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元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元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元素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1

关键词:茶元素;城市色彩:设计运用

当前阶段,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众对城市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然而,科技不断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中所表达传递的地区文化、传统文化及个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聚焦城市建设外在表现形式—城市色彩,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个性、文脉弱化、千城一色等问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长久以来倡导的是“以和为美”的茶道精神:我们若能活学活用,将茶文化及相关具体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必定能够营造具有感染力及人文精神的城市空间环境,为城市色彩加分。

1城市色彩设计内涵解析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色彩可谓是最易识别视觉元素;一般情况下,人类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时候,色彩都是最先被我们感知到的幻象。与此同时,色彩不能够独立存在,它必须借助于光照及人类的感知系统,方能被认知。所以说,由视觉角度而言,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和了解,排在首位的就是城市色彩,它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视觉冲击。同样的,城市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色彩,从宏观角度看,城市色彩可以被视为整个城市空间中,所有视角性事物的色彩总和,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中的建筑物、植物、河流、广告标牌、车辆等等,所有视觉可达的色彩。依据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可以归纳城市环境具有以下特征因素:固定型、半固定型、非固定型三种。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对于城市环境中那些非固定特征因素的色彩,都是无法实现具体的设计和相关控制的。所以,狭义的城市色彩设计往往只针对于城市环境固定及半固定特征因素展开。对于城市色彩的组成而言,主要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大部分。在城市空间中,在外的山石及土地、河流及天空、树木及草坪等,都隶属于自然色;而城市空间中的所有人工产物的颜色,如:建筑物、道路广场、公共设施、行人物品等,其色彩都是人工色。城市色彩设计的根本内涵是,针对城市空间所有色彩构成因素,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明确其具体色彩体系,为确定城市主辅色、点缀色提供系统的色谱参考,明晰城市色彩控制范围及程度,系统的、层次的、分区域的制定相关设计策略,提出有效的色彩设计指导原则,以此来创造出“和谐、优美、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相应的,城市色彩是一种较为系统的设计存在,我们需对城市空间所有的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规划,最终确认主色及辅色系统,进而明确城市固有物的基准色,城市广告及公交等物体的流动色,街道点缀物、摆设物等的临时色。而城市色彩设计所追寻的“和美”与传统茶文化所提倡的“和”不谋而合,故而茶元素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有深远的影响。

2茶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茶道精神所提倡的“和”,正是我们对城市色彩设计长久以来一直所追寻的目标.但是,具体到如何将茶元素应用于城市色彩设计,需要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内核进行匹配度的研究分析,并且论证此二者间的联系。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茶元素和城市色彩间具体联系,才能合理科学的运用相关的茶元素指导城市色彩设计。通过理论及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茶元素和城市色彩设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茶元素与城市色彩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茶元素和城市色彩设计在色彩运用方面存在相通性。我们都非常清楚,对于设计来说,色彩是视觉传达及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及方式,色彩能够给借助视觉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记忆、情感等方面.茶元素相关设计种类繁多,涉及室内室外方方面面,在色彩方面相当考究,无论是在室内空间类似茶具设计中对木本色的运用,还是在外空间茶楼相关建筑体量的外部设计,对色彩运用细腻独到,和谐而不失大方,对现代城市色彩设计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和深远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师如若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茶元素相关设计色彩运用精髓,运用于指导城市色彩设计,一定能创造出“和美”的城市色彩。第二、茶元素相关设计对于“形”、“意”的把握,可谓是深入骨髓、出彩之至。茶元素在设计应用中,关于结合形式、表现方式方面,值得沉思色彩设计学习研究。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格调,与众不同,同时又能饱有文脉内涵,我们能够在茶元素相关设计中,对‘形”、“意”的把控形式上,获得灵感和启发。

2.2茶元素应用到城市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分析证明,茶元素同城市色彩设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不论是在艺术表达层面,亦或是其它地方。恰恰正是因为此二者间这种奇妙的关联性,决定了城市色彩设计能够从茶元素中获得新灵感和指引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论证,我们从如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茶元素的设计变化较多,针对其中一种具体形式茶馆设计而言,其室内环境设计往往能够抓住特点,表达表达大意境“咫尺天涯,一石一山,大气磅礴”;而对于外环境色彩的表现,茶馆又能根据区域、文脉的不同,因地制宜,选取不同色彩,对应地域属性特点。而这正是,当前城市色彩所极为欠缺的方面,故茶元素对城市色彩设计打破千城一色的困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茶元素对于城市色彩设计的外在形式直接借鉴利用方面。茶元素是茶文化的具体形式载体,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直接将相关茶元素符号应用于城市空间外环境中,不但能够增强环境古典文化氛围,同时能够发挥其色彩和谐的优势,进而影响整个城市色彩环境,达到和美的境界。所以说,就外在形式的直接利用方面,茶元素对于城市色彩设计运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茶元素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原则分析

