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1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科学设置会计岗位的职权显得十分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2、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3、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负责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7、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三)系统操作员的职责
1、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录入计算机。
2、数据输出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脚数据审核员复核。
3、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5、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6、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四)数据审核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正确性。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意义;岗位;职责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2、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3、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负责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7、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优越性;传统会计;区别联系
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计算机,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财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或电脑会计。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容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家、科技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
我国财务电算化也曾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目前业内公认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三阶段,可以反映出二十余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变革。
(一)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
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低的弊端。特别是当时的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软件长期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
(二)以专业厂商开发为主的通用会计软件阶段
199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的会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的设想,并明确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会计软件。随后,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运用而生,上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通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相继成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孕育了日后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三)以最新科技成果为支撑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二)可以方便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在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三)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四)强化了财务管理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主要联系
1 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3 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4 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5 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6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二)主要差异比较
1 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 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 账簿格式存在差异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4 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白岚新“会计法”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J],财务会计,2001,(4)
[2]李守明,李红兵,马维杰,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1998,(6)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69-02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奏物中的简称。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如何在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
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电算化的特点,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质量由于系统内部控制的严格规范。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实、删改等,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减少和避免了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决策的偏差和失误。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提高,有数量众多的单位已经用财务管理软件代替手工核算。转变了会计职能,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电算化正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合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从整体角度看待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
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无关的内容,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
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作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4.重视账务功能,忽略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会计软件存在问题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而且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软件通用性差。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微大部分的辅助工作。
3.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在某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
4.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三)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与共享存在问题
首先是单机系统不足,同时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控出现的问题,不能避免非法入侵、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内部稽核难度大等。
(四)从业人员的问题
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从业人员及会计系统开发人员整体知识和素质相对偏低,难以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三、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电算化意识,加快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步伐
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
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建立和加强计算机环境的安全控制,建立上机操作控制制度,为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准确、完整,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二)针对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政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规定的标准评审,甚至展开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审计。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对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进行一次数据安全专项测试,对安全标准达不到规定的责令整改。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单位要增强会计数据安全观念,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采购会计软件要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对使用财务软件的各项有关性能有较清楚的了解。尽可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真实、可靠。其次。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保证软件要有预留定义良好的相关接口,还要选择的软件在功能和处理流程方面要合适。最后,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说要提高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三)针对数据安全与共享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输入计算机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输入。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时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所以应采取二次校验等手段来保证正确性。其次要确保操作人员只能的控制,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系统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后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厂商来说应该积极推动产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兼容性过度,从会计核算软件向全面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渡。软件产品设计时就强调将会计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与关键,而不是将软件作为一个数据处理孤岛来开发。在功能方面也要尽量考虑款件婚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考虑客户的需求,设计按用户要求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联机事务处理功能,二次开发可与第三方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尚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家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共同消除影响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沙雪松,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7)
2任福海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2004(10)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医院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98-02
引言
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医疗体制改革,作为这项改革主体的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每个医院面前急需探讨的课题,为此,医院要注重发挥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医院应对医院内部计算机实施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逐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为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医院必须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计算机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实践的一门边缘学科。同时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管理决策对财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只有借助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来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1 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一般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住院收款系统等组成。各系统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监督牵制。在药品管理系统中,采用电算化管理,对购入药品办理入库手续,将购入药品的品名、规格、剂量、购入价、批发价、数据、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一并录入计算机,能使医院财务部门及管理者能够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掌握,指导药品储备,保证临床用药,防止药品积压,降低药品损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收费管理系统中,收费人员依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计算机自动划价并计算出金额,打印出收费收据。这样明显地减少了病人排队、询问及等待结果的时间,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在住院收款系统中,住院收款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收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在计算机中随时查阅收费情况,方便病人打印住院费用清单。有利于执行物价政策,规范医疗收费,所有的收费项目、价格对病人透明,保护了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电子计算机就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以及提供决策的全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从而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会计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从而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既各自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有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往来。医院会计电算化是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把过去复杂繁琐的财务分析,变化轻松、准确、及时,为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明显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1 减轻会计人员手工劳动的强度
