、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道路路面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划分为车行道与人行道。其中为了不影响交通和施工安全,人行道下一般进行设置管线,人行道设置主要以人为主,要对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考虑,在繁华地段还要对行人的通行能力加以考虑,同时要达到绿化要求。一般来讲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1~7:1之间比较合适,此外,目前人行道结构趋势是采用透水砖铺垫,为了保证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cm。

四、相关的技术要求

伴随着各种新工业、新技术的相继引入,城市道路施工中的各种施工材料也都有了相应的要求,因此要尽可能的及时详尽考虑这些因素。

1、 沥青

用于表面层和次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需要用重交通石油沥青AH-90号。

2、 矿粉

矿粉要采用石灰岩加工制成的,应进行干燥、 洁净、 无团粒。

3、人行道面砖技术要求

人行道混凝土面砖的厚度要不小于6cm,表面平整但是还要有一定粗糙度。其材料相关性能要符合抗压强度大于等于Cc50、 抗折强度大于等于Cf5.0、 防滑等级也要达到R2、相应防滑性能指标BPN≥70等基本技术指标。

4、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

砂砾垫层的材料质地要求是坚硬、洁净、并且没有杂质,而且砂砾含量要求是大于70%;其最大砂砾粒径(5.3厘米)含量要求是小于5%;在0.075毫米粉料的含量要求是小于5%;而泥土含量则要小于8%。

5、石料

各种碎石应干燥、洁净、无风化、并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颗粒级配。

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技术要求

砂砾级配、材质(水泥、集料等)都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要大于3h和终凝时间要很长的(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而且水泥的强度等级要为32.5MPa。而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那些受潮变质的劣质水泥。这其中砾石压碎值要小于30%;5mm以上砾石含量也要小于60%;最大粒径(4cm)小于5%;针片状含量要在10%以下;在0.075mm粉料含量小于7%;在砂石中不能含有土块及其他的杂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稳定砂砾在20℃条件下(湿养6天、 浸水1天),七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也要满足3.0MPa。而且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7%(重型击实)。水泥稳定砂砾养生期大于等于7天,施工工艺就要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础应该是一次碾压成型,不允许在碾压后再贴补薄层水泥来进行砂砾的稳定找平。

五、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进程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好的设计源自优秀的设计方法,纵观近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城市道路设计也变得愈发重要,如何在突出城市特点的同时兼顾城市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每一个城市道路设计人员都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在有限的城市资源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道路的重要作用,让城市道路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要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管正华:《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08期

[2] 王瑞琦:《城市道路设计的方法》,《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03期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

2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 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3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3.1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2.3.1.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2.3.1.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2.3.1.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2.3.1.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2.3.1.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2.3.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⒈允许的用途。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2.3.3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2.3.3.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2.3.3.2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组成及设计

中图分类号:TP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86-02

1 引言

我国的各大电视台发射机至今仍基本处于模拟阶段,数字发射机的研制工作也刚刚起步。在数字发射机中,通常情况下,数字电视信号经COFDM方式调制后输出中频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送入放大部分。该调制方式包括IF-FT(8K)和IFFT(2K)两种模式,分别由6817和1705个载波组成,每个载波之间频率间隔非常近,所以交调信号很容易落在带内,引起交调失真,线性较差的放大器将会严重影响数字发射机的关键指标MER(调制误差率)和Shoulder(带肩)。因此,要求放大部分应工作于线性状态,以免影响信号质量。本文的内容是根据问题产生,研究电视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模块以及设计的相应方案。

2 电视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概述

2.1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电视广播对发射机的最基本要求是功率放大器应有足够高的功率增益。功率放大器是宽带放大器,能覆盖整个UHF波段,在发射的频道改变时无须进行逐个频道的调整,各级功率放大器模块采用最先进的进口全固态放大管。基本的要求是:放大器具有高线性、宽动态范围,即数字调制信号在动态峰值范围内时发射机仍有良好的线性;即使在有模块缺损的状态下,发射机仍旧能播出;发射机应有足够高的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低的相位噪声,以保证被传输信号具有尽可能低的误码率和信杂比。