3.1色彩调和的原则

茶元素在相关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色彩调和。色彩调和字面理解是,两种或是多种颜色组合,产生使人舒适愉悦的色彩搭配。具有两个层面意思:其一、对有显著差异色彩进行相应的构图调整,使得色彩再度协调,成为优美色彩整体;其二、将区别较大的色彩合理布局,以实现色彩美的意图。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应当确定整体色彩色调,以主色彩为环境景观色彩倾向,其它配色作为点缀色,主要起调节作用。故而言之,城市色调对于空间功能限制,对于环境情境的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色相、冷暖、形态、纯度、面积、明度等各种因素又共同组成了色调,这些因子相互协调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环境色彩。所以说,城市色彩设计,最终归结于如何使得色调组成因子有序的组合,相互调和,形成和美的环境色彩以及令人舒适偷悦的整体环境调子。由此可得,城市色彩之于城市空间环境意境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当今城市色彩设计极为丰富多彩、风格迥异,城市空间无论是在广场路面铺装、园林建筑、公共设计及景观小品亦或是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都可谓色彩鲜明,有色大胆.很多情况下,为了突出个性及颜色对比,我们的规划设计师会使用大面积纯色,用以丰富设计的时代感。茶元素对城市色彩设计的色彩调和原则表明,城市环境色彩的设计在对比的同时应寻求恰当的平衡点,使整个环境和谐不突兀。当然,具体尺度的把握则完全取决于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所以我们要尽力提高设计从业者的素质。

3.2服从总体设计原则

由茶元素相关设计启示可得,色彩是环境总体设计的重要考量评价因素。所以,对于城市空间来说,色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方能对城市色彩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长久以来,我们国家城市建设缺乏由城市自身角度出发的环境设施组成元素的色彩整体性规划设计,在城市管控、规划过程鲜有针对色彩进行的纲领性指导原则.所以,为了打破这一窘境,能够切实有效的对城市色彩惊喜设计管理,我们要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创造出真正宜人的城市。

3.3注重区域性文脉延续以及深入历史文化特征原则

茶元素是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延续及传承,对于城市色彩设计最大的启发便是,不失本性,注重区域文脉的延续及历史文化特征的原则。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人工体系,凝结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每个城市因为其自身的特殊、人群的不同,历史传统及文脉延袭的不同,城市景观必然不同,饱有自身特色。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的最直接的视觉外在体现,能充分表现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韵味,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茶元素相关设计所启示的注重区域文脉的延续及历史文化特征的原则,保持城市传统色调,使得城市历史文化古迹周边及衔接处,色调和谐统一。城市色彩研究的起点是,为民众提供宜人的城市环境,不断改稗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对城市色彩的设计同时兼顾.对地方文化传承、文脉延袭的职责。所以说,历史文化特性是城市色彩设i1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构建城市空间场所精神的基础;把握好这茶元素这一原则,能够在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性。

4结语

对于城市色彩设计而言,它既能够创造出和美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同时又兼具,对城市文化传承延袭的特性。所以,我们基于茶元素基础上的城市色彩设计研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及社会影响。茶元素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延续的具体外在形式,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对城市色彩设计运用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天.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U].南海出版社,2013(12):15-19.

[2]李文龙.中国顶级茶馆设计图鉴川.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129-133.

[3]李卫贞.忘却的时尚一中国城市设计与历史传承田.艺术教育,2014(2):09-13.

[4]张峰.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报,,2015(3):15-24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2

User interface直译为用户界面,缩写为UI。UI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范围很大,比如它包含了UI界面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等,通常我们把后者归为视觉类UI设计称其为GUI设计。随着网络应用深入渗透我们的生活,UI设计已然占据了越发重要的地位,因此千万不可轻慢忽视UI设计,然而要掌握UI设计当然就得先从其对视觉语言的运用开始着手。

UI设计的兴起

从电子产品普及伊始用户界面设计就已经悄然地生根发芽默默成长,而UI设计的兴起是在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中才一点点被重视起来的,从开始之初的“美工”到后来的“UI设计师”/“UI工程师”。多屏时代的来临已势不可挡,手机更是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1973年第一部手机问世至今,手机从1G到4G、由大屏到触屏、由厚到超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在科学性上的手机UI设计使得现代智能手机越来越追求在设计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重视人性化功能的风格,这也成为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

视觉艺术元素在手机UI设计中的目的

我们在手机UI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视觉艺术元素的设计目的。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人机交互、信息传播、娱乐享受。这些因素决定着界面设计的方法,也很明确地得到界面设计的任务,就是必需创建一种使人、机交互的方法,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提供所有必需的信息。

1.人机交互

手机UI设计可以通过几行简短的文本亦或是一两张三维图形的组成来更好的促进用户和手机之间的交互。手机界面的第一用途是把机器的二进制语言数据转换为用户能懂的语义。没有界面,就不能操作后续的一切程序,界面让用户对手机事件作出响应并引导人机交互进程。因此,在设计时要加强人机交互时的易用、易学、易理解,使手机成为更方便地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2.信息传播

