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空间思维能力;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32-02

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法受限于课本教材、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不足,一直以来导致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能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空间环境,学生由于空间思维经验不足导致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问题将会改善,为地理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1]。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详细阐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中学地理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指立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以高效处理教学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图画、视频等与教学有关的媒体资料。为了展示更多复杂、具有空间性的信息,将以上媒体资料通过整合来建立逻辑连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观看问题的视觉化描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现阶段,如何高效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与地理教学,成为更多教育者共同研究的问题。

综观教育较发达国家的地理教学,他们十分重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如英国中学课程“国家地理课程”,高度重视现代化先进技术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在“教学目标”“学习纲要”中,概括总结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视频录像、数码相机等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告诫每位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源来研究分析地理数据资料,并总结地理模式和特点。日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绘制世界地区、全面掌握地理特征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调查结果的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也在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推动现代地理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的教学环境。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有利于实现视觉化地理空间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视觉来认知空间地理。视觉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真实的地理图像、视频等,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完成地理三维任务时出现的困难。

模拟多维地理空间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地理环境,如模拟太空、深海、地震、大气运动、远古时代,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地理环境与现象,有利于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

展示地理空间关系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传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学习与实践操作,如实际操作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变换等。

收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料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收集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数据资料,方便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的环境图片。教师可重新调整与操作这些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能全面掌握地理空间概念的变换。

提供多样化的空间表征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照片或者地图等方法来阐述自己的旅行体验设计,提供不同的表达空间和知识的方法。

3 真实教学案例: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涵盖了相对高度、山坡、山谷等很多地理空间知识,并要求学生利用等高线来描绘地理地势的起伏,简言之,就是将多维图画以平面图展示出来。学生接触地理不久,他们的空间理念、立体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此,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空间化、视觉化、可操作化的特点,突出章节重难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等高线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地形图知识时,要学好如何判断地形高度、如何分辨地形的哪个部位、准确画出地形剖面图等知识。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可以将上述问题的答案通过视频的方法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理解等高距所展示的地形高度的变化。

利用计算机展示一个山地景观模型图片 图片必须包括山顶、山脊和山谷等三个地形的部位。然后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构建视频影像,展示三维景观,学生观看影像,并总结阴影与光线的变化规律,掌握山顶、山脊和山谷的形象、地形海拔的高度。教师把二维、三维景观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视觉观看其阴影特点,比较二维、三维景观图形的特征,总结等高线形状和地形高低之间的关系。

将二维、三维地形景观图的彩色图片输入计算机系统 教师将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位移、旋转,以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总结等高线与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不断变换三维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三维图像变换时,二维图像是如何变换的,基于此,总结等高线和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2],如:根据屏幕上所展现的视频影像,你觉得这是什么地形?这个地形不同方向上的坡度一样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知识点更容易牢记。

利用水浸法提高三维图形的可视度 在利用计算机展示三维图形时,利用鼠标拖拽、变换箭头,让水位上升并且与其中的一条等高线平行;另外,也可以在等高线上设置一个水位,通过对图形的变换,观察水位和地形之间的关联与作用。在展示过程中,仍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水能淹没此景观吗?如果水到达一定坡度的高度时会发生什么?最后让学生总结此景观最终是如何被淹没的。

描绘等高线剖面图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地形图以及某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同时通过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选择一条剖面线时,旁边能及时显示τΦ钠拭嫱迹相互对比,发现规律。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或者移动、变换剖面线时,观察对应的剖面图的变化[3]。还可以将鼠标沿着二维等高线中的红线移动,同时展示相应的路径,学生就能发现不同的路径下,不同地形剖面图的实际情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因为各学校的条件、教学水平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不仅创新了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推动地理教学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民中,王忠志.浅析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3(5):28.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2

关键词: 互联网+ 地理中考 复习策略

身处“互联网+”时代,今天的中学生课余生活被手机、电脑、网络所充斥,他们对互联网的兴趣与依赖性很高。“互联网+”的远程交互、共享平台等功能,可以模拟出虚拟环境,促进地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协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因此,把“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具有传统面授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孩子,促进他们的成长。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互联网+”与地理中考复习的融合。

一、利用“互联网+”激活复习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受学习场的影响,场依存型的学生受这种影响尤为明显。课堂气氛是影响学习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上,教师往往以讲授知识点或习题为主,忽视了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其实,巧妙利用“互联网+”可以激活复习课堂,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课前导入出新意