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后,会计人员在办理购入药品入库手续时,可以将购入药品的品名、规格、剂量、购入价、批发价、数据、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一并录入计算机,下次购入药品相同时,则可不再重复录入,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为医院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提供了必要和前提
会计人员将购入药品入库情况录入计算机,医院财务部门及管理者能够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掌握,及时指导药品储备,保证临床用药,防止药品积压,降低药品损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3 为医院领导层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财务指标
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 电子 计算机记账、算账、报账,医院领查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的统计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
2 当前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对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有些地区医院,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不够广泛,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领导存在“重硬轻软”的思想,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投入。
2.2 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而缺乏整合性。
会计电算化开展较早的医院,其收费、物资购销、工资发放、会计核算、人事管理等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算化体系,但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3 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面临以下风险:①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③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
2.4 财务信息网络化使得利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
实行网络管理后,单位会计资源实现共享,这就给予某些通晓网络知识且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计算机犯罪提供了机会。再者,计算机对磁场、灰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十分敏感,可能会因此导致计算机出现错误,出现丢失或破坏数据的现象。如果不对计算机系统实施特别的安全监控措施,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就无从谈起。
3 改善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的措施
3.1 搞好顶层设计,提高医院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医院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投入和支持的软件工程,必须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要在符合医院经济运行规律的条件下,有医院管理层的直接参与,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和病人的理解,整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
3.2 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确保其医院管理核心系统地位不动摇
首先,根据当前工作的要求,重点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核算系统(如:工资核算、住房公积金核算、物资管理和部门核算)的兼容问题,同时,还要针对医院的特点建立一个附属子系统来辅助全局管理。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完善、满足自身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与医院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电算化系统协调有效地运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提供便利条件。
3.3 积极建章立制,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一是加强操作程序控制。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及时维护,保证软件系统的适应性和完善性。
二是原始数据输入稽核控制。电子原始数据必须经不同人员审核和确认,再利用模块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后的电子记账凭证不允许任何人擅自修改。
三是加强操作人员授权控制。会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授权规章。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各种工作岗位的操作员须经系统管理员授权,以独立的密码注册登陆.并设定相应的工作权限,信息数据在服务器上自动备份,内部财务信息按权限访问浏览,数据更改受各种牵制,系统管理员不得等,实现职权分离,避免失控及舞弊现象发生。
四是监控、操作分离,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制约。网络环境下处理会计信息,在内部可设会计操作与信息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与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即刻进行深入调查,这就明确了岗位划分,实现了有效制约。
五是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机房;不准将外来软盘带进机房;作好数据备份;数据存储与处理相分离;编程及软件维护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计算机系统。由于会计的“无纸化”办公,数据修改无痕迹,应完善上机操作日志,防止会计人员,造成损失。
六是注重安全保密,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3.4 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被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过期数据清除。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同时,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强化审计线索制,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为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3.5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运行前就要对使用该系统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减少系统运行后的差错。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时间。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不仅局限于系统的操作,还包括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新的凭证流转程序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
4 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网络会计将是未来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的方向。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将以其先进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医院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4.1 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和再重组提供无限的自由空间。
4.2 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使医院的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数据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网络会计电算化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网络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网络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网络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使用电算化仅仅是替代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现有会计电算化中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单位决策提供会计服务,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
(2)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防范认识不到位。一方面,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可选用的会计软件很多,甚至有些单位使用的是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软件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安全性、统一性;另一方面,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大多以数据文件形式记录在存储介质中,如果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能造成后台数据库被盗,文件数据被修改或者增删等等,使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性降低。
(3)财会人员计算机知识能力不到位。由于电算化是新生事物,一些事业单位电算化人员由原有会计担任,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有差别。相关软件基本培训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由于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上机操作失误,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甚至是系统崩溃。所以,随着网络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财会岗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技术;既要懂得使用财务软件,也要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二、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的措施
(1)提升网络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意识。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成为中国计算机应用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需转变观念,理解会计管理的革新发展,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应用。现在,随着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总量的增加,会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在当前市场经济下更好地开展工作,并适时掌握市场经济信息。通过电算化的应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及全面性,便于决策层及时掌握各种会计信息,实现单位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筑牢网络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防线。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同时,会计数据多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密,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的安全程度将对会计电算化的落实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内部泄密、网上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事业单位应加强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防护,针对此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并采取相应办法保护计算机设备。
其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购买或者自行开发符合单位需要的软件,购买会计软件时应注意识别正版,确保会计数据的稳定性。
第三,在单位内部实行机房管理制度,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保证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和权限。
第四,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涉及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运用方式和运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系统应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额运用时,系统应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情况,并立即报警。
第五,对财务室电脑应加装UPS,避免由突然断电而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
(3)规范网络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网络会计电算化是近年来的新兴产物,能否在应用过程中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整套网络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章可循,形成机关财务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内控制度可参考以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
(4)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建设。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软件归根到底是要靠人来运用和操作的。因此,从国家教育部门来说,各大专院校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设网络电算化专业,或者在财会专业中加入计算机维护、编程等专业课;事业单位在职财会人员,则积极进修计算机课程,要求既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也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与财务管理知识,满足现代化财会工作需要。从事业单位角度来看,在推行网络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主动适应网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培养一批既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的复合型系统管理人才和软件运用、操作人员,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转变为“智能型”、“管理型”。
参考文献:
[1]杨敬爱.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2010,(10)
[2]宋爱玲.规范会计电算化核算程序问题刍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9)
[3]杜峰.浅谈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对策[J].苏盐科技,2005,(4)