界面虚拟并显示了有关手机中的环境、人物、对象和事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让用户做出后续一系列的决定。一般情境下,任何的文字描述都敌不过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传达的信息直接、有效。更容易被人接受、使用、记忆成为了信息传播中的关键。

3.娱乐享受

在手机界面的设计上,我们不仅仅考虑人机交互和信息的传播,我们可以增设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现在的手机用户都喜欢具有迷人画面和独特风格设计的界面。把娱乐享受推向另一个高度是手机界面设计的小众化设计需求。

手机UI设计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1.文本元素

文字作为交互性界面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语言元素之一,对其在手机UI的设计中攘括了形态视觉语言的“语境”和“语意”、“语式”及“语性”等设计。手机UI界面中引起观者视觉注意的首先是各级菜单中的名称和菜单里面的可供选择项,以及各种类型的阅读信息和状态说明等方面的文本设计。由于文本本身所拥有的稳定性特点,它不仅可以把看不见的、不断流动的、不好捉摸的、易流失的听觉语言变成一种可视的和稳定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还加强了信息的传达时限及能力。此外,文本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象化处理形成手机界面的字体,达到整个界面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沟通,所以手机UI设计中要全面考虑文本元素的的操作设计模式,使设计日臻圆满和完整。

2.色彩元素

色彩元素在手机UI设计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所接受的色彩都是不同的,并且色彩本身也能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所以不同的色彩也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效应。因此在手机界面的设计上,应该根据受众的审美心理及习惯来定制不同操作状态下色彩的个性化视觉效果设计,用类似或接近系统界面总体色调的色彩来保证背景的颜色和元素的颜色及文字的颜色等的融合与统一,不然使用对比色会太突兀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情绪。为了加强人机交互性和协调性以及增强整个手机界面的艺术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默认的系统色配置,达到活跃手机界面等目的。

3.图形元素

集深刻的语义性和简洁性及创新性和延展性的图形元素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及概括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读图时代更多的交流或传达信息的形式往往通过图形来实现无声传播的艺术效果。通过图形元素不仅可以成功越过地域上的局限和突破各种语言的障碍,而且这样还能达到渐变文化差异的效果,成为世界性的语言,传播上更是具有“一图顶万言”的效能。所以,作为手机界面设计中最直观的视觉符号的图形元素展现的是具体而可感的形象世界。

结语

手机界面设计的视觉艺术元素的表达并不是华而不实的修饰与雕凿,而是要求设计者们结合智能手机的整体功能考虑美观度的表达,不仅要满足受众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而且还必须满足受众视觉及心理上的感受,追求精神上的审美与人性化的关怀高度合一,最后在对视觉品质和视觉吸引力的创造中形成简洁、快速的阅读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信息传递准确的整体形态,让视觉元素更好的服务受众。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3

关键词: 主题公园;航海文化;自然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16-02

0 引言

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当时的旅游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

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主题的模拟景观公园,其内的游园形式及内容均围绕此主题展开。主题公园类型丰富,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基本涵盖了科学、历史、文化、生态、游乐等门类。国内的航海公园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外,目前只有两个航海公园正在筹建中。所以本项目顺应了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将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发展前景广阔。

1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项目概况

小窑湾商务区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的环小窑湾区域,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界线相接,北临双D港产业园区与电子信息园,西靠大窑湾保税港区。航海主题公园位于商务区的南端,西靠滨海路,东临小窑湾海域,项目占地34.36万平方米。基地属于填海用地,沿岸环境优美,生态资源良好,拥有不可多得的岸线优势。总体地形属于西高东低的走势,场地内平均绝对标高为6米,东侧临海的防浪坝高度在4-5米,百年一遇的潮位高度为3.03米,两侧滨海路的绝对标高在6.3-7.2米。

2 航海公园景观设计的价值与目标

2.1 促进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的建设步伐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是依托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公园建成后,将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提供配套的城市绿地景观,提升商务区的环境形象,完善商务区的配套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建设步伐。

2.2 传承大连航海历史文化,普及航海知识 航海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连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城市文化的新名片、休闲的新乐园,并达到具有科技感的新高度。大连三面环海,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航海公园内将设置一处以航海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航海史,并详细展示了大连本地的航海文化,向公众普及航海知识。航海公园的航海主题表达以中国航海史为主,着重突出大连航海历史的脉络,使之贯穿整个公园,强调游人的航海体验,增强游人的参与性。

2.3 丰富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 航海公园的建设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生活和休闲游憩绿地,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同时,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大连金州新区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2.4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通过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达到对水体及其周边岸线整治的目的,提升现状自然环境的洁净度和宜人度。同时也合理利用了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大大提升周边城市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

3 设计原则

3.1 自然生态的原则 设计要以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发展为基本目标,多采用大写意,小细节的设计意向;公园以自然、绿化为主,适当减少铺装面积。

3.2 因地制宜的原则 考虑地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水平,营造城市绿地环境。最大程度应用乡土树种,多采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施工设计。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潮汐、海雾、盐碱等不利因素对公园的影响。