在地理复习课中,导入往往被很多老师忽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我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尝试了地理课前歌曲的形式导入。例如,在经纬网复习课前播放歌曲《赤道和北极》,在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地图上的旅行》,在世界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世界真奇妙》,在中国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小苹果版大中国》,等等。这些歌曲中都包含相关的地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更快复习。

2.网上资源破难点

互联网是个“万花筒”,各种地理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在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微课等融入课堂,使学生手、脑、眼、耳、口并用,充分激发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借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复习七大洲四大洋、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在电脑教室让学生进行网上拼图游戏比赛;在复习地震避险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寻找避难所”的线上小游戏;在复习地球运动、日影的方向和长度时,教师可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等等。

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地理教师可以从演示者转为“导演”,学生不但做听众、观众,还转为“演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师生身份的转换有助于课堂复习效率的提高。

3.试题库中测实力

在地理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完毕,适当地做一些中考真题有利于学生对中考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以前的复习形式大多是教师印发纸质试卷,学生做完后老师批改讲评。据统计,每个地理老师基本都有6-7个教学班,批改的工作量非常大,占用了很多辅导学生的时间,而且时效性较差。基于“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将所有题目转换成选择题形式录入电脑,建立起几个试题库,再让学生在电脑教室集体在线测试,做完后立即显示得分和答错的题目,教师可以立即得知每个题目的得分率,当堂讲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这种立即反馈的试题库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玩转课余复习

大部分学校每周只有2课时的地理课,地理中考复习的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课余时间的复习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复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使得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得以更充分利用。

1.让微课发挥“威力”

初中地理知识点繁多,而且有很多如经纬网、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等较抽象的知识。同时,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还需要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例如要学会如何描述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条件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等,还要说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还较低,再加上课时较少,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有些学生课堂复习过后仍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

这时,短小精悍的微课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挥“威力”。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重难点知识微课、难题解析微课、区域学习方法微课等供学生复习时选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观看或下载相关微课,提高复习效率。

微课就像“零食”一样,可以弥补“正餐”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让二维码飞入提纲

当前,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二维码方便、快捷,并可实时与互联网连接,将其应用在现代教学之中,可以发挥出其寓体验于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在地理中考复习过程中,简明扼要的复习提纲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复习提纲中,因篇幅有限,往往只有文字或一部分地图,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面的知识点,未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鉴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将复习提纲中涉及的教学资源转换成一系列二维码。学生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二维码,相关的地图、课件、视频材料、习题一一呈现,大大强化了复习效果,也节省了很多复习时间。

3.让线上交流激趣解惑

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平台分享一些地理实事新闻、地理事件分析、地理话题讨论、地理美文欣赏、地理问题解答、地理试题选做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更加喜欢地理这个学科,提高学习、复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及时帮助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QQ或微信平台跟学生互动、答疑,并可将共性的问题置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中考中拿到高分。

三、利用“互联网+”形成家校合力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勤奋努力程度、家长的督促指导情况。只有这三方面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地理中考复习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全心投入外,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关注也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最便利的平台。例如,通过建立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号召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入,实现双方的时时互动。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作业提醒,除了传统的纸质作业外,也可布置知识点语音背记作业,让家长督促学生发送语音背诵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及考试成绩,让家长能实时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地理中考复习任务。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可以强化复习效果,是地理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必将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3

关键词:定向越野;地图;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32-02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定向越野对人体最突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效果,可以提高速度、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定向越野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可以使参与者学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尊重同伴,相互鼓励,奋力拼搏的精神。本文就普通中学定向越野运动的有效训练方法问题进行研究。

1.识图方法。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①地图比例尺。②地物符号的颜色。专用定向越野地图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内容,一般原则是:蓝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绿色表示植被;其他内容用黑色。对于或不可逾越的障碍还要用蓝、黄颜色或专门符号表示。③等高线地貌符号。定向越野地图采用等高线法显示地貌。④图上地貌识别。地貌的外表形态尽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态组成的,这些基本形态是: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和斜面等。⑤图上起伏的判定。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图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⑥图上坡度的判定。斜面坡度对定向越野非常重要,运动员要根据坡度大小,结合自己体力选择理想的运动路线,就必须学会在图上判定坡度。