2.2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DVB_T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具体常规指标主要如下:

频率范围:470MHz到860MHz;放大方式:甲乙类线性放大;输入阻抗:50Ω;输出阻抗:50Ω;反射损耗:≥15dB;输入功率:1W(额定);输出功率:1000W(最大);电源输入:120VDC±15%;功率消耗:1800W(最大);射频输入接口:N头(阴头);射频输出接口:DIN7/16头;保护:射频反射功率过大(≥50W)、过流、过热;冷却方式:强迫风冷;环境温度:-5℃到45℃;海拔高度:最高3000m;重量:大约15kg。

2.3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构成

DVB_T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中主要有500(W)和1000(W),其中500(W)有两个功放模块,1000(w)有4个功放模块。功放单元大体包括以下九个功能模块:射频控制模块;100W功放模块(射频驱动级);四路功率分配器;270W功放模块(射频放大级);四路功率合成器;电源软启动;3.5kw DC/DC开关电源;控制和显示模块;冷却系统。

3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案

3.1 射频控制模块

输入功放的射频信号先送到本模块,经过处理后,再放大,然后送到100W功放模块(射频驱动级)。具体处理过程,按先后排列如下:

(1)增益控制电路。调节功放前面面板上的增益调整电位器,通过功放的控制模块,产生增益控制命令。该命令送到本模块。调节射频信号的增益。调节范围:+1-3 dB。

(2)相位调整电路。调节功放前面面板上的相位调整电位器,通过功放的控制模块,产生相位调整命令。该命令送到本模块,通过MB藕合器来调节射频信号的相位。调节范围:+35-35度。

(3)放大电路。射频信号经3dB耦合器后,分为2路,由MRF6522-10放大,再经3dB耦合器合成。其中包括:输入射频信号功率测量,射频预驱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偏置控制等。

3.2 270W(末级)功放模块

由于数字发射机的信号是宽带信号,所以要求功放模块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内均匀的增益。功放模块由两块AB类BLF861 LDMOS、偏置电路和匹配网等构成,使用3dB定向耦合器作为二等分功率分配器和功率合成器。270W功能模块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3.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的作用:采集来自射频模块的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产生控制功放源模块的命令;将功放的状态通过显示板,显示在功放单元的前面板上;接受来自控制器的命令,同时将功放的工作状态送到控制去。

3.4 四路分配器和四路合成器

四路分配器和四路合成器都利用微带线实现功率分配或功率合成。四路分配器将100W功放模块放大后输出的射频信号,分配到四个270W功放模块的输入端,作为功放模块的激励信号。由于考虑到各个端日之间的隔离度以及反射功率的吸收,安装了平衡电阻。为了减小的反射功率,设计了多段1/4的阻抗变换电路。

四路合成器将4个270W功放模块放大后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合成。为了减小的反射功率,同样设计了阻抗变换电路。四路合成器的输入通过L29接头,送往功率合成器。

3.5 开关电源系统

开关电源系统,将来自电源的+140VDC,通过开关变换的方法,转变为功放模块所需的+32VDC。同时,把电流和输入输出电压的采样信号送给控制板,根据控制板的命令,提供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开关电源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参与设计;儿童;城市居住区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41-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的活动范围急剧缩小,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等“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由此引发的儿童肥胖、情感成长受阻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00年时,中国儿童肥胖率已接近10.3%,如何解决城市中儿童活动的局限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最近十几年在工业设计领域,逐渐兴起的用户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PD),倡导让用户更深入的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参与产品的决策,培养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设计理念现在多被用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下面本文将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归纳出居住区内适应儿童行为的活动空间设计方法,探讨参与式设计如何在居住区设计中产生作用。