3.3 可实施的原则 滨水景观的建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性、建设性。公园建设分期分阶段进行,在周边用地未投入使用的阶段,尽量减少设置需要人工维护的场地及设施,多使用朴素的,耐久的景观设计元素,对于预留建筑用地采用绿化覆盖手法,减轻后期建筑施工对公园的破坏与影响,并在近期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公园形象。

3.4 零碳的原则 设计主旨是以生态和人为本基础,修复和重建当地生态系统,设计中运用了新型的可持续技术。并且,零碳公园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所共同倡导的“低碳发展”的理念。同时,它向来访者展示了一种健康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 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4.1 功能分区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规划四个功能分区,由北向南分别为:航海展示区、中轴线区、航海文化区、沙滩娱乐区。航海展示区由公园绿地和航海博物馆组成,在公园绿地中通过各类航海雕塑以及码头的帆船模型等展示大连航海文化,并将于航海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国以及大连的航海发展历程,主要是向人们展示航海家的航海历程,描述了四大航海家的历史足迹。由于航海博物馆将在二期建设,未建成前场地设计以大面积的疏林草地为主,这样既预留了待建设的场地,减少了重复建设的工程难度与费用,同时也保证了公园前期使用的完整性。中轴线区位于小窑湾商务区的公共服务轴线延长端,是航海公园的主要轴线,由主入口广场,中轴广场和观海广场组成。主入口广场可以用来举办各类广场活动,主入口大门由大连港大连门提炼而来,中轴广场上依次布置了大连—中国—世界的航海主题元素,寓意航海公园作为门户窗口,向公众展示小窑湾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风貌。观海广场设计世界地图与格林威治子午线铺装,以特色铺装来体现航海文化;设计海上看大连的公共码头和帆船停靠码头。航海文化区主要由大连航海史展示及码头广场组成,其中大连航海史主要有展示了船的起源、大连航海史介绍、世界航海及船舶之最、大连滨海风情。沙滩娱乐区为游人提供了各种活动的可能,使游人可以漫步沙滩,也可以进行沙滩运动。曲线形的滨海步道为公园增添了浪漫的气息;绿道系统连接四大航海家的历史足迹,使游人在休闲的同时,了解航海历史;基地南侧建设一处以航海探险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场和舰艇俱乐部,增强游人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4.2 场地内的交通组织 航海公园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设计,除了紧急通道与后勤服务通道外,园内以人行为主,公共停车场与车行路线设置在公园靠近滨海路一侧。人行路线分为两线一道,两线分别为市民公园体验线,滨海观海线路,一道为全长2.3公里的绿道。因为航海公园为全开放市民公园,所以在出入口组织上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最大程度的满足来此处游玩的市民的要求。园区内设置了4处生态停车场,提供大型旅游客车及普通机动车的停车位。

4.3 航海公园附属建筑设计 航海公园建筑设计将管理与为游人服务综合考虑,在地块中设置管理用房与厕所、淋浴等附属用房。因为航海公园属于分期建设,在投入使用的前期,考虑到人流及周边相关地块的人气聚集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管理上不能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同时景观设计上也是强调自然生态的风格,航海公园常年会受到海风盐碱的侵蚀,避免使用金属等易受腐蚀的材料。因此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采用朴素有质感的混凝土为主要材料,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在人造沙滩的一侧,结合场地高差设计了具有特色的曲线式挡墙以及半地下服务建筑,建筑构思来源自海水海滩相接触的状态,采用双曲线的造型,技术上采用混凝土挂板,整个形态优美,与海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4.4 绿道设计 场地内设置的绿道系统与小窑湾整体绿道相融合,并具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其复合功能有:自行车租赁、小型零售点、导识系统等,规模面积:60m2,休息节点服务半径为100米,位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场地用相对柔和的碎石铺设平整,简单设置了自行车停车位、座凳、垃圾桶等,保证服务功能完善。为节约成本,休息节点间隔设置了太阳能亭,为休息节点灯光提供能源。

5 工程难点与技术措施

5.1 零碳措施 零碳公园以生态和人本为基础,设计中运用了整套新型的可持续技术。并且,零碳公园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所共同倡导的“低碳发展”的理念。航海公园在公园休憩处和停车场可以设置太阳能伞,太阳能伞不仅可以用来遮阴避阳,而且还能收集太阳能,为公园提供照明和动力。航海公园在建筑周边运用光导照明系统,通过室外的采光装置捕获室外的自然光,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然后经过光导装置强化并高效传输后,由浸射器将自然光导入室内需要光线的任何地方。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阴天或者雨天,该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十分充足。

5.2 盐碱地技术处理 小窑湾为填海造地地区,土地多由山石、建筑垃圾等填海而成,自然条件较恶劣,四季多强风,或干旱或水涝或反盐碱或冻害,根据实测地下水位,航海公园需对设计标高低于4.5米以下的场地采用隔盐层植树技术处理。隔盐层植树即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盐分的迅速上升,可在树穴底层铺设“隔盐层”。适合做隔盐层的材料据观察炉灰以20cm以上为好,麦糠以5cm为宜;锯末树皮以10cm左右为宜,其他要适量,要注意隔盐层之上与根系之间要有保护性土层,以防烧坏根系。“隔盐层”以上用原土,重盐碱地换客土,利用优质土来保证生根、发萌。同时,作为有机物的隔盐层腐解产生有机酸形成。