2、如何判定方向。①观察天象。②太阳与月亮。③影钟法。④简易指南针。⑤观察星星。⑥其他方法。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方法二:还是找一颗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方法三: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方法四: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方法五: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学习辨别方向,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路线。反复利用地图练习,融汇贯通,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3.练习方法。①在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走,认知地物符号,认知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在实际地形中是怎样的。看他们在地图上是如何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的。②沿指定路线走,保持地图定向在沿指定路线行进时,在进行中练习学生不用指北针确定方向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认识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和实际地图,并用圆圈标出沿途所经过的明显的地物。③登高俯视,按等高线找出一片高地,到高处去四处环视。注意哪些地方陡峭,哪些地方斜坡平缓,再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并识别一下建筑物和其他显著的物体。它们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④心象练习法。学生看地图,用心想象地图真实图像。那里是山那里是高地,等等。在心中想象自己从起点到终点,要经过的地形地貌,途中遇到什么问题,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等。⑤在标图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训练,到某一固定点,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将相应的路线地形图独立的标注出来,并由其他小组进行校正。在描绘地形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未确定路线、未标注符号的图发给学生,教师可以带队和学生一起进行越野活动,要求学生在越野中将沿途看到的地质、地形在图上做好标志,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标注好的图和自已确定的路线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解答和评价。⑥用教学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先取两点间进行练习。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制定自己的路线。没有指北针。比赛结束后对比各组的成绩。分析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错误和问题。两点熟练后,逐渐增加到3个点、4个点、5个点,等等。

在定向越野教学中,识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定向越野的基础。学生要想更好的完成定向越野运动提高定向越野成绩,就必须将地图在脑中呈现出真实的环境。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识图训练。先从基本的比例尺,地形地貌,地标等基础知识开始,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实地训练,这也是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过程。用图训练是在野外进行的技能训练,以相应的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运动方向训练、运动中站立点训练及目标训练等。这里的运动方向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在野外进行训练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感,并能快速的识别地图,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训练时,不给学生发指北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判断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方向感。由于地图不能对直线间的距离进行更好的检验,这就需要在实际活动中对学生的距离感进行检验;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锻炼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养成估算距离的习惯。随着定向越野今年来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传统的定向越野教学和训练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定向越野的成绩,定向越野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定向越野奔跑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识图能力。只有同时拥有识图能力和奔跑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孟昭莉.定向运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翔.定向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文清.定向越野与地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胡允达.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4

关键词: 知识迁移 高中物理 教学应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在不断研究的一个重点难点。很多学校现在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如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其本质是改变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需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懂得如何突破,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能将一些新知识、新概念从学生的已有认知中迁移推导出来,那么对学生说是一个既省时省力又易于接受的方法。

知识迁移可以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最早掌握的方法之一,国内国外很早已经有了这一方法的应用。如我国,孔子的“温故知新”,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在国外,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教育家都很注意启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辑修辞使人善辩”也是对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认证[1]。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上普遍都觉得物理很难,这是一线教师的一大心病。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性[2]。现在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学生很少建立知识迁移网络,方便自己学习。这是很多轻松学物理的学生领先别人的关键。这些都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所谓的知识迁移法,简单讲就是利用新旧知识的对比联系,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参照,利用旧知识领会新知识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迁移教学:1.设置新旧知识联系图或矛盾图;2.相似知识举一反三;3.温故知新。在知识迁移中更要注意学科内外,生活实际与书本理论的迁移,这样才能满足学习发展性的要求。

一、学科内迁移

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中有些知识点是共同的,有些知识点则在定义上有些许出入,更有一些知识点是初中没有见过的。以电场力、电势能为例,在教学中侧重: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其实从学生在必修二学习到的功能原理上讲解,可以把学生在很多题目中将会被考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和考查的知识不一样。如从动能定理的角度,可以看到合外力即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再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动能增大的同时电势能减小;反之,合外力即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这样不仅能讲解新知识,还能使学生掌握动能定理。重视能量守恒,以后在学习其他一些较难知识点时自然而然地利用能量规律。还可以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角度讲解,因为重力与重力势能在举例上容易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判断。如重物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物上升,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然后对比重力、重力势能与电场力、电势能,发现结论一致,再引出“场”的概念,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更拓展了范围知识“场”,为引力场、磁场做好铺垫。