1居住区设计中大众参与模式的概念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大众参与模式就是让居民参与到方案的构思和实施中来,能够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成为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大众参与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在方案敲定阶段作为设计人实际参与到方案的构思,经过居民的公开讨论,有关部门的审核最终定案;另一种参与形式则是在方案实际投入使用阶段对施工的自觉监督。

2大众参与模式的目的

居住区不应该只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要求,还需要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空间场所,并体现其精神性和认同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大众参与模式就是让住户参与到居住空间设计中来,将自己的想法渗透到空间的营造上,使居住区更具人性化,居民达到精神幸福。

3参与者范围

就本文来讲,参与设计不只是设计者与儿童之间的双方关系,还包含了家长以及小区内其他住户的居住意愿和想法。具体来讲:参与设计包括专业设计人员,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各种设计人员,还有政府、开发商、有想法的居民。根据利益的不同,参与者的诉求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以与居住区关系最紧密的群体――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讨论。

4设计方法

参与设计要求居民和设计者共同合作,建设具有人性化和凝聚力的社区。那么在居住区中设计为儿童着想的空间时,如何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呢?以下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些设计方法,让居民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居住区的设计中。

4.1生态方向

随着环境对人们带来的压力,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思维方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人类居住区规划必然从生态自发转变为生态自觉,生态型居住区成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实践,生态型居住区的概念和理论逐渐建立起来。运用生态学来分析人类居住区,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解决各种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

在居住区建设中较为行之有效的生态性规划策略就是建设非动力性小区,即实现环境的自由组织规划,以此来完善生态系统,节约能源,丰富“城市绿带”。例如,为达到最好的绿化效果,让儿童在园路两边种植一些绿化树木并定期浇水栽培,等树木长大成林以后,就会形成林荫夹道,在路口或者拐弯处,可适当种植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草,并设置一些中心绿岛、花坛等,这样就能形成丰富的园路景观,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增加了景观效果,又极大地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儿童成为小区的“小小规划师”,与他们亲手栽下的树木一同成长,为小区的绿化赋予生命意义,同时为小区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便利。

4.2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类的发展除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外,还要注意不能给后代对环境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它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考虑到城市居住区的未来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等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倍加重视。居住区空间设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讨与研究,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还要求设计者从伦理和美学角度来解决问题。

要实现大众参与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居住区在规划阶段应留有一定的发展、调整、可改造的空间,为参与者提供再创造的元素。住户们可通过组织活动,展开比赛等方式对小区发展空间做出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投票,由专业人员审核,再将居民的想法投入实践,提高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就儿童活动而言,让孩子自己提出理想中的家园,并举办一些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相关活动,让儿童通过绘画、手工来设计小区景观,造型用于小区设施,如垃圾桶、花池来促进儿童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归属感。4.3设施方面

国内居住区的活动场地大多是为成人而设计的,从尺度上和活动设施上都缺少对儿童的关怀。即便某些小区内有提供儿童活动的空间,也不尽如人意,一片狭小的空地上零星散布的滑梯和秋千就是全部,儿童的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而且有可能对居住环境产生厌恶心理。

为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居住区规划阶段应该提前大量搜集资料,了解居民的想法,虽然儿童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无法成为主要设计人,但他们仍在居住区的社会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资料显示,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对现居环境都不太满意,他们希望居住区能开发多样的游戏空间,建设儿童体验式成长环境,让孩子参与其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因此设计中不应忽略儿童的诉求,要全面考虑各类人群活动的需要,使儿童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4.4艺术性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的美观程度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它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影响着居住者的心情。参与设计就是让参与者发挥创意,通过制作道具、绘画等方式美化居住区空间,营造居住区独有的特色景观。例如:首层住户可对自家花园进行适当装饰,美化小区环境的同时还赋予小区独特的个性;家长(参与者)还可对活动场地的入口、内部、边界的环境优化提出意见,建立人性化的全民(包括儿童)活动场所;建筑墙面的材料及色彩运用也能够通过专业人员和居住区居民的交流讨论得以实现,但是要避免色彩污染。通过对居住区的艺术性设计,延续社区文脉、增强居民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5大众参与模式的意义