5.3 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工程措施 航海公园绿化分为2界面4片区,其中城市界面绿化主要以草坪空间为主,作为与城市的分割线,既作为城市与公园的自然边界,也作为航海主题公园的背景。观海界面主要以草坪空间为主,形成观海的开敞界面,种植白三叶,以减少人工养护。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设计了各有特色的绿化分区。植物设计树种丰富,保持原冠形修剪,多采用适宜大连沿海种植的乡土树种,注意孤植与群植相配合,注重季相搭配,高低错落。植物的选用要求没有病虫害,上下截口位要做防腐处理。在植物的选择上临近海的区域需考虑抗海雾的树种,如龙柏、柽柳、白蜡等。为了保证外来树种的成活,在施工中对土壤进行了更换,先回填500mm黄粘土,种植草坪的表层土建议采用种植土或黄土+草炭土搅拌,经济适用。

6 结语

通过这次设计的经历,可以体会到滨海空间的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从现状的地形地貌、区域文化、功能分区、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中既要从宏观的规划框架上把握,更重要的是从现状细节上实施,处理好城市、滨海与游人之间的关系。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唯一以航海文化为主题特色的自然生态公园,也将成为大连乃至全国以航海文化为主题公园的建设典范。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大连小窑湾商务区的景观绿化环境,使周边居民感受“城市绿肺”带来的环境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4

关键词:诗歌;民俗;元宵节

元夕之夜,灯火通明,据《史记・封禅书》所述,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祭祀“太一”神, 在正月十五日,从黄昏开始即在宫廷中通宵达旦燃放灯火,用盛大的灯火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也有观点认为此节源于东汉时,因印度佛法传入,视这一天为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这一天夜晚在宫廷和寺庙里“燃灯表佛”。也有学者考证,“灯俗”作为正月十五这一节日的重要特征是在隋唐之际才出现,《资治通鉴》记隋炀帝大业六年正月十五夜,“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①。自此正月十五夜张灯结彩燃放灯火的习俗流传到民间,每到元夕时,灯火辉煌,昼夜通明,不论身份阶层,家家户户流光溢彩。“灯”成为元宵节最鲜明的节日物象,正如苏轼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关于这一节日的名称,唐前直接称“正月十五”或“正月望”,至唐时尊道教为国教,道教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到晚唐时,“灯节”“元夕”“元宵”等相应称呼也出现。长久以来人们对元宵习俗的关注多集中在宋词中,其实,对于元宵节这一在宋代已经定型的传统节日,在宋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经检索25万多首全宋诗,与元宵节相关的就有600多首。下面笔者从诗歌反观民俗的角度来探查宋诗中的宋代元宵节俗特征和其中的情感内蕴及其传承流变。

一、 万家灯火,长夜如昼

元宵节至宋已基本定型,并发展至一个新的阶段。晏殊《丁卯上元元夕》其二写到:“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②即展现元夕之夜的热闹与沸腾。诗中提到元夕之夜夜不闭户,因大家都在外面狂欢,诗中提到宋时元宵节的一大习俗――观灯。宋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以及统治者的推崇和赞许,元宵节的节日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狂欢程度。文天祥《元夕》:“灯火喧三市,衣冠宴九宸。金吾不禁夜,公子早行春”③,元宵时开放禁令,终夜观灯,出入无阻。《宋史・礼志》记载宋沿袭唐代“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④,即放灯时间原本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宋代在此基础上又增加十七、十八两日。宋代还形成了专门的“灯市”,何谓“灯市”?《乾淳岁时记》有载:“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在灯市上,管弦齐奏,歌儿献唱卖艺,纨绔豪商买笑追欢,往往从灯火初上直至更深灯偃。南宋姜夔诗曰:“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深夜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⑤

范成大《灯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⑥诗中提到宋代灯市上还有与皮影戏相似的五彩羊皮灯、丝灯、走马灯等等,足见宋元宵灯之繁盛。 元宵节狂欢结束之后还有“收灯”习俗,晏殊《正月十九日京邑上元收灯日》:“星逐绮罗沈曙色,月随丝管下楼台。千蹄万毂无寻处,只似华胥一梦回。”⑦写节后“收灯”习俗,人潮终将散去,繁华终将落幕,盛筵过后,冷寂苍凉,恰如华胥一梦,何曾梦觉,正所谓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宋代火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烟火也成元宵节一大亮点,“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时空。玉皇高拱云霄上,人物嬉游陆海中”展现了宫中放烟花的绝妙美景,游人被烟花吸引的激昂兴奋情状。