二、与其他学科的迁移

在高二选修3-1中,电场的图形观察也是考查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特别是等量同种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从已知的电场线图形中判断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的大小关系。在电场强度判断上主要考查的是场强叠加原理和利用电场线等势面的疏密判断电场强度。在电势能高低上主要考查的是电场力做功正负与电势能的高低变化。这些知识学生在判断上都不难,关键的电势高低的判断,我们有一个结论,叫做“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减小”,但是这个结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局限性。譬如,题目需要我们判断的两个点没有电场线经过或者两个点在不同的电场线上,那么上面那句话在应用上就很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渗透高一地理的地图知识,如把电场中的等势面比成地理中的等高线,二者在作图上都是以虚线表示。顺着等势面――等高线的理论,就可以讲解零电势面与地理的水平面的联系,把等量异种电荷中的正电荷比做山峰,负电荷比做山谷,那么中间的中垂线就是零电势面――海平面,并且这个“海平面”与无穷远等电势。还可以得出结论电场中电势可对比与地理中的高度,那么在靠近正电荷――山峰的地方,电势――高度比较高;反之,靠近负电荷――山谷的地方电势――高度比较低。这样就可以把比较抽象的电场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电场的其他知识进行迁移推导。

三、生活经验与书本理论的迁移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自由落体是一节重头戏,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会把这节课选作上课内容,原因就有这节课的知识点容易从生活中迁移得来。在“自由落体”的认知上,很多学生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相同的,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可以从学生的“有限”认知上进行知识迁移,打破学生的“有限”认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的物理落得快,轻的物理落得慢”。我们可以对一张复印纸进行不等分的裁剪,一边大一边小,让两边纸张一同下落,观察哪边落得快;还可以把轻的一边纸张捏成团,与重的一边一起下落,观察下落快慢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利用这种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进行迁移教学,破而后立,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且重点把握突出。除了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进行迁移外,还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相同点进行迁移,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发展观,一举多得。

利用知识的迁移推导,可以在物理中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知道物理不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而是一门侧重理解的学科,特别是在有了一套认识理论时,就会发现高中物理原来很简单。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5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自主命题卷,都采用了大量的区域图,如最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综Ι卷平均采用了10幅图表,福建文综卷平均也采用了10幅图表,可见地理高考试卷是无图不成题,即使是无图也要考图。所以,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训练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地图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如何把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感头疼的。如:“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据图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的描述往往是词不达意,很难准确表达出来。而这类问题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命题者的最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下面以“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为例来讲一讲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我先给出描述地形特征的要点:①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②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③地势高低起伏走向;④特殊地貌分布;⑤海岸线状况等。做法一:课件展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依据描述地形特征的要点书面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之后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描述结果,展示参考答案,并作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该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答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相对来说更容易把握采分点。做法二:先把描述另一区域地形特征的参考答案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依据参考答案在草稿纸上画出区域简图。之后,展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比较自己所画的简图与原图的吻合度,找出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该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关于位置、方位、走向、分布等描述的准确性,能提高学生答题语言的规范性。

二、训练学生用图来反映文字内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无图考图是地理高考题的一大特色,试题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出现图表的资料。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把握能力,往往不易理解,如果能用地图或简图把文字内容表达出来,就可以把抽象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来,容易理解,利于解题。

如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11、12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11―12题。

11.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12.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解析:本题没有图,内容很抽象,如果我们能根据题意画出简图,那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分析题目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世博会开幕时,太阳直射北半球(4月30日)。②P点纬度介于66.5°~90°间(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③P点位于南半球(由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可知,P点位于极地东风带内,南半球是东南风,北半球是东北风。)。由以上结论可画出简图(如右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P点有两种情况P或P’,但由第③点结论,我们可以排除P’点,从而得出P点的地方时为12时(P点在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第11题,世博会开幕时,北京时间(120°E)为20时,那么,12点所在的经线就是0°,因此,0°经线也是P点所在的经线,所以,伦敦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上,所以选B。第12题,世博会历时184天,从4月30日到10月3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和P点的移动要分三个阶段来描述:第一阶段(4月30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大约由北纬10°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P点大约由南纬80°向北移到动到南极圈);第二阶段(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P点由南极圈向南移动到南纬90°);第三阶段(9月23日-10月31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大约南纬10°(P点大约由南纬90°向北移到动到大约南纬80°)。如图箭头所示,所以选C。

三、训练学生用直观图来表达抽象图,培养学生思维转化能力。

高考试题中给出的图往往比较简单、抽象(特别是地球运动的试题更是如此),不易理解。如果能把简单、抽象的图转换成直观、具体的图。不仅有利于理解把握,还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超级秘书网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