以往单纯依靠专业技术的居住区规划方式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而居住者能够充分体会居住区设计的缺点和不足,提出独到的意见,从而推进居住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有利于形成住户的凝聚力。大众参与在设计者与参与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关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兼顾不同人群对居住区的需求,摆脱传统的物业管理,提高居民的责任心。

关于大众参与设计的研究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课题,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将各种意见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应与参与者有长期合作的意识。

6结语

本文介绍的几种典型设计方法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单靠某一种设计方法是无法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不能根本解决当代居住区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儿童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大众的关心,参与设计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参与到居住区规划当中,建设自己心目中的家园,为儿童创造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炳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与公众参与性[J].长江建设,2003,(4).

城市设计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G1S技术;城市规划设计;应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G1S概念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而且GIS具有信息系统的所有特点及优势性能,所以GIS在使用中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描述、采集及整理,也可将所采集的空间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分析及应用。GIS这门新兴科学在发展中也被逐渐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GIS利用自身优势性能大大的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与效率,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提出了更多、更介理的指导建议。GIS在有关空间数据结构上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就,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在实用化水平上的不断提高,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社会领域所关注。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发现隐藏在空间数据之后的信息,从而帮助城市规划设计获取更多更准确的空间信息,对提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计划计划中使用GIS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文明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前进,但一起也露出出了许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住宅拥堵等,假如持续沿用传统的城市计划计划的办法,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开展需求,这就需求了有必要呈现一种愈加领先、科学而且全面的技能手段。而GIS技能就可以非常好的剖析和办理城市计划计划作业的各种数据,一起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和现势性,实在反映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开展状况,是一种使用型极强的辅助工具。

在中国的城市计划计划作业中,当前首要面临着以下四个大问题:第一点,计划计划作业中,需求处理很多的数据,而且有多种种类的信息,如修建、土地等实体信息以及地质、地势等地貌信息;第二点,对城市进行计划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作业都是在重复进行的,而城市规划计划作业实质上也就是需求依据不断改变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重复调整作业,因而,城市计划计划中的各类信息是存在着必定的逻辑联系的,在修正任何一项数据时,与其有关的各类数据都会受到影响,作业量非常大;第三点,对城市计划计划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剖析也是具有必定难度的,这些数据分为两类,一类为前史、社会文化、人员以及经济等非空间数据,另一类为工程设备、管线、修建、土地、地势、地质等空间数据,要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精确的剖析,一起更要把握两类数据之间的联系,假如只是依靠计划计划师的个人能力,显然是很难做到的;第四点,在剖析、处理和办理这些数据时,很容易呈现过错。人为的操作呈现纸漏是不免的,而一旦呈现问题,那么很多的数据就会被影响。呈现过错后,再查找这些过错也是有难度的,需要有一套科学有用的办法。

三、基于G1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实际应用

(一)城市现状分析功能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首个环节就是分析城市现状,主要针对城市内部技术经济、自然环境、房屋建筑以及工程项目设施等进行分析,可以利用GIS技术强大的空间查询、统计以及自动制图功能对城市现状进行分析。GIS技术在应用中可以准确地获取各项空间信息,也可以自动对空间信息进行统计、分类以及比例计算,在自动生成图表可以根据相关要求绘制出专题图。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介3D技术、遥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根据城市现状形成虚拟的城市真实空间,从而帮助规划人员通过虚拟城市空间更好地了解城市现状。

(二)预测分析、辅助决策功能

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城市人日规模、用地而积、城市区域增长、城市景观模拟以及城市经济目标等项目进行预测。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中利用其自身空间分析、叠加以及查询功能建立地学模型,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发展进行模拟,而规划人员可以通过地学模型对城市规划设计做出决策。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所建立的地学模型细化了各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联系,地学模型对城市预测项目都能做出全而模拟,有效避免了规划人员在利用自身经验进行决策所产生的弊端。