宋代元宵时还有“传柑”活动,苏轼诗《扈从端门观灯》:“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有注曰:“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盖尚矣。”⑧《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也写到了元宵传柑。《荆楚岁时记》:“上元夜,贵戚例以黄柑相遗,谓之传柑。”⑨

宋仁宗朝已经开始将谜语书笺贴在元宵彩灯上供人猜射。王文濡《春谜大观》:“旧籍相传,宋仁宗时,上元佳节,金吾放夜,文人学士相与装点风雅,歌颂升平,拈诗成谜,悬灯以招猜者。”⑩另外,丰富多彩的杂技活动也给元宵节增添了别样的奇光异彩。

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有句“箕诗落笔惊”,自注:“即古紫姑,今谓之大仙,俗名筲箕姑。”即是宋时元宵节迎紫姑的习俗。苏轼《次韵颖叔观灯》:“永夜出游从马骑,诸羌入看拥千层。”写到了元宵节少数民族的欢游盛况。

二、情丝流转,兴寄遥深

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茧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茧卜,因戏作长句》诗中有句:“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展现了上元节有吃面茧的习俗,面茧即是肉馅或素馅的馒头,馅中放入写着官品的纸签或木片,以占将来官位高低,占前途以及祸福。

作为元宵节最应景的食物“元宵”即是起源于宋朝,最早称“浮元子”,后改为“元宵”,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捻粉团栾意”就是指的这种吃食。即我们今天常吃的“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以汤煮、油炸、蒸食,风味各异。圆圆的元宵,凝聚了人们内心里对团圆、团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灯”作为元宵节的典型象征,更是在节俗流传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意蕴。首先从元宵节的起源来看,即与祭神有关,“燃灯表佛”,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顺年丰。“润泽翻为田父喜,红灯带雨卜丰年”,元夕恰逢下雨,诗人内心却是无比高兴,因为灯影照耀下的甘雨润泽大地预示着今年将有个丰收的年成。“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酣”,表达了诗人对丰年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史卫卿《西湖山居灯夕》中有“鹤闲梅下立,人静月中行。长愿岁时好,吟身见太平。”这样祈愿国运太平,人心和乐的句子,让人心生对美好世道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承载着人们虔诚祈愿的元宵节在灯影的映照下使得全民狂欢拥有了精神载体,意蕴无穷。

元宵节一向被视作古人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赏花灯是政府提倡的全民狂欢节,“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姜夔《灯词》),无拘无束的玩赏游乐,只恨四更天来的太快。《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繁华熙攘,满街的花灯,满街的游人,在那灯影稀疏之处,邂逅一场绝美的爱情,也是宋人元宵佳节的一大乐趣。

三、千年以后,灯火依旧

元宵节发展至宋达到一个新阶段,形成全民狂欢的节日性质且将“灯”这一代表意象发展壮大,并开创了流传至今的元宵节吃“元宵”的饮食传统。

从元宵节的流传来看,宋以后的元代过此节依然热闹无比。元好问《京都元夕》“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将大家在元宵节游玩的欢乐展露无遗。元朝时还出现了“走百病”的节俗,周用《走百病》诗曰:“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共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一般是登高走桥,赴庙行香,认为这样可以去除疾病。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了使京城显得热闹繁华,于是规定从正月初八日就开始上灯,至十七日落灯,将宋时的张灯五日延长至十日,家家户户都悬挂无色彩灯,灯上描绘各种图案,龙腾鱼跃,鸟鸣花飞,异彩纷呈。花灯焰火照耀通宵,笙歌鼓乐,喧闹整夜,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明人唐寅《元宵》诗中有句云:“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展现了明代元宵节的热闹情景。清代元宵灯节依然盛况空前,曾在乾清宫设鳌山灯。清人符曾《上元竹枝词》写道:“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生意人做元宵当街买卖

元宵时放灯、观灯、猜灯谜等等非常普遍,尤其是猜灯谜,发展到近现代变成了人们尤为喜爱的一项文化活动。其它民俗事项部分流传下来,部分衰亡了,也有一些新产生的活动项目。明清时的上元紫姑卜信仰依然普遍,主要用于卜吉凶、祸福、年成丰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紫姑渐渐被人们遗忘,这一习俗也渐趋衰亡。元宵吃面茧的习俗到了明清时还在安徽、陕西、山东等地流传,大部分地区都已失传。明代时元宵节还增加了舞狮子的活动,到了清代,从元旦到元宵节期间,各种娱乐活动比如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等热闹非凡。这些民间活动至今还流传于我国某些地区,只是不像从前那般热火朝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渐渐衰落。

然而元宵的“灯”却依然明艳,现在的花灯已经用电灯泡取代了从前的蜡烛,正月十五日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包含了人们太多的祈望,千年以后的今天,生活在新世纪新社会的中华儿女,依然在用各种方式庆祝这个传统的狂欢节,正可谓:千年以后,元宵的灯火依旧。(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注解:

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八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49页。

②③⑤⑥⑦⑧《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三册,第1952页;第六八册,第43079页;第五一册,第32038页;第四一册,第25876页;第三册,第1953页;第一四册,第9510页;第四一册,第26038页;第一四册,第9381页;第五八册,第36756页;第五八册,第36404页;第六九册,第43273页。

④[元]元脱脱:《宋史・礼志》,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2680页。

⑨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页。

⑩王文濡:《春谜大观》,上海文明书局1917年版。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5

关键词:中国元素;商业建筑设计;传承与超越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几千年来,中国的发展始终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这一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将城市建筑设计看成加强城市文化与居民素质建设的关键,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细节文明的建设上,才能保证在建筑设计艺术上收获丰硕成果,也在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建筑形象。通过合理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商业建筑设计中来,使之处处体现着文化哲学思想,这种依顺天地阴阳顺序而确立的等级秩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色彩,最终推动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向前发展。

1.传统元素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1.1 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

建筑设计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反映,即必须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示的,传达的也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及审美观念。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应实际结合中国文化的人文特征,将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等观念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亚洲文化的核心地段,由本土滋生并向四周传播的中国文化无疑是世界人类文明不容分割的部分,如果在这方面缺乏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任何宣传建筑艺术的方式,都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而一旦缺乏本土元素,这种艺术形式也是难以流渗到现实生活世界中。所以说,只有将现代城市商业建筑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取得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功效。基于此,可见中国元素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并得到巧妙传承与发展。

1.2 传统文化给予建筑设计以创作的源泉

事物总有发展的源头,建筑设计也一样,一般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找到源头。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的创新,而创新是在原有源头上的发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为了使还处在蒙昧状态下的广大人民有一个秩序稳定的生活,孔子制定了“礼乐”的伦理规范。国际会事是社会的一个侧面,也应符合礼制的规范和秩序。因此,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非常正面,这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得创作源泉。

2.传统元素对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2.1 建筑布局元素

在我国古代,建筑布局元素主要是指风水学思想。首先,建筑选址的规划及经营,非常重视它的朝向和日照,为了选择最佳方位,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研究发明了指南针及磁偏角,追求向阳,而避开“背阴”。这些除了得到好的建筑日照,逐渐改善住房条件外,还能有效保持建筑的气温。不合适的朝向,即使前排没有建筑物遮挡。室内日照也不会理想。根据日照和通风判断,建筑朝向以朝南为佳,冬夏受益。在于它顺应太阳的运行规律,冬季太阳能够最大限度地照射到室内;夏季光线方向较陡,室内日照时间很短而且深度小,很容易就避免阳光曝晒。总之,建筑朝向的确定,涉及到各地气候条件、地理面貌等情况,要全面考虑,并尽量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总原则是保证在节约用地的前提,然后满足冬季能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强烈的日晒,还有利于自然通凤。

2.2 人文思想元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烟,在古代文化长河中,不乏有儒家、道家及佛家这样的思想大家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对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也是影响颇大。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则体现为建筑对内严格封闭、对外自由天地。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易经》,《易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总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其从开始出现到完善的过程也是 “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系统,追求天地人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以之为最高的准则。“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既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人的生活理想。几千年来,中国建筑的发展也始终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这一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建筑到处体现着文化哲学思想。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城市建筑的选址、取向、方位等。可见,传统人文思想元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设计师的审美观念、性格等来达到左右建筑设计的境界。

3.传统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3.1 传统符号的传承

传统符号的传承是传统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体现,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应积极注意对于传统符号的认识与吸取,融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商业建筑的总体结构、空间和平面布局等,风水和对它们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风水理论是吸取了巫术及阴阳五行、八卦等后产生的,形成“太极”、“九宫”等观点,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总框架和基本模式,使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现代商业建筑都在“风水理论”中寻找着建筑的灵感。装饰商业建筑的木雕、石雕及室内装饰等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主要是通过有象征意义的图案、色彩等来表现。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就曾提出,“抄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即即将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现代化样的传承下来,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在时空中出现交汇时,积极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提取出来,促进两者的共融与结合,实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积极传承。如1998年我国建成的上海金贸大厦,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吸取的就是中国传统塔的符号因素,“一以中国塔的形象为起点,设计的一个极具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塔式建筑”。如:要表达“喜上眉梢”只需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树上即可。此类实例还有许多,如台北的101大厦便吸取了中国传统古铜钱图腾和“8”的意寓;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则是采取的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思想,与东方明珠电视塔虚实呼应。

3.2 传统材料的传承

传统材料的传承则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传统元素的又一重要方面。建筑材料可是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都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化对于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传统材料与当地环境结合也十分融洽,也节约了运输成本。然而传统材料在使用中常表现出很多方面的生态功能,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废弃时又回归自然,循环使用且不污染环境。木构架作为民居经常采用的形式,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形成,历代沿袭相承,而且用材渐趋标准化,结构渐趋规范化,构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21世纪的今天,虽然钢铁、混泥土式的现代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但是也可以在主打格调中积极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即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隐喻木质材料风格中“亲近自然”、“中庸之道”的文化内涵。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便提出了独特的“建筑美学”概念,并逐渐为世界所认可。在1992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中,他就设计运用了这一理念,使用集成木材,很好的传达了传统木式建筑中斗拱的构成美。这样的传承,是对传统元素实质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是对传统元素的尊重和创新,自然实现了对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益传承。2002年,张永和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设计了“二分宅”,一方面积极运用平面实现了对于不同景致、意境和空间的引入,另一方面采取古式夯土墙及土墙内的木构支撑来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也巧妙地传达了生态、环保及现代中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4.结语