(三)土地利用功能区划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可以对城市用地等级进行区划,在区划城市用地等级的同时也可以对用地进行评价及分析,而且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在区划效率与准确性上也能得到保障,在分析结束后会将相关数据及结果储存到电子计算机中,使规划人员在需要时可以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功能区划数据。

(四)辅助规划设计功能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小仅可以生成城市交通道路网,也可以对市政工程地块划分及工程管线的设计等。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可以将地图与功能区划图叠加,利用buffer功能根据指定规划要求自动生成城市道路网。基于GIS技术的buffer功能可以完全满足技术标准要求,配介相应的专业程序可以快速完成管网平差计算,对提高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及工程管理规划设计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五)经济技术指标统计计算功能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可以根据指定主题进行分类量算统计,针对建筑物而积、绿色绿化而积以及道路管线长度等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统计数据,也可以利用GIS技术的表格功能生成土地利用率统计图表,对提高规划人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决策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计算各类经济技术指标,生成各类统计专题图。由于GIS技术能够将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较好的结合到一起,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用了GIS技术后,基于空间数据的各类非空间属性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轻易就被完成了,同时能够快速的生成各类技术经济指标表,而对于折线图、饼状图、直方图以及柱状图等各种类型的统计专题图,也能够快速的形成。应用了GIS技术后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指标计算和统计专题图的生成等多项工作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各类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的效果更加准确并且更加直观,为城市规划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六)计算建筑拆迁量。

在进行城市规划规划的作业时,影响城市建造拆迁量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调整用地计划而带来的修建拆迁量,另一个则是因为建造路途工程和公路工程而带来的修建拆迁量。在应用了GIS技能后,因为GIS技能具有较好的空间挑选功用和缓冲区剖析功用,在拆迁范围内的一切修建都可以被获取出来,之后在对这些修建的各类数据进行计算和剖析,就可以精确的计算出它们的拆迁量以及拆迁总量了。

(七)规划方案的评价比较功能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一般会根据城市现状制定出多个规划方案,对众多的方案进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在有效的应用GIS技术后,由于其系统自带的叠加分析功能,从众多的评价指标摘取若干个指标,并对它们赋予相应的权重,此后系统就会对这些评价指标图层同时进行叠加和比较,在叠加比较每一个图层后,都会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在对所得出的每一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进行分析,就得到了最优的设计方案。

(八)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作为维持中国城市有用的工作的重要物质确保,城市公共设施也是随着城市住区的不断开发和建造才逐步完善的。进行住区开发和建造的过程中,配建公共设施都是以住区的自身需求也起点的,但是在住区方式以及住区规划等要素的束缚下,这些公共设施并不可以彻底满意城市整体建造的需求。在城市中的人员密布区域,配建的公共设施数量不行,并且在许多效劳盲区底子没有配建相应的公共设施。而在应用了GIS技术后,凭借其体系中的缓冲区,可以迅速找到城市中的效劳盲区,然后及时的进行调整。别的,在缓冲区下面叠加上该区域的人员密度图后,就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公共设施所需效劳的人员,这样就能断定哪些区域需求扩建公共设施的规划,哪些区域需求新建公共设施了。

(九)规划设计方案的三维可视化。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采用平面设计,那么就很难全面的展示出设计方案的设计意图,同时用户也无法直观的感受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中隐藏着的设计缺陷也不易被发现。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了GIS技术,那么相关人员就都可以随时的观察各种方案的在城市大环境中的具体效果,可以沿任意路线和任意角度的对比各种方案,在方案中对建筑物的外观、尺寸、高度、体谅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进行空间对比分析,对一些必要的景观点也可以进行视域分析和实现分析,保证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为了优化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很多城市都经过科学研究后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在使用中已无法满足时展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质量与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比传统规划设计方法具有很多优势性能,这种规划设计方法完全满足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整体性要求,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大而积数据错误等问题,可以准确获取城市地理空间中的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所以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对提高城市规划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慧.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