如今,在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整齐一致,毫无自己的特色,打着欧式风气等广告的建筑无非就是加了点西方的柱式和线脚罢了。这种毫无原则的跟风,忽略了我们自身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最终让中国建筑失去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积极深化对于我国传统因素的认识与准确定位,积极运用传统因素于商业建筑设计之中,不但可以开拓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民族之风、区域特色之风,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白艺佳,传统元素在时代建筑精神传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05):23-25.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6

关键词:中式文化元素;现代室内设计;传承与创新

室内空间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化,形成特有的文化体系,中式文化体系对于室内设计以及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及室内空间的设计表现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式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既要将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集于一身,又能体现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观念。

一、中式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由儒家中庸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佛家的禅文化组成。这些思想理念物化至室内设计中,呈现出极其丰富的设计形式。

1.在儒家的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在室内设计的平面功能布置上也可用对称布局满足中式均衡的审美需求;

2.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室内设计中典型的运用是“天圆地方”理念,古代阴阳学说认为天的形状为圆形,而地的形状为方形,这是中国古老、朴素的宇宙观,又有着团圆、圆满的美好寓意,使得中国人对于圆形有着很深的情感寄托,物化在传统中式风格的室内中主要是将天花板分为天花和藻井,门窗使用棂子做成方格图案,这些形式与现代简约室内风格融合,能体现雅而不凡的审美。如图1室内的空间及家具布置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用圆形洞门搭配镂空直棂窗的组合,加上天然大理石做成的方形凳子,突出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天然木材直接做成的茶几,人在其中生活,仿佛回到了大自然,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室内空间氛围。

3.佛家的禅文化提倡“清寂”“圆融”的思想理念,佛家六祖慧能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禅家的核心是修心以明心见性;“清寂”就是清苦寂寥,“圆融”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如图2室内玄关将禅文化理念进行了创新设计,复古的原木桌,加上瓷花瓶和几支含苞待放的梅,墙上“一花一世界”的抽象挂画,一切都遵循禅文化提倡“清寂”“圆融”的审美原则,营造出一种纯静、融和的禅意境界。

二、中式造型的现代演绎

1.窗棂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也是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窗棂即窗格是窗里面的横或竖的格,也可雕刻各种花纹,窗棂的图案可以应用在室内中的隔断和家具上,例如图3落地隔断上运用窗棂的图案让空间中产生虚实变化,营造中式家居特有的“移步换景”之美,延伸出了空间的意境,极富装饰趣味。2.室内手绘墙体是现代室内设计常用的造型手法。手绘墙体题材多种多样,采用中式传统文化元素可选择传统国画的水墨形态作为题材,例如图4客厅室内墙体用阴刻手法,凹凸肌理,在白墙上描绘出水墨画的形态,让人在简约的室内空间中,体会到中国山水画之意境。

三、中式图案的化繁为简

装饰图案是室内设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传统装饰图案内容多以动物、植物、人物、文字等。例如现代中式卧室背景墙常见的植物松树的图案。《论语》中谈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在中华文明中象征的特征是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四季长青松一年四季为青色,象征青春长驻,青春不老的寓意。在现代室内中采用是将植物松树的图案造型上化繁为简,用单色流畅有力线条,勾勒出松树的特点,并融合精雕细琢的意识,与传统中式图案最大的不同在于,虽没有一味照搬,但又保留了传统图案元素的神韵。

四、中式家具材料的运用

因地理环境的差异,传统的中式家具多采用产自热带的木材,选材非常讲究,古代将木材分为软材和硬材两大类,对硬木极为推崇,选材需要看木材的纹理性、绝热性、绝缘性、弹性、透气性、易加工性及易雕刻,上等的明清式家具主要用材有黄花梨、紫檀或鸡翅木等,每一种木材都有它们独有的特性,质地坚硬、纹理优美。家具讲究严格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尺度,在接头处往往主要采用我国特有的榫卯结构。如图2线条简约流畅的中式风格家具与简约的现代挂画搭配,营造出舒适宁静,意蕴无穷的东方意境。

总之,本文通过对中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探索出中式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室内空间的发展趋势,虽然现代中式风格是目前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家装风格,但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整合、组装。而是将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设计语言的汇合运用,在设计中把握时代脉搏,深层次的将中式哲学的思想精髓创新性的外在呈现,绘画如此,现代室内设计亦可如此。

参考文献:

[1]梁志天.梁志天的简约居停[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梁展翔,金琳.